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人物介绍

  几内亚总统孔戴
今起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
应江泽民主席的邀请,几内亚共和国总统兰萨纳·孔戴将于6月17日至21日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
孔戴1934年出生于几内亚的科亚,信奉伊斯兰教。早年曾在科特迪瓦和塞内加尔的军事学校学习,1955年至1958年在法国军队中服役。1958年几内亚独立后,他从1959年3月起长期在几内亚军队中供职,曾参加过几内亚比绍的民族解放战争。1970年11月几内亚抗击葡萄牙雇佣军入侵时,孔戴任保卫首都科纳克里的军事指挥官,后来升任博凯军区司令和陆军副参谋长等职。1984年4月孔戴出任国家复兴军事委员会主席、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12月又兼任政府首脑。1993年12月,他在几内亚首次多党总统选举中获胜,蝉联总统。
孔戴总统重视发展对华友好合作关系,曾于1988年7月访华。
(新华社发)(附图片)
孔戴总统


第1版(要闻)
专栏: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举措
浙江“拆坟还耕”专项治理见成效
本报杭州6月16日电记者赵相如报道:浙江省把制止占用耕地、山林及在铁路、国道、省道、主要河道沿线两侧近旁和风景区、开发区内滥建坟墓,以及未经批准建造寺观教堂,作为农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已经取得显著成绩。
从2月25日开始,浙江省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抓好“拆坟还耕”专项治理的工作重点放在乡镇,落实到每一个村,工作做到每一个有关村民。金华县集中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项治理,全县已拆迁坟墓占应拆迁的96.4%,拆坟还耕农田达200多亩,杭州市拆坟还耕农田达400亩。金华县建的321座寺庙,除个别的按政策可予保留外,改作文化室、希望小学、小店的达280座,拆除的32座,占应整治的97%。
浙江在专项治理的同时,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清明”前后,杭州农村7个县市全部建起殡葬统一管理机构,有2.8万穴坟墓迁入公墓、骨灰存放室或骨灰塔,大多数行政村已建起骨灰存放室或骨灰塔。如今全省范围在禁坟区内已无新坟,非法新建寺观教堂的现象也未出现。


第1版(要闻)
专栏:

  商场“啄木鸟”
本报记者赵志文
这里说的“啄木鸟”,并非森林卫士啄木鸟,而是对在商场中进行明察暗访者的美誉。
6月15日,记者在南京中央商场采访时获悉:该商场自去年5月起聘请了4位“啄木鸟”,“啄木鸟”只与商场有关部门单线联系,其余人(包括书记、经理)皆不知其身份、姓名、相貌。“啄木鸟”的专职是“挑错找碴儿”。
应记者要求,商场特意约了一位“啄木鸟”与记者在一间斗室中会面。
“啄木鸟”姓王,男性,今年61岁。退休前在一家企业中作管理工作,退休后即被街道办事处介绍来中央商场任“商场卫士”。王师傅告诉记者,该商场4名“啄木鸟”,工作时间是每天5小时,业务即是看商场商品质量,看营业员的服务质量,明察暗访,不露身份,不露声色,将或好或坏的事实记录在案,每天交文字报告一份,每天监督对象5—10人。“啄木鸟”“飞”来“飞”去,看哪个营业员未带胸卡,看谁接待顾客时未讲文明用语,看谁与顾客顶撞、口角……还要征询顾客对商场、商品和服务质量的意见。
记者询问他的工作成绩。他幽默地说:“我很失望。”原来王师傅从去年9月上任至今,除了刚去时察访到一起营业员顶撞顾客的事件外,他再无骄人的成绩,每天的记录顶多只有“××号营业员未讲文明用语”等小事。他真诚地说:“并非中央商场聘用我,我就要唱赞歌,这个商场确实令顾客信得过。去年下半年以来,特别是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之后,商场的面貌有大的变化。我和广大顾客都认为这个活动抓得好,抓得及时。活动认真开展下去,我们就是‘失业’了也心甘情愿。”


第1版(要闻)
专栏:

  进藏干部代表座谈表示
以陈金水为榜样奉献在西藏
本报拉萨6月15日电记者宣宇才报道: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今天召开进藏干部向陈金水同志学习座谈会,30多名与会者纷纷表示要以陈金水为榜样,不计较名利得失,脚踏实地地工作,献身西藏,为西藏人民服务。区党委常务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热地主持了座谈会。
热地高度赞扬陈金水同志是进藏干部的楷模。他说,陈金水同志1956年从北京气象学校毕业后,前后三次进藏,在藏北海拔4800多米的安多县和藏东、昌都等地工作长达33年,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非凡的贡献。他艰苦创业、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在西藏高原上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热地说,进藏干部是西藏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大批进藏干部响应党的号召,肩负着人民重托,放弃内地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牺牲许多个人利益,舍弃小家的温暖,奉献在西藏高原,一干就是几年甚至几十年。有的献出青春年华,有的献出宝贵生命,为西藏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陈金水同志就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
热地说,西藏的发展进步倾注着进藏干部的心血和汗水,西藏的繁荣昌盛凝聚了进藏干部的辛勤和智慧,他们为西藏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历史不会忘记,西藏各族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
进藏干部代表认为,学习陈金水精神,就是要学习他的崇高品格。陈金水同志政治方向正确,政治观点明确,政治立场坚定,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敏锐力强,具有坚定的党性,时刻听从党的召唤,服从组织安排,不讲价钱,不提条件,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
进藏干部代表纷纷表示,要用陈金水同志的高尚精神教育和鼓舞自己和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不断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维护党的光辉形象,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战胜各种困难,为西藏的腾飞、藏族人民的小康奋斗不息。


第1版(要闻)
专栏:

  广泛引进技术资金
北京加快建设“菜篮子工程”
本报北京六月十六日讯记者赵兴林报道:“八五”北京引资建设“菜篮子工程”已见成效,“九五”将依托现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广泛引进技术和资金,努力把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建成产业化体系。
“八五”期间,首都北京发展农业“三资”项目三百二十六个,协议总投资八点六亿美元,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四千三百五十二万美元,合作开发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首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使北京农产品更丰富,“九五”将扩大农业利用外资领域,重点发展节地、节水、再生能源、良种推广和提高单产为内容的农业生态体系建设,加快落实一些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从而使果、菜绿色食品的总产量由目前的百分之十提高到百分之三十左右,农产品加工增值比由目前的一比一点二四提高到一比二点五。
为扎扎实实迈出“九五”农业引资第一步,今年北京市在总结推广“中以示范农场”和“中日观光果园”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推出引进菜、果品、鱼、肉牛、肉羊、猪等五十多个新品种,以及蔬菜无公害栽培,猪、蛋鸡品种繁育,节水农业设施,蔬菜加工包装等十大技术项目。通过层层编制规划和计划,一些项目正在各区县落实。同时,市专业银行已在专项贷款规模中拿出一定比例数额,投入到农业的种、养和加工运销环节;市财政拿出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郊区引进优良品种。


第1版(要闻)
专栏:

  形态开发与功能开发并举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建设步入新阶段
本报上海6月16日电记者郭伟成报道: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建设在社会各方支持下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进入形态开发与功能开发并举阶段。
陆家嘴位于上海内环线浦东部分,与外滩隔江相望,是全国唯一以“金融贸易区”命名的重点开发区。在我国城市大规模建设、改造中,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首次按照特定功能进行团组式开发。建成以后,将与浦西外滩共同构成上海的中央商务区,成为未来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金融区内共有18幢金融大厦在建,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与招商银行的两幢大厦已建成开业。其余在建项目,均将在2000年以前交付使用。
目前,金融、贸易、商业、现代生活区等功能区已具雏形,金融业务活跃。到去年底,浦东新区存款余额已达670亿元,比上年增长50%;贷款余额为533.69亿元,增长36.6%;资金拆借发生额约13亿元,各险种承保额达585亿元。日本富士银行、泰国泰华银行等一批外资金融机构已经捷足先登。日本八佰伴集团已宣布把总部从香港移往陆家嘴。国家级与市级要素市场东迁步伐加快,其中上海粮油期货交易市场与粮油商品综合交易市场年内开张,其他生产资料市场、证券、外汇交易中心都将进入陆家嘴。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建设规划吸取了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设计建议,博采众长,形成了独特的规划。为了完成这个跨世纪的工程,迄今已有374家企业动迁,拆除各类建筑118万平方米,迁移近10万人。负责动迁建设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在不靠国家一分钱政策性贷款的情况下,依靠土地滚动开发和市场方式组织资金,累计投入动迁补偿资金近20亿元,累计落实企业安置用地22.6万平方米。


