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3月6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

  植树的季节(速写) 陈太威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盘圆水圆盂方水方”
戴子聪
《古史辑要》载,元朝英宗皇帝问丞相拜住,“今有魏征乎?”大概他心血来潮,想学唐太宗了。假如直通通地答“有”“无”,肯定会弄尴尬。拜住回答极妙,“盘圆水圆,盂方水方,有太宗则有魏征”。比喻贴切,话中有话,莫问有无魏征,只问你自己可像唐太宗。
本文非为赏析拜住的机敏口才,只觉得这“盘圆水圆,盂方水方”的道理发人深省。
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中还有一则“鹞死怀中”。某日,唐太宗逮到一只鹞,玩得正高兴时,见魏征来了,慌乱中将鹞塞入怀中。这种皇帝怕臣子的趣事,历史上恐怕绝少。主明臣直,唐太宗吸取隋炀帝专断独行导致败亡的教训,大度纳谏,这才有魏征的“一言胜十万师”。确实,唐太宗纳谏的千古佳话重温有益。
当然,我们今天的干群关系、上下关系决不是封建时代的君臣关系。但是,盘水之比并未过时,一个地方的民主空气是浓是淡,下级是直抒己见,畅所欲言,还是吞吞吐吐,嗫嗫嚅嚅,至今仍完全取决于上级的素质与作风,这恐怕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盘圆盂方,规规矩矩,能虚心听取不同意见、批评意见,本是顺理成章的要求。显然,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用正确的世界观武装自己。只有真正懂得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道理,具备了虚怀若谷、作风民主的素质,才能真正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需要群策群力来解决。在企业中,尽管实行了厂长负责制等新制度,但是,对干部民主作风的要求丝毫不能降低。江苏省常州市今年评选出了一批“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好厂长、好经理,广泛宣传这些同志的事迹,对广大干部进行教育。一个地方、一个企业,需要“千人谔谔”的民主氛围,才能让各种意见得到充分的、顺畅的表达。假如,“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只是挂在嘴上,贴在墙上的,就不会有生动活泼的局面,“决策失误拍屁股”的事情就不足为奇了。
现在的问题是,歪歪扭扭的“盘”“盂”还不少。当然,“歪”得像河北省永年县朱庄乡原党委书记孙宝存那样,打死村民张彦桥,闹出震惊全国的“朱庄事件”,毕竟是极个别的。但是,习惯于家长作风,“一言堂”,老板意识浓厚的,恐怕为数不少。只要看一看那些地方,不断冒出各种各样的严重问题,造成严重失误,就可以进而发现那里群众受压抑,少数人献媚,一边是众人缄口,鸦雀无声,一边是阿谀奉承,随声附和。一深究,必是“盘”“盂”不圆不方,走形了。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邓小平文选》第293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要使我们的“盘”“盂”规规矩矩,最根本的办法是靠制度建设,我们要在这方面花大力气。
这样说,并非否认个人修养的重要性,恰恰相反,提高干部的精神境界历来是我们党强调的重要任务。最近,江泽民同志指出,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值得我们深刻领会。只有持之以恒抓“三讲”,才能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思想作风素质,才能铸好“盘”“盂”,监督好“盘”“盂”,该圆则圆,该方则方,改革大业才能得到有力的保证。


