1996年6月1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国图片展在吉开幕
据新华社比什凯克6月15日电(记者贾志平)由吉尔吉斯共和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驻吉使馆联合举办的“中国今昔”图片展14日下午在吉首都比什凯克国家图书馆开幕。
“中国今昔”图片展是为配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即将对吉尔吉斯的访问举办的,共展出了60多幅反映中国经济改革成果、少数民族风情和中国风光的图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利埃斯库总统表示
期待江主席访问罗马尼亚
本报布加勒斯特6月14日电记者梁晓华报道:罗马尼亚总统伊利埃斯库日前接受中国驻罗马尼亚记者采访时说,“江泽民主席是罗马尼亚人民的一位老朋友。我们非常高兴地期待着他对罗马尼亚的访问。”
伊利埃斯库总统在回答本报记者的提问时表示,“中国过去和现在都是我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伙伴。”他说,江主席了解罗马尼亚,多次到过罗马尼亚。在去年秋天参加纪念联合国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时,我们还见过面。
伊利埃斯库总统近年曾两度访问中国。他在谈到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印象时说:“我对中国近年来,特别是最近10年中取得的进步非常赞赏,对中国经济特区的经验十分感兴趣,中国取得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高速度。因此,我高兴地期待同江泽民主席在布加勒斯特举行会谈,以使我们对两国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展。”伊利埃斯库总统说:“我们两国的政治关系非常密切,双方互相理解,在国际政治机构中相互配合。”
伊利埃斯库总统欣然为《人民日报》读者题词,全文如下:
我谨希望通过《人民日报》,转达罗马尼亚人民对伟大的中国人民诚挚的友情,及对中国人民有史以来为其文明发展所作的贡献与近1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取得的杰出成绩的高度评价。祝你们在未来取得新的成功,并希望我们两国人民和两国之间的关系得到发展和繁荣。
伊利埃斯库(签名)
1996年6月10日(附图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波黑塞族对佛罗伦萨会议满意
萨拉热窝塞族人受到威胁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6月15日电波黑塞族领导人15日纷纷发表谈话,表示对佛罗伦萨波黑问题会议感到满意。
波黑塞族代总统普拉夫希奇对帕莱电台发表谈话说,佛罗伦萨会议终于承认了波黑存在的现实。国际社会现已懂得,任何发号施令都只能忍受到一定程度。如果今后仍继续施加压力,那么实施代顿协议的结局就不得而知了。
波黑塞族副总统科列维奇对帕莱电台发表谈话说,佛罗伦萨外长会议取得的最重要的结果是就裁军协议达成了一致并签了字。他说,另一个成果是保持并承认了波黑塞族实体的国家性。
波黑塞族政府总理克利奇科维奇对会议结果也表示满意。他说,根据代顿协议,波黑由3个主权民族和2个平等的民族实体组成。塞族要求只能按照这一公式进行对话。在佛罗伦萨会议上塞族的这一要求终于得到了承认。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6月14日电波黑国际警察部队发言人伊万科14日在萨拉热窝说,在穆克联邦控制的萨拉热窝,塞族人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威胁。
伊万科说,对塞族的这种压力从今年4月就已开始。他认为,穆斯林当局接管萨拉热窝塞族区后留下来的塞族人有迁走的危险。
联合国驻波黑办事处发言人亚诺夫斯基当天在萨拉热窝说,联合国收到了关于对仍留在萨拉热窝的塞族人施加暴力以及威胁要将他们的房子炸毁的报告。
根据代顿协议,萨拉热窝塞族区已于今年年初移交给穆克联邦管辖。此后塞族区的大多数居民已迁走,只有少数塞族人留在萨拉热窝。


第6版(国际)
专栏:

  一周国际要闻回顾(6月10日至16日)
美黑人教堂连续被毁
13日,美国俄克拉何马州一座黑人教堂被烧毁,这是10天内美国第5座黑人教堂被毁,自去年初以来,美南部至少有33座黑人教堂遭焚毁。初步查明,这些纵火案系白人种族主义者所为。美国总统克林顿12日视察南卡罗来纳州一遭毁的黑人教堂遗址时表示,美国在消除种族歧视方面工作尚未完成。
北爱问题谈判开始
北爱尔兰问题多党谈判10日在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开始举行,英国首相梅杰和爱尔兰总理布鲁顿等参加了谈判(见左图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新芬党领导人亚当斯未能进入和谈会场。美国前参议员米切尔作为和谈主席。此次谈判没有规定具体期限,参加谈判各方试图就北爱地位、北爱与英国及爱尔兰关系等问题达成协议。
前南三方签署军控协议
南斯拉夫联盟、克罗地亚和波黑三国代表14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签署一项军控协议,涉及三方削减各自重型武器等内容。三方原定11日在挪威奥斯陆签署,但因对波黑塞族“身份”发生分歧而推迟到关于检查代顿协议执行情况的佛罗伦萨国际会议举行期间签署,45个国家和14个国际组织代表对代顿协议执行情况表示满意。 (见上图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纳卡问题三方举行新一轮谈判
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及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三方代表14日在莫斯科就纳卡问题开始举行新一轮谈判。据参加谈判的俄罗斯总统纳卡问题代表卡济米罗夫透露,各方代表在此次谈判中将继续讨论关于停止纳卡地区武装冲突的协议草案以及纳卡地区的地位问题。据悉,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派出的解决纳卡问题明斯克小组以调解者的身份参加了谈判。预计谈判将持续一周。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大使谈全面禁核试条约谈判
新华社日内瓦6月15日电(记者陈维斌、班玮)中国裁军大使沙祖康15日在这里透露,参加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有关各方,在条约的一些实质问题上还存在分歧,并指出核查问题是条约谈判成败的关键。
历时两年多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谈判目前已进入最后阶段,按照联大有关决议提出的目标,这项条约应该于本月底达成。目前有关各方正在为消除最后的分歧进行紧张的谈判。沙祖康在这里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全面介绍了目前谈判的进展情况。
沙祖康认为各方目前主要在以下实质问题上还存在分歧:
——条约的序言。不结盟国家主张把在规定时限内进行核裁军,以及禁止核武器的发展和改进等内容明确写入序言。中国历来主张尽早全面禁止并彻底销毁所有核武器,认为全面禁核试条约是走向这一目标的一个具体步骤,为此中国赞成在序言中提出全部销毁核武器这一目标。此外,中国还主张条约序言应对核国家承诺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和核国家共同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一问题予以适当反映。但其他核国家为了维护其核威慑政策不赞成上述一些主张。
