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3月18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盼望“鱼郎中”编辑同志:
浙江湖州尤其是菱湖地区是全国著名的淡水鱼生产渔区。拿菱湖区为例,全区拥有鱼塘近10万亩,年均生产各类成鱼33855.3吨,渔业总产值达到2.2亿元。1994年开发鳜鱼、河鳗、甲鱼、河蟹、青虾、鳝鱼、罗氏绍虾、加洲鲈鱼等特种水产品10多个品种,其产量达3487吨,占传统的淡水鱼总产量的10.3%,养殖户可增收上千万元。然而,在渔农养殖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鱼类发病率高、死亡严重、加重成本、收入降低等问题。广大渔农迫切要求有关部门,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并深入渔区,巡回医疗,为他们排忧解难。
浙江省湖州市下昂镇卢才清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乡镇企业大世界

  “农”字里面找市场
——记山西省劳动模范、临猗卓里机械厂厂长秦建业
张岸涛徐明亮杜振旗
一个在黄土坡上仅有500名职工的乡镇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农用机械市场上脱颖而出: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去年完成产值1.4亿元,实现利税超千万元,分别比上年翻了一番,一举跨入“中国乡镇企业500佳”行列,被国家定为生产农用机动车辆重点企业。统领这群庄稼汉的厂长是48岁的秦建业。
临猗卓里机械厂始建于70年代,当时是个以生产铧尖、铁镢、锄头、铡刀、平车、风车等农具的弹丸之厂,职工不到20人。1980年秦建业挑起了厂长的重担,适逢家庭联产承包制普遍实行,农村兴起了小四轮拖拉机“热”。他想,敲敲打打这样简单低效的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必须更新产品,开发生产最受农民群众欢迎的农机具。秦建业带领5名技术骨干,花费了40多天时间,到秦、晋、陕、豫、鲁及京、津等地的100多个农村市场进行调查,发现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的两吨挂车国内市场是空缺,毅然决定上这个项目。经过40多个日日夜夜的紧张攻关,终于试制出了7CB—2型单轴农用挂车,荣获国家机械部、山西省优质产品奖。
当他在田间看到农民依然使用原始方法耕作小麦时,心想何不研制一种开沟、施肥、播种于一体的多功能农机具呢?经过一番努力,“ZBQ—140型”多用机面市,它既提高工效和化肥利用率,又能抢墒播种,确保苗全苗壮,还能提高单产两成以上。该机1987年获省科技进步奖和省优质产品奖。随着农民的商品意识日益增强,秦建业看到农村经营农田、果园作业的运输工具必有需求。他再次推出了7Y—750型双嶷山牌农用三轮车,实现了自行设计、自行制造高档次农机产品的愿望。该产品分别获省农业博览会金奖和中国农业博览会优质奖。秦建业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相继推出双嶷山牌农用三轮车5大系列20种产品,主要有轻便、加重驾驶室方向盘、全密封面包车和液压自卸等车型。还开发出携带式喷药三轮车,最适用于农村果园、棉花大面积农田喷药和城市园林植保作业。提高功效10多倍。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秦建业在全厂职工大会上说:“我们的产品是卖给农民的,没有过硬的质量和优质服务,就会被农民冷落,厂子只能倒闭关门!”
