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5月16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评介
陈华斌
由日本学者伊滕诚撰写、尚晶晶主译、韩树英审校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一书,日前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翻译出版。作者是东京大学经济学部教授,曾在哈佛、剑桥、伦敦等英美大学担任客座研究员和客座教授,已经出版过《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20部专著。该书通过对前苏联、东欧各国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分析,着重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角度探讨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讨论新形式的社会主义复兴对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走向所具有的重大意义。通观全书,有如下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首先,该书从当代世界史发展着眼,论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的重要性。该书指出:前苏联和东欧剧变,曾被不少人看作是社会主义失败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胜利。一些人感到,这似乎是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克服资本主义灾难的希望破灭了。然而,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当代历史发展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该书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的进展为例,以中国和前苏联两种不同体制改革遭遇为背景,把社会主义复兴的可能性放在对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差异、对立、互补可能的关系上再认识、再思考,由此找到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途径。
其次,该书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基本范畴,系统论证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的可能性及其条件,揭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市场经济必然具有的质的特殊性。作者考察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二者的来源,认为由交换形成的市场经济和某个社会内部的劳动生产过程无关,是发生在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具有外来性,因此作为流通形态它可以为不同社会所用。作者以此作为社会主义可以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总的理论依据。
第三,该书系统地论述了苏联型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成果,改革的阶段性变化,直到前苏联和东欧各国剧变中新自由主义遭到严重挫折的历史过程,展望了这些国家以新的形式社会主义再生的可能性。同时,该书对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及其成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对东欧一些社会主义政党的复兴和重新掌权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中国的改革经验对东欧各国及前苏联国家有充分的参考价值。
从全书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引出这样的认识:历史的出路在于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在现阶段又在于解决好市场经济机制的正确运用。


第9版(理论)
专栏:

  浅谈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演化
张磊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是动员广大群众奋起御侮的鲜明旗帜,是激励人民建设祖国的强大动力。
爱国主义应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
爱国主义,确切地说应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而不能有所偏废。中华儿女总是为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多娇的江山和优秀的同胞而自豪,长期以来积淀了朴素的、深切的炽爱。这种诚挚的感情是弥足珍贵的。但是,深刻的、丰富的爱国主义不能局囿于此,它还必须包涵理性的内容,如决不能坐视祖国备受欺凌和沦于贫弱,定要“上下而求索”,寻觅救亡和富强之路。感性认识促成了理性的思考,理性的思考升华了感性的认识。因此,对祖国命运镂心刻骨的关怀,就必然把爱国主义与当代先进社会思潮和运动——救亡和富强的理论和实践——相融会、相激扬。爱国主义由此蕴涵了拯救和发展祖国的社会内容,洋溢着时代精神,既是对历史传统的承续,更是在新的条件下的发展。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在近代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扬光大。它的主流与当代先进社会思潮和运动紧密相结合,并成为近代中国先进社会思潮和运动的本质特征和主要标志。
一八四○年英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近代中国被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并且往往居于最突出的地位。严酷的现实是: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帝国主义采用了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肆无忌惮的欺凌中国,把它推向贫困落后的深渊。因此,避免瓜分的厄运,争取民族的独立;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以拯救和发展中国,把中国建成独立、民主和富强的国家,必然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亟待解决的根本任务。作为近代中国先进思潮主旋律的爱国主义理性内涵,就在于此。
