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5月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亚洲开发银行举行研讨会
与会代表赞扬中国金融改革
新华社马尼拉4月29日电(记者熊昌义)亚洲开发银行今天在此间举行金融改革研讨会。与会代表普遍赞扬中国金融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并表示中国的经验值得亚洲发展中国家借鉴。
本次研讨会主席、菲律宾财政部长德奥坎波表示,近年来,中国在金融改革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让普通群众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经济效益,这是继续深化改革的基础。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执行董事李若谷在会上报告了中国17年来金融改革所走过的道路。他说,中国的金融改革是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进行的,它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普遍增加。
李若谷说,从1979年到1995年,中国人均金融资产由40元人民币增加到3000元人民币,家庭储蓄总额由400亿元人民币跃升到3万亿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10多年来发行的国库券等有价证券。过去17年来,投资以年均30%-40%的速度增长,过去5年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6.1万亿元人民币。


第3版(国际)
专栏:

  阿拉法特赴美访问
将同克林顿讨论巴以和谈
据新华社开罗4月30日电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今天离开这里前往美国访问。他将与克林顿总统就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等事宜举行会谈。
据埃及中东通讯社报道,阿拉法特将同克林顿讨论下一阶段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和平谈判等问题。据悉,巴以下一阶段谈判可望在5月初开始举行,谈判将涉及耶路撒冷城市的最终地位、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和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
新华社华盛顿4月29日电(记者周锡生)白宫副新闻秘书金尼·特扎诺29日证实,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将在本周内访问美国,并“有可能”会晤美国总统克林顿,以推动中东和平进程。
据此间新闻媒介援引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和巴勒斯坦高级官员的话说,阿拉法特将同克林顿讨论下一阶段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和平谈判等问题。美国希望旨在最后解决巴勒斯坦领土问题的巴以和谈如期在5月初举行,并能在巴勒斯坦真正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耶路撒冷的未来以及难民回归等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
另据报道,阿拉法特还可能在华盛顿会晤正在美国访问的以色列总理佩雷斯。美官员称,如果阿拉法特与佩雷斯的会谈进展顺利,克林顿将同佩雷斯和阿拉法特举行3方会谈。
佩雷斯当天在这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也表示,希望即将举行的巴以和谈将是最后一轮会谈,能顺利解决诸如以色列从希伯伦撤军之类的实质问题。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札记

  想起勃兰特
唐俑
4月26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在一项判决中声称,南京大屠杀“在历史学上尚有许多争论”。无独有偶。一个月前,在日本长崎市议会一些自民党议员的压力下,该市原子弹资料馆删去了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图片资料,理由也是所谓南京大屠杀有许多疑点,云云。这就是在一部分日本人中相当流行的所谓“南京大屠杀未定论”。
老实说,中国死难者的鲜血是抹不掉的,南京大屠杀这个案是翻不了的。日本某些人挖空心思宣传什么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资料不足”,“数字有出入”等等,无非是想篡改历史,在日本社会特别是年轻人当中制造思想混乱,为军国主义招魂。
一个国家只有敢于正视历史,才能赢得其它国家的信任和尊重。曾记否,70年代初,西德前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谢罪。这一跪,感动了多少虎口余生的犹太人。
日本《每日新闻社》冲绳那霸分社的大贺和男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日本许多政治家似乎缺乏勃兰特那样的勇气和眼光。”这种批评可谓切中时弊。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华裔组织致函克林顿总统
提出改善美中关系建议
本报联合国4月29日电记者何洪泽报道:由各界著名美籍华人组成的“百人会”昨天在该组织的年会中通过了一项关于美中关系的立场声明,向美国总统克林顿和美国国会提出了改善美中关系的建议。这些建议声明已分别寄给克林顿总统和各位国会议员。
建议的主要内容是:坚定地维持由尼克松总统开始,并由以后历届美国政府所遵循的“一个中国”政策;经常举行美中最高领导人的高峰会议,寻求在政治、经济以及环保等方面和中国领导人进行有建设性的对话,举行美国国会议员和中国全国人大代表之间的例行性的对话;两国将力量集中在双方有共同利益的问题上,而不是只注意双方的分歧,美中可以在经济、战略和全球的问题上合作,保障亚太地区的和平及发展;制定一个明确的、有连贯性的、并有两党一致支持的中国政策,美国政府和国会的发言不应相互矛盾,重点放在双方长期的共同利益及文化的理解上;扩大美中文化和教育的交流,鼓励美国各种教育机构开展研究中国的项目,也鼓励中国对美国的各种研究项目;加强美中的经济关系,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声明强调,美中关系应建立在彼此更深的了解和尊重对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之上。在相互了解对方的文化之后,两国才能建立起坚固的和长期的友谊。
在“百人会”的年会上,才就任不久的美国驻华大使尚慕杰第一次返回美国,就中美关系发表了讲话。他说,从他本人在中国看到的以及他和中国领导人的交谈来看,他对美中关系的改善持乐观的态度。两国关系若能健康发展对双方都有好处。他指出,美中两国已经在很多问题上发现有共同利益,并在这些问题上进行了讨论。不久前在海牙举行的美中外长会谈不仅讨论了分歧,也讨论了共同利益的问题。只要这样的会谈保持下去,双方有共通利益的问题会越来越多。
“百人会”是由美籍华人中的各界著名人士组成的,其成员有陈香梅、贝聿铭、田长霖、王嘉廉、马友友、杨雪兰、朱经武、林同炎、邓兆祥等。


