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5月30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闲谈怀旧
朱谷忠
怀旧是一种十分奇怪的情绪,它常常是人们在追求到许多新奇的东西后,不定时地、又令人难以捉摸地来临的。据说,专家们对此也莫衷一是,只说它大约是人类身上的某种不确定的特征。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写过人的这种怀旧情绪,不过是从人对生活的享受心理入手的。我认为,在当代的享受心理钟摆上,常常存在着两极,一极是有着现代文明标记的摩天大楼、高速公路、立交桥、五星饭店等;另一极是有着传统文化趣味的山坞水榭、驿桥、荷塘、深巷等。这两极,看似反差巨大,但并存于人们心中,却又是那样协调、那样统一。
至今,我还是认为,这是很意味深长的现象。它至少说明,人在热烈追求理想的同时,也有一种皈依自然和拙朴的率真。就以我自己来说吧,我在福州已蛰居了多年,体味了不少城市的浪漫、风华,但我在心里,却依然留存着对乡野旧居和自然风物的向往。特别是近年来,我愈加对所谓豪华型的东西显得不怎么激动了,倒是有时去花鸟市场闲逛时,看见一些虽然粗糙但却不失天然的各种旧时用物时,倒会情不自禁地端详许久;而一些纯属过时的民间反璞归真的事物,我都会产生一种不容置疑的向往和挚爱。
这是我的体验。其实,观察一下最为时髦的人,发现他们也是有另一种恐怕连他们自己也难以察觉的怀旧情绪,譬如偏偏不要真丝的光鲜衣料,却买了经过砂洗的穿起来。据报刊披露,近年来,连呢衣、灯芯绒衣裳也要像石磨蓝牛仔裤那样磨洗一下才有人买。这真是反了一句“衣不如新”的俗话。虽说,这也是一种时髦,但这种时髦里难道不包含着追怀过往时光的一种心绪吗?
生活中许多人总是在接受新潮的同时又保留着自己追怀安宁的情调。因此,我们应当理解远行的人为何要在怀里揣一包故乡的泥土;乔迁新居的老太为何舍不得丢弃那盏早已无用的煤油灯;漂泊天涯的游子为何难以忘怀的不是异国的摩天大楼和霓虹灯,而是旧时父老乡亲的面影。当然,也应当理解不少已喝了多年自来水的人,为什么有时还会惦念旧居院落里一口已不复存在的古井。说也怪,这一切旧时的东西,就像原版录像带那样,总是不定时地会在脑子里播映一下,久而久之,就成了大约可称之为怀旧的象征了。
那么,这一切又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是忘不了的一种生活区域感的形象性?还是一种早已融入血肉的有传统意味的美学依据?想来,大约两者兼而有之吧。
不过依我看,怀旧情绪是人们在各个时期生活起了变化后对过去接触过的东西进行去芜存菁的一种现象。也可以说,新的东西和新的享受并非一切都能令人满意,于是,当你厌倦了某些东西、某种享受,又想找回一些过去令人惬意的感觉时,一件具体的旧物就会愈益散发出一种魅力来,让你回过头再去怀想、追求、收集、珍藏。
看来个人的怀旧情绪正是表明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和个人取向的自由,但它和国家的某些举措却不可同日而语。比如修复长城、修复历史上一些著名的遗址,就不是一种简单的怀旧或复旧了,而是使之成为民族文化或民族精神的一个参照系。这样的事不但中国在做,外国也在做,比如现在法国人就是这样说的:要认识巴黎,不单是认识戴高乐机场、蓬皮杜中心,还要认识至今犹存的卢浮宫、巴黎圣母院、香榭丽舍大街。


