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4月1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北京开展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
本报讯北京市1000多名中学生志愿者4月13日聚集东城区少年宫,宣告北京市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总队的成立。这些中学生都在16至18岁之间,正处于成人预备期内。
在成立大会上,北京市团委要求每个中学生志愿者,在成人预备期内的104个双休日中,至少志愿服务48小时。中学生志愿者还在会上领到“一助一志愿服务卡”和《青年志愿者服务手册》,这是团组织开展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活动的一项新举措。“服务卡”由志愿者送发孤老服务对象,加强服务对象与志愿者的联系。《服务手册》主要是用于记录志愿服务情况、时间,是对中学生志愿者进行考核、表彰的依据,同时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成人纪念品。会后,志愿者们分别奔赴烈士家、敬老院和儿童福利院服务。
据了解,北京市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总队还将推出每个周六在北京六个公园开展美化环境、维持秩序、导游等6个项目志愿服务的“三个六服务”计划。在北京18个区县开辟18个“志愿服务爱心基地”,开展百对“一助一”结对服务活动,促进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胡健)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新华社发布:《外国通讯社及其所属信息机构在中国境内发布经济信息的管理办法》
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保护国内经济信息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经济信息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授权新华通讯社对外国通讯社及其所属信息机构在中国境内发布经济信息实行归口管理的通知》,新华通讯社今天发布了《外国通讯社及其所属信息机构在中国境内发布经济信息的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规定,外国通讯社及其所属信息机构,包括其合资、独资公司或委托代理公司,在中国境内发布经济信息由新华通讯社归口管理。新华通讯社涉外信息管理中心具体承办归口管理工作。
管理办法规定,外国通讯社及其所属信息机构在中国境内发布经济信息必须经新华通讯社审批。申请审批需向新华通讯社涉外信息管理中心提交书面申请,并要提供有关材料。已在中国境内发布经济信息的外国通讯社及其所属信息机构,需向新华通讯社涉外信息管理中心补办书面申请。
管理办法说,经新华通讯社批准,允许在中国境内发布经济信息的外国通讯社及其所属信息机构,其发布的信息种类、传播手段、收费标准、收费方法、技术服务方式等内容,需经新华通讯社涉外信息管理中心审核认定。上述内容如需变更,必须向新华通讯社涉外信息管理中心提交变更书面申请,如调整收费标准,由新华通讯社核报国家计委审批。
管理办法还规定,未经新华通讯社审批的外国通讯社及其所属信息机构,不准在中国境内发布经济信息。经批准在中国境内发布经济信息的外国通讯社及其所属信息机构,需向新华通讯社缴纳监管费。监管费缴纳办法另定。
管理办法要求,中国境内用户使用外国通讯社及其所属信息机构经济信息,必须向新华通讯社涉外信息管理中心申请办理登记手续。凡已订购外国通讯社及其所属信息机构经济信息的用户,必须向新华通讯社涉外信息管理中心申请补办登记手续,办理登记时要提供有关材料。
管理办法规定,任何单位未经新华通讯社涉外信息管理中心登记审核,均不得订购外国通讯社及其所属信息机构的经济信息。经批准订购外国通讯社及其所属信息机构经济信息的用户,原则上为最终用户,对所抄收经济信息的使用范围,必须按新华通讯社涉外信息管理中心审核认定的合同执行。中国境内用户向新华通讯社涉外信息管理中心办理登记手续,不缴纳监管费用。
管理办法说,涉外信息实行归口管理后,用户原接收信息的设备及方式不变,其技术服务及设备安装仍由外国通讯社及其所属信息机构负责。
管理办法还规定,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通讯社及其所属信息机构在我境内发布经济信息,参照本管理办法执行。其它信息机构在向中国境内发布的经济信息中若转发外国通讯社及其所属信息机构提供的经济信息,也参照管理办法执行。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在《林伯渠文集》出版暨林伯渠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讲话
(1996年4月15日)
同志们、朋友们:
今年3月20日,是林伯渠同志诞辰110周年。最近编辑出版的《林伯渠文集》,也即将在全国发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今天在这里举行座谈会,共同缅怀林伯渠同志一生的革命业绩,学习他的光辉思想和高尚的革命品格,这是很有意义的。
林伯渠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卓越的领导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征程中,他为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岁月的流逝没有磨灭全党和全国人民对他的深切怀念和记忆,几十年来,林伯渠同志伟大的人民公仆的革命家风范一直长久地留在我们的心中,激励着我们不断进取,为实现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林伯渠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事业。他是我们党经历过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三个历史阶段的老革命家。为了中华民族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他在每个历史阶段总是战斗在革命的最前线,总是站在时代的潮头,不断地前进。
19世纪末,青年林伯渠目睹清王朝的腐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欺凌,产生了“强烈的富国强兵”思想。1904年,林伯渠东渡日本留学,1905年加入孙中山创立的中国同盟会,积极参加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军阀袁世凯篡夺后,林伯渠在极端困难的形势下,毫不退缩,又立即加入了中华革命党,参加反袁斗争和护法战争,继续追随孙中山坚持革命斗争。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次又一次挫折和失败,促使他深入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林伯渠同志在他的好友李大钊的影响下,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实现了由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性转变,并于1921年加入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从此,林伯渠同志即怀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对革命的必胜信念,投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去。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独秀、李大钊和共产国际代表与孙中山的会晤,大都经过林伯渠进行联系和安排。国民党改组后,林伯渠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部长,并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党代表和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秘书长,参与国民党的领导工作。他是我国工农运动与北伐战争的重要发起者和组织者之一,为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胜利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1927年,面对着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事变的血雨腥风,林伯渠毫不畏惧,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南昌起义,踏上中国共产党人独立发动和领导武装斗争、建立人民革命政权的道路。他曾先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长、财政部长,中国工农红军总供给部长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等重要职务。无论是在哪一个工作岗位上,他都是兢兢业业为党为人民做出了创造性的卓越业绩。
