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4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选评

  生活的馈赠
杜学文
现在,文艺创作中的贵族化、脂粉气,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批评,受到了观众与读者的厌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作品严重地脱离了生活,或者平面地展示豪华别墅,洋车小姐,或者沉湎于一己之得,去吟写床单喷嚏,花裙保姆,或者干脆在历史的故纸堆中编造所谓的现代神话、鬼话……总之,我们的文艺创作在表现当代人的生活,反映当代人的精神情感等方面,呈现出一种严重的“缺席”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来看山西省入选“五个一工程”的文艺作品,就会感到一股清新纯朴之气扑面而来。它们带着生活的真实,带着当代人顽强坚韧,奋发向上,改造自然,升华自我,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与鲜活,走入了千家万户之中。这些作品之所以催人泪下,动人心弦,正是它们的创作者坚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挖掘、捕捉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闪光点,把握住了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精神实质。可以说,是生活造就了这些作品,是生活养育了这些艺术家。
电视剧《沟里人》取材于山西陵川县锡崖沟人民几十年前赴后继挖山不止,终于打通出山之路的真实故事。这种百折不挠,坚强奋进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艺术家的心灵。他们从锡崖沟人身上看到了中国走向富裕,走向繁荣的必然,感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一种精神。他们多次沿着蜿蜒曲折、回环跌宕的山路,冒着大雪,顶着寒风,深入到锡崖沟,与那些朴实的山民们彻夜长谈。他们登上围裹着锡崖沟的大山,感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壮阔与锡崖沟人战胜自然的崇高与伟大。生活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最好的素材,最好的主题,提供了最为动人的形象和语言。可以想象,如果他们不是深入到这伟大的人与自然的战斗当中,而是独居书屋,面壁而作,又怎么会拍出如此美、如此动人的作品呢?
现代晋剧《油灯灯开花》是以农村民办教师的生活追求为题材的。青年剧作家张晓亚早就想写一部歌颂民办教师的作品,但是几易其稿,均不成功。最后,他背上行李,带上干粮,深入到山庄窝铺的村舍民校之中,当起了“民办教师”。特别是一位教了一辈子书,以至于熬瞎了双眼的民办教师,深深地打动了剧作家的心。在这位教师的身上,他找到了自己艺术情思的支点,感受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找到了支撑我们共和国大厦的坚强基石。他为自己的发现而感动,为我们拥有这样一批高尚的普通劳动者而动情。他用自己的笔,酣畅淋漓地塑造了一位以事业为重,以祖国的未来为重的普通民办教师的动人形象。
尊重生活,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感应时代精神,启迪艺术的灵感,已成为山西作家艺术家的追求。特别是近年来,山西的作家艺术家纷纷走出书斋,深入到基层,深入到工矿农村和重点工程建设工地去接受教育,慰问演出,在与生活的热情拥抱中,丰富了他们的创作,激活了他们的灵感,净化了他们的心灵,改造了他们的人生观、艺术观,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如青年作家张平几年内数次深入汾西县,创作出了优秀的长篇小说《天网》、《法撼汾西》之后,又多次深入到大同市福利院,写出了催人泪下的长篇纪实文学《孤儿泪》。山西省歌舞剧院的艺术家们深入到黄河沿岸进行采风,与黄河上的船夫交友谈心,创作出了轰动一时的大型音乐舞蹈诗剧《黄河水长流》。近年来山西陆续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如《好人燕居谦》、《一个医生的故事》、《醋工歌》,以及《沟里人》、《油灯灯开花》,无一不是从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中打捞上来的。他们充分地认识到了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文学艺术创作必须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并且要回到生活中去,回到人民群众中去,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发挥作用。因而,他们把自己的创作之根,深深地植于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
(作者单位:山西省委宣传部)


第12版(副刊)
专栏:

  电视专题片《失职的代价》摄毕
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摄制的六集电视专题片《失职的代价》已于近日完成。这部电视专题片以纪实的手法,以全国检察机关近几年查办的玩忽职守和重大责任事故犯罪为内容,通过展现形形色色、触目惊心的事故案例,剖析犯罪原因,总结惨痛教训和事故规律,提醒人们:“人祸”猛于虎,责任重如山,从而教育和告诫国家工作人员和企事业单位职工要忠于职守,勤政廉政,遵章守法,安全生产,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高度负责,减少和避免由于人为原因带来的灾祸。 (李宏民)


第12版(副刊)
专栏:

  电视剧《西皮流水》开机
一部以反串形式表现京剧男旦在当代生活特殊遭遇的三十集电视连续剧《西皮流水》,近日由刘冰鉴执导在京开机。该剧由北京春秋文化广告公司、上海晴朗广告公司投资,中影公司制作。 (文一)


第12版(副刊)
专栏:

  二十一集电视剧《金融潮》开播
由中国工商银行、成都对外电影电视公司等联合摄制的二十一集电视连续剧《金融潮》,近日在北京电视台播出。该剧通过一位爱国华侨回国投资实业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真实地反映了金融战线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新事物、新气象,形象地说明了货币经济是法制的经济、是有道德的经济。该剧由佳云、冯维松编剧,张西河导演,冯福生、赵静、庞敏、常远等演员在剧中饰演主要角色。 (王文)


第12版(副刊)
专栏:

  一曲高昂的英雄赞歌
——电视连续剧《金海岸》拍摄侧记
任金武
6集电视连续剧《金海岸》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金海岸》以其精美的视觉画面,鲜明的人物个性,纯朴的纪实风格讲述了特区武警官兵的战斗生活,弘扬了爱国奉献勇敢牺牲的时代精神,是一曲高昂的英雄赞歌。
(一)
当影视作品作为商品走向市场经济的时候,军事题材的作品由于经济效益低而被冷落。出生于军人世家的著名导演陈胜利却对军事题材情有独钟。他谢绝了很多有经济效益优厚稿酬的片邀,告别家人来到宝岛海南。《金海岸》剧本多次修改他还是不满意。对军人的热爱,对军事题材的浓厚兴趣和创作热情,使他像一个多智多谋的指挥员,带领一群士兵,开始潜心研究、创作军事题材精品的潜伏行动。他没有住进宾馆酒店,一头扎在军营熟悉部队生活。五指山下绿色警营有他与战士交谈的身影,万泉河边训练场上有他冒着烈日酷暑观看战士训练,了解战士生活的足迹。他不辞辛苦到捕歼战斗现场收集素材,到黎村苗寨深入采访。火热的警营生活为《金海岸》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触动了陈胜利的创作灵感,更加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陈导讲:“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谁也违反不了这个创作规律,任何名家大腕,不深入生活,走马观花,概念创作,出不了好作品。”
(二)
通过熟悉生活了解部队,产生了《金海岸》拍摄主题,怎么表现这一主题,又产生了新的矛盾。如何克服军事题材创作中人物概念化,典型人物高大全,缺少有血有肉人物形象的倾向,走出军事题材创作的新路子?导演又陷入沉思。
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又一次播出海南总队记者站摄制的纪录片《零号侦察员》,陈导从中得到启示。零号侦察员只身打入犯罪分子内部,摸清犯罪分子的活动规律,将犯罪分子一网打尽的事迹,既有特区武警官兵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奉献青春的共性,又有胆大勇敢军人作风和人物个性。将《金海岸》主要人物处理成侦察员形象,主题、人物、情节、故事性一下就活了起来。
为了在真实的基础上,塑造出丰富的人物个性,《金海岸》在对敌斗争这条主线上,讲述了一个以参谋长陆淮海、侦察员林枫为代表的特区武警官兵与武装犯罪团伙头目符连荣为代表的敌对势力斗争的英雄故事。林枫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警官,人民利益在他的心中重如泰山,为了铲除老大这颗毒瘤,他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罪犯活动的矿区,摸清情况,将罪犯一网打尽。林枫机智勇敢、胆大心细,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又有独特的个性,为全剧增色不少。
(三)
陈导经常说的一句话:“电视剧摄制是一件吃苦的差事,要做到人到、心到,每个环节都不能偷懒”。为了选择最好的外景地,他翻山越岭找村寨选场地,不畏辛劳穿坏了两双鞋。在选择捕歼重场戏的外景时,选了四五个山谷。他都不满意,又徒步几十公里,终于在五指山上一个偏僻的山坳里,选到合适的拍摄地。在拍摄中他对每一个镜头都反复研究、精益求精。在拍摄一组镜头需要选一个热带丛林的场地,他冒雨乘车几十公里到五指山上拍摄。返回时,由于雨大,雾大路滑,他乘坐的北京吉普车下山时差点滑到山沟里,吓得大家出了一身冷汗。
在海南热带丛林里拍摄,草丛、树上、石头缝里山蚂蟥、毒蛇很多。剧组人员经常受到山蚂蟥的叮咬。每次在这种环境拍摄,陈导总是第一个钻进草丛专心细致的拍摄。有一次在一个山谷里拍摄搜捕镜头,山蚂蟥特别多,几个人的头、脚上都被山蚂蟥咬伤。陈导的脚上和腿上有两个大蚂蟥,他在和演员谈戏,等场记发现时两个大蚂蟥已喝足了血从腿上掉下来,他的腿鲜血直流。
陈导告诉我们“电视剧是一件遗憾的艺术,但是,要尽量把该干的事干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会减少一些遗憾。片子拍成什么样子,让别人去评说。”


第12版(副刊)
专栏:

  话剧《希望》在首都中小学引起关注
纪文
连日来,首都陆军总医院礼堂挤满了中小学生,他们和家长一起怀着兴奋的心情观看着由哈尔滨话剧院和北京东方兴华文化艺术中心联合创作的无场次话剧《希望》。截至26日,该剧已连演50场,预计总场次将突破80场。
这出事先并没有进行“炒作”的儿童剧,巧妙地将《教育法》融入其间,通过杨老师和她的四位学生以及小雪花之间发生的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将《教育法》精神生活化、形象化、艺术化,因而受到首都教育界、老师、家长和学生们热烈欢迎。他们从杨老师身上看到了理解《教育法》、执行《教育法》一代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从陈明身上看到受到《教育法》关怀和保护的一些身居困境仍自强不息优秀学生的影子。全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人看后颇多思索。
《希望》策划人、编剧刘庆义、王佩、宋永奎等为了使这出戏更加真实生动,曾深入首都中小学广泛征求意见,数易其稿,演出后仍不断修改。为了保证演出效果,他们尝试运用家长与同学共同看戏,共同研讨的方式演出,获得了相当的成功。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将学校、社会与家庭联为一体,使课堂和舞台相映成辉,既能保证演出的质量,也有利于学校和家长运用话剧艺术感染力,对学生进一步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
哈尔滨话剧院是有影响的大剧院,此次他们放下架子,艰苦奋斗,深入基层,连续作战,把艺术献给首都中小学生,表现出艺术家应有的思想素质和艺术精神。通过演出,他们看到了儿童剧重大的社会效果和广阔的市场潜力。他们决心实施系列儿童剧工程,为培养祖国未来事业的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附图片)
图为话剧《希望》剧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