第11版(副刊)
专栏:心香一瓣

  想起周思聪……
刘国辉
思聪走了,走远了。不该走的,却偏偏走了,还走得那么急。
我认识思聪还是在浙江美术学院念研究生的时候。“文革”中我曾被放逐,待到拖着尾巴回来已是1979年的秋天,美术界的事全然陌生了,周思聪的名字对于我来说是全新的,看那画,画得很棒,听说还是位女画家,就更多了一分注意。那年全班上北京看展览,有人提出去看看周思聪,我二话没说跟着就走。在北京的胡同里七拐八弯地进了一个小院,思聪的画室就在这里。一间不太亮堂的小屋里,我们见到了这位心仪已久的画家,那是个有点身量的年轻女子,略显方形的脸庞挺端正,发型和衣着都很大众化,从上到下看不出有什么“艺术家”的迹象。思聪说话的声音很低,语气平和得近乎温柔。桌上放着在进行中的画作,她作画时毛笔掐得很低,腕几乎靠到桌面上,但运笔时肘、腕、臂都在运动。十几年后我在一部描写李可染先生绘画艺术的电视片里,看见李可老在作画时的情景,才发现那握笔的方法,那线条的形态和运动方式,思聪受他恩师的影响是非常深的。
1982年夏,黄胄先生约我去藻鉴堂画画,恰逢中国画研究院的院庆。一时间,藻鉴堂来了许多人,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我又见到了思聪,她在一旁静静地站着。大厅里闹哄哄的很拥挤,我抽个空就回到了自己房里,刘文西、韩美林也跟着进来了,一会儿思聪也来了。大概在大厅里,在那些老前辈面前总不免有些拘谨,这会儿到了房间里都把话匣子打开了,大声喧哗起来。韩美林很健谈,也很风趣,说着说着就说起我“文革”受冤的事来,我被说得不自在起来,就打岔地说还是来画几笔吧,一切都现成的。韩美林先动笔,一挥而就,画了一匹马,刘文西画的是侧面的包头巾的陕北小女孩。
轮到思聪了,她从笔筒里捡了一支羊毫,不紧不慢地在砚里舔着墨,然后徐徐地下笔画起来:先画一个人,是藏民,再在稍后处画了一只牦牛,背上驮着筐子,边勾边擦,然后,用饱含色墨的笔画山峦、云天,编织成空蒙迷远的氛围。整个画很有意境,丝毫没有技巧的卖弄,朴实而通晓,而深意却在其中。当她确信画面的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于是用毛笔再蘸了一点浓墨,在画的左边写上了“春迟”二字,下面写的是“国辉同志存玩,思聪”。尽管是迟到的春天,但它毕竟来到了我的身边,对于我来说还有什么比朋友的理解和祝福更使我欣慰的呢?
不几天叶浅予先生的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了,研究院的画家倾巢而出。开幕式上在京的许多老前辈又相聚了,李可染、蔡若虹、董寿平、黄胄……叶浅予先生不停地和人打招呼,老先生们聚在一堆,比划着,谈笑着,思聪也去了。一会儿有人提议老先生们一起合个影,大家都很高兴,团团地就围拢来,挨个儿排开。这时可染先生指着在一边看的周思聪说:“来来”,另一老先生则拉着思聪的手要她过去。可是,思聪忙不迭地往后退,离得远远的,好似生怕被抓住,嘴里不停地说:“不行,不行……”思聪终究没有将自己的身影留在这汇集着当代巨匠的合影中,但是这一刻却永远存在我心里了,人啊人,就是那么不同。
一次我去思聪的画室,见竖着的大画板上挂着接近完工的大画,画面是几个彝族妇女背着柴草在一片大树中走出的场面。我打趣地说:“放不下的背篓。”“嗨,放不下了”。思聪自嘲地笑道。
以后几年,我们再没有见面,其间通过两次长途电话,最后一次是为了谢谢她托人给我带来的画集。问及她的病情,电话里传来比过去明显明亮、开朗的声音:“我想通了,什么医师也治过了,什么药也用过了,花了那么多时间,都治不好,我干脆不治了,我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这倒心里没了负担。”“是的”,我说“世上许多事着急也没用,横下心过下去,也许倒能挺过来……”我为她的心情开朗起来而高兴,希望精神能促发奇迹。然而,思聪还是走了,背着她放不下的背篓,从迷茫的山道上走远了。
思聪又好像并没有走,那不是么,烟雨飘拂的荷塘里,那洁白的荷在浅浅地笑呢……(附图片)
春迟(国画)周思聪


第11版(副刊)
专栏:

  乡土
谢先云
山的那边,水的那边
就是故乡,就是四川
其实不远
龙门外是潺潺渠水
渠水旁是闪闪秧田
竹林中是一片瓦屋
瓦屋后是一片桔园
炊烟下是躬身的母亲
母亲背上驮着我的童年
一片润湿,一片盎然
其实不远,其实不远
四川是一只金盆
还装着我不敢触摸的思念


第11版(副刊)
专栏:

