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4月5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文化时空)
专栏:

在“义”与“利”之外
张荣喜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中国人的人生哲学似乎总是围绕着义与利转圈子。如果我既不是君子,亦不是小人呢?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对此有其独到见解:“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这倒有点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表明了他对义与利的态度。过去我们曾经历了羞于谈“利”的年代,如今也目睹了为追利耻义的所谓的“星”和“腕”。那么,在义与利之外,是否还有别的人生态度与追求?
不久前,某部队邀请了六位中国民乐演奏家演出。这是他们百场义演的第73场演出。他们大多是国家一级演员和政府特贴获得者,演奏代表着目前我国部分民乐的最高水平,受到广大官兵的热烈欢迎。笔者询问演奏小组负责人、国家一级演员池祥生:“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商品意识很强。你们都是国家一流演员,跑工厂,到农村,去学校,下部队义演,一不求名二不为利,图什么呢?”池祥生淡淡一笑:“我们都是党和人民培养出来的艺术家,经常应邀到国外演出,外国人按国际标准付我们演出费。我们有一个指导思想:有本事去赚外国人的钱,不能把眼睛盯着自己同胞的口袋。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所以义演,旨在弘扬民族艺术的瑰宝,让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人了解欣赏中华民族音乐,不要妄自菲薄,不要忘了祖国艺术的精粹。”
一席话,朴实而深刻。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在义与利面前确实表现出了不同的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有的年轻歌唱演员唱了两首群众喜爱的歌,一夜间便成了“著名歌唱家”,随之身价倍增,出场费的要价越来越高,非要多掏一点老百姓的腰包他才不掉价,否则就亮你个“不商量”。崇洋之风也在一些人之间蔓延,一个国外名不见经传的三四流交响乐团来华演出,被炒得热火朝天,一张票价炒到数百元,中国老百姓口袋里为数不多的几个钱又让洋人敲了一竹杠。钱对某些人来说具有强大的不可抗拒的诱惑力。然而,在有的人看来,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取之于民,用之于众。孙毅老将军戎马一生,离休后把有限工资的相当一部分用来购买书报、杂志,寄给青少年朋友,教育他们好好读书,早日成材。党的好干部西藏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同志,在上有九旬老母、下有未成年子女、还有多病的妻子情况下,两次进藏工作。较长时间的分居生活,使他的经济更加拮据,他不仅靠工资赡养老母、亲属,而且甚至出卖鲜血换钱养育两个藏族孤儿,他牺牲时身上只有8.6元钱。
名有吸引力,利有诱惑力。但在人生追求中并不是非名即利,或兼而得之。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那就是情和无私奉献。从艺术家义演到老将军和地委书记,在他们的人生追求中,不正是体现了他们对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对这块养育了他们的黄土地和各族人民群众一片深深的、浓浓的真情!


第11版(文化时空)
专栏:

舞蹈美,艺德更要美
白淑湘
当前文艺界的一些不良现象是很令人担忧的。比如说歌星假唱、演员罢演、“大腕”索要高价、剽窃侵权成风等等,不仅给艺术殿堂和艺术家们的声誉带来极大的损害,而且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有人说,这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现象;也有人说艺术进入市场经济了就是如此。国外的市场经济多少年了?也没听说过(也许我孤陋寡闻)演唱会是放录音对口型的。我觉得关键的问题是,歌星的嗓子、演员的脸、“大腕”的名声……都值钱了,唯独艺德,也就是艺术家的良心不值钱了,这是令人深思的。
舞蹈界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拜金主义已经使某些舞蹈、某些舞蹈演员不那么优美,不那么可爱了。只要有钱,一些编导可以不顾艺术规律,不考虑起码的审美价值去迎合给钱人的需要,不是创作而是去制造一些不伦不类的舞蹈;为了钱,一些演员可以把国家多年来的辛勤培养置之脑后,不练功不排练不参加演出,而热衷于夜总会、歌舞厅的“伴舞”;还有的工作前先张口问“给多少?”更有的沦为“大款”、“大亨”们的附属品。这种现象让我们这些搞了大半辈子舞蹈、而且把舞蹈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人非常痛心。经济体制可以转轨,艺德、艺术家的良心是不可以“转轨”的。舞蹈是创造美的艺术。不仅创造着美的韵律,而且创造着美的心灵,美的情感,并以这美的精神财富去推动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就是舞蹈艺术的价值。舞蹈者必须首先具有美好的艺德才能去体现这一价值。只是为了钱的舞蹈,已经不是舞蹈了。我们这一代人过去练功、排练和演出都非常苦,排《天鹅湖》,排《红色娘子军》,哪有今天这么好的条件?哪有什么排练费、劳务费?之所以刻苦是因为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艺术良心,对得起广大观众、对得起我热爱和献身的舞蹈事业。不久前在舞协承办的《金秋晚会》上,舞蹈前辈们之所以宝刀不老,艺术生命常青,完全在于他们具备有高尚的艺术道德。高尚的艺德使他们甘于寂寞、甘于清苦,不为钱所动,不为利所扰,从而使自己的艺术在奋斗中炉火纯青。舞蹈前辈的精湛技艺是年轻一代的典范,他们高尚的艺德更应成为舞蹈后来人的楷模。我觉得在文艺界特别在文艺界的青年人中间提倡讲艺德、树新风是十分必要的。对那些艺德好、专业好的青年艺术家要积极热情地鼓励,广为宣传。舞协今年将要承办的《青春旋律舞蹈晚会》,选拔的标准首先是艺德好,其次才是专业水平高。艺术家包括舞蹈家重艺德形成风气,必然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支持,也必然会促进文艺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对此我还是充满希望的。(附图片)


第11版(文化时空)
专栏:

我说艺德
骆玉笙
我从四岁开始登台表演,现在已83岁了。这些年我从一个小演员到名角,从普通的文艺工作者到现在人人尊重的“国宝级艺术家”,一直没有脱离舞台。“国宝级艺术家”这个称号我当之有愧,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演员。一个演员的艺德是什么呢?是对自己的事业无比热爱的事业心,是不耻下问,虚心向他人学习的进取精神,是对观众负责的诚恳态度。
我对自己的事业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平时总是想如何唱得更好,吐字要清楚,韵味要浓厚,感情要饱满,如何才能更好地与观众交流。每一次演出回来,我总是细细地总结,如果唱得好,观众特别欢迎,我就特别高兴。如果唱得不好,剧场效果差,我回到家后,连夜宵也吃不下去,心中总觉得对不起观众。我总是要好好静下来分析哪些地方唱得有毛病,哪些地方需要改正。
我觉得“艺术无止境,学习无止境”,哪个演员说自己行了,成名了,那他的艺术肯定会停止不前,会退步。一个好演员要虚心,虚心地向其他姊妹艺术学习。学习不能是口头上说,要有实际行动。我唱京韵唱段《将相和》的时候,就观摩方荣翔老师的京剧《将相和》,细心体会剧情里的人物心态,并将这些体会放到创腔和演唱中,以丰富自己的创作。1958年全国曲艺界演员慰问福建前线解放军时,我就与同行的评弹大师蒋月泉相互学习《林冲发配》的唱段,在以后的创腔设计中,将不少评弹唱腔丰富到京韵大鼓里,让这些唱腔不脱离京韵大鼓的基调。
老话讲“演员是疯子,观众是傻子”,我说不是。观众是演员的老师,越是喜爱你演唱的观众,提出的意见越中肯。在我演唱《四世同堂》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时,南京的一位老观众来信对我说“千里刀光影”的“影”字和“为雪国耻”的“耻”唱倒了,听起来像“赢”和“迟”字,看了这封信,我从心里感谢他,在以后的演唱中改正了过来。
从前,演员争场口、争海报排位的事常有。这么多年我什么场口都唱过,末场、倒二、中场,因为我觉得一个演员只要真正把观众放在心里,认认真真为他们演唱,总会得到观众的认可。平时我也总是教育我的学生,不争场口,对比自己好的演员要认真学习他们的优点,对有缺点的演员要帮助他们改正,看到别人不对的地方自己就不要再犯相同的毛病。还有一个演员应该同自己的乐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场上演出有问题下场不要说,第二天上班时用对方易于接受的话婉转地说,还要让对方心服口服。
人们称我唱的京韵是“骆派”,称我是开派之师,我觉得我是个“杂派”,因为我什么都爱学,在艺术上京剧、评弹、黄梅戏等同行的艺术都是我的老师,在思想道德上,孔繁森、李国安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型是我的老师。在台上要讲艺德,在台下要讲道德,要助人为乐,与人为善,有人力帮人力,有财力虽然是微不足道也要帮财力。
大家尊重我,说我德高望重,这是对我的鼓励。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耄耋之年了,细想任何一个人都逃不过生老病死,但是要积极地看人生。在有生之年,我活一天就要唱一天,活一天就要教一天学。(附图片)


