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5月1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黎总理访问阿联酋
呼吁国际社会提供援助
本报阿布扎比5月16日电记者安国章报道:正在这里访问的黎巴嫩政府总理哈利里今天强调,为使黎巴嫩社会恢复正常生活,希望国际社会提供紧急援助。
哈利里今天在此间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以色列的入侵对黎巴嫩造成的损失现在尚难估计,但黎巴嫩的重建工作至少需要50亿美元。黎巴嫩已经向欧洲、阿拉伯国家正式提出了黎巴嫩所需援助的计划表,希望有关国家尽快采取具体行动对黎进行援助。
在谈到黎巴嫩局势时,哈利里说,以色列应从黎南部地区全部撤出,以从黎南部撤出后,黎巴嫩完全有能力维护黎南部的安全和稳定。他强调说,在以色列从它所占领的黎南部地区撤出以前,黎巴嫩政府绝不会对真主党采取任何行动。


第7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璀璨而不神秘……
——安特卫普“世界钻石中心”采光
人民日报新闻代表团
钻石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她,在宝石中最昂贵,在矿物质中最坚硬,在阳光下璀璨夺目;钻石在人类眼里,是财富的象征,但更多的是友谊、情感的永恒证物,魅力伴随着神秘。
5月2日上午,我们来到距比利时北部城市安特卫普仅2平方公里的“世界钻石中心”区。周围的环境很僻静,没有川流不息的人群。然而,街道两旁高墙头上不时探出的摄像机,以及行色匆匆的富商巨贾,却使这座“世界钻石中心”蒙上了一层浓郁的神秘色彩。
安特卫普并不出产钻石,但1995年的钻石营业额高达221亿美元。目前世界上钻石毛坯、抛光钻石、天然工业用钻石的40%至85%在“中心”进行加工和转口。在“安特卫普钻石最高理事会”一楼投影厅里,公关小姐向我们提供的材料显示,这座“中心”直接或间接与钻石有关的从业人员只有3万多人(340家加工车间9家作坊)、1500家公司,3500名钻石商人、7000多技术工匠……
满头金发蓬松、一点汉语都不懂的公关小姐,带领我们参观了霍文尼尔大街上的一家非常拥挤的作坊。这家作坊临街但终日紧关着大门,公关小姐按了几下门铃,通过安装在门上的对讲装置,与里面讲了几句,门开了,我们进去后,门又“哐”的一声锁上了。据说,钻石的加工,同行之间是保密的,另外,钻石在加工过程中的安全,也很重要。
在这家作坊,我们看到了钻石加工和琢磨的全过程。
一张长长的工作台上,并排着6台小巧的车床,每个车床上有一个可以旋转的圆形薄铜片,薄铜片上都“涂”满了钻石粉,每分钟正以1.5万转的高速,割锯不同形状和体积的钻石。公关小姐介绍说,一颗钻石只有在被切割之后,才能光彩四溢,因此,这一道道工序,极富有艺术和技巧。
我们按加工程序边看、边问。首先是“画线”,每颗钻石都是独特的,根据原始钻石的形状和大小,标出切割或劈裂的最佳走向;其次,是“劈裂”,就是把一颗原石分裂成两块或多块。这道工序是由技艺高超富有经验的老师傅“操刀”,否则,价值连城的钻石将毁于一槌;第三步是“切割”,按钻石结晶体的纹理,画槽、打楔,再用木槌重击;第四道工序就是违反钻石的生长纹的方向把它锯开。公关小姐特别介绍说,这道工序,少则几天,多则十几天,有时几个月。最后就是“粗磨”出钻石的雏形,再“细磨”钻石的小刻面。
公关小姐走到一位满脸大胡子的工匠面前,嫣然一笑,在征得同意后,他从一个小白纸包里拿出一颗钻石成品,只见成色、重量、规格、交接时间,卡片上填写得清清楚楚。“一颗灿烂夺目的钻石应该具备57个面,冠部32个刻面,亭部(腰部)24个刻面,加上底部1个面。”公关小姐说:“当然,还有别的形状,如卵形、绿宝石形、梨形、玫瑰花形等等,钻石最后的形状是由原石本身的大小和原来晶体的形状而定。”
一直为我们担任翻译的华裔钻石商人杨正中先生,此时,用一种专业人员才有的那种专注眼光,看着这颗钻石说:“57个刻面的钻石光泽最好。”
杨正中先生从事钻石生意已30多年了,他还是我国工业用钻石的代理。他带我们参观了安特卫普最大的钻石博物馆。博物馆介绍了钻石的历史和加工技术的变迁,有说明,有图片,有实物,有模型,浓缩了钻石在20个世纪里被人类认识的艰辛过程。
钻石是由纯碳在极高压和极高温下结晶而成的。这种环境处在地面150公里到200公里以下。钻石无论是露天开采,还是在河床上筛漏和冲洗,钻石的获得,是庞大的工业运作,精湛的技艺,甚至手工的结果。有人做过多次统计,1克拉(1克拉合200毫克)的钻石,要动用250吨的岩石、沙砾、碎石。世界每年的钻石产量约1亿克拉,其中,只有50%的钻石才能达到宝石级的品质。
在钻石交易大厅,在透明的宽大玻璃窗下,商贾们正在轻声地交易着。据杨先生介绍,只有有资格、有商业信誉的经纪人和交易商才能进交易所。他们根据钻石的大小、颜色、净度,进行鉴定,分别确定价格。成交后双方握手致谢。
当我们一行要离开安特卫普“世界钻石中心”时,杨正中先生的一句话,使我们想到很多。他说:“钻石最硬,但不‘固执’。”这不正是钻石给人们的启示吗?(附图片)
图为钻石加工作坊一角。 本报记者 王楚摄


