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1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文物考古

  辽西发现八千年前龙图腾
鸭嘴飞龙仍栩栩如生
近日,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葫芦岛市考古工作者协作,在辽西发掘出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8000年前龙图腾及大量陶石器。这个遗址位于辽西葫芦岛市连山区塔山乡杨家洼子村,其中有两条鸭嘴飞龙,修长体,鱼形尾,形体有别姿态各异。1号飞龙昂首挺身、扬尾,呈奔腾状,长1.2米。2号飞龙高昂展翅,轻盈飞翔。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文物考古

  绝版古建彩画现世
数百年艳丽如初
北京市第二房屋修建公司日前在对嵩祝寺翻修时发现,嵩祝寺内的柱子和房梁上满是绝妙的古建彩画。经专家鉴定,确认为清中期绝版古建彩画。建于清雍正11年(公元1733年)的嵩祝寺,是清朝皇帝为蒙古活佛章嘉胡图克图在京修建的宗教场所。寺院规模不大,但令人称绝的是,虽历经260多年但寺内的古建彩画图案完整,色彩艳丽。
专家认为这些图案精美的彩画,加之其内在蕴含的蒙藏一带的民族特色,在现存的古建筑彩画中尚无二家。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文物考古

  “楼兰美女”揭开面纱
绝代风华不再
80年代初古楼兰国地域出土的轰动世界的“楼兰美女”,经中国多学科专家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基本揭开其神秘面纱。楼兰干尸是我国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女性干尸,也是我国目前寄生虫学研究中保存的最早的实物标本。经过新疆考古界和医学界等10多家科研单位联合研究,证明“楼兰美女”距今已有3800年的历史,其年龄在40岁左右,身长152厘米,重10.7公斤,血型为O型。
医学专家对“楼兰美女”的尸体解剖发现,其心、肝、肺等内脏都有保存,只是变得干硬、萎缩。其头发尚有弹性。肺泡腔内有成堆的黑色尘粒,反映出她生前处于一个风沙很重的环境。 (均据新华社)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25中尝试“民办公助”
本报讯记者王娜梅报道:经北京市教委批准,北京第二十五中学日前向社会宣布,该校将成为全市公立学校中一所“民办公助”收费学校,这是北京市教育体制改革实验的一项措施。
学校实行“民办公助”主要表现在学校固定资产仍属国家所有,学校仍受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和宏观指导,但校长具体负责,依法独立办学。国家向学校投入的在岗人员工资和事业经费,自今年起每年减少拨款1/3,3年后停止拨款。这项改革是为了解决当前教育经费不足的困难。同时也是为了促使学校走上向质量要效益的良性循环。因为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不能保证学生的质量,就不可能招到肯交纳学费的学生。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863”计划十年巡礼

  甩掉工程设计的图板和图库
——记清华图纸自动输入及管理系统
谢联辉赵斐
石化、机械、冶金、建筑、航天、纺织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有两件烦人的事:一是制作的一套套图纸上有许多重复的图形,需要耗费设计人员大量时间一笔笔精心制作;二是对于天长日久的图纸管理,大量图纸质地逐渐变脆、发黄、虫蛀、墨迹褪色不说,如果要查核或再使用堆积如山的图纸中的某一套或某一张,确是件烦人的难事。“863”高技术项目、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清华图纸自动输入及管理系统的研究成果,使工程设计人员可以甩掉图板,甩掉图库。
步入90年代,国家下决心加强计算机智能化工程研究和开发。被纳入“863”高技术、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的“图纸自动输入及管理系统”项目,自然落在科研力量雄厚的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和清华紫光集团下的北京清华计算机公司身上。清华图纸自动输入及管理系统,是以“改变目前工程图纸贮存管理方式”为内容的一个重要项目。
这项研究自1989年立项开始,就在适用性强、采用技术手段新、起点高上下功夫。他们针对图纸的多样性和图纸质量各异等实际,在图纸扫描输入计算机时,采用“自适应分块二值化技术”;在图纸矢量化过程中,采用“交互分类矢量化技术”;在图文分离时,采用“连通域分类技术”。这样,就通过一系列的“光栅”和“矢量”操作技术,把图库中堆积如山的图纸,按照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过程,转化成为用“光栅和矢量数据”来表述的“信息”及相关的“过程”,并制作成可以使图纸既像“数据”一样被处理,又像“过程”一样能够描述其细节的智能软件。
“清华图纸自动输入及管理系统”,赋予了计算机对图纸的特殊“感知”和“思维”。当那些对比度不强、底色不均匀的图纸输入计算机,在消蓝去污时就可避免线条过黑的地方出现线条太粗甚至粘连现象,线条过淡的地方出现线条太细甚至断裂现象;在图形与文字分离时,不仅可以避免图纸中的手写体字符与图形粘连,还可以对分离出来的文字进行自动识别、对识别结果交互修改直到100%正确,然后通过“拾取技术”对只剩有图形的图纸,交互地拾取圆、圆弧、曲线和直线条图,进行矢量化。