第11版(文化时空)
专栏:

时代呼唤人民艺术家
周韶华
改革开放给文艺繁荣发展带来了春天。艺术园地中不乏虔诚敬业的执著追求者,英才精品不断涌现,整个社会文化氛围有利于文艺创作的发展。同时也不可讳言,在其负面也出现泥沙俱下、鱼目混珠的消极文化现象。概括地说,就是中华文化精神价值的迷失,理想、信念、道德意识有些失落。从文艺界的某些角落看,对“人类灵魂工程师”和“为人民服务”这种神圣崇高的职责感有所淡化。有的人不再把这最光荣的职责作为自己的内在人格力量,而竞相追逐“画价即人的价值”,商品属性与艺术价值混淆,庸俗与高雅颠倒,画品与人品分离,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滋生。因为舆论力量软化,有隙可乘,那些走江湖的“竹子大王”、“葡萄大王”、“牡丹皇后”桂冠愈戴愈高,还有自我标榜为“艺术大师”的。他们很善于包装自己,拉大旗作虎皮,钻营有术,财大气粗,吹吹拍拍,招摇过市,出入要门,居然能在重要的传播媒体上摇来晃去,以劣充优,画价炒到了天文数字。这种消极行为,虽然只是支流,但对我们国家正在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五千年积淀的中华文化精神价值,都是极大的讽刺。
还有,在一些沿海城市,也包括有的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某些单位题写的招牌名称,只顾刺激享受欲,完全不管其文化内涵是否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悖。诸如叫什么“帝王”、“帝国”,什么“霸”,什么“太子”、“贵族”等等,大家也见多不怪。这种以封建帝国、帝王和贵族为标榜的文化现象,不也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悖吗?
一个国家的整体精神文化素质如何,一个民族的整体灵魂以及国人的心态如何,同这个国家民族的物质力量是否强大一样,是这个国家的生命所在。时代在呼唤真正的人民艺术家,呼唤珍视中华文化的人文价值,有道德,有理想,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这方面,文艺界有很多事情可做,并且大有作为。
诚然,对在经济体制转型的大好形势下出现的负面文化现象,我们既要正视,也不可夸大,尤其不可以负盖正,影响对改革开放这一历史发展方向的坚定信心,再倒退回去。根本的问题是要重视我们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像藕益大师说的:“有出格见地,方有千古品格;有千古品格,方有超方学问;有超方学问,方有盖世文章。”做学问要做高品位的学问,做人要做高品格的人,出精品,创名牌,以高尚的职业道德自律,路在脚下,眼睛向下,心怀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做真正的人民艺术家。(附图片)


第11版(文化时空)
专栏:

