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用本世纪剩下的7年时间,基本解决全国65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被称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反贫困:路有多远
新华社记者林红梅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在国际、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很高评价和高度关注。两年过去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进展如何?能不能如期实现?记者近日走访了我国从事扶贫工作的一些专家和管理部门,他们就这个问题作出了答复。
扶贫攻坚局面已经打开,四年减少绝对贫困人口1500万
1994年3月,国务院制定并在全国开始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明确提出,力争用七年时间,基本解决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在我国消灭绝对贫困。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说,从全国范围看,近两年来,扶贫攻坚的局面已经打开,为“八七计划”的顺利实现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绝大多数省、区都作出了知难而进、志在必得的过硬决策,各省、区对贫困地、县落实了有关部门的扶贫责任制,制定了考核和奖惩办法。从1992年底到1995年底,全国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已经减少了1500万人,从8000万下降到了6500万。在全世界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积重难返、贫困人口居高不下、甚至持续扩大的背景下,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
完成有三大困难:难度大、时间紧、投入不足
方方面面人士清醒客观地认识到,要在本世纪末最终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战略目标,任务还非常艰巨,面临众多困难。困难主要有三个:一是扶贫难度很大。现在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石山区、深山区、荒漠区、黄土高原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地方病高发区以及库区、滩区,地域偏远,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科技落后,信息不灵,经济水平低,教育程度差。这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是扶贫攻坚的难中之难,重中之重;二是时间紧迫。“八七计划”要求在本世纪末基本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这意味着,除去已经解决的1500万人,扶贫攻坚必须从现在开始,到本世纪末的5年间,以每年解决1300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速度进展。但是从1985年到1992年,扶贫开发的速度是平均每年解决600多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速度要提高一倍以上;三是投入不足。这是最严重、最关键的问题。根据前些年扶贫开发的经验和脱贫典型测算,稳定解决群众温饱问题,人均资金投入强度要达到1500元左右,如果按国际平均水平,要在5000元人民币左右。即使现有的国家扶贫资金全部用于直接解决群众温饱,也相差一半的投入。
优势大于劣势
困难这样大,许多人担心,“八七计划”恐怕如期实现不了。长期从事扶贫工作的同志说,我国贫困地区脱贫有很多机遇和条件,扶贫攻坚是困难和希望同在,优势大于劣势,如期实现“八七计划”要有信心,应坚定不移。
首先,党和国家对扶贫事业的高度关注,为加快扶贫进程提供了很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氛围。其次,扶贫投入在不断增加。在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决定,“九五”期间,每年增加9.5亿元扶贫贴息贷款,国家现行的财政、税收、信贷等扶贫优惠政策“九五”期间要继续执行。“九五”期间,国家还将通过财政转移支付、重点建设项目倾斜和实施乡镇企业东西互助示范工程等多种办法,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最重要的条件是,前些年的扶贫开发摸索出了许多宝贵经验,找到了开发式扶贫的路子。如东西互助、对口扶贫、异地开发等。河南省林州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走出贫困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后,对发挥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体作用,促进很大。目前,让每一个人都吃饱穿暖,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已经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扶贫的热潮。据统计,1995年省、区一级参与对口扶贫的单位有2364个,扶持投入12.7亿元,引进资金16.5亿元,新办了9969个扶贫项目。国家科委在全国掀起的科技扶贫、民营企业家兴办的“光彩事业”、文化扶贫、希望工程等多种扶贫形式方兴未艾,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已经成为推动扶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支柱力量。
在日前结束的全国扶贫开发协作会议上,国务院作出了十大经济发达省、市对口支援10个贫困省、区的重大战略性部署,要求结对的省份订出方案,明确责任制,从人、财、物等多方面帮助贫困地区5年脱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说,到本世纪末在我国基本消灭绝对贫困,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我们充满了信心,坚定不移。
(附图片)
照片说明:在邮电部对口扶贫的国家级贫困县——山西省大宁县,当地农民不久前结束了祖祖辈辈十几公里山路挑水吃的历史。
本报记者张悦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摘编