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从鸦片战争起迄八国联军之役,中国人民爱国反帝斗争此起彼伏,可歌可泣。在这个历史时期,我国国家的权力为清政府所控制。清政府主要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并随着帝国主义侵略触爪的深化而逐步与之结成联盟,充当“列强”的“鹰犬”,甘为奴隶总管的角色,对侵略者表现出一副奴颜媚骨。当然,封建地主阶级与侵略者之间并非没有矛盾。清朝统治阶级的部分成员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时刻主张抗击侵略者,一些优秀分子甚至积极投入了正义的战斗。由于历史局限性,他们难以赢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然而,在一些优秀分子身上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仍为世人所敬佩,仍是十分可贵的。
在抗击侵略者斗争的过程中,农民阶级和新登上历史舞台的资产阶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无产阶级虽已诞生,却未成为自为阶级。农民阶级是反侵略的主力,从三元里抗英斗争到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他们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阻止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但是,落后的生产方式限制了他们的眼界,使得他们不能把爱国主义与先进的社会思潮与运动相结合,也不可能提出科学的民族解放纲领。资产阶级维新派正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形势下,试图把爱国主义与维新思潮和运动相结合,从爱国走向改良。然而,他们也未能取得成功。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着力把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思潮和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为争取民族的独立,他们奔走呼号;为推翻反动腐败的清朝政府和后来的军阀统治,他们开展了武装战争。但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对帝国主义既缺乏深切的认识,又从未真正建立起全国范围的政权,以致在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始终未能提出鲜明的反帝口号和进行坚决的斗争。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曾把爱国主义提到新的历史高度,赋予其时代精神和社会内涵,丰富了爱国主义传统。可是,他们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彻底胜利,自然也不可能真正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大业。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几经曲折与反复,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这种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社会革命,把爱国主义深化和拓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最终取得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一部中国近代史,毋庸置辩地论证了一个真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并非要把封建主义的中国变为资本主义的中国。恰恰相反,帝国主义要把中国沦为殖民地,成为供“列强”贪婪榨取的附属国。而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无论是洋务运动、清末新政、袁世凯政权,或蒋介石政权的统治,都没有使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这些充当帝国主义代理人的专制统治者的“治绩”的渲染和夸大,只能是无视基本史实的无稽之谈。中国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挣破了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枷锁,才能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


第9版(理论)
专栏:坚定信心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推进两个转变搞好国有企业
薛祖兴
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跨世纪奋斗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根本性转变”,不但有宏观的指导意义,而且也有微观的导向作用。现阶段国有企业只有彻底地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才能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本身应有的实力和活力。江苏无锡威孚集团有限公司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
威孚公司是一家有近40年历史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全公司销售收入每年以22.8%的速度递增,实现利润以12.8%的速度递增;“八五”期间销售收入增长4.7倍,上交利税增长4倍,国有资产增值4.2倍,成为全国机械工业百家最大企业之一,被机械部认定为首批技术进步示范企业和“九五”国家重点发展企业,列为全国现代企业制度百户试点单位之一。这些成就取得的最重要原因,可归结为两条:
坚持改革驱动,立足市场求生存
国有企业改革,究其实质就是要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哪个企业领先实现这一结合,它就主动、就先得益;哪个企业滞后或未能实现这一结合,它就被动、就要吃苦。威孚公司早先是为农机配套的机械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依据国家的行政指令和计划安排,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也不承担经济责任。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威孚公司经营者带领广大职工及时转变观念,抢先步入市场。80年代初,全公司就实行了经济承包责任制,开始自主经营;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抓住国家重点发展能源交通的契机,开发与汽车柴油机配套的新产品。