艺术需要真诚
李维康
如今市场上常常有假冒伪劣的商品。当我买到一件看起来质地纯粹的羊毛衫,结果,适得其反时,便十分懊恼。当我的女儿高兴地买回红彤彤的“富士”苹果,结果吃到嘴里全然不是那么一回事时,更是十分懊丧。显然,卖假货的人是为了盈利,是对顾客的欺骗,从良心上说,也是缺少善意和真诚。
人们买货希望买真货,希望货主多一些真诚,推而广之,一个人待人接物交友,一个演员从事歌唱表演,又何尝不多要些真诚?如同货主面对顾客,演员面对的是观众,观众当然愿意欣赏的是真艺术,看到的是真感情。记得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有一句名言: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戏剧界前辈老师也常常告诫他们的学生:模仿不是创造,要深入角色,要体验人物的感情。艺术家越是从心灵深处汲取感情,感情越是恳切真挚,他的艺术才越是独特。只有把独特的艺术献给观众,把自己的全部感情投入角色,观众受到感染,才会不后悔买票进入剧场,才会回报演员以掌声和赞扬。
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在这方面永远是我们的表率。他晚年的时候,还不辞辛苦地排演了新编历史剧《穆桂英挂帅》,他自己曾说:“这出戏的唱腔和唱法,更多地注重表达剧中人复杂的思想感情。”他以高超的艺术,以真实的情感,成功地塑造出了爱国女英雄穆桂英的性格和形象,这一形象感染了千千万万的观众。直到现在,一想起他捧起帅印的情景,多少人仍旧激动不已,从内心深处充满了对梅大师的怀念和敬仰。
作为一个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京剧工作者,在如飞一般的岁月中,我已到知天命之年。几十载从艺的舞台生涯中,饰演了许多悲剧人物,且不论造诣深浅、技艺短长,有一点却是我时刻要求自己去做的,那就是认真地深入角色情感,努力把真情实感传达给观众。大家说观众是上帝,我想,观众还好比是广阔的江河,演员是江河里的鱼,离开了水,鱼便不能生存。观众又好比是土壤,离开了土壤,庄稼便不能生长,花儿便不能开放……
对观众负责,奉献我们的真诚,这该是演艺人员的艺德。对顾客负责,别卖假货,这该是商业人员的商德。对同志、对朋友真诚,让人间充满爱,这个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附图片)


第11版(文化时空)
专栏:

生活的闪光
——侯贺良印象
章永顺
一个枫叶如丹的季节里,侯贺良走上了山东省泰山文艺创作最高奖的领奖台,捧起摄影艺术一等奖的奖杯。与此,他还获得中国摄影艺术最高奖——“金像奖”的提名。此时的侯贺良在国内外摄影大奖赛中获奖已多达百余项,是世界首届职业摄影家影展中入围的7位中国摄影家之一,是世界华人摄影学会创会会员、评审委员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一项项殊荣,在侯贺良看来是用汗水浸泡过的幸福。学无止境,艺无止境,又使他谦谦地一刻不能松懈,他默默地从领奖台又走向浩瀚的生活之海。在侯贺良的眼中,生活是流动的,美是流动的。从他的作品看,没有摆布的痕迹,也少有暗房的特殊加工,多是真实的生活写照。纷繁的生活通过他的双眼和镜头,映现于心的是自然的美丽清秀。因此他喜欢用朴实的语言去塑造和再现这一切,他致力刻画寻常的人与事,只是在抓住不寻常的瞬间时,才显出那机敏而厚积的刻意。
“我认为摄影艺术就是观察艺术、发现艺术。我的作品,很少有拍摄前的完美构思。我觉得摄影创造中的构思,应该是一种发现、一种创造。摄影语言的表达成功与否,靠的是摄影家自身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触景生情’和‘信手拈来’是我作品诞生的两个主要过程。”
比如《昨天的梦》便是他的一幅力作。曾入围世界职业摄影家作品展,获中美联合举办的“大众摄影之花”全国摄影赛金牌奖,激起许多观赏者的共鸣。照片取材是一位苗家女第一次进京城的喜悦和激动。愿望实现的刹那,苗乡来的女子全身心地笑了。侯贺良用他那敏感的心抓住了这一瞬,抓住了这不加任何矫饰的圆梦时刻。
侯贺良的摄影创作沿循他的个性与审美意识而发展,像深谷幽兰,在人不经意之时,喷放出隽永绵长的芬芳。他的视角呈全方位展开,关注社会,观照人生。在他的镜头下,没有故作深沉的矫情,没有惊世骇俗的虚妄,没有哗众取宠的媚俗,没有僵化生硬的匠人之气。那些无论是取材风光、人物、静物还是社会事件的摄影之作,都在营造一种气氛,营造一种气息,贯穿一种精神气质的东西。是物像激发了作者性灵之时的一种闪光、一种启动,是一种感觉的真实与性情的反应,这是侯贺良面对生活的表像、形式的无序,做出的直接的潜意识的反馈与有致的提炼。
“我不奢求我的作品能生发出铁马金戈的力量,如果我的‘语言’能与观众通过无声的交谈,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能使人们从中得到一点美的享受,增加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那就是我的最大期望。”侯贺良的这些期望有的已经实现了,有的正在实现。这些年来,担负《山东画报》总编辑的工作,给事业心特强的他添加了双重的压力,但侯贺良用双倍的努力,连续打出了许多令摄影同行称赞的好球。
侯贺良在多年的生活中,孜孜捕捉着美的闪光。


