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3月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星火”世纪之旅:产值五千亿
国家科委副主任韩德乾
星火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农村体制改革及科技体制改革的初期批准实施的第一个为农村经济服务的指导性的科技计划。截至1994年,全国共组织实施星火项目5.8万项,覆盖了全国85%以上的县(市),已开发技术装备400多套,建成43个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培育了100多个产值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的区域性支柱性产业。仅1994年产值达1700亿元,投入产出比1∶4.9,实现利税370亿元,创节汇10多亿美元,培训农民2000多万人次。
“九五”期间星火计划中心任务就是引导和促进农村规模经济的发展。要在战略上抓五个“度”,战术上抓六个措施。
首先,战略上抓好五个“度”:
向深度发展。由单个项目示范向综合应用起点高、转化快、效益好的多项技术和发展区域性支柱产业转变,促进小城镇建设。
向广度发展。在地域上要向中西部地区发展,向贫困地区、老少边地区推进;在产业领域上要向第三产业延伸,进一步扩大星火计划的覆盖面。
向高度发展。突出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强调技术上水平、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开发上效益;突出高附加值、高商品率、高市场占有率、高科技含量,切实推动农村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提高集成度。在技术、人才与资金各方面,加强集成,集中力量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的引导与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与产业集团。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把农村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联结起来,形成产业群体,使农村经济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步入社会化大生产轨道。
提高开放度。充分利用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大好环境,加快星火计划走向国际的步伐。
其次,在战术上,着重抓好六项工作:
培育行业排头兵,带动整行业科技进步。选择主要行业,抓住行业发展各个环节上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集成,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形成集团,带动整行业的科技进步。
培育区域性支柱产业,建设星火密集区。促进农村县、乡区域经济综合发展。在项目开发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农村区域性支柱产业,发展与农村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星火技术密集区。
星火西进,促进中西部经济发展。“九五”期间,要加快实施“星火西进工程”,在中西部选择一批重点县,推广一批先进技术,安排一批重点项目,支持一批星火企业,培育一批大有作为的企业家,以加快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
建立星火计划发展的支撑体系。着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符合星火计划发展要求的技术、人才、产品、市场、资金支持体系。
加强人才培训,造就千百万农村实用人才。着重提高星火人才培训的层次和质量,由技术性培训向人才培训培养的方向转变。
面向世界,走向国际,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一是发挥东南沿海和沿江、沿边开放地区的优势,发展创汇农业与外向型乡镇企业;二是走出去,组织有实力的星火企业,带技术、人才、设备到境外办企业;三是请进来,支持鼓励国外企业界、金融界参与星火计划。
为了保证上述措施的实施,要抓好四个方面的保障条件:
一要坚持把星火计划作为政府行为来抓,形成政府统筹领导和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格局;二要产学研结合,扩大技术来源,提高技术水平;三要建立和完善市场支撑体系,在继续加强产业、技术政策指导的同时,开发信息资源,逐步建立星火技术、市场、人才、产品信息网络,强化信息的引导和调控;四要扩大渠道,增加投入,继续坚持以贷款、自筹、集资为主,同时应加大国家引导资金的力度,面向市场,面向国际,广开渠道。
在具体的目标上,到本世纪末,建立健全100个星火密集区,培育300个区域性支柱产业,实施10万个星火项目,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和管理人员3000万人次,培育一批与国际接轨的星火示范企业,形成一批行业性的星火企业集团,开发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占有率的星火名牌产品,实现产值5000亿元,创汇100亿美元。
(附图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建立全方位市场服务体系
“国家星火科技城”总经理张长立
由于星火计划主要是面向农村经济,因而早期的星火计划项目主要体现在以种养殖为主的第一产业和以农产品深加工、为城市工业配套、拾遗补缺的第二产业。经过10年的发展,我们亦喜亦忧。喜的是星火计划建立了中国一个崭新的经济群落,培育了几万家企业、几十万项技术;忧的是这个星火经济群落尚无一个与之配套、为之服务的市场体系。这里就给我们提出一个新命题,后10年的星火计划发展中的第三产业、第四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国家星火科技城的建立,就是对这一课题的实践和探索。国家星火科技城位于广东顺德市北滘镇,宗旨是为全国的星火企业、星火技术、星火人才建立一个全方位服务的市场体系。这个市场体系具有六大市场功能,即商品、信息、技术、人才、资源、投资等六大市场。在传统的市场交易形式之外,还建立一个尽可能多地容纳星火企业、人才的信息网络系统。设计目标是让六大市场在这一网络上全天候运转。目前,我们星火科技城的信息中心已经在北京建成,并试开通了几个省的二级站,准备今年上半年在各省全面建站联网,首先为我国的星火企业建一座立体交叉的“信息公路”。我们想以星火科技城作为龙头,利用市场规律,引导广大星火企业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转向对信息资源和科技资源的开发,从而使得后十年星火计划项目有一个日趋合理的产业结构,使信息资源和科技资源的开发成为后十年星火计划的新产业、新热点。