  巧立名目擅加价
我们甘肃省临夏县南塬乡定坪村,由于连续四年干旱,人均纯收入从1980年的500余元下降到300元左右,许多人吃不饱穿不暖。但村干部却巧立名目,擅自将包产到户后核定的公粮数加三四倍征收,并不按规定征收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县政府明明规定该费为每人3元(现5元),他们却不收钱,硬要强收1994年7公斤,1995年5.1公斤小麦(市价约1元),并由乡长带队,出动乡、村干部少则十几人,多则30余人,自带拖拉机挨家挨户抢夺,社员稍有异议,便遭乡干部打骂。抢不到粮食时,他们见什么抢什么。有的群众的猪、自行车、电视机、收录机等东西被抢走。1995中乡村干部仅从我们一个合作社非法多收的小麦就达1.49万公斤。
此外,1994、1995两年教育费一项,也从我村非法多收9000余公斤小麦。在1994年修“临贾”公路中,他们不许社员拉沙铺路,却强行摊派每人10元钱,仅此一项又从全村拿走了1.3万元人民币。
甘肃省临夏县南塬乡定坪村全体村民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经瞭望台

  吉林:农资到户数量减少同期相比明显不足
本报讯据吉林省农调队三月末对十九个县三百八十五个农户的抽样调查表明,由于今年农资价格上涨和市场粮食价格下跌,农户购买的积极性不如往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农资到户数量明显减少。其中,吉林省农户种子和农家肥准备数量已基本满足春耕生产所需,化肥、农膜等与上年同期相比仍明显不足。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耕地:我们的生命线

