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教育)
专栏:教育动态

  北方交大建立“电子信息流动大学”
北方交大通信控制工程系日前决定与铁道部电务局联合建立“北方交通大学电子信息流动科技大学”,定期到铁路现场举办技术讲座和培训班。
“大学”下设高级专家代表团和现代铁路电信科技培训中心,将定期赴各路局巡回授课,把最新的科学技术带到现场。同时,专家团还将及时了解现场的技术需求,提高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帮助现场解决技术难题。
(王想平)


第11版(教育)
专栏:

  关于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的思考
甘北林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今年全国有660多所高校实行招生和就业制度的“并轨”。到明年,我国1054所高校中的绝大多数都将实行学生“缴费上学,自主择业”的制度,改变学生上大学即全由国家包下来,毕业时由国家统一安排就业的办法,逐步建立起由学生自己负担部分培养费,毕业后大部分学生自主择业的制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
所谓“自主择业”,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学生毕业后可以不受限制地选择工作单位,不受生源地区、培养方式、学校归属及投资渠道、学习成绩和表现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实际上,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在短期内要实现此种意义上的“自主择业”尚无可能。国家教委学生司指出,近期内,国家计划招收的学生,原则上仍由国家负责在一定范围内安排就业,实行学校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落实毕业生就业方案,并逐步推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这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并非无限制的选择,而是要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选择,这个范围一般由学校主管部门确定。那种既想不受国家约束,又要国家兜底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这种对“自主择业”的理解有其深刻的背景。首先,各地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正处于过渡阶段,人才劳务市场尚不成熟,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规模庞大、时间集中等特殊情况。其次,高校招生改革刚刚起步,学校对专业设置的调整权还很有限,对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还缺乏积极有效的机制和办法。再有,对学生提供国家奖学金和定向奖学金的办法等配套措施尚不完备,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吸引人才的导向政策还缺乏力度,而“缴费上学”的学生所缴的学费仅占国家拨款的1/1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贸然推行毕业生完全自主择业的就业办法,不但不会推进高教和人事制度改革的健康发展,反而会使国家利益、国有企事业单位、高校和毕业生自身利益受到影响甚至损害。
我国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地、大城市与边远地区、国有单位与外资合资企业之间现阶段尚有较大差距,人才流向不尽合理。如果给毕业生无限制择业的权利,这种趋势会更加严重,从而影响国家的整个经济发展与合理布局,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才缺口会越来越大,其发展甚至生存都会受到影响。对于肩负着培养合格人才、保证国家人才资源合理配置任务的高校来说,择业不受限制,就失去了对学生的导向机制,学生关心的将不再是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修养,而是想方设法找路子,甚至走后门,以图找个理想的工作,从而冲击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秩序。目前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交给的各种就业计划和宏观调控指标就难以完成。“自主择业”对广大毕业生来说也未必都是好消息。近年来,到毕业时未能落实工作单位的“待分配”毕业生数量已呈逐年递增趋势,如果完全“自主择业”,国家就难以再负责向毕业生保证提供就业机会。在失业保险体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如果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形势不好,毕业生的利益毫无疑问将受到损害。
如果说现阶段推行毕业生“自主择业”制度会产生以上几种可能的不利影响和损害,那决不是我们改革的初衷。因此,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一定要适时适度进行。要不断创造条件,积极培育有别于一般人才交流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逐步向“自主择业”的改革目标靠拢。


