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3月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要闻)
专栏:两会漫议

  掌声起处看民心
张弛
在昨天上午举行的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上,2700多位人大代表和1800多位政协委员济济一堂,凝神听取了李鹏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关于“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在历时1小时50分钟的报告过程中,全场一次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掌声起处看民心,从代表和委员的掌声中不难看出人民群众对这次盛会的关注点和兴奋点。
其一,两个“上台阶”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五年前,也是在这个庄严的大会堂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审议并批准了“八五”计划。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如今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聆听到政府首脑对“八五”计划执行情况这样权威而鼓舞人心的结论,代表和委员们怎能不心潮澎湃!更使群情振奋的是,李鹏总理关于“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奋斗目标的高度概括:“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将再上一个大台阶。”这展示了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美好前景,表达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雄心壮志。这个恢宏、务实的目标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够实现。“再上一个大台阶”,雷鸣般的掌声传达出12亿中国人民不可摧折的意志。
其次,两个“十五年”在会场激起波澜壮阔的春潮。李鹏总理充满信心地宣告:改革开放以来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使国家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再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设,达到《纲要》提出的要求,我们国家的面貌就会有一个更大的变化。跨世纪的发展战略和宏伟蓝图,如此清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必然成为动员、凝聚各族人民为之艰苦奋斗的鲜明旗帜。“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胜利注定属于目标坚定、团结奋斗的中国人民!
其三,“积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部分,获得在场者发自内心的欢呼。历史将永远铭记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这两个日子,届时我们将相继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这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里程碑。李鹏总理满怀热情地说:“今天是3月5日,距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还有483天,海内外同胞正以欢欣鼓舞的心情,期待着这个伟大日子的到来。”针对台湾当局某些领导人蓄意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的图谋,李鹏总理义正辞严地指出:“中国政府和人民有决心、有能力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任何分裂祖国的图谋都是不能得逞的。”热烈的掌声显示了亿万人民洗雪国耻、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决心和信心。
掌声就是心声。从庄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传出的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对党和政府的充分信赖,表达了对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的由衷赞许,表达了对实现宏伟目标的坚定信心,表达了对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钢铁意志。
春潮般的掌声,预示着中华民族满怀信心奔向新世纪坚实有力、势不可当的脚步声!


第3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赞赏王幼辉委员意见
必须严格保护好耕地
本报北京三月五日讯新华社记者朱幼棣、本报记者何加正报道:三月四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九三学社组的讨论会上,王幼辉委员提出,为了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应当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切实保护好耕地。当时参加九三学社组会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说:“我完全赞成王幼辉委员的意见。我们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必须严格保护好耕地。此事要年年讲,反复强调,这是关系我们民族生存、发展和振兴的重大问题。”
长期从事水稻栽培技术研究、培育出水稻旱种品种“正定二号”的高级农艺师王幼辉,结合自己这几年在农村工作中了解到的情况,对一些地区人口增长和耕地锐减表示担心,并提出了保护耕地的意见。
听了发言后,江泽民说,王幼辉的发言引人深思。发展农业是我国经济建设中非常重大而又难度很大的一项任务。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耕地面积少。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将继续面临人口增长的压力。要摆正建设用地和保护耕地的关系。中国的粮食不仅现在要靠自给,将来也要立足于自给。
江泽民接着谈到了在各地考察时见到的一些滥占耕地的状况,他说:“我国的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搞好粮食生产有其特殊的重要性,既要靠科学技术,推广良种和先进适用的技术等,同时还要坚决制止耕地不合理的占用,只有依法保护好耕地,才能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同时,还应当做好粮食的储备工作。”
讨论会上气氛活跃,发言踊跃。最后江泽民放下手中的笔,合上笔记本说,今天大家提的意见都很好,像加强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等。可惜时间太短了,有些意见、有些想法来不及和大家交换。希望大家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积极参政议政,努力建言献策。