第3版(国际)
专栏:图片新闻

  美新墨西哥州山火逼近核武器研究所
27日发生的美国新墨西哥州北部森林大火29日已烧毁1.5万英亩林地,现在大火正逼近洛斯阿拉莫斯核武器研究所。
洛斯阿拉莫斯核武器研究所是美国生产第一枚原子弹的地方,也是美国目前正在运作的唯一一所核武器研究所。这座占地43平方英里的研究所内储存着核反应堆及爆炸物。据报道,山火前沿29日距该研究所仅为6英里,引起附近居民的不安。
研究所发言人保证说,所内的核反应堆及其他有关材料都安全储存,即使大火殃及研究所,也不会发生核泄漏问题。
一支由800多人组成的紧急消防队已经开赴现场,一方面动用直升机和消防车加紧灭火,一方面在研究所附近先人为地烧开一条隔离带,以防烈火扑向研究所。(据新华社电)


第3版(国际)
专栏:环球扫描

  禁毒正未有穷期
本报记者果永毅归通昌光明日报记者柴野
世界头等公害
毒品像瘟疫一样流行世界各地,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巨额财富与健康肌体,日甚一日地冲击着国际社会,成为当今世界的头等公害。
所谓毒品,是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卡因、大麻、杜冷丁等200余种国际公约明令禁止的麻醉品与精神药物的统称。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首推海洛因、可卡因和大麻3大类。据联合国国际麻醉品管制局负责人赫尔伯特·舍佩介绍的最新数字,目前世界上吸毒人数至少有5000万以上,全球毒品年交易额达8000亿至10000亿美元。1994年全球可卡因产量约为850吨左右,鸦片4400吨左右(含以鸦片当量表示的海洛因),毒品蔓延的范围已经遍布世界五大洲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毒品泛滥的过程中,近年来出现了吸毒者日益年轻化的趋势。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消费国,全国至少有2500多万人非法使用毒品,瘾君子达300多万,吸毒者每年的毒品消费达1000多亿美元。
毒品不仅严重摧残人类的健康,危害民族素质,而且耗费巨额社会财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毒品造成的损失和扫毒所需的巨额经费,则是它们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由吸毒派生出的暴力、凶杀、卖淫等丑恶现象也是国际社会面临的棘手难题。
瘟疫泛滥缘由
当今世界毒品瘟疫泛滥的社会根源主要有三个,首先是贫困问题。世界三大主要毒品产地都集中在相对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这就是东南亚的泰国、老挝、缅甸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区和西南亚的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交界处的“金新月”地区,以及地处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银三角”地带。这些地方的天然生态环境适宜鸦片、古柯、大麻等毒品植物的生长,有些是原始自生的。当地农民种植毒品植物,自有毒贩上门求购,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出售产品,换回生活用品。如果改种粮食等作物,由于地处深山老林,交通极为不便,他们只能靠手提肩扛,长途奔波,才能到平原地区找到买主,而且收益也往往低于毒品作物。贩毒大王们,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作为其贩毒的“合理依据”。缅甸的“鸦片大王”昆沙就曾宣扬“金三角”地区鸦片种植的“天然合理”性,在当地具有很大的迷惑作用。哥伦比亚的麦德林贩毒集团首领埃斯科瓦尔更是自诩为救民于水火之中的英雄。他们组织山地农民种植古柯,招雇城里的失业者进入毒品加工厂工作,而且,建设大批住房,赠送给当地人。这些表面的“善举”之所以能够行世,就是因为当地民众往往一贫如洗。
其次,社会的动荡是毒害泛滥的又一个根源。80年代发展起来的“金新月”地区,就是因为旷日持久的阿富汗战争和两伊战争,产生了大量的难民,他们不少人迫于生计,逃入“金新月”地区,以种植获利大的鸦片为生。
再有,精神生活的空虚与颓废,也是毒品泛滥的一个重要根源。特别是发达国家成为毒品的主要倾销市场并不是偶然的。由于那里物欲横流,精神萎缩,价值失落,一些人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目的,悲观绝望,借毒消愁,于是产生出一批批瘾君子。
全球联手缉毒