第11版(教育)
专栏:教育聚焦

  呼唤艺术教育
宋青竹
目前,我国普通学校的艺术教育较为薄弱,这与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还有相当
大的差距。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我们——
来自学生的呼唤
“过去,我们常常在音乐圣殿的门前徘徊!我们渴望推开那扇阻隔我们的大门,我们不能永远在门外聆听。我们翘首以待,渴望进入真正的艺术殿堂,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青年。”这是北京轻工学院沈郅隆教授在北京商学院开设交响乐讲座后收到的学生来信。
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首次大学生文艺汇演是一次学生艺术盛会。但在最初评审节目时,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反映青年和学校生活内容的、能够表现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的节目较少;节目总数不足,与校园文化生活的现实状况和应有面貌差距较大。
据国家教委副主任周远清介绍:“某重点大学,前几年要开设音乐课时,一统计,89%的学生不会简谱。他们对京剧、民乐也不感兴趣,能坐1000人的礼堂,一场演出只有两三百人在欣赏。”
对艺术的渴望和艺术修养的缺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集中反映了我国艺术教育的现状。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关于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的调查报告显示:各学科的测试成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学科性偏差。升学不考的科目(如音乐、美术等)成绩普遍差于必考科目的成绩。近一半小学生不能识别常见的音符,不少初中生的素描能力甚至达不到小学毕业生应达到的水平。学生的艺术欣赏力和表现能力普遍不佳。
尽管如此,学生们仍然热切地渴望艺术,追求着美好的事物,但他们普遍缺乏应有的审美能力。于是,他们中的不少人把眼光转向了一些劣质的艺术商品和“艺术快餐”。当前文化市场上,高雅艺术大面积“滑坡”,一些庸俗的东西“方兴未艾”,且有蔓延之势。在《人民日报》举办的1996年大学生寒假见闻征文的来稿中,用《故乡的云》、《九月九的酒》等流行歌曲歌词开头的不在少数。青少年中追星者依然很多,武侠言情小说仍是不少学生的“首选读物”。
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我们中华民族全面繁荣昌盛的时代,是中华文明更加辉煌的时代。新的世纪更加迫切地呼唤艺术教育。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普通学校的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它的目的不在于培养专业的艺术人才,而在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许多艺术教育工作者指出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赏析和创作,学生们可以了解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懂得欣赏珍惜美的情感和事物,并能去发现美和创造美。马克思说过,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当学生了解了美是什么,就会以美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使人生境界渐入完美之域。笔者和北京166中学乐团的学生座谈结束后,没有任何人的提醒,他们把所有的椅子都轻轻地放回了原位。这个很小的细节,显示出同学们的良好修养。据统计,音乐家的犯罪率是最低的。
科学技术和艺术有着天然的联系,都是追求客观世界的和谐、统一、有序的美。学生学会了审美,在将来的工作中会用寻求美的方式去探索科学的奥秘。爱因斯坦就称他的很多科学成就来自艺术的启示。
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荫昌教授说:“在许多学生同时演奏某些乐器或共同完成一件艺术品的创作过程时,他们就会逐渐懂得和学会按一定的法则约束自己,同别人协调、合作去创造美好的事物。”开展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与人融洽相处的能力。笔者在北京166中学乐团采访时有个很深的感受:融洽。乐团里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谁弄到了好的学习资料,必是先去复印,人手一份,决不“独吞”。
某高校开办音乐赏析课,很多学生听了《黄河》后心潮难平,“黄河仿佛就在我眼前怒吼,它是我们民族的象征,体现了我们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我好像看到了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年代,激起我为振兴中华而奋发读书的满腔热情。”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能够激发学生产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美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和德育、智育、体育等彼此渗透,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美育可以促进其它诸育的发展,周远清副主任把这种作用概括为“益智辅德促体”。
