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3月6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耳闻目睹

缺少文明意识
被誉为“华夏第一街”的湖北武汉市汉正街上的快餐摊群,确实方便了购物人吃饭,但人们吃完饭随地乱扔泡沫饭盒和剩饭的不文明行为,则给市容卫生工作出了一道难题。
湖北武汉柴油机厂 高勇2月13日摄于汉正街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读者论坛

  “排行榜”质疑
北京市东城区洪纯
我是一个电脑爱好者,平时对计算机方面的信息比较留意。最近,一些报刊上发布的一则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同时也使我产生了疑惑。
《中国计算机用户》1995专刊,在《1994年度中国计算机市场销售榜首》标题下,开列了与计算机有关的18个项目,其中17项均标明“销量第一”,唯有某个牌子的产品为“国产微机装机量第一”。这使我大惑不解,因为“装机量”与“销售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个生产量概念,不管最终卖出去多少,只要生产出来了就算数,着眼点在产量;而后者是一个市场概念,即只有售出才算数,否则生产再多也白搭,着眼点在效益。
我看到这个项目时的第一个反应是,大概把“销售量”错印为“装机量”了。可是当我向后翻这本杂志时,在《群雄纷争的中国微机市场》一文中看到了这样一段话:1994年,……销售量在4万台以上的国产微机除联想外,其余3家仍属美国IBM、DEC和HP公司;销售万台以上国产微型机的有浪潮和长江集团……显然,1994年国产微机销售量第一名不是那个牌子的产品,“装机量”并非“销售量”之误。不管该刊这样做出于何种考虑,我都认为会导致以下两个不良后果:
其一是使消费者产生误会。因为大标题是“市场销售榜首”,读者看后会以为下面开列的品牌均为“销售量第一”,更何况对于不熟悉经济术语的消费者来说,许多人是不懂这两个概念的区别的。
其二是使真正的“国产微机销售量第一”的企业受到不公平待遇。当别的“销售量第一名”纷纷登台亮相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时,这个企业却被迫“隐姓埋名”,处在不平等竞争中的受害者位置上。
这期刊物“编者的话”说,搞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要给读者一个真实可信的计算机产品导购指南,宣传名牌优质产品及其生产厂家。可是用“国产微机装机量第一”代替“国产微机销售量第一”的做法,却让人无法相信这段“编者的话”的真实性。联想到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不少以金钱为尺度,蒙骗消费者的种种“排行榜”,更是疑窦丛生。希望有关部门重视防止类似“排行榜”的出现。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信访窗口

  违反规定乱设卡
扣留货物不出据
我单位采购人员为组织元旦和春节所需商品,从北京、天津两市采购了一批货物,于1995年12月15日返潍。途经河北海兴县境内时,我们的车被一辆旧式北京牌吉普车截住,车号为冀J—25800。从车上下来3个穿制服的人,问车上拉的什么货,跟车人员告诉他们是食品和布匹,他们说要进行检查,让把车开到路边一家饭店的门口。从饭店里又出来两个穿同样制服的人,强迫跟车人员打开篷布,将几箱食品搬到饭店里进行检查。当查到天津长友食品厂生产的一种纯牛奶巧克力时,他们硬说缺一项标注,是不合格产品,要把车上载的该产品全部扣留,并处以1至3倍的罚款。跟车人员向他们再三求情,最后被罚款300元,他们出据了盖有海兴县技术监督局财务印章的收据。他们还扣下一箱巧克力,价值360元,但没给开收据。
国家有关部门规定,除公安交通监理部门可以在公路检查外,不准其他部门和单位在公路上设卡检查。我们认为海兴县技术监督局的做法,违反规定,而且扣货不开收据更是错上加错。 山东潍坊百货大厦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每月话题

