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4月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杜马欢迎俄白共同体条约
俄罗斯国家杜马3日原则通过一项声明,欢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两国总统2日签署的两国成立共同体的条约。声明指出,俄白两国建立共同体是独联体国家一体化道路上的“重大突破”。声明呼吁独联体其他国家支持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一体化进程,并欢迎这些国家“以任何可以接受的形式”加入这一进程中。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总统说重视发展安中关系
据新华社罗安达4月3日电(记者殷永建)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今天在这里说,安哥拉重视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多斯桑托斯是在会见来访的中国政府特使、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时说这番话的。他强调了加强亚非合作的重要性,并说安哥拉非常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希望两国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相互支持,拓展在经贸领域的双边关系,探讨安中合作的新途径。
多斯桑托斯总统还介绍了安哥拉和平进程的最新进展,并高度评价了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对安和平进程的支持。
李肇星在会谈中表示,中国愿与安哥拉一道,为把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而努力。


第6版(国际)
专栏:

法总理会见陈锦华
本报巴黎4月3日专电记者王芳报道:法国总理朱佩今天下午在会见中国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时表示,李鹏总理即将对法国进行的访问,表明了自1994年以来中法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说,法国政府和人民热切期待李鹏总理的来访。
陈锦华主任是应法国财经部长、外贸部长和外交部长之邀从4月1日开始对法国进行友好访问的。会见中,他转达了李鹏总理对朱佩的问候。他说,他的这次访问正是为李鹏总理访法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他向法国总理扼要介绍了中国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主要内容。他强调说,中国将进一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发展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技术、贸易等方面的合作。在谈到中法关系时,陈锦华主任指出,中法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合作涉及农业、航空、汽车、电力、通讯、石化、钢铁等领域,覆盖面很宽。他认为,中法两国的合作势头很好,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驻法大使蔡方柏参加了这次会见。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委员会讨论巴以关系危机
新华社耶路撒冷4月3日电(记者怀成波)巴勒斯坦委员会今天在约旦河西岸的拉马拉市举行为期两天的会议,讨论巴以关系目前面临的危机。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出席了这一会议。此次会议的议题包括以色列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近6个星期的封锁、巴勒斯坦经济困难,以及以色列总理佩雷斯最近提出的关于举行公民投票,决定巴以最后阶段谈判问题等。
阿拉法特在会前对记者说,由于以色列的封锁,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形势非常严重”。
巴勒斯坦委员会主席阿布·阿拉在谈到佩雷斯的全民公决建议时说,巴勒斯坦方面也将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以及海外巴勒斯坦人中举行公民投票。
在会议进行中,约旦河西岸几所大学的数百名学生在会场附近举行示威,抗议巴勒斯坦警察进入校园逮捕学生。为此,阿拉法特还抽出时间会见这些学生,听取他们的申诉。


第6版(国际)
专栏:

塔利班首次提出与阿政府谈判
本报伊斯兰堡4月4日电记者吴迎春报道:近6个月来一直试图占领喀布尔的阿富汗学生武装塔利班表示,愿意同阿政府谈判,以解决布尔汉丁·拉巴尼总统的权力移交问题。这是联合国特使梅斯蒂里3日访问喀布尔时披露的。
梅斯蒂里说,塔利班二号人物穆罕默德·拉巴尼告诉他,“塔利班准备今天、或者明天谈判。这些话是第一次出自塔利班之口。”梅斯蒂里还说,拉巴尼总统也曾表示愿意谈判。一旦塔利班总部坎大哈再次确认愿意谈判,他就要安排谈判的具体日子。梅斯蒂里3日从伊斯兰堡前往喀布尔进行为期1天的访问。


第6版(国际)
专栏:

孟加拉国成立看守政府
孟加拉国非党派看守政府3日正式成立,负责国家行政事务和主持进行新的议会选举。根据孟加拉国议会3月26日通过的一项宪法修正案,看守政府将在议会被迫或自动解散的15天内组成,并在未来90天内主持进行新的议会选举。


第6版(国际)
专栏:

