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3月22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中国的水
水利部部长钮茂生
编者按
今天是第4届“世界水日”,22日—28日是第九届“中国水法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依法治水、科学管水、强化节水”。我们特发表水利部部长钮茂生的文章以示纪念,以唤起全体公民的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
“中国的水”,是一个不轻松的话题,企盼社会各界都来关注这个关乎经济、发展、民族生存、国家兴衰的大问题。
我国人均占有水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严重缺水,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
  盼水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存的命脉。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说起来并不算少,居世界第六位。但是被我国人口数量一除,就少得可怜了,人均占有水量仅24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被列为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由于中国降水在时空上分布不均,全国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占有的水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方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低于500立方米。
干旱缺水,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
缺水给工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80年代以来,我国北方许多大中城市因缺水造成部分电厂、工厂停产或限产;南方一些省市也陆续出现了“水荒”。
46年的灾情统计表明,在我国自然灾害中,旱灾对我国农业产量影响最大。进入90年代,每年受旱面积4亿亩左右,比50年代增加一倍半以上,成灾面积增加3倍。90年代,我国粮食生产有4年出现徘徊,4年因天旱减产粮食350多亿公斤。全国可发展灌溉面积约9.6亿亩,由于农田灌溉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目前灌溉面积只有7.5亿亩,而每年的实灌面积只有6亿多亩,大大影响了粮食产量。全国农村还有7000万人、6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人要喝水,农业要喝水,工业要喝水,城市要喝水,面对紧缺的水资源,我们怎么办——
  节水
人们也许会问:“中国到处缺水盼水,水到底哪儿去了呢?”
算一笔帐大家就更清楚了。全世界已发展到52亿人。中国人口已由解放前的“四万万同胞”变成了12亿多人;我国城市数量已由1949年的不到200个发展到目前的600多个;农业灌溉面积比1949年增长了两倍多;工业更是飞速发展;城市生活需水量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地增长。人要喝水,农业要喝水,工业要喝水,城市要喝水。水怎能不紧张呢?
水不够用,就得开源节流。
要实现到2000年我国粮食总产5000亿公斤的目标,只有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灌溉用水得到有效保证,粮食增产才有可靠的基础。人口在一天天地增多,国民经济在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稳步提高。所有这些都迫切需要水来支持。
本世纪末需要新增的600—800亿立方米的水量怎么办?开源是当务之急,但建设新的水源工程一是受财力的限制,二是建设周期比较长,短期内尚难以受益。缓解我国水资源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节水。因此,节水与开源应放在同等的位置加以重视。这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目前,我国农业灌溉年用水量约4000多亿立方米。但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很低,渠道灌溉只有30%到40%,井灌区也只有60%左右。世界上节水农业搞得最好的以色列,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达到70%—80%。如果我们把水的有效利用率提高10%,每年可节水400多亿立方米。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还是一条重要的抗旱途径。
我国供水总量不足,缓解这一矛盾,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全面节水。要让全社会形成这样的共识: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
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存,若不引起高度重视,长此以往,我们将无可耕之田,可用之水——
  忧水
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也使人深感忧虑。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三百六十七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八。国家每年投入一点二亿元,地方投入两亿多元,每年仅治理三万多平方公里。但是新的水土流失仍不断产生。一些地区治理速度还赶不上破坏速度。
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土壤肥力,使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我国每年流失泥沙五十亿吨,相当全世界六百亿吨的十二分之一。据测定,仅黄土高原每年因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就有约四千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年生产的化肥总量,折合经济损失二十四亿元。
水土流失还对水利工程产生巨大破坏作用。我国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世界。在全世界九大河流中,我国的黄河和长江的年输沙量分别占第一和第四位。
长江每年输入海洋的泥沙约五亿吨,已达到黄河入海泥沙量的三分之一。如不注意长江上游的水土保持和森林保护,后果也将不堪设想。
泥沙淤积不但降低河道的行洪能力,也减少水利工程的寿命。泥沙淤积在河道、水库、蓄滞洪区内,持续削减调洪能力,给河道行洪和防洪工程管理运用带来一系列的困难。
与水土流失相比,我国的水污染有过之而无不及。
七十年代初全国日排放污水量为三千至四千万吨,一九八○年日排放污水量达七千五百多万吨,目前全国日排放废污水已经超过一亿吨,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域,使河流、湖泊、水库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经对五百三十二条河流的监测,有四百三十六条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中国七大江河流经的十五个主要大城市河段中,有十三个河段的水质污染严重。没有饭吃不行,没有水喝更不行。如果一旦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没水喝,我们迟早会没有饭吃。
