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5月29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眼睛向内转机制加强管理增效益
各地工业企业扎扎实实学邯钢
本报讯今年初,国务院转发了关于学习邯郸钢铁总厂管理经验的通知后,各地政府及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企业纷纷行动起来,以邯钢为榜样,对照自己找差距,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加快实现两个根本转变。
学邯钢过程中,各级领导思路明确,切实加强了对学先进的组织和指导,引导企业学邯钢抓住重点,不断深入。河南平顶山市经贸委1993年就组织21家大中型企业赴邯钢学习目标成本管理经验,市政府要求全市工业企业抓住“产品优畅、资金快转、成本降低”三个关键环节学邯钢,从而抓住了“成本”这个“牛鼻子”。自1993年以来,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一直保持在110%以上,地方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连年上升,亏损额连年下降。
邯钢经验在工业企业受到普遍关注。许多企业认为,邯钢经验集中起来主要是,眼睛向内,转变机制,加强管理,提高效益,这些对于其他企业有可比性、可学性。凡是扎扎实实学邯钢的企业,在较短时间内都见到了明显成效。这些企业学邯钢体现了一个共同特点:主动对照自己找差距,面向市场练内功。
鞍钢在企业内以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邯钢经验,他们认识到,鞍钢出现经营亏损,固然有外部因素影响,但更主要的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经营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导致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从1995年5月起,他们在厂内选择三个单位试行“模拟市场,成本否决”,把邯钢经验与本厂具体实际结合,制定出有鞍钢特色的模拟市场核算体系,然后在全公司推广,学邯钢活动不走过场。去年公司财务把邯钢经验移植到资金管理上,在年初亏损的情况下,当年10月即扭亏为盈,全年实现利润3.3亿元。冶金部系统的各钢铁企业在学邯钢中,把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拟定为国家重点联系的86家冶金企业,今年要逐步完成企业“分离分流”任务,做好“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工作,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目前,学邯钢活动仍在不断深入开展。安徽、四川、天津、湖北等地的主管部门及工业企业,也都从当地实际出发学邯钢,有针对性地解决本地区存在的问题。河北省政府的同志说,邯钢经验体现了具有全局意义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有普遍的学习借鉴价值。它不仅适用于亏损企业,也适用于效益好的企业,包括具有一定规模的较大企业。把邯钢经验学到手,就要对邯钢经验的精神实质不断提高认识。


第1版(要闻)
专栏:

  丢掉幻想走向市场
——论深入持久学邯钢
本报评论员
学邯钢,抓管理,增效益,加快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群众性活动,正在各地工业企业广泛开展,逐步深入,并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学邯钢,是国务院在指导加快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方面的重要决策和部署。今年初,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冶金部关于邯郸钢铁总厂管理经验调查报告的通知(简称《通知》)下发后,引起了全国工业企业的普遍关注。以国务院名义在全国范围号召学习一个好的企业,此前只有一九六四年的“工业学大庆”。由此可见学邯钢的重要意义非同一般。邯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走出一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一致的工业化道路,为国有企业的振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树立了学习榜样。
