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1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持械抢劫珠宝行的首犯在京伏法
新华社北京六月十一日电(记者牛爱民)今年二月持械抢劫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的海泉珠宝行的李加林、柳宗利、于树森,日前被依法处决。
据北京市高级法院提供的情况,三十四岁的无业人员李加林与三十二岁的无业人员柳宗利,以及无业人员于树森、吴贺华、孟辉等,多次密谋抢劫海泉珠宝行。一九九六年二月十三日下午,吴贺华、于树森接应配合,李加林、柳宗利各持自制手枪,孟辉持刀闯入珠宝行,三人共抢劫珠宝行人民币、珠宝及其它财物价值人民币八十余万元。
当公安机关对此案展开侦查工作后,孟辉迫于国家法律强大威力,当日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配合公安机关于二月十七日将李加林、柳宗利、于树森、吴贺华全部抓获归案。
参与此案的吴贺华被判处无期徒刑。孟辉主动投案自首,坦白全部犯罪事实,且配合公安机关破获全案,故对其减轻处罚,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某团130火箭炮连重视培养战士成才
本报讯北京军区某团130火箭炮连重视培养人才,近5年,该连就有68名战士拿到专业技术等级证书,18名少数民族及文盲战士语文达到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8名战士取得大专以上毕业证书,9名退伍战士当上了厂长。
(李化民 舒正军黄宏发)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青岛涌现百个“红旗村”
本报讯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重视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把这项工作引向深入,推动了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青岛市委自上而下地成立了各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领导包后进乡镇、村制度,以此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各级领导每年都主动抽出时间,到所包乡镇、村专门进行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基层建设中的问题。
围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青岛市委在全市开展了以整顿贫困后进村党支部为内容的“双百工程”,使该市100个后进村党支部改变了落后面貌,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红旗村”。为了加强后进村支部建设,他们通过采取下派干部到村任职、选派工作队驻村帮助整顿、建立帮扶制度等,有力地推动了后进村的转化。通过几年的整顿,该市后进村已由15%下降到2%,部分后进村已跨入了先进行列。(永亮梁滨刘学俊)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内蒙古开创组织人事工作新局面
组织建设落到实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
本报讯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狠抓党的组织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为加快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领导班子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年轻化程度有较大提高。1995年与1990年相比,盟市党政领导班子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干部比例增长5.15个百分点,55—59岁的干部比例下降5.22个百分点;区直机关厅局领导班子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干部比例增长2.98个百分点;二是知识化程度明显提高,1995年与1990年相比,盟市党政领导班子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比例增长14.75个百分点,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干部比例下降6.03个百分点;区直机关厅局领导班子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比例增长17.46个百分点;三是干部队伍中民族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1995年底,全区少数民族干部达16.63万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23.30%。少数民族科技干部达到10.3万人,占全区科技干部总数的21.91%,取得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2.8万人,占全区同类干部的21%。目前,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班子成员中,少数民族干部占47.83%,盟市、旗县领导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均在40%以上;四是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1995年,全区亏损的大中型国有企业有204户,明显由于班子不力而造成亏损的有77户,对这些班子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整顿,共调整企业党政领导干部323人,其中正职145人。
基层组织建设落到实处。全区建立了基层组织建设会议制度,从自治区至苏木、乡镇各级党委都建立了组织建设责任制;有计划地对农村牧区软弱涣散党支部普遍进行了整顿。到1995年底,共调整党支部书记5751名。整顿后,支部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有3062个,占50%以上;重视从生产一线发展党员。1990年以来,全区共从生产、科研、教学等一线发展党员138992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64.85%。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全区运用“一推双考”办法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去年,在自治区土地管理局、旅游局、环保局进行公开选拔副局长的试点,选拔了6位副局长。今年又在自治区计划委员会等13个厅级单位的15个副厅级领导岗位进行公开选拔,目前正在进行中。全区还建立了盟市、厅局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制度。考核工作已全面展开。 (渠组)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优秀政工企业巡礼

  “凤竹”一枝秀晋江
本报记者崔士鑫
“凤竹”在福建晋江的三资企业中有几个“第一”:成立了第一家团支部,第一家党支部,第一家工会,第一家民兵小分队,第一家职工政研会。