防洪标准偏低、泥沙淤积严重、加上盲目围垦、水利工程老化失修,面对滔滔洪水,我们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怕水
如果降水不是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并且又过分集中,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是我国历史上洪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河流之一,向以善淤、善决、善徙闻名于世。
长江是我国另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有历史记载的2000年中,平均每10年有一次水灾。
黄河、长江如此,其它大江大河也不例外。许多中小河流的洪涝灾害更是不胜枚举。
我国目前的防洪现状令人十分担忧。虽然我们进行了40多年的水利建设,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但仍只能控制常遇洪水,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主要问题是:
大江大河大湖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泥沙淤积严重;河道和湖泊的淤积更为明显。盲目围垦,人为设障,建设挤占河道日益增多;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现在我国许多水库都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有的工程质量不高,有的长期带病运行,出现不少隐患。全国现有大型水库374座,病险库就有111座,中型水库2500座,其中病险库670座;小型水库8万多座,其中有病险问题的约占40%。
此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滞后,通信、预警设施落后都严重影响着防洪。
那么,防洪一旦失事将造成怎样的后果呢?
我国防洪的重点是大江大河下游地区,但是,这些地方一般都面临着洪水居高临下的威胁。每逢汛期,我们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另一个新的严重问题是城市防洪。我国的主要大中城市多依山傍水兴建,受到江河洪水的威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数量和规模在迅速增加,城市中聚集的人口和财富越来越多。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0%,固定资产占全国的70%以上,工业产值及上交利税占80%以上,科技力量占90%以上。但是城市的防洪标准却相当低。一旦发生大的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对社会的影响都将是惨重的。
1991年全国洪涝受灾面积3.7亿亩,成灾2.2亿亩,倒塌房屋497.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779亿多元。1994年全国洪涝受灾面积2.9亿多亩,成灾1.8亿多亩,受灾人口2.23亿人,倒塌房屋35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752亿元,是1991年的两倍多。
要把有限的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必须统一规划,蓄泄兼筹——
  管水
必须统一规划,蓄泄兼筹,防治污染,强化对水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为此,必须深化水利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闯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依靠全社会办水利的新路子。
水利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地位,决定了水利建设的长期性、连续性和发展的超前性。水利事业发展应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保持一定的比例。水利建设的投资比重应当长期稳定地增加,并保持超前发展的速度。
为加快新时期水利建设,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近年来我们认真总结了水利工作的经验教训,研究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理清思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订《九十年代中国水利改革与发展纲要》,规划出了一个时期水利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利新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建立五大体系的改革措施;水利行业开始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水利的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三个五”。
(一)“九五”期间要抓好五项工程。
第一,加快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提高防洪抗灾能力。七大江河干流能够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遇超标准洪水,能有效地分蓄滞洪水,确保重要城市和重要区域的防洪安全。第二,大力发展供水和节水灌溉。新增供水能力600—800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万亩,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面积。第三,加强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改善水环境。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万平方公里。全面加强以流域为系统的水资源保护工作。第四,积极发展水力发电。新增水电装机1000万千瓦。建设300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水利部门管理的水电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第五,加强水利前期和基础工作。实施“科教兴水”战略,科研着重在节水灌溉技术、机械挖沙技术和地下工程盾构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以上五项工程的实施,使水利建设在本世纪末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加快建立水利改革五大体系。
第一,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资体系。
第二,建立科学的、完善的水利资产经营管理体系。
第三,建立合理的水利价格和收费体系。
第四,建立完善的水利法制体系。