  农村电影,昔日“风光”何处寻
1995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
电影,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观众,一些银幕形象亦深深地留在了观众心中。
而今,当我们把视野扩展到乡村时,蓦然发现,昔日被男女老少前呼后拥迎进村的电影队,已难寻踪迹了。
是农民看不起电影吗?是电影不适合农村人的口味,还是因为其他原因?
七八十年代,电影是农民梦寐以求的“精神食粮”。一旦哪个村来了电影队,大人小孩无不欢天喜地,有的还跟着放映员,跑好几个村把一部片子看了一遍又一遍。
那时的放映员也“风光”,由乡镇招收,统一培训,统一管理,有的给予乡镇企业人员的待遇,条件好的还可以分到一间办公室。那时几乎各乡镇均有电影放映队,都有售票点,电影放映队效益也不错,年年盈利。
如今,衢县登记在册的100多位电影放映员,一年中能放映1场或1场以上的只有52个;而其中能放映数场的,只有26个。在一些边远山区、库区,群众几年看不到电影已不足为奇。
由于观众少,效益低,大多数乡镇对放映员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机器交由放映员保管,不再给放映员支付工资,也不需要上交管理费,人事关系有名无实。
而村办或个体影剧院已全部关闭,机器有的变卖,有的锈蚀报废。
农村电影事业为何如此萧条?据了解,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电视、录像等文化形式的冲击。当前,电视在城镇乡村都已普及,并以其收视方便、娱乐性强的特点,吸引了大批观众。当然,这并非坏事。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一些电视台、录像厅大量播放影片,已严重威胁电影业的生存。根据有关规定,发行两年以上的影片才能在电视中播放,国外在电视中播放的电影一般要比电影发行滞后3至5年,可在我国有的影片还没发行,一些地方录像带已“铺天盖地”了。
其次是一些地方赌博风盛行,电影失去了一定的观众。
再次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乡镇对此项工作又不甚重视,所以村里几乎没有包场的,好不容易放映一场,往往不是谁办喜事点映的,就是谁违反什么规定被罚的。
还有影片不适合农民口味,特别是一些国产影片,由于不了解现代农民的心态,或矫揉造作,或生硬说教,农民不喜欢看。
电影在农村已经不需要了吗?当然不是。好的影片让人轻松愉快,还能寓教于乐,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电影要走出低谷,除了提高影片质量,发展当地经济,抓好社会治安之外,还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村镇干部要给予重视,提倡、鼓励放映诸如生日点映、结婚点映等喜庆电影,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狠刹赌博风,引导农民开展健康的娱乐活动。
三、有关部门要加大影片宣传力度,定期印发《影讯》给各乡镇和有关单位。
四、采取群众出资的办法筹集资金。东阳市农民每人每年出资2元,大约可看8场电影。
五、放映员改变工作方式,不要“守株待兔”,应主动上门服务。
浙江衢州市陈淮贵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观察台

