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5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书评)
专栏:书与人

  秦牧和儿童文学
紫风
秦牧有一颗孩子的心,甚至一直还保留着一个孩子爱吃零食的习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小时候,他是一个活泼、好玩、固执、调皮的小男孩。为此,没有少挨爸妈和老师的打骂。家里还有人取笑过他是一块“顽石”的呢。小学毕业报考初中时,他索性给自己取了一个学名叫“顽石”。顽石在两千多人报考的汕头市一中录取榜上,居然名列第一,使他家里为这桩事热闹了好一阵子。原来,他又是一个爱听故事、好读书的好学生,作文时常得到校长赏识,受到“贴堂”的优遇。他长大起来成为一个小伙子,写文章时又取了一个笔名叫“铁儿”。在意志的坚强和性格的刚直方面来说,他的确可以比拟为铁与石。但是从孩童长成为壮汉,而至后来成为老头,他胸膛里始终跳跃着一颗又热又软的童心。难怪,曾有人昵称之为“大孩子”。
尽管秦牧活到了70多岁,头上长出了斑白的头发,面上出现了皱纹,做过许多种工作,发表过大量优秀的散文、杂文、小说、诗歌、戏剧,先后出版过60多种著作,在海内外发生过广泛的影响,深深地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享有崇高的荣誉,可是他始终没有忘记为孩子写作,而且当他为孩子写作时,又衷心地感到无限的乐趣。
自然,秦牧之从事于儿童文学写作,也不单是为了兴趣,或仅仅为了有着一颗孩子的心,而是为了要“从事21世纪的工作”。因为现在的儿童将要生活到21世纪。
可以说秦牧是带着作家的责任感和时代的使命感来写作儿童文学,为21世纪的主人翁服务的。从50年代就开始写了《回国》、《在化装晚会上》、《蜜蜂和地球》这一批作品。1978年在儿童节前几天,有一群作家叔叔和阿姨齐集北京和平宾馆举行座谈会,秦牧也参加了。大家纷纷发言,谈到小朋友的读物品种数量都不够多,质量也不够高,大家大眼瞪小眼,互相督促:应该为孩子们多写一些。特别是80多岁的叶圣陶老爷爷也出席了座谈会,讲了话。病得卧在床上,连讲话也困难的张天翼伯伯也用左手写了一封信,送到会场来,勉励大家要积极挑起这副担子。当时,用秦牧自己的话说:“我思量了一下,心头好不难受,黑脸儿也有点发红。我们小时候听大人讲了那么多故事,到了我们自己变成大人的时候,也应该常常讲些故事给小朋友听才对!”这一下,他就决定再写一些新的儿童文学作品,又把已出版的小册子整理一番,合编成为儿童故事集《巨手》。后来又出版了《秦牧作品选》(1983年,广东人民出版社)、《秦牧作品选》(1989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少年时代画梦录》(1993年,广东教育出版社)、《彩蝶树》(1994年,海燕出版社)等青少年儿童读物。1990年,还获得过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然而,秦牧不是一个专业作家,没有多少写作的时间,何况儿童文学也不是他的本业,只能见缝插针地干一点儿。秦牧曾因为自己不能多为青少年写作而感到惭愧。他呼吁专门从事儿童创作的大朋友写得更多些!中小学教师、幼儿园阿姨、动物园管理员、探险队员、动物学者、植物学者……业余都来为小朋友写些作品,让儿童的读物大大丰富起来。但是,他反对写那些吓人骗人的鬼怪故事,那些捉弄人或嘲笑盲人、跛子之类的无聊故事。他认为要写具有一定意义、有助于崭新道德品质的形成的故事。他说:“童话里的故事自然是假的,但是好的童话,寓意却是严肃的。”他特别希望小朋友读他的童话时,像猜谜一样猜猜里面的含义是什么。
秦牧的儿童文学题材包罗万象,囊括古今中外,从宇宙之大到苍蝇之微……像一面浩渺无边的知识海洋、一个闪烁着奇光异彩的幻想世界:那里有天然的动物园、碧绿的森林宫殿、绚丽多彩的艺术品展览会、琳琅满目的历史博物馆——到处洋溢着烂漫的童趣而又蕴藏着高深的哲理,充满艺术的魅力和智慧的光芒。能够进入这片天地中的小朋友会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你也许会高兴得心痒心跳,觉得不时有一只奇妙的手搔着你“精神的膈肢窝”,使你不由地发出一串串快乐的笑声来。自然,也有一些故事和童话,如《狼孩》、《骆驼骨》、《松鼠》等篇,会使你感到怅惘和悲哀。作者写到这里的时候,“也沉重得低下头来”。但是,他又恳切地告诉小朋友们:“不论是对物质食物还是精神食物,不能尽捡甜的吃,有时也得吃些酸的、咸的、苦的、辣的才好……人间的事情,也是很复杂的。一个人从小到大,要经历过许多风浪,道路并非总是十分平坦……这些令人怅惘和悲哀的故事,里面都藏着一个问号: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悲剧呢?应该怎样才能消灭这一类悲剧呢?如果小朋友们读这些故事的时候,能够提出这样的疑问和寻求相应的答案,我就十分高兴了。”
今年“六一”节前,收集了秦牧40多年来创作的100多篇作品的《秦牧儿童文学全集》就要出版了。这里,先告诉少年朋友们一声。
(《秦牧儿童文学全集》由新世纪出版社出版)