第1版(要闻)
专栏:

  关键要有一个好支部
本报评论员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是一篇光耀中华的大文章。山东省胶州市东店子村的干部群众为这篇大文章写下了精彩的一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抓精神文明建设?如何让物质上富有起来的农民,精神上也同时富有起来?东店子村创造的新鲜经验,无疑对广大农村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带领农民奔小康,是90年代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是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结合点。东店子村的实践经验再次告诉我们,要创造真正的小康生活,两个文明建设必须同步进行,协调发展,不可偏废,不能等到经济发展了,农民生活富裕了之后再去抓精神文明建设。
一个村要搞得好,各项事业要发展得快,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党支部,有一个好的支部书记。东店子村的经验启示我们,衡量一个支部书记的素质高低,除了看思想、品德、作风等基本条件外,还要看他能不能依靠群众找出一条富民之路;能否团结一班人带出一支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能否为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尽职尽责;能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治理出一个好的村风民风。所以,我们热切希望各地一定要把选拔培养农村党支部书记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采取各种措施搞好现有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培养提高工作,并及时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有经济头脑、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年轻党员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其生机和活力来自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来自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将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千家万户。
东店子村的经验还启示我们,抓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有群众观点,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从而调动起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以人为本,深化教育,全面提高村民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型农民——这是东店子村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抓的最根本任务。这种远见卓识尤其值得称赞。
愿绚丽多姿的文明之花开遍中华大地。


第1版(要闻)
专栏:人物介绍

  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
今起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
应江泽民主席的邀请,巴勒斯坦国总统亚西尔·阿拉法特将于6月17日起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
阿拉法特1929年8月4日出生于耶路撒冷,青年时期就参加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1948年参加了第一次阿拉伯——以色列战争,1950年入埃及开罗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1952年当选为留埃巴勒斯坦学生联合会主席,大学毕业后曾在埃及军事学院受训,1956年在埃及参加第二次阿以战争,1957年到科威特公共工程部任工程师。阿拉法特1959年秘密筹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简称“法塔赫”),1964年底领导法塔赫的军事组织“暴风”突击队开始在被占领土进行武装斗争。在1967年爆发的第三次阿以战争中,他参与指挥约旦、巴勒斯坦武装对以作战。
阿拉法特1969年2月起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至今,1971年起兼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装力量总指挥,1989年4月2日当选为巴勒斯坦国总统,1991年蝉联总统,1994年7月返回巴勒斯坦自治区主持巴自治领导机构工作。1996年1月,巴勒斯坦举行历史上首次大选,阿拉法特当选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
阿拉法特总统曾多次访华。(新华社发)(附图片)
阿拉法特总统


第1版(要闻)
专栏:

