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经瞭望

  吉林水稻利润率高
本报讯据对吉林省农产品成本的抽样调查,1995年种植水稻、玉米和大豆三种作物平均每亩生产成本分别为272.61元、201.34元和133.27元,亩利润分别为428.02元、209.71元和138.48元。这表明水稻成本利润率也高于玉米和大豆。
(吉隆)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抢麦客
赵正强
5月30日上午,河南省邓州市稂东镇三教村的地头,上百人围着4台联合收割机,你拉我扯“吵”了起来。
“你把老张的手放开,我昨天就一直跟着他的收割机,今儿非得让他先把我的麦割完再说。”双手拉着机手张林双的左手死活不放的李光建,与非要把机手拉到他的地块的杨村玲吵起来。“你跟一天,谁不是跟一天了,昨上午他给张三和割麦时我就与他说好了。”杨村玲说着把张林双又向自己的地块拉了二三米。好家伙,两个小伙子将老张你一拉我一扯,竟把他扣好的上衣扣子给弄掉了两颗。
地南头的群众更是抢“麦客”抢到了白热化。四组的周辉明兄弟刚把机手王跃进“架”到地头,从后边赶来的周小军、李先光、李先哲还没等周辉明兄弟俩回过神,便把王跃进拉起来就跑,只气得周家兄弟瞪着眼,跺着脚,腮帮子鼓得高高的。
眼看越抢越激烈,越“吵”声越高,劝又劝不住,急得站在人群间的村支书王东明抓起衣襟擦把脸上的汗,踏上自行车便向镇里驶去。不一会儿,镇党委书记丁光远带着镇干部赶到了现场。咋办?镇领导和群众一协商,采取抓阄的办法定先后。石家庄开过来一路南征北战的联合收割机,这才轰轰隆隆地向麦田开去。
带着一队“三夏”机械服务车,下来解决难题的市长周明军告诉笔者,邓州在大旱之年夺取了小麦大丰收。为了抢收抢种和节省时间去经商,农民抢“麦客”的事不断发生。今天他在白牛、夏集等5个乡镇,就遇到9起这样的事。他一边抓把从联合收割机流出的麦粒,一边对抓农业的副市长杜显聚说:“今年市里要拿出个具体方案,扶持农民购买收割机,可别再让群众为抢‘麦客’犯难了。”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耕地:我们的生命线

  新“莱芜战役”
——来自山东莱芜市的报告
荣成夏俊
1947年1月底,国民党军31万余人大举进犯山东解放区。我华东野战军避实就虚,声东击西,南征北战,从2月20日至23日,收紧口袋,将南下敌众6万余人全歼于莱芜县城以北口镇以南地区,是谓我国现代军事史上著名的莱芜战役。
历史越过48年,记者在这片旧战场上,又看到了一场新的“莱芜战役”……
旧战场又闻炮声隆
1995年尾,1996年头,也是寒冬时节,莱芜大地炮声隆隆,此起彼落,震撼群山。但这不是摧敌的炮,而是开山治坡的炮。
春风轻拂。记者驻足铁车乡小山子前的砂石岭,只见新修梯田黄漫漫的一片连着一片,片片地平土细、埂堰围边。乡长毕育才说,这些田都是这个冬天治理的,小山子前区域的郎郡、宅科、砟峪3村,一冬治理砂石岭2800亩,开山炮立了大功。3村光工程放炮就用了116.7吨炸药。
打眼放炮,疏松岭土,整理坡地,这是当地农民开发荒坡、治理“猪脸地”的良策。记者看到,整修过的田,绕坡都是水平梯田,既没有空荒地,又没有石头砬子,不仅增加了可耕地,而且改善了农田条件,和依坡耕种的“猪脸地”大不相同。据莱城区政府组织技术人员检查的结果,治理后的“猪脸地”,耕地系数由原来平均20%左右上升到50%以上,有些地方高达80%。
深居山中的郎郡村,山多地少,交通闭塞,人均只有0.6亩粮田,丰收年景还不够吃的。但郎郡可开发利用的“猪脸地”和荒山有3200亩,人均近6亩。从1994年起,他们制定了三五年内把“猪脸地”全部治理完的规划,两年下来已经治理了2300多亩。小山村没有村办工业,去年人均收入2100多元,比1993年人均800多元翻了一番多,全靠的是农业、林果业。农民说,这大山就是他们的“乡镇企业”,靠治理“猪脸地”也能“以地生财”!
