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1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专题特写

  邕城涌动拥军潮
毛国兴罗昌爱张栋源
广西首府南宁,古称邕州。在这片热土上,驻邕部队官兵时时处处都可感受到社会热心拥军的浓浓深情。
现场办公解难题
“军政军民团结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人民子弟兵。”市长宋福民的一席话说出了广大南宁市民的共同心声。为了把拥军工作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不抓拥军工作的领导不是合格的领导;不抓拥军工作的班子不是合格的班子。各级党委、政府都要积极为部队解难题、办实事,大力支援国防建设。
驻邕空军某部距市区40多公里,市内没有公共汽车通到营区,部队干部战士及家属进城一趟常常要步行七八公里路才能坐上到市内的公共汽车。“乘车难”曾经是困扰这个部队的“老大难”问题。去年4月,市委书记李兆焯、市长宋福民一起到部队现场办公,当即拍板为他们增设“军人专线车”,并指示市公交公司调最好的车和技术最好的司机。
6天之后,一辆有“军人专线车”醒目标志的公共汽车徐徐驶进部队营区,干部战士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官兵们举起右臂,向“军人专线车”致以崇高的敬礼。在欢迎仪式上,部队政委郑玉文激动地说:“南宁人民把拥军工作做到了我们的家门口,解决了我们20多年未解决的‘乘车难’问题,今后我们广大部队官兵一定要更加热爱南宁,为两个文明建设多作贡献。”
今年3月,市公交公司又先后增设了南宁火车站至解放军三○三医院和南宁朝阳广场至武警广西总队医院两路“军人专线车”。开专线车赚不了钱,但公交公司的同志说,能为部队提供方便,亏一点也心甘情愿。
去年5月,南宁军分区决定要在南宁市郊区的一块地上修建民兵高炮训练基地,与安吉乡的部分群众发生了土地纠纷。市长宋福民和主管双拥工作的市委副书记李先明得知这一情况,与“双拥办”的同志多次深入调查了解,耐心向群众宣传教育。许多群众深明大义,纷纷表示说:“只要是国防建设需要,别说是这块土地,就是聚宝盆,我们也舍得献给部队。”去年“八一”前夕,军地双方代表高高兴兴地签订了协议书,从而宣告了南宁市最后一宗军地土地遗留问题圆满解决,军政军民关系因此更加融洽密切。
南宁“军嫂”无待业
南宁地处边陲,驻军多,每年需要安置的随军家属也多。
驻邕空军某部驻地附近没工厂,没集市,随军家属就地安置比较困难,安置在市内工作又给家庭生活带来许多不便。而飞行员的特殊职业又要求他们必须有一个安定的家庭生活环境,才能保证飞行安全。去年4月,市领导到部队现场办公,提出“就地办厂,就地安置”的方案,得到部队和市有关部门的赞同。经过短时间的筹备,8月8日,南宁市首家军民共建企业——“军民共建塑料包装厂”隆重开业。当36名待业“军嫂”接到上班的通知时,不少人激动得哭了。在家待业3年之久的刘肖兰动情地说:“地方政府为部队办实事雷厉风行,令人感动。我们保证干好本职工作,不给地方政府出难题,添麻烦,同时积极支持丈夫的工作,不拖丈夫的后腿。”
为安排好部队随军家属的就业,南宁市“双拥办”与市劳动、人事部门多方协调,在不少企事业单位经济效益欠佳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为1000多位待业“军嫂”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使800多名部队子女顺利入学入托。“南宁军嫂无待业”的消息不胫而走,全国“双拥办”、自治区“双拥办”对南宁市在“军嫂”安置工作中所取得的显著成绩给予了肯定。