秘鲁总统改组内阁
秘鲁总统藤森3日改组内阁,任命5名内阁新成员。这次内阁改组是由原部长会议主席兼教育部长丹特·科尔多瓦·布兰科2日宣布辞职引起的。这是藤森1995年7月连选连任以来进行的第二次内阁改组。(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罗乌两国总理举行会谈
罗马尼亚总理沃克罗尤同乌克兰总理马尔丘克3月29日在乌克兰伊兹梅尔市举行首次会谈,讨论双边的经贸合作现状及发展前景,双方都表示愿意扩大合作。在两国总理主持下,罗乌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定。        (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泰总理强调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据新华社曼谷4月4日电泰国总理班汉今天在这里强调,泰国将继续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决不干涉别国内政,并将努力发展泰中两国经贸关系及投资合作。
班汉是在会见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电子工业部部长胡启立时这样表示的。他说,泰中友好合作关系已开始迈入两国建交后的第三个十年,相信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必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增强。他说,不久前访华使他看到,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这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
胡启立说,中泰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中泰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的和平与稳定。


第6版(国际)
专栏:

田纪云在比利时议会演讲
出席比中经贸理事会午宴并讲话
新华社布鲁塞尔4月3日电(记者康新文)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3日在比利时参、众两院外事委员会发表演讲,就“世界和平与稳定、中比经贸合作和中国改革发展”等问题阐述了中国的立场和观点。
田纪云首先指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是当前世界的头等大事,因为“没有和平与稳定,人类的生存、发展就无从谈起”。
田纪云认为,各国政府、议会和人民都应努力,共同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在谈到中、比两国经贸合作时,田纪云说,比利时虽然是个小国,但工业高度发达,在许多领域具有优势。中国是个大国,但同时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市场。因此,中比两国经济具有很大的互补性,两国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有利于两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关于中国的改革发展,田纪云指出,经过18年的开放改革,中国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和比利时这样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经济上还有一定差距。中国希望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争取再过二三十年,能使自己的经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演讲结束后,田纪云还就人权、西藏和计划生育等问题回答了议员的提问,同他们坦率地交换了意见。
这次演讲由比利时参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沃曼斯和众议院外事委员会副主席范登马伦主持。
本报布鲁塞尔4月4日电 记者魏崴报道:田纪云副委员长今天在此间说,“对外国投资者来说,中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将是一个安全和有利可图的市场”。
田纪云是在比中经贸理事会主席德维特为他举行的午宴上说这番话的。他说:“近几年来,中国采取了重大改革措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与此同时,相应的经济法规逐步完备。投资环境日益改善。中国市场广阔,需求旺盛。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将按国际惯例,逐步开放金融、保险、商业零售及旅游等服务贸易领域。这些都为外国投资合作提供了众多的机遇和广阔前景。据测算,未来五年中,中国的进口累计总额将达一万亿美元。”
他还说,中比两国合作潜力很大,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这种关系必定会有新的更大的发展。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丁原洪应邀出席午宴。


第6版(国际)
专栏:

