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3月2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震后阿图什
  灾区学校全部恢复上课
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22日电(记者段芝璞、王伯瑜)新疆地震灾害中受损失较大的53个学校和教学点今天已全部恢复上课。
此次新疆地震中,房屋倒塌严重的,除了民房就是学校。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的卧里托格拉克乡和古勒鲁克乡在这次地震中受破坏最严重,这两个乡共有53个教学单位的2万多平方米房屋被震倒,2万多学生被迫停课。
新疆各级政府对灾区学校恢复上课十分关心,在积极抢救伤员、妥善安置灾民生活的同时,优先帮助学校恢复上课。灾后停课仅2天,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便帮助各学校清理出了桌椅板凳及其它教学用具,部队和有关单位支援的帐篷,全部发给了学校。今天上午,在震后废墟旁的露天场地上,各学校都举行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
伽师县委书记王维民告诉记者:“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将尽快重建校舍,使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眼下大震后的余震频繁发生,为保证师生安全,我们急需100多顶帐篷供学校使用。”(附图片)
新疆阿图什东北部3月19日晚发生6.9级地震后,国务院赴新疆地震灾区慰问团立即飞抵喀什,当地各级政府及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先后赶赴现场参加救助活动,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救灾物资也源源不断运抵灾区。
上图:参加救灾的解放军官兵将自己的干粮送到此次震灾最严重的喀什地区伽师县受灾群众手中。
左图: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帮助伽师县卧里托格拉克乡巴扎中学搭帐篷。
新华社记者 武纯展摄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这不算小事王乾荣
北京近年新添一景:街头理发。师傅多为退休理发员,也穿白大褂,手持工具,于道旁绿地置一小凳,树上挂一面镜子,顾客随到随理,一次一两元。别的城市是否有此景观,我不大清楚,反正我尊敬北京的这些街头理发师。据说,著名的美籍华人学者赵浩生先生,就多次想去街头理发摊体验一番。我很能理解这种心情。
与鳞次栉比而富丽堂皇的专卖店、大商厦和豪华发廊、精品屋之类相比,星散于街头的这些小摊绝对寒微。然而如果前者给人以现代化的强烈印象的话,后者则更多地使人感到朴实、温馨,同时又不无怅惘。
北京近年建了不少富有现代气息的高楼大厦、立交桥及其他一些公共设施,使这个古老的文化名都日新月异,焕发了青春。当然在建设中出现了一些破坏古都风貌的事情,但那是另一个问题,这里不谈。总的来说,高速度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使北京的繁荣和气派,已堪与世界先进都市比肩。这是今日中国大踏步前进姿态的缩影和象征,是值得全国人民和北京人自豪的。
但是随着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而刮豪华风,我以为不足取。即以理发馆而言,现在北京已很难找到几家价格便宜适中的了。到处是新建的装潢考究的高级美容美发厅,连原先小胡同的理发馆,安上大玻璃,贴以美人照,略加改头换面,也纷纷打出了“新奇发廊”之类的招牌。理一个发,不说七十年代以前的几毛钱,也不说八十年代的几块钱——价总是要涨的;但如今动辄十几元几十元,确实令相当一部分人难以承受。我在报上看到的一项调查里说,北京还有月收入二百多元的人,一家大学的一个普通教授,工资单上的“应发数”为五六百元……总之,目前中低收入者仍是大多数。北京有一千多万个长头发的脑袋,每隔二十天左右都要理一次发。很难想象那些月收入四五百元以下的人会因此一项而花去工资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街头理发并不低人一等,但这毕竟是出于无奈,而且于市容和工商管理、于理发师和顾客都有所不便,也不大符合卫生要求。我访问了十几位理发者,只有一个年轻人说他觉得在街上理发“风凉”、“好玩”,所以体验一下。只要市场需要,豪华级理发馆尽可以存在并发展,但不能“一窝蜂”。同样是市场需要,普及型理发馆为什么就不能存在呢?能不能把街头理发师组织起来,并想法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当的操作空间呢?
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洗澡问题,也是人们极为关注的——因为人们不能像理发那样当街洗澡去。如今北京的孩子几乎都不知平民化的公共浴池为何物了,而常挂在年轻人嘴头的却是透着洋味、工薪阶层不敢问津的“桑拿”。即使家里有沐浴条件,一些老年人也想到氛围独特而花费不多的街上澡塘子寻一份情趣和自在,他们又何处找去?
李鹏同志去年十二月在谈到北京城市服务功能时说,这里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他要求更多地为一千多万市民着想,争取为老百姓办好事、实事,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温饱、基本不限电这样的大好事、大实惠,北京市解决得不错;我看在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里,让普通老百姓花适当的钱体体面面理个发,痛痛快快洗个澡,也是一个很大的实惠——尽管这也许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第4版(要闻)
专栏:

