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4月18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思想道德建设

  努力提高职业道德建设水平
赵应云
当前,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已经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要使这一基础性工程真正为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提供可靠的伦理底蕴,并使之在更为广阔的领域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立足于整体,努力提高全社会的职业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全员性课题,要努力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
整个社会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人既是服务主体,又是服务客体。职业道德建设只有充分吸引全体社会成员广泛参与,并在参与中提高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才能创造一种和谐协调、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局面,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使人们以愉快的心情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生活和学习。如果一部分人成为参与者,一部分人成为旁观者,就必然会造成社会“服务链”的断裂,影响职业道德建设的整体水平。最近一段时期,济南市工商银行推行90句“服务禁语”的做法,社会反响很大,这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改善“窗口”行业作风的强烈呼声。不少“窗口”单位正在纷纷效仿,这自然是一种好现象。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职业道德问题并不仅仅限于“窗口”行业,各行各业都应当重视起来。现在,商业领域中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的现象时有发生;文化生活中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因素屡禁不止;一些党政机关中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特别是一些处于垄断地位的行业和部门,让人们既惹不起又躲不开。他们的职业道德问题,实际上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不同的行业、部门和单位,都应该从自身的职业特点出发,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确立具有本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教育和训练活动,使职业道德建设成为全体职工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并在每个具体岗位见到实效。其实,从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上说,职业道德建设还应该突破狭隘的职业局限而延伸到非职业性的社会角色中。比如,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应该遵守怎样的行为规范,特别是在思想道德方面应有什么具体规范,目前我们虽然提出了类似“守则”之类的要求,但在贯彻和落实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如果这些工作做得不好,就必然会影响到他们步入社会后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能力。又如,随着农村城镇化和大量农民流向城市务工经商,如何在职业道德建设上做好城乡结合的文章,特别是如何引导农民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这些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可见,职业道德建设的过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过程。只有每一个“社会的人”都以职业为中心,确立了应有的道德规范,并有所遵循,才能从整体上促进社会文明水平的跃升。
职业道德建设是一种开放性活动,要充分发挥其联动和深度效应
职业道德虽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道德体系,但又不是死板划一、孤零零存在的,而是与其它道德体系如经济道德、政治道德、文化道德、家庭道德、社会公德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在这里,职业道德尤其与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德有着更为密切、更为直接的联系。只有在家庭生活中做到尊老爱幼,才可能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做到尊老爱幼;只有在职业活动中平等待人,团结互助,才可能在家庭生活中互敬互爱。反之也是一样。这就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活生生的辩证法。因此,要提高职业道德建设的整体水平,就必须把它同加强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其横向联动效应。张家港精神文明建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其中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重视从一家一户、一点一滴抓起,注重形成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伦理道德和个人行为准则“四位一体”的整体效应。当然,从职业道德本身的内容来说,还有个结构和层次问题,在活动中对其内容挖掘的深浅,便决定了职业道德建设整体水平的高低。比如,当前不少地方在推广文明用语,禁止服务忌语。这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但必须看到,若是职业道德建设仅以语言为满足,那就太表面化、简单化了。社会文明,撇开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仅从人的角度来看,涉及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诸多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方式多种多样。文明用语和服务忌语是有限时空范围内的语言活动,即使人们都使用了文明用语,避免了忌语,也只是人们起码必须达到的标准,离人类追求文明的标准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因此,抓语言规范仅仅是职业道德建设的开始和突破口。从职业角度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是培养每个从业人员正确的劳动态度和敬业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时,必须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使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热爱本职工作,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摆脱单纯追求个人和小集体职业利益的狭隘眼界,自觉为社会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指导和调控自己的职业行为。
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运作机制
职业道德建设要取得良好的整体效果,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必须有科学的运作机制作保障。以往一些地方职业道德建设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缺乏这种机制,因而常常出现职业道德建设可有可无、时紧时松、忽冷忽热的现象。职业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地方、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都负有重要责任,应该加强协调,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形成合力。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抓好职业道德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切实把职业道德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工作的随意性。有关部门要从指导思想、组织机构到工作方式、工作制度等方面,确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明确行业或单位职业道德建设的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整体目标和分项目标。在目标管理和考核中,要逐步建立起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职能部门监督制度,进一步健全奖惩办法,形成激励约束机制,促进齐抓共管,真正做到项项有目标、层层有管理、事事有人抓,把职业道德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