星火计划一出台就有着强烈的市场经济色彩。市场经济与星火计划可以说是休戚相关、生死与共。如果说单打独斗,势单力薄的星火企业在市场浪潮中只能随波逐流,那么把大量的星火企业联成一体,组成一个强大的经济群落,在市场经济中就可以呼风唤雨,蓄力造势。如果说,前十年星火企业在市场大潮中学会了游泳,那么后十年星火企业就应该打造舰船,结队出海,扬帆远航。我们国家星火科技城要做的就是这么一篇市场观的大文章。国家星火科技城六大市场的龙头是商品市场,摸索出一套“提单抵押易货促销交易”的新方法。这种新方法的运行是将星火企业的产品变成提单,经过公证、投保成为有价证券。然后将提单再编成代码输入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对提单供需进行自动撮合。交易双方不需发生资金往来,只需对货物品种、数量、质量负责,一旦交易成功,付款、收款均由保险公司中介操作,从根本上杜绝了欺诈行为和三角债现象。这种新方法一试行就得到广大企业的欢迎,试运行不足一年,我们的数据库就容纳了几十亿元物资。
星火计划是地地道道的政府行为。这一计划又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而不是由国家出钱包起来。这里就出现了两个接口,一个是企业与政府的接口,一个是市场与政策的接口。国家星火科技城的建立,就是希望在这两个接口上作出一些成功的探索。我们至今为止没有要过国家一分钱的拨款,甚至没有享受过国家一分钱的信贷额度。然而,我们却在3年里投入资金1个多亿,完成了星火科技城的设计投建和3大市场的启动运行工作。原因何在?因为我们为星火企业提供的服务体系对星火计划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国家科委及有关部门对此非常欢迎和支持,除发文推广外,还为星火科技城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国家科委对星火企业的引导、管理甚至某些调控,又都可以通过星火科技城在市场经济中发挥龙头作用来完成。这就是民间经济与政府行为、市场规律与政策导向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必将在后10年星火计划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附图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十年星火燎原势
江苏省副省长张怀西
自1985年10月第一次全国星火计划工作会议在古城扬州召开至今,江苏省星火计划实施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单个项目示范阶段。我省第一个完成的星火项目——如东生化总厂的“味精废液制取单细胞蛋白”工程,当年投入、当年见效,使企业一举扭亏为盈,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第二阶段为发展星火技术密集区阶段。这一阶段是通过连续投入、滚动实施,将成功的示范项目尽快转化为群体优势、产业优势,通过对一定区域内的重点产业的密集投入,建设星火技术密集区,发展规模经济。如武进市横山桥镇过去一直是分散零星搞一些项目,见效不大。建立以该镇为中心的星火技术密集区后,很快形成了以防腐材料、水处理剂、防水材料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成为我国精细化工的重要生产基地。国家科委正式批准了武进、常熟、锡山、昆山、连云港、射阳、如东等7个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认定了丹阳、盐城郊区、江阴、吴江、宜兴、靖江、邗江、东台、张家港、海门、阜宁、高邮、海安等13个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形成了吴江丝绸深加工、盐城郊区制鞋机械等30余个农村区域性支柱产业。
第三阶段为创建苏北星火产业开发带阶段。省政府决定在北部欠发达的徐州、淮阴、盐城、连云港四市建设苏北星火产业开发带,到本世纪末,使四市工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5%左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左右。苏北星火产业开发带的建设旨在从全省的高度,引导和集成各方力量,促进苏北实现小康,是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和区域共同发展三大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九五”期间,苏北星火带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形成年销售额20亿元、利税2亿元以上的区域性支柱产业15个;建立国家和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科技示范园、智力引进示范园、海洋产业技术开发基地等园区(基地)30个;重点改造轻工、纺织、食品加工、机械行业,使其技术、装备达到国际90年代初水平,并具备较强的加工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通过星火技术密集区的建设,建成10个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乡镇城市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乡镇。
我省星火计划经过10年的成功实践,从单个项目示范到培养区域性支柱产业,从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到创建星火产业开发带,都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不断加强宏观指导的举措。省里成立了苏北星火带建设协调指导小组,市里建立了苏北星火带实施领导小组,县里组建了星火技术密集区领导小组,形成第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各部门协同抓的局面。我们还建立了苏北星火产业开发带星火计划项目贷款贴息制度和发展基金,为星火计划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附图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星火计划:科技下乡的成功模式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