  面对压力的抉择
——来自广东的耕地报告
邱建毕小曼王民忠刘玉生
在广东,耕地的压力格外沉重。
广东目前人均只有0.52亩耕地。面对仅有的3500多万亩名副其实的“保命田”,面对城市规模扩大和其他建设对土地的巨大需求,除了加强对耕地的保护,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广东第一田
也许正是因为压力越大紧迫感就越强吧,广东划定农田保护区的工作,起步虽然不早,进度却很快,而且领导挂帅、层层负责,力度之大,在全国也属前列。他们从1994年初开始,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划定任务。保护面积3089万多亩,比规划的3000万亩超额3%。
我们一到广州,便听到对“广东第一田”的赞誉。这是面积达20万亩的一大片农田。据说,国务委员陈俊生来到这里,感慨地说:“没想到广东还有这么大片的农田”。于是便送了它这样一个称谓。
来到它的中心示范点——江门市台山都斛镇,看到中心示范区1.4万多亩良田。在田头那块一人多高的大水泥牌子上,总指挥一栏中,朱森林省长、欧广源副省长的名字赫然在目。而行政主持人一栏里,从省农委主任、副主任,农业厅厅长、副厅长,直到江门市、台山市、都斛镇的书记、市长、镇长,全都榜上有名。第一田,果然名不虚传。
梅州兴宁有的农民自己花了300多元用水泥制作了保护区的牌子立在田边。到“6·25”全国土地日时,又仔仔细细地把牌子油饰一新,恭恭敬敬地烧上三炷香。他们说:“这是我们的定心丸,共产党为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还用得着再说得更多吗?单是为了这些父老乡亲,难道我们还不应该加倍地珍惜和保护每一寸土地吗?
消灭“人造黄土平原”
“人造黄土平原”是广东人对闲置土地的戏称。
广东省从1994年以来,一举扭转了连续三年粮食产量滑坡的严峻局面,走出了“钱袋子”鼓了、“米袋子”瘪了的困境。欧广源副省长在总结这一历史性突破时说,国土部门办了两件大事,一个是划定农田保护区,另一个就是打了一场清理闲置土地、灭荒复耕的硬仗,改变了多年来“人造黄土平原”不断出现的被动局面。
在中山市的阜沙镇,我们还真的看到了一片“人造黄土平原”。前几年市里批准他们出让了几千亩地,用这笔钱修了两路两桥。可是路通了,桥架了,那地,外商却无力开发了。其中有近2000亩已填了一米厚的砂土,平展展的一大片。
在查荒复耕中,镇里以每亩2400元的投入将1200多亩“飞机场”推出800亩水面的鱼塘,租给顺德来的养鳗鱼专业户,每亩收租金1300元,这样两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其余的几百亩,或种菜,或交给群众自种,或养鸡,总之全部利用起来。这回乡亲们对镇领导说:“这地,你们撂荒了几年,现在用上了,我们就高兴了。”
像这样的例子,在中山可以碰到很多。广东在去年查荒灭荒中,复耕了52万亩土地,在正常情况下,可增加粮食产量6100多万公斤,增加农业产值4亿多元。看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我们有没有正确的国土意识,有没有可行的方针政策。
敢叫沧海变桑田
走进珠海市国土局围垦工程管理办公室,“珠海市附近水域水沙流路卫星图”和“围海造地工程图”的地图赫然映入记者眼帘。
1980年,珠海辟为经济特区。面对建设占用土地日多、耕地日减的严峻现实,一场特殊背景下的新的围海造地战役开始了。根据全市滩涂的淤积情况,珠海市进行了全面规划。他们将全市滩涂规划为四大垦区。至1995年,珠海市围海造地面积已经达到29.57万亩。
对于围垦区的土地,珠海市根据地势的高低和水质等因素,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房则房,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和利用土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围海造地缓和了人口增长与耕地日趋减少的尖锐矛盾。磨刀门围垦造地20万亩,其中可耕地15万亩,按每人1亩地计,可世代供养15万—25万人口。
围垦造地的效益是多方面的。它能够提高泄洪、排灌、防碱能力,有利于发展种养殖业生产。现在的垦区,形成了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系统。高地种蔗、果,低洼挖塘养殖,塘头养猪,水面养鸭,进行立体生产。
市国土局副局长邓雄告诉记者,现在大部分垦区已投产使用。其中种植甘蔗、水稻13万亩,养殖鱼虾蟹1万多亩,非农建设用地约10万亩。他还谈到眼下他们正在施工的15万亩。他们的目标是到2000年,再围海造地20万亩!
在土地管理工作上,广东是全国最早成立机构的省之一,是最早进行使用制度改革、敲响土地有偿出让第一槌的省,是最早提出开源节流的省,是最早实行“以地养地”、建立土地垦复基金制度的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巨大压力面前,如何解决保护耕地的问题,寻求吃饭与建设的最佳平衡点,人们有理由对广东寄予希望。(附图片)
照片说明:广东省台山市近几年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工作。目前,全市已划定农田保护区面积4·87万公顷。这是市、镇农田保护领导小组在检查区、乡的农田保护落实情况。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经瞭望台

  河南:农资价格再度上涨农资经营困难增大
本报讯今年以来,河南省农资生产部门因煤、电价格上涨,企业成本剧增,因煤、电涨价,将使全省化肥行业全年多支出五亿元左右。受此影响,第一季度全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同期又上升了百分之十七,同时,金融部门对农资经营部门的投入有所减少,使一些地区农资经营部门的供应资金缺口加大,仅漯河市市、县主要农资经营部门的资金缺口就达三千八百多万元。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提供)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阳信鸭梨的“拳头市场”
春天银花朵朵、秋季金果累累。阳信鸭梨,堪称全国第一梨。继1985年全国优质水果展评中获梨系列第一名夺得金杯奖后,历次评比都是稳坐全国梨系列第一把交椅。阳信县委、县政府抓住这一“拳头”产品大作文章,确立了“栽种小康树,梨园奔富路”的指导思想,并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大力发展鸭梨生产。他们明确规定,老梨园根据情况,承包十年、几十年不变,新栽梨树,谁栽谁受益。同时从资金上给予扶持。目前,全县鸭梨面积已发展到20万亩。二是搞好配套服务。县里专门成立了鸭梨研究所,办起了鸭梨技术学校,成立了13个鸭梨技术指导服务队,积极推广鸭梨套袋、为树输液等园艺新科技,使鸭梨质量逐年提高。几年来,共培养鸭梨技术员6000多名。与此同时,在全县建立了15个鸭梨专业批发市场,并且在北京、天津、大连、广州等地设立了鸭梨经销窗口和办事处。现在,阳信鸭梨畅销日本、新加坡、加拿大、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三是搞好鸭梨加工增值。他们与山东大学微生物研究所联合,以国优水果阳信鸭梨为原料,采用特用菌种经固体发酵研制出的阳信鸭梨醋,获得山东省优秀产品奖和科技进步奖,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产品现畅销北京、上海、天津、青岛等十几个省市。以鸭梨醋为主的阳信鸭梨深加工系列产品已形成强大的增值优势,年加工产值达6500多万元,比单纯卖鸭梨增值许多。
打得一“拳”开,赢得效益来。去年全县鸭梨总产量达1.5亿公斤,加上深加工增值部分总收入达2.6亿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收入600余元。
(寇崇佩崔宝坤)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摘编

