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4月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教育宏观决策的参谋
——记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本报记者毕全忠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十年,他们为国家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不少重要的咨询意见和可供选择的对策方案。他们的研究成果,不少已转化为国家的决策,“出台”实施。
为培养应用性高层次人才出谋
学位制度建立后,我国培养出的硕士、博士越来越多,可都是按照学术性研究人才的培养方式进行培养。从大学本科毕业经硕士到博士“一气呵成”,但实践经验很少。农科出来的是农学家,而不是高级农艺师,医科出来的是医学家,不是高明的医生,法科出来的是法学家,而不是高级法官。能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应用性高层次专门人才怎么培养,很多人感到这是个重大的问题,亟须作出决策。这一问题被列为“七五”哲学社会科学国家重点研究课题,由成立不久的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承担。
“中心”首先开展现状调查。他们组织了100个单位的600多名研究人员,对10个学科、10多个行业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从调查中获悉:由于缺乏高层次应用性专门人才,大量先进的科技成果得不到应用、推广,许多重大实际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一些引进的设备和技术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调查得出一个结论:我国现代化建设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缺乏合格的应用性高层次专门人才。这在当时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中心”根据各行业现实与未来的要求,提出了“多种途径培养”的对策,并归纳出6条培养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人才的可供不同行业选择的途径。这些途径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改革研究生教育、开展在职人员的规范化继续教育、实行第二学士学位等新概念、新措施。“中心”还选择了四个学科和行业,组织五所大学及企业、法院等实际用人部门,进行多途径培养的试验。两三年后,即取得很好的效果。至此,为时五年的研究才结束。研究报告立即得到很多领导部门、专家的高度评价。中央领导同志看后充分给予肯定,并指示中央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研究转化成了政府的决策。
90年代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更能体现“中心”宏观决策研究作用的项目,是为我国90年代乃至下世纪初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提供咨询建议,并参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实施意见”的研讨与起草。
这个项目从1988年开始,到1993年结束,是个大“工程”。要研究社会、经济;现实、历史;中国、世界。“中心”为此做了大量的分析、论证,处理的数据达1000多万个。“中心”的研究报告从分析我国的国情出发,在90年代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上提出了低重心的教育结构选择,即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初中级人才摆到突出的位置。“中心”对各类教育的发展目标、途径和改革的思路、对策以及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也做了大量研究,为“纲要”及其“实施意见”,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中心”还对全国2000多个县经济文化发展与普及义务教育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在确保教育投入的条件下到2000年,经过努力我国80%左右的人口居住地区可普及9年教育。
对本世纪末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提出了600万至650万目标建议,被《纲要》实施意见采纳。
《纲要》是教育宏观决策的一个范例。
面对挑战的对策
经济体制的转轨,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及时提出正确的对策。为找出对策,“中心”从1992年起,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讨,澄清了一些比较模糊的认识,提出的处理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关系的若干原则,得到了教育界的认同,并为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文件中关于教育体制改革部分的起草作了专题准备。1994年,“中心”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联合举办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讨论意义重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常重视,总干事马约尔、助理总干事波尔等主要官员都前来参加。这些研讨,在一些重大原则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高等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的研究,也是“中心”所开展的面对挑战的对策研究。他们提出应提倡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以及大企业共建或联合办学,高校应积极为地方服务。这些建议,已变为政府的决策,并开始实施。
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做好人才和智力准备,“中心”从80年代后期起一直十分重视面向21世纪的教育的研究。1989年11月,“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教育要由使人“学会生存”,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到“学会关心”,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等等,在教人掌握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培养。这成为当代教育观念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西安翻译培训学院育才逾万
本报讯成立于一九八七年的民办西安翻译培训学院,已为国家培养出万余名实用人才。该校开设课程注重实用性,除以英语为主干课程外,同时开设国际会计、国际贸易、国际旅游、计算机应用、涉外秘书等课程。学院占地面积两百亩,专职和兼职教师两百多人,在校学生近五千名。(胡村)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天津市为教师订购住宅
本报讯天津市政府日前为教师签署订购教职工住宅十五万平方米合同。坐落在天津市华苑居住区的这一教师村,环境优美,设计先进,为全国安居工程示范小区。(肖荻)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方法》杂志推出教育专辑