  借得春风花正红
——山东胶州市东店子村精神文明建设见闻录
本报记者李德润李战吉
这篇报道所写的内容,都是我们亲眼所见,亲身所感。在动笔之前,当我们把这些事情讲给同行和朋友们听的时候,他们都有点不相信,甚至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他们说:“富裕起来的农村典型我们听过看过不少,但像你们说的这样的物质和精神上‘双富有’的村庄我们见得还不多。”面对同行和朋友们的疑惑,我们更感到必须把它写出来。只怕由于我们水平有限,笔力不足,不能把这个村庄所蕴含的巨大魅力如愿地介绍给广大读者。
1995年8月,30多位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专家到东店子村参观
考察后发出阵阵赞叹:“了不起,中国农民!”
四月,春风染绿了田野,染绿了村庄。伴随春天的轻轻步履,拂着一身的淡淡芳香,我们踏上了山东胶州大地,来到了连续多年荣获青岛市文明村庄标兵称号的南关镇东店子村。
这哪里是人们印象中的农村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春色满园、充满生机的农村里的“都市”!
漫步在水泥铺路的大街小巷,映入眼帘的尽是城市风景:一栋栋红黄相间的二层小楼胜似别墅,楼前楼后绿树摇曳;楼宇间,绿地花坛、喷泉错落有致,精美的石雕点缀其间;地上,不见烟头、痰迹;墙上,没有招贴、划痕……村子里,静静的,没有鸡鸣狗叫。偶尔有摩托车、小卧车从我们身边驶过……
你怎么也不会想到,四五年前的东店子也和人们印象中比较落后的农村一样——“三层砖,土打墙,窗户糊纸草坯房,天上下雨地和泥,地上刮风土扬场”。如今,只有家家户户楼前大门上的红对联,还向人们昭示,这里确实是一个村庄。“富贵人财旺,福禄喜盈门”、“四季平安真是福,一家和乐便为春”……对联中还流露着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的传统心声。
我们随手敲开了一家的大门,进门一看,竟使我们这些城里人感到羡慕不已了:村里统建的二层小楼建筑面积达250平方米左右。一进楼门便是一间大客厅,摆着真皮沙发、彩电,一水儿大理石地面,室外横着一辆木兰牌轻骑。厨房里立一个180升的琴岛—利渤海尔电冰箱,开门一看,里面两层放肉,一层放鱼,装得满满的。女主人叫朱本芳,是村文书兼妇女主任。她领着我们在楼上楼下转了一圈,竟让我们记不清有几室几厅,只记得厨房、餐厅、卫生间、煤气灶、上下水道一应俱全。楼上的一间大屋子里地上还摆着茶花、君子兰和一盆盛开的迎春花,墙上挂着两幅立轴,上面草书着:“夜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我们原以为或许这是村干部家,所以阔气些。谁知在村子里转了几天,才知道小朱家太普通了。这个村庄80%的人家都住上了新楼。楼房外观一致,而内部格局、装修、摆设等却因主人情趣不同,各显其妙。怪不得小朱不无得意地告诉我们,一位在北京当兵的战士回家探亲时竟找不到家门了。
后来我们了解到,全村233户,80%安上了程控电话,1994年村里还统一安上了有线电视。
在东店子村,你遇上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脸上都漾着春风。
我们推开了一家“五保户”的大门。65岁的王成苗和他68岁的老伴张秀美把我们让上了炕。听说我们要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张秀美的脸上堆满了笑:“好得没法说,一拉,电灯亮了,一拧,自来水来了。大米、白面、鱼肉,村里给。换季了,村里拿小卧车拉俺上商店挑衣裳,看上哪件给俺买哪件……”说着她里屋外屋,翻箱倒柜忙活起来。老汉的真皮大衣、呢子大衣、绒夹克,大娘的西服外套、毛衣、羊毛衫……五颜六色的,和炕上七八床被子连成簇新的一片。张大娘抖落着“家底”,也抖落着“老有所养”的幸福。
王大爷笑眯眯地瞧着老伴。他呷了一口茶,慢吞吞地说起来:“店子村的‘老五保’,吃得好,喝得好,衣裳多得找不着。村里照顾真周到,给的钱,花不了,多亏党的政策好……”
村里不仅对“五保户”实行衣、食、住、行全方位包干,还给全村老人按月发给生活补贴,60岁以上的每人每月40元,70岁以上的50元,80岁以上的60元。王大爷伸出两个指头,告诉我们他已有2万元存款。我们问他这钱准备干什么用,他嘿嘿一笑:“没有花的地方,俺老两口商量好了,死了全部交党费。”王大爷老两口都是有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
人们都知道,农村的好多事很难缠,计划生育、提留款、社会治安、婚丧嫁娶……搅得基层干部头疼。可在东店子,难事变成了不难。
(⑴⑶)
东店子的风气好。近年来30多对青年结婚,没有要彩礼大操大办的。有十几个男青年“倒嫁”女方家。丧事从简也蔚然成风。
东店子的治安好,全村734口人,外来人口1300多人,都得以安居乐业;多年来没有发生过犯罪、偷盗现象,也没有赌博和搞封建迷信活动的。人们称赞东店子做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东店子的人缘好,干部、群众素质高。不少外村、外县、甚至外省的人都愿意到这里打工、投资、做买卖。
