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5月23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

  建设繁荣昌盛的新西藏
——纪念西藏和平解放45周年
殷庆言
今年5月23日,是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45周年。《十七条协议》的签订,标志着西藏获得和平解放,从此永远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回到了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怀抱,开辟了西藏人民从黑暗痛苦走向光明幸福的伟大新时代。
和平解放西藏是天经地义的正义之举
西藏地处西南边疆,藏族人民勤劳勇敢,与各兄弟民族一起,为缔造我们伟大祖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早在公元7世纪,吐蕃就与唐朝建立了“和同一家”的亲密联系,至今矗立在拉萨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就是历史的见证。公元13世纪,元朝中央政府统一中国,结束了西藏地方近400年的分裂割据,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自此,西藏人民一直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里,与祖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休戚相关。其间,尽管中国的封建王朝、中央政权多次更迭,国体、政体也几经更改,但历届中央政府始终对自己的领土西藏行使着主权。西藏地方政府的组织及政治、军事、外交、财政、宗教等各方面的制度都是由中央政府制定的,西藏的政教首领,包括达赖、班禅在内的各大活佛的封号和转世系统,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批准,才具有政治和宗教上的合法地位,才能在中央政府的管理下行使职权。西藏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早已成为定论,从来就为世界所公认。
1840年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88年和1904年英帝国主义先后对西藏发动两次侵略战争。帝国主义侵入西藏后,与三大领主相互勾结,极力保护和维持腐朽、没落的农奴制度,并使之殖民地化,西藏人民遭受着更加深重的灾难。
1949年7月8日,当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之际,在英人理查逊一手策划下,西藏噶厦政府以武力驱逐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驻西藏办事处,这一事件严重地破坏了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之后,噶厦政府又在帝国主义唆使下,宣称西藏是“一直享受着独立自主的权利的国家”,并调集重兵部署于金沙江畔,妄图用武力阻挡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1950年春,在毛主席关于“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的指示下,人民解放军开始向西藏进军;并在同年10月胜利地进行了昌都战役,为和平解放西藏创造了必要条件。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西藏人民和上层爱国人士的爱国热情迅速高涨,他们致电中央,召开座谈会,发表谈话,派代表赴京,要求早日解放西藏。1950年1月下旬,班禅堪布会议厅致电毛主席、朱总司令:“谨代表西藏人民,恭请速发义师,解放西藏,肃清反动分子,驱逐在藏帝国主义势力,巩固西南边防,解放西藏人民”。西藏人民和上层爱国人士还为人民解放军提供西藏社情、民情资料,为西藏早日解放献计献策,并表示西藏人民决不做帝国主义的奴隶,渴望早日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怀抱。
党中央及时制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正确方针与政策。应中央人民政府之邀,西藏地方政府于1951年2月派代表团赴京谈判。在整个谈判过程中,中央人民政府始终坚持西藏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容许任何外国侵略;藏族是中华民族一个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绝不容许任何外国分割;人民解放军一定要进驻西藏,以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统一。这些重要原则后来都被吸收到《十七条协议》中去。在国家统一问题上,中央采取了非常坚定的立场和方针。因为这是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同时,中央对西藏内部事务的处理,则采取了极为灵活和宽大的办法,既照顾西藏人民的实际情况,也照顾了西藏地方政府的实际需要,从而为西藏和平解放创造了重要条件。和平解放西藏,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西藏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军事斗争同政治斗争相结合,把发动依靠广大群众同做好上层爱国人士的统战工作相结合的一个创举,开辟了少数民族地区和平解放的新道路。和平解放西藏,无论从历史,还是从国际法的角度看,完全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的内政,是天经地义的正义之举。
和平解放西藏开辟了西藏历史的新纪元
《十七条协议》开辟了西藏人民解放的道路。旧西藏在近百万人口中,上层僧侣、政府官员和贵族三大领主只占5%,却集中了全社会80%以上的财富,占有西藏的全部耕地、牧场、森林、山川以及大部分牲畜。而占人口总数90%以上的农奴却一贫如洗,甚至连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生存权利都没有。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农奴的子女一出生就被登记在簿子上,成为农奴主“会说话的牲畜”。显然,不对这种令人发指的社会制度进行民主改革,就不能打破千百年来套在广大农奴身上的枷锁,藏族人民就不能获得翻身解放。因此,《十七条协议》规定,在西藏应进行民主改革。为了和平稳妥地实现民主改革,《十七条协议》又规定,这种改革由西藏地方政府自动进行,中央不加强迫。对于中央这样合情合理、仁至义尽的主张,噶厦上层反动统治集团却认为软弱可欺,终于在1959年3月发动全面武装叛乱。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被迫作出平叛的决定;同时,放手发动群众,实行民主改革,解放藏族人民群众,引导西藏地区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平叛和民主改革,西藏废除了封建农奴主所有制,广大农牧民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房屋、牛羊和其它生产资料,摧毁了三大领主的反动政权,建立了各级人民政权,百万翻身农奴昂首阔步走上政治舞台。
《十七条协议》开始了西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国家大力发展西藏经济,着力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西藏进入有史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经过45年的奋斗,西藏已建立了电力、轻工、纺织、化工、建材、机械、森林工业以及民族手工业等。国家先后投入40亿元巨资建设西藏交通,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以地区行署所在地为枢纽,以川藏、青藏、中尼公路为主骨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西藏80%的县可以将电话直拨到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西藏人民的生活也日益提高和改善,绝大部分农牧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一部分农牧民已经富裕起来。1995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85元,比上年增加68元。农牧民家庭平均每户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价值达8000元左右。1995年西藏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4000元,比上年增加404元。1950年西藏有人口近100万,其中没有自己住房的就有90万人。目前西藏农村人均居住面积20.36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2.59平方米,85%左右的农牧民家庭盖了新房。