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4月2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863”计划十年巡礼

  奉献绿色
——访国家高技术新型储能材料工程开发中心
本报记者贾西平
刚刚走出严冬的北方人,早上都换上了整洁的夏装——3月24日,百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他们胸佩红花,面挂微笑,正等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
在广东中山市国家火炬高技术项目开发区内,蓝天白云下一幢被绿色草坪环绕着的乳白色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国家高技术新型储能材料工程开发中心。
上午10时左右,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朱丽兰,这位长期负责民用高科技发展的女学者,以她那特有的宏亮嗓音在这里宣布:我国第一条年产300万支5号镍氢电池的中试示范生产线正式竣工了!
这是一个崭露高科技光彩的时刻,中国科技工作者10年来为之奋斗的理想、几代人的心愿,就要从这里开始变为现实。
人们太熟悉电池了。若问:“没有电池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有人会立刻回答:“收音机、照像机、大哥大、电子表都无法工作了呗。”实际情况还不止于此。计算机、汽车、飞机、人造卫星以及各种科学实验仪器也离不开电池。如果说没有电池便没有现代文明,恐怕不会为过。
但是,随着人们对电池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一些电池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的碱性电池含有铅和汞;目前大量使用的镍镉电池中,镉是强致癌物。这些电池不仅在生产、使用时对人健康有损害,而且会因废旧电池的大量丢弃造成环境的严重破坏。
镍氢电池作为一种新型高性能的绿色电池,是用氢氧化镍作正极,稀土储氢材料作负极制成的,它以无污染、高能量、充电性能好三大优点,揭开了人类使用电池的新纪元,具有极大的市场容量和广阔的产业化前景,成为高技术领域一个争夺的热点。
我国在“863”计划中,把镍氢电池列为“重中之重”项目,集中了人力和资金的优势,以全新的机制进行研究开发。
竣工仪式后,记者找到了中心主任吴锋。这位虽然没下海,却别妻离子长年在这里创业的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精力过人,性格豁达,喜欢称自己为国家“打工”。他以出色的组织能力凝聚了全国“863”新材料领域的众多专家及各科研单位、院校、企业的各路科技队伍。近10年来,通过“863”计划的实施,广大科技工作者利用我国富产的各种混合稀土原材料分别研制出了20余种储氢合金电极材料,并应用于镍氢电池开发,有10多项配方获得了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体现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研究工作的创新性。从1992年国家科委公开招标中试基地至今,吴锋带领中心全体员工与国内各协作单位的科技人员、工人,通力合作,加班加点,全面完成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成果转化,终于建成了我国第一套镍氢电池生产线。谈到这几年“打工”的体会,他深有感触地说:“从镍氢电池中,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从高技术研究成果到产业,在认识上还有着一段需要清醒和提高的过程。提高专利意识,克服急功近利思想,一步一个脚印,统一认识、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共筑长城,这些都是我们应大力加强的。”
在工程中心,记者看到一条条我国自己研制的自动生产线在平稳地运行。通过正极线、负极线、拉浆炉、组装线、检测线……最后,高性能的镍氢电池成品排着整齐的队伍向着参观者走来。“真是巧夺天工!”众多参观者赞叹不已,我国自行研制的这套自动装配线设有故障报警,设备相互制锁,缺料自动关机及自动计数、分检等多种功能,除手工卷机外基本上实现了装配的自动化生产,这在国内还是第一家,可以说这条国产的自动装配线居国内领先水平,与目前国内已经引进的一些装配线的水平相比也不逊色。在这个中心,集成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创造的15项专利!
据了解,日本镍氢电池的产值将在1996年超过镍镉电池而跃居为可充电池的第一位,达到13.68亿美元,预计2000年时,产值可达22.28亿美元。我国对镍氢电池的需求量也将由1996年的4800万只,上升到2000年的4.77亿只。
专家们向记者表示,如果我们当初没有“863”计划,没有在“863”计划中对新型储能材料和镍氢电池的立题、研究、开发和将其推向产业化,就会将我国的稀土资源和国内、国外的镍氢电池市场拱手让给外国。
国家高技术新型储能材料工程开发中心作为技术集成地,近年来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和技术辐射,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镍氢电池产业化的进程。目前我国已能生产出圆柱形和方形等多种规格的镍氢电池,生产厂家达20余家,但我国在技术设备、材料质量、高技术产业的运行机制等方面还不完善,尚不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规模。根据国家科委“九五”产业化“重中之重”的要求,我国镍氢电池生产能力届时要达到2亿安时的目标。
第二天开大会,记者正在门外与几位专家交谈,忽然听说朱副主任“批评”吴锋了。我急忙推门进去,只听朱丽兰讲道:“吴锋说他给我打工,我说你错了!我给谁打工?我们都是国家的主人!为的是让镍氢电池产业化能在国际竞争中打一个胜仗!”
记者注意到吴锋,他很认真地听着;记者同时注意到在场的百余位专家,大家都静静地听着,听毕,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掌声给人一种力量和信心,而朱丽兰的这番话对大家来说,则是一种极强的鞭策和鼓励!
离开中山市多日了,记者耳畔仍时时响起国家高技术新型储能材料工程中心主任吴锋那洪钟般的声音:“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作好镍氢电池产业化这篇大文章,借鉴外国好的经验,大胆走自己的路!”