10多年来,全公司自主开发新产品300多个,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在40%左右,为企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有企业割断了与国家指令性计划的“脐带”,整个经济结构与运行机制都发生了质的变化,随之也决定了企业内部体制的转换,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威孚公司较早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全面推行企业岗位技能工资制,把职工的技能、责任、强度、条件等基本劳动要素组合起来,建立科学的劳动评价体系和标准,以新的分配激励机制取代“大锅饭”,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八五”期末,全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达3.7万元,比改革前的1977年翻了3番多。全公司还将非经营性资产从企业中剥离,组建公司内的服务性经营实体,既减轻企业的负担,又分流了一部分富余人员,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方向,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威孚公司在改革中,把理顺产权关系同促进政企分开、加强内部管理结合起来,实行资产重组,明确责、权、利关系,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1992年10月,公司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按股份制企业的要求,对原企业进行了整体改组,组建了定向募集的股份有限公司。不久,公司又增资扩股和发行B股,并建立起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集团公司。目前,整个集团公司以资产为纽带,实施产品经营和资产经营,对上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下承担投资者的责任并享有投资者的权利,正式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坚持发展带动,注重内涵求实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兴衰成败的决定因素,说到底还是在于企业的自身。哪个企业在提高生产力水平上肯下功夫,它就受益,就兴旺发达;哪个企业忽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它就受损,就步履维艰。
实行规模经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手段之一。80年代后期,威孚公司抢先实施集团发展战略,组建了由30多家企业加盟、跨五省市的经济联合体,扩大了生产经营的规模。如今全公司又通过授权经营、收购兼并、参股控股等方式,形成了有50多家企业组成的大型集团,资产总值达6.34亿元,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明显的优势,有效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推进科技进步是内涵式发展的根本途径。多年来威孚公司实施科技进步战略,全力抓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基本形成了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技术进步新机制。公司自主投资引进德国先进技术,消化创新,不仅大幅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实现了同类产品的进口替代。目前公司具有多品种、多规格、多门类的产品群,技术开发能力和速率都有显著增强。同时,公司还十分重视人才开发,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选拔机制,重奖有突出贡献者,激励大批敬业者,淘汰不求进取者,以激发科技人员研究创新的热情,使公司科技开发水平始终保持国内同行业的领先地位。
科学管理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根本。一个企业要始终保持高效益,除了要有一套适应市场的运行机制外,最重要的就是企业自身应有扎实、科学、精细的管理。近年来,威孚公司广泛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把价值工程、网络计划等数十种先进的管理方法直接运用于专业管理和基础管理之中,并自行设计开发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国家“863”工程CIMS推广应用工厂,已启动开发设计、模具制造、产品零件生产自动化,实现管理的数据集成。公司全面推行“精益生产方式”,实施拉动式“准时化”生产,严格控制在制品,追求“零库存、零缺陷、零故障”;从分厂到作业区执行工序目标成本管理,达到质量自控。去年公司贯彻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已顺利通过了国家认证,标志公司的现代管理水平又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9版(理论)
专栏:

  完善机制反腐倡廉
阮崇武
腐败现象是伴随着私有财产和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换手段的一种社会现象。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期间,腐败现象通常表现为掌握一定社会权力的组织或个人,违反法规、纪律及道德规范,背离既定的管理目标,而谋取私利的行为。
腐败现象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使国家蒙受损失,企业增加成本,群众增加负担,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助长了个人道德的沦丧。如果任其发展蔓延,势必激发各种社会矛盾,进而引发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严峻挑战。能否克服腐败现象,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标本兼治,预防为主”的方针,同腐败现象做坚决的斗争。所谓“治标”,是对已经或正在出现的腐败现象,依照法律或有关规定予以惩治,并尽可能消除腐败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所谓“治本”,就是追根溯源,从产生腐败的源头抓起,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公仆观念和行为规范意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用完备、透明的办事程序和制度体系完善社会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出现腐败的可能性;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有效地监督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从而对腐败现象能够防患于未然,或者及时地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近几年来,海南在如何“治本”问题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第一,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道德教育,是反腐倡廉的思想保证。