  正确处理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几个关系
习近平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从福州实际来看,精神文明建设要上新台阶,必须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
在总体把握上,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
小平同志指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这就告诉我们,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从大局着眼,小处入手。
从大局着眼,就是要宏观把握,科学决策,着重解决好思想认识和切实加强领导的问题。按照《纲要》描绘的现代化建设蓝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走一条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没有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就没有物质基础;没有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进步,物质文明建设就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会失去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既定的经济目标就难以实现。改革开放在福州的实践也深刻证明,精神文明建设不是可有可无、没有实际效益的事,而是现实发展的需要。如果任凭西方错误思潮泛滥和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滋长、蔓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无法顺利进行。我们感到,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少不得、软不得、松不得、虚不得。福州近5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省会城市中的位次分别提高到第八位和第七位,这是与市委、市政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分不开的。当前我们要进一步澄清在“两手抓”问题上的种种错误认识,摒弃那种所谓经济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而然地也会上去的“自然论”,先抓物质文明再抓精神文明的“先后论”,生产好一切都好的“代替论”,发展市场经济必然带来思想道德滑坡的“代价论”等错误观点,牢固树立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文明建设越要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的思想。
从大局着眼,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首先是第一把手要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强烈意识,抓大事,讲政治,从全局出发,把握和引导好社会心理、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新闻舆论的导向、文艺创作的倾向等大的问题解决好,抓好班子和队伍建设;其次是要有长远的规划和阶段性的目标和要求,认真制订好与“九五”计划和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配套的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研究实施的办法;三是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通过建立分解立项、检查监督、竞争激励等机制,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规范管理;四是增加投入,建立必要的物质保障,重资金投入,重政策投入,也重人力、精力的投入;重政府投入,也重社会各界各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投入。
从小处入手,即要在微观上抓好每项具体工作,解决好细化操作问题。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光唱高调,要把大目标具体化。近几年福州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从基本要求抓起,从基础工作抓起,从基层单位抓起。为了抓好培养“四有”新人这一任务,我们认真实施“文明市民教育工程”,教育广大市民从遵守市民公约、讲公德、守秩序、培养文明意识做起。窗口行业关系着对外开放的形象,全市从文明用语、礼仪规范、制度建设入手抓好优质服务。实践告诉我们,精神文明建设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必须坚持不懈,用心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办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才能收到实效。
在指导方针上,摆正“立”和“破”的关系
立和破是对立的统一,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是以立为本,追求真、善、美,破除假、恶、丑,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是一个重要指导方针,应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那种把精神文明建设看作堵塞思想文化领域的漏洞和防范处理生活中消极现象的一种手段,出了问题才去抓一抓,是导致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一个重要原因。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在“立”字上下功夫,通过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不断有新的建树和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思想、理论、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像搞经济建设一样,抓好每个项目、每项活动。
“重在建设”在当前就是要根据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从精神文明建设总体布局上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作出决策和部署,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支持、促进和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要改变个别地方存在的工作不深入、不细致、图虚名、摆花架子、搞突击、应付检查等弊病。“重在建设”必须扎扎实实,每次会议、每项活动必须有一定目的,解决一定问题,讲求实际效果。
“重在建设”必须认真贯彻中央近年来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加强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精神文明建设舆论氛围,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体现时代的鲜明特色和精神风貌。
以立为本、重在建设,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和放松对错误思潮、腐朽思想和腐败现象的斗争,而要在以立为本的前提下,做到立和破的统一。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力量相互激荡,我们尤其需要这样做。如在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问题上,我们既要立足本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又要面向世界,吸取和借鉴全人类,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同时还要坚决抵制丑恶、腐朽、消极的文化,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抓好扫黄打非工作。
在管理体制上,处理好“条”和“块”的关系
《纲要》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长期的共同任务。精神文明建设是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在有力的领导、严密的组织、密切的配合、科学的管理之下进行。由于精神文明建设涉及面广,加上其他原因,一些地方曾出现条块之间、部门之间多头管理、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的情况,甚至有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致力于建立一种以块为主、条块结合、配合有序、运行顺畅的精神文明建设管理体制。
首先是健全领导机构,突出“块”的作用。市县(市)区均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县委、区委)书记、分管副书记、常委、宣传部长、分管副市(县、区)长等组成,统一领导各地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对精神文明建设定期研究,认真规划部署,并依托文明办等部门,组织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行使指导、协调、检查、督促等职责。