第11版(文化时空)
专栏: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竣工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马良春、张大明主编,张大明、陈学超、李葆琰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于近日出版。全书100万字。这是国家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之一。本书体系庞大,内容宏富,史料翔实,论证严密,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项宏伟工程,思潮流派研究的新的开拓。   
  (刘福春)


第11版(文化时空)
专栏:

《血吻》一书的新视角
军旅作家张广平的长篇小说《血吻》出版以来,受到社会关注。《血吻》是一部以新视角为女兵战场写真的作品,以一次边境战争为背景展开故事和人物命运的描写。是中国当代一部动人心弦的女兵战地浪漫曲。(向尔刚)


第11版(文化时空)
专栏:

编者按:道德,从某种意义讲是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准。讲求道德,不仅仅是完善个人修养问题,也是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问题。艺德问题,即文艺界的职业道德问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文联工作会议期间,本报约请文艺界部分知名人士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们的发言,有批评,有呼吁,有劝诫,还有建议,值得一读。
讲求艺德加强修养
曹禺
作为文艺界的一个老兵,我听到一些有关文艺界个别同志不讲艺德的反映和报道,心里很不是滋味。
文艺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己都不讲艺德,怎能去升华别人的灵魂,影响他人的心灵?
讲艺德,是文艺家的基本修养,是反映一个人文明程度的标志。道德观念的增强,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一个文明的社会,除了政治、法治之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道德建设。而且,道德修养是更内在的方面,它能提高个人的素养,并进而促进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维系社会的稳定。现在,我国在大力推进法制建设的同时,也注意到了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中共中央还决定,十四届六中全会专门讨论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我们文艺家在这方面,应当起到表率作用。
讲艺德,也是文艺家的共同追求。古往今来,有许多文艺家不仅艺术精湛,而且德高望重。屈原、司马迁、阮籍、嵇康、李白、杜甫、韩愈、苏轼、关汉卿、曹雪芹,直至鲁迅、郭沫若、茅盾,都是德高艺精、德艺双馨的大师。他们在人品和文品两方面都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今天的文艺家应向这些前辈大师学习,为我国的道德建设树立新的风范。
讲艺德,还是文艺家的重要责任。因为文艺家是影响人、教育人的,教育者首先自己要受教育,才能以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去感染人,影响人,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这个世纪之交,倡导讲求艺德,加强修养,还有着特殊的意义。这实际上是一个文艺家以怎样的精神风貌走向新世纪的问题,是一个用怎样的道德风范将人们带入新世纪的问题。这样看来,我们文艺家真是任重道远,愿大家不懈努力。(附图片)


第11版(文化时空)
专栏:

穆向阳诗集《古风今韵》出版
内蒙古诗人穆向阳诗集《古风今韵》近日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长期工作在鄂尔多斯,当地人民的生活情状是其千歌百咏的主题。因而,他的诗作苍凉而清新,厚实而隽永。(白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