学邯钢,首先要抓住邯钢经验的精神实质。邯钢的具体经验很丰富、很全面。他们面向市场,转变观念;抓住成本求得效益;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全心全意依靠工人群众办厂;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等等,都很值得工业企业学习。但是,邯钢之所以能够创造出这些行之有效的经验,最重要的是,他们面对改革与发展中的诸多困难,丢掉幻想,走向市场。在适应市场竞争中练就了企业生存发展的硬本领,使一个也曾是经济效益大面积滑坡,难以为继的普通企业,发展为同行中的佼佼者;一个既没有先进设备技术优势,没有紧俏产品“老本”,又没有国家特殊优惠政策扶植,而同样承担着历史债务及办社会负担的老国有企业,成了市场竞争中的强者。邯钢的成功,是他们真正抛弃了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依赖国家、坐等条件的旧习,学会把企业生存发展的希望寄托于自身,寄托于市场,着眼于转变内部经营机制,扎扎实实地加强内部管理的结果,因此才从困境中走向良性循环。这种前后反差强烈的事实很有说服力,邯钢能做到的,其他企业也应该能够做到。
实现两个根本转变,需要千千万万个邯钢式的企业。现在,许多行业及企业都在积极地按照两个根本转变的要求,调整和安排自己的工作。但是,由于观念落后、机制滞后,相当一些部门和企业至今还认为,两个根本转变是上边的事,长远的事,觉得与自己关系不大,离自己还远,因此长期不能摆脱观望、等待,甚至依赖国家提供特殊政策支持的思想。一旦得不到这些条件,这些企业在困难面前就显得束手无策,亏损局面长期难以扭转。邯钢就完全不同了。在这一点上,它给了我们十分重要的启示。
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是党中央已经确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是完成“九五”计划和二○一○年奋斗目标的需要,因此它是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工作者现实的选择。现在,不应只停留在坐而论道阶段,而应当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这种转变。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已经走出了依靠国家减税让利的初始阶段。一九九四年开始的税制改革,意味着企业不能再要求国家予以减税让利;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意味着企业不能再吃国家资金的大锅饭,提高经济效益必须依靠深化改革,转变企业经营机制,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改变粗放式经营,挖掘内部潜力。这不仅是需要,也有可能。仔细分析我国国有企业现状就会发现,尽管面临不少困难,但同样也存在一定的潜力,只是观念、机制、管理等方面的差距,潜力难以变成优势和现实的经济效益,相反,在有些企业成为沉重的包袱。这也是目前尚处于困境中的企业,与相当一批有活力的企业之间的主要差距所在。可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大有文章可做。对此,早认识,早转变,早受益。
邯钢经验是具体而实在的,学邯钢同样需要有求实务实作风。应当反对“一阵风”或形式主义的风气,从本企业实际需要和可能学,一点一滴扎实学。衡量学得好与不好,最主要的标志就是看落实了多少。改革开放以来,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都涌现出许多管理先进、效益水平较高的企业,在学邯钢同时,也应注意总结推广这些典型和经验,不断丰富邯钢经验,这样才能使学邯钢的活动更加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成为我国经济再上新台阶的强大推动力。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题词高度评价历世班禅大师
悬挂“护国利民”金匾仪式在藏举行
本报日喀则5月28日电新华社记者多吉占堆、倪四义、本报记者张忠报道: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赠的“护国利民”金匾悬挂揭幕仪式今天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扎什伦布寺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帕巴拉·格列朗杰和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奎元为金匾揭幕。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出席了揭幕仪式。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热地在揭幕仪式上说,去年12月8日,在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坐床典礼圆满完成的当日,江泽民主席为历世班禅大师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题写了“护国利民”四个大字。这是对历世班禅大师和扎什伦布寺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高度评价,也为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和扎什伦布寺,为藏传佛教界爱国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热地说,“护国利民”的题词,褒扬中国各民族信教群众维护国图永固,祈祝国泰民安的爱国传统;体现历来中央政府管理西藏的最高权威,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赋予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丰富思想内涵和深刻政治意义。