东店子真是大变了,变得富有了;不仅物质上富有,精神上也富有了,人人文明起来,完全是新型农民的形象。不久前,山东省委的一位领导同志到这里考察时惊喜地说:“东店子村冒了一个大尖,它的巨变让人们看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广阔前景。”
东店子村为什么成了闻名遐迩的文明村?在短时间内何以发展得这么快?我们在探寻。
一个村搞得好不好,各项事业发展得快不快,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领
导班子,一个好的党支部书记。东店子的超常发展得益于“能人治村”
说起东店子村的巨变,不能不说村党总支书记王成武。这位一米八的山东大汉西装革履,文质彬彬。他1977年高中毕业后当过村文书、村主任,有着函授大专文凭。在他的办公室里,他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同我们长谈了半天。令人难忘的是1991年他上任时的“就职演说”。
那年,他刚过“而立”之年。站在全村700多村民面前,他抖出了自己的12条“施政纲领”:
3年时间解决村民就业问题;给全村老人发生活补贴;中小学生免费上学;解决大龄青年婚姻问题;全村不发生刑事案件;计划生育万无一失,各项指标达标;3年人均增加收入800元以上;建成青岛市达标幼儿园,村里幼儿免费入托;绿化村庄,人均达20平方米绿地;争创青岛市文明村庄……
12项任期目标像支支画笔,绘制出一幅诱人的图画,点睛之笔,是要把东店子建设成一个民主、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城市化村庄。
然而,干部们说他不现实,村民们说他吹。
也难怪,东店子村小,地也少,人均只有七分地。过着种地糊口、养鸡换油的清贫日子。到1991年底,仅有的三家村办企业加起来年产值还不足30万元,也只解决了30多人的就业问题。
王成武掂量过自己身上的担子。他相信没有解不开的扣。正在这时,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像一股春风吹入人们的心田。王成武兴奋极了。他组织村民学习讨论,带领村干部到南方考察,探求东店子的发展道路。
企业属于集体,挺社会主义的。但厂长做不了主,又管不了工人。一个藤木家具厂,产值不过10万元,每年被顺手牵走的却有近8万元。再这样下去,非把家底赔光不可。他痛切感到,该换换脑瓜看问题了。
王成武下决心了:在保持企业厂房、土地归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把现有企业全部租赁给个人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把村里的200亩耕地集中承包给6户种田能手,建立家庭农场。
村企分开,责、权、利一清,企业一下子激活了。藤木家具厂很快出了名,村里相继冒出了10余家藤木家具厂,与生产家具配套的锯材厂、木材厂等6家私营企业也应运而生。村集体坐收租金和管理费,集体收入每年打着滚往上长。从中抽出部分资金再建厂房,再出租,在循环运作中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放手之后,王成武一班人腾出精力,考虑让东店子走出去,吸引外资办企业。
1992年8月初,村里与韩商签订建立韩吉皮衣公司的合同。合同规定,东店子村须在3个月内交付厂房。当时正值玉米灌浆丰收在望之际。要建厂房必须砍青。一向靠地吃饭的农民骂娘了,说干部们吃饱撑的,拥到王成武家门口示威。王成武连夜开总支会。他说,群众有意见是可以理解的,但引进外资,机不可失。机遇就像人流高峰等汽车,一班赶不上,班班赶不上。干部们形成共识:风险大家担着,两天内砍掉20亩玉米。
短短两个月,一万多平方米的厂房拔地而起。
录像带寄到韩国,外商大吃一惊,一周内飞抵青岛,掏出了35万元订金,青岛第一家村级外资企业诞生了。
一年后,韩吉创产值一亿元,仅租赁费村里就收取80多万元,同时解决了六七百人的就业问题。
王成武尝到了“冒”的甜头,他在考虑第三步棋了:利用靠近市区的优势,建筑千米商业街,积极引导村民开拓市场。
集体搭台,个体唱戏,放手发展,依法管理。个体工商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如今东店子村已有100多个工商企业,50%的农户成为业主。10万元户在全村有五成以上,有的成了几十万元、百万元户。村里的就业人数超过1000人。难怪在东店子街上很少看到人,原来,“村民都当经理去了!”
东店子富了。1995年村集体年收入达200多万元,集体积累超过20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6000元。
东店子村的硬件建设自然与民富村强有关。村里说要按城市化和小康标准规划村庄,100多户农民不打磕巴儿,每家拿10来万元统一建楼。村里先后投资700多万元硬化路面,安装路灯,砌排水沟,建街心公园;对村民按市场价格的一半供应定量粮油,修桥建路等公益集资,全部由村里统一支付……
