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5月24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耕地·我们的生命线

  保卫成都平原
——来自四川的耕地报告
□蒋原伦段庆文
写下这个题目,有人或许会问,太平盛世,保卫——是否言重了?然而,对成都平原的采访却告诉我们,立这个题决不是夸张。
“意见书”引出的结果
三月的成都平原,温风如酒。自李冰“凿离堆”以来,都江堰水利枢纽和巨大的扇形灌溉网络就浇灌着这块得天独厚的土地,使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尽享农桑之乐。
然而,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眼下不堪重负了。到1986年,人均耕地只有0.85亩,比当时四川省的人均耕地数还要低。而且,由于成都平原耕地后备资源匮乏,随着人口的增加,预计到2000年,人均耕地只有0.71亩,人均粮食用地只剩下0.53亩。眼看生活在天府之国的人们有可能要别人来养活,于是,在这块土地上发出了保卫成都平原的呼声。
早在1988年1月18日,省国土局向省政府提交了一份《关于保护成都平原耕地的意见》。意见书认为,由于成都平原耕地后备资源严重匮乏,应该划出若干蔬菜高产基地和优质农田确定为耕地保护区,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法规;成都平原的工业应走以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新建的工业项目应有条件地在非耕地上选址定点……
这份意见书后来引出以下结果:
——1990年,成都市提出《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保护成都平原耕地立项问题的请示》,建议开辟龙泉山、牧马山、木兰山工业区。
——1991年12月,四川省政府颁布了《四川省成都平原耕地保护区耕地保护条例》,对成都平原的全部耕地划定保护范围和等级,严格审批程序,提高用地审批层次。成都市管辖的1.2万平方公里内,耕地面积由1987年以前的每年递减4.5万亩,降到1988—1991年的2.4万亩,这不能不说是意见书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在成都,记者采访了甘宇平副省长。他说,省国土局成立前的9年,全省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年均60万亩,最高的一年竟达132万亩;而省国土局成立以后的9年,建设占用耕地总共才113万亩。
龙泉驿思路
龙泉驿区东距成都市中心10多公里,是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
没有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项目可能都会建在成都平原上。龙泉驿国土局的阮局长说,1994年,地处大巴山的062基地打算迁到成都平原腹地的温江县。后来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又是论证,又是说服,才将该基地安排到龙泉驿来。这么一来,等于省下了近800亩优质耕地。
温江的土地要省,龙泉驿的土地也不能浪费。记者兴致勃勃看了开发区宽阔的街道、高耸的厂房和颇具现代感的民居,又看了闲置土地的复垦现场。这也可以称作开发区奇观:一段围墙背后有一片金黄的油菜花,另一堵围墙里圈的是青青的麦苗。自1992年以来,龙泉驿国土局先后7次对违法用地、荒芜耕地进行清理检查,他们所作的努力得到了国务院土地执法检查组和成都市的肯定。
坝里田青青
在绵远河高高的大堤上,记者见到两个小孩子在和煦的春风中放风筝,悠然而有生趣。浆砌的大堤平均高4米,基础深4米,堤顶宽4米,堤体十分坚固。绵竹县国土局李局长告诉我们,当年筑堤时,富新、什地两镇投入4万治理江河大军,顶风雪、冒严寒,奋战两个冬春才筑起这36公里长的防洪堤,为两岸2万多亩河滩地的开发改造创造了条件。
与绵竹不同,洪雅七八公里长的防洪堤全都是河卵石筑就,最高达12米,蔚为壮观。国土局徐学礼局长说,这几年开发的8500多亩河滩地成了洪雅县的聚宝盆。每年农用地的多种经营收入有400多万元。1995年,洪雅把210多亩建设用地也全部安排在新开发的河滩地上,没有占用一分耕地。
在德阳市中区,记者采访了略平镇绵屏村。这个村紧邻绵远河,有900多亩蔬菜地是河滩地改造的。改造前土层极薄,只能种些毛甘蔗。现在这900多亩蔬菜地四季常青,亩产每年有4000多元。
眼前的绵屏村宛如一幅织锦。一畦畦绿色的蔬菜和一排排银色大棚在田野交织。据了解,像绵屏村这样利用河滩地改造的农田,德阳全市有3万多亩,“九五”期间还将再改造4万亩。(附图片)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经瞭望

  肥城整顿农村服务组织
本报讯山东省肥城市600多个行政村,村村建立了多种服务组织,给农民提供农机、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等服务。但在服务中也出现了一些违反法律、法规的问题。
今年初,该市组织执法单位深入各行政村,对各种服务组织进行清理整顿,先后取缔种子、化肥等服务组织30多个,并对有关人员给予了处分。市里还对一些敏感问题如收费标准、电费价格等实行张榜公布,让群众监督。市里还制定了定期走访、检查制度,受到农民欢迎。(雷印国)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经瞭望

  今年农机市场喜忧参半
1996年我国农机销售将进一步趋旺,但农机生产企业忧虑依然不少。