第11版(书评)
专栏:书话人语

  一“发”而不可收
胡印斌
好读书,也好追问个子午卯酉,面对图书出版的很多情况,我却都是如古人所说的“惶兮惑兮”,不可理解。听说,这个文坛或者出版界是善意蛮多的。这不,笔者刚从书店回来,那各类图书定价中多数都离不开“8”,比如5.8、6.8、8.8……198等等,小到袖珍画册,大到皇皇巨典,均是“8”字不断。由此可窥见出版家美好的祝福和善意的祈愿。一购“8”,您即“发”;“8”字不断,发运不断;锦上添花,何乐而不为?
如今出版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图书定价上逐步放开。1993年出台的《关于改革书刊价格管理的通知》规定,除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和中专教材、中小学课本外,其他图书的价格由出版社自行定价。既是自行定价,则价落何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可能就是市场销售了。大众能接受、乐于接受的价格就是出版家的最佳选择。尤其是商品时代,致富机会怕是和发财愿望一样多吧?讲吉利、图吉祥,“8”也就真的“发”起来了。
读书人一则穷,一则富于形象思维,若见此闪光的“发”,岂不喜上发梢!而一些有钱人买书本来就是一种装潢,一种书香的点缀,他要的也正是“品相”好的书,一“发”岂不正中下怀。
只是这种追逐“发”的心态推延开来却不大好说了:散文热了,出版家一窝蜂来炒散文;纪实文学销路看好,大家又纷纷把一些臭名昭著的人物翻腾出来;“性”受到一些人的青睐,个别出版商又是“性”致盎然;至于为了讨好所谓的大众口味,而把一些经典名著《水浒传》、《红楼梦》等易名为“男人和女人的故事”,就更是等而下之了。这些出版家不求精雕细琢,却总是在媚俗上打转转,且美其名曰“普及文化”,实在是铜臭逼人,哪里还能看到一点点传递学术薪火的影子!
夜读,实在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在一种如饮甘饴的情境氛围下读书也实在是毫无功利目的的,“发”又何自来呢?如果人们在潜心读书时都惦记着如此的“发”,也是出版界乃至学界的悲哀!
昔日孔夫子曾“不语怪、力、乱、神”,坚决摒弃虚妄,讲求实实在在的努力,不浮躁、不浮浅、不浮华。当今的出版家,理应师法先贤,独出机杼,真正静下心来,传递文化的火种,不去追逐时风,实乃读书界之幸事!