一位中学美术教师给笔者讲了素描对开发智力的作用,“每次下笔之前,必须认真观察被画对象,先在脑中确定哪一笔要怎么画,哪一笔又要怎么画。要画得好,就要不停地去看、去琢磨、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对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大有好处。”
一位音乐教师说:“《梁祝》中,作为真善美化身的女主角的小提琴独奏,优美得令人如醉如痴,而她的敌人,铜管和低音弦乐刻画的形象却那么阴森冷酷,爱什么,恨什么,是无须用言语来说明的。”艺术作品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对个人的品格思想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使人的感情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从而使人的精神世界变得高尚起来。音乐与体育结合,可以使学生掌握节奏,增强运动的韵律美。
春天已经来了
学生呼唤艺术教育,21世纪也在呼唤它。最近几年,在各级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艺术教育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在整个教育中,艺术教育仍是个薄弱环节,和它应达到的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国家教委的领导把这种状况概括为“有进步,有困难,能克服”。
就学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杨瑞敏副司长说:“一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不少部门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认为艺术教育可有可无,甚至把它看成一种负担,忽视艺术教育的现象还相当严重;二是由于艺术教育起步晚,基础差,管理队伍尚不健全,师资严重匮乏,缺额之大在各个学科中名列第一,艺术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和岗位合格率也是最低的,且流失情况严重;三是艺术教育投入最少,教学设备条件差。”
造成艺术教育较为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原因、国情因素,还有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但从根本上说,有两大原因,一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二是家长中存在着的功利思想。
“应试教育”以升学为目的,围绕应考开展教学活动,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教育。“应试教育”的危害之一,就是教育内容偏重智育,轻视德、体、美、劳诸方面,忽视实践和动手能力,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一位大学毕业生告诉笔者:“上高三时,我对绘画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常常偷着画画,最后还是被发现了,于是父母老师一齐劝我,说等考上了大学再学画画也不迟。”说这话时她眼中掠过一抹遗憾。在老师、家长的影响下,很多学生不得不一上小学就开始为“高考”而“拚搏”,不作为升学考试科目的艺术课自然就被忽略或有意放弃。有的家长让孩子学习艺术,其目的在于使孩子成为特长生或多学几门生存的技能。
周荫昌教授说:“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从育人兴邦的角度,进一步提高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真正把艺术教育摆上工作日程。”只有在观念上有了深刻的变革,艺术教育才能真正地蓬勃发展。
一位中学负责人对笔者说:“我们并不是不想发展艺术教育,上级单位和家长总是按升学率给学校排队。合理解决升学排队问题,将有利于艺术教育的发展。”
就如何解决当前艺术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笔者走访了有关人士和学校。
杨瑞敏副司长说:“建立并完善学校艺术教育法规,对学校艺术教育开展情况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某中学有1200个学生,音乐教师只有一位,但该校的校外艺术活动却办得有声有色。校长介绍了他们的做法:“离退休的、或因各种原因不能再上台演出的艺术家,尤其是有教学经验的,我们聘请这些人中师德艺德都不错的作兼职教师。”
学生和21世纪对艺术教育的呼唤,已引起了教育界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家教委在1986年就成立了艺术教育委员会。教委每年定期举办艺术教育活动,如今年刚刚举办过的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和即将举办的中小学生电子琴比赛。关于艺术教育工作的条例也正在制定之中。社会各界也在积极努力,今年成立的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有社会各方面的人士参加。各地还办了一些免费音乐会和学生艺术团体。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艺术教育会迎来繁花似锦的季节。(附图片)
压题照片:本报记者证李舸摄