乔石会见圣彼得堡市长
圣彼得堡议会主席欢宴乔石
本报圣彼得堡4月4日电记者张德真、许恒声报道: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今天在斯莫尔尼宫会见了圣彼得堡市市长索布恰克。
乔石委员长说,这次有机会来访并同市长会见感到非常愉快,一踏上这块土地,我们就受到了贵市领导和人民的热情款待。索布恰克市长说,我们与友好城市上海进行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积极往来。我们要通过立法机构、政府间的合作更好地发展同上海市的关系。
在谈到圣彼得堡市和上海市的关系时,乔石委员长说,我相信,在中俄两国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日益发展的大气候下,在市长的直接领导下,贵市同我国上海市的合作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中俄两国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
乔石委员长还介绍了刚刚闭幕的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的情况和人大制度的有关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曹志等参加了会见。
今天,乔石委员长在圣彼得堡市还参观了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和冬宫。
晚上,圣彼得堡市议会主席克拉夫佐夫欢宴乔石委员长一行。乔石在宴会上说:中俄建立国家关系以来,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得到了健康、顺利的发展,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接触与合作日益增多,两国地方间的友好往来也已成为国家间友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乔石指出,中俄两国关系在当今整个国际关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令人高兴的是,近些年来,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俄关系始终沿着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轨道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克拉夫佐夫主席在宴会上说,我们殷切希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立法机构代表团对我市的访问将加强圣彼得堡与中国朋友的联系,并将我们的关系提高到一个新的质的水平。圣彼得堡人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是友谊之情,是对贵国公民在人类活动最广泛的领域里所取得成就的真诚敬佩之情。(附图片)
4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在圣彼得堡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新华社记者 刘少山摄(传真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布朗罹难记
本报驻南斯拉夫记者 胡锡进
昨天下午,因飞机失事,美国商务部长布朗及其一行在克罗地亚最南端的杜布罗夫尼克集体遇难。布朗率团参加了在法国举行的西方七国就业问题会议后,又前往波黑访问,从图兹拉乘专机前往这座克罗地亚南部的著名古城。这架由波音737改装的空军专机性能良好,驾驶员技术高超,却不幸遇上了恶劣天气。
本报记者今天15时赶到杜布罗夫尼克时,当地电视中首次播放了飞机失事地点的惨景。整架波音737飞机烧得只剩下机尾。碎片和尸首残落在周围300米的范围内,机上33人无一幸免,尸首难辨。杜城市府大楼内,新闻记者们几乎找不到可以谈话的人,官员、记者都集中到杜布罗夫尼克机场。昨天下午,克罗地亚总理马代沙就是在那里等待从波黑图兹拉前来杜布罗夫尼克的布朗一行,但他们等来的却是噩耗。
飞机出事地点叫圣·伊凡山。山下是一片逶迤秀丽的港湾。记者从城市赶往机场参加记者招待会的路上,一路阴雨,只见圣·伊凡山笼罩在浓雾中。出租车司机说:“昨天的天气比今天还要糟糕得多,飞行员怎么能找到机场的跑道呢?但我不明白,飞行员和地面为什么不更加小心点呢?”
美国军队去年底进入波黑后,几无伤亡。但前南地区却成了一些美国高级官员的生死场。去年8月,美国前南问题特使弗雷泽在萨拉热窝附近的道路上翻车罹难。8个月后,54岁的布朗和11家美国大公司的代表们又“祸从天降”,遇难地点距萨拉热窝仅约300公里。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总理马代沙昨天立即发表谈话,表示“休克”般的震惊。马代沙总理昨天长时间留在杜布罗夫尼克机场,等待救援消息,据透露,克罗地亚军队、北约驻军都参加了营救,有些救援飞机甚至是从意大利北约空军基地起飞的。遗憾的是,他们只找到了尸首。
今天当地时间16时,记者赶到杜布罗夫尼克机场,它离出事地点仅几公里。机场大厅里几乎没有乘客,只有大批记者在等待马代沙总理和美国驻克罗地亚大使加尔布莱特发布新的消息。布朗一行遇难,震惊了美国,也震惊了波黑和这座古城。
(本报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机场4月4日电)(附图片)
布朗座机失事地点示意图    孙伟绘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如鲠在喉
国成
去年9月,3名驻日美军士兵强暴一名冲绳少女,激起了冲绳各界人士反对美军基地的斗争浪潮。冲绳人民强烈要求对美军基地进行“整顿、合并、缩小”,并修改“驻日美军地位协定”。
近半个世纪以来,冲绳像是一个被遗弃的孤儿。战后初期,冲绳实际上是美国的殖民地。1972年,冲绳归还日本,美军基地依旧保留下来。半数以上的驻日美军士兵集中在这个弹丸小岛上。如今,冲绳已成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最重要军事基地。用铁丝网圈定的大片土地,始终是岛屿主人无权涉足的禁区。冲绳的经济发展也因此受到影响,成为日本经济最落后的地区之一。
冲绳人诉说,自从岛上设立美军基地,生活一天不得安宁。无辜居民死于射击训练的流弹之下,失控战斗机撞毁和平居民的住房,战斗机起降发出的尖啸噪音,几乎每天震耳欲聋。不仅如此,以“占领者”和“保护者”自居的美军士兵,在冲绳为非作歹。自冲绳回归以来,美军强暴妇女、杀人盗窃等各种犯罪案件已近5000起。然而,根据“驻日美军地位协定”,美军士兵犯罪,日本无权逮捕拘押。冲绳人所忍受的这般屈辱,与日本的主权国家地位实不相符。
日本媒介报道,冲绳人的要求使日本政府颇感为难。尽管日本首相3月28日代签美军继续使用冲绳基地的合同,但为了安抚民众,日本政府表示要就此同美国方面交涉。日本政府认为,续签出租冲绳土地的根据,基于日美安全条约体制的“公益性”。然而,中央政府的理由没能说服冲绳县知事和百姓,因为对他们说什么条约的“公益性”无异是个讽刺。
日本的有识之士认为,日美安全条约体制和驻日美军基地固然有保护日本安全的意义,但归根结蒂是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服务的。单就驻冲绳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而言,其“作战行动范围”已从美国西海岸扩展到东非,远远超出了“保护日本安全”的范畴。冲绳知事说,“冲绳问题对日美关系来说是一根插在喉咙中的刺。不拔掉这根刺两国关系就不能正常化。”如鲠在喉,欲吐不能,冲绳问题很使日本政府头疼。