市民拥军动真情
“视军队为长城,视军人为亲人。”如今,拥军优属已成为270万南宁人民的自觉行动。走上南宁市的每一条街道和每一座公园,走进医院、车站、机场、码头、商场,“军人优先”、“军人免费”、“军人优惠”、“军人售票窗”、“军人候车室”等鲜明标志随处可见,军人受到的尊敬和拥戴令人羡慕。
广大个体户和出租车司机为了表达他们的拥军情怀,几乎在所有的个体商店和出租车门上都挂上了“军人优惠”的牌子。女个体户黄志辉经营“明珠园”饭店,她经常在周末生意最好的时候免费邀请广西军区某通信连的全体官兵联欢。有些人对她尽干“亏本”的事不理解,她说:“没有部队官兵守边卫国,哪有我们个体户的安心营业和发家致富!军人为国家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们理应得到大家的爱戴。”
广西军区报训队驻扎在远离市区的山岭上,条件艰苦,生活用水困难。南宁园湖饭店得知情况后,主动与报训队结为共建对子,并且投资2万多元帮助他们整修饮水工程,解决了部队水源短缺的难题。今年5月,他们又根据报训队生活底子薄、训练任务重、伙食标准低的实际,无偿投资近10万元修建了南宁市第一家“拥军养殖场”。饭店总经理林宇明说:“部队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搞共建重在动真情,办实事,只要人人都来关心支持国防建设,我们的军队一定会强大无比。”
南宁人民热心拥军还体现在部队官兵退役之后。近几年,一些企事业单位日子不好过,给军转安置工作增加了难度,但各个部门、各企事业单位都克服困难保证100%完成安置任务。对团以上转业干部和立功受奖的转业、退伍军人,市领导还逐个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妥善安置到能用其所长的单位工作。
提起拥军工作,南宁人会自豪地列举出这些数字:其一,义务兵家属的优待金每年过千元,安置转业退伍军人和随军家属过千人,支援部队建设投资过千万元;其二,部队转业干部和离退休干部、随军家属接受安置率100%,部队子女入学入托率100%,义务兵家属、在乡老复员军人优待定补额和定补面的兑现率100%,驻邕部队连以上单位结为共建对子达100%。
目前,经过市“双拥办”牵线搭桥,全市已有285个单位与部队结为共建对子,8000多个由市民自愿组成的拥军优属服务队遍布各城区街道,直接投入资金达1300多万元。
(附图片)
园湖饭店慰问报训队战士。毛国兴摄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一路花香走漳州
本报记者赵鹏
初识漳州,是在中学地理课本上:闽南漳州,以花果繁盛闻名全国。一翻地图,漳州市所在区称芗城区。芗香草也,又同“香”。于是,一股淡淡的花香便悄悄地流入我对漳州的遐想。
转眼十年过去。今年初夏,记者到漳州采访。尽管时令还只是刚刚芳郊绿遍,小径红稀;尽管路遥车晃,令人昏昏欲睡,可一踏入漳州地界,且不说车窗外、路两旁成片成片望不尽的荔枝林,也不说枝叶婆娑、果实累累的香蕉树,单是那空气中暗暗浮动的清香,便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这也叫香?那是你还没到各县的花卉培育中心去过。”家就在当地的司机郑师傅不无得意地向我们介绍起来:二月兰吐蕊,五月石榴红,七月凤凰开,九月黄菊家家有。等到了春节,不用看,闭着眼睛一闻,准是水仙。“花含仙露水流芳,花期过了之后,连泡水仙花的水都能被水仙花熏香了!”
