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3月2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资料

  世界水日
今年3月22日,是第四个“世界水日”。这是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21世纪行动议程》中所提出的建议而确定的,旨在使全世界都关心并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的问题。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表面,约70%被海洋覆盖,淡水只有2%左右。而在所有淡水中,87%又储存于两极冰川与永久性“雪盖”中,人类难以利用。因此,全世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到淡水总量的1%,而这少得可怜的1%里还有一些是已遭到污染的“脏水”。随着世界人口的迅猛增加,人类过度开采和严重浪费,工业污染以及干旱沙化等,使得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由于缺水,一些国家江河干涸,农作物枯萎,牲畜断水,火灾频仍,甚至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间爆发“水战”。
“世界水日”呼唤地球的儿女,要珍惜每一滴水。一些国家已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多种对策,比如:改变供水政策、依法管理水资源的利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大力开发净水新技术、改革传统农业灌溉方式、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装置、采取植树造林、蓄水保墒等措施,以便更好地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能。
我国已被列入世界贫水国家的名单。尽管我们在水的兴利除弊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仍不相称。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必须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旭文)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记者专访

  伦敦人珍惜泰晤士
本报驻英国记者李文政
伦敦城区人口700万,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居民用水和工业用水供应压力巨大。但伦敦城供水一直通畅、及时、充足,在去年英国50年一遇的大旱之年,伦敦供水依然没有出现短缺,保证了居民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诀窍在哪里?笔者最近采访了伦敦泰晤士供水公司、英国河流管理局和英国环境保护部。得到的基本印象是:管理机制健全,使用合理,保护充分。
伦敦城的供水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转是靠上述三个单位的相互协调和监督来保证的,基本运作原则是国家《水法》。伦敦的水源主要是泰晤士河和部分地下水。泰晤士供水公司负责采水、向居民供水,并负责城市非工业污水处理;河流管理局审批供水公司的采水量和水源保护、监测和水源开发研究,环保部负责饮用水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监督。此外,英全国设有供水协会、伦敦有水资源顾问协会,均由各行业代表人士和专家学者组成,负责就用水问题提供专业性参考意见。
伦敦水资源的“管”和“用”基本是围绕着泰晤士河展开。泰晤士河长346公里,主要支流6条,泰晤士供水公司平均每日向伦敦供水22.5亿升,90%取自泰晤士河及其支流李河。该公司在泰晤士河岸建有11座水库,李河两岸有9座。20座水库总容量为2000亿升。另外,伦敦北区有一蓄水容量4亿升地下水库,共有14个泵站。秋冬季,伦敦雨量丰沛,各水库把水储满;地下水库利用泵站向地下注水。泰晤士自来水公司供水服务经理坦布尔介绍说,去年大旱为50年来所未有,伦敦日供水需要达到26.6亿升,但由于水库储备充分,伦敦没有实行用水管制。英国河流管理局对泰晤士供水公司每日取水量作了限制,冬夏不同。河流管理局的基本着眼点是:取水量不得影响泰晤士河流域生态和植被环境。为此,河流管理局对泰晤士河的冬夏最低流量作了规定。任何从泰晤士河取水的公司厂矿,都必须从河流管理局获得许可证。泰晤士供水公司每年缴纳200万英镑许可证费。英环境保护部对饮用水标准作了规定,并进行检查。这样,既保证了伦敦自来水供应充足、水质优良,又防止了对泰晤士河水资源随意和过量开采。
为防止水源污染和水源枯竭,河流管理局和泰晤士供水公司在处理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方面作了巨大努力。处理污水的原则是“谁污染谁出钱”。泰晤士公司不仅承担供水,也承担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如酿造业和汽车制造业)的处理。伦敦居民每年每户水费和污水处理费平均200英镑上下。英国政府对处理后的水质有严格规定,违规释放污水者要受到法律制裁。大型发电厂和石油化工厂在得到许可后,可以直接从泰晤士河采水,用后由工厂进行处理,再排回河里。河流管理局对泰晤士河水质定点定时取样化验,仅在伦敦市区就设有9处监控站,一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