对林伯渠同志所作出的上述重大贡献,还在革命战争年代,党中央就作出了高度评价。1945年3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祝贺林伯渠六十寿辰的贺函中曾这样称赞他:“你是我国革命的老战士,自辛亥以来,在历史的进程中,你总是站在革命的最前列。”林伯渠这时总结自己的革命历程说:“这些年来,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是史无前例的,在它的浩瀚的事业中,积累着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精诚的努力与果敢的自我牺牲。在这条战线上,我只是一员战士,一个老兵。如果说有什么足以自慰的,那就是无论什么时候,自己总是跟着进步的方向走,毫不顾惜地把那些注定了要衰亡的东西抛在后面,同时在危难的关头,总是和广大人民站在一起,从他们中间汲取战斗的力量。这并不是个人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是群众教育了我,是党培养了我,是革命实践引导了我,才使我走上了今天的道路。”这段话体现了林伯渠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体现了他无私地献身于中国人民和党的事业的高尚的革命情操。
林伯渠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在全国胜利前夕,林伯渠离开陕北调到中央工作,担负起筹备新政协和建立新政权的繁重组织工作,并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作了《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的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伯渠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1954年9月又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他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立下了丰功伟绩。
林伯渠同志不仅在革命实践方面功绩显赫,在思想理论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探索,为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林伯渠同志的革命生涯中,有相当长的时间是从事政府工作。他曾长期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对人民政权建设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并结合我国人民政权建设的实践,提出过许多深刻的见解。诸如发扬人民民主,如何实行抗日民主的三三制政权,正确处理党政关系,既尊重党的领导、又发挥政府各个部门的作用,争取和团结党外人士一道工作,真正使他们有职有权,等等。根据党中央的决定,他在1937年领导陕甘宁边区首次实行了民主普选制度,由人民群众选出他们所信赖的领导人。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名义上虽然是地方政府,但因为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边区政府又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因此,它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教育方面采取的许多政策和措施,对当时的各抗日根据地以及建国以后的政权建设,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正如王震同志所说:“事实上,我们在政权工作中,许多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都同当年林伯渠同志所倾注的心血、所树立的风范分不开的。”林伯渠同志在人民政权建设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加强人民政权建设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林伯渠同志在财政经济工作方面所作出的建树,同样也是相当突出的。他早年曾留学日本攻读经济学和法学,研究过财政学、簿记学和统计学等。护法战争时他出任过湖南财政厅长,大革命时曾任国民党中执委财务委员。后来在南昌起义、中央苏区、长征路上和初到陕北期间,他一直在做财经和部队的供给工作。此后,在他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期间,还同时兼任中央财政经济部长和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席。当时敌后抗日根据地,乃至军队中的各项财经制度的建立,大都与林伯渠同志有着直接的关系。在长期的经济领导工作中,他非常强调要克勤克俭,重视发展生产,尤其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关心和改善人民生活。他曾说,只有发展生产,才能解决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必须耐心地做群众工作,关心群众的疾苦,“欲取之必先与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关于发展生产,他认为“关键在于资本(指资金)与技术”。在资金方面应“帮助民间游资转入有利可图的私营或合营企业,尤应尽可能争取边区外面的资本,到边区从事有利可图的工业建设,他们可以单独经营或与政府合作经营,都给以法律的保障与可能的协助”。在技术方面,也要“尽可能争取边区外面的各种科学人员到边区来参加工农业建设,他们来后,都给以必要的优待”。这些政策思想,不仅在当时对于发展边区生产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且在今天仍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林伯渠同志在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中也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是两次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之一,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他在国民参政会作了大量的工作,在陕甘宁边区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导,创建了统一战线形式的三三制政权。他坚决贯彻党的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政策,广泛团结党外爱国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并注意发挥他们在各个岗位上的作用,为巩固和扩大民族统一战线,争取国内和平和民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林伯渠作为一名老同盟会会员和老国民党员,直到晚年仍念念不忘在台湾以及海外的许多故旧、老友。1958年在北京碧云寺纪念孙中山先生92周年诞辰时,他曾步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诗“中山陵树年年老,扫墓于郎已白头”原韵,疾书一绝:“不怕扫墓人白头,中山陵树绿悠悠。当年黄埔分明在,风雨同舟忆旧游。”表达了他对于右任的怀念之情,并盼望着在台湾的故旧、老友能够捐弃前嫌,早日回到故里,共同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
