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5月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专版)
专栏:编者按

从今天起,江泽民主席开始对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埃及、马里、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6个非洲国家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同非洲国家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增进友谊、加强团结、促进合作和向非洲人民学习,是江泽民主席这次访问的目的。中国最高领导人在这世纪之交的重要时期访问非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非洲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离不开非洲国家的参与。中国和非洲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在争取民族独立,建设各自国家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事业中一贯相互支持,结下了深厚友谊。这种在长期的共同斗争中培育起来的友谊,是经过历史考验的,具有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江泽民主席此次出访非洲期间,将同非洲有关国家领导人就国际形势和进一步巩固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交换意见。这表明,同广大非洲国家世代友好是中国政府始终如一的基本方针和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它不会因时代变迁、形势变化而改变。江主席的访问,必将加深中非领导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中非人民之间的友谊,加强中非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
  中非友谊深入人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徐济明
中非友谊是中国老一代领导人同非洲国家领导人在几十年的共同斗争中培育发展起来的,经历了长期历史的考验。中非友谊基础牢固,深入人心。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掀起的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对彻底摆脱殖民统治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斗争从道义上、政治上、外交上、经济上、物质上给予了无私的援助。周恩来总理于1963年底1964年初对非洲10国成功地进行了历史性访问,提出了中国同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相互关系的五项原则和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奠定了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发展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
中国与非洲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观点,因此,中非友谊有着牢固而坚实的基础。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友谊与合作是中国一贯的基本政策。非洲国家独立以来,中国同非洲国家的高层互访不断。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有两位国家主席访问6个非洲国家,3位政府总理先后7次访问28个非洲国家。同一时期,有48个非洲国家的84位国家元首先后124次访华,20个国家的28位政府首脑35次访华。这些高层互访增进了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与合作。国家主席江泽民此次出访非洲6国再一次说明,在世纪之交国际形势变化的情况下,中国愿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非传统友谊和合作,建立中非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为中国和非洲国家在下个世纪的顺利合作开辟更为广阔的未来。
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除了发展政府和民间的友好交往和合作之外,自70年代以来政党之间的关系也进一步得到发展。迄今,中国共产党已同60多个非洲民族主义政党进行着友好交往,为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中国和非洲国家在国际斗争中同呼吸、共命运,互相支持,挫败了霸权主义的一个又一个阴谋,捍卫了自身的正当权益。中国支持非洲国家根据本国实际确定自己的政治制度、发展道路和价值观念,反对外来势力干涉非洲国家内部事务。在最近召开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52届会议上,中国和非洲14个成员国以及其他有关国家共同努力,第6次挫败了由欧洲联盟提出的、美国极力支持的所谓“中国人权状况”议案。中国对非洲国家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反对某些西方国家企图利用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表示由衷地感谢。


第6版(国际专版)
专栏:

  中国援非部分项目统计
(1956年—1995年)
农业项目 87个
水利工程 16个
饮水工程 26个
电力设施 29项
标准公路 13条
体育设施 43个
综合医院 18所
制糖企业 11家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对外援助司)


第6版(国际专版)
专栏:

  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研究所研究员傅政罗
经贸往来是中国同非洲国家友好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同中国建立贸易关系的非洲国家和地区已增加到50多个,其中,绝大多数非洲国家同中国签订有政府间的贸易协定。
据中国海关统计,1994年中非贸易额为26.4亿美元,比1979年增长2.23倍;1995年为39.2亿美元,比1994年净增12.8亿美元,增长幅度为48.3%,其中,中方出口额24.9亿美元,进口额14.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6%和59.6%。
南非是中国在非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与中国贸易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南非形势出现的积极变化,中国对南非的贸易政策作了相应的调整。1995年中南贸易额比1994年增长47.2%,达13.2亿美元。中国的其他非洲主要贸易伙伴是埃及、尼日利亚、安哥拉、摩洛哥、加蓬、多哥、苏丹、肯尼亚、利比亚,1995年中国同上述非洲10国的贸易额合计为28.7亿美元。
近40年来,中非经济技术合作出现了新局面,主要表现在: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项目明显增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虽然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尚有待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还很有限,但是,中国仍然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真心诚意地帮助它们发展经济。在1956年至1995年期间,中国先后向52个非洲国家提供了各类援助,援建项目达500多个。中国援助项目深受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欢迎,如举世闻名的坦赞铁路、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和肯尼亚莫伊体育中心等都获得受援国的好评。
中国同非洲国家的贸易交流和经济技术合作,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中国在提供援助的时候,十分尊重受援国的主权,从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体现了发展中国家之间互相帮助、平等合作的兄弟情谊,这是中非经贸关系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中非经贸合作的加强,有助于非洲国家走自力更生的道路,推动民族经济的发展,帮助它们逐步摆脱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严重依赖;而且有助于推动南南合作,进一步加强发展中国家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逐步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
近年来,为适应中非经济建设的新形势,中国在真诚援助非洲国家的基本方针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推行政府贴息优惠贷款和援外项目合资合作等方式的援外方式改革,中非合作的主体由双方政府转为双方企业,从而扩大了对非援助资金来源,提高了援助效益,更好地帮助受援国发展经济。总之,中国同广大非洲国家都面临改革开放的形势,对加强经贸合作有共同愿望。中非经贸合作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第6版(国际专版)
专栏:

  联合自强振兴非洲
本报记者黄泽全
90年代,国际形势巨变给非洲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导致非洲地区原有的一些政治、经济、部族和宗教矛盾激化,造成一些国家政局动荡,有的国家发生了内乱、内战。许多国家经济出现困难,也一度出现了“非洲边缘化”等悲观论调。但非洲国家和人民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目前最困难时期开始过去,正在步入一个以谋求稳定与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时期。
近年来,非洲政治局势发展的主要特征为:冷战时期的“热点”消失南非成功地举行首次多种族大选,尽管目前国内仍面临着不少难题,但政局大体保持稳定,并为南部非洲乃至整个非洲地区形势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莫桑比克签署和平协议并举行大选,民族和解进程比较顺利。安哥拉于1994年11月20日正式签署和平协议,尽管其间有些反复,但总统多斯桑托斯与反对派安盟领导人萨文比今年3月1日在加蓬举行会晤后同意于今年7月前组成民族团结政府。这标志着冷战时期在非洲遗留的最后“热点”已经消失。新的“热点”逐步降温卢旺达1994年曾经历长达100天的大规模部族仇杀,当年7月19日新政府宣告成立以来,政局基本趋向平稳,目前正致力于国内重建工作并积极争取外国援助。去年布隆迪总统恩蒂班通加尼亚(胡图族)和总理恩杜瓦约(图西族)签署联合声明表示,今后3年内,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布隆迪的和平、安全、民族和解以及国家的重建。民族矛盾有所缓解去年11月下旬,乍得政府和乍得南方最大的反对派武装力量民主和发展运动签署和平协议,反对派同意编入乍得国民军,这无疑有助于稳定国家局势。
另外,非洲国家还在探索符合本国历史文化传统、有利于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体制模式方面作出努力,为发展经济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目前,非洲局势总体上正趋向稳定,经济也有所好转。
近几年来,非洲经济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好转势头。据非洲进出口银行最近公布的一份统计材料表明,非洲经济增长速度加快,1995年非洲国内生产总值比1994年增长3.7%。这是5年来非洲经济发展的最佳水平,1996年可望达到5.2%。非洲的外汇储备也从1994年的330亿美元增至1995年的380亿美元,增长幅度达14%。这表明,非洲经济正在走出80年代的低谷,多数非洲国家的经济开始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引人注目的是,非洲国家近年来纷纷将发展农业放在优先地位,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推广先进技术,培训农技人员,使农业形势处于逐渐好转之中。1995年农业产量比1994年增长2%。粮食总产量达到1.04亿吨,大体同1994年持平,其中谷物增长5%。
非洲联合自强近年来表现得尤为强烈,并取得了实际效果。非洲国家近年来频频举行首脑会晤,统一认识,协调行动,依靠自己的力量处理非洲的政治社会问题,强调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内部冲突。在国际舞台上,非洲国家近年来也努力以一个声音参与国际事务,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这表明,非洲国家的联合自强之势在90年代正向着新的高度和广度发展。
当然,非洲国家目前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某些国家的内部冲突和战乱尚未得到彻底解决;长期形成的地区、宗教、部族矛盾一时难于化解;有3亿多人口过着绝对贫困的生活,约占非洲大陆总人口的1/2;全非洲难民人数高达1180万,约占世界难民总数的65%;非洲国家的外债达到3130亿美元……。非洲国家要真正实现政局稳定,经济振兴,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仍需要经过自己较长时间的努力和奋斗。