泰晤士河水达到今日这般清洁程度实属不易。上个世纪它是一条有名的臭河,河水发黑,鱼虾灭绝。当时伦敦人取河水为生活用水,造成1849年霍乱流行,1.4万人染病死去。1856年,泰晤士河的臭气使河岸上议会大厦内议员们无法开会,议会不得不把浸泡过石灰水的床单挂在窗子上以阻挡臭气侵袭。在此情形下,议会才通过决议,拨款治理泰晤士河。到本世纪50年代,泰晤士河才慢慢恢复元气。目前河内有近50种鱼类,两岸酒家食肆林立,游客如云,给伦敦带来无限风光。今天的伦敦人对泰晤士河百般珍惜。(本报伦敦电)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综述

  举世关注水资源
本报记者黄泽全
人类面临新的挑战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水是最廉价、最丰富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实际上,世界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
水资源的保护已刻不容缓。联合国粮农组织1995年的调查表明,全世界目前淡水用量4.13万亿立方米,农业和工业用水分别占世界用水总量的70%和25%。据专家测算,因人口增长,本世纪末全球淡水使用量将增至7万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将减少24%,年人均可供水量将由目前的3000立方米降至2280立方米。
根据水文地理学家关于一个国家如果平均每人每年供水不足1000立方米即为缺水国家的标准,目前世界上有80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正面临淡水资源不足,其中26个国家(11个在非洲,9个在中东,6个在其他地区)的3亿多人生活在缺水状态中,到2010年还将增加8个国家。
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2%,而淡水占有量仅为8%,人均淡水拥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3,是众所周知的贫水国家。虽然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排世界第6位。但据最新对149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排在第109位,全国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00个严重缺水,农村有8000万人饮水困难,农业每年缺水达300亿立方米。
缺水带来的麻烦多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报告说,从1980年到2000年,每年人均可享有的水资源,欧洲将从4400立方米降至4100立方米;亚洲将从5100立方米降至3300立方米;非洲将从9400立方米降至5100立方米;中东大部分地区是沙漠,雨量稀少,水资源已成为这些国家生存、发展和安全的生命线。非洲地区的缺水状况格外令人担忧,牛津大学格林学院研究员、世界银行顾问迈尔斯博士在他的新著《最终的安全》中说,过不了10年,预计埃及、尼日利亚、肯尼亚的人均水供应量将分别减少30%、40%和50%。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现在发展中国家有10亿人喝不上清洁水,每天有2.4万人死于因饮用脏水或污染水引起的疾病。近年来世界粮食产量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水源不足。
水资源日益短缺,极易成为不安定因素,导致一些国家为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世界银行副行长萨拉杰丁不久前说,“下个世纪的战争将是由于水而不是由于石油或政治引起的。”此话并非危言耸听。当今世界上有40%的人口生活在250个河流流域,许多国家为争夺这些水源已采取或正采取种种措施,潜伏着爆发争端的危机。在南亚、中亚、中东地区,由于水引起的冲突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至今这些地方仍存在出现紧张局势的可能性。埃及、苏丹和埃塞俄比亚关于尼罗河水的争吵从未间断过;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迄今未就幼发拉底河水利用问题达成协议;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在争比亚斯河、萨特莱杰河和拉维河的流水;玻利维亚批评智利调走劳卡河的流水而降低了它的地下水位……
合理用水迫在眉睫
合理分配用水,节约用水,保护现有水资源和开发新的水资源已迫在眉睫。有关国际机构和国际组织曾就水问题多次召开会议,通过了一系列保证正常用水的决议或条文。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采取措施节约用水,防止水源污染。农业用水是大头,但现在的灌溉方法很不合理,浪费巨大。