智能软件使得一堆无生命的芯片活化了。具有操作方便的“清华图纸自动输入及管理系统”,以普通微机或工作站为平台就可建成无图纸、无库贮存的电子图档,除了对输入计算机中的图纸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存档、检索、查询、调档、借阅、显示、出图一体化外,还具有跨盘管理功能,可以利用喷墨绘图仪或静电绘图仪,方便、迅速地绘出新的图纸。
更为可喜的是,这个智能系统不仅在图纸输入技术方面有独到之处,在图纸贮存和管理方面有创新之处,而且在图纸处理方面,采用了“光栅与矢量混合编辑”模式,可以把扫描得到的光栅图全部或局部转化成矢量信息,把“死”图纸变成了一种具有巨大经济和社会价值的资源。工程设计人员利用系统中丰富的光栅和矢量工具,既可在屏幕上对原图纸进行修改和再设计,又可把矢量信息转化为标准的矢量文件,供其它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系统使用。设计人员甩掉了图板,从手工设计中解放出来,实现了设计全过程电脑化。设计效率提高了,产品制作周期缩短了,图纸再利用率提高了。“死”图纸开始作为一种共享的珍贵财富被人们承认。
清华图纸自动输入及管理系统自1993年9月通过国家鉴定后,年年在“进步”,人们对“系统”迈出的每一步都给予了鼓励。在它问世两个月时,就获得第五届中国新技术产品博览会金奖;在它过“周岁”的1994年9月,被中国软件学会评为全国优秀软件产品;在两岁那年,被国家科委评为国家级新产品,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动画片《雏鹰行动》首发
本报讯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大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大型系列动画片《雏鹰行动》、《大草原上的小老鼠》首发式日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以第四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为原型的10集系列动画片《雏鹰行动》是继《草原英雄小姐妹》之后的又一部反映中国少年儿童英雄形象的动画片。(郝士)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雪域并蒂莲
——陈金水和妻子刘晓云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方益波
在青藏高原的雪峰上,时常可以看到凌霜傲雪的雪莲花。有人说,陈金水和刘晓云夫妇就好比一株雪域并蒂莲。
1966年春节,是陈金水和刘晓云永生铭记的日子。刘晓云1963年从成都气象学校毕业后来到西藏,与陈金水同在泽当气象站工作。这对从浙江和湖南走到一起来的年轻人,在藏南山区泽当气象站喜结良缘。藏汉同事是宾客,《雷锋日记》是贺礼,《戴花要戴大红花》是婚礼进行曲,冰峰作证,白雪为盟。
结婚的第二天,刘晓云就上班了。已调到安多气象站工作的陈金水只住了3天,也匆匆启程,重返岗位。
这个短暂的“蜜月”,似乎就是他们今后生活的缩影:相聚又分离,时时长相忆。
当年11月,刘晓云也调到“世界第一高”的安多气象站,在这雪域风城,筑起小小的家。陈金水若出差,刘晓云就一人担负起全部测报工作。
有一年,陈金水出差了,已怀了3个月身孕的刘晓云一个人在山上测报气象。风向杆上的风标发生故障,她就不顾一切地往上爬。10米多高的杆子,26岁的孕妇刘晓云硬是在寒冷的大风中一趟趟爬上爬下,排除故障,确保测报工作正常进行。每天,她还要走500多米山路到山下挑水,再一步一步爬上山。
许多年后,刘晓云对记者说,人活着,不能光为了自己,不能整天为个人小日子精打细算。干气象,与蓝天大地打交道,为千家万户作贡献,心情舒畅,活得痛快。她说,这是老陈和她的共同选择。
艰苦的环境,紧张的工作,使刘晓云身体受到了损害。除了心脏病,她还患上了高血压、贫血、肺炎、血蛋白偏低等疾病。而她几次生病,陈金水都因工作不能陪在身边。
陈金水并不是不想照顾自己的妻子,但安多气象站需要他,西藏的气象事业需要他。在公和私之间,他选择了前者。
回到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江南没几年,1988年,陈金水又接到西藏气象局的恳切邀请。灯光下,夫妻俩相对无言。还是陈金水先打破沉默:“我再去干几年,可心里实在放不下。”
“你就放心去吧,家里的事情我来承担。”刘晓云说。她很想跟着丈夫一起重返那块自己奉献了青春年华的土地,但自己的身体状况实在不允许了,家中还有86岁的老婆婆,未成年的孩子。
1990年6月,刘晓云被确诊患子宫肌瘤,住院开刀。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她很想得到丈夫的关怀。然而,她最终还是平静地告诉儿女:“不要把这事儿告诉你爸爸,你爸爸有更重要的工作。”
当陈金水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刘晓云的病床前时,她大吃一惊。原来,是临安县气象局以组织的名义,发电报给西藏气象局,通知陈金水。手捧电报的陈金水,以为妻子得的是癌,泪流满面。结婚这么多年,自己欠妻子的实在太多太多了。
这对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的夫妻,最大的遗憾是与自己儿女团聚的时间总共不到8年。刘晓云说,在藏工作18年,这一辈子没白过。无论生活中存在多少缺憾,我都不后悔。
(据新华社6月13日电)(附图片)