林伯渠同志一贯主张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1945年,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曾结合自己前15年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奋斗、后25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奋斗的亲身经历,令人信服地说明,要解决中国的问题,没有马克思主义不行,不善于结合具体实践掌握马克思主义也不行。1956年,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又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指出:“在没有认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前,中国革命不能免于失败,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如果不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也还是不能免于失败。而一经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则无往而不胜。这难道不足以说明主观主义的危害性,和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极端重要吗?”据此,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不仅在过去,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是重要的;在现在,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同样是重要的。而主观主义,在过去曾经使得我们在民主革命中遭到失败,在现在也同样可以使得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中遭到严重的挫折。”这些精彩的论述今天读起来仍给人以深深的启迪。林伯渠同志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林伯渠同志是一位深受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一生清正廉洁,不徇私情。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尽量为党为人民多做工作,多作贡献。在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之后,林伯渠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195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召开后,他曾在自己的日记中用红铅笔醒目地写到:1.遵守党章党纪。2.戒骄傲自满。3.必须有系统地进行监督。4.加强马列思想教育。他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脱离人民群众。他每次外出视察总是事先与当地联系,不组织迎送,不参加宴请,不搞生活特殊化。在林伯渠同志身上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能够得到人民拥护,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所在。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缅怀林伯渠同志,就要切实学习他的光辉思想和革命精神,并以他为榜样,进一步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努力做好今天各个方面的工作。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邓小平同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奋力开拓进取,为完成党的跨世纪宏伟任务,实现中华民族新的腾飞而奋斗!(新华社发)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掌声响起时
罗先勇路磊
4月6日,在河北省南堡盐场举行的建场40周年庆典大会上,74岁高龄的李硕田老人安详地坐在前排主席台上。他双鬓霜染,慈祥地打量着台下虎虎有生气的南堡盐场的年轻人,布满皱纹的脸庞上溢出掩饰不住的微笑。
“第一代南盐人代表、原南堡盐场党委书记李硕田同志。”当大会主持人一念到“李硕田”的名字时,台下爆发起热烈的掌声。李硕田缓缓地站起身向大家致意,掌声更响更亮了。主持人不得不中断宣读。李硕田深情地挥起右手向人们致谢。
这代表着2万多南盐人共同心声的掌声,是李硕田和他的战友们用青春和生命赢来的。南盐人明白:是他们用汗水和鲜血把寸草不生的滩涂建成了“青蛙鸣草地,树上小鸟啼”的现代化的盐化城镇。
南盐人不会忘记过去。
“潮来一片水,潮退遍地泥”、“常年刮大风,四季不长草,五六月离不开大棉袄”、“早上泞,中午硬,晚上弄不动”。这些渔民的顺口溜,是对当时南堡自然条件的真实写照。
1955年春,已过而立之年的李硕田奉命带领勘察小组,踩着泥泞,走进渤海之滨的南堡一带,进行建场实地勘察。第二年3月,盐场宣布成立。
南盐第一代建设者开始了艰苦创业,用苇箔搭起工棚当办公室,用土坯、草袋盖起“滚地龙”当宿舍,用玉米面、白薯面、咸菜充饥,在300平方公里的滩涂上筑起纵横阡陌的柏油马路,星罗棋布的方形盐田。
1958年5月1日,南盐产出第一批白晶晶的原盐。这成功的背后凝聚着南盐人多少辛勤的汗水啊!两年多的时间里,南盐人完成237项工程项目,动用土方1600万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土方筑成高、宽各1米的土墙,可达1.6万公里,相当于7个北京到广州的距离,相当于3个万里长城。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大地震,距此仅50公里的南盐也未能幸免于难:死117人,伤146人,10房9塌,海墙出现2000多处险情,水、电、交通、通讯中断。人们惊奇地发现,10天后,盐场制卤生产开工了;30天后,运盐专列火车驶向外地。
40年的奋斗,40年的艰辛。建国以来南盐共生产原盐3800万吨,上交国家利税20多亿元,用这笔钱可以再造20个南盐。
如今,南盐形成“以盐为主、盐、化、养综合发展”的新兴化工城镇,年产盐化产品170万吨,产值2.5亿元,实现利税7000万元,两次被上级主管部门记集体一等功。
河北省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李金科接受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我们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就是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战斗、开拓进取’的南盐精神。我们的时代需要这种精神。”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连续三年被武汉市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的三五○九厂织布挡车工岳艳霞(中),勤恳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先后参加各类技术比赛三十二次,其中省、市级操作比赛十三次,屡次中榜。最近,她在武汉市第八届青工比武中再摘桂冠,又一次被评为“湖北省操作能手”,成为军纺职工中的佼佼者。图为岳艳霞和姐妹们交流投梭技巧。 虞炬四海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