本报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方法》月刊,今年三月推出“中国教育发展热点专辑”,对未来教育、教育管理、教育经费、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教育比较等方面的教育热点问题进行了全景式扫描和前瞻性探索。 (冯晓哲)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熊晓鸽捐资百万设奖学金
本报讯湖南大学日前举办熊晓鸽奖学金首届颁奖典礼。熊晓鸽一九八一年毕业于湖南大学,一九八六年赴美留学,现任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亚洲区总裁。他怀着报效祖国、振兴母校之情,于一九九五年十月捐资一百万元在湖南大学设立熊晓鸽奖学基金,这是目前中国留学生回国设立的最高数额奖学金。(徐洲)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大学铸魂工程论》出版
本报讯由张放涛、刘献、李如凯主编的《大学铸魂工程论》一书,日前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河南大学张放涛等结合多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广泛吸收古今中外大学铸魂的经验,在书中对大学铸魂进行了多层次、多方位的论述。
(魏曙光)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八六三计划”向公众展示风采
十年共取得成果一千三百九十八项
本报北京4月1日讯记者陈祖甲、何黄彪报道:今天上午,北京城里春阳绚丽,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热气腾腾。由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主办的“863计划”10周年成果汇报展览,在这里向公众展示风采。
“863计划”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采纳4位科学家的建议,在10年前制定并实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它在我国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的时候,开创了我国继“二弹一星”之后的高技术研究发展的新时期。
10年来,一支阵容整齐的科技队伍在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和新材料等7个领域里艰苦奋斗,顽强拚搏。他们的工作得到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成果。截至1995年底,已鉴定成果1398项,其中,获国家或部委奖659项,550项达国际水平,获国家级奖73项,专利266项。“863计划”走过的10年历程和成绩表明,她已成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发展的一面旗帜,是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这次向公众展出的成果共319项,约占已鉴定成果的1/5。除了7个领域的成果之外,还有超导专项、新概念新构思项目以及10家“863”产业公司。这些展品不仅给人以现代科技知识美的享受,还给人们带来了“公正、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863精神”。
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朱丽兰,国家计委副主任王春正以及建议制定“863计划”的4位科学家和7个领域的首席专家等出席了今天展览会的开幕式。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文明新风吹故乡’96大学生寒假见闻征文

  小城人爱溜旱冰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詹新慧
寒假回家前,心里一直在想:来京半年多了,不知家乡安徽省安庆市可有什么变化?特别是临近春节了,不知有没有什么新颖、健康的娱乐活动?记得往年,总是一些单调的扑克、麻将、电子游戏等等,既枯燥乏味,又不利于身心健康,真希望今年有一点新感觉。
到家第二天,就有同学兴冲冲地来告诉我,今年除夕有新“节目”了,不用在麻将桌上、牌桌上“激烈战斗”了,三十晚上溜冰场通宵开放。我忙问怎么回事。同学解释说,不是过去的老式露天溜冰场,而是新建的室内溜冰场,木地板,塑料冰轮,既轻便又安全,现在全城上下,尤其是年轻人,都成了溜冰迷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没等到除夕,第二天我就上街了。到街上转一圈,溜冰场的广告牌随处可见,上面写着“强身健体,娱乐休闲,除夕夜通宵开放”。随便走进一家溜冰场一看,人可真不少,多是青年人,也有一对夫妻带小孩的,音乐响起,沸腾的人群自动汇集,顷刻间变成一条流动的彩带,在场内欢腾飘舞,每出现一个优美的动作姿态都赢来了旁观者的掌声。我也按捺不住了,急忙穿上冰鞋,加入到欢乐的人流中去。
音乐间歇,和老板攀谈起来,我问他:“生意好吗?”“当然好了,”老板高兴地回答,“据我所知,全市有十几家溜冰场,每家的生意都不错。”“是不是因为春节呀?”“过节是生意更好,从大道理讲,响应国家全民健身计划,溜冰可算是大众化的全民健身运动;从群众角度说,花钱不多,娱乐健身两者兼顾,尤其是夫妻俩带小孩的,双休日到这儿来的很多;我这溜冰场是从舞厅改装的,以前虽然也赚钱,但多是公款消费,老百姓来的很少,生意时好时坏,现在不一样了,钱赚多赚少且不说,生意稳定了,人也踏实了。开溜冰场,成本低,开销少,总体说来利润实际比以前高了。所以,全市很多家舞厅都改装成溜冰场了,说句套话,叫国家、群众、个人利益三者兼顾。”
音乐骤起,老板又去忙了。刚刚寂静的场地又掀起一阵浪潮。旱冰场取代麻将桌,为故乡的乡亲们带来了欢乐。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全国厂矿科协工作座谈会提出
厂矿科协要为企业技术创新作贡献
本报北京4月1日讯今天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厂矿科协工作汇报会提出,厂矿科协在“九五”期间要继续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为企业技术创新作出新贡献。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听取了会议代表的汇报并作了讲话。
“八五”期间,全国厂矿科协组织进一步扩大,从“七五”期间7600个增加到1万余个,会员达到210万人。5年来共有840万人次参加,完成85万个科技项目。
宋健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厂矿科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巨大作用,要求厂矿科协组织在“九五”期间要有一个大的发展。他说,科协组织要团结科技工作者,尊重科技工作者,为他们创造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朱光亚等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廖声武)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清华建立二十一世纪研究院
本报讯清华大学二十一世纪发展研究院三月二十六日成立。清华大学二十一世纪发展研究院的长远目标是要成为一所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决策咨询的学术机构,对中国二十一世纪发展决策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研究,争取对国家有关部门的决策提出参考意见。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全国教育信息网正式开通
本报讯由全国十大教育报刊联合主办、大庆市三联信息中心承办的全国教育信息网,近日正式开通。该网开通后,通过微机联网,传送电子版和文字版的《教育专呈》信息载体和普教信息。(傅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