上图:新华社记者蔡志培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河南省潢川县邹湾村小学把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首位,让他们从小了解大自然。图为学生在野外上实践课。陈柏松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文物考古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一件金缕玉衣,用4000多片上好的和田玉制成,玉片总面积约1.58平方米。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五十二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五年的艰苦创业,已进入全面发展的壮大时期,正在成为——
  经济腾飞的起动点
新华社记者黄威本报记者李新彦
5月,八百里秦川麦浪滚滚,油菜飘香。在古城西安召开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市市长座谈会上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要基地的52个国家级高新区,经过5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度过起步阶段,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壮大时期。据国家科委统计,全国高新区去年共创技工贸总收入1529亿元,工业产值1403亿元,出口创汇29亿美元,比初创期均增长10多倍。同时高新区还基本实现了功能定位,合理布局,为“九五”期间成为我国高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示范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新技术产业的建立与发展,关系着我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进程。高新区可以说是21世纪中国经济腾飞的起动点”。这已成为与会者乃至全国上下的共识。
历史发展的产物
21世纪是高科技的时代。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焦点和前沿。我国政府把握机遇,从80年代后期开始实施以火炬计划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化计划,其中包括相继在全国建立了52个国家级高新区。如今大多数高新区已初具规模,形成了拥有1.4万家企业、90万从业人员的产业群体,以及以电子信息技术、光电一体化、生物医学、新能源、新材料为主体的产业格局。不仅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产业效益,而且有的在某些技术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地位和国际先进水平。
高新区缘何能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国家科委火炬计划办公室主任王瑞明认为:凡是发展势头较好的地区都有相同的经验,即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建立精干的领导班子和一套灵活有效的管理体制等因素。但高新区还有两点独特优势:一是高新区区位选择层次较高。目前我国40%的高新区建立在智力高度密集和相对密集的大城市与省会城市,36%建在工业基础好、有一定科技实力的工业城市,14%建在沿海开放城市。因此,高新区能够依靠区位的优势,把自己研制的科研成果较快转化为生产力。二是高新区从业人员素质强、企业起点高。目前高新区企业中70%的职工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有能力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再创新,形成拥有自己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及产业。
事实表明,中华民族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领域是大有作为的。
战略地位初步显露
西安高新区副主任章东凡高兴地告诉记者:科技力量排名于我国前几位的陕西省,过去一度出现人才“孔雀东南飞”的现象。高新区的建立为科技人员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很多人才不走了。几位在美国留学的博士生落户西安高新区后,和邮电部合作开发出的超级程控交换机,在国内外市场极有竞争力。
据了解,近些年高新区吸引海外人才以13%的速度递增,目前已达500余人。不过,人才“聚宝盆”的作用仅是高新区的功能之一,人们已通过实践看出其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战略地位。
高新区功能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明显、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企业,为国家创造了新的经济生长点。据统计,去年技工贸总收入上亿元企业已近200家。全国5年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000多亿元,创利400多亿元。