第11版(教育)
专栏:学苑秀木

  乡村教坛孺子牛
——记山东宁津县宁津镇詹庄村小学教师乔桂莲
尤炳君
乔桂莲走上讲台,面对46张稚气未脱、充满渴望的小脸,她高声地讲着。这是她在宁津县乡村小学任教的第30个年头,也是她身患乳腺癌,手术后的第4年,虽然刀口还在隐隐作痛,但一登上讲台,她就充满激情。
乔桂莲毕业于河北省女子师范学校,1965年她随从部队转业的丈夫来到山东省宁津县,先后在宁津镇的皮洼、西白等村任教。由于她教学成绩突出,1974年被调到当时最困难的詹庄村小学任校长。
詹庄小学教学条件十分简陋。全校百十号“泥孩子”挤坐在4间土草房里,仅有3名民办教师任教,入学率和升学率都低得可怜。她教的五年级学生还有两个月就要毕业,而课本才学了几页。为给学生补上课,乔桂莲找到村里的铁匠,做了几十个小煤油灯。每天早6点,学生们提着灯来,晚上8点半,送走孩子们,乔桂莲再批改作业,常常忙到深夜。
面对师资匮乏,乔桂莲一边向领导请求增加教师,一边在村里物色教师人选。高中毕业不久的荻玉芹、杨书和、詹瑞廷等4名青年,在她的动员下先后走上讲台。为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乔桂莲手把手地帮助他们备课、批改作业,给他们上演示课,很快他们成了学校的顶梁柱。
乔桂莲从不耽误学校的事。在她搬到县城住后,每天要往返两次,其间要走3公里的土路。雨雪风雹不知袭击了她多少次,不能骑车她就步行,土路上留下了她数不清的脚印。
乔桂莲在詹庄教学23年,全村入学率和升学率一直保持100%,多次在全镇夺得多项单科第一名,先后有1000多名学生毕业,其中有38人考上大、中专院校。乡亲们打心眼里喜欢她,经常把刚摘的瓜果、蔬菜,刚磨出的面粉,刚出锅的热饺子,送到她家……1991年8月,镇教委准备调乔桂莲到大香学区任校长,乡亲们自发来到镇教委,要求不要调走乔老师,许多人哭得泪流满面,面对这动人场景,镇教委答应了乡亲们的请求。
正在乔桂莲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之时,德州地区人民医院诊断出她患了乳腺癌,需马上做手术。手术前,几名护士望着神态安静的乔桂莲,问道:“乔老师,治好病,您想干啥?”她望着洁白的天花板说:“我还要当老师。”手术后,她慢慢睁开眼睛,看到詹庄的村干部、村民代表和教师代表守在床前,她却不放心地说:“你们来了!学生怎么办?我没事,都回去吧!”
乔桂莲在医院做完植皮手术还未痊愈,她就要求出院了。几天后,她要丈夫送她去学校看看。因为这些天来,每天都有几十名学生来看她,怎么劝说也不听,这样下去,不就耽误了学生们的学习吗?这时的乔桂莲因手术后伤口还未愈合,右胳膊抬不起来。丈夫心想:送她去学校一趟也不错,既劝服了学生们,也让她放下心来。谁知,从那天起,乔桂莲接着上班了。骑车右手扶把不行就只用左手,土路不平,车子颠得右胸疼痛难忍,她就步行,右手抬不起来无法板书,她就起早贪黑不停地锻炼。慢慢地,右手终于能够向上直举了。


第11版(教育)
专栏:教育动态

  上海建立大学生勤工助学连锁店
上海大学生勤工助学如今有了长期稳定的岗位。首批10家爱生勤工助学连锁经营店目前已在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上海铁道大学、中国纺织大学、上海水产大学等10所高校陆续开张。由上海爱生高校勤工助学有限公司出资100万元建立的这10家爱生连锁店,可为贫困大学生提供近150多个固定工作岗位,所获利润将全部奉献给各高校建立爱生帮困基金。这家公司计划在今后3年内至少发展50家爱生连锁店,形成规模效益。(郭礼华)


第11版(教育)
专栏:教史钩沉

  陶行知的“贺客”诗
梁吉生
什么学校最出色?当推南开为巨擘。
会考几乎不及格,三千里路来贺客。
请问贺客贺什么?贺您几乎不及格。
倘使会考得第一,贺客就要变吊客。
这是1934年陶行知写的一首题为《贺客与吊客》的诗。这年10月中旬,陶行知应邀到南开大学讲演,当得知南开中学和南开女中在河北省会考中成绩不佳,校长张伯苓不肯牺牲学生的宝贵生活以迁就“机械地毁灭生活力的会考制度”时,颇为赞赏。当天晚上一见张伯苓就向他道喜。张问喜从何来?陶说就是为你不把会考放在眼里呀!两人击掌而笑。
南开向以教学质量高著称,会考名列前茅自然不在话下。但张伯苓不愿把学生当作考试工具,更不愿以迎合社会上的各种会考泯灭自己的办学特色。
张伯苓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根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突出的地位。因此,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又要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他反对造成学生读死书的教育。他说:“只知道压迫着学生读死书的学校,结果不过是造出一群‘病鬼’来,一点用处也没有。”他一再强调,南开是造就“活孩子”的,不是造就“死孩子”的。假如学生只知抱着课本来念,只计算分数的多少,对课外的事毫不关心,如此就成了“死孩子”。所以,“一个人念书要念活的,不要念死的书”。
陶行知对张伯苓的这一教育主张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南开“在一般学校中是办理得最认真而有精神。它之所以有这种精神,就是因它在教课之外,还相当地注意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不肯把学生完全当作书呆子教。”
历史证明,张伯苓强调素质教育,反对死读书本的办学思想是正确的。