镍氢电池,奉献给人类的将是迷人的绿色!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新世纪·企业·名牌丛书》出版
本报讯反映国内外企业创世界名牌最新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的《新世纪·企业·名牌丛书》,最近已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该系列丛书五册独立成书,又相互联系。其中,《名牌战略——企业成功之路》一书,精选了许多世界名牌的成功经验。(昭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物业管理高级人才研修班开学
本报讯由北京中国物业管理人才培训中心举办的首期研修班四月十九日开学。国家教委成人教育委员会秘书长刘培植出席了开学典礼。首期研修班聘请中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物业管理专家执教。(张砚)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现声像同步传送
本报讯一直到不久前,要想实行多媒体网络教学,仍有许多不便之处: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实时地传送给全体同学,教学的声音也不能声像同步传送。值得高兴的是,北京中庆微电子公司开发成功的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因为采用了最新的数字压缩同步传输技术,已经使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完美的解决。专家们指出,利用这套系统,即使是在千里之外,师生之间也可以像在一间教室里那样方便地授课。而要在教室里进行计算机示范和辅导,就更不再是一件难事了。(杨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上海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同步
全国人大赴沪环保执法检查组听取市政府汇报
本报上海4月22日电新华社记者秦春、本报记者黄振中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赴沪环保执法检查组今天听取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环保检查执法情况的汇报,并观看了上海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情况的演示。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丙乾在听取汇报后指出,加强执法检查,推动环保法律的贯彻实施是各级人大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全世界都重视环境这一重大问题。我们这次环保执法检查,目的是推动上海市进一步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使上海的环保工作更上一层楼。
上海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很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环保法制建设,加强环保规划。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加强污染整治、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等措施,治理环境污染,全面提高城市综合防治能力和城市环境质量。加强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根据区域开发的特点,积极开展浦东新区的污染防治和控制。
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这一我国基本国策,上海市还十分注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进入90年代,上海加快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连年超过14%,工业总产值增长连年超过17%,而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有所下降,局部地区环境质量明显提高。苏州河的综合整治是上海市重大标志性污染治理工程,上海市政府已经成立了苏州河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下决心加快苏州河污染综合治理步伐。同时积极开展跨世纪绿色工程。
目前,上海市委、市政府已经确定了紧紧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方针,各部门正在结合“九五”规划的深化,从城市规划、资金投入、产业布局、科技发展、法制建设等各个方面,进一步明确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千只苍鹭筑巢密云水库岸边
本报讯伴着初春的脚步,上千只灰白色苍鹭飞抵京郊密云水库西岸的石城乡及黑龙潭景区的悬崖峭壁上筑巢安家。苍鹭属候鸟类,是北京市二级保护动物,它生活习性依水喜暖,对环境洁净度要求较高。以往初春飞来者屈指可数,而今水库周边林木茂盛,水质达到国家二级质量标准,来此地安家的苍鹭逐年增长。 (刘翠平)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宋庆龄基金会关心儿童文教工作
本报讯宋庆龄基金会成立10多年来,始终把帮助贫困地区的儿童文教事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基金会在一些贫困地区共设立17个儿童流动图书馆;还在宁夏建立11所小学,并为当地设立“女童助学金”。为支持宋庆龄基金会更好地关注儿童事业,山东泰安四维制药厂日前向基金会捐款20万元人民币。(董洪亮)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全面治理乱办学乱收费乱发文凭
陕西社会力量办学步入正轨
九百六十三所学校达标,二百八十四所被撤销或取缔
本报西安4月22日电记者李新彦、蒋建科报道:陕西省全面开展社会力量办学的治理整顿工作,经过一年努力,已取得明显成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陕西省充分发挥高校集中、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积极、正确引导社会力量办学,很快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有相当规模的办学体系。到1994年7月,全省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已发展到1309所,在校生达20余万人。10多年时间累计培训、培养在职从业人员和社会青年200多万人。
然而,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全省社会力量办学也出现了乱办学、乱发学历文凭、乱收费等问题。
虚假招生广告对社会办学危害极大,对此,陕西省教委严把广告关,建立了招生广告档案管理制度和管理责任制,落实了广告发布者、经营者和审查者的责任。同时向社会公布了省属社会力量兴办的具有招生资格的学校名单,指导广大求学者正确报考,还在《陕西日报》统一发布省属社会力量所办学校年度联合招生广告,并向社会公布了省教委的举报电话和举报信邮寄地址,发动群众对违规违纪办学活动检举揭发。
每年3月,省教委对各校《办学许可证》进行一次年检,每年9月对招生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每3年对各校进行一次综合评估。对违规违纪办学者及时从严处罚。去年8月,将非法办学的陕西对外贸易培训学院予以取缔。与此同时,组织开展全省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优秀教师、优秀学生的评选活动,对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奖励。
经过治理整顿,全省社会力量举办的1309所学校有963所达到合格标准,取得了新的《办学许可证》,合格者达到3/4。284所学校因有严重的乱办学、乱收费、乱发文凭等问题被撤销或取缔,约占总数的1/5。办学秩序明显好转,绝大多数学校在治理整顿中大幅度增加了办学经费投入,据对省属社会办80所学校统计,去年办学经费投入达5726万元,比上年增加1580万元,办学的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
社会力量办学不仅从成人教育向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扩展,而且由大中城市向县城乃至农村延伸,去年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分别比上年增加9%和1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