羽翼渐丰的高新区还利用技术、人才、机制的输出,通过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开始了对传统产业的辐射、渗透和带动。上海、沈阳、哈尔滨、成都、绵阳等工业城市的高新区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厂一角”、“腾笼换鸟”、“对接配套”等诸多改造方式,正在影响着国有大中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被人们称为“排头兵”的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去年工业产值已占全市的6.4%,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市的10%。哈尔滨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例也由1991年的0.58%,上升到去年的17.06%。
与会代表总结出高新区的七大功能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向传统产业扩散高新技术的辐射源;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化科技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和进行技术创新的示范区;造就科技实业家的学校;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新城区。
创造环境加速发展
“九五”我国高新区如何迈步?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精辟地概括:“今后若干年中我们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立足创新、加强集成,努力创造环境,使高新技术产业及高新区有一个大的发展和质的飞跃。”
宋健还指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高新区是新生事物,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如资金缺乏、缺少产业化与国际化所需的经验和人才、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但是我们的优势也很明显,一是拥有一大批研究开发力量;二是具有传统产业的工业基础和相当的资本存量;三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有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只要我们各方面协同作战,做到“上靠市长,下靠市场”,完全可以把握民族高科技产业的命运。
“九五”是高新区建设的关键时期。高新区正在实行发展战略的转移:“由初创时期主要以优惠政策和基本条件来招商引资,转移到主要依靠高新区的功能发展和软硬环境优化的综合优势来吸引项目、资金和人才,强化持续创新能力,进一步突出高新区发展特色。”
据悉,我国高新区今后将实施五大战略:即大产业战略,尽快提高企业规模和产业水平,争取下世纪初形成300家年产值10亿元的支柱企业;传统产业辐射战略,用高新技术企业的机制和产品活化老企业沉淀的资源,为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探索新的途径;名牌发展战略,制定政策保护自己的名牌产品,建设一批有自己特色的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战略,将由外沿式向集约式发展转变,特别要发挥创业中心和大学园区的核心作用;振兴人才战略,将在区内建立海外学人科学园,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国为祖国服务。
与会代表们强调,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吸引、用好、稳定和培养高新区建设所需的各种人才,特别是高级的复合型人才和优秀的青年人才,对高新区的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再现劫难与辉煌敦煌艺术进京城
本报北京6月13日讯记者卢新宁报道:身处繁华都市的北京人将有机会感受3000公里外敦煌艺术的魅力。一批著名敦煌学者今日始在首都高校举办十多天的敦煌艺术巡回报告;其后,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敦煌艺术展将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行。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艺术价值最高的人类艺术宝库之一。由于地处甘肃西部,交通不便,众多向往者无缘一睹风采。这次由国家文物局、甘肃省文化厅、敦煌研究院等联合组织的敦煌艺术巡回报告和展览,正是要把藏于大漠的敦煌艺术介绍给世人。巡回报告的参加者中有敦煌学研究的前辈和泰斗,也有在戈壁深处工作几十年如一日的文物专家。于8月16日至9月15日举办的敦煌艺术展,展出面积达1100平方米,其中有大型全景沙盘、敦煌遗书原件、原大仿真石窟、50幅原大壁画临本、敦煌舞蹈表演等,展览还以珍贵的历史图片展示了敦煌艺术被掠夺的历史以及解放后的发展。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着眼现代技术条件
国防科研试验后勤保障能力增强