今年是联合国禁毒10年活动的第6个年头。在国际禁毒呼声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各国都加大了对毒品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对贩毒集团开展了强大的武装围剿。一些贩毒集团被重创和摧毁;一大批恶贯满盈的大毒枭纷纷落入法网;收缴了大量毒品,捣毁了数以百计的毒品加工厂和大量的毒品植物。据世界海关组织的统计报告,1995年头8个月世界鸦片剂缉获的数量比1994年同期有大幅度的增加。缉获的海洛因和鸦片分别增加60%和41%,总量折合鸦片当量达700吨左右。可卡因1994年的缉获量达280吨左右。大麻药草和大麻树脂1994年的缉获量分别为2000吨和1000吨左右。这些措施沉重地打击了贩毒集团,有力地遏制了毒品泛滥。
缅甸政府军自1993年11月至今年1月,对昆沙贩毒集团发动了3次强大的武装围剿。在开展军事攻势的同时,不断分化、瓦解昆沙蒙泰军,促使其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截止2月底,有1.3万名蒙泰武装先后在洪孟、瑞兰、孟唐和瑞韦等地向政府军投诚,共交出轻重武器7300余件。毒王昆沙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得不向政府军缴械投降。至此,称霸“金三角”地区达30年之久的昆沙贩毒集团宣告覆灭。
在美洲国家的合作下,近年来哥伦比亚政府也加强了对麦德林和卡利两大贩毒集团的武装围剿。继1993年12月哥警方一举击毙了世界头号毒枭埃斯科瓦尔,使麦德林集团土崩瓦解后,哥伦比亚当局又加紧对另一大贩毒集团卡利集团的打击。去年3月,哥伦比亚政府抓获了罗氏兄弟之一的豪尔赫·罗德里格斯,取得了打击卡利集团的第一个胜利。接着又于6月、7月和8月先后将该集团的头号毒枭希尔伯特·罗德里格斯、三号头目何塞·圣克鲁斯和二号头目米格尔·罗德里格斯擒获。随后,该集团被通缉的4名要犯中,又有3名先后自首。这样,卡利集团7名主要头目中,除1人在逃外,已全部落入法网,从而给卡利集团以毁灭性的打击。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一些大毒枭也纷纷落马。如玻利维亚头号毒枭伊萨克·查瓦里亚、智利最大的毒枭塞林·巴伦苏埃拉、墨西哥大毒枭阿夫雷戈、胡安·加尔西亚、意大利国际贩毒“王子”罗伯特·潘农齐、委内瑞拉头号毒王托瓦尔·阿库尼亚也都相继被缉拿归案。古巴政府也毫不犹豫地处死了参与贩毒的开国元勋之一奥乔亚。
在亚洲,去年5月,在北京成功地召开了由中国、泰国、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和联合国禁毒署参加的世界首次亚区域禁毒合作部长级会议,商讨进一步打击“金三角”地区的毒品生产和亚太地区的毒品走私。“金三角”大毒王昆沙之所以向政府投诚,与泰国、缅甸等国及联合国十几年间合作开展的国际大围剿是分不开的。同样,称雄欧美的不少大毒枭,也是在欧美缉毒警方的联手聚歼下,才落入法网的。去年,美洲国家协调行动,打击贩毒集团,以减少毒品来源。中国政府积极配合联合国禁毒10年活动,截至去年9月,共有18.9万人在约12.5万件与贩毒有关的案件中被逮捕,共缉获15.8吨海洛因,10.6吨鸦片,3.4吨大麻和2.3吨安非他明。截至去年底,全国开办强制戒毒所500多个,年强制戒毒6万多人次。越南仅在去年10个月中就破获了3788起走私贩毒案件,抓获毒贩1.3万多人,捣毁吸毒窝点1675个,缴获鸦片4680公斤,海洛因82.2公斤,大麻2455公斤。巴基斯坦在白沙瓦收缴165吨大麻,480公斤海洛因。马来西亚查获1万多名吸毒者。在美洲,秘鲁查获可卡因3吨,价值1亿美元。墨西哥毁掉大麻田数千公顷。在非洲,埃及政府大力打击西奈地区的毒品种植,仅在北西奈地区的19个毒品种植园就销毁了2万多株大麻……
禁毒任重道远
尽管近年来各国在打击毒品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吸毒、贩毒已成为过街老鼠,但要彻底根除这一毒瘤绝非一朝一夕之事。相反,这一痼疾像野草一样,这里铲了,那里又会生出。加强各国的国内禁毒斗争,同时,更加有效地开展国际禁毒合作,将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不懈的工作。
禁毒工作必须标本兼治,从毒源和毒品市场两方面同时下手。一方面,在毒品植物生产地,种植毒品的历史一般都很长,让当地农民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种植价格低得多的其它作物,是很不容易的。另一方面,遍布五大洲,特别是欧美地区的庞大的吸毒者队伍至今有增无减。有需求就有市场。畸高的利润刺激,驱使众多贩毒者继续铤而走险。此外,各国的贩毒集团与一些银行联手大量洗钱,以及以重金贿赂当地政府官员,以寻求制毒、贩毒的保护伞,这也增加了禁毒的难度。但是,正如联合国禁毒10年计划所指出的,只要各国政府和人民取得共识,齐心协力,共同打击国际毒品生产、贩运和吸毒,这一白色瘟疫终将被人类所控制。