对于用户的意见,秦建业敬如神明。一位山区农民给他写信,反映乡村道路坑凹多,超载后易乱档,啃坏齿轮,他当即组织技术科和后桥厂家技术员研究制定改进措施,把9.5马力的柴油机装的605桥改为805、975A型加重后桥,载重量达750公斤,提高工效50%。
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优质服务使双嶷山牌农用车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火爆场面,每天都有许多人在厂里排队要货,有的客户交了订金还要等上半个多月才能得到车辆。于是,厂里有人提出,目前市场上原辅材料价格一直不减,我们产品的身价也应提一提了。秦建业深深懂得农民挣钱不易,他宁可厂里少赚点钱,也绝不把原材料涨价全部转嫁给农民兄弟。为此,他一方面大搞技术革新,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开源节流,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降低废次品率;另一方面改变零配件的购货渠道,由从销售商进货改为直接与厂家联系,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消耗。经过内外挖潜,每台三轮车降低成本100余元。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龙溪十二年无摊派
本报讯江西省樟树市吴家巷办事处龙溪村委,坚持把减轻农民负担作为大事来抓,连续12年无摊派。
从1984年起,龙溪村委干部工资、民办教师工资、村小组干部的误工补贴、上级下达的各项征收、统筹任务等,都由村组集体承担,年底农户还可在村小组的收入中人均分到100—1000元。这个仅200来户人口的小村庄,先后建起了36家村级企业,199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50万元,利税50万元。十几年来,他们不仅未向群众摊派一分钱,而且兴办了各种公益事业。
(秋根晓林)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后小议

  从高速走向高效
潘承凡
大约从前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受粮食收购价上调影响,生猪乃至畜牧饲养业产销局势就开始波动,至今尚未平息。
然而,眼前的波动已不同于一年前的波动,其相关因素和牵动因素远比过去复杂得多。比如作为饲料粮主项的玉米,其价格在东北和内蒙古已下跌到0.60—0.80元1公斤,可是生猪主产区的饲料价格仍然居高不下,实在令人费解,如此等等。这类现象使不少有识之士坚信:畜牧生产已告别了改革开放以来平均每年10%的高速发展期,进入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改革发展阶段。如果说以前是以高速为发展标志,那么今后发展的特点则是高效。品种质量、内部管理、市场销售,这几个环节谁抓准抓好了,谁的效益就高,就能发展壮大,反之则将被日益复杂、艰难的发展局势所淘汰。对此,饲养业人士应有充分认识,并做好准备,迎接挑战,将畜牧生产推向注重高效的新境界。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罗牛山肥料厂粪中淘金
本报讯海南省海口市罗牛山农业综合开发区传出消息,当初建10万只蛋鸡场、万头猪场时,人们担心粪便成灾。后来又建了20万只蛋鸡场、3万头猪场,人们的忧虑更重了,现在大家却愁容为之一扫。养猪场、蛋鸡场干干净净,猪粪、鸡粪反为集体创收41.5万元。
据了解,这种肥料,可养鱼,育花,培植草坪。文昌、琼海、三亚等地的养鱼场、养虾场、高尔夫球场都来要货,产品供不应求。(黄发森)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金坛“农规协会”红火
本报讯江苏省金坛市种粮大户和涉农部门携手合作,于1992年3月成立“农业规模经营者协会”,三年来,收效显著,受到了江苏省委农工部和国家农业部的重视和肯定。
金坛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在江苏省较早出现了一批种粮大户。随着生产的发展,这些大户迫切需要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强科学技术指导。目前,全市会员总数已发展到660家,总经营面积超过3万亩。(潘文俊)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漯河棉花收购无白条
河南省漯河市农金部门严把棉花收购资金使用关,实行专款专用,专户管理,专人专帐,较好地实现了政策性棉花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截至目前,该市已投放9000多万元棉花收购专项资金,未出现一张白条。
针对一个时期个别地方政策性收购资金管理混乱的状况,漯河市金融部门从帐户管理入手,对收购单位的多头开户进行了认真清理,规定每个收购企业只能在一家农业发展银行开立一个基本帐户。银行与棉麻公司签订合同,资金供应与棉花库存挂钩,做到钱随物走,物走钱回。
(李红卫张楠林王芳)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产品市场波动透析③

一年前生猪价格跌入低谷,使养猪农民收入大减,但他们紧咬牙关,等待价格回升。然而,潮落未见潮涨时,近来生猪产区肉猪、仔猪价格仍在下滑——
猪市的困惑
王康道
元旦、春节两大节日市场,本应是生猪购销的旺季,往年一到这时,生猪价格便会出现上扬,而今年却呈下滑的反常态势。在江苏生猪产区盐城市,元月上旬生猪收购价仅有6.60元/公斤。据江苏省食品公司及畜牧局的分析,生猪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供过于求,春节市场全省生猪的上市比上年至少增加100万头,而随着人们消费肉食结构的“多元化”,同期的猪肉需求量却在下降。看来,生猪价格在近期内难以交上“好运”。