  难忘漳浦行
冬民
岁末年初,我们在福建的闽南临海大县漳浦停留了两天,当地干部群众发展经济的热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天鹅山脚下的盘陀镇,镇里的蔡书记把我们引到新落成的天福茶庄,他一边让我们品尝本地出产的优质乌龙茶,一边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起他美丽的家乡以及他们发展经济的潜力:盘陀镇位于闽南沿海,是漳浦的南大门,也是素有闽南第一洞之称的盘陀隧道所在地,又是闽南的重要乡镇之一。全镇有11个行政村,人口2.5万多人,辖区116平方公里。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已有乡镇工业58家,外资企业5家。蔡书记说,他们将力争奋斗三年,在国道324线两侧,形成“洞口拓展,浮山开花,天鹅展翅”的十里工业走廊。
盘陀镇交通便捷,国道324线自东向西贯穿全境。这里是漳浦有名的花果之乡。全镇水果2.5万亩,主产荔枝、龙眼、香蕉、菠萝,还有甘蔗、烤烟、蔬菜等多种经济作物,一年四季花果飘香。
这里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地热、水晶、花岗岩、瓷土等,尤其是地热资源和水晶资源为福建省之最。
这里还是一个理想的旅游胜地,奇峰兀立,碧泉潺潺,加上陈元光、郑成功等英雄人物的美丽传说与足迹,令人神往。
在盘陀镇考察后,县里的同志又建议我们去海边看看。漳浦县有两个海湾半岛,一个是古雷半岛,已在开发;另一个是六鳌半岛,由于交通不便,还不太发展,但自然景色极美,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你看,狭长的半岛绵延20公里,东半部都是像南戴河那样的沙丘。沙子细极了,沙丘上是一片片的丛林,沙丘外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岛的顶端是一座海拔50多米的虎头山。镇上的詹书记就站在山头上,向我们介绍起情况来,他说:
漳浦县具有得天独厚的水产养殖环境,海岸线长达216公里,有27个港湾,26个岛屿,浅海滩涂面积51.2万亩;海洋捕捞和浅海滩涂养殖条件极为优越,是我国东南沿海主要海产品生产县之一,有中、上层经济鱼类数百种,如对虾、红鲟、石斑鱼等,水产养殖面积20万亩,年总产6万吨,其中对虾养殖4.3万亩,面积和产量居闽南各县首位,斑节对虾为全国之最,扇贝、牡蛎养殖面积和产量为全省之冠,产品畅销海内外。
下得山来,往东南沿山路迤逦而行,来到海滩上。这儿,沙滩与大海的衔接令人吃惊:直上直下的沙滩与滔滔的海水之间仅几步之遥,高度竟相差10米左右。望着这陡峭的厚厚的沙层,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我很想拍摄下这奇景,可惜天色暗下来。这时,海上一片静谧,满天的火烧云正红,我们不拍摄地上景物,转而把镜头对准天上,以火红的天幕为背景,赶紧与我们的主人合影留下这动人的时刻。这奇异的火烧云,使我忘不了在离家数千里之遥的漳浦县度过的这个佳节。


第11版(副刊)
专栏:

  伯乐情怀
王永海
黄河之水滔滔滚滚自秦晋高原之间南下,至风陵渡急转而东,在晋南大地上划了一个突出的锐角……张世荣就在这片土地上风尘仆仆、倾尽心血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在昔日是中华民族文明摇篮的地带,善于发现并热心推助科技人才的成长。多年来,山西运城地区的群众一致称赞他,说他是一位一尘不染、任人唯贤的“真正的共产党的官”,赞扬他有一双长者的慧眼,善于发现对国家、民族有用的“千里马”。
在当地,有许多勤奋成材、医道高超、济患者于水火的医生;有许多在科技岗位上默默奉献多有建树却在评职称中遇到困难的人才;有许多暂时虽未出头却具有深厚潜力的中青年专业人员,他们都受到过这位科干局长的支持和奖掖。他们说:“如果不是张世荣局长,我们就很难有今天。”张世荣听了这话却说:“要说我做了些应做的工作我接受,但却不能把这些记在我个人的帐上。”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个官职不大的地区科干局长。然而,从一滴水可以看一个世界,一个共产党员的好坏也影响着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张世荣深知这一点,他说:“一个共产党员是普通的,但影响却不同寻常。官儿再小,搞起以权谋私那一套也不得了。”因此他在公私关上分得最清,把得最严,如对职称的指标问题,他和他的同事们立下约法三章:指标不能戴帽下达;不走关系;不准个人说了算。
他,还有一句口头禅:“不能让老实正派的人吃亏,只要是人才,发现一个支持一个,不搞势利眼那一套。”有的专业人员秉性老实,遇到不公正的待遇也不“闹”,有人认为可以无视他们,遇到“好处”总是绕过他们。张世荣一旦了解情况,立马挺身而出,秉公为之说话,尽最大可能把事情办得公正透明。
其实,人们都明白,秉公说话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这首先得当官的自己心里清,腰杆直。
一些受到他扶持的“老实人”提起这一点时,感动得都流泪了,“咳,张局长,那可没说的!”
不过,张局长对他们的要求也很严,经常提示这些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尽可能到基层一线指挥生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他的工作很忙很累,他的身体也很瘦,但他走起路来却十分有力。我在想:也许当一个人的生命真正融入壮丽的事业中,才会焕发出无穷的活力——为他人,而不单单为自己奔忙,心灵才永远是年轻的。


