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13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思想道德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是人自身的现代化建设
薛德震
我于1986年11月14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精神文明建设是一种主体性的建设》,谈到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物质方面的现代化建设,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四个现代化”。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层面,是其他层面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是最容易被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的建设。第二个层面是社会结构、社会关系方面的现代化建设,属于社会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现代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研等体制方面的改革。这个层面的建设不像“物”的建设那样容易被人们看得见、摸得着,因而容易被人们忽视。我们党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个层面的现代化建设同样是十分重要的。第三个层面的现代化建设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现代化,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现代化,任务是解决人的各方面素质的现代化,因而是一种主体性的建设。总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三个层面的现代化建设是互相联系、互为条件、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地把握它。关于三个层面现代化建设相互之间的关系,在上述那篇文章中已经论述。在这篇文章中,我着重围绕精神文明建设是人自身的现代化建设这个主题,讲如下几点意见:
一是我们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为了人的现代化、属于人的现代化,不但需要具有现代化素质的人去建设它,而且只有具有现代化素质的人才能享用它。因此,人的现代化就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任务。而精神文明建设就成为培养具有现代化素质的人的一项宏伟工程,所以这种建设具有伟大的历史性意义。
二是人的现代化既有滞后性的一面,但又需要它具有超前性。社会造就人,现代化的社会环境可以造就现代化的人,从这个角度说,人的现代化具有滞后性。但是客观现实,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又需要具有现代意识、现代素质即现代化的人去设计、创造、建设,从这个角度说,又需要人的现代化超前发展。
三是人既有受动性的一面,又有能动性的一面。精神文明建设,是人把人作为建设对象,是人作用于人,既把别人作为建设对象,又把自己作为建设对象,前者属于互相教育、互相影响,后者属于自我塑造、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所以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既有受动的一面,又要充分发挥能动性。
四是满足人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因,精神文明建设只有成为人们自身的一种内在需要时,才能获得成功。所以,致力于精神文明建设动因的开发,至为重要。要千方百计地使人们认识到,精神文明不是外在的力量硬加给人的额外要求,而是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内在要求。
五是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有各种各样的物质载体,例如学校、科学院、报纸、刊物、图书、音像制品、磁盘光盘、电台、电视台、图书馆、博物馆、剧院、音乐厅等等。但是,无论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怎样多,精神文明的内容都必须内化成人自身的素质,才算达到了目的。物质文明建设基本上是一种物化过程,人们用自己的双手,把各种设计、构想、方案等等精神成果外化为物质存在,物化、外化是物质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而精神文明建设则要通过种种中间载体将精神文明的要求输入人脑,所以内化就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从这个特点出发,我们的各种精神产品就要力求做到人们喜闻乐见、入心入脑。
六是精神文明建设同物质文明建设还有一个重要区别,即物质文明建设在很多场合可以一次完成,完成后可以长期不变,甚至一劳永逸,例如一座工厂、一座大桥、一座大厦、一条公路铁路的建设等等,除非出现天灾人祸,很少出现逆转,而人是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可塑性、可变动性,人自身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可逆转性。精神文明建设中除了知识性因素具有长期有效性外,非知识性因素,例如精神状态、伦理道德、心理素质、情感情绪等等则常常变动不居,具有明显的可变动性,出现逆转、反复是常见的,所以精神文明建设需要长期、持久、反复地进行,企图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搞一劳永逸,毕其功于一役,是根本不可能的。
七是人作为类的存在具有共性,但作为个体的存在又具有个性和特殊性。人是千姿百态的,所以对人的现代化要求不能只有一个模子。精神文明建设应当共性和个性、特殊性相结合,既要有统一的基础性、共同性的要求,又要区别不同的人提出特殊的要求;基础性的、共同性的要求应当尽可能地实事求是,确实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同时也要区别不同的人提出恰如其分的不同要求,例如理想,对于共产党员、国家干部,和对于非党员、一般老百姓应有不同的要求;再如道德建设,既要有对所有公民都适用的共同的道德规范,又要针对不同职业的人们提出同他们本职业特点相适应的职业道德规范。
八是整个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发展、动态的事业,因此,人的现代化建设也只能在动态中、发展中进行。人自身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高度与程度,也应当随着整个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人的现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特别是人的精神、品格的塑造,常常需要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来实现,过高过急、拔苗助长等等不切实际的想法,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九是教育者应当首先受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领导者担当着教育者的角色,所以应当首先受教育,他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应当走在前面,应当起示范作用,应当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十是人自身现代化建设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教育训练、宣传鼓动、法律约束、道德教化、舆论引导、榜样示范、精神熏陶、心理咨询等等,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充分运用这些途径和方法,进行总体性的建设。


第9版(理论)
专栏: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五周年

  汲取历史经验加强党的建设
沙健孙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创始以来,已经走过了75年光荣的斗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诞生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深重,国家积贫积弱,人民过着极度穷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生活。因此,争取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成了近代中国面临的两项主要的历史任务。由于中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党过于软弱,领导中国人民实现这两项任务的责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历史上空前重大的一个事件。