西藏今天欣欣向荣的面貌与旧西藏贫穷落后的衰败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十七条协议》为藏族人民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奠定了基础。西藏和平解放尤其是民主改革以后,藏族人民摆脱了奴役和压迫。在全国范围内,藏族人民同其他各族人民一样享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国家通过立法确保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藏族人民通过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获得了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都有西藏选出的人民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有4位藏族副委员长。中共中央委员会和全国政协都有藏族委员;国家机关中也有一批藏族干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藏族人民获得了直接管理本民族本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利。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设机构人大常委会行使对全区重大事务的决定权、立法权、人事任免权以及对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监督权。西藏召开的历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80%;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全区干部总数的70%以上;各级人大、政府、政协的主要领导人都由藏族干部担任。
《十七条协议》使宗教信仰自由真正得以实现。西藏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执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内部,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只要是正常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政府都依法予以尊重和保护。为了满足信教群众的需要,从1980年至今,西藏共维修、恢复和开放了1700多处包括寺庙和拉康在内的宗教活动场所。国家先后拨专款2.16亿元,对布达拉宫、大昭寺、桑耶寺、萨迦寺、甘丹寺等一批宗教圣地进行了维修;修建了十世班禅灵塔祀殿。在中央代表的主持下,进行了十一世班禅的认定、册封和坐床仪式,广大僧俗群众称赞其功德无量。西藏现有僧尼4.6万多人,寺院实行民主管理。西藏七地市都成立了佛协,同时建立了西藏佛学院和北京藏语高级佛学院。在国家法律的保护下,西藏人民享有开展正常宗教活动的充分自由。
祖国统一是西藏振兴的根本保障
《十七条协议》的签订,是西藏民族历史发展划时代的转折点。实行和平解放西藏协议的过程,也就是西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过程。事实充分说明:中国的任何一个少数民族如果从祖国的大家庭分裂出去,必然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祖国的统一是西藏安定、和平以及实现民族振兴的根本保障。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旧西藏无法比拟的巨大进步,表明了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西藏和发展西藏;45年来成千上万进藏的解放军官兵、干部、工人和知识分子全心全意为西藏人民服务的实践和无私奉献精神,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藏族人民的巨大关怀,向世人昭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西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西藏各级党组织、人民政府一贯忠实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证明,只有在社会主义祖国才能够真正实现民族平等。西藏和平解放45年来,历史的启迪是多方面的,集中到一点就是,西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有光明的前途;藏族人民也只有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与各兄弟民族紧密团结,才能发展进步,繁荣昌盛,才能有幸福的今天和美好的未来。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

  树立群众观点
坚持群众路线
赵光明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处处闪烁着邓小平同志尊重群众、相信和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伟大思想的光辉。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树立群众观点是搞好各项工作的思想基础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邓小平同志认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他指出:“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人民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社会主义制度就巩固了。”最近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讲政治,从根本上说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是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因此,无论什么时候,领导干部都要心里装着群众,办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这是对共产党员的党性要求,也是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我们党制定的一整套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但是,必须看到,现在确有少数党员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不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是从一时一己的私利出发;不考虑大多数群众的意愿,而只是依据个人的好恶;不是对人民群众负责,而是看领导眼色行事。这样想问题、办事情,必然违背群众的意愿,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拥护,从而危害党的事业。从我们天津宝坻县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地方的工作没有做好,一个重要原因是,那里的领导干部头脑里缺少群众观点,把群众利益置之度外。为此,县委、县政府着重抓了对党员干部的群众观点教育,要求全县党员干部,每办一事,每施一策都要为群众着想,听取群众意见,赢得群众支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这样做的结果,党员干部的作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全县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995年全县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分别增长38.5%和34.8%,粮食总产突破4.5亿公斤大关,比上年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65元,比上年纯增732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密切联系群众是科学决策和实施正确领导的前提
我们党在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决策方法,其核心就是群众路线。邓小平同志说:“党的正确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是反映群众要求的,是合乎群众实际的,是实事求是的,是能够为群众所接受、能够动员起群众的,同时又是反过来领导群众的。”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以紧密联系群众作为制定政策、实施思想领导和工作领导的前提。