第3版(要闻)
专栏: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会
受国务院委托,陈锦华刘仲藜分别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情况和预算情况报告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陈锦华、财政部部长刘仲藜分别向大会作了《关于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199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陈锦华在报告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时说,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实现了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他从几个方面阐述了过去一年的主要成就:
——抑制通货膨胀取得初步成效。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升14.8%,实现了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物价调控目标。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7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重点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财政收支差额和信贷货币控制较好。
——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
——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8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6%。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736亿美元,比年初增加220亿美元。
——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7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5.3%;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3893元,实际增长4.9%。
陈锦华说,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就,标志着“八五”计划胜利完成。他说,“八五”计划是建国以来执行得最好的五年计划之一,提前五年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快,经济结构得到改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改革迈出了重要步伐,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并积累了新的经验。他说,这些成就,为“九五”和下世纪初的发展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陈锦华同时指出了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物价上涨幅度仍处于较高水平,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较大;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农业生产还不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部分国有企业改革进展不快,生产经营困难,企业亏损增加,产成品资金占用增多,相互拖欠严重,经济效益不好;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悬殊,一些低收入者生活比较困难;中央财政和部分地方财政仍较困难,财经纪律松弛;特别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于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陈锦华说,党中央提出1996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降低物价上涨幅度,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全面实现“九五”计划各项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这一总体要求,陈锦华在报告中提出了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宏观调控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32%左右;全国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10%左右;货币发行量控制在1000亿元;中央财政收支差额比上年减少50亿元,国债发行1952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810亿美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城镇新就业700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500万人以上。
陈锦华说,按照上述目标,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有几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保持经济适度增长,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继续抑制通货膨胀,确保实现物价调控目标;切实加强农业,全力夺取农业丰收;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搞好各项配套改革;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努力提高投资效益;提高对外贸易效益,加强对利用外资的引导;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继续改善人民生活。
陈锦华说,努力实现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必须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他说,经济增长要立足于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狠抓资源节约与有效利用,进一步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投资结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作用,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刘仲藜在报告199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时说,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是比较好的。初步统计,全国财政收入6187.73亿元,完成预算的108.7%,比上年增加969.63亿元,增长18.6%;全国财政支出6809.17亿元,完成预算的107.1%,比上年增加1016.55亿元,增长17.6%。收入与支出相抵,支出大于收入621.44亿元。
刘仲藜在介绍了199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按复式预算汇总的完成情况后说,1995年是实施《预算法》的第一年。根据《预算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批准中央预算草案和中央预算执行情况。他报告了对1995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单独汇总:中央财政总收入3845.13亿元,完成预算的100.5%。中央财政总支出4509.55亿元,完成预算的100.3%。收支相抵,赤字664.42亿元,没有突破预算确定的666.8亿元的数额。
刘仲藜说,1995年的财政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财税体制继续完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财政支出在保证重点的同时,增幅也得到了一定控制。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中央财政情况尚不理想,赤字数额仍然偏大,债务负担较重;二是部分县乡财政还相当困难;三是财经秩序存在着混乱现象;四是支出增长仍然过快。
刘仲藜说,199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安排的原则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积极支持经济发展,继续完善财税改革,整顿财经秩序,强化税收征管,增加财政收入,坚持量入为出,从严控制财政支出,反对各种铺张消费,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努力压缩财政赤字。
刘仲藜说,199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汇总情况是:全国财政收入安排6872.18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1.1%。全国财政支出7486.6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9.9%。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614.42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减少50亿元。
刘仲藜在报告中提出了实现199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要做好的几方面的工作:一、发展经济,开辟财源,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二、巩固和完善新财税体制,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三、大力加强税收征管,确保收入预算的完成。四、合理调整支出结构,控制财政支出。五、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大力整顿财经秩序。
今天下午的大会由大会执行主席田纪云主持。在主席台前排就座的执行主席还有:陈慕华、费孝通、吴阶平、王朝文、王群、叶公琦、朱良、刘华清、阮崇武、张克辉、张勃兴、张健民、阿木冬·尼牙孜、孟富林、赵东宛、贾庆林、霍英东。


第3版(要闻)
专栏:

  历史将记住这一天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侧记
本报记者
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与一轮朝日同时升起。共和国又迎来新的一天:1996年3月5日。
清晨,晴空万里,阳光和煦。7时50分,几位解放军代表就向人民大会堂东大门走来。虽然离开会时间还有1小时,记者在荧光屏上看到,已有33人报到。8时刚过,来自西藏自治区的人大代表陈奎元、江村罗布一行也朝东大门走来;又过一会,身着各式新装、手捏文件夹的各省、市、自治区和解放军的代表,走下汽车,成群结队,走进人民大会堂……
杜鹃花盛开,水仙花沁香,在春意融融的大会堂湖南厅主席团成员休息室里,记者看到,不少主席团成员已早早来到这里,促膝交谈。曾任河南省省长的程维高和来自河南七里营刘庄村的老劳模史来贺互致问候。记者来到118小会议室,看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已经来到这里,交换着开好这次会议的意见。
主席台上,国徽高悬,红旗成列。主席台下,人们神情专注。每聚京华议国事,今春议事殊不同。2793名人大代表,连同列席的政协委员、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负责人、各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负责人,都深知这份报告的分量。随着报告人的宣读,人们心潮翻滚、思绪万千。
大会开始前,记者在大厅休息室遇到了66岁的人大代表申纪兰。这位山西省平顺县土生土长的农民,从第一届到现在都是人大代表,可谓“老资格”。她身着西装,里面套着紫红毛衣,神采奕奕地说:“来开会前,许多同志就跟我说,一定替我们把这份关系子孙后代的‘蓝图’审议好。”接着她话锋一转,声调略微低沉地说:“我在这高兴的时刻,不由得想起21年前,周总理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两步走’的宏图,到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现在的规划和目标也是他老人家的遗愿啊!”
是的。记者看到,代表们的所思所想,无一不是国事、大事。来自吉林的安太庠代表、来自辽宁的郭明子代表利用开会前的一段时间讨论他们共同提出的议案;来自上海的张仲礼代表在进东大门的台阶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青年时留学海外,备受欺侮。1997年我们要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它决不仅仅是领土的回归,而是祖国昌盛、民族振兴的标志。”说着他回头深情地望了一下对面历史博物馆前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倒计时的巨幅标牌。记者注意到,远处的字幕显示:483天。
跨世纪的蓝图是兴国大计。香港代表汪明荃说:“我是香港筹委会委员,读到李鹏总理的报告,对香港未来繁荣更有信心。”上海市副市长赵启正表示:“浦东开发必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刚刚开完全国邯钢现场会的邯郸钢铁厂厂长刘汉章则说:“《报告》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办法,我们对搞好国有企业信心更强了。我体会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
跨世纪的蓝图需要跨世纪的人才。我国年青的博士生导师之一的辜胜阻教授说:“一定要抓人的素质,抓教育,才能取得进入21世纪的入场券。”全国青联常务副主席巴音朝鲁说:“要用‘两个文明’来教育青年,使他们真正成为跨世纪人才。”
“让历史记住这一天。”来自云南的周林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孟苏荣离开人大会堂时这样说。“从现在起再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我们伟大的祖国,必将以现代化的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李鹏总理报告结束语中这段铿锵有力的话语,仍激荡在代表、委员的心中。
(刘工践何加正李建兴何伟赵京安采写)