第6版(国际)
专栏:环球扫描

美国大选谁占上风
本报记者 张亮
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较量,角逐下届美国总统宝座的格局已经形成:民主党现任总统克林顿与共和党参议院多数派领袖多尔对垒,但亿万富翁佩罗很有可能作为第三势力——“改革党”总统候选人再度参战,这将给大选增添新的变数。
多尔转败为胜 克林顿以逸待劳
美国的总统选举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提名预选,即民主、共和两大传统政党推举各自的总统候选人。预选阶段以两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为高潮,正式选出本党总统候选人和通过各自的竞选纲领。第二阶段是两党总统候选人直接正面交锋的决战期,而11月第一个星期一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二则是决定胜负的选举日(今年是11月5日),旷日持久、耗资巨大的大选也到此宣告结束。
概括来说,今年的提名预选有两个特点:一是共和党内速战速决,多尔只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就挫败对手,夺得了出线权;二是克林顿唱“独脚戏”,民主党内无人向他挑战,这在民主党最近50年历史上尚属首次。
但是,多尔的出线权赢得并不轻松。最初,共和党内有9人竞选本党总统候选人。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关键一仗中,多尔出师不利,其得票率落后于以极端保守派著称的政治评论员布坎南。此后,多尔又在特拉华州败给了出版业大亨福布斯。这两次重创打乱了多尔的竞选阵脚。震惊之余,他决意改组竞选班子,并调整了竞选策略。直到3月5日,他才转败为胜,在8个州的预选中统统夺魁。接着,多尔又在“超级星期二”横扫7个州。见多尔获胜已势不可当,多数竞争对手相继退阵,只有布坎南表示要坚持到底。
在民主党方面,今年的预选却异常平静、乏味。克林顿早在去年晚些时候就宣布竞选连任,并加紧组建竞选班子和筹措竞选经费。他先声夺人,旨在告诫党内那些有意向他挑战的人不要轻举妄动。另一方面,民主党在1994年国会中期选举中惨遭失败后,党内凝聚力增强,发誓不仅要确保下届总统宝座,而且还要同时夺回在众参两院的多数席位。民主党人不会忘记,共和党从1980年到1992年曾连续12年主宰白宫。在民主党的头面人物看来,4年前克林顿从布什手中夺回开启白宫的金钥匙来之不易,今年一定要以党的利益为重,确保克林顿卫冕成功。在这种大气候下,其他有志问鼎白宫的民主党人也只好打消念头。挑战者老谋深算卫冕者踌躇满志
多尔的总统梦已做了16年。早在1976年,他就作为福特总统的搭档参加竞选,结果败在了卡特和蒙代尔的手下。1980年和1986年,他先后两次争夺共和党候选人提名,但均以失败而告终。这次他虽然获得了出线权,可他的总统梦能圆吗?
现年72岁的多尔资历不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衔为中尉的多尔随部队开赴欧洲战场。在意大利北部的一次战斗中,他为了抢救伤员而负重伤,致使右手残疾。因此,多尔的竞选班子把他精心包装成一位“二战英雄”,这与“越战”时逃避服役的克林顿形成鲜明对照。
多尔被共和党尊为最为“德高望重”的国会议员。60年代初,他就进入华盛顿的国会山,先做了8年众议员,后又当选为参议员,并连选连任至今。他曾两度出任参院多数党领袖,还当过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所以,也有人称多尔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政客。
