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4月2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科索沃发生恐怖事件
南斯拉夫内务部23日宣布,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极端主义分子22日发动一系列恐怖主义行动,打死5人,打伤5人。这是自1989年以来,科索沃地区最严重的一次带有恐怖主义色彩的民族骚乱。据报道,一名阿尔巴尼亚青年21日在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被塞族人打死,22日阿尔巴尼亚族极端分子对此进行报复。 (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内务部长证实
杜达耶夫已死亡
据新华社莫斯科4月25日电(记者黄慧珠)俄罗斯内务部长库利科夫25日在莫斯科宣布,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杜达耶夫死亡的消息已得到证实。
此间舆论认为,杜达耶夫的死亡将使车臣局势更为复杂。


第6版(国际)
专栏:每周一画

  六撞南墙
·叶景文·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全国委员会作出重要决定
国家宪章取消“灭以”条款
以欢迎巴修改宪章巴敦促以兑现承诺
本报开罗4月25日电记者刘水明报道:在加沙召开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会议昨晚以多数赞成通过决议,决定对《巴勒斯坦国民宪章》进行修改,取消该宪章中有关消灭以色列的条款。
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21次会议是22日在加沙开始举行的。在昨晚的表决中,有504名委员支持修改宪章,54名委员表示反对,14票弃权。会议责成巴全国委员会中的法律委员会根据1988年巴勒斯坦《独立宣言》、联合国安理会242号、338号决议精神和原则起草新的国民宪章,并在6个月内向巴中央委员会提交新宪章文本,巴全国委员会将召开特别会议讨论通过新的宪章。
《巴勒斯坦国民宪章》是1968年在开罗召开的巴全国委员会会议上通过的,宪章中有关于消灭以色列的条款。1993年9月巴以相互承认时,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在致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的信函中,曾作出修改巴国民宪章的承诺。按照巴国民宪章规定,必须经过全国委员会2/3的委员表决通过,才能对宪章进行修改。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4月25日电(记者怀成波)以色列总理佩雷斯对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决定取消巴勒斯坦宪章中有关消灭以色列的条款表示欢迎。
佩雷斯24日晚在以色列独立日48周年集会上说,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说,这可能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变化。
他说,这表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完全履行了他承担的义务。
阿拉法特24日晚在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作出修改巴宪章的决定后说,巴勒斯坦方面承担了自己的义务,以色列方面也应当承担自己的义务。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法美双轨调停
张祝基
黎以冲突4月11日骤然升级,法美俄意和伊朗等国外长接踵前去穿梭斡旋。4月16日美国首先提出7点停火协议。随后法国也提出和平计划,并得到俄国的支持,于是出现了一种双轨调停局面。
美国提出的“7点停火协议”,要求黎巴嫩真主党立即停止袭击以色列北部和驻扎在黎南部“安全区”的以军士兵。在此前提下,以色列宣布对黎没有任何领土要求,由叙利亚保证黎以协议的履行,经过一段试验期以后,以军撤出黎南部“安全区”;如果真主党游击队恢复恐怖活动,以色列有权进行还击并解除其武装。而法国提出的和平计划则公开谴责以色列轰炸黎巴嫩平民,要求以色列和真主党都作出停止相互袭击的书面保证,由包括法国在内的一些第三国派部队监督停火,进而实施联合国425号决议,以色列军队从黎南部“安全区”撤出。
对这两种方案,黎巴嫩表示,法国的和平计划包含着“合理的和可以接受的内容”,美国的停火协议则须作“实质性的修改”。而以色列总理佩雷斯却告诫法国尊重该地区“传统势力”的影响和作用,并说以色列只相信美国有经验和能力进行调解,他还强调,黎以冲突只能通过一个渠道进行调解,多轨调停只能导致混乱。就在两个方案面世两天后,以色列又向黎巴嫩进行了一场更为猛烈的轰炸,造成200多人死伤,成为冲突升级以来流血最多的一天。