——条约禁试范围。目前,多数国家支持条约应禁止所有核武器试验爆炸和其他任何核爆炸。中国一直主张条约不应禁止用于和平目的的核爆炸,但考虑到目前各方在如何区分和平核爆炸和军事核爆炸等问题上存在的关切,另外考虑到谈判已到了最后时刻,为了如期结束谈判,中国最近同意,条约可暂时禁止和平核爆炸,由未来条约审议大会就此问题进行审议。现在在禁试范围方面的争论焦点主要是,条约是否还应禁止所有非爆炸性的核武器试验,包括在试验室中进行的模拟核试验,这是以不结盟国家为首的无核国家提出的要求。但西方核国家和俄罗斯都已明确表示,为保持其核武库的安全和可靠性,他们有必要进行非爆炸性的核试验。
——条约的核查。其中的核心问题又是现场视察问题。目前各方都同意条约设立的国际监测系统获得的数据应作为提出现场视察要求的依据,但除此之外,西方发达国家同时还提出可以完全以目前主要由他们拥有的所谓“国家技术手段”所得到的情报,以及所谓“任何有关情报”来启动现场视察。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对此反对,他们认为国家技术手段尽管可以起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必须加以限制,而道听途说的情报或谍报等所谓“有关情报”则应被禁止使用,否则就极有可能造成现场视察权的滥用,并置广大发展中国家于受歧视地位。另外,一些西方国家还认为,为了使现场视察具有威慑力,一旦提出视察要求,就应立即予以实施,除非条约执行理事会多数成员反对。但中国坚决主张,为了确保现场视察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执理会必须以成员国2/3多数批准现场视察的请求。目前各方对此还在进行激烈的谈判。沙祖康认为这是关系到条约谈判成败的关键问题。
——条约如何生效。个别核超级大国曾提出只要5个核国家参加条约就能生效;俄罗斯则认为国际原子能机构认定的有核能力的68国全部批准后条约才能生效。还有其他种种方案。有可能达成妥协的一种方案是,5个核国家以及所谓“核门槛”国家再加上一定数目的其他国家批准后条约生效。
此外,在未来条约执行理事会的组成问题上,各方也有不同意见。
沙祖康在预测谈判前景时认为,目前谈判尽管仍存在上述种种分歧,但只要各方能真正表现出足够政治意愿和灵活性,都不谋求单方面的利益,满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些正当要求,如期达成条约应该是可能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理会呼吁塔冲突双方立即停火
本报联合国6月14日电记者何洪泽、周德武报道:安理会今天一致通过第1061号决议,对塔吉克局势严重恶化表示深为关切,并呼吁冲突双方立即停止敌对行动,毫不迟延地恢复会谈,促成冲突的全面政治解决。
鉴于塔吉克局势的现实情况,安理会还决定再次延长联塔观察团任期6个月,到今年12月15日止。但延期的前提条件是,双方签署的《德黑兰停火协议》仍然有效;并双方履行对有效停火、民族和解与促进民主的承诺。如在此期间塔吉克的和平进程没有进展,安理会将重新审查联塔观察团的前途。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理代表王学贤大使在安理会发言中对双方同意延长停火,准备尽快恢复政治谈判表示欢迎。
他重申,塔吉克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得到尊重。解决塔吉克问题的根本途径应是双方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实现民族和解。