市场销售趋旺,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国家继续重视和扶持农业的发展;二是各地重视农业机械化,从资金、价格等多方面鼓励扶持农民购买农机;三是农民收入增加,购买农机的能力和热情均进一步增强。此外,从不久前结束的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的订货情况看,各企业的合同交货量都比1995年有所增长,预计增幅可达15—20%。
尽管市场看好,但一些农机生产企业仍存有不少忧虑:一是政策。农机产品是政策产品,即使在宏观政策即大气候好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性政策的变化仍然会使农机的购买力下降。二是农机生产企业包袱仍然过重。三是生产能力所限,市场看好时无法兼顾多个畅销产品的生产,坐看部分产品市场的丢失。四是科技相对落后,产品缺乏科技含量。(朱桂英)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武义“绿色”新闻
□朱喜传
走亲访友赠树苗
在浙江省武义县农村,“给金给玉不如给片绿,送钱送物不如送棵树”,已成为当地农民走亲访友送礼物的选择。
武义县“八山半水分半田”。近年来,该县发挥山区优势,狠抓林业建设,众多农民从中尝到甜头,座座青山、片片绿林俨然一个个“天然储蓄所”。一些育苗专业户一改过去走亲访友送烟酒钱物的旧俗,带头时兴起赠送树苗。许多农民也竞相仿效。
今年以来,全县就有5000多棵树苗被当作“礼物”在农民兄弟之间送来赠去。有的农民高兴地说:“走亲访友送树苗,既经济又实惠。”
“绿色股票”行情好
武义县桃溪滩乡正新屋村采用股份合作形式开发了100亩食用笋基地,100亩地分成100股,每股股金为500元。不到一个上午,这100张“绿色股票”就被村民争购一空。像这样的场面,如今在武义县山区几乎已随处可见。
武义县还大胆地借鉴乡镇企业搞股份制的做法,把股份制引入开发林业中,采取“统一规划、联营入股、规模经营、收益分成”的办法,农民将土地、劳力、资金及技术参股入股,规定股权可以继承、转让和馈赠。这一措施出台后,开发林业开始由零打碎敲向区域化、基地化方向发展。目前,该县已有5万多农民握有“绿色股票”,以股份制形式开发的林业基地共达11.4万亩。
造林“文凭”争相要
造林也需“文凭”,这是武义县林业部门实行造林“绿色证书”制度后所出现的新鲜事。
过去,有些农民存在着造林种树无非是挖挖埋埋、谈不上啥科学的思想,导致个别地方年年造林不见林。为此,该县的林业部门决定:农民造林之前,一律先进培训班学习造林技术,并通过口试和现场栽植等考核合格后,才发给造林合格证,作为取得上山造林和承包山地的凭证。没有这一“文凭”,不准上山育林。
一时间,“绿色证书”风行各地,引得大批农民争相求之。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慎提顺口溜口号
□陈君华
在基层,常常可以听到、看到一些顺口溜式的口号,诸如:“要发家,种棉花”;“要想富,栽桑树”等等。这些口号通俗易懂,有号召力,很容易深入人心。像“少生孩子多栽树”这样的口号,就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多年的实践表明,有些口号也有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
首先,有些顺口溜式的口号容易把一时一地的经验绝对化。比如,“要想富,栽桑树”这句口号就有片面性。因为栽桑和致富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地方栽桑致了富,有的地方栽桑没有致富,有的还赔了本。提口号者往往也懂得这个道理,但为顺口,为了押韵,还是讲“要想富,栽桑树”。弄得许多农民信以为真,一哄而起栽桑树,而当蚕茧行情下落时,又一哄而下毁桑树,并且责怪领导瞎指挥。
其次,顺口溜式的口号往往闻风而变,缺乏科学口号应有的涵盖力和稳定性。种棉花有效益时,就提“要发家,种棉花”;种西瓜、种山楂有效益时,就提“要发家,种西瓜”“要发家,种山楂”。其实这类口号往往滞后于市场变化,无形中助长了人们的趋同心理和盲目行为。
再次,部分顺口溜式的口号容易给人一种游戏之感。顺口溜本来是一种口头文艺形式,可算是一种“戏言”,滥用这种形式来提口号有失庄重和严肃。基层方方面面的工作很多,一些同志花很多精力去编顺口溜,一样工作一个顺口溜,一串一串的,从上到下都会说,但听不出多少实际内容,也看不到多少实际效果,反而让人产生一种受糊弄的感觉。恐怕提顺口溜口号的人自己就不当真。
其实,如今广大农民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更渴望的是科学的决策、准确的信息和周到及时的服务。因此,在编一些顺口溜式的口号时,还是谨慎些为好。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主经济

  东高——长茄之乡
□陆学忠
山东省青州市有个远近闻名的长茄之乡——东高镇。收获季节,走进东高,冬暖式大棚、小拱棚连成一片,家家户户翻土施肥,剜苗移栽,煞是热闹。新建的农贸市场里,挤满了天南地北的蔬菜客商;而路子熟、性子急的“老主顾”们干脆直奔地头,一辆辆挂着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南京等地车牌的大卡车停在一个个大棚前,当场看货,当场议价,当场成交……整个东高,顿时飘散着阵阵茄香。