第6版(国际专版)
专栏:

  友好交往源远流长
中国和非洲相距万里,但相互间的友好交往却源远流长,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汉朝已开始和非洲间接交换各自的特产。自从汉朝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就远销到地中海南岸。
中国唐朝不仅与当时统治非洲北部的阿拉伯帝国开始正式直接交往,而且已有中国人踏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土地。唐代与非洲北部和非洲东海岸进行了较多的物资交流,唐代的青白瓷器和钱币在埃及、肯尼亚、桑给巴尔等地多有发现。宋朝航海业的发达使中非的人员和物产交流进一步发展,中国的产品不仅大量出现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沿海,而且还深入到津巴布韦等非洲内陆地带。宋代还出版了《诸蕃志》、《岭外代答》等记载非洲风土人情和地志物产与贸易的书籍。
中国元朝与非洲的直接交往不断增加。元世祖曾遣使臣到马达加斯加“采访异闻”,中国著名的旅行家汪大渊也足至桑给巴尔。中世纪世界四大旅行家之一、摩洛哥人拔图塔也曾访问中国南方的泉州、杭州和广州等城市。
明代是中非古代交往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友好关系已发展到双方官方代表相互访问。我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几次率领由数十艘大船组成的船队,携带大量金银缎匹和瓷器宝钞,代表中国政府访问了现今索马里和肯尼亚一带的东非港口。索马里北部一个名为“郑和屯”的村落就是为纪念郑和访问而命名的。好几个非洲国家也曾先后派使者到中国访问。东非麻林国(位于现肯尼亚境内)国王哇来访问中国抵达福州时去世,被安葬在福建闽县,中国皇帝赠给他以康靖的谥号。明朝从非洲输入了琥珀等珍贵产品和鸵鸟、斑马、长颈鹿等珍禽异兽,中国的特产锦缎、丝绸、瓷器和漆器等珍品也不断流向非洲。(朱昌都)


第6版(国际专版)
专栏:

  非洲六国示意图
  孙 伟绘
马里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是用棕榈树干作骨架,粘土筑就的典型马里风格的大清真寺。     (马里驻华使馆供稿)
这是纳米比亚达玛拉兰沙漠中的绿洲。舒适的小平房和当地人的热情会使客人穿越沙漠的疲乏顿消。    (纳米比亚驻华使馆供稿)
津巴布韦雄伟的国家体育场,是一九九五年九月十三日至二十三日非洲第六届运动会的主会场。    (津巴布韦驻华使馆供稿)
尼罗河全长约六千七百公里。它贯穿埃及全境约一千五百三十公里,最后注入地中海。尼罗河被称作“埃及生命线”。
新华社记者 王 岩摄
埃塞俄比亚的高原畜牧业富有特色,牧民在高原草场上放牧当地特有的“瘤牛”,远山悠悠,令人心胸广阔。    (本报资料照片)
随着肯尼亚经济的振兴,城市现代化建设也飞速发展。首都内罗毕高楼林立,一派现代气息。      (肯尼亚驻华使馆供稿)


第6版(国际专版)
专栏:

  编者按
从今天起,江泽民主席开始对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埃及、马里、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6个非洲国家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同非洲国家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增进友谊、加强团结、促进合作和向非洲人民学习,是江泽民主席这次访问的目的。中国最高领导人在这世纪之交的重要时期访问非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非洲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离不开非洲国家的参与。中国和非洲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在争取民族独立,建设各自国家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事业中一贯相互支持,结下了深厚友谊。这种在长期的共同斗争中培育起来的友谊,是经过历史考验的,具有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江泽民主席此次出访非洲期间,将同非洲有关国家领导人就国际形势和进一步巩固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交换意见。这表明,同广大非洲国家世代友好是中国政府始终如一的基本方针和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它不会因时代变迁、形势变化而改变。江主席的访问,必将加深中非领导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中非人民之间的友谊,加强中非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