俗话说,人心换人心。村干部为村民致富呕心沥血,铺平道路,村民们也就更加珍惜村子的声誉,千方百计为建设好村庄多做贡献。
1995年,全村企业个个盈利,户户守法经营,照章纳税,东店子成为胶州市国税免检单位。
1995年,胶州市供电紧张,影响了村民的生活和工厂机器的运转。企业经理们一串联,你1000,他3000,不到几个小时,凑足了13万元,买回了一台发电机。
办公楼盖起后,老板们你捐桌椅,他赠柜橱,折合人民币20多万元。村办公楼大院绿化,海原草坪绿化公司的老板领着工人,带来草苗,铺种草坪6000平方米。村里人均20平方米的绿地,也大都出自他们的“手笔”。
驻胶部队打靶训练,老板们送去鱼肉慰问。他们还给部队做书架、买图书,建了图书室,又捐集了5万元拥军基金,奖励驻胶部队的立功官兵。
…………
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呼唤着现代农民。东店子致力于农民素质全面提高
精神文明不会自发产生,关键在于建设,不能等到经济发展了再去抓,必须同步进行。
王成武认准这样一个理儿:在农村,普通老百姓主要和我们基层干部打交道。村干部一言一行,影响很大。你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老百姓就感谢共产党,说社会主义制度好,就会产生凝聚力;否则,就直接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正因为这样,东店子村的领导班子在带领村民摆脱贫穷、改造客观世界,走向民主、文明、富裕的过程中,也在改造、重塑自己,在群众面前树立公仆形象。
——增强服务意识,让群众有方便感。村民办事,48小时内给予解决或作出明确答复。否则,值班干部以自动辞职论处。同时规定,办任何事,村民不准到干部家。杜绝村干部中对农民管、压和卡、要的现象。
——有文明新风,让群众有亲切感。村干部对村民不准呵斥,不准辱骂。会议室里只设讲桌不设坐椅,干部对村民讲话一律站着。
——廉政自律,让群众有信任感。村干部中午一律不准喝酒。村干部任何人不准以任何方式到企业参股、兼职或挂职,不准接受企业的礼品、礼金。
——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和制约机制,让群众有主人公感。村里设立了管理建议奖,鼓励村民参与村里的决策和管理。由老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企业代表共10人组成的监督议事会,是由村民大会选举产生的,代表全体村民对村党总支、村委会和村干部行使监督权。对村支委会、村委会的决定可以行使否决权,对村干部有罢免权。
…………
形象是一种无形的效益。干部们的意识一变,村党总支、村委会的威信更高,凝聚力更强,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在东店子逐渐形成。
的确,东店子村的精神比物质更富有,但前者比后者更难。难在哪?难在根深蒂固的小农观念。逼他致富,他知道是为他好。要美化环境,让他清除草堆粪堆,平了土路铺水泥,他觉得你王成武和村干部是看大伙手里有几个钱烧的。
但再难也要干。远行从脚下开始,大事从小事做起。你不愿意清理草堆粪堆么?干部帮你清。你不让清,那只好断水断电逼你清。你不愿打扫卫生么?谁家门前谁负责,一天一打扫,村里定期检查,不合格的罚款50—200元。
1993年底,全村铺上水泥路,下雪下雨再也不用走泥泞路。村里召开座谈会,王成武带头道歉。曾被断水断电的几户人落了泪:“王书记,你做得不过分,不是那样逼不会有今天,现在才明白全是为大家好!”
王成武也被深深感动。抓精神文明不仅要严,还要耐心地做思想工作,解开群众心里的“疙瘩”。
逢年过节办喜事放鞭炮,不就是图个热闹?透过现象看本质,他看到群众文化生活的贫乏。集体投资建立了娱乐厅、图书室、台球室、乒乓球室、篮球场、排球场。逢年过节,村里组织各种形式的歌舞会、体育比赛,请剧团、放映队来村里演出。村里不仅禁放了鞭炮,打架赌博等不良风气也看不见了。
老百姓养狗,不就是对安全不放心?村里配备了保安人员白天巡逻,晚上村里5人一组义务轮流值班,并将1000多外来打工仔、打工妹编入村民小组,和村民一样管理。村秩序优良,群众有安全感,狗很快在村里绝迹。
计划生育工作难做,不就是养儿防老观念在作怪?村里对老人按月发给生活补贴。十几对夫妇自动退掉二胎指标。
为什么好多家庭纠纷竟是因为子女不愿给老人几个钱?关键是赡养老人的风气没树立起来。村里对五保户的衣食住行全包,不孝的子女汗颜了。村里要求年轻人对老人不仅要做到物质上赡养,而且要做到精神上赡养(如带老人看电影、外出旅游等)。敬老养老在东店子已形成风气。
人要脸,树要皮。有些人不是觉得“创三户”(遵纪守法户、双文明户、五好家庭户)是形式,无所谓吗?那就让他“有所谓”,把“创三户”内容逐项分解,用百分制跟踪考核,实行重点项目一票否决,年终对评上“三户”的给予表彰奖励,评不上的取消孩子上学免费、半价粮油补贴等福利待遇。
“仓廪实”而“知荣辱”。为了建设现代文明,东店子走上了消灭贫穷、共同富裕的道路。但这条道路不是“损有余,补不足”,而是“先富带后富,一帮一,一对富”。东店子把全村分成了34个村民小组,每个村民小组长和全村的34名党员都有自己的“联系户”。目前全村有50多户领了任务,一户包一户,不仅包思想,还要包致富。村里还规定了企业工人的最低工资不得低于300元,而且不得拖欠。