其次是密切协作,发挥“条”的优势。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市容卫生、社会风气等方面的工作,涉及到宣传、文化、教育、工商、城建、城管等诸多部门。各职能部门不仅有抓好本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而且必须积极参与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并有效地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做好。因此,凡属全市精神文明建设重大问题,我们都召集各部门研究解决的办法,明确分工,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检查督促抓落实,“条条”上形成了几个很有战斗力的方面军。
三是条块结合,形成共建合力。多年来,我们坚持条块结合,不断深化创建活动。一是以块为主,组织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县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活动,这一活动深入到城乡各个基层单位。二是以条为主,组织开展了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温暖的榕城”、“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等活动,这项活动牵动各行各业、各系统各部门,包括众多的个体户。三是竞赛活动形成网络,做到有指标、有检查、有评比,条块之间、部门之间、军地之间、党政群团之间紧密配合,围绕创建文明城市的共同目标形成合力。
在目标要求上,把握好“软”和“硬”的关系
精神文明建设既有思想教育、道德培养、观念转变、科学知识传播等“软件”建设,又有改善环境、秩序,加强机构、设施、阵地等方面的“硬件”建设。只注意“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就会流于肤浅而缺乏深度,缺少精神支柱和思想保证;只注重“软件”建设而忽视“硬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失去载体和物质条件的保障。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做到“软”和“硬”的统一。
精神文明的“硬件”建设比较直观、具体,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工作条件和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问题,体现城市对外开放的形象。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对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这几年我们大力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发展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好各种宣传文化阵地,增强了城市的功能,为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精神文明建设“软件”部分容易被人忽略,看起来比较“虚”,比较“空”,但实际上都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和要求。当前,我们要切实改变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软件重视不够的情况,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实行量化管理,使之易于操作、检查,做到虚功实做。要克服那种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设施、轻素质培养的倾向,切实做到软件抓实不放松、硬件配套上档次,使精神文明建设的软硬方面协调发展。
在工作格局上,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是精神文明建设保持活力,不断深化、拓展的关键。
要把点上深化和面上拓展结合起来。社会精神文明整体水平如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每个单位、个人素质的高低,因此,优化每个社会细胞应该成为我们工作的着力点。近几年福州深入开展了创建文明单位等活动,全市产生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先进集体。我们在不断提高创建文明单位水平的同时,逐步开展了创建三优街、文明路的活动。创建文明片区活动又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向更大范围拓展。创建活动从单体到群体,从自建到共建,形成覆盖面广的社会网络,形成多层次、全方位跃动的积极态势。
要善于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不断扩大社会先进面。宣传典型,树立榜样,激励斗志,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可以优化社会风气,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经常开展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学习、交流、调研、检查、评比、考核等活动,既可以从中发现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也可以让一些单位和个人从相互比较中找出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二是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表彰一批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的先进、标兵人物,通过新闻传播、巡回演讲、座谈讨论、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弘扬高尚精神,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三是大力培育各类示范点,在各行各业培育具有时代精神、行业特点的先进典型和排头兵。这些身边的典型,人们信得过、学得来,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通过典型的培育、宣传和推广,让片片绿荫汇成满园春色,促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此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继承与创新、形式与效果、投入与产出、自建与共建、质量与数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关系也要很好地把握。只要我们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学会用辩证法来分析和处理问题,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在更加科学、规范、有序和富有成效的高层次上健康发展。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现代资本主义论》简介
著名经济学家陶大镛教授主编的《现代资本主义论》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史论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详细而全面地剖析和考察了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内在机制及其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包括:战后科技革命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现代资本主义的金融资本、现代资本主义的产业结构、现代资本主义的企业制度、现代资本主义的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保障制度、现代西方国家的跨国公司、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区域一体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与联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以及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波动及其发展趋势等。
(赵春明)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一代风范》简评
由薄一波同志题词并写书名,段连成、郑观州等编写的《一代风范》,已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一代风范》生动地记述了百余位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业绩。作者从大量的资料中,撷取了一个个精彩的片断,选出了一段段动人的故事,把先辈、伟人的风范展示得很具体、很丰满,用多样的画面和多彩的色调来烘托全书的主题。全书粒粒珍珠各有光泽,但被“风范”这条主线一穿,就产生出“聚合”效应,具有珠联璧合、浑然一体的气势。编者、作者根据老一辈革命家各自的鲜明个性和他们的共同特点,在书中设置了立志、求知、才智、胆识、胸怀、无私、气节、献身、爱民、尊师、廉洁、谦虚、求实、明断、情义、家教等二十四个篇目,把精选出来的故事作了合理的布局和安排,并在每个篇目之前写有提示,便于读者系统地阅读、学习。每一篇文章都有很强的可读性,由事及理,顺其自然,且一人一例,独立成章,没有重复。更重要的是,该书力求寓理于事,善于由小见大,具体而不显细碎,生动而不失深邃。
《一代风范》借重历史,旨在鉴今。该书讲述过去的故事,是为了让今天的人们了解和继承党的优良传统;褒扬老一辈的业绩和精神,是着眼于跨世纪伟业的需要。(李传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