走进漳州市区南郊九湖镇,路旁森森的果树眨眼间变成了成千上万株、一盆挨一盆的鲜花集市。一打听,原来这里就是闻名全国的闽南花卉中心。据说,这里齐集整个漳州地区各县市几乎所有种花好手、养花专业户的代表品种。有剑兰、素心兰、红梅、腊梅、月季、玫瑰、月桂、七里香、夜来香、五宝茶花……能点得上名的就有近千种。每年夏末秋初之时,便是种花好手们展示手艺的最佳时节。那花仿佛也通了灵性,舒筋展骨,怒放开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奇斗妍,竞香媲美。微风过处,叶颤花摇,似喃喃作语,风情万种,画图难书。
据介绍,漳州花业自古兴旺,而九湖镇的养花历史和规模又居漳州之最。在这个镇的长富村,几乎家家都以养花为业,已有百余年历史,外人称之为“百花村”。1963年,朱德委员长到闽南视察工作时,特地到此参观,面对村中一盆盆千姿百态的兰花爱不释手,临走还特地留下了五本“兰花谱”以作纪念。后来长富村干脆就更名为百花村。如今,在花农们的精心培育下,春兰、秋兰、寒兰、草兰、报岁兰、鲜藤兰等数十个新品种,不仅在此扎根落户,竞相勃发,而且每年该村都有百余名卖花姑娘,上北京,下深圳,将一簇簇馨香撒向全国各地。
近年来,漳州市每年花卉成交额都高达4000万元以上。为了壮大这项新兴的产业,去年漳州市委、市政府规划在闽南花卉中心的基础上,全市再从九湖镇沿324国道到漳浦县长桥镇,兴建一条长50公里、两侧纵深300米的花卉品种开发带,首期的10公里长、1000亩面积的花卉栽培、盆景创作示范小区,眼下已吸引海内外15家客商到此投资,前景十分看好。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都市一景

  长春“打的”真潇洒
本报记者汪波
家住长春市南关区曙光路3号楼的孙奶奶,向邻居们讲述着在小学读书的孙子每月的开销:“每天坐出租车5元,吃盒饭3元……”孙奶奶把孙子每天“打的”的钱,算作家庭日常开支的一部分并不稀奇。长春市出租车多,坐出租车的人也多。穿梭于大街小巷的红色出租车成为这个城市的独特景观。上学上班,上街闲逛,走亲访友,市民举手“打的”是寻常事。长春市内每天要有30多万人次乘出租车。
记者常驻长春,也常坐出租车。近来,在同市民、司机闲唠中,经常听到这样的感慨:长春人的收入并不多,“打车”的却那么多,呼呼跑的出租车都有活儿干。
想当初,长春打车的人算不上多,据市客运管理处调查,1991年以前,坐出租车的大部分是外地人,其次是本市的富户,少量的是市内有急事的一般居民。刚开始,长春出租车上不装计价器,“打的”跟买菜一样,双方讨价还价。车主往往漫天要价。收入不多的普通居民没有急事哪个敢坐?
1993年,市客运管理部门定出了一个几方面都乐于接受的价格:2.5公里以内5元,一家三四口人,去不太远的地方,坐出租车比坐“小公共”贵不到哪儿去,普通市民乐于接受。2.5公里之后实行加价,车主有钱可赚,也乐于接受。同时取消了白天和夜间的价格差别,减少了车主和乘客之间的纠纷,大大提高了普通居民的乘车比例。出租车业出现了新的繁荣,到1994年底,全市出租车在册数达到10024辆!
长春出租车在发展过程中,由不用计价器、议价收费到使用计价器合理收费,市民由难“打的”、怕“打的”,到好“打的”、爱“打的”,得归因于客运管理处对出租车的严格管理。他们对从事客运出租行业的经营者,严格培训,严格申办条件,把好入口关,严格执法,按程序办事,不办人情案;严惩违章者,不使计价器重罚1000元,“宰”客严重者吊销执照。坚持科学管理与市场手段并重的原则,对特殊的环节和部位实施特殊的管理。根治了飞机场、火车站多年未能解决的痼疾。
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长春市的出租车从百八十辆破车,发展到有上万部各种款式车的TAXI流;由几百人小打小闹,发展到1.8万多人的大行业;在政府没投一分钱的情况下,固定资产达到6亿元,年上缴税费近亿元。
中国城市出租车协会的统计数字又为这一景观添上浓浓的一笔:长春的出租车“万人拥有量”超过香港,也超过北京和上海,在全国居第一位;长春的出租车使用计价器者达98%以上,计价器使用率居全国第一;长春市市民乘出租车者,占所有乘出租车人员的92%,居民打车率又是全国第一。
拉达、桑塔纳、斯克达、捷达、夏利……在方圆140平方公里的长春市,大街小巷红色的TAXI,昼夜川流不息。
5月18日,记者在一汽参加文化街活动时碰上从南关“打的”来参加京剧票友联欢会的刘大爷。说起出租车,刘大爷高兴地说:“我是常打出租车的,长春有这么多出租车是好事,多方便啊,价格又不贵。我从南关到一汽才十几块钱,以前只能看有身份的人坐小汽车,哪能轮到普通百姓!现在,我那在小学读书的孙子,有时就让他爸给我打个电话,自己打车就来了。”
在一辆出租车里,记者问司机:“开出租累不累?”