自80年代以来,以色列采用电脑控制的滴灌和喷灌技术,使农业用水减少了30%,同时将全国近70%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又用于农业灌溉,每立方米淡水的农业产出值比1950年翻了两番,成为世界上淡水利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的工业采用节水生产方式和废水循环使用,使工业用水比过去减少了25%,重复使用率保持在70%以上。德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也在60%以上,它的许多造纸厂采用新工艺,7公斤水就可生产1公斤纸,耗水量只占一些老厂的1%左右。
节约生活用水同样大有潜力可挖。美国波士顿通过开展公众教育、安装节水设备和对各公司实行用水检查等措施,使全市生活用水量年均下降16%。墨西哥对全国抽水马桶进行改造,使一次冲水量从19升降到7.2升,每年节水约32亿升。治理水污染已成为全人类的自觉要求,许多国家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或“防止水污染法”。
人类还在寻找新水源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目前中东地区拥有海水淡化工厂1000多座,日产淡水500万吨左右。加拿大专家根据蜘蛛网能够吸附雾珠的原理,发明截雾取水法,一座雾水处理厂日均供水1.1万升,浓雾季节可达13万升。目前这项技术已推广到20多个国家。
科学家们还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底层1300米处,发现蕴藏至少有700亿立方米淡水,一旦开发利用,可望缓解撒哈拉地区干旱缺水状况。
中国为保护水资源制定了“全面节流,适当开源,加强保护,强化管理”的方针,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城市,取得了显著成果。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通讯

  “为干渴的城市供水”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许世铨何洪泽
每年3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水日”。今年“世界水日”的口号是“为干渴的城市供水”。这个口号恰好抓住了当前全球城市发展中一个最严重、最困难的问题。
随着全球都市化的发展,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大约有一半会住在城市。城市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但同时也带来缺水危机。在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其周围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一旦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超过一定限度,就出现供水危机。据统计,目前全球已有16%的城市人口缺水。到本世纪末,人类需要消耗掉近一半的地表流水,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将面临缺水的危机。这个问题在发展中国家会更加严重。因为届时全球21个超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中有18个在发展中国家。
使缺水危机变得更加严重的还有其他人为原因:第一,水的浪费。全球用水的85%是用于农业灌溉。但这些水中45%在灌渠中就流失了。在城市中,浪费水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发达国家用水毫无节制。发展中国家因市政设施欠缺,也有近一半的水白白漏掉。第二,水的污染。人类每天有200万吨的排泄物,其中只有5%经过了处理。其余的都排放到城市附近的河道和沿海,污染了水源,使大量淡水无法使用。第三,过量开采地下水。许多城市在发展中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下沉的严重后果。同时地下水补充不及,也越采越少。如威尼斯为不被海水淹没,只好停止抽取地下水。
专家们对城市缺水危机十分担忧。特别在发展中国家,缺水直接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在那里,80%的疾病和1/3的死亡是与缺乏清洁饮水有关的。他们认为,如果不采取全球一致的有力行动,让缺水危机发展下去,将来有可能像70年代发生“石油危机”那样,出现世界“淡水危机”,对全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在某些地区,缺水危机甚至会导致国家之间因争夺水源而发生冲突,影响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联合国很早就注意到全球的缺水危机。在1976年召开第一次联合国人居会议时即讨论了缺水危机的问题。后来,联大又宣布从1981年始发起为期10年的“国际饮水供应和卫生设施”运动。在这10年中,发展中国家的清洁饮水供应有了一些改进。但由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缺水危机并没有得到缓解。因此,今年6月,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二次联合国人居会议上,缺水危机将作为一个主要的议题来讨论。