  当不起农民
我们这里诸多名目的摊派一个跟一个。今年春上,某乡在修过多次的县至乡公路上,又向每位农民收费45元。如限日交不上,就增加到50元。
在我们这儿,任何部门都有权向农民要任务,并且以罚款威胁农民。某乡农林指挥部,分派农户限日必须种上多少棵果树,否则罚款。某村民二人发生纠纷,找到村政府调解,正好乡领导在,乡领导叫二人先各交200元钱。交了钱后,乡领导说:要处理吗?再交钱来!他们只好不找了。
路是农民出工出钱修成的。可坐车又得交高价车费。原因是班车不跑农村了,个体户的车费就贵多了。而农民寄信呢?信封必须本县邮局印制的,到邮电所寄信你必须寄快件。取包裹不管到期还是不到期,你得交保管费,连票也不开。取汇款你又得付寄钱时的邮寄费。我曾经问邮电所业务员:你们是不是承包了?国家没有这么多的收费和规定。她说这是农村。
照这个样子,谁还当得起农民?!
河南新县周河乡张望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合同外层层加码
我们这儿存在合同外层层加码现象,连学生也不放过。目前,每亩地负担已超过200元。国务院早就取消了农机管理费,而我村每亩收了1.6元。1995年民办教师增资统筹,除了按每人收取1元外,又按每亩地2.5元收取。这样,在合同外我们又负担了10万多元。
江苏省建湖县冈东乡运东村五组四村民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经瞭望台

  浙江:农资价格涨幅回落新涨因素逐月增大
本报讯据浙江省统计局统计资料表明,今年一季度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百分之十三点六。连续二十一个月涨幅超过百分之二十已告一段落,三月份涨幅已回落到百分之十以内。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头三个月来,农资的新涨价因素逐月增大,农资价格一月份比去年十二月份上涨百分之零点四,二月份比今年一月份上涨百分之零点八,特别是三月份,价格比二月份又上涨百分之一,头三个月累计新涨价已达百分之二点二。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辑点评

  “减负”须靠法制
王慧敏
这些年,几乎每一个“减负”文件中都反复申明,不准层层加码,不准乱塞项目,对违反规定者“谁出主意谁担当,谁开口子谁负责”。实际情况呢?从今天刊出的几封来信看,农民负担过重,仍与层层加码、乱塞项目有关。
我们再审视一下这些年的“减负”执法情况,究竟有几人因“开口子”而受到处罚了呢?实在太少!碰到“风头”上,大不了把多收的钱退回去。风头一过,换个名目接着来。
所谓的“负责”,在没有威慑力的条例下成了空洞的口号。
不合理负担,明的、暗的……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对于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理应给予严惩。加重农民负担,显然,是一种违法行为,却很少受到惩罚和处理,这正是农民负担经常反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所以,根治农民负担反弹,必须依靠法制。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严格按照政策、法规办事,让少数非法侵犯农民利益者有所忌惮,农民的负担就有可能轻一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