“能不累吗?现在出租车这么多,你不眼尖手快,这活儿就让别人抢去。”
“还想干多久?”
“买车钱已挣回来。再跑一两年,攒点钱开个饭店,不这么东跑西颠了。要到哪儿去,也站在路边抬抬手,潇洒潇洒。”(附图片)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痴志石窟五十年
——记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
本报记者陈勇进
真实与梦幻共辉煌
敦煌,尽管在戈壁沙漠深处,却以它的真实与梦幻、现实与历史的辉煌,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我对敦煌莫高窟的向往,已有十几个年头了。1982年8月初,我去新疆采访,与段文杰同处一个车厢。他沉静少言,偶然的几句关于敦煌的叙述,竟刀刻般留在我的心上。
段文杰约我一起下车去敦煌,我说将来一定去看看。从此,敦煌吸引着我。
1995年8月,当我和段文杰在莫高窟见面的时候,他已经80岁了,正忙着敦煌学研究和敦煌文物的保护。他说他们已修复壁画2000多平方米,彩塑40多身。设施保护采用了现代化手段,安装了监测系统。
段文杰说,他们计划出版160本专著,包括建筑、彩塑、服饰、音乐、舞蹈等。过去,出版一本书很困难。现在,国内外重视敦煌学研究,出版书籍问题不大了。
“我的家在敦煌”
1944年初夏,正在重庆国立艺专学习中国画的段文杰跑了二三十里山路,去看张大千在重庆举办的敦煌壁画展览。那鲜艳夺目的人物画,强烈地吸引着他。那壁画上的飞天、伎乐、菩萨、四大天王和《结婚典礼图》、《二牛抬杠图》,把段文杰带入另一个世界。敦煌壁画使段文杰着迷了,他决心去敦煌。
1946年中秋节前夕,段文杰终于到了向往已久的敦煌。汽车一到莫高窟,他就钻进石窟去了。洞窟中的精美壁画和彩塑,使他如醉如痴。用段文杰自己的话说,他就像一头饿牛闯进了菜园子,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莫高窟就是他的艺术天堂和极乐世界。不管天寒地冻,也不管工作和生活条件是如何恶劣,他天天在洞窟里临摹。
1957年反“右派”,段文杰被定为“控制使用”的人物,降职降级,发表文章的权利也被剥夺了。“大跃进”带来了三年困难。段文杰吃不饱饭,患了浮肿病。就是这样,他还是天天进石窟临摹壁画。
1967年,段文杰给在四川当小学教师的妻子龙时英写信:“我回不了四川啦!我的生命和一切都献给了敦煌艺术。”妻子接信后,带着年幼的孩子来到敦煌,在沙漠里住下来。
“文革”烈火烧到敦煌,这块“净土”也在劫难逃。造反派把段文杰从洞窟里拉出来,给他戴上“修正主义分子”的帽子,经常批判斗争。他被迫停下临摹壁画的工作,成天喂猪、放羊、打扫厕所。工作组要清洗段文杰,并问他:是回四川老家,还是就地下农村。段文杰断然回答:“我的家在敦煌。”第二天,一辆牛车把段文杰一家人,拉到了大漠深处的墩弯大队。
直到文革结束,段文杰才告别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回到了莫高窟。
飞天已是寻常事
临摹是敦煌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六十年代,段文杰把主要精力放在临摹壁画上。他练就一手娴熟的技法,绘制出大量高水平的摹品。50年来,他临摹不同时期的壁画有340幅之多,共有140平方米。
研究敦煌学的段文杰谈起飞天形象来神采飞扬。他说,世界各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飞神形象。中国古代的羽人,臂长羽毛,飞腾于长空。希腊有背长翅膀的安琪儿,印度有双翼天使。敦煌的飞天来自印度,进入敦煌后,与羽人结合,在空中显得潇洒而流动。莫高窟第285窟中的伏羲和女娲都是飞天形象。隋代帝王宠爱飞天。唐代飞天没翅膀,靠一条彩绸飞舞,翱翔于空中。大诗人李白有咏飞仙诗:“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段文杰的思绪如同飞天在长空游弋。今天,人类的飞天理想早已实现。飞天已是寻常事。(附图片)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随想

  “冷”“热”须有度
刘杰
谁都知道,小舢板抵不了大风浪,想远航还需大海轮。人们常用这一道理来说明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大命题。