“占一造三”,人增地更增
新的“莱芜战役”,完全是被逼出来的。莱芜这座新兴的重工业城市,位于鲁中山区、泰山东麓。著名的莱芜钢铁厂就在该市的钢城区。建设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人们没有想到,土地短缺的危机会来得这么快———1951年到现在,才不到50年,莱芜的人均耕地却由2.05亩下降到0.73亩,成为山东省人均耕地最少的地市之一。
照这样的速度减下去,再过50年,莱芜市还有多少可供农民耕作的土地呢?眼下人均0.73亩的耕地,自是填不满120万莱芜人的饭碗。这几年,城市每年要从外地调入2000—2500万公斤粮食。
“说起调粮,真不是个滋味”,市建委副主任师承瑞感慨地对记者说,“东求西求,求了情又要贴钱,运到的粮食质量还没有保证。市里算了一笔帐,财政一年为调粮贴出去400万元,比花在土地开发上的钱还多!”
依赖别人靠不住,靠得住的是自己脚下实实在在的土地。进入90年代以来,莱芜年逐一年地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1995年11月,莱芜推出“占一造三”的计划,提出土地开发跨世纪的宏伟目标——从1996年开始,用15年或更短一点的时间,通过山丘开发、河道治理、旧村搬迁等途径,开发耕地40万亩,使莱芜的人均耕地从现在的0.73亩回升到1亩。
这就是新的“莱芜战役”,“敌人”就是人增地减形成的严重失衡趋势。
“占一造三”,人增地更增,这就是莱芜的耕地动态平衡战略。
主力军——热土难离的农民
人们都说,是市里的“占一造三”计划,点燃了去冬今春回荡群山的炮声。
根据这个计划,谁占1亩建设用地,要开发3亩耕地,开发不了的,就要缴纳1000元的土地开发费。
根据这个计划,耕地占用税地方留用部分的一半以上应用于开垦耕地,土地出让金的1/10以上应用于农用土地开发,基本农田建设资金应全部用于开垦耕地……
根据这个计划,每开发增加1亩耕地,市里给予300元的补助,区、乡(镇)、村也给予一定的补助。
当然,补助并不是决定的因素。市土地局陶永祥局长说,“实际上,你不给补助,农民也干!现在是农民自己要干”。
“为什么农民这么喜欢土地呢?”记者问。
陶局长答,一是实行“谁开发,谁受益”,一包30年,农民觉得自己是土地的主人;二是治坡垦田,种上庄稼,当年就能收回投资,农民觉得划算。
一路采访,当地干部、农民纷纷对记者说,现在不但种菜种果能挣钱,就是种地瓜也挣钱,去年的地瓜卖得比苹果都贵。种1亩最少收入2000元。
土地开发效益的合理上升,成了土地开发的强大动力,这是农民热情开发土地的内因。
目前,莱芜市山丘地区形成了乡乡有工程、村村有项目、户户争承包的土地开发新局面,全市已开发各类土地17.8万亩,其中耕地4.2万亩。
今天的“莱芜战役”,同过去一样,也是人民战争;不同的是,今天的“战争”是要征服荒山秃岭、战胜耕地的减势,而“战争”的主力军,是那些热土难离的农民……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潮起潮落应有时
——《农产品市场波动透析》结束语
自3月8日至今,本报《农产品市场波动透析》专栏历经三个月,共刊出12期,今天就要告一段落了。
苹果、蚕桑、棉花、玉米、鳗鱼、甜菜……这些农产品市场的剧烈震荡,清楚地表明:在农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过程中,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已经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新的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和形成之中。处在这种艰难、复杂的“过渡阶段”,只有很快培养和提高适应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才能面对惊涛骇浪,处变不惊,应对有方。鉴于这种认识,我们一方面对“磨刀霍霍向蚕桑”、“苹果苗当柴烧了饭”的农户表示同情和理解,另一方面更希望农民兄弟们冷静下来,认真摸索市场的“脾性”,立志成为市场经济的“弄潮好手”。