腐败的思想根源是腐朽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这些腐朽思想与我们党的宗旨、政府的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格格不入。只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提高全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才能使广大干部、党员抵御腐朽思想的进攻,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共产党员,作为政府公务员,应当追求人民的事业,追求高尚的精神,不应当追逐名利,不应当成为金钱的俘虏。“无欲则刚”,只有抛弃了低级趣味,才能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敢于坚持原则的正直的人。几年来,我们经常对党员和政府公务员进行思想教育,提倡奉献精神;教育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不忘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成千上万的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思想上引导干部、党员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正确处理个人与党组织、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努力做到廉洁奉公,拒腐防变;引导党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教育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办好事。同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党纪政纪抓起,认真落实中央纪委、监察部的有关规定,组织全省干部、党员对照有关规定进行学习、检查。通过这些工作,提高了广大干部、党员抵御腐败的自觉性,体现了从思想根源入手,预防为主的工作思路。
第二,通过建章立制,完善行政管理,逐步铲除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条件。许多反面典型案例充分说明:缺乏制约的权力是滋生腐败的土壤。在权力运用过程中,如果审批权力过大,审批环节过多,权力运用不透明,以及缺乏对权力运用的监督制约,就容易产生腐败现象。特别是碰到那些需要批指标、批许可证等带有“含金量”的事情时,更容易出问题。而解决这类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规范权力的运用。通过建章立制,合理调整权力关系,尽可能减少审批环节和审批权力,规范权力的运用程序,并使之公开透明。比如,海南省从1993年初,着手进行工商直接登记制改革,大大简化审批程度,减少了100多个审批图章。许可证从改革前的100多种减至改革后的24种。通过实行大厅集体办公,公开办事程序,规定办事期限,使原本封闭的办事过程公开化。通过实行“一个窗口进,一个窗口出”,避免了外界与内部办事人员的直接接触,大大减少了审批环节中出现腐败的可能性。又如,针对税收专管员管户制度存在的弊病,我们取消了税收专管员管户制度,让企业自己到办税大厅去报税、缴税。收税完全用电脑管理,杜绝了减免税批条子说情的随意性。税务部门随机抽查企业的会计帐目,稽查企业纳税情况。既保证政府的税收不会流失,又减少了企业应付税收专管员的很多困扰,得到了企业的拥护。再比如,海南省取消了一切公路收费路卡,实行“四费合一”的改革,把养路费、过路费、过桥费、管理费都计入燃油附加费中,在售油时一并征收,收上来后再按有关规定用于公路建设、维护和管理。为了不增加车主的负担,我们只按原收费总体水平计算燃油附加费比例。然而,全省收取的燃油附加费比改革前多了58%。这说明原来有很多钱流到了个人或小团体的手中,漏洞惊人。
所有这些改革都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先立规矩后行动”,“依法行政”。几年来,省人大已审议通过了几十项地方法规,其中大多数都涉及到合理划分权力和职责,减少审批环节、规范行政权力运作程序等内容。我们把这些法规都公之于众,使全社会对这些方面的程序、规定都能有所了解,促进了权力运作的公开化、透明化。“不批条子,不认条子,一切按规矩办”等规定已深入人心。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通过处理案件来发现现行制度上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措施并找到堵塞漏洞的办法。
第三,反腐倡廉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要有强有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行政权力越大,越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对行政权力的监督,首先是政府内部上下之间、各部门之间、前后程序之间、同事之间的互相监督。行政复议、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也属于政府的内部监督。外部对政府的监督,一是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比如审议批准政府提出的法规,对行政执法进行检查,受理公民的申诉等。二是司法监督。《宪法》规定,检察院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享有监督的权力,法院通过行政诉讼或刑事诉讼对具体行政行为或犯罪行为进行监督或惩处。三是群众监督。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群众监督包括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提出建议、批评、检举、申诉和控告。这些权利都是《宪法》规定了的,除了公民个人之外,也可以通过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来行使。四是舆论监督。主要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舆论工具实施监督,尤其对社会上一些突出的丑恶现象,予以揭露批评,促使和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目前,这方面的监督还有待加强。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应是维护团结稳定的大局,以正面引导为主,也可以选登一些典型案例,以起到教育的作用。此外,还有党的纪律监督和组织监督。总之,权力越大,监督和制约越要严格。这是保护干部、党员的最好办法,也是从机制上、制度上克服官僚主义和反腐倡廉的最有效措施。
反腐倡廉要“标本兼治,预防为主”,并不意味着忽视办案。恰恰相反,查处腐败案件是消除腐败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对于腐败现象,一经查实,必须依法予以严惩。这也是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的主要任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