第3版(国际)
专栏:

  日议员田英夫发表谈话
批评日本某些人煽动“中国威胁论”
本报北京4月30日讯记者李新烽报道:日本参议院议员田英夫日前在此间批评日本某些人有意煽动“中国威胁论”,制造紧张气氛。
田英夫是在4月28—29日举行的“第九次中日亚洲形势与和平问题座谈会”上说这番话的。
田英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发表的国防白皮书十分重要。现在,美国、日本的一些传媒只宣传中国增加了军费开支,而不报道具体的数字,更不把中美日三国军费开支进行比较,误导舆论。其实,中国的军费预算很小,所谓的威胁是站不住脚的。相反,日本宪法第9条规定永远放弃以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而现在日本军费开支增大、增强自卫队战斗力,引起亚洲国家的担忧。日本宪法是在反省历史后制定的,应该严格遵守,以防止成为军事大国。
在谈到日本有人借中国军事演习煽动台湾海峡紧张局势时,田英夫说,最近日本某些人借口中国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演习,有意宣传海峡局势紧张,露骨地丑化中国。令人遗憾的是,冷战结束了,他们还不肯放弃冷战思维,敌视中国,这是别有用心的。


第3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呼吁全球对付饥饿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4月29日电(记者怀成波)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迪乌夫今天呼吁采取全球性行动对付饥饿和营养不良,以确保人类的生存权力。
迪乌夫在特拉维夫举行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0次欧洲地区会议上说,世界面临粮食和水的巨大挑战,如果这些问题不得到妥善处理,有可能导致“极其剧烈和严酷的冲突”。他强调,欧洲对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投资和国际贸易负有责任。
他指出,由于世界市场上粮食价格高涨,缺粮国家今年要多付30亿美元进口粮食。


第3版(国际)
专栏:

  缅甸领导人丹瑞会见张万年
新华社仰光4月29日电(记者张云飞)缅甸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主席、三军总司令丹瑞大将今天在此间会见了来访的中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张万年上将。
丹瑞在会见时说,缅甸历届政府十分重视缅中两国关系的发展,现政府要把两国关系继续推向前进。
丹瑞重申缅甸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他说,他今年初访华时发表的两国联合公报已表明了缅甸的这种坚定立场。
他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本地区的发展和进步。
他强调,缅甸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其它国家的关系,特别重视发展与邻国的友好关系。丹瑞对中国向缅甸提供的经济援助表示衷心感谢。
张万年在会见时说,中缅是友好邻邦。中缅两国几十年来在各自建设和国际事务方面互相同情,互相支持,建立了“胞波”友谊。近年来,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有了进一步发展。
他说,早在50年代,中缅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经历了时间和风风雨雨的考验,现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
张万年强调,他这次访缅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友谊,增进了解。
缅甸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副主席、三军副总司令貌埃上将,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秘书长钦纽中将以及中国驻缅大使陈宝鎏和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武官吴华昌大校等会见时在座。
张万年是应丹瑞的邀请,于28日抵达仰光开始对缅甸进行为期6天的友好访问的。此前,张万年先后访问了柬埔寨和泰国。