回眸去年3、4月间,生猪市场出现的价格暴跌几乎遍及全国,此间有些地方农民每出栏一头肉猪竟比上年底少收入260元甚至更多。面对猪价的如此“落差”,农民并非一轰而下,而是沉住气“坚持一下”,以期市场走俏时得到弥补,从而使生猪生产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但是,下半年猪价并不景气,生产者依旧是效益平平。有关资料显示,去年下半年养猪成本在上半年迅速上升的基础上继续攀升,农户散养生猪每头总生产成本上升到801.52元,比上半年增加84.14元,比1994年增加165.24元,另一方面,生猪价格回升乏力,年底时猪粮比价(粮食按玉米价格计算)仅为1∶4.6。去年秋后一些地区还出现了“新一轮”的猪价下跌,江苏省从9月中旬的7.80元/公斤降至12月初的7元/公斤,部分地方甚至出现5.60元/公斤的亏本价。
伴随肉猪价格的一波三折和低位徘徊,一些地方仔猪价格直线下跌的态势也纷至沓来。目前盐城农村仔猪价格仅7元/公斤,比去年9月份下降23%,比前年居高时的价格下降56%,其下降幅度分别高出同比猪价下跌14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仔猪价格暴跌令人担忧。人们不会忘记,1993年初也曾有过饲料价格上涨,生猪价格下跌,农民出售一头生猪减收70元的反差现象,由于当时缺乏有效措施加以协调,很快反应到仔猪不值钱,母猪遭滥宰上,在江苏某市有个村的4个“小刀手”曾创下了一个下午杀掉104头母猪的“记录”。接着带来了恶性循环——母猪减少了,仔猪接不上茬,生猪生产出现了“滑坡”。
虽然,由猪价下跌引发的仔猪价格暴跌,目前还未导致农民随意淘汰母猪的连琐反应。但是,建立健康有序的生猪产销机制已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第一,应从宏观职能上,加强生猪的总量指导。去年生猪市场与价格形态的骤然转换已经超出了我国生猪业健康发展的承受能力。这表明生猪产销并不能完全依赖于市场调节,让农民自己去看风使舵。否则,难以跳出“多了砍,少了喊,多时意味着少,少时意味着多”的怪圈。因此,保持生猪产销衔接,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一方面,要强化供求的计划指导。另一方面,要搞好地区间的协调平衡。通过开展产前的直接订货活动,让农民有计划地安排生猪生产。
第二,从经营机制上,净化市场的购销秩序。如果说去年农民卖的是“廉价猪”,而消费者并非都买到了“便宜肉”。去年12月初,江苏省统货猪肉的平均价格约为14元/公斤,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猪肉的批零价差达到1∶1.79,而上年为1∶1.71,可见消费者并没有得到实惠,而得到的只是中间环节,主要是“小刀手”。“小刀手”经营生猪,在猪少时采取抬价抢购,容易形成假需求信息,猪多时则压价,从中盘剥养猪农民的利益。因此,需按照“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的方针,以规范和净化生猪购销秩序。
第三,从内涵挖潜上,培植养猪的经济效益。发展生猪生产,推进效益增长方式转变,依靠科技进步、走内涵挖潜之路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各级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应帮助农民改良生猪品种,积极引进和大力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瘦肉型”生猪,同时指导农民全面运用配合饲料和快速养猪法,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附图片)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民与法

  西瓜变成葫芦瓜农讨回说法
本报讯最近,山东省蒙阴县巨山乡联合庄村10余户瓜农终于依法讨回公道,因购买假西瓜种造成的经济损失得到赔偿。
去年春天,蒙阴县巨山乡联合庄村村民张立剑等11户瓜农从某地一家蔬菜研究所购买了一批标明为“特大新红宝”优良品种的西瓜种,种到地里后,谁知有一半长出来的是葫芦,另一半结的西瓜也不是所谓的“特大新红宝”,西瓜不仅个头小,而且都长着长形的瓜把。11户瓜农见状,知道上当受骗了。于是便几次到出售西瓜种的该蔬菜研究所要求赔偿经济损失,而该所负责人不但不给予明确答复,反而一拖再拖。11户瓜农无奈中只得求助法律,到县消费者协会投诉。蒙阴县消费者协会接到投诉后,立即前往调查了解,拍照取证。在全面掌握事实的基础上,消协经过对出售假西瓜种的蔬菜研究所进行审理,最终达成协议,该蔬菜研究所对11户瓜农按每亩800元的损失给予赔偿、共赔偿经济损失近万元。(卞文志)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域外来风

  地膜污染,已成了农业生产中令人头疼的“白色污染”,世界各国正致力于研制能在地里融解的降解地膜。然而,能否彻底消除污染仍是未知数——
逆向思维话地膜
张文卓