他说,“护国利民”,就是要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的人民群众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护国利民”就是要宗教界爱国人士和信教群众真心诚意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国家主权,维护中央权威;“护国利民”就是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维护国家利益,维护人民利益。
他说,认真领会和实践江泽民主席的题词,对做好藏传佛教工作,为加快西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他特别强调,绝不允许流亡在国外的达赖集团在外国敌对势力的支持下,利用宗教从事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危害国家主权,否定中央权威的祸国祸教祸藏的分裂主义活动。
他要求宗教界爱国人士在反分裂斗争中,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扎什伦布寺民管会主任喇嘛·次仁代表扎寺民管会和扎寺僧众对江泽民主席表示衷心感谢。他说,扎什伦布寺将按照江泽民主席的指示,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弘扬藏传佛教爱国爱教精神和建设团结进步的新西藏做出自己的贡献。
“护国利民”金匾长300厘米,宽130厘米,在同类匾额中规格最高。该匾悬挂在扎寺措钦大殿正门上方。
西藏自治区主席江村罗布等党政军领导、中央统战部、国务院宗教局等部门代表和日喀则地区僧俗群众逾千人出席了今天的仪式。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广西凤山金矿建成投产
地处百色起义革命老区、设计能力年产黄金一吨的广西凤山县金牙金矿五月二十三日正式投产。据地质探测,凤山境内黄金储量达一百五十吨,为我国长江以南探明的又一大金矿。金牙金矿投产后,预计年产值约一亿元。(罗昌爱谯可勤)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中国免税研讨暨展览会举行
中国免税研讨暨展览会日前在北京开幕。为期三天的活动,邀请了英、法、德、新加坡等国和香港地区及中国的免税界人士就国际免税业的发展、免税市场、免税店管理、营销技巧等问题展开研讨。出席这次活动的参展商来自十五个国家和地区。(陆晓斌)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北京妇女就业服务中心成立
为解决下岗女工就业难问题,北京市妇联、市妇女权益保护委员会,二十八日成立了北京市妇女就业服务中心。中心旨在面向广大妇女进行职业技术、技能的培训,对妇女就业进行指导、咨询、介绍等服务。(据新华社)


第1版(要闻)
专栏:中西部的希望

  蓦然回首又一景
——中西部劳动力转移新走向
本报记者阎晓明周庆吕网大梁小琴
初春是个“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季节。一年一度,由中西部涌出的“民工潮”平落了。关于“民工潮”似乎又成了一年之后的话题。
近年来,中西部“民工潮”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民工潮”的管理、民工收入、“民工潮”带来的移民问题……视点集聚在民工“出”这个层面上。
然而,到4月中旬,奔赴长城内外采访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各路记者,不断有消息传来:
四川,30万外出打工者返乡办厂开店,推动了巴蜀农村新一轮经济热潮;
江西,赣南地区从沿海返乡的务工经商者,以自己积累的资金办的铺面、发廊,火了一座座小城镇,被誉为“亚广东”;
贵州,从毕节地区开往广东顺德、东莞的汽车,经过12昼夜的往返,把忐忑不安的打工者送出去,把踌躇满志的打工者接回来;
陕西,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一批从沿海返回的自喻为“凤还巢”的青年科技人员,西服革履,英气勃勃地进行着科技开发,很有些深圳开发初期的风采……
所有这一切,似乎在预示着一个兆头:流向内陆省份、沿海的人潮,悄悄回流了。
劳务输出第一省的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谈到这种情况,欣喜地称之为“空手出门,抱财回家”,说是满了袋子,富了脑子。
陕西省委书记安启元赞誉:既脱贫,又长智;既创收,又育才。
经济学家说,这就是生产力要素的合理流动。
贵州的同志感慨地做了这样一个比喻——潮去潮回。
潮回先看潮去时