第11版(副刊)
专栏:

  会当水击三千里
刘石
(一)
春节将至的1995年2月的一个星期五早晨,西铜高速公路上有两辆相跟的汽车正在驶向西安。也许这一天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与其他日子一样没有多大的特异之处。然而这一天对于汽车里铜川矿务局的几位领导而言,却有着不容忘却的意义。他们是代表矿务局17万职工家属去向西铁分局的9万多铁路工人表达谢意的。即使这样,他们的脸上也没有发自内心的笑意。
铜川矿务局是个百年老矿,曾为陕西的经济振兴作出过巨大贡献,但在几年前他们却几乎陷入绝境。我们经常可以听见从中央到省市的领导同志对这17万职工充满责任、充满爱心的讲话。意见、提案、内参,各种渠道也向人们传递着来自煤城的坏消息。1994年上半年煤炭部部长和来自北京的新闻记者,曾含着热泪为煤城的一个由祖孙三代组成的五口之家倾囊捐赠……人心都是肉长的,人们为之动容。然而动容并不能解决吃饭问题。困难依然,至1995年底铜川矿务局拖欠西铁分局运费高达7000万之巨。煤运不出去,资源发挥不了效益……当铜川矿务局的一行人来到西铁分局机关门口时,矿务局局长望着西铁分局局长的眼睛,半天憋出两个字:“谢谢。”西铁分局局长赵家田望着矿务局一行人说:“路矿一家,我们都是共产党员。”人们的心热了。赵家田诚挚地对矿务局局长说:他忘不了自己去走访过的那个三个孙子和两位老人的家庭,他从自己口袋里掏出刚发的工资1000元钱,请矿务局局长捎去他个人的一份问候,一个有歉意的问候。
当时的情景让人有点辛酸。在场人们的脸上挂上了泪。
1995年,西安铁路分局自身工资缺口达1.4亿元,陕西几家矿务局都不同程度地拖欠着运费,铜川矿务局一家欠费高达7000万之巨。铁路自身运营的困难逼得有人提出拖欠的运费要用成本抵扣,有人提出不清欠就停运。可农家出身的赵家田忘不了自己是共产党员,忘不了自己肩上的重担,也忘不了在矿务局见到的那一幕一幕。他对同志们说:只有生产发展了,有了效益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铁路煤矿都是国家队,有了困难我们大家担。
于是,他上北京,到郑州,跑铜川,分局上下一条心,咬着牙多装煤、多运煤。乌金不是粪土,乌金总要燃烧,总要发热发电,西部多需要这电与热呀。
1995年,西安铁路分局宝成线“双满”列车开行率达到94.7%以上;
全年货物发送量首次突破3000万吨大关;
煤炭发送量比1994年超运107.6万吨;
客货换算周转量比1994年多9.21亿吨公里;
运输进款收入比1994年超收12674.6万元。
…………
货物发送量、煤炭发送量、客货换算周转量、运输进款收入等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这是一个多么不易的水平。
鼠年春节前,陕西省省长程安东、副省长巩德顺代表全省4000万人民看望铁路工人时,称赞西铁分局在过去的一年里,为陕西的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
灿烂的华夏文明给我们创造了一个龙的神话,连奔驰的列车也被中国人叫做“绿色长龙”,但铁路又是怎样一条于艰难中苦斗,欲疾驰又不能的龙种呢?
或许我们还记忆犹新:我们的铁路比美国落后至少150年,但我们的运量密度却高居世界第二位。运力紧张,运能短缺全国如斯,这种现象西部尤甚。对于既不沿边,又不靠海,公路和航空同样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西部来说,走出西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重头戏仍然在于铁路。
就西安铁路分局而言,这个辖制着秦、甘、宁、豫、晋、川诸省,地处中原与西北西南两大交通咽喉交汇地的西部最大的铁路分局,尽管管理经营着近3000公里长的铁路干线和支线,有9万多名职工,承担了西北五省67%以上工农业总产值的运量、西南三省35%以上工农业总产值的运量,但空车严重不足,占分局货物发送量60%以上的煤炭外运因受限制口、停限装、管内订货少等因素制约,完成发送任务难度极大。人多、工作量小、劳动生产率低、负担重,管内施工影响大,运输、车辆、工电设备超期服役严重……
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运输系,由襄樊北站“民选站长”走上襄樊分局局长岗位,主政鄂西北铁道八年之久的赵家田,西望长安,挑起了西安分局局长这副重担。他非常明白西安分局对于他对于即将来临的西部开发开放所包含的大有作为的机遇与任重道远的分量。
关键在于转换观念,观念也是一只无形的手,它制约着管理风格、企业追求。赵家田深知这只无形之手对于西铁分局而言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高标准、严要求,卡死安全这个要害,才能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确保全国路网的畅通。赵家田经常深入两宝山区,白天走工区,晚上进办公室,利用双休日跑沿线、开办公会,在这个分局已不是新闻。基层站段干部职工们都知道,赵局长经常到现场,他到的现场不是各站段的办公室,而是工区、道口、工地、托儿所、学校。1995年,分局一般事故件数较1994年下降了37.5%,各类设备故障下降25%,在47个主要行车站段中,有18个单位安全天数保持在千天以上,其中13家的安全天数,保持在2000天以上。这些数字犹如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吟唱着西铁人团结奉献的交响乐。