第6版(国际)
专栏:

  哥众院同意赦免桑佩尔议案
哥伦比亚众议院12日对赦免桑佩尔总统的决议案进行投票裁决,结果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这项决议案。哥众议院调查和控告委员会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取证后,于5月21日作出决定,对指控桑佩尔总统涉嫌1994年大选贿选案免于起诉。但这一决定遭到部分议员的反对。为此,哥伦比亚议会作出决定,就桑佩尔总统是否对自由党在1994年大选时接受贩毒集团的资金一案负有责任的问题进行辩论并就赦免决议案进行投票表决。


第6版(国际)
专栏:

  奥地利重申拒绝加入军事联盟
奥地利总理弗拉尼茨基14日在总理府发表的一份新闻公报中说,奥地利拒绝加入任何军事联盟。弗拉尼茨基指出,奥地利在现有条件下加入军事联盟“既不会给奥地利带来安全,也不会促进奥地利周边的稳定”。他对芬兰和瑞典两国近日重申坚持不结盟的政策表示欢迎。(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格拉乔夫重申反对北约东扩
本报布鲁塞尔6月14日电记者张宝祥报道:出席北约和合作伙伴关系国国防部长会议的俄罗斯国防部长格拉乔夫今天在此间重申,俄罗斯“反对北约东扩”,但主张同北约发展“深入和广泛的合作关系”。
格拉乔夫在阐述俄罗斯反对北约东扩的原因时说,北约东扩可能会导致欧洲出现“新的分裂”,而且许多中、东欧国家已经同北约签定了和平伙伴关系条约,这对维护欧洲安全来说已经“足够了”。
他同时还强调,应把欧洲安全和合作组织建设成泛欧安全体制。
格拉乔夫今天接受了北约方面的建议,即打算在波黑维和使命结束后,俄罗斯将向北约欧洲盟军总司令部派驻一名俄罗斯将军,向北约地区司令部派驻一些俄罗斯军官,以加强双方的联系。同时,他也同意北约可以向俄罗斯莫斯科的司令部派驻一些北约军官。
为使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特殊关系具体化,格拉乔夫今天还建议北约和俄罗斯在发展军备、维持和平、裁军、反导弹防务、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恐怖主义、反贩毒斗争以及生态等领域进行广泛和密切的合作。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美就挖掘美军遗骸达成协议
本报平壤6月16日电记者张友新报道:据朝鲜新闻媒体报道,朝美两国代表团日前在此间就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士兵遗骸问题达成协议。
在10日至14日的会谈中,朝美双方按照5月9日达成的纽约协议,本着人道主义精神,讨论了挖掘美军遗骸的有关问题。
双方商定在今年7月和9月各进行一次遗骸挖掘工作。美国方面提供挖掘遗骸所需的全部设备和物资,充分补偿朝方挖掘工作的费用。
《劳动新闻》的报道说,朝美双方表示,这次达成挖掘遗骸问题协议,为建立朝美“信任关系”和发展朝美关系“作出了贡献”。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联席会议讨论中东局势
要求利库德集团停止侵犯巴人权利
新华社开罗6月15日电据来自加沙的消息:巴解组织执委会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14日晚在约旦河西岸城市纳布卢斯举行联席会议,讨论了中东局势与中东和平进程面临的问题。
巴自治政府主席、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主持了这次联席会议。
会议的一位发言人说,会议对中东地区目前的局势进行了全面研究,并对参加即将举行的阿拉伯首脑会议进行了准备。
会议还强调,巴勒斯坦方面将坚持其在和平进程中的立场。会议同意在24日至25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与欧洲联盟进行谈判,以达成一项巴勒斯坦与欧盟的伙伴关系协议。
会议呼吁以色列遵守巴以协议,立即从约旦河西岸城市希伯伦撤军,以保证中东和平进程继续进行。
据新华社开罗6月14日电据埃及中东通讯社今天报道,巴勒斯坦委员会13日要求以色列利库德集团停止侵犯巴勒斯坦人的权利和土地,停止将圣城耶路撒冷犹太化。
巴勒斯坦委员会在约旦河西岸城市纳布卢斯结束第二次会议时发表的一项声明表示支持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为维护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利进行的努力,并欢迎召开旨在恢复阿拉伯团结、迎接未来挑战的阿拉伯首脑会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撤离伊拉克
安理会再次谴责伊阻止检查
据新华社巴格达6月16日电(记者顾正龙)联合国驻巴格达机构的一位官员今天宣布,联合国武器核查组已于今晨撤离伊拉克,返回在巴林的基地待命。
该官员是在此间对新闻界作上述宣布的。他透露,奉联合国负责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委员会主席埃克乌斯的指示,以俄罗斯导弹专家斯米多维奇为首的联合国武器核查组一行54人昨晚撤离了三个伊拉克共和国卫队营地附近,回到联合国驻巴格达的驻地,并于今晨离开伊拉克返回在巴林的基地。
该核查组怀疑上述三个营地藏有导弹武器资料,但伊拉克政府一直以损害伊主权和国家安全为由拒绝核查组入内检查。核查组与伊共和国卫队在营地外共对峙了5天。
本报联合国6月14日电记者何洪泽、周德武报道:在前天安理会刚刚通过决议,要求伊拉克与联合国特委会充分合作,允许其核查组进入受检查的地点之后,昨天再次发生伊拉克阻止特委会核查组进入两个共和国卫队营地的情况。
安理会今天又举行紧急磋商,并发表了主席声明,对伊拉克这种行为表示谴责。


第6版(国际)
专栏:

  北约与伙伴国举行国防部长会议
北约16个成员国和26个北约和平伙伴关系国的国防部长14日在布鲁塞尔举行了为期一天的会议,主要就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北约和伙伴国在和平伙伴关系框架内的合作进行了磋商。与会部长们对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实施两年多来取得的进展表示满意,并同意扩大北约和伙伴国的合作范围,特别是在军事领域的合作和防务政策与战略方面的对话。


第6版(国际)
专栏:

  车臣两名副总理拒绝参加选举
俄罗斯联邦车臣共和国副总理穆萨拉托夫和萨加耶夫14日联合发表声明,表示拒绝参加14日开始的车臣议会选举。这两位副总理在声明中说,他们参加了俄联邦当局同车臣反政府武装在印古什共和国首府纳兹兰的谈判并在谈判协定上签了字。他们认为,“车臣议会选举不能与俄总统选举同时进行”,并且认为“举行这一选举将使共和国社会政局急剧恶化”。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樱花前线”访东瀛
人民日报访日代表团
人民日报代表团访问东京期间,东京正是“樱花前线”;访问京都,京都亦是“樱花前线”;再南下,访长崎、神户,仍能处处看到樱花。人在花下,路在花下,城在花下。国花,如日本樱花者,似森林,似海洋,如浪奔潮涌,天下少有也。
日本全国遍植樱花,因为气候和温度的原因,每年4月,从南到北递次开放,花期长达月余。樱花盛开的区段,樱花盛开的地方,被称作“樱花前线”,为国内外游人所关注。由北而南,逆花期南下,代表团能够再遇“樱花前线”者,一是因为京都地势高于东京,气温低于东京;一是我国内陆一连几天大风降温,气流东下,致使日本南方降温,推迟了花期。在日本,这近乎一种反常;在我们,则是从朝日新闻社朋友们的精心安排中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情谊。
访日不是访花,但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在“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大氛围中访问友好邻邦,不管是对于主人还是客人,都不能不是一大快事!
池田外相是一位善以国花酬客的主人。代表团的成员在外务省的大院内,与那里的数十棵“枝干如铁铸,花开如潮涌”的樱花树留影后,池田外相对于我们能够看到盛开的樱花表示由衷的高兴,对于两天前离东京回国的钱其琛外长未能看到樱花盛开深感遗憾。
在一次聚餐会上,鹤发童颜的松下宗之先生以及朝日新闻的其他朋友,向我们介绍了“花事”与“国事”,“花情”与“国情”的有关情况和见解。日本去年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一是泡沫经济带来的困难,二是阪神地震造成的灾难,三是奥姆邪教放毒引起的骚乱。他们说,如果是在去年,即使樱花烂漫,也无心赏花,无心组织赏花。我们深以为然,同时也为日本情况的好转感到欣慰。
由“樱花前线”说到“奔流的中国”。这是代表团从东京到神户的访日过程中与朝日新闻的朋友最常提及的话题。朝日新闻社的朋友说,他们以“奔流的中国”为题,组织记者采访有关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闻,帮助日本人民了解中国,不管是作者还是日本国内读者,其兴致之浓,不亚于在日本追逐“樱花前线”。几位访问过中国的日本朋友认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从沿海到内地,从农村到城市,又从城市到农村,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新人新事层出不穷的前沿,他们经常是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每天向国内发稿。回国之后,仍然盼着再去中国。这使我们想到,西方传媒至今垄断国际舆论的情况,在许多国家,关于中国的报道,很多是被歪曲的、断章取义的。在这种情况下,朝日新闻社的朋友如此采访“奔流的中国”,并通过《朝日新闻》这份日发行近千万份的大报,帮助改革开放的中国向日本、同时也向全世界“奔流”,不仅表现了他们的友好,也表现了他们的远见。
日本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创造力的民族,这不只表现在他们所创造的历史文明成果和现代经济奇迹,甚至也表现在他们对于樱花的培育和创造。据花木志记载,樱花原产喜马拉雅山,传至日本,经历代培育,在那美丽温湿的岛国上,吸日月精华,浸山光水色,竟然生长出上百种形态各异、色香不一的樱花树来,生长出浮动全国,令人称奇的“樱花前线”来。“樱花前线”给人以多方面的感染和遐想,一个突出感觉是,在“樱花前线”,朋友间的交流更加通畅和欢畅,中国和日本离得更近了。我们想象着,那花团锦簇的“樱花前线”该是夹带着代表团的欢声笑语一路北上,已经悄然消失在北国边陲,但到来年,细心的追逐“樱花前线”的友人,还会从那里听出我们的欢声笑语来。(附图片)
(题图:东京上野公园的樱花久负盛名,每年花季都吸引日本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图为小学生集体赏花。骆青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