改革开放使沿海和中西部的生产力在不同层次上得到解放。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人,最先动起来,出现了来自中西部汹涌的外出务工经商潮,产生的效应令人惊叹。
80年代初,有两股人潮曾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引起过剧烈的震动。一股是沿海地区、大城市的“出国潮”;一股是中西部涌出的打工潮。安徽无为县的保姆,最早出现在北京建国门立交桥下,成为中西部打工潮最早涌起的几朵浪花。几乎是顷刻之间,打工者的足迹遍布了整个中国:最南到天涯海角,最北到漠河,最西到新疆,甚至在被称作无人区的西藏阿里,也出现了民工。人们以各自传统的生存手段组成了色彩斑斓的打工阵营。
鄂尔多斯歌手走天涯;
四川木匠走天涯;
安徽保姆走天涯;
河南泥瓦工走天涯;
新疆羊肉串走天涯;
贵州棒棒工走天涯;
甘肃麦客走天涯……
权威的调查表明,北京几年间汇聚了330万外来务工经商人员,上海250万,深圳180万。广东东莞、江苏华西等乡镇企业发达地区,外来人口十几倍数十倍于当地居民。他们绝大多数来自中西部的四川、河南、陕西、江西、安徽、湖南……
经济学家分析这一状况:中西部人口占全国3/4,改革开放使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劳动力的剩余由隐性转为显性,中西部本身不具备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造成了生产力要素的闲置浪费。与此同时,城市尤其是沿海地区,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短缺成为突出问题。这是民工潮涌流的原动力。
而中西部则用这样一个逻辑来推论他们的理解: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沿海的率先发展,也就没有那么多就业机会,中西部大量的剩余人员只能拥挤在贫瘠的土地上,靠天吃饭,中西部的发展会更缓慢。从这点上,我们更深刻感受到全国经济重心东移、沿海优先发展战略的深刻内涵。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帐:目前,中西部外出务工经商者达5000万人之多。他们转让的土地可以帮助另一部分人通过务农求得发展;他们寄回家的收入,更是一笔可观的数目。深圳市每年向外地邮寄100多亿元;上海60亿元;劳务输出大省四川,1995年仅通过邮局寄回家乡的资金就达170亿元,相当于寄回了一个江西的地方财政。作为劳动力输入地也得到了巨大收益。以北京为例,仅地铁一项因劳动力的大量流动增加收入1亿多元;郊区居民为外来务工经商者提供房屋租金,高达10亿元之多。
帐还可以倒着算一下:如果现在离开打工者,绝大多数城市建筑工地会停工;珠江三角洲的许多香港老板要打道回府。人均0.84亩土地的四川省,将增加600万出省劳力的吃饭、就业……
这笔帐最后还有精彩的一笔:一段时间后,外出务工经商者回乡创业可能带来的效益。“民工潮”带来“创业潮”
潮回不简单,“挣了票子,换了脑子”。每个返回的劳动力都是一个载体,“外出求生存,回来求发展”——
“创业潮”似乎是在平静的水面下,静悄悄地汇聚而成的,当人们注意到的时候,已经一波一波向我们涌来。
西南的四川欣喜地将之总结为“三带回一提高”,即:带回了资金、技术、信息;提高了劳动者素质。西北的陕西则概括为“四个回流”,首当其冲的就是回流了人才,还有资金、技术、信息。
1996年4月的一个下午,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在他的办公室,兴奋地描述了四川盆地的回流民工创业潮:近年来,回乡创业的达30万人。仅达川地区,1994年就有6.3万人回乡,累计投资6亿元,办的厂店接纳劳动力15万人。垫江县有138名回乡创业人员,投资1418万元,创办了69家企业,每年利税达430万元之多。谢世杰特别提到华蓥山双音溪镇的韩云清,这位因带领当地农民致富成绩卓著被选拔为镇党委副书记的打工仔,利用学到的管理经验救活了三个水泥厂,每年利税达5000多万元。
四川的“创业潮”中,还涌现出拥有数亿资产、被誉为“四川第一打工仔”的川惠集团总裁刘延林;投资1000万元,建起四川钢铁行业最大私营企业的牛岗等远近闻名的企业家。还有建起川北地区唯一平板玻璃厂的残疾人姚长江,还有蒋鸣、潘海平……
四川已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川军与川菜、川猪、川酒并称。
陕西的领导谈到“创业潮”时讲了这样一件事:贫穷地区安康市缫丝厂新增一条生产线,急需要一批熟练工,厂方得知苏州缫丝厂有本地的打工妹时,立即招回50名,不用培训直接上岗,生产线立即呈现出活力。光培训费就省了10万元。陕西的领导还举了最贫穷的商洛地区,每年劳务输出的收入相当于地方财政的6倍。商洛最贫穷的山阳县,近年有1500人回乡创业,累计投入1500万元,办起260个大小企业,年产值3000多万元,办了政府无力办的事情。人称:“秦人回关中,赛个大学生。”
四川省分管劳务输出的常务副省长张中伟在评价“创业潮”时有这样一个视角:“创业潮,民工潮,也是一种纽带。通过劳务输出的频繁交往,同劳务输入地加深合作,结成友好市、县,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合作。”四川的中江县与江苏吴江市,以“民工”为媒结成友好县、市后,双方合资在中江县创办“华川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1500多人。