在调解黎以冲突上,法国为什么同美国唱起了对台戏?法国在中东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利益,可是海湾战争以后,它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和作用大为削弱,法国对此于心不甘。中东和平进程由美俄发起、美国主导,法国一直插不上手。所以法国有意乘俄国无暇他顾之机填补真空。另外,黎巴嫩曾是法国的委任统治地,与法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法国很想通过调解黎以冲突重返中东。再则,希拉克作为戴高乐派传人,去年5月上台后大幅度调整法国的外交政策,在保持同美国有距离的盟友关系的同时,发展同亚洲的关系,并加强在中东和地中海地区的存在和作用。希拉克说,欧洲必须争取在中东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不应仅仅是提供资金的来源,还应更积极地参与中东和平方案的制定。法国在严厉谴责以色列的同时,还极力动员其欧盟伙伴国与它一道行事,不过后者态度犹疑。
据目前形势分析,黎以冲突单靠法国调解恐怕也难以成功,法国最终还得同美国以及参与调解的俄罗斯和意大利联手才可望奏效。人们还记得,法国在戴高乐时期的国际形象是“二流国家,一流角色”,今日法国极力重返中东的努力表明,希拉克总统似在寻找昔日的辉煌。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哈吉塔四国简况
许宏治
俄罗斯联邦
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人口1.482亿。境内有10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人占82.6%。主要少数民族有鞑靼、乌克兰、楚瓦什、巴什基尔、日耳曼、车臣、印古什、奥塞梯等。官方语言为俄语。主要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
首都莫斯科,人口891万。
国家元首:俄罗斯联邦总统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俄罗斯地跨欧亚两大洲,幅员辽阔,与中国有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俄联邦承诺继续履行前苏联同中国签订的条约义务。双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的新型国家关系稳步发展。1992年2月13日,俄联邦议会批准中苏于1991年5月签订的国界东段协定。1994年9月由中俄两国外长签署的《中俄国界西段协定》,也经议会批准并已生效,目前双方正按计划完成勘界立标工作。至此两国边界99%以上地段得到合理解决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简称哈萨克斯坦。面积271.73万平方公里,人口1687万。有130多个民族。哈萨克族人数约占44.3%,俄罗斯族占35.8%,其他主要有乌克兰、日耳曼、乌兹别克、鞑靼等民族。哈萨克语为国语,通用俄语。50%以上居民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此外还有东正教、基督教、佛教等。
首都阿拉木图,人口约120万。
国家元首:总统努尔苏丹·阿比什维奇·纳扎尔巴耶夫。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于1991年12月16日正式宣布独立,21日正式加入独联体。1991年12月27日,中国宣布承认哈独立,1992年1月3日两国正式建交。
吉尔吉斯共和国
吉尔吉斯共和国,简称吉尔吉斯斯坦。面积19.85万平方公里。人口446.95万。全国共有80多个民族,其中吉尔吉斯族占56.5%,俄罗斯族占18.8%,乌兹别克族占12.9%。其余主要有乌克兰、日耳曼、东干、朝鲜、塔吉克等民族。国语为吉尔吉斯语,官方语言是吉尔吉斯语和俄语。70%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多数属逊尼派,其余居民信仰东正教。
首都比什凯克,1991年2月7日前称伏龙芝,人口60.44万。
国家元首:总统阿斯卡尔·阿卡耶夫。
1991年8月31日宣布独立,同年12月21日加入独联体。1992年1月5日中吉建交。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简称塔吉克斯坦。面积14.31万平方公里,人口530万。其中塔吉克族占65%,乌兹别克族占26%,俄罗斯族占2%,余为鞑靼、吉尔吉斯、乌克兰、哈萨克等民族。官方语言为塔吉克语,俄语为族际交流语言。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多数为逊尼派。
首都杜尚别,人口60万。
国家元首:总统埃莫玛利·拉赫莫诺夫。
1991年9月9日宣布独立,同年12月加入独联体。1992年1月4日同中国建交。