第11版(书评)
专栏:新书短评

  新奇的诗歌
曹书林
在儿童文学园地日趋繁荣的新时期,火华的新诗集《幽默寓言诗》出版面世了,这是诗人奉献给祖国少年儿童的一部新颖别致的好诗集。作者把幽默的童话寓言和优美的诗情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奇异的诗歌艺术。捧读着这部新奇诗集,浓郁的诗的浪漫情思和脱俗的魅力扑面而来。整部诗集的作品笼罩在古朴的山野情趣之中,读起来朴素自然,轻松诙谐,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警策的力量。
火华的《幽默寓言诗》收集了火华由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近10年间的55首“幽默寓言诗”。火华的幽默寓言诗针对社会时弊和社会现象,凭借自己幼年以来对自然界种种动物植物的细致观察,通过优美的诗章赞美真善美,针砭假恶丑,弘扬爱国主义的精神,启迪青少年的心灵智慧。《猿的骄傲》通过人猿的对比,以及猿的“在你们身上已发生了千变万化,而我的身形没离开祖宗一寸一分”的自白中,刻画了一个自命不凡,甘愿落后的丑陋形象,告诫人们古老并不是进步,原始状态并不值得夸耀的道理。而《一封表扬信》则通过一个火柴厂,产品质量日日下降,却不思改进,两个淘气的孩子玩火,划完两盒火柴,也没能把麦垛点着的夸张写照,通过山村因避免了一场火灾,致函感谢厂家的幽默情节,呼唤着社会的质量意识,这首幽默的短诗,对于“打假”活动,比正面报道、典型曝光另有一股特殊的魅力;在《猫和鼠》、《挂金牌的梅花鹿》等作品中,他带着善意的微笑,循循善诱地引导读者正确认识社会生活种种现象,诗像一朵朵带刺的玫瑰引起青少年读者的倾心和喜爱!
火华的《幽默寓言诗》引人入胜之处,还在于作者细致地观察现实中的人和物,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识凝成哲理,又通过独特的形式娓娓道来,让深刻的道理和情感渗透寄托于寓言童话之中。读起来,是一个个活泼的故事、精美的短诗,读罢之后,掩卷沉思,感到诗中的故事和现象隐喻的事理,带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处处能看到现实生活中的影子;又感到诗歌是如此诙谐优美、耐人品读。
火华的诗和歌词曾多次在全国和内蒙古自治区获奖。作者多重角度的独特构思,精巧动人的联想和比喻,幽默风趣的诗歌语言以及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浪漫主义的表现技巧,拓展了新诗的表现手法和审美情趣,既保持了火华朴素自然、清新如画的诗风和歌风,又展示了他对诗歌艺术品种新的探索和创新。
(《幽默寓言诗》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11版(书评)
专栏:传记选粹

  改革丰碑历史实录
赵华胄赵福亭
张广友的《改革风云中的万里》是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一部宣传改革、弘扬主旋律的力作,是一份珍贵的改革历史实录。
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变革,以焕发社会主义生机活力和12亿人告别贫困的成就而令世人瞩目,成为当代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万里,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为这场改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出版一部记录万里改革实践活动的书,反映改革起步年代的艰难曲折和经验教训,不仅是群众的希望和历史的需要,而且对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也具有现实意义。立足在这个方位上,不难看出这本书的历史价值。
这本书忠于史实,又不是简单地堆积史实。作者经过精心构思,进行去粗取精的加工制作,使之具有很多值得称道的特点:
第一,万里披荆斩棘,为改革冲锋陷阵的政治胆识跃然纸上。改革就是要突破禁区,而突破禁区很多时候要有冒风险的政治勇气。写改革家必须写这个基本品格。作者正是看准这一点并在写作时不惜浓墨重彩。拿写农村改革斗争最激烈的包产到户来说,全书就有两章26节10多万字,详细地介绍了一个回合又一个回合的斗争。在包产到户遭围攻、受批判,甚至被打击的严峻形势下,“文化大革命”中两度沉浮,刚刚恢复工作的万里,力排众议,顶住“复辟资本主义”、“反大寨”、“违背中央文件精神”几顶政治帽子,义无反顾地为农民打气撑腰,直到最后主持制定5个1号中央文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道路进行了探索。
第二,把领导和群众在改革中的作用,放在恰当的位置上。尽管群众赞扬说:“要吃米找万里”,但是作者并没有把万里当作救世主,而是当作一个好的领路人来写。书中如实地告诉人们,改革的要求来自群众,办法来自群众,改革归根到底是群众的伟大创造。而领导的作用只是了解民情民意,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集中群众的智慧,制定正确的政策,帮助他们克服缺点,排除干扰,推动改革在健康的道路上前进。这不但没有贬低万里的作用,反而让读者认识到万里的马克思主义领导艺术和才能,同时也揭示了这位改革家成功的基本经验所在。
第三,叙述史实鲜明地渗透着生产观点、群众观点、实践观点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寓理于史,使实践性和理论性得到很好的结合。“把生产放在首位”,“只要能增产什么也不怕”,“社会主义的实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改革要给群众以实惠,给群众以民主,调动群众积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一项政策都有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也有个在实践中检验的问题”等等,这些万里用以观察事物,剖析问题,辨别是非,排除困难的基本理论,体现在全书的字里行间。读者从这里可以看到,改革同样离不开理论指导,万里不仅是一个改革的实干家,而且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楷模。因此,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这部著作,既是一部历史书,也是一部理论书。
(《改革风云中的万里》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11版(书评)
专栏:大地书讯

  大地书讯
△由四川青年作家田雁宁、谭力合用笔名写作的《雪米莉自选集——真品本》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刘钦伟选编的《中国现代唯美主义文学作品选》两册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龙岳洲著《强者的脚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王炳根的文艺评论集《逃离惯性》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杨继国著《回族文学创作论》和《杨继国评论集》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巫楚涛的剧作集《镜魂依依》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第11版(书评)
专栏:编著者言