…………
一口气,王成武和他的“一班人”把东店子从里到外打扮得漂漂亮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与此同时,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188条,把村庄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村规民约”户户一本,成了村民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依据。管理人员告诉我们,村里每年年终,以考评为据,褒功贬过,奖罚分明,增强了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
王成武明白,规章制度只能治标。要治本,最重要的是抓教育。要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科技文化和生产经营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农民。
在村办公室桌上我们看到一张学习时间表:从星期一至星期五晚上依次安排团员青年、妇女、老年人、工商业主、党员干部进行学习,主要学习《邓小平文选》、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市场经济知识、计划生育常识、法律法规等。
一天晚上,记者参加了老年人学习会。他们中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也近60多岁。他们正在学习五中全会文件。记者有意问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你都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学习?在家看看电视,早点休息不是很好吗?”老人说:“学习开窍了,现在生活这么好,是怎么来的?不学习不知道啊!再说,知道党的方针政策,对儿女、对干部的言行,对村里的决策,也能分辨出是对是错呀……”
在村办公楼的三层教室,我们看到村里与山东大学联办的大专班在上课,数十名本村的、外村的青年正在这里攻读经济管理、财务会计等专业。东店子还有一个深得民心的“土章程”:学生中学毕业回村,必须经过3个月的职业培训,学习经营管理、有关政策法规后,才能就业;青年人22岁前,只能在村企业中“打工”,跟着“老经理”学习,满了22岁,经过考核合格后才能外出谋事或在村里挑摊办厂子。
在临街的藤木家具厂里,49岁的“老经理”高沾义对记者说:“这个‘土章程’好!把青年人管到正道上了!”事实上,东店子的目光更瞄准了下一代,他们建设了高水平的校舍,从幼儿园到中学免费入学,对优秀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度,对考入大专的学生给予重奖。努力培养好下一代,这才是东店子未来发展的基础所在。
志在顶峰的人是不会在山腰间停留的。王成武还向我们描绘着东店子的远景:要把东店子建成工农齐全的小城镇,企业都集中到工业园区,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发展,提高村民两个文明的程度,小汽车进入家庭。还要跨出地区,向中西部投资,要普及12年教育,下一代找对象不是初中生高中生了,而是大专学生……
前景实在令人鼓舞。我们突然向王成武问道:“你们村搞得这么好,听说邻近的村还有不少没脱贫呢,你们有什么想法?”
王成武心里似乎早有盘算。他说:“第二步就是先富村带后富村。南关办事处已选出6个先富村带6个后富村。东店子已和丘陵地区的逯家沟结成对子。最近就要开始实施计划,先互派一名干部挂职,确立发展路子,在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但最关键的还是解放思想。领导班子和群众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这个村的发展程度……”
多么美好的设计和规划啊!6个先富村带6个后富村,几年后就可发展到12个先富村带12个后富村,进而24个带24个……如此就像一石击水泛起的涟漪一样不断扩大,我们的广阔农村将会发生多么大的变化啊!
当我们结束这次采访,驱车在胶州大地时,感到处处春风得意,满眼花繁草绿。这使我们不禁想起宋代大学者朱熹的名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附图片)
图为“五保户”张秀美大娘兴高采烈地“抖落”村里给买的新衣物。李战吉摄


第1版(要闻)
专栏:人物介绍

河北省曲阳县林业局高级农艺师鹿永泉潜心钻研梨树栽培和管理技术,研究出一种防治危害我国北方梨树主要虫害梨木虱的方法,可大幅度提高产量,被当地农民誊为“梨树保护神”。新华社记者董智永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