第五,建立优质高效的水利服务体系。
(三)抓好本届政府任期内五年中每年的侧重点,取得新突破。
水资源分布不均衡,要从根本上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必须跨流域调剂余缺——
  调水
根据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气候的特点,从长远看,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我们还必须进行跨流域调水,以调剂余缺。引滦入津,结束了天津人民喝咸水的历史;引黄济青,缓解了青岛人民用水紧张状况;经过扩建的广东东(江)深(圳)引水工程,为香港提供了更多水源,香港80%淡水由内地供应。
目前供水矛盾最突出的还是华北地区,解决这一地区的水源问题已迫在眉睫,我们规划将长江流域的一部分水调到这里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南水北调”。
这是一个十分大胆而又现实的设想。我国水土资源的南北分布极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河川径流量占全国的80%以上,耕地仅占全国的36%;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的河川径流量只占全国的6.5%,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近40%。北方人均水量约为南方的1/4,亩均水量仅为南方亩均水量的1/10强。南北方相差十分悬殊。华北地区特别是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等省市,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尖锐的地区。区内人口密集,大中城市多,人口平均密度约为全国的三倍。煤炭、石油、铁等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的工业基地,工业产值约占全国的1/4。本区还是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耕地占全国的17%,棉花产量占全国的43%,粮食约占15%,农业生产潜力很大。但该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2.3%,人均水资源不及全国的1/6,不及世界平均数的1/24,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所必需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
长江是最靠近北方缺水地区而水量又相对丰富的大河,从长江流域向北方调水是顺理成章之举。经过近40年的酝酿、论证,现在有了个大致眉目。南水北调工程包括西、中、东三条路线:
西线:从长江上游干支流引水到黄河上游,主要为黄河上中游及西北地区补水。
中线:从长江中游及其主要支流汉江引水,沿伏牛山及太行山东侧开渠送水,可向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自流供水。
东线:从长江下游提水,沿京杭运河北送,可为黄淮海平原东部补水。
这三条调水路线,各有其合理的供水范围,可以互相配合,但不能互相替代。可以根据我国各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家财力的可能分期开发。
建国以来,防洪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由于兴建了大批的水利工程,保证了重要河段和重点城市的安全——
  治水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治水传统。治水,成了历代安邦治国的大事。
从50年代起,我国以防洪为重点,对大江大河普遍编制了流域规划,使防洪建立在比较科学的基础之上。40多年来,由于兴建了大批的水利工程,对各级河道的洪水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可以说,我们的防洪工作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包括诸多措施在内的防洪体系。这个体系保护着5亿人口、3000多万顷耕地和占全国2/3的工农业产值。正是由于有了这个体系,我国人民才得以安居乐业,改革开放才得以顺利进行,国民经济才得以飞速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水利建设。目前,各项工程正在积极建设或准备之中。
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之后,可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由现在的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治淮工程全部建成后,淮河中下游防洪标准将提高到40年一遇,重要堤段达到100年一遇;治理太湖的10项骨干工程建成后,防洪标准可达到50年一遇……
除害兴利是治水的双重任务。当代水之利,莫如利用水能发电和兴灌溉之利。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规模之大、成效之高,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经过46年来的努力,全国已建成各类大中小型水库8万多座,蓄水总库容达到4750亿立方米,农田灌溉面积发展到7.5亿亩,占我国耕地的一半左右。我们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水利功不可没。全国水利系统管理的水电及配套火电站发电装机已达2134万千瓦,年发电量626亿千瓦时。
最令人鼓舞的,是三峡工程已动工兴建。1997年将实现大江截流,2003年首批机组发电,2009年工程全部竣工。这是中华民族修筑长城以来的又一项宏伟壮丽的伟大工程!(附图片)
辽宁地区去年夏季连遭特大暴雨袭击,全省九市、三十九县、五百多个乡发生百年不遇特大洪灾,大片农田受淹,房屋被洪水围困。新华社记者郑永吉摄
上图:山西省左权县石玉蛟村平时吃水要到10公里外的邻村去挑。图为排队挑水的村民。温泉贵摄
下图:1991年,曾经受洪水肆虐的河南省,自夏入秋,又被干旱折磨。全省7200万亩农田受旱,土地干裂。李德斌摄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资料

  世界水日
一九九三年一月十八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三月二十二日为“世界水日”,要求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相应活动,以提高公众的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意识。
我国历来十分重视水的问题,从一九九三年第一个“世界水日”开始,每年都举办纪念活动。今天是第四个“世界水日”。联合国把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确定为“解城市用水之急”。鉴于我国对水问题的高度重视,联合国今年纪念“世界水日”的中心活动将在我国举办。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资料

菜花飘香兆丰年
位于里下河洼地的江苏省兴化市昔日“四季水茫茫,十年九年荒”,解放后坚持不懈大修水利,如今“田成方,树成行,路成系统,渠成网”,成为江淮流域又一粮仓。图为菜花飘香的田野。朱春雷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