东高人爱种长茄,善种长茄。而把这种种植传统与商品优势挂起钩来,直至最终转化成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还是市场与政府这两只“手”的相携与相谐。近年来,镇、村两级及时传播产销行情,办培训班,推广立体种植、保护地栽培等栽培新技术。规模经营、综合开发,取代了过去的小打小闹。当菜农的生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后,镇里又投资150余万元,兴建了颇具规模的农贸市场,以优惠条件引来了全国各地的客商。在东辛村,菜农王英吉指着长50米、宽8米的大棚乐呵呵告诉笔者:“去年9月下旬移苗,11月份摘了第一茬长茄,算到今年4月底,俺这大棚拢共能闹2万多块呢!”如今,东高镇户均一个冬暖式大棚,人均一个小拱棚,每亩长茄平均产值2600多元,全镇年交易长茄5亿公斤。东高,成了名副其实的“长茄第一镇”。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经瞭望

  山西化肥供应与粮棉挂钩
本报讯日前,山西省政府决定今年全省全面完善实施对合同定购粮棉挂钩供应优质化肥政策。农民每交售夏粮、秋粮、棉花各50公斤,挂钩优质低价化肥分别为27公斤、15公斤、60公斤。
山西今年的挂钩标准为:每交售50公斤夏粮,挂钩供应农民优质氮肥标准由过去的15公斤增加为20公斤,挂钩供应硝酸磷肥7公斤;每交售50公斤秋粮,挂钩供应农民优质氮肥标准由过去的5公斤增加为10公斤,挂钩供应的硝酸磷肥5公斤;每交售50公斤棉花,挂钩供应农民优质氮肥标准由过去的50公斤增加为60公斤。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渔业市场缘何平稳?
□蒋建高云才
渔业是我国农副产品市场发育比较成熟的一个产业,渔业市场一直比较平稳。去年,全国食品价格上涨指数为22.9%,而水产品仅为14.4%,比上年下降了6个百分点,扣除通货膨胀因素,水产品实际价格不仅没有上涨,而且有些回落。
在通货膨胀因素推动之下,水产品价格为何一反其他食品价格上涨的势头,成为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现象。
水产品供应丰富是渔业市场稳定的重要原因
市场价格是随着市场供求的变化而变化的。“八五”期间,我国水产品供应丰富是渔业市场稳定的重要原因。
1995年,我国水产品总量达到2350万吨,人均占有量为20公斤,已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比“七五”末增加了10公斤,5年翻了一番。
目前,我国的肉、禽、水产品等肉类食物生产量中,水产品占1/3,城乡市场上水产品质量、花色品种有了较大的改观,销售网点显著增多,水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开始形成。据工商部门统计,去年城乡集贸市场水产品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6.4%和39.2%。
“八五”期间,水产品年均增长率达13%,年均增产水产品222万吨,比“七五”期间年均增产106万吨,增加一倍多。
渔业生产的丰收,不仅稳定了市场,而且对开拓非耕地农业资源、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增加农民收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渔业市场发育成熟,关键是机制的成功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解决群众“吃鱼难”的问题,水产品生产和管理部门增加了渔业的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并探索出了“一条龙一体化”机制,即产供销一条龙、渔工贸一体化机制,使渔业产量迅速提高,品种得到极大丰富,渔业市场逐渐发育成熟,并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
我们可以体察一下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价格变化。改革开放初期,与鸡蛋、猪肉相比,鱼的价格比较贵。现在,猪肉、鸡蛋、蔬菜的价格高于一般大宗鱼类的价格。这当中原因很多,其中之一,便是渔业市场发育较成熟。
这一成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水产品价格完全放开,让市场配置资源;二是加强渔政管理,为渔业生产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水产品生产和管理部门增加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八五”期间,国家共投资20.5亿元,重点投入渔业基础设施和大中型项目建设。由于市场的诱导推动,地方和群众成为渔业投入的主体。科技进步对水产品的贡献率由“七五”期间的43%提高到“八五”期间的45%。
“渔工贸一体化”体制,也对我国的渔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内陆渔业和领海渔业捕捞和养殖外,“八五”期间,我国远洋渔业发展迅速,外向型渔业迈上了新台阶,不仅为国内水产品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而且为打开国际市场开拓了门路,生产量由1990年的17万吨增加到去年约70万吨,5年共运回自捕水产品130万吨。
水产品是多了,还是少了?关键是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结构,实现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个别地区出现了暂时性的“卖鱼难”现象。是供大于求吗?