  发挥文物优势服务精神文明
——河北省博物馆由冷变热启示录
本报记者孙光
一些读者来信反映,某些博物馆办的展览或脱离现实生活,或枯燥乏味,引不起人们的兴趣,导致门庭冷落。但记者不久前在河北省博物馆参观《血肉筑长城——河北人民抗日纪实》和《改革开放的河北》两个展览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情景:馆外寒风瑟瑟,馆内参观者摩肩接踵,一片热气腾腾。据统计,自去年7月7日《血肉筑长城——河北人民抗日纪实》展览揭幕,4个月里就接待观众近20万人。而前几年,由于陈列内容多年不变,陈列方法相对落后,缺乏吸引力,每年观众只有两三万人。
《血肉筑长城——河北人民抗日纪实》的展出,是河北省博物馆由冷变热的转折点。这个变化是与省委主要领导同志的关心支持分不开的。两年多以前,省博物馆新领导班子上任时,省委书记程维高同志对他们说,在你们没有改变面貌之前,暂时不要安排外宾参观省博物馆。这话极大地刺激了全馆员工。怀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他们展开了怎样把省博物馆办成一流博物馆的大讨论。通过调查研究,听取专家意见,并向国内外同行取经,馆里作出决定:发挥拥有14万件文物的优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省情教育,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反映勇敢、勤劳、智慧的河北人民对社会发展、振兴中华作出的贡献,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1994年9月,中共中央颁发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馆里决定以纪念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为契机,集中全力办好《血肉筑长城——河北人民抗日纪实》展览。
抗日战争时期,河北在敌后战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个展览既展示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恶史,又展现了千百万人民在侵略者奴役下的血泪史,更显示了河北人民英勇不屈、前赴后继的光辉抗战史。
这个展览还一扫过去的土气,把长期不变的静态模式,更换成声、电、光齐上,形成与文物、图片、模型融为一体的景观,用艺术性强化思想性。
《血肉筑长城——河北人民抗日纪实》展览揭幕后,立刻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许多学校把这个展览当作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已有80多所学校组织教师学生前来参观。
实践证明,要使博物馆热起来,关键是办好每一个展览;而要办好展览,先要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在筹办《血肉筑长城——河北人民抗日纪实》展览的5个月时间里,馆里工作人员没有休息过一天,他们夜以继日,不计报酬,自己能做的事,绝不借外力,从档案馆、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又派人到实地搜集史料和实物;珍惜来之不易的经费,精打细算,尽量少花钱多办事。认真办好一个展览的过程,也是开阔工作人员思路的过程,大家集思广益,办法越来越多。如他们改变了过去坐等观众上门的作法,展前举办新闻发布会,使社会各界了解展览的详情和意义;同电台、电视台、报社合作,演播专题片,组织知识竞赛,举办观后感有奖征文,短短20天里就收到应征作品3500篇;派人到各单位进行宣传、组织、咨询工作,建立预约参观制度,合理安排每天的观众流量;每周六免费开放,使博物馆成为市民周末的好去处。
在《血肉筑长城——河北人民抗日纪实》展出成功的基础上,博物馆紧接着又举办了《改革开放的河北》展览。对这两个展览,省委领导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誉前者是一部读不完的爱国主义生动教材,后者是一个能全面、直观了解河北的窗口。
开发博物馆的文物资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河北省博物馆不但进行了有益的实践,而且给其他地方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监督哨

  衡阳公车迎亲歪风日甚
一九九五年以来,我市有不少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车参与迎亲活动。每逢双休日,在市区繁华地段常常可以看到十多辆公家小车组成的长龙似的迎亲车队,逢“五一”、“国庆”等节日迎亲车队更多。前段时间《衡阳日报》和《衡阳晚报》曾载文对此予以批评,然而,公车迎亲歪风仍有增无减。呼吁有关部门狠刹公车迎亲歪风,倡导清廉文明之风。 湖南衡阳市魏渭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监督哨

  山东成武农村碘盐短缺
在我县农村,食用碘盐的农户很少。其实,大多数群众都知道碘缺乏病的危害,也晓得食用碘盐的好处,可他们为何不买碘盐呢?
原来,一是因为无碘盐、劣质盐充斥农村市场,有些群众为贪一时便宜而买来食用;二是因为农村很少有加碘盐出售,各村小卖部购进的食盐90%以上是非碘盐。农民因农活忙,加之交通不便等原因,不可能花很多时间专程到几十里外的县城去购买碘盐。
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农村碘盐供应管理工作,让农民吃上加碘盐。
山东成武县张楼乡苗崇雷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答复反应

  “强收费”已停止
你报1月3日读者来信版刊登题为《奇台县邮电局强收费》的读者来信,对我局向用户收取0.20元“通信建设附加费”和0.30元及0.60元“地方通信建设集资费”的做法提出批评。我局收取上述费用是依照自治区物价局1993年《关于邮政部门增加给据邮件附加费的批复》和奇台县人民政府1993年《关于对邮电局增收邮电通信建设集资报告的批复》执行的。
1995年11月,我局接到自治区物价局、监察厅、邮电管理局《关于纠正省以下地方政府越权征收邮电附加费问题的通知》,随即停止了上述收费。
我们诚恳地接受读者批评,欢迎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
新疆奇台县邮电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