曾详细调查过“创业潮”的国家计委的同志感慨地说:贵州、江西一带,开店办作坊的,95%以上是回乡的民工。他们知道怎样生活;也懂得了和市场经济打交道。
河南省省长马忠臣因此这样评说:要走出去,靠开放获得新观念,一扫过去的“小气、土气、傻气”,换上“开化、开放、开明”。获得新观念的中西部农民,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的载体、观念的载体,都能感染一批人。“翅膀硬了,天地才宽”
中西部的外出务工经商正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正在向国门外拓展……
四川省劳务部门有过这样一个比较,1995年四川外出务工人员较1994年减少了23万人,而收入却增加了60多亿元,其原因是素质提高。仅四川一地,劳务培训中心就有139所;而上海传来的消息说,当地专门办了民工学校,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北京一位与记者熟识的女电梯工,一天突然告辞,这位学到了电脑操作技术的打工妹另谋高就了。
难怪有人戏称:沿海是没有围墙的经济学院,打工仔是挣工资的大学生。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1996年初,四川省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在一份报告中称:随着东部地区投资热点日渐西移,结合四川省情,四川的劳务输出思路将由“南北开通,四面出击,借地生财”转问“重点突破,巩固东部,开发西部,进军海外”的发展战略。
似乎是一个佐证。1996年3月16日,成都市一家叫“莫斯科饭店”的三星级酒店开业了。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库阿内什苏尔丹诺夫专程参加了剪彩,称赞是“本国在中国西南部的首次投资”。引资者李伦军就是四川广元年轻的打工仔。这位先在沿海打工、后发展到国外的年轻人,很有信心地说:四川与哈萨克斯坦有许多领域可合作。他的下一个目标是与独联体进行文化交流。
远在黄土高原上的晋西北农村,也有农民远赴俄罗斯打工。
谁说中国西部不沿海?蓦然回首,我们分明看到商品经济的“海洋”已经在渐渐地“漫”过沙漠、戈壁,“漫”过干涸的黄土高原,无声地浸润人们的心田。劳动力流动在商品经济海洋中涌起的春潮,正一波紧似一波地撞击着传统的樊篱。(附图片)
压题照片:我国最大的彩玻基地——安阳彩色显像管玻壳公司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走上开发创新之路。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新闻卷筒纸输送线通过鉴定
本报卷筒纸实现自动装载运输
本报讯由人民日报社印刷厂与河北省泊头市中山机械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JDS—400型卷筒纸地面输送线项目日前在京通过技术鉴定。
该项目鉴定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持进行。鉴定委员会的委员们经认真讨论,一致认为:该输送线是吸收了国外同类设备的优点并结合我国具体条件而研制的一种专用输送设备,具有多种品种、规格的卷筒纸输送功能和为远距离工作区设计两套供纸方式的功能,设计新颖,具有独创性。该输送线无人操作,自动装载、运输,13个印刷机支线按指令供纸,图像监视,运行显示,故障报警,独特的工艺支线等功能均达到了国际同类设备水平。经过8个月的生产使用证明,输送线运行安全可靠,各项技术性能完全满足生产使用要求。
该成果适合我国国情,可替代进口产品,在全国新闻印刷企业推广应用。它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新闻出版业技术装备的空白。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宁夏四十八万人饮上卫生水
宁夏回族自治区把宁南山区氟病高发区的降氟改水作为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的重点,先后投资七千万元用于降氟改水,使四十八万人饮上了低氟卫生水。受益人口占病区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四点六五,降氟改水进度和受益人口比例均名列全国前茅。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珠江三角洲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
广东省南海市盐步镇积极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现已建成9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这个基地每天上市蔬菜5万公斤,大部分供应广州市,部分销往香港。无公害蔬菜基地采取菜农承包制规模经营,一年四季叶菜生长郁郁葱葱。新华社记者刘玉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