更应该冷静思考的是有调控权力的各级政府。如何真正地认识到目前的经济体制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如何在顺应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职能,确实是一个新的巨大的挑战。
现在大家都已看到,农产品市场出现巨大波动之后,农民的钱袋子就有了问题,城镇居民的饭桌子也不得安宁;田间有了麻烦,车间同样受到牵连;农产品市场一两年大起大落,许多行业三五年之后都要簸来簸去。问题的影响既然如此之广、如此之深,解决问题,理所当然需要各行各业的通力协作。农户与农户之间、农户与政府之间、政府与政府之间、农业与工业之间、经济组织与非经济组织之间、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之间,等等,都应该建立一种合理、必要的机制,密切协调,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避免和减少农产品市场不正常的波动。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经瞭望

  东北大豆供应趋紧
本报讯据东三省农调队调查表明,今年东北三省农民种植豆类作物积极性普遍下降,豆类(主要是大豆)播种面积减少。吉林省将比1995年下降9.8%;辽宁省将下降0.1%;黑龙江省将下降8.6%。大豆占豆类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在90%以上。 (佟调)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产品市场波动透析(12)

  “甜疙瘩”?“苦疙瘩”?
——黑龙江省甜菜生产缘何起落
本报记者董伟
黑龙江的农民对甜菜情有独钟,曾誉其为“金疙瘩”,可是近些年甜菜种植在黑龙江省却几起几落。从去年到今年,甜菜农和糖厂却一齐愁眉苦脸,捧着甜菜疙瘩叫苦不迭。
“甜疙瘩”一再升值,甜菜农却愁上加愁
前几年,甜菜种植起伏,主要原因是甜菜与其它农产品的比价不尽合理。从1990年到1993年,甜菜收购价格始终停留在吨价155元的价位上,一亩地甜菜毛利不到100元。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外市场黄豆价格的上扬,种一亩地黄豆的效益比种甜菜高一倍左右,农民纷纷改种黄豆,最多时几乎占黑龙江省近一半的耕地。相反,甜菜的种植面积却一降再降,产量从1990年的655万吨,锐减至1993年的224万吨。而此时,黑龙江省拥有大中型制糖企业31家,年产糖能力80万吨,75%的生产能力闲置。
1994年,黑龙江省政府把甜菜收购价格上调到每吨180元,但甜菜种植面积只比上年多18万亩,仍在历史低水平线上。
1995年,黑龙江省政府下决心调整甜菜收购价格。这一年,甜菜收购价格上调到吨价280元,并可向上浮动10%,一般达到吨价310元,甜菜含糖率高达17.37%,比近5年平均含糖率提高1.3度,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这一年,在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全省落实甜菜种植面积433万亩,实收甜菜400万吨,比上年增加52%。
今年,本应是黑龙江甜菜效益最好、制糖业走出低谷的一年,可是,没想到却成了黑龙江省甜菜款不能及时兑现、给农民打“白条”最严重的一年,虽经各方努力,全省仍拖欠农民甜菜款4.6亿元。春播在即,许多农民因没钱买种子、买化肥而种不上地。
“我们为农民做了那么多好事,没想到会是这个结局”
近几年,黑龙江省的制糖企业愈来愈认识到“第一车间”的重要,千方百计扶持农民种甜菜。1995年,糖厂向甜菜农提供甜菜种子6325.7吨,供应化肥2.3345万吨,供应拌种农药17.875万公斤,提供纸筒育苗纸册273.67万册。为了落实甜菜种植面积,各糖厂采取厂级干部包县、中层干部包乡的办法,深入农村宣传政策、签订合同、培训农民、指导技术。春播期间,各糖厂举办广播电视讲座培训农民,筹集资金,为农民解决育苗棚膜、种肥等生产物资;为了推广纸筒育苗移栽新技术,各糖厂还实行减免或全免纸筒费,仅此一项,糖厂就投入5651.7万元。