第11版(教育)
专栏:教育动态

  武安市青壮年非文盲率近百分之百
在河北省武安市的村村镇镇,“不娶文盲妻,不嫁文盲汉,不招文盲工,不提文盲干”的大字标语随处可见。
该市明确规定,没有脱盲的青壮年,企业招工不予录用;有关部门不批准文盲办厂办店;在承包土地、果园、山林以及农业生产补贴方面对文盲加以限制;扫盲不达标乡镇、村不能通过“小康”验收。
该市采取集中辅导与分散包教相结合的办法,到1995年底,累计扫盲8089人,全市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6%。(国良宏伟王平)


第11版(教育)
专栏:教海月谈

  大家都来关心艺术教育
陈兴贵
不久前,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在京成立。教育界、艺术界、企业界、新闻出版界的诸多有志之士会聚人民大会堂,热烈商谈如何促进我国艺术教育的大计。与会者情真意切的谈话,如春风拂面。正如艺术教育促进会王光英会长所言:我国艺术教育的春天来了!
尽管学校的艺术教育近几年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在我国学校教育的诸方面、诸环节中,艺术教育仍是最薄弱的一个方面,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艺术教育的薄弱,同艺术教育在造就高素质人才中的功能很不协调,同艺术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全面提高民族素质中担负的责任极不相称。据反映,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不识简谱,对我国和世界的名曲、名画、名著知之甚少或近乎无知。有一位歌唱家反映,她参加的出国访问团,团员几乎都是知识分子,然而在联欢会上,只能由她频频出场当代表,其他人一概“不会唱”,不敢开口,同人家的又歌又舞、个个登场献艺形成强烈的反差。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严重地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支配。由于升入高一级的学校不考艺术教育的科目,一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对艺术教育就不重视。买电脑、学外语、补数理化,学校、家长、教师、学生积极性都很高,兴趣也很大,舍得花钱花时间花力气;而于艺术教育,则很少有这么大的兴趣。这是造成我国艺术教育薄弱的直接原因。
对艺术教育太多太重的功利主义观念,是影响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和提高的严重障碍。不少家长,也让孩子学音乐、舞蹈、美术,但旨在使孩子成为这方面的专门家,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采取不适当的措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抵触情绪;有的则认为既不想让孩子当音乐家、画家、艺术家,何必让孩子学那些东西,不支持、不鼓励,甚至加以限制和反对。
由于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和功利主义观念,造成人们认识的偏颇,工作上的不得力。目前,我国无论城镇还是农村,都有相当数量的学校不具备开设艺术教育的条件,或教师水平低,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师学历水平和实际能力;缺少进行艺术教育的场所和器材,缺乏进行艺术教育的经费和教材;学校在课时安排、教学计划、教学要求上也极不严格。这是造成我国学校艺术教育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
要促进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克服应试教育的影响,破除艺术教育的功利主义观念,给学校艺术教育以科学的准确的定位,提高全社会对学校艺术教育的认识,最为重要。需要向人们昭示:科学和艺术,是人类精神之树上的两朵奇葩,“只有艺术同科学才能把人类提高到神明的境界。”以艺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美育,是“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情感为目的”的科学;是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能力,引导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心灵、美化自身的科学。一位贤者说,“艺术欣赏能力的丧失,就是幸福的丧失,可能因之使智力、性格受到影响,使感情变得淡薄”。艺术美是无处不在的,它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进程。今天我们强调学校艺术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多发现和培养一些音乐家、美术家及其他艺术家,而是因为艺术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缺乏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艺术是最醇的创造”,艺术教育在陶冶人们高尚的情操,引导人们对美的追求,启发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人们和谐全面发展方面,有着别的任何教育手段和方式都无法替代和代替不了的作用。艺术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广泛而深远的教育功能,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正培养和造就21世纪的人才,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全面素质,实行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加强对青少年的艺术教育,关系极大。艺术教育需要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每一位科学家、每一位教育家、每一位艺术家的重视,艺术教育需要大家的关心。


第11版(教育)
专栏:

昆明钢铁总公司重视幼儿艺术教育,从一九九二年已连续四年夺得全国幼儿基本体操一等奖。图为孩子们正在刻苦训练,准备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一九九六年幼儿基本体操比赛”。 陈昆林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