地膜的使用对我国农业生产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人称“白色革命”。地膜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质量,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但是,现在常用的地膜也存在着严重问题,这就是容易破碎。破碎的地膜靠人工捡拾既费工又无法全部回收,大量碎块残留地里,污染环境,破坏了土壤的结构,长久下去会妨碍农作物的生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一些降解地膜。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适宜农业生产的降解地膜。从降解地膜的制造材料看,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不含高分子成份的降解地膜不会带来污染,但其降解期一般都比较短,难以适应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而含有高分子的降解地膜在其有机成份分解后,高分子材料仍会长时间留存在土壤中,3年5年不会有问题,但30年50年会不会出问题,谁也不敢保证。
那么,地膜的出路究竟何在呢?笔者曾在美国参观了一家专门从事地膜研究和生产的爱迪森公司,他们从另一角度着手,加厚地膜,使农膜便于回收,从而防止了“白色污染”。爱迪森公司的地膜较厚,简直就是塑料布,表面带有网状纹,颜色多是深色,如黑色、褐色等。这种地膜有很多好处:首先,厚地膜不易破碎,即使破碎也不会成为小块。铺覆时可以采用机械,回收时人工一卷就行,可以用两三次,用毕完全可以再生。其次,表面的网状纹既可以增加地膜的强度,又可以减少对阳光的反射。再者,以深颜色为主,既有利于吸热,又能够保温,其使用效果优于透明地膜。
在我国推广使用这种地膜十分适宜。首先,可以用废旧塑料生产,成本低于用新原料,同时减少对新原料的需求;其次,回收后可以反复再生,降低了使用成本,减轻农民负担;第三,厚膜强度大,保存时间长,适应我国各种农作物的生长需要;第四,使用效果优于透明地膜,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建议有兴趣的部门对此进行研究,尽快在我国推广这种地膜,以解决现用地膜所存在的问题。
为开阔读者视野,本版从今日起新辟《域外来风》专栏,介绍外国在农业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好的做法。欢迎来稿。——编者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数字不是游戏
夏珺
有一则笑话说,某县提出经济要“超常规发展”,召集各企业头头开会报产值计划。县长做了一番“动员”之后,便让各企业自己先报个数。“我厂今年翻一番!”“我翻一番半!”“我翻两番!”发言颇热烈。只有一个人坐在角落里闷头抽烟,一言不发。县长急了:“你能不能翻番?痛快点!”那人答道:“县长,我这儿最好别翻番,我们是火葬厂。”
这虽是一则笑话,却让人笑不起来。因为它所讽刺的现象生活中并不罕见。造假已不局限于假烟假酒假药假皮鞋,而蔓延到了统计数字的领域。
一些地方流行一种说法,叫做“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者,上级给下级压“指标”之谓也,你今年的工业产值必须搞到多少、粮食产量必须完成多少、引进外资必须达到多少……花样繁多,不一而足。如果这些“指标”定得是科学的,无可非议。然而不幸的是,有些数字往往是长官拍脑门“拍”出来的。比如规定亿元乡镇搞几个,“小康村”达到百分之多少、引多少外商、办多少合资企业等等,均有“硬指标”。而这些“指标”往往与实际脱节,却逼着下边非完成不可,完不成就打板子,“完成”者奖励住房、轿车甚至加官晋爵(有些地方对此有详尽的具体规定),这便是“数字出官”了。
统计数字本是一件极严肃的事,它是各级政府定政策、做决策的基础和依据,来不得半点马虎,更容不得虚假。而在一些地方,数字成了任人揉捏的面团,上报数字如同儿戏。虚假的统计数字比假烟假酒的危害不知大多少倍,它会导致错误的决策,给经济建设埋下隐患,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其实,那些制造假数字的人对假数字的危害也心里明镜似的。那为何还要造假呢?关键是利益驱动使然。前些年北方某贫困县的书记弄虚作假,“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因“政绩”显赫而升迁。不用说,这个县每年该得的扶贫款项得不到了,却贫困依旧,百姓遭殃。前不久笔者到那里采访,群众提起他来仍要骂娘。
当官的少不了要和数字打交道,制订规划、掌握情况、了解各项工作的进度等,离开了量化的数字、百分比就难以做到心中有“数”。但这个“数”必须是真实的。杜绝虚假的统计数字,除了须完善统计制度、堵塞漏洞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进一步完善干部的考核、任用制度,考察干部的“政绩”如何更科学、全面,而不是以一两项“指标”论英雄?同时,对那些弄虚作假者严惩不贷,不让他们在政治上捞到半点好处。这样才能走出弄虚作假的怪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市洪山镇以科技为先导,乡镇集体经济实力突飞猛进,一九九五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突破三十五亿元,成为福建明星乡镇。图为镇党委书记郑瑞英(左三)在录像带厂指导工作。张书进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锅底”粮仓
位于苏北里下河洼地、素有“锅底”之称的兴化市,昔年“旱涝交逞,十年九不收”,而今成为江苏省最主要的“粮仓”之一。图为生机盎然的田野一角。朱春雷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河南省偃师市农村信用社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春耕生产,到三月五日,已投放春耕生产贷款一千二百四十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三十。图为该社信贷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春耕生产需求情况。齐