第7版(国际)
专栏:

  英副首相赫塞尔廷将率团访华
本报伦敦5月16日电记者李文政报道:英国内阁办公室发言人昨天宣布,英国副首相赫塞尔廷将于5月18日至24日率领270人的大型商贸代表团访华。
据英国副首相的秘书介绍,访华团成员大都是英国经贸界大企业、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去年5月赫塞尔廷率170人代表团访华,推动了英中关系的发展。其中有100人又参加了今年的访华团。英国商贸代表团将访问北京、上海和珠海,然后赴香港访问。据报道,我国家领导人将会见赫塞尔廷一行。


第7版(国际)
专栏:

  阿根廷政府制定反腐败法
阿根廷总统梅内姆15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宣布了阿政府新近制定的反腐败法(草案),此法律将对那些非法致富的政府官员施以刑罚,以制止贪污、受贿等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和蔓延。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国青年选手国际音乐比赛获奖
在5月10日至15日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三届“青年音乐家”国际音乐比赛中,中国中央音乐学院二年级女学生鞠瑾(19岁)获得钢琴比赛D年龄组第一名,即本次比赛最高奖。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高一年级女生黄小珊获得黑管C组第三名。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众院通过增加防务开支议案
据新华社华盛顿5月15日电(记者周锡生)美国众议院15日通过一项议案,要求克林顿政府在1997财政年度较大幅度地增加国防开支,并敦促美国国防部加速开发和部署全国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这项议案规定,美国在1997财政年度的防务开支总额为2667亿美元。这一数额比克林顿政府所要求的多出124亿美元,它意味着美国纳税人所缴纳的税款中有1/6将用于防务开支。议案要求克林顿政府将防务经费预算增加部分的2/3用于美军更新或添置现代化的武器装备。


第7版(国际)
专栏:

  利外长谴责美控制石油市场
据新华社加拉加斯5月14日电(记者金沈俭)利比亚外交秘书奥马尔·穆斯塔法·蒙塔塞尔日前在这里指责一些跨国公司尤其是美国的跨国公司正在发动一场“隐蔽的战争”,企图重新控制国际石油市场。
奥马尔是在访问委内瑞拉期间接受当地一家报纸采访时说这番话的。他说,欧佩克要保护石油价格,但是最根本的是要捍卫它的成员国在石油贸易中的主权。
奥马尔于本月12日抵达委内瑞拉进行正式访问后今天离开这里。他还强调利比亚和委内瑞拉两个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应加强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和为石油生产国的团结而奋斗。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国、津巴布韦合资水泥厂破土动工
由中国和津巴布韦合资兴建的华津水泥厂15日在津巴布韦中部省韦鲁市郊举行破土动工典礼。华津水泥厂1998年建成投产后将日产水泥900吨。它由中国建材工业对外经济合作公司和津巴布韦工业发展公司联合投资兴建,由中方控股。 (据新华社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盟决定部分取消对英国的禁运
欧盟兽医委员会15日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决定从下周起取消对英国生产的明胶的禁运,但同时向英国提出了两个条件:1.保证严格监控明胶生产;2.提交消除疯牛病的计划。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汗水铁水铸成功
——记中国在印承建第二个高炉投产
本报驻印度记者李景卫
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塞勒姆市郊外,矗立着一座350立方米的现代化高炉,这是中国承建的印度南方钢铁厂的2号高炉。这座高炉的建成,是我国冶炼技术结出的硕果。
5月6日19时30分,中印两国的专家、技术员和操作员准时就位。随着一声“出铁开炉”,火红铁水自高炉出铁口喷涌而出。铁流滚滚,全场一片欢腾。中国专家为祖国的钢铁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开出了绚丽的花朵而感到欢欣鼓舞。印度辛普莱克斯公司副董事长格安古里和印度南方钢铁厂总经理沙布拉莫尼安与中国专家紧紧拥抱,热烈祝贺高炉一次开炉投产成功。
这座高炉是继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和冶金部包头钢铁设计研究院为印度乌夏集团设计建造的马尔维卡1号高炉之后,中国在印度承建的第2个高炉。它的成功投产凝聚着中国冶金专家的智慧和汗水。1992年5月,中国冶金进出口公司与印度辛普莱克斯公司签署了一项“技术出口协议”,向印度南方钢铁厂提供一座350立方米高炉技术。项目合同由中国冶金进出口公司全面负责执行,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负责设计和技术服务,本溪北台钢铁厂负责开炉和生产指导。印度目前的钢铁产量为1800万吨,计划到2005年达到3500万吨,为此印度需要建设更多的高炉。
印度钢铁市场虽大,但竞争也很激烈。高炉建设在艰苦的环境下开始。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向辛普莱克斯公司提供了3000多张精心绘制的图纸和大量的技术资料。设计研究院的专家们积极协助印方设计人员,很快按印度标准完成了图纸设计的转化工作,从而使高炉进入了实际建设阶段。经过几年的施工建设,高炉及配套设施终于在今年第一季度全面建成,并进入投产准备阶段。
为了开炉的成功,为中国钢铁技术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接受挑战,中国冶金进出口公司驻印度联络处首席代表孙善民特地从新德里飞往工地,察看投产准备情况。接着,他又对全体中国专家作了投产前的动员。
中国专家们的先进技术和辛勤汗水终于使成功的愿望变成了现实。火红的铁水不仅使中国冶金联络处的同志和中国专家备受鼓舞,而且也深深感动了印度同行。印度南方钢铁厂总经理沙布拉莫尼安先生指着源源不断的火红铁水,赞叹不已地说:“中国的冶炼技术和冶金专家的过硬本领让人叹服!”(本报塞勒姆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国愿与伊朗等国家开展合作
中国铁道部长韩杼滨15日在德黑兰说,中国愿与伊朗以及亚欧大陆桥沿线国家开展合作,使历史闻名的“丝绸之路”发挥新的积极的作用。韩杼滨在访问期间还同伊朗公路和运输部长图尔坎签署了两国铁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国和纳米比亚签署水利项目援助协议
中国和纳米比亚政府15日在温得和克签署了中国援建纳米比亚奥兰治河扬水站的实施合同。中国驻纳米比亚大使安永玉和纳米比亚农业部长姆本巴分别代表各自政府在文件上签字。该项目将由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承建。项目建成后,其灌溉能力为300公顷。


第7版(国际)
专栏:

  华沙国际图书展览会开幕
波兰华沙第41届国际图书展览会15日在华沙科学文化宫开幕,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760家出版单位参加展览。中国展览团有陕西、湖北、辽宁、山东、北京、上海等13家出版社,带来了500种共800册图书参展。
(本报专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加利发表“国际家庭日”纪念文告
今年的主题是:“家庭——贫困和无家可归的受害者”
本报联合国5月15日电记者许世铨、何洪泽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今天就5月15日“国际家庭日”发表纪念文告。
文告说,在第二届联合国人居大会召开前夕,今年的“国际家庭日”以“家庭——贫困和无家可归的受害者”为主题是十分合适的。家庭一直是抵御贫困的堡垒。但贫困也会破坏或影响家庭团结,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甚至导致家庭破裂。现代社会的许多问题,如人口结构变化、大批人口流动、战争和冲突造成的流离失所,都给家庭带来紧张压力,破坏家庭的安宁和温馨。
家庭作为最活跃的社会细胞,把个人和社会联系在一起。它必须适应全球的迅速变化。这些变化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影响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还影响人类的价值观和信仰。家庭一向对人类十分重要,它提供人们经济活动、遮风避雨、赡养老小的基础,这些功能将继续存在,并随着物质的进步更加丰富。
纪念“国际家庭日”将能给政府和社会提供一个机会,审视他们的行动,看看哪些措施可促进家庭适应新的条件,使家庭满足其成员的需要和期望。以每年5月15日为纪念“国际家庭日”是1993年联大通过的47/237号决议中作出的决定。今年是连续第三年。今天,联合国还为此举行了大型专题研讨会。


第7版(国际)
专栏:

图为加纳特马可可食品加工厂的工人在制作可可饼。加纳盛产可可,特马市可可食品加工厂主要生产巧克力、可可酱和可可油等,最高年产量可达1.2万吨。新华社记者 李远修摄


第7版(国际)
专栏:

卡塔赫纳位于哥伦比亚北部的加勒比海之滨。1533年建市,是南美最古老的城市之一。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称誉这座城市为“人类的文化财富”。卡塔赫纳三面环海,有广阔的海滩,旖旎的热带风光,众多的名胜古迹,是著名的国际会议场所和旅游胜地。图为安第斯条约组织的诞生地卡塔赫纳的“协议中心”。新华社记者 柳中央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