黑龙江省各级政府也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省政府专门派出工作组,深入重点甜菜产区,督促检查甜菜面积落实情况。
政府和糖厂虽有良好愿望,并作了大量工作,却因自己也解释不清的原因,形成糖厂“憋糖”,并被迫给农民打“白条”,他们叹息——
“搞市场经济不能无序,国家要用好宏观调控这只有力的手”
黑龙江省甜菜糖业集团副总农艺师张友对记者说,“95/96生产期甜菜的价格是看涨的,曾有人预计,糖的价格有可能突破吨价6000元。”可是,无法预料的事情发生了,从1995年7月份以后,糖价大幅度下跌,跌至现在的4000元/吨也卖不出去。哈尔滨糖厂副厂长王贵山跟记者算了一笔帐:一吨糖的成本=3804元(8吨甜菜进厂价)+车间加工费750元+糖销向税350元+全厂财务成本200元,共计5104元。现在每吨卖4000元,卖一吨损失1100余元。
据省甜菜糖业总公司透露,黑龙江省95/96糖期共产糖50.5万吨,全都处于低价位(含已销和库存),仅此全行业损失6.5亿元。这种局面的最终受害者是手里拿着4.6亿元“白条”的甜菜农。
造成今年这种后果的原因虽然有结构问题、企业经营问题,但最直接的因素则是走私糖和计划外非正常进口糖的冲击。仅黑龙江省就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走私糖近20万吨,致使全省糖厂积压了35万吨糖。
在许多糖厂,一些老同志忧心忡忡地说,黑龙江省是全国最早的机制糖业基地,全行业拥有固定资产10亿,职工5万多人,产品质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这样下去,民族制糖工业存在着覆灭的危险。”
在农村,农民一方面对甜菜价格的上涨及政府和企业对种甜菜的支持表示满意,另一方面则对“白条”深恶痛绝。更为严重的是许多农民拒种甜菜。到春播结束时,全省仅落实甜菜面积360万亩,是计划的60%。
糖价格下跌,最终使该受益的甜菜农反而大受损失。农民和企业都在盼望:“苦疙瘩”还会变成“甜疙瘩”。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经瞭望

  山东夏津棉花大量积压
本报讯山东夏津县是国家定点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县,1995年棉花产量达36万担。但是夏津县目前收购棉花尚不足一半,仅收购15.1万担,农民手中存棉约20万担。
夏津县棉花积压的原因,一是棉花市场收购价格与上年相比虽然仍在700元/担的水平,但却没有了对应的化肥、柴油等奖励措施,价格实际上较上年有所下降,棉农产生惜售心理。
二是棉麻公司存在着严重的资金占压问题,已收购的15.1万担棉花,加上收购的棉籽,共需收购资金1.292亿元,按照国家规定的优惠贷款利息计算,半年就要付息近70万元。另外,已收购的棉花不能及时调拨,也影响了棉麻公司的收购积极性。 (王跃新)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联合创造生产力
冯奎

5月31日。河南省临颍县龙堂镇。一声令下,40多台大型联合收割机轰响一片,开进眼前金黄的麦海。在其后,它们将加入2万多台机器组成的联合“作战队伍”,横跨北方十省(区),收割2600万亩小麦。
跨区作业,一台机器变成了三台、四台。河南的麦子先熟,先割;山西的麦子稍晚,后割;……在连续、滚动作业中,机手的收入成倍增加。按每亩收费30元计算,每天割麦100亩,一个作业区需要七八天,三个作业区下来,收入就能达到七八万元。
跨区作业,机手赚钱,农户也受益很多。临颍县固厢乡杨舞村村民田发林掰着手指头,细说一二三四五。他家6亩地,麦子熟了,开镰动刀,四口人至少要干五六天,现在半天完事。儿子、女儿可以不回家收麦,继续在外打工挣钱,此其一;半天收了麦子,不怕天阴下雨麦场泡汤,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此其二;早收了麦子,早种玉米,抢紧一天,玉米产量甚至提高一成,此其三;若是开镰动刀,从收割到归仓,程序繁杂,一亩地损失的麦粒就值二三十元,差不多平了现在付给联合收割机机手的每亩工钱,此其四……田发林一家不过是这次跨区收麦惠及的500多万农户中的一员。跨区收麦,到底带来多少效益,人们应该不会低估。