  为孩子们提供健康优美的作品
一批儿童电影电视动画片剧本获奖
本报长沙3月23日电记者李德润、吴兴华报道:’96全国儿童电影、电视、动画片剧本“童影杯”、“亚视杯”、“珠达杯”颁奖大会,今天在湖南长沙举行。沈幸子的《驴嘎上电视》获得“童影杯”一等奖;王云的《金猴小队》获“亚视杯”连续剧一等奖;运新华《黄毛儿》获“亚视杯”单剧本一等奖;葛冰的《小精灵灰豆儿》获“珠达杯”连续剧一等奖,张继楼的《虎头帽》获“珠达杯”单剧本一等奖。还有一批剧本分别获得这三个杯的二三等奖和提名奖。
近年来,我国儿童影视作品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小观众的需求。为了推进儿童影视动画片的创作,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发展儿童文艺影视作品的有关指示,丰富儿童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中华爱子影视教育促进会、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中国视协儿童电视艺术研究会联合举办’96全国儿童电影、电视、动画片剧本征集活动评奖活动。评奖筹备工作从1995年6月开始。从8月28日到12月31日,征集办公室共收到近千部集剧本,其中电影剧本171部,电视剧本132部400多集,动画片剧本106部400多集,作者遍布28个省市及海外,年龄最小的12岁。不少作者来函表示,他们的参与意不在获奖,而是希望尽自己的力量为儿童们提供健康、优美、明朗的作品,让我们的下一代在自己国家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哺育下成长。
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刘忠德,广播电影电视部长孙家正等领导,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于蓝、谢添、阮若琳等为获奖作者颁了奖。


第4版(要闻)
专栏:

  回归的象征
本报记者徐运平
3月23日上午,矗立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香港回归倒数计时牌,在飘忽的雨雪里显得格外醒目:距香港回归祖国还有465天。
正在人民大会堂参加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委员们,在会议间隙兴致勃勃地来到人民大会堂西南面即将装修设立的香港厅参观。
香港厅的设立是香港同胞的夙愿。早在七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港区人大代表就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建议,很快就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批准。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已正式决定,香港厅设立于人民大会堂南大门西大厅即原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
香港厅内温暖如春,给前来参观的逾百名筹委会委员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全国政协副主席、筹委会副主任委员霍英东先生站在大厅中央,显得神采奕奕。他作为香港厅设立工作小组召集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还有465天香港就要回归祖国,香港同胞都希望在“九七”回归前有一个香港厅。香港在外国殖民统治下150多年,在即将回归之时,香港厅的设立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全国人大常委、筹委会委员曾宪梓也是香港厅设立工作小组成员。他说,香港厅的设立得到了香港各界人士的积极支持,因为香港厅的设立是香港回归祖国的象征,同时也表明香港在祖国大家庭里有着重要的位置。香港厅的设计要体现出一种民族自豪感,既要有中国传统特色,又要突出香港的地方特色。
在香港厅门口,筹委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陈永祺正在向记者介绍香港厅设立的进展情况。他表示,为体现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以及香港作为祖国一个重要的门户和窗口,香港厅设计将力求庄严、务实、体现特区特色。香港厅设立了两个门,南门和西南门,“一厅两门”寓示着“一国两制”。他透露,目前设计工作正在抓紧进行,香港厅的装修工作争取明年3月“两会”前或最迟在明年香港回归之前完成。
步出香港厅,委员们还一边走一边在议论着。筹委会委员、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王敏刚说:“香港回归祖国、结束殖民统治,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里程碑。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重温中华民族反殖民主义统治的光辉历史,更会令人得到一个强烈的启示:中华民族蒙受耻辱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


第4版(要闻)
专栏:

  潘承孝教授喜庆百岁华诞
本报天津3月23日电记者王学孝报道:今天,是我国汽车内燃机专家和著名教育家河北工业大学名誉校长潘承孝教授百岁生日。民进中央、河北工大等单位举行了庆贺潘承孝教授百岁华诞大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专程到会祝贺。我国33名两院院士和海内外专家学者前来祝寿。
潘承孝教授在高教战线上辛勤耕耘70个春秋,创建了我国最早的内燃机专业和内燃机研究所,是我国内燃机和汽车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培养出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内燃机专家、教授,其中不少人担任了我国重点大学的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
在庆祝大会上,潘承孝以十分激动的心情致了谢词。他回顾了自己70年的执教生涯,表达了一个百岁老人对祖国教育事业的一片赤心。


第4版(要闻)
专栏:

  长沙实施企业自办中小学分离
本报讯湖南长沙市政府日前宣布,全市城区四十八所企业自办的中小学将一次性分离出来,交由政府教育部门接管。按照已出台的实施方案,在移交过程中,学校资产将整体无偿划拨,转为国有资产。为解决移交学校的办学经费问题,长沙市决定增拨三百万元的专项经费,并从今年三月一日起,城市教育附加征收率由百分之四调整为百分之五。(贺广华)


第4版(要闻)
专栏:

  景山学校海口分校正式创办
本报讯一百多名海南青少年日前正式成为北京景山学校海口分校的首批学生。北京景山学校和海口农工贸(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创办这所学校,是为了发挥景山学校的教学优势和特区开放优势,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教育事业“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改革发展之路。(鲍洪俊)


第4版(要闻)
专栏:

  天磁斥资百万实施人才工程
本报讯天津市天磁公司斥资一百万实施人才工程,日前,十六名该公司的职工启程前往日本研修。据介绍,该公司百分之八十的员工在各种大专班和补习班学习。去年十月,四十名四十岁上下的一线员工由于以较优秀的成绩毕业于高中补习班而得到了总经理的特别奖励。目前,该公司员工人人有培训方向,人人有学习目标。每到周六学习日和平时两小时进修时间,全体员工分别走进各自的学校和课堂,厂区一片读书声。(京华)


第4版(要闻)
专栏:

  陈景润,精神魅力永存(续)
本报记者温红彦
下雪了。春分已过,本不该下雪的。
雪如杨花,纷飘于春天的早晨;又如挽幛,静落在大地的怀抱。
几天来,陈景润去世的消息通过电波、通过报纸,传遍了全国。人们为失去这位在数学上卓有成就的学者而哀痛,为失去这位以勤奋著称、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楷模而惋惜。
多数人了解陈景润,是从读了作家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开始的。22日晚上,记者见到了刚刚出院、在亲友家养病的徐迟。徐老八十有二,额顶皆白,他伸出颤抖的手,把写就的《悼念陈景润》一文递给记者。文章是这样写的: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先生去世,这是我国数学界的一个巨大损失。人们为他致哀,我也默默地悼念他。18年前我写他的一篇文章《哥德巴赫猜想》在《人民文学》1978年元月号上发表。紧接着上海《文汇报》和党中央的《人民日报》转载了。……他的事迹就为广大读者所知。此后我和他再没有往来了,但我知道他很好,很忙。……我不敢干扰他,没有想到突然的消息传来,他已去世。我深深地悼念他,祝他的灵魂平安!”
徐迟的哀痛是深沉而凝重的。他谈起当年采访陈景润时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这几天,到陈景润居所悼念的人像流水一样源源不断,鲜花已摆满灵堂,花丛中露出陈景润微微含笑的彩照。从福州赶来的陈景润的小妹陈景馨告诉记者,她这哥哥从小就爱读书,兄妹六人,只他最瘦弱也最用功。陈景馨说:“他在堂兄弟中排行第九,邻家的孩子都亲切地叫他‘九哥’。因为不论问什么数学题,九哥都会,而且肯帮助每一个人。当年的孩子如今都老了,知道九哥去世,他们都哭了,我来时他们念起九哥的好处,让我在九哥的灵堂前一定谢谢他小时候对他们的帮助。”
陈景润的儿子陈由伟今年15岁,既聪明又懂事,静静地守在爸爸的遗像前。他告诉记者,有一次,爸爸让他算一道技巧题,从1加到9等于多少,他想了很久也不会。后来爸爸耐心地告诉他,用两头相加的办法算就很简单,等于45,并批评他不用功。陈由伟说:“我现在知道用功了,爸爸却离我们而去。我希望明年扫墓的时候,能以最好的成绩去见爸爸。”他还告诉记者,妈妈由昆最辛苦,以后要帮妈妈做更多的事情。
当今水平的医学穷尽其能,也未挽留住这位数学家的生命。中科院系统研究所研究员林群最了解陈景润,他们同是福州人,又同在厦门大学读书,毕业后又先后来到中科院数学所工作。林群回忆说,当时他们同住一个单身宿舍,他每天夜间起床小解时,都会看到陈景润坐在门厅的地上,上身靠墙,在那里算着。如果哪天夜里看不到,一定是他住进了医院。“他吃的药可以用公斤计算,以至于到最后,任何药物对他都不起作用了。”中国科学报的《院士心迹》专栏介绍的第一个院士就是林群。在“你最敬佩的人是谁?”一栏中,林群说他当时毫不犹豫地写上了“陈景润”,“因为在我接触的人中,还没有看到一个比他更有毅力”。
陈景润生前常说的一句话是:“时间是个常数,花掉一天等于浪费24小时”。他就是在对每个人都相同的时间常数下,做出了超出别人几倍的成就。用作家徐迟的话说,他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是“空谷幽兰”、“高寒杜鹃”、“冰山上的雪莲”、“抽象思维的牡丹”。
数学家王元和潘承洞最了解他的研究成果。潘承洞教授肯定地告诉记者:“30年来全世界数论专家没有一位超过他,因为他把毕生经历都用在数学研究上了。”陈景润一生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著述四本,在近代解析数论的许多重要问题上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他思考问题比我们都深刻,当年华罗庚教授就是看中这一点,才把他从厦门大学调到数学所的。”王元教授说:“搞科学的人都比较刻苦,但他的刻苦程度不是常人能比的。他能证出‘1+2’,在于有一步关键性的证明,这一步全世界研究数论的人都没有想到。他的这一步是美妙的一步,天才的一步,也是艰难至极的一步!”是啊,数学本身是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精髓,它使得自然科学其他领域的巨大进步成为可能。数学家的研究本来就是在挑战人类智力的极限,而中国的数学家们愿意这样说:陈景润是在挑战解析数论领域250年智力极限的总和!尽管这说法在数学概念上是蹩脚的。
21日午后去中关村采访,天公也在簌簌地落泪,落的是丝丝细雨。在换车去北京大学时,路过一位卖花女子的身旁,被花篮里一捧独具哀婉情调的淡紫色碎菊吸引住了。“买花吧”,我说买过了,刚从一位死者家中出来,又情不自禁地问她:“你知道陈景润吗?”“知道的,上小学时老师讲过,他是数学家。”她还告诉我她是安徽巢湖人,叫曹云霞,31岁。是啊,从追随他继续数论研究的博士,到一个乡下的卖花女子,谁不知道“陈景润”的名字呢?
在北京大学,采访了94级数学系的几位学生。来自湖南的罗武安同学曾获1994年全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二等奖,他说:“我们即使学数学,也不可能对陈景润的数论研究都了解,但我们理解他奋发向上的精神,佩服他勇摘数学皇冠明珠的毅力。他为中国人争了光,我们学数学的人感激他。”
作家徐迟对科学家的艰辛有更多的体会。他说:“理解一个人是很难的,理解一个数学家更不容易。”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副编审王焱也深有同感,王焱说:“徐迟的报告文学塑造了一个科学家的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使得科学家第一次在人民大众中获得广泛的认同和理解。”他举了一个典故,说明有成就的科学家都有一种脱俗的境界:古希腊一位天文学家仰头看天,不小心掉在坑里,他的婢女讥笑道:地都没看好,还想看天?黑格尔对这一典故有个很好的诠释:虽然婢女不会掉在坑里,但也永远不会发现宇宙的奥秘。王焱说:“没有忘我的境界,就没有科学,也就没有陈景润的‘1+2’。”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陆建华博士是这样认为的:“陈景润的成就和人生道路警醒人们,现在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承认专业成就的社会,陈景润就是在常人认为枯燥的数学领域,在自己对专业规范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而没有妄想,没有仅凭热情。”他认为,强调专业成就至上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它需要人们不论干什么,都得有一定的专业技巧和能力。经理必须懂企业管理,工人要掌握操作技能,这是现代人的必备素质。
是的,在实施“科教兴国”的今天,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要靠每一个人的自身努力。陆博士说:“从陈景润身上我们看到,不但要有拚搏精神,还要培养自己的专业成就意识——追求合理,追求理性,追求高效率,这正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
几天的采访收获颇丰,让人再一次认识了陈景润,感受到他那永恒的精神魅力。


第4版(要闻)
专栏:

  台湾地区改变领导人产生方式活动结束
国务院台办新闻局负责人发表谈话
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台湾地区变更领导人产生方式的活动已于3月23日结束,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局负责人就此向本社记者发表了如下谈话: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领导人产生方式的改变及其结果,都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事实。我们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岸关系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坚决反对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的立场也是一贯的。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我们反对外国势力以任何形式和借口干涉中国内政。
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热忱呼吁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携起手来,为反对分裂、反对“台独”,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改变领导人产生方式的活动今天结束。李登辉和连战得票率为54%。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林洋港、郝柏村和陈履安、王清峰的得票超过了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彭明敏、谢长廷。彭、谢的得票率仅为21%,较之民进党在1993年底县市长选举中的得票率41%和在1995年底民意代表选举的得票率33%大幅度下降。
此间人士认为,我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使“台独”和分裂势力受到了严重打击。岛内主张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发展两岸关系的呼声愈加高涨。台湾当局某些领导人为了迎合台湾广大民众的要求,捞取选票,也被迫一再声称反对“台独”,主张统一。事实证明,广大台湾民众要求稳定和发展两岸关系,唾弃“台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