  “四字歌”歌公德
于幼军
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是社会成员普遍认可的公共生活准则。它包括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策划、组织和主持编写的《社会公德四字歌》力图把握好社会公德的这些基本内涵,并以此作为主要内容和线索去展开。
《社会公德四字歌》全文800字,但内容比较丰富。全文分为导语、主体和结尾。“导语”部分开门见山,指出新时期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性,强调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继往开来的社会责任感。“主体”部分按社会公德的基本内涵阐述了四个层次的内容:一是遵守公共生活秩序和确保公共生活安全;二是爱护公共财物;三是维护公共卫生和保护环境;四是正确处理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语”部分强调公德养成要从自身做起,贵在行动。
《社会公德四字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类的文明成果,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抓住一些在社会现实中危及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或人民群众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出道德规范要求;强调人们在日常的公共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具有一定的哲理性、文学性和大众性。
编写《社会公德四字歌》是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服务中心,以立为本,虚功实做,务求实效”基本思路的又一新探索。第一,编写《社会公德四字歌》是时代的呼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社会道德规范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转变的这一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范的现象,损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影响了社会公共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编写《社会公德四字歌》正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倡导和构建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公德规范,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而做的尝试和努力。第二,编写《社会公德四字歌》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和公德修养。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社会文明程度的表征,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抓住社会公德建设,也就是抓住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作,对推进我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社会公德四字歌》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11版(书评)
专栏:

  《香港的昨天·今天·明天》的意义
廖广洲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将是一个令亿万炎黄子孙魂牵梦绕的日子。这一天,东方的明珠——香港将回到伟大祖国的怀抱。
正当这伟大的日子即将来临之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了《香港的昨天·今天·明天》(端木来娣著)一书。通览全书,感到这是一本难得的通俗读物。它不但对广大青少年,而且对社会各界读者,都具有诸多的价值。
如果你将这本书浏览一遍,你会发现有关香港的多方面知识,无论是历史的、现在的、将来的,书中几乎都有了,而且通俗、简明。人们在工作劳动之余,读读这本书,能从中获得关于香港的丰富的知识,也是一件快事。
这部书中,虽然内含极其丰富的知识,但它绝不是大量资料的简单汇集。在本书中,作者是采取了近似电影文学脚本中的分镜头的手法,将香港百年来的屈辱的历史生动形象地一幕一幕地再现了出来;对香港今天的繁荣的现实进行了真实生动的写照;关于香港的明天,则进行了科学的瞻望。
本书没有说教的气味。你读这本书,就会像看电影一样,常常受到某些动人情节和悲壮场面的强烈震撼。在震撼中,心灵自然地感悟了。就爱国主义来说,它并不是多么高深的理论,而它一旦体现在历史的现实的人物和事件身上时,则常常能发射出五光十色、耀眼夺目的光辉,使人类的历史有了色彩,有了光明,也有了意义。
历史上,香港的割让,反映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祖国的屈辱;今日,香港的即将回归,则反映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强盛,这是祖国的光荣。从割让到回归,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香港的昨天·今天·明天》作为真实而生动地反映这一事件的图书,具有很重要的文献价值。
(《香港的昨天·今天·明天》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11版(书评)
专栏:学术书苑