第6版(国际)
专栏:

  北约改革军事机构达成协议
法国愿意重返北约军事组织
本报布鲁塞尔4月23日电记者张宝祥报道:今天,北约16国参谋长在此间北约总部举行北约军事委员会例会,法国参谋长参加了会议。这是法国自1966年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以来首次参加北约最高军事机构会议。
会议就指导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进行改革的重大原则达成了一致。
比利时参谋长维利·埃尔特莱尔说:“我们就改革的重大原则达成了协议”,但都“避免谈具体细节”。埃尔特莱尔在谈及北约内的欧美关系时说:“所有的人都认为美国在联盟内起着重要作用,它还应该继续在联盟内起重要作用。”
法国武装部队参谋长让—菲利普·杜安将军在谈及法国重返北约军事组织的前景时说:“法国和北约的接近没有限度”,“法国希望在北约内建立真正的欧洲防务”,“如果关于北约改革的谈判令人满意,法国将重返改组后的北约军事组织”。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理会敦促安哥拉加速和平进程
本报联合国4月24日电记者许世铨、何洪泽报道:由于安哥拉和平进程进展缓慢,安理会今天发表主席声明,敦促安政府和安盟双方采取必要行动加快和平进程。
声明强调,安理会关注《卢萨卡议定书》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安盟部队全部进入营地,交出所有武器、弹药和军事装备,以及安盟部队纳入安哥拉武装部队的行动。
安盟拥有6万多人的部队,目前仅有2万人进驻营区。
加利指出,国际社会准备继续支持安人民寻求和平,向其提供紧急援助及促进经济重建,但各国的耐心是有限度的,它们的援助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当事双方在促进和平与民族和解方面的努力。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庆祝人民军建军64周年
金正日视察西部前线部队
本报平壤4月25日电记者张友新、赵嘉鸣报道:今天是朝鲜人民军建军64周年纪念日,平壤举行了中央报告大会。
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金永春在报告中说,64年前的今天,金日成同志创建了朝鲜人民军,开创了朝鲜革命武装力量的光荣历史。报告回顾了人民军的历程和业绩,号召全军继续贯彻朝鲜劳动党的军事路线,为保卫祖国作出更大贡献。
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正日今天视察了西部前线联合部队指挥部,向人民军官兵致以节日祝贺。
朝鲜党政军领导人李钟玉、朴成哲等今天也参加了庆祝活动。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在科威特的声誉急剧下降
科威特最近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结果称,自本月中旬开始,以色列在美国默许下对黎巴嫩村镇进行大规模轰炸,造成了许多无辜平民丧生,而美国对以色列的侵略行径公开进行辩解和支持,使美国在科威特人心目中的威信降到最低点。90%的科威特人承认,他们对美国的印象极坏;94%的人认为,无论美国如何解释,美国在中东实际是支持以色列,反对阿拉伯国家。指望美国在中东问题上持公平立场是不可能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塞对立双方签署和平公报
本报阿比让4月24日电记者杨贵兰报道:据此间新闻媒介报道,23日上午,以卡巴赫总统为首的塞拉利昂政府代表团和以桑科下士为首的反对派武装力量——塞拉利昂革命统一阵线代表团经过一天的谈判,就在塞拉利昂停止敌对行动、恢复和平达成共识,卡巴赫总统和桑科下士先后在和平公报上签字。科特迪瓦总统贝迪埃则以仲裁者的身份在公报上签字。
公报称,双方代表团重申“在塞拉利昂恢复公正、持久和平,选择和平方式解决冲突”的承诺。双方决定停止敌对行动。


第6版(国际)
专栏:

  德波领导人希望加强合作
德国总理科尔24日对来访的波兰总理齐莫谢维奇表示,德国政府将与波兰政府密切合作,全面发展两国关系。齐莫谢维奇说,波兰将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坚决、稳妥地推进改革,并把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外交政策的优先目标。双方就加强经贸和文化合作及改善边境交通问题进行了会谈。齐莫谢维奇表示,希望德国增加在波兰的投资。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拉圭局势趋于平静
根据巴拉圭政府与陆军达成的妥协,陆军司令奥维多将军24日改任国防部长,由奥斯卡—德尔马斯将军接任陆军司令一职。从而避免了发生军事政变和流血冲突的危险,使巴拉圭局势迅速趋于平静。4月22日,奥维多将军拒绝退役,以军事政变相威胁,与瓦斯莫西总统发生对抗,导致巴拉圭政局动荡不安。


第6版(国际)
专栏:

  乌年内不会销毁全部核武器
乌克兰总统国家安全会议秘书戈尔布林24日在基辅宣布,鉴于俄罗斯今年一季度未向乌克兰核电站提供核燃料,乌克兰不会在今年年底以前将乌境内的所有核弹头运往俄罗斯销毁。他说,1994年1月签订的乌、美、俄三方协议明确规定,俄罗斯应对乌克兰销毁核弹头给予核燃料补偿。


第6版(国际)
专栏:

  原奥姆真理教头目麻原受审
日本东京地方法院24日开庭对原奥姆真理教头目麻原彰晃进行了第一轮审判。审判于上午10时开始。东京地方检察厅宣读了对麻原的起诉书。起诉书指控麻原在东京地铁毒气事件等17项原奥姆真理教的犯罪活动中有重大犯罪嫌疑。据报道,对麻原的审判从4月24日起到7月,每月将进行两次。


第6版(国际)
专栏:

  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强调
“上海协定”将是历史性文件
本报阿拉木图4月23日电记者尹树广报道: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今天在此间指出,他即将于26日在中国上海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以及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总统,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措施的协定,这个协定将是历史性的重要文件。
他是在其新著《站在21世纪的门槛》首发式上作上述表示的。他说,“上海协定”规定各国武装力量分别从共同边界线后撤100公里,军队的集结、调动和演习都须提前通知对方,中国和上述4国的边境因此将成为信任和友好的地区。
在评价哈中两国经贸合作现状时,哈总统说,他去年9月访华期间签订的一系列经贸合作文件已取得明显成效。哈中关于利用连云港装卸和运输哈货物的协定意义重大,它使哈真正成为连接欧亚的桥梁,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得以恢复。
4月23日,哈萨克斯坦外交部长托卡耶夫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就即将于26日在上海签署的关于加强中国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边境地区信任措施的协定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外长在谈到“上海协定”的意义时说,“上海协定”是一份独一无二的文件,文件的签署可视为本世纪最重大的外交行动之一。它的独特之处首先在于,拥有共同边界的五个国家首次签署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措施的协定;其次,该文件是中国同前苏联边界谈判的继续,它跨越了两个历史时期。毫无疑问,它将为稳定中亚地区的局势发挥积极作用。(附图片)
我国与俄、哈、吉、塔四国边界示意图孙伟绘


第6版(国际)
专栏:

  埃塞俄比亚议长谈江主席访非
非中合作对非洲发展至关重要
本报亚的斯亚贝巴4月24日电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联合记者组报道:埃塞俄比亚议长达威特·约翰内斯近日在议会大厦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指出,在新的国际形势下,非洲加强与中国合作,对非洲发展至关重要。他说,江泽民主席即将来访,对埃塞俄比亚来说,这是最重要的访问。
约翰内斯说,江泽民主席出访非洲,表明中国正在面向非洲。他认为,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显著的国家,非洲国家,尤其像埃塞俄比亚这样的国家正在努力摆脱贫困和不发达状态,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的经验对非洲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他表示,在江主席访问期间,埃塞俄比亚希望就如何发挥中国在非洲事务中的作用,如何使非洲国家,特别像埃塞俄比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与中国保持联系及如何借鉴中国发展的经验等问题进行磋商。约翰内斯认为,目前非洲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它面临成为当今世界“被冷淡的一角”的危险;而只有中国能真诚帮助非洲避免这种倾向。
在谈及台湾问题时,约翰内斯说,埃塞俄比亚对台湾问题的政策是十分清楚的,即只有一个中国,反对搞“两个中国”,这一点是坚定不移的。
在谈到人权问题时,他说,试图利用人权作为控制别人的一种工具是强权政治的表现。有人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采取双重标准,这是不公正的,我们十分欣赏中国对此问题采取的立场。他还说,也有一些外国组织利用所谓人权向埃塞俄比亚施压,埃塞俄比亚对此是不能接受的。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南斯拉夫重返国际社会
本报记者吕岩松
4月27日是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宪法日”。节日前的贝尔格莱德平添了些许喜气,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英、德等西方国家驻南使馆悄然升起的国旗。近一段时间,南斯拉夫在重返国际社会的道路上获得进展。欧盟成员国等西方国家纷纷承认南联盟,并与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这对饱受孤立、在“外交围城”中生活了4年之久的南斯拉夫来说无疑是一件最好的节日礼物。
1992年4月27日,在前南战争的漫漫硝烟中,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通过宪法,宣告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但南联盟没能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承认,并被指责为“波黑内战的主要责任者”,遭到严厉的国际制裁。那是一段难堪的时日,且不说上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连赫赫有名的足球队也无法走出国门。南斯拉夫似乎从国际舞台上“消失”了。代顿协议签署后,制裁得以暂时中止,但西方国家迟迟不肯承认南斯拉夫,让它重返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一事更是闭口不谈。
为了拥有一个正常的国际环境,迅速振兴受到重创的国民经济,南斯拉夫急需走出“围城”。无论从传统的政治、经济联系,还是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南联盟与前南地区其它国家都存在着特殊的联系。实现同这些国家的关系正常化,树立牢固的“和平形象”,不仅是南重返国际社会的起点,也是它得到西方承认的前提。去年12月14日,即代顿协议签署的当天,南斯拉夫正式承认了波黑。它在执行波黑和平协议的过程中,继续与有关国际机构合作,协调行动,成为稳定波黑局势的一支重要外部力量。与此同时,南斯拉夫还加紧同克罗地亚、马其顿等国的谈判。今年3月13日,南克两国签署了恢复交通、通信联系,扩大在对方首都的政府办事处职能等一系列合作文件,在实现和解、修复关系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南联盟与马其顿在前南解体过程中和平分手,彼此矛盾不甚尖锐,但马其顿与希腊的复杂关系却一度阻碍了南马建交进程。在同传统盟友希腊协调立场后,4月8日南联盟与马其顿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另外,为尽快得到西方承认,南联盟还调整内政,努力树立政治家的温和形象,强化市场经济体制。
其实,西欧国家对恢复与南斯拉夫的关系也抱有很大热情,只是迫于美国的压力迟迟未有举动。南联盟在落实代顿协议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最近采取的一系列和平外交行动终于打消了西欧国家的顾虑。另外,俄罗斯等东欧国家积极加强与南联盟在各个领域的合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欧各国与南建立外交关系,增加了保持对其影响力的迫切感。
南斯拉夫政界人士对与西欧国家恢复关系一事评价甚高,认为这为南重返国际社会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恢复它在联合国等一系列国际组织中的“合法席位”。不过人们也注意到,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仍有一些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南联盟与克罗地亚之间存在着领土纠纷,双方在此问题上的回旋余地有限,南克相互承认阻力不小。其次,美国态度强硬,对承认南联盟要价颇高,甚至提出将此与“科索沃问题”挂钩。而这是南难以接受的。看来,南斯拉夫要真正重返国际舞台还有一段路要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