人民日报召开专题座谈会,讨论实施“星火计划”10年来取得的重要经验,研究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政策措施,实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农业发展目标,必须认真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农业向集约经营和高产、优质、高效的转变,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科教兴农,需要找到一种用现代科技发展农业、教育农民的行之有效的形式和途径,使科技与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民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技术下乡、进村、入户,变为现实生产力。“星火计划”创造了这样一种成功的模式。10年来,通过实施星火项目,开发实用技术,建设星火技术密集区,培育区域性支柱产业,培训农民科技骨干,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星火计划”的路子是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共同发展的成功之路。
推进“星火计划”以及其它农业科技计划,必须加强领导,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为农村经济服务的积极性和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积极响应江泽民同志关于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号召,重视科技、支持科技、学习科技,把科教兴农作为加快农业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广大科技人员要进一步增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积极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都要关心和支持农业科技事业,关心和支持“星火计划”,在政策、投入、工作和生活等方面,为科技人员参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我们相信,有10年的宝贵经验,有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亿万农民的建设热情,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有全社会的鼎力支持,“星火计划”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取得丰硕的成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是温家宝同志为座谈会提供的书面发言)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规模经营惠及万家
山东省寿光市市长李群
最近几年来,我们寿光市坚持把实施星火计划同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依靠星火科技的扩散来推动规模农业的发展。全市农村综合实力已连续三届进入全国百强行列,1994年列全国农业生产百名大县(市)第三位。
我市地处渤海莱州湾南岸,境内北部为盐碱地和沿海滩涂,发展林业、畜牧业、海洋化工业、水产养殖业等有较大的自然资源潜力;中南部为平原井灌区,宜于粮食、蔬菜、果品等多种作物生长。为尽快使众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与开发区域性主导产业相配套的星火项目,组装集成先进技术80余项,建设星火技术密集区,开展综合性、系列性开发。在中南部地区发展蔬菜大棚20万个,共15万亩,形成了万亩粮食、万亩韭菜、万亩香椿、万亩早春长茄等十几个成方连片的生产基地。在北部盐碱地区,发展鸭梨4.7万亩,沿海防护林760公里,果粮、林粮间作25万亩,开发优质棉基地20万亩,把有史以来的不毛碱地变成了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林、果、棉产业区。在沿海及浅海滩涂区,实施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海洋化工、海上运输、海产品加工“五海”并举,建成全国重要的水产品基地和海洋化工基地。全市共培植起粮食、蔬菜、果品、水产、畜牧等6大主导产业。6大主导产业提供的商品量占全市农产品总量的78%,成为国家和山东省主要的粮食、蔬菜、果品、畜产品、水产品、棉花等综合商品基地县(市)。
我们从全市主导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了两个类型的“龙头”建设。一是市场龙头建设。在市区和重点乡镇新建了蔬菜、果品、畜牧等6处专业批发市场,发展购销公司、经贸公司、运销专业村户等中介组织1.7万个,流通大军10万人。同时,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大中城市建立了直销市场。农产品产销触角延伸到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覆盖了全国各地。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日均蔬菜交易量达到500多万公斤,1995年蔬菜成交量达到20亿公斤、交易额21.2亿元,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二是立足于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增值,加强了加工企业“龙头”建设。近三年投资1亿元,对60家中小型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新建了4处蔬菜、肉鸡、鱼粉加工出口企业。全市80%的农产品实现了加工增值,有900多个村23万户农民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进入了市场。
(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