第12版(副刊)
专栏:我喜欢的书

  为政之余有雅兴
王东满
许多人知道李才旺是做行政领导工作的,却未必尽知李才旺还是一位诗人、书画家。我过去也只知才旺的毛笔字写得很好,却不曾真正领略其笔底功力、纸上风韵。最近大型画刊《中华锦绣》推出《李才旺诗书画作品选》,使这位自号“寒石”、“上党墨人”的省府官员,得以一展诗画风采。
凡书画当观韵。这是一条古训。去岁金秋,在省城举办的一个中日书法家联谊会上我曾见过才旺当场挥毫泼墨。记得写了一个大草“神”字,苍劲有力,气韵酣畅,颇耐品味,虽已草得颇有个性,技法上也别具一格,却仍不失古道遗风。《中华锦绣》上选了才旺三件书法作品,两件条幅,一件以八张宣纸书写的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全文。这件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古拙而又不失潇洒的数百言行书作品,谋篇设局浑然一体,疏密有致,我以为用唐代书家张怀瓘《议书》中的两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最能说明才旺同志的书法“风神骨气”上的功夫。另外两件行草条幅,一件是书写东坡居士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件是书写前人论书名句“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笔势既有“快剑长戟森相向”,刚劲波磔之势,又有种超凡脱俗的创意。说明才旺的笔底功力已经到了挥洒自如的境界;同时也说明才旺的艺术观不守旧,尊古而不拘泥于古法古道。艺术作品的生命力不正是源于一个创新吗?
经常与国内外书画同仁切磋技艺是才旺的奢好,但凡遇上书画界的大师名流或者同好,工作之余,言必谈书艺,指必染毫墨,每谈必有受益。近年来他的书法作品不断在省内、国内乃至台湾、香港地区及日本、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发表、参展或收藏。宋庆龄博物馆曾永久收藏了他的两幅书法作品,其中一幅还被选入纪念宋庆龄诞辰一百周年百幅书画集,受到许多行家里手的好评。当代书画大师董寿平先生看了他的书法作品,称赞其“有力度,有气势,有气质,很大气……”
才旺的画作我是第一次开此眼福。两件作品都是水墨画,一幅青竹滴翠,一幅雏鸡鸣荫,浓勾淡抹,疏密有致。水墨写意,贵就贵在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人人皆可意会、而未必尽能言传的妙境;难也就难在画有限而意无穷。
“艰苦创业十春秋,夯歌声声唱泽州。长街鲜花森森树,平地高耸重重楼。”这是晋城市建市十周年大庆时才旺写的《辉煌十年》组诗中的四句。才旺在做副市长时便有“市长诗人”的口碑。他的工作很忙,尤其现在做省政府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其忙可以想见,但他再忙再累也不忘写诗习字,有时写诗习字成了他绝好的休息与精神调整。他的诗多是五言、七言古体,内容也多是记写为政为人的抒怀之作。百姓的忧乐时时萦系于怀,自然也就常常见诸他的诗作之中。“十月金秋访太行,欢歌笑语满山庄。卖粮踊跃愁仓小,存款争先喜队长。贫寨翻身换旧瓦,穷哥迎亲伴新娘。客来未酒因何醉,只为山风带酒香。”(《访太行》)既状写了农民脱贫之后的新气象,同时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诗人“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喜悦心情。“为官存正气,从政树廉风。千秋英名在,万代颂包拯。”(《谒合肥包公祠》)则更见诗人崇尚正气的诗怀。才旺的诗古朴自然,有如信手拈来,其中着实“拈”来不少佳句,比如《南京夫子庙遇雨》中“风皱千池水,伞开一街花”,活脱出一副多么生动美妙的雨中街景!可见诗人于“信手拈来”之时,遣词用字也是很用了些功夫的。
“文溪政径两驰名,宦况诗怀一样清。”既为官,又为文,文章政事,大鸣于时者,古今中外,不乏其例。如诗人承信兄所言:“从曹氏、苏氏父子,到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从政为诗,眼界更开阔,思路亦更精深。他们的政治抱负,雄才伟略,都以诗为载体,他们留下了诗歌,也留下了他们对生命的超越。”细数曹氏父子、苏氏父子、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王安石、范仲淹、郑板桥等等历代文坛圣手、书画名流,他们倘若不曾有过各自的宦海生涯,仕途坎坷,断乎不会有那么多历久不衰的铮铮佳作问世。此理谅不谬焉。


第12版(副刊)
专栏:茶楼

  《菊花谱》小记
胡絜青
菊花的繁养过程大致如下:
秋末择菊根部健壮的嫩芽,插入小花盆中,五六枝一盆,放在室内窗台上过冬,令其储根,稍浇水生少许叶片。
清明后,离盆,在院内花圃中培成小畦,一一分棵种好,令其逐渐成长,随时摘去旁枝,只留主枝。雨后,清晨用喷壶水洗叶背,淋去溅粘的泥土。
立秋后,由小畦中挖出,移植到七寸大花盆中,一盆一株。三天浇一次淡肥。用大缸装鸡鱼肠脏,不带咸味的刷家伙水,鸡毛鸭毛,把一些韭菜放入缸中,能化成浓肥。要盖严盖,可不犯味。秋季用小铁筒取出缸内肥水,冲兑多些凉水,一小桶兑水可浇三盆菊棵。
夏日遇暴雨,需将盆放倒,以防盆中积水烂根。
菊长高,用细竹杆将菊茎绑住,以防歪倒不挺拔。
菊瓣长大时得用细铁丝盘成一个环形圆圈托住,绑在花萼下边,使硕大的花头平展美观。以上是我的亲身体验,也算是一种经验之谈吧。
我和舍予的养菊师父是子祥大哥,是他多年养菊有丰富的体验,来我们家教会了我养菊技巧的。这里所谈的经验,实际上是把他的传授文字化了,我愿它永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