论起收麦,大型联合收割机不愧是“高手”、“快手”;说到跨区,却是相当不容易。
5月30日上午11时,在许昌近郊的107国道上,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被人群围定,可怜兮兮地“瘫倒”在路边。这就是“截机”。据说,去年麦熟时节,一队联合收割机到达河南、河北交界的某县时,当地农民四处设卡,不让通行。
为啥“截机”?一方面,农户看到机收的好处那么多,自然都想把机子往自家麦田里拽;另一方面,机手对收割地块的条件、收入也要盘算盘算。这样,农户与农户之间有矛盾、农户与机手之间有分歧,机手与机手之间也有不协调的地方。推推搡搡之间,巨大的生产力只好附“日”东流。农业部人士估计,今年跨县作业的机器达到2万台,如果在麦熟时节每台被截1天,机手总共损失将在6000万元左右;而对农户来说,联合收割机所能带来的好处也要打折扣。
巨大的生产力岂能浪费?农机部门开始想办法。今年3、4月份,北方麦区收获面积较大的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农机部门相继召开了跨区收麦协调会。之后,农机部门分兵出击,赶赴外省(区)和当地农机部门签定合同,保证外地每台机器在本地一季割麦达到的亩数;与此同时,在农机部门和机手之间,农机部门和农户之间都签定了合同,明确双方承诺的种种责任。
更大规模、更大范围的农业社会化大生产需要政府更加有力的支持。今年4月,农业部、公安部、交通部、国家计委等有关部门联合发出通知,提出一系列明确措施,目的在于保证大型联合收割机一路畅通无阻,带来更多的效益。

针对跨区问题,北方一些省(区)正在着手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大规模作业所要求的麦地相对集中、同时成熟、同时收割,却很难做到。张家三分地已经熟透,李家五分地还有点泛青,两家地又都分成六七个小块,使得大型收割机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去年,内蒙古一个机手出征山西,平均一天只割30亩麦子,相当于正常工作量的1/3。农业部门有关管理人员认为:如果不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就难以最终实现大规模农业机械耕作的目标。
大型联合收割机的发展势头迅猛,人们担心:三四年后会不会“机多俱伤”?临颍县副县长李殿卿告诉我们,临颍县已有200多台大型联合收割机,这两年每年都以70台左右的速度增加。土地作出一定的调整后,估计350台就可以满足需要了。如果任其发展说不定会“冒”到五六百台,这将造成极大浪费,并给农民造成不应有的损失。(附图片)
压题照片:朱春雷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科技带来丰收乐
河南省息县推广平衡配套施肥。今年小麦总产量突破2.5亿公斤,迎来了第五个丰收年。王洪摄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依靠科技建成优质高效茶园基地2万多亩,年产值达328.6万元。谭标摄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兰城店乡在桑园内套种油菜、菠菜等作物,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贾礼章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假药坑农又一例
今年春天,山东省莒南县汀水镇官西坡村13户农民因购买了假“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而使所种花生全部绝产。图右侧为绝产地。李永会袁久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