(三)
铁路是经济竞技场上的国家队,在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自己作为国家队的应有使命。在面对西部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时,西部特别是陕西这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而眼下还比较落后贫穷的黄土地,在这个千载难逢的重要时刻把它的期待化成责任,交给了以分局长赵家田、党委书记任德振为首的9万多西铁人。
因为运能紧张,闻名京华的白水苹果被奸商坐地杀价;因为运量有限,沙甜香鲜的同州西瓜落蔓腐烂;因为运不走,乌金才变成黄土……与此对应,陕西人均收入仅比西藏强一点,贫困县的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这一切,虽不能完全归咎于交通运输,但空车不足,运量徘徊,“瓶颈”的制约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赵家田说过一句非常豪迈的话:要把陕西能运的东西想尽办法都拉出去。可真要把陕西扶上火车,运出潼关,运向国门,运能不足,空车不足,便成为天下第一难。这句豪迈而又激动人心的话音未落,赵家田便连下两道指令:一方面以畅通、卸车、挖潜为重点,改革牵引动力,提高牵引定数,改变运能紧张的局面,一方面标本兼治,千方百计增加空车。他们抓住机遇,大胆开拓,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截至去年10月底,铜川矿务局拖欠的运费一下子清完,窘态得以缓解,人民欢心政府放心。
作为绝大多数公民“行”的首选工具的列车,几十年来,色彩陈旧,设施简陋。富起来的和正在富起来的中国人,已经不满足于只在电影电视中看见亮丽舒适的绿色长龙。具有强烈市场意识的赵家田瞄准了这个市场,发现了这个“美”的存在。陕西铁路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客车,他果断挥洒大手笔,投资1300多万元,购买西安至北京41/42次的车体,一年便收回了投资。接着,又开行了西安至北京35/36次、西安至广州45/46次空调优质客车,同时联合兄弟分局开行西安至安康,西安至武昌,西安至宜昌等4对空调优质优价列车。看惯了黄土黄山灰蒙蒙天空的陕西人,惊喜地发现“忽如一夜春风来”一般,那些单调的几十年一贯制的绿色长龙披上了五彩祥云。
西铁分局在强筋健体、服务西部开发的大市场大机遇中,发现的“美”并不仅止于这些。
发展货运集装化,组织快运直达列车;
改革运输体制,提高运输质量和效益;
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工业,增强自身财力。
…………
这一系列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发现”,对于中西部开发开放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赵家田说得好:没有符合时代要求的一流的企业文化,就无法凝聚这9万人,没有凝聚力,哪来可以担负重任的职工队伍,又怎能向社会做出一流的国家队的贡献?
这些年西铁分局多次被陕西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企业、文明单位、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连续18年19次被铁道部评为红旗列车、闻名全国的文明车站。
1995年,西铁分局实施以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的“塑形工程”,9万多名职工全员参与,三秦大地协同作战,为旅客货主做好事逾百万件。
这一年,西铁分局开始启动、实施人才素质工程和“科技兴局”战略,努力推进铁路现代化的进程。
这一年,西铁分局全面提高职工生活质量,铁路职工几代人蜗居道旁路边小棚庵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
现在,西铁分局适逢一个伟大的历史机遇,他们逐步勾画出一幅实实在在的蓝图,这个蓝图,正迎接着中西部全面腾飞的到来。


第11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神游(国画) 周蔚然(10岁)


第11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草原之鹰(彩塑) 沈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