他的政见温和保守,是共和党主流派的代表人物。总的来说,多尔在国内外政策上的立场既有别于克林顿,又不同于共和党内的极端保守主义。
多尔的致命弱点是年纪太大。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很可能挑选一位年富力强、又属华盛顿“圈外人”的州长作为竞选伙伴。民意调查还显示,不少选民认为多尔缺乏政治远见,缺乏魅力,缺乏新思想。他的竞争对手甚至曾断言,多尔根本就不是当总统的料。此外,布坎南拒不退阵弄得多尔软硬不是,成了困扰他的一块心病。这些都是多尔通向白宫道路上的绊脚石。
克林顿今年刚刚50岁,可谓年富力强。他执政3年多来,虽然政绩平平,竞选时许下的诺言多半没有兑现。但是,克林顿也有自我炫耀的资本。首先,近年来美国经济持续适度增长,总体经济实力有所增强,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财政赤字呈下降趋势。克林顿把这些归功于他的经济政策,而实际上却主要是企业内部进行结构调整的结果。其次,在去年白宫与国会的旷日持久的预算战中,克林顿的主张顺应民心,因而得分不少,其支持率由40%多上升到50%以上。另外,克林顿在外交政策上也由被动应付转向主动行动,并在中东问题、波黑问题上连连得手,他的“外交无能总统”的形象有所改善。
然而,克林顿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经济增长并未给普通美国人带来实惠,他们的实际收入不但停滞不前,甚至下降了,其中不少人对克林顿牢骚满腹。与克林顿夫妇有牵连的“白水投资案”仍在调查之中,尽管迄今还未查出什么名堂,但共和党人仍紧追不舍,发誓要弄个水落石出。外交领域是个多事区,如果在美国人普遍关注的问题上处理不当,克林顿就有可能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也许正是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险情,克林顿政府已表示将在今年9月从波黑分阶段撤出美国的维和部队。
克林顿1996年国情咨文讲话被视为他竞选连任的政策纲领,其中包括抚育孩子和巩固家庭;提供教育机会;帮助每个美国人获得经济保障;消除犯罪、黑帮和吸毒现象;为下一代创造安全与清洁的环境;继续发挥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对美国人来说,这6项主张娓娓动听,因而赢得了广泛好评。
下届总统跨世纪驴象争斗更激烈
综观目前的竞选态势,克林顿和多尔各有优劣,但前者处于明显有利地位。几乎所有民意调查都显示,克林顿比多尔领先约十个百分点。随着选举日的临近,双方的差距会逐渐缩小。
从地区实力对比来看,克林顿在东北部和加利福尼亚州占上风,多尔在南部几个州拥有实力。因此,今年大选的主战场将转向中西部的密歇根、俄亥俄和伊利诺伊斯等几个州。这些州的民意所向将在大选中起决定性作用。眼下,克林顿在该地区领先于多尔。
克林顿和多尔目前都在密切注意佩罗的动向。他插足“驴”、“象”争斗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佩罗声称,他希望“改革党”预定夏天举行的代表大会能推出“新面孔”参加总统竞选,该党正在实施在全国50个州进行选举登记的计划。如果佩罗真的亲自出马,那将使大选更加复杂化。一般估计,他会更多地拉走多尔的选票。但民主党也担心,佩罗参战有可能是冲着克林顿来的。
今年美国大选具有某种特殊意义,因为下届总统将是一位跨世纪总统。多尔和克林顿属于两代人。是让年过7旬的多尔还是让年富力强的克林顿带领美国走向21世纪,11月5日美国选民将作出抉择。(附图片)
上:多尔:我终于在预选中脱颖而出。
中:多尔:从今以后就是我和克林顿,再没有任何干扰了。
下:佩罗:好了,好了,大家听我说……
转载自《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