此后,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推翻了外国帝国主义和我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创建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接着又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使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的新型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但是,由于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情况复杂、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由于党的组织成份大部分属于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党又长期地与资产阶级发生着又联合又斗争的关系,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对党的影响、侵蚀相当严重。因此,要把党建设成为政治上成熟、组织上巩固、思想上行动上一致的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不能不经历一个在革命实践中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它从几十个人的几个小组,发展到今天拥有5700万党员、领导着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党,曾经走过了漫长的艰难的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伟大而艰巨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肩负着历史的重任,经受着时代的考验。认真研究并汲取我党历史上加强自身建设的丰富经验,对于推进“新的伟大的工程”,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顺利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将是十分有益的。
必须明确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马克思主义早已揭示出,人类社会必然要从阶级社会走向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而能够领导这种社会变革的力量,只有工人阶级。工人阶级的这种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任何别的阶级或社会集团所无法取代的。近代以来,阶级通常由政党来领导;工人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就必须组成作为本阶级先锋队的革命政党——共产党。
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对于搞好党的建设具有根本性的意义。那种借口国内阶级关系已发生变化,世界已进入新的技术革命时代,来否定工人阶级的先进性,鼓吹超阶级的全民党的说法,在理论上是不能成立的,在实践上是极其有害的。其结果,只能使党丧失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先进战士的作用,成为自发势力的尾巴,从而使自己无法担当起对于工人阶级和其他人民群众的领导责任。
坚持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意味着党必须为实现工人阶级的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目标而奋斗;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必须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来观察和处理问题,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工人阶级和其他人民群众,并带领他们前进;必须按照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标准来吸收并教育自己的成员。总之,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只有“明确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和所肩负的崇高使命,把握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精髓,保证党的建设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只有着重从思想上加强党的建设,党才能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中的最主要问题。从思想上建党,这是我党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首要的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使广大党员尤其是党的干部端正思想路线,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高贯彻执行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的自觉性。历史的经验表明,中国的事情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办不好的;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是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在于它能够为解决实际生活提出的问题开辟道路。从根本上说,党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前进与后退、成功与挫折,正是取决于党是否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正确地结合起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遵循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提出了走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并为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系统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现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沿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方向,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
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史上,毛泽东最先提出,为了制定并贯彻执行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最重要的是必须在党内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或者说,必须在党内反对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提倡并实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这也是邓小平反复强调的思想。他指出,“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理论也就同中国人民斗争的具体实践、同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中国的大地上深深扎下了根,而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由此也就成为不可战胜、不可征服的了。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同时也遇到了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对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在巩固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应付挑战,解决面临的问题,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最重要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个原则。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深刻认识和掌握中国的国情,并把两者正确地统一于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作指导,调查研究新的情况,反映群众的要求和推广他们的创造,我们就一定能够更加全面地按照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要求,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新的胜利。
最近,中共中央反复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江泽民同志告诫全党尤其是党的干部,“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善于从政治上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在事关方向、事关原则的问题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认真领会和坚决贯彻中央关于讲政治的指示精神,必定会提高全党尤其是党的干部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更好地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识别力,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保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必将发生深远的影响。