从市场因素看,“八五”期间比较效益驱动在总体上仍是渔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仅去年渔业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口径统计达1000亿元,占大农业总产值的比例由1990年的5.4%提高到约9%。这充分说明水产品业有巨大的比较效益。
从相关从业人员收入看,渔业生产者的实际收益增长较快。“八五”期间,渔业共吸纳农村劳力100余万人,新增的渔业劳力主要从事水产养殖业,渔民人均年收入达3400元,比上年增加460元。
所以,从整体市场环境看,渔业市场是正常的,个别地区出现的“卖鱼难”,大都是因为运输渠道不畅或者是供求信息不灵。但这也给我们提出一个课题,即要进一步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把“保鲜期”拉长。
另一方面,当前国内水产品市场有两种现象值得注意,一是城乡居民水产品消费水平差距很大,农村人口的水产品消费量比城镇低70%左右,与肉、禽、蛋相比,水产品的城乡消费差距最大;二是近年进口的水产品品种越来越多,既有冻鱼这类大宗产品,也有龙虾、对虾等优质品种。这些现象一方面说明我国的水产品消费市场还有很大潜力,从长远看,中国的水产品不是多了,而是不够;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内渔业生产的比较效益在发生变化,生产面临着国外竞争和如何适应市场多样化的问题。
目前,在市场方面,应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市场法规和信息系统,抓好一批重点批发市场,使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水产品流通更为顺畅,并通过市场网络信息来指导生产。二是要正确引导消费,努力开拓潜在的水产品消费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水产品市场稳定发展的态势。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城里三兄弟投资办农场
鄢宏年鲁兵
4月底,正是小麦拔节抽穗季节,湖北老河口市袁冲乡土地岭村一片岗地上,174亩小麦长势良好,它的主人不是当地农民,而是居住在城区的在职职工汤立坚、汤中坚、汤维坚三兄弟。
汤家三兄弟都已年过半百,老大汤立坚是市塑料二厂厂长,今年已58岁。三兄弟原打算用几十年的积蓄合伙做点生意,当他们了解到袁冲乡土地岭村人少地多、有174亩连片荒地时,便决定在此投资10万元开荒种地。去年9月25日,三兄弟同该村签订了租赁承包174亩连片荒地协议,承包期为8年,协议规定土地只能用于种植农作物,不得搞非农业生产活动。为赶上小麦秋播,三兄弟出资8万元购回联合收割机等12台(套)农用机械,又投资3万元购回所需种子、化肥,三家十几个人忙了半个多月,174亩荒地全部种上小麦。在农场,我们见到汤家三兄弟正在给小麦治虫、维修机械,为夏收做准备,老大汤立坚说:“我们三兄弟都下过乡,农活都会干,对农业特别有感情,看到100多亩土地荒着很可惜,现在农业升温,开发农业很有潜力,虽然有风险,但也值得。”为解决农作物技术难题,他们购买10多种小麦丰产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农技资料,聘请了技术顾问,请农技人员现场指导,充分发挥机械化耕作优势,实施统一深翻、下种、施肥、治虫、收割,进行科学种田。这片小麦预计亩产可达300公斤,年向国家上交商品粮10万公斤。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黄河盼水
面对眼前这干枯的黄河,七十二岁的老船工韩长树感到十分困惑:如今这黄河水咋就越来越少了呢?司毅民黄玉根摄影报道
为解决黄河断流时的人畜饮水问题,东营市沿黄群众便在黄河河滩里打井取水。图为垦利县棘刘村农民在河滩里担水。
黄河断流至今已逾百天,给山东省滨州、东营等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困难。图为滨州市境内干涸的黄河河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