第3版(要闻)
专栏:代表委员论坛

  建立监督机制促进粮食生产
政协委员严克强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发展农业放在经济建设的首位,非常必要。在农业问题中突出强调粮食生产,并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等决策,只要常抓不懈,中国就一定可以自己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但是,只讲宏观还不够,还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具体问题。如粮食收购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去年,东北辽河和松花江闹洪灾,损失几十亿公斤粮食,由于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救灾措施得力,粮食收成仍然不错,农民手中存有大量粮食。今年2月初,我到东北出差,从主管农业的几位副省长那里了解到,东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因为缺少收购资金,还有250亿斤粮食收不上来。同时,农民过春节和备耕却等着用钱,不得不以0.8元1公斤的低价出售粮食。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农民收入明显减少,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这个问题如得不到有效解决,“九五”增产700到1000亿斤粮食的目标就很难保证;另一方面,大量的粮食流入粮贩的手里。
中央如此重视粮食问题,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一类问题呢?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抓落实不够,而且在执行中缺少一种相互促进的机制。其理由有三点:第一,“米袋子”由省、县长负责,而粮食主产区的省、县,一般说经济状况都不富裕,没有这么多的钱来买粮,省、县长又很难借到钱。第二,粮食收购由政策性的粮食部门负责,他们本身就很困难,没有“机动”的钱。第三,中央在银行系统虽已安排了收购贷款资金,但各地的经济和财政状况不同,银行的筹资能力也不一样,而且他们也是亏损单位,不愿干“赔钱买卖”。
基于这种情况,建议中央政府应在省政府、银行和粮食部门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促进的机制,共同抓好粮食生产和收购这件大事。建议成立督促检查团,根据中央的统一安排,督促检查各级银行的资金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各级政府和粮食部门粮食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各地粮价的执行情况,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粮食市场的正常秩序。


第3版(要闻)
专栏:

  以创业精神迎接新世纪
——福建代表团访谈录
本报记者陈颂清
在福建代表团驻地,人大代表议论较多的话题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奋战“九五”和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来自霞浦县沙江镇的蓝玉凤代表带来了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喜讯。但是这位畲族女代表头脑十分冷静地说,老少边穷地区这几年成绩不小,可我们与先进地区比至少还落后十几年、二十几年,“九五”期间我们必须有一种强烈的创业意识,去改变仍然相对落后的面貌。
郑瑞英代表来自福州市的洪山镇,这是一个在民政部评比中列全国前十位的明星镇。郑瑞英说,比较发达的地方应当保持创业时的干劲,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要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
莆田市委书记许开瑞代表很有感触地说,现在经济工作中还有不少难点,像农业基础较薄弱、一些国有企业效益低下、基础设施存在瓶颈制约等,怎么办?关键还是要有解放思想、不畏艰难、大胆试验的精神状态。
福建省正在开展“全省学美林”的活动,美林是一个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小山村,依靠艰苦创业,现在已走上了富裕路。省委书记贾庆林代表说,“九五”起步之年,省委推出美林村这样一个典型,就是要在全省干部群众中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像美林这样的穷山恶水都能大变样,其他地方没有理由不能发展。


第3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深情话合作
3月4日下午,中苑宾馆荷花厅。江苏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左一)、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汪愚、黑龙江肇东市通达公司总经理孙德志等全国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相逢,共话合作。
去年,华西村跨省区建立的第一个“外省华西村”,在黑龙江省肇东市五站镇建立,今年可望产出60万公斤大米。此后,华西村又启动了“宁夏华西村”工程,计划从宁夏南部贫困地区移民6000人到贺兰县镇北堡建立“宁夏华西村”,目前已完成3000亩土地开发和200户移民搬迁,很快就要办起种鸡厂、羊毛衫加工厂。
本报记者赵京安摄影报道


第3版(要闻)
专栏: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速写
人大代表刘文西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