时下,各地组建企业集团成为热点。安徽省界首市去年提出“造舰创牌”,振兴工业企业卓有成效。记者最近参加这个市碧泉纸业集团的成立活动,没想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的市委书记陶克贵,会后却说了一番极为冷静的话。他说,组建大集团固然是好,但不能一股脑儿硬拼硬凑赶大集。搞活企业,路有千条,有的合并产生合力,有的分体扦插生新芽,有的脱胎换骨才见生机,政府引导企业切忌盲目刮风。
正是基于这种务实作风,界首市在工业兴市的热望中,谨慎选择搞活企业的方式,特别对“造舰创牌”,总是周密调研论证,然后才一锤定音。碧泉集团的紧密层是由原乐泉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市造纸总厂组成的,这两家中型企业生产工艺、原料、产品和购销渠道类似。以前,它们在共同市场上是“对手”,合并后却成为一致对外的强大拳头,因而在全国纸业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试运行三个月中产销量大增,称雄一方。
抓经济,搞建设,热情固然需要,但科学的头脑更不可少。君不见,不少地方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往往头脑发热,唯书唯上不唯实,喜大轰大嗡,好贪大求洋,盲目攀比,瞎闯胡来。开发啦,遍地冒出开发区;建城啦,四处都称大都市;搞集团啦,八方乱点鸳鸯谱……结果劳民伤财。这样的“热情”实不可取。
当然,冷静不是冷漠,凡事遇热绝缘,漠不关心也不可取。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各项改革尚在探索。同样,搞活国有企业也没有多少现成套数供你选择。关键是要有积极进取精神,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走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路子。
既要热又要冷,冷与热的适度如何把握?其真谛唯真诚是也。真诚地对待党的事业,真诚地对待人民群众,真诚地探寻市场经济规律,有了这几条,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问题不能解决?陶克贵同志把政府和企业比作一个硬币的两面,明确地把自己同企业捆在了一起。合力加上外力,轮船自然会扬帆远航!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自尊莫过办实事
——广西灵山县委书记梁春禄一席谈
本报记者卢祖品
梁春禄,1952年生,大专毕业,高级经济师,曾任信用社会计、乡党委书记、钦州市财贸主任,钦州地区粮食局长。1993年起任灵山县委书记。
我到灵山来是想干点实事的。人都希望获得尊重,那你就首先得尊重自己。这个自我尊重的办法,对我来说,最好莫过于为老百姓干点实事。
实事有大有小。无论大小,从长远看,仅仅是一个大系统中的必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要有远见,要有规划。县委书记每届任期很短,两届加起来也不过几年,如果有临时思想,随便应付,时间一晃就完了。老百姓讨厌领导者朝三暮四,不集中精力办事情,尤其讨厌花架子表面文章,人走茶凉,过两年就记不得你姓李姓梁了。
我县种植荔枝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新圩镇邓家村有棵老香荔,据我国著名生物学家蒲蛰龙测定,树龄超过1460年。现在全县共有荔枝品种30个,早熟、中熟、迟熟的都有,每年从5月中旬至7月中旬都有鲜荔枝上市。香荔、桂味、糯米糍这些稀有品种,在一些人心中几乎成了灵山的同义词。为了发挥这个优势,我们提出“果化灵山”的目标,并闯出了一条科学种果的新路子,把灵山建成了一个水果生产基地。去年,灵山被评为“全国水果生产十强县”之一。作为支柱产业,它推动了灵山经济建设,这也算是一件实事吧!
商品经济大潮汹涌澎湃,坐而论道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一切方案、计划,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完美地实现,只要基本上达到目标,就是向前迈进了一步。
这几年,灵山发展很快,群众文化、生活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但我们不满足于仍然是低质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空间,憧憬着新的世纪。这种不断追求进步的倾向,是人类共有的天性,在共产党人身上,应该表现得更集中、更强烈。(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