人居会议秘书长在为今年的“世界水日”发表的讲话中强调,为工农业和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特别是穷人提供足够的淡水,将是各级政府未来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活全依赖于此。
今年的“世界水日”,中国将是全球节水宣传活动的东道国。它将和联合国共同举办国际城镇水资源管理会议、“水与发展”国际展览会、儿童纪念“世界水日”活动等。在“世界水日”当天,世界各地将举行地区性“世界水日”活动。人们希望,这些活动能唤起各国政府和人民对缺水危机的警觉,动员起来,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本报纽约3月21日电)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环境与发展

  向大海要淡水
本报驻阿联酋记者安国章
记者最近从当地图书馆看到两幅关于沙特阿拉伯经济情况的示意图。一是说因大半国土被沙漠覆盖,沙特是淡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另一幅却指出,沙特农业发展迅速,耕种面积已达300多万公顷,粮食自给有余,早在1991年就居世界小麦出口国的第六位。
为弄清其中原委,记者电话采访了沙特有关人士。总部设在利雅得的沙特海水淡化总公司总经理哈立德先生兴奋地说,“海水淡化是沙特出现这一奇迹的关键”。
在海水淡化方面,沙特已走在中东国家的前列。哈立德回忆说,为解决吉达市居民的饮水问题,早在1928年沙特就在那里建了两套蒸馏设备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尽管当时的设备较简陋,生产能力也很有限,但找到了解决水源问题的路子。
所谓海水淡化,就是采用化学方法将海水中的盐分分离以获得淡水。其方法有闪蒸法、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等。闪蒸法是先将海水送入加热设备,加热到150摄氏度,再送入扩容蒸发器,进行降压蒸发处理;然后再送入冷凝器以冷凝成水,并在水中加入对人体有益的一定量的矿物质或低盐地下水。这一方法因所使用的设备、管道均由铜镍合成金属制成,所以成本很高,但可一举两得,即在获得淡水的同时,又在对海水蒸发处理时带动蒸汽涡轮机发电。沙特基本是采用这一传统的闪蒸法。
沙特大规模进行海水淡化始于60年代。随着沙特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经济多元化发展计划的实施,水的问题日益严重。为此,政府于60年代初制定了两项计划——解决严重缺水地区居民食用水供应的短期计划和根据国家经济发展远景目标在全国建立大型海水淡化厂的长远计划。随后于1965年成立了海水淡化总公司,全面负责海水淡化工程的建设和实施。沙特海水淡化厂基本是沿海湾和红海岸建立的,接近工农业发展的重点地区,而且各厂之间由管道相连,形成供水网络。80年代初,沙特第一个大型海水淡化联合企业在西部的吉达地区建成投产,不仅解决了西部地区的缺水问题,也解决了全国1/3地区的用电问题,紧接着又在东部朱拜勒地区建立了世界最大的海水淡化厂,日产淡化水13.18亿升,发电165万千瓦。同时还修建了世界上最长的直径为1.5米、长为466公里的海水淡化输送管道,将淡化水从东部送到首都利雅得及其附近地区。经过数十年的建设,沙特的海水淡化工程有了长足发展,与1970年相比,淡化厂的数量由屈指可数的几个简陋工厂发展到目前的23个大型现代化工厂,产量一翻再翻,由1970年日产0.2273亿升淡化水增加到现在的23.64亿升,同时发电3600兆瓦。海水淡化事业的迅速发展,使沙特登上了“海水淡化王国”的宝座。长期令沙特人苦恼的淡水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但沙特人没有满足于现有的成就。哈立德先生介绍说,6个新的采用现代最新技术设备建设的大型海水淡化厂正在紧张施工,不久即将投入生产。届时,沙特淡化厂的总日产量将达到36.37亿升。(本报阿布扎比电)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1950—2000年各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千立方米)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和预测)
地区1950年1960年1970年1980年2000年
非洲20.6 16.5 12.79.45.1
亚洲 9.6 7.9 6.15.13.3
拉丁美洲105.080.2 61.748.828.3
欧洲 5.9 5.4 4.94.44.1
北美洲37.230.2 25.221.317.5
张旭平辑王东制表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摩洛哥马拉喀什地区利用阿特拉斯山的雪水,灌溉了大片果林,既保持了马拉喀什市的生态平衡,又使该地区的水果连年丰收。新华社记者刘作文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