第3版(国际)
专栏:

  南非总统曼德拉会见吴仪
本报比勒陀利亚4月30日电记者温宪报道:南非总统曼德拉今天在此间会见并宴请了参加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第9届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吴仪。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坦诚、长时间的谈话。
吴仪部长转交了江泽民主席给曼德拉总统的信,并转达了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对曼德拉总统的问候。曼德拉回顾了中国在南非反对种族隔离斗争中对非洲人国民大会的支持。双方都表示愿意继续发展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并就发展两国关系交换了意见。曼德拉请吴仪转达他对中国领导人的问候。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驻比勒陀利亚南非研究中心主任顾欣尔和南非副外长帕哈德参加了会见和宴请。


第3版(国际)
专栏:

  叶利钦要求维护社会治安
本报莫斯科4月30日电记者许恒声报道:俄总统新闻秘书梅德韦杰夫提供的消息说,叶利钦总统今天上午召集俄联邦有关部门领导人开会,要求他们采取果断措施确保俄境内的社会秩序。
梅德韦杰夫说,会上,叶利钦总统听取了有关部门关于俄联邦境内犯罪活动情况,以及为确保5月1日和5月9日“胜利日”节日期间社会秩序而采取的措施的汇报。他说,与会者没有排除杜达耶夫匪徒“铤而走险进行挑衅活动”的可能性。
梅德韦杰夫说,叶利钦总统计划5月1日在莫斯科参加由工会组织的大会,还准备在这一天同莫斯科市民们会见。他说,5月9日,叶利钦总统计划在莫斯科参加“胜利日”检阅之后去伏尔加格勒同老战士们共度节日。


第3版(国际)
专栏:

  欧日探讨经济合作问题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4月29日电(记者陈贽)欧洲联盟和日本29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日部长级年会上表示,双方将在撤销有关贸易管制方面进一步合作,以促进经济相互开放。
欧洲委员会负责亚洲事务的副主席布里坦在会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欧日双方在本届年会上着重讨论了欧亚关系、世界经济形势、国际贸易以及欧日贸易、投资关系等问题。
布里坦说,目前欧日双边关系良好,但仍有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双方在密切经济关系的同时还将在广泛的基础上发展“成熟的政治合作关系”。
但布里坦也指出,日本对外国进口和投资的开放程度要达到欧盟的水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欧盟将在撤销贸易管制方面继续向日本施加压力。


第3版(国际)
专栏:

  英德首脑举行会晤
本报伦敦4月29日电记者李文政报道:英国首相梅杰与德国总理科尔4月29日在伦敦举行会晤,双方主要讨论了英国牛肉出口问题,但未能取得一致意见。
在会晤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梅杰对欧盟单一货币问题上重复了以往的观点:在需要作出决定时,英国有可能以公民投票的方式解决。在英国反应激烈的牛肉出口问题上,梅杰希望欧盟尽快解除出口禁令,同时强调了英德双边经贸关系的意义。他承认,英国与德国在欧盟的“性质”,欧盟深化的“步伐”和“方式”等问题上存在分歧。
科尔说,他希望欧盟能就《马约》修订问题尽快取得成果,并希望英国在“共同的欧洲大厦里”能有一个“稳固的地位”。他解释说,牛肉危机应由欧盟委员会尽快找到解决办法。


第3版(国际)
专栏:

  波黑穆塞两族发生流血冲突
本报贝尔格莱德4月30日电记者胡锡进报道:2名穆斯林昨天在波黑北部与塞尔维亚人的冲突中死亡,10人受伤。这是波黑战争结束以来,穆斯林与塞尔维亚人之间的首次直接流血冲突。
大约300名穆斯林难民29日试图强行进入波黑北部塞尼纳地区的故居,遭到当地塞尔维亚人的截堵。穆斯林难民称,两名遇难者系被塞族警察打死,其余伤者多为逃散时触雷。塞族警方称,所有死伤都为触雷所致。北约军队发布的信息亦前后矛盾,先说触雷是死伤的原因,后又证实塞族有人开了枪。
由于波黑穆塞两族近来不断发生冲突,北约军队目前不赞成难民强行探家。
29日是穆族祭奠已故亲人的重要节日。为防止前往塞控区故居扫墓的穆族同塞族发生冲突,北约维和部队在连接穆、塞族控制区的公路上加强了戒备,并出动了大批坦克和装甲车。
北约部队驻萨拉热窝总部的新闻发言人已证实穆族和塞族发生了冲突,但他们目前尚不能肯定伤亡的情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