制定科学决策和实施正确领导,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衡量制定和执行的决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制定科学决策和实施正确领导,必须努力克服工作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作风。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反复比较、鉴别、论证,以保证决策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去年5月,宝坻县委、县政府新领导班子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并在这基础上,及时召开了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和5000余人参加的思想作风建设会议,不仅调整了经济指标和发展战略,提出抓人促事的重要工作思路,而且还根据群众的反映,不留情面地批评了我县干部队伍在思想作风上存在的八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制度。由于县委的报告讲的是群众想说、想做的事,针对性强,因而得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支持。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群众最担心的是干部处事不公,最害怕的是为政不廉,最反感的是办事不明,最盼望的是给他们排忧解难。于是我们加大了惩治腐败的力度,对部分党员干部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公开严肃处理,并明确六项制度,规范党员干部的言行,深得民心。县委、县政府确定每年要为全县人民办10件实事,去年要办的10件实事全部兑现。今年,县委、县政府新一轮改善城乡人民生活的10件实事又出台启动。广大人民群众从一件件实事中体会到,党是代表群众利益的,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制定科学决策和实施正确领导,还要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在他们之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制定决策、实施领导,都必须及时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同时,还要善于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引导、组织、教育工作,把我们的目标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近年来,宝坻县委、县政府正是依据这些原则和思路,建立和完善了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建立了目标责任制,使各级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基层摸实情、想实招、办实事上。县委常委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深入到工厂、农村生产第一线,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研究、解决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些制度和措施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县委、县政府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从而保证了制定政策,实施领导时,少走弯路,减少失误。
相信和依靠群众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事业,只有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不论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上,否则,只能导致我们事业的夭折和失败。
要相信和依靠群众,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各级领导干部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应该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办好事;要关心群众的疾苦,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要正确对待自己与群众的关系,解决为谁掌权这一根本问题。但是,现在也有一些党员干部遇事不向群众学习,不同群众商量,以致在经济交往中上当受骗,造成严重损失;一些党员干部作风不深入,抓什么工作只满足于说说讲讲,转转看看,很少亲自动手;一些干部讲究排场,贪图享受,攀比阔气的恶习日益膨胀。甚至也有少数党员干部背弃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运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欺压群众,损害群众的利益。这些问题虽然存在于少数干部身上,但已严重地影响了我们党的威信,给我们党的形象和荣誉抹了黑。因此,对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要教育广大干部懂得为谁掌权,怎样用权的道理,懂得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越大,肩上的担子越重,责任越大,越要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努力保持和发展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
相信和依靠群众,还必须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实行群众监督,不仅可以避免和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而且有助于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今年以来,我们实施政务公开,让群众知实情、摸实底;考查干部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这样做的结果,有效地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的自觉性,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史之心旅》简介
朱政惠撰写的《史之心旅——关于时代和史学的思考》,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关于时代和史学的关系,是该书着重探讨的一个问题。作者认为,优秀的史学著作,必然是时代精神的反映;而现实社会和时代的每一步发展,离不开史学和历史经验的指点。
作者对许多问题进行了大胆而有新意的探索。例如,作者从创造性思维的角度,探讨了司马迁《史记》成功的原因。又如,作者认为中国独有的纪传体史书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作者还提出了史学史、史学理论研究的新对象、新内容等问题。该书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历史人口学、历史城市学、海外中国学以及敦煌学等问题的研究,显示了作者颇为厚实的学术功底。(史实)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职工道德修养读本》简介
由国务院研究室和冶金系统宝钢、包钢、攀钢等十几个大公司的党务工作者联合编写的《职工道德修养读本》一书,已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为该书题词:职业道德,重在教育,贵在修养,持之以恒,蔚然成风。
该书本着发扬中国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和品质,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积极进取精神,对职工应具有的职业道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对新时期职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劳动观、价值观;如何敬业、守纪、勤奋、奉献;如何增强主人翁意识、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增强产品质量、信誉意识;如何提高业务素质、文化修养;如何遵守公德、完善良好的职业形象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具有理论性、可行性、实践性等特点。该书是对职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普及教材和通俗读物。(张丽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