本报讯国防科工委后勤战线着眼现代技术条件,依靠改革求发展,经过多年艰苦努力,走出了传统保障模式,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比较完整的国防科研试验综合保障体系,保障能力跃上了新台阶,保障方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为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日前,国防科工委后勤部部长张家德少将在接受采访时,将后勤保障能力的提高和变化概括为七个方面:
——特种装备研制生产实行合同制,缩短了周期,提高了质量,节约了经费。“七五”末期国防科工委后勤部推出重大改革措施,对国防科研试验的大型特种装备研制生产实行合同制,至今已向社会公开招标了近30个大型项目,先后有近百家国内企业参加投标,目前,十多个先期项目已按计划提前完成。
——物资筹措供应建立起三级保障管理网络,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实行物资集中统筹模式,建立起科后机关、地区办事处、直属单位三级立体保障管理网络,形成了指挥顺畅、信息灵敏、反应迅速的整体保障和应急保障能力,收到明显效果。
——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经费管理、调拨和筹措之路,保证了需要,提高了效率。
——设备维修的应急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国防科研试验的特殊性决定了使用非标准设备多,替代配件少,维护和保养难度大,这一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为突出。为了保障设备始终稳妥可靠,自上而下建立了应急保障网络,做到一方需要,全局关心,从优选择,保障及时。
——运输保障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完善,如今不仅建立起畅通的国内运输协作网,而且建立起涉及国家铁路、交通、民航、海关、公安和总后军交等部门的高效灵活的涉外运输组织协调机构。
——积极依靠科技进步,特种生活保障能力实现大跨越。近几年来,在“先基层,后机关;先边远地区,后驻内地城镇部队;先一线试验部队、科研人员,后保障部队”的工作原则下,殚精竭虑改善科研试验的工作环境和人员生活条件,保证安居乐业。
——建立组织协调网络,实施集中统一指挥,整体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国防科研试验后勤保障战线的官兵和职工,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默默无闻致力于保障能力的提高,有力地保证了导弹、核武器、各类卫星、常规兵器、气动试验、“银河”巨型计算机等国防科研试验任务的顺利完成,在特殊的岗位上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贡献。 (苏扩善刘程傅明毅)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科学“神眼”证明
塔克拉玛干沙漠也有“雨季”
据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潘继鹏、伍皓)借助气象卫星遥感“神眼”,人类第一次俯瞰到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也有“雨季”现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徐希慧等研究人员运用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手段,经多年研究发现,盛夏是这片大沙漠的“雨季”,塔克拉玛干也是水汽输送的路径。从而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陈旧观念:因青藏高原的阻挡作用,副热带系统不能进入南疆盆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永远无降水”,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过去几乎成了地理常识。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则证实,过去人们之所以看不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降雨过程的存在,是因为人类无法进入大沙漠观测,只能以沙漠周边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为凭。
据徐希慧介绍,仅以1991年至1993年的4-8月间实况为例,研究人员收集到的沙漠腹地雨迹资料就达32次之多。而且发现在渗透力极强和蒸发量很大的沙漠中,降雨后形成的水迹或积水现象能维持2至3天。这充分证明了大沙漠中大降水的存在。
1995年9月8日,研究人员又在从极轨气象卫星遥感处理终端上拍摄到的图片上看到,连结成片的沙漠雨迹几乎充满了面积为33.76万平方公里的整个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文物考古

  新疆发掘重要遗址和墓葬
犀牛化石属稀世珍品
近来新疆文物工作者完成了对哈密地区的林雅墓地、白石头乡寒气沟墓地等十几处墓地和遗址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出土了巨犀化石、细石叶、石核等一大批珍贵文物。文物的时代跨度包含了第三纪古脊椎动物化石、青铜时代、汉唐时期和清代。其中的古脊椎动物化石为目前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犀牛化石,距今已有3000多万年历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