  据史而论说厚实
毕胜
一本93万字的《中国报告文学史》放在案头,着实令我感到新鲜。实话说,每天与书少不了打交道,林林总总,各种各样的书,目不暇接,但像这样厚似砖头的研究史著并不多见。这样一部详细描述我国报告文学萌生、发展、兴盛的专著,无论如何你难以躲过它的诱惑。这就是朱子南先生的新著《中国报告文学史》。
称之为史,必然要有丰富翔实的资料,具有珍贵的文献性。敢于言史,就要有史的眼光和襟怀。首先要把这一文学现象发生发展的脉络梳理清楚。如何理清这一线索,况且关于这个问题的学术分歧是报告文学属于古已有之,还是正在生长的现代文体;况且前人对它的描述多是断简残篇的零散之论,这就要求著者有搜罗剔爬的韧性,穷研极究,充分地占有资料。朱著是从时代的“物质条件和新闻意识”上,在对近代文事的种种考察之后,得出了报告文学是我国的“近代文体”,并规范了它的成因和时段。与某些史家考察不同之处是朱著从新闻报业的发展历程中描述一种文体新起的社会物质条件。这在某种程度上似更有说服力。对于漫长的文体演变中的几个阶段,朱著似乎更看重它在前期发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故以2/3的篇幅谈“报告文学的萌生”、“报告文学的形成”、“报告文学的成长”、“报告文学的发展”。这个时间断代截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这是中国报告文学滥觞崛起的重要一页,是报告文学取得确定位置的历史阶段,这样论述和划分对于读者更有史的意义。
以史带论,对于每个时期报告文学的不同面貌,包括作家作品、得失优劣,朱著又力求较为充分地展示。过去人所共知的优秀代表作当不能遗漏,书中以单章单节突出评述,而过去鲜为人知又有价值的作家作品,作为全面展示报告文学历史的专著应尽可能力避遗珠之憾。我们看到在对20年代报告文学面貌的论述中,强调了“社会革命,社会问题,世界眼光”的论述,对革命者域外见闻类的报告文学的热情推荐,是作者一种开阔的新思路。
撰写史著的难点在于对文学潮流、文学现象的概括和归纳,报告文学因它诞生的时间短,在文学诸多形式中的“边缘化”,作家们的自觉意识不像其他品种那样显明,流派和潮流并不太充分。这样,只能以作家作品的产生和发展为依托,形成了偏重作家作品介绍的特色。惟此,而在史的纵向性方面又略显单薄。但这本书毕竟是筚路蓝缕的创造,写到新时期以来的报告文学研究史著仅见于此,因是开创,其稚嫩难免,但它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可忽略的。
(《中国报告文学史》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


第11版(书评)
专栏:辞书选介

  喜见评弹有词书
江更生
苏州评弹俗称说书,发祥于江苏苏州,流行于江苏、浙江、上海一带,素有“江南一枝花”的美誉。这朵深深扎根于民间土壤的曲艺之花,通过历代艺人的辛勤耕耘、汗血浇灌,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已经发展成了一门技艺精湛、风味独具的综合性说唱艺术。1949年以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的指导下,苏州评弹出现了生气勃勃、面貌更新的局面,评弹艺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
然而,很长时间以来,苏州评弹还没有一部全面系统诠释它的工具书,这个空白今天已被众多评弹学专家、学者填补了。陈云同志生前题写书名、由吴宗锡任主编的《评弹文化词典》已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
这部洋洋90余万言的《评弹文化词典》,共收苏州评弹及其相关文化的词目3200余条。词目按内容分成10大门类,包括“总类”、“名词·术语”、“评弹书目”、“弹词音乐·流派曲调”、“人物”、“社团”、“书场”、“著述·书刊”、“民俗”、“方言·俗语”等。另有附录七种:《苏州评弹传统书目历代传人系脉表》、《南词必览》、《苏州评弹演出团体一览表》、《各地书场一览表》、《苏州评弹著述、书刊目录》、《苏州评弹唱片目录》、《苏州弹词拣韵》等。内容丰赡,列目完备,举凡与评弹有关的人、艺、事、书、民俗、语言无不囊括,充分地体现出评弹艺术丰饶的文化内涵。它既是广大评弹爱好者借以欣赏书艺、领略书趣的良伴益友,又是文艺工作者研究评弹艺术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同时还是人们熟悉江南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因此这部评弹艺术的第一部词典,除了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很强之外,还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评弹文化词典》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


第11版(书评)
专栏:丛书概览

  中国革命战争的宝贵遗产
薛庆超
近日中原农民出版社隆重推出了由军事科学院一批中青年研究工作者撰写的大型军事思想谋略丛书——《一代名将兵法丛书》。该丛书共计11种,是目前国内一套系统研究毛泽东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军事思想谋略的新著。
该丛书观点新颖,论述精当。作者独辟蹊径,对毛泽东及其他老一代革命家、军事家的军事实践、军事思想、作战指导、用兵之道、军事谋略,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提出了新的思想观点,形成了新的科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同时,该丛书重点突出,各具特色。丛书紧紧围绕如何夺取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进行重点阐述。充分反映了老一代革命家、军事家从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中,“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军事实践和由此而逐渐形成的军事理论。
丛书史料丰富,研究成果丰硕。该书汇集了近年来军事学术界、理论界的新成果和新资料。它的出版填补了中国革命战争和军事思想研究领域中的某些空白;同时,对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理论、建军原则、军事指挥艺术、战略战术以及未来战争分析等,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该套丛书的出版,将不仅有利于部队基层广大官兵了解和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兵法谋略思想和作战指挥艺术,而且也将帮助广大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我军的历史与光荣传统,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一代名将兵法丛书》由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


第11版(书评)
专栏:

自豪(漫画)毕传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