切实纠正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解决党员在思想上入党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党员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毛泽东说过,“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为多数人服务而不只是为少数人服务,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不是维护某个剥削阶级或某个狭隘集团的私利,这是共产党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固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政策和策略必须适应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在民主革命时期,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党的三大经济纲领之一。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党造成的影响,曾经是党必须加以答复的一个问题。对此,毛泽东明确指出,“严肃地坚决地保持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的纯洁性,和保护社会经济中的有益的资本主义成分,并使其有一个适当的发展”,这两者是“建设民主共和国时期不可缺一的任务”。他强调,“在这个时期内一部分共产党员被资产阶级所腐化,在党员中发生资本主义的思想,是可能的,我们必须和这种党内的腐化思想作斗争”;只是应当注意,“不要把反对党内资本主义思想的斗争,错误地移到社会经济方面,去反对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在今天,党的一项重要政策,就是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时允许和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通过正确引导、加强监督、依法管理,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对此,邓小平也明确指出:“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还怎么能教育青年,还怎么能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这些指示对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具有原则性的意义。
如何经受住胜利的考验、执政的考验,这是党的思想建设方面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鉴于历代农民起义领导者一到他们进行的事业得到胜利和成功之后少有不腐化、不堕落这种教训,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曾号召全党学习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告诫大家不要重蹈农民起义领袖在胜利时骄傲、腐化致使斗争失败的覆辙;他还多次列举党的历史上由于骄傲致使革命挫败的事实,要求全党引以为戒。在全国胜利的前夕,他尤其告诫全党一定要警惕资产阶级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要求大家务必不要在糖弹面前打败仗。邓小平也曾尖锐地提出“我们进了城,执了政,是做官呢,还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呢”这个问题,强调必须“注意执政党的特点”,因而“更加注意坚持党的优良传统”,“注意健全党的生活”。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我们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后,获得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甚至腐败变质的危险。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条件下,这种危险会更大,如果放松警惕,带来的后果也会更严重”。他告诫全党,“我们一定要从近年来国内外惊心动魄的严酷斗争中警醒,从严治党,建立健全一套拒腐防变的制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进行毫不留情的斗争”。这些指示,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有着强烈的针对性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历史的经验表明,“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在革命战争年代,尽管党长期在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中进行活动,党员的大多数出身于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由于紧紧掌握了思想教育这个中心环节,我们的党还是把自己建设成了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在新的历史时期,尽管“我们党不仅要继续经受执政的考验,而且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考验,面临着反对和平演变的考验”,只要善于汲取历史经验,并针对新的情况,切实抓紧思想教育这个中心环节,真正做到从严治党,我们也一定能够如江泽民同志所提出的那样,“把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
75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伟大的历史道路。它是在同残暴的反动势力进行艰苦战斗的过程中,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进行艰巨复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在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纠正自身的缺点错误的过程中,逐步地巩固和壮大起来的。正因为如此,它不仅使自己在政治上锻炼得无比坚强,而且造就了自我净化和自我发展的伟大能力。历史的事实证明,任何强大的反动势力都征服不了中国共产党人,任何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他们前进的脚步。他们虽然也会犯错误,但他们善于从所犯的错误中学习,由自己来纠正错误,并由此使他们领导的事业得到新的发展。
尽管从世界范围看,社会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潮,中国共产党人还是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高扬着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并且通过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从根本上说,中国的事情要靠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来办;“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因此,只要把我们党建设好,那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在自己选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胜利地向前迈进。而“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近代中国海军》简介
张一文
由刘华清作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编写的《近代中国海军》一书,已由海潮出版社出版。全书95万字,配有照片40余帧,是迄今为止篇幅最大的一部中国近代海军史。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体系完整。该书时限起自1840年,迄于1949年,大凡有关海军的组织体制、武器装备、教育训练、基地建设、海防经费、海战评析,以及海防思想、海军军事学术等,都列有专章专节加以介绍。这是目前同类著作中体系最为详备、内容最为充实的一部。
第二,行家谈兵。该书编撰者不仅大多出身于海军,有着丰富的海军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且在撰写过程中,还带着问题请教海军领导机关和现已退役的海军军官。故该书无论在评论海军建设或评析海战得失时,均能抓住要害,具有较浓的军事色彩。
第三,立论公允。该书在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时,力求实事求是,客观公允。如该书以13章30余万字叙述了民国海军史,对民国海军广大官兵在抗日战争中以劣势的武器装备,英勇顽强抗击日军侵略的业绩,予以介绍和肯定。
第四,注重军事思想。在全书26章中,有7章论述到海防思想,其中有关于各个阶段代表人物的海防思想,有近代中国海军军事学术的发展概况等。
毋庸讳言,该书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民国部分较晚清部分明显单薄,对器物层面、制度层面的问题叙述得较为详细充分,对思想层次的问题论述尚不充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