三资企业,要党群组织有什么用?如今仍困惑着不少三资企业“老板”的这一问题,当初也曾经是“凤竹”总经理陈澄清的疑虑。1992年,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建议和帮助下,陈澄清怀着疑虑,同意在青年人占90%以上的“凤竹”建立团支部的决定。几个月后,陈澄清主动来到晋江青阳镇党委和晋江市委组织部,要求尽快在“凤竹”建立党支部。随即,“凤竹”党支部、工会、民兵小分队相继成立。
陈澄清的态度为什么有了这么大的变化?这几年来,也不时有当地企业界的同行问陈澄清:“你三资企业,搞什么党团工会?”陈澄清总是回答:“有了党团工会,企业大不一样。”
“凤竹”有80%的职工不是本地人,算一算有十几个省、市、区的人聚在一起,且大部分是年轻人。靠什么把他们的人和心都组织在一起,让企业总保持上升的势头?这一直是陈澄清思而未解的问题。
团支部一成立,就驱散了他心头的大部分阴云。青年人有青年人的追求,团支部一号召,活动就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清洁岗位和厂区、做好安全工作,在企业面临升级、人手紧张的时刻,他们主动为企业多贡献一些工时。有的人入了团后,前后判若两人。青年人有青年人的思想,在解决青年人的错误思想倾向时,厂领导根本不用管,团支部一出面,事情就解决了。团的工作,在这个以外来青年人为主的企业里,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厂内死气沉沉的气氛很快一扫而光。
党支部成立并开展活动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表现出来。大多数共产党员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和关键时刻,都冲在前面,以身作则,赢得了公司董事局的信任。现在公司79%以上的党员成为公司的管理人员和生产骨干。支部的纪检委员、能源设备部经理陈应明原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党委书记,来到“凤竹”后,一心扑在生产上,保证了企业机械24小时正常运转;他亲手购进的机器设备不下百万元,从不收取一分回扣,体现了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和廉洁自律的精神。
在“凤竹”,用企业管理人员的说法就是,企业不把员工当作临时性的赚钱工具,而是创造条件,让工人的人生价值和追求在此都可以通过努力得到实现。公司除了几年中花费1000多万元用于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环境,还专门出钱购置了4幢职工宿舍。单身职工4人一室,夫妻职工有单独的房间,外来管理人员则住套间。这在当地的乡镇、三资企业中相当罕见。
在这里,对本地、外地员工均一视同仁。公司下设10个部门的经理和主任,其中9个是外地人,这种比例在晋江当地的乡镇及三资企业中也十分罕见。
“凤竹”不把员工看作“打工仔”,不仅体现在对表现突出的员工的职务升迁上,在政治上更能得到体现。
公司财务部的出纳员朱雅琴刚出校门两年,就因表现突出在“凤竹”入了党,她自己都有点不敢相信:“原先我羡慕别人靠父母的本事进银行工作,现在很多人羡慕我,不但有较好的收入,还入了党。”一些入党、入团青年的家人也不敢相信:“在三资企业‘打工’,还能入党、入团?”
“凤竹”的工资水平,在晋江地区并不是最高的。近年来,晋江的外资企业员工年流动率达30—40%,而这家公司仅有3%左右。
一家三资企业,用3年时间,花费几十万元,组建了一支合唱团,这支包括部分当初“五音不全”、常“跑调”的农民组成的80人的合唱团,如今已训练到能唱“黄河大合唱”3个声部的专业水平。
“凤竹”有一个不可思议之处,就是肯花“闲钱”。除了不怕员工成熟后“肥水流向外人田”,花钱办培训班、送员工到外地进修外,还花几十万元训练“打工仔”们唱歌,每年花费30万元作党团工会等的活动经费等等。几年来,“凤竹”单是用于改善员工的工作与生活环境的资金就占去公司总资产的1/6,达1000多万元,其中包括兴建职工食堂、图书馆、电教室、歌舞厅、灯光球场、医疗室等。投入300多万元治理污水污染,花费60万元用于厂区绿化……
在“凤竹”的管理者们心中,自然另有一笔帐。公司总经理认为:可别把组织员工唱唱跳跳这些看作生活小事,健康的文体活动开展不起来,这些外来的年轻人就有可能去赌博、酗酒、斗殴、看黄色录像,甚至嫖娼犯罪,既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更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没有员工的身心健康,他们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劳动热情焕发不出来,生产就搞不好,企业就赚不到钱,更谈不上为社会作贡献。
近几年来,“凤竹”在纺织业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从8年前产值仅有16.5万元的小厂,到1995年已达到年产各类针织坯布3600吨,漂染加工量1万吨,产值超亿元的水平,并实现了产品的零库存,经济总量连年以30%的速度递增,生产规模居华东地区同行业前列,成为泉州地区针织品出口的主要基地。
现在,有不少原先不想建立党群组织的乡镇、三资企业已开始向“凤竹”的老总们打听:你们的党支部(工会)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我国将全面实施新的养老保险金计发办法
国务院养老保险调研组在湖北考察时指出
新华社武汉6月11日电(皮曙初、侯绍军)由国家劳动部、体改委、计委、经贸委、财政部、人事部、人民银行七部委组成的国务院养老保险调研组最近在湖北考察时指出,我国要进一步全面深化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养老保险新方案的实施步伐,到今年年底,各省、自治区80%以上的市县,直辖市的所有区县都要按“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新办法进入实际运转。运转的基本标志是:个人帐户对帐单发到每个职工手上,凡改革办法出台后退休的人员,要按照新的办法或过渡办法计发养老金。
在考察期间,调研组组长、劳动部副部长王建伦说,湖北省制定的“统帐结合”养老保险改革方案,运转情况也比较好,是目前全国唯一按新办法计发养老金的省。据介绍,湖北省从去年8月份正式出台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实施方案以来,全省17个地、市、州、林区、直管市都按省里的统一方案,为已经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340万职工建立了个人帐户。截至5月中旬,全省已有10个地、市、州按新办法办理退休并计发养老保险待遇,新办法与老办法比较,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有所提高,平均月增资41.68元。
调研组指出,从湖北改革方案的实施情况看,通过建立个人帐户,给企业和职工在观念上带来了两大变化:一是改变了过去企业不愿参保和漏保的现象;二是促进了企业和职工按时足额缴纳保险基金。据初步统计,湖北省新方案实施后,全省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比去年同期新增1148家,参保人数新增48万人。今年已核定的180家企业,净增养老保险基金3000万元,同时,全省收回欠缴和补缴的养老金达3.3亿元。
调研组指出,在《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发出一年之际,国务院组织此次调查,逐步将多种不同的方案归并为统一、规范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在实施过程中,改革方案已经出台的地区和部门,关键是要落实,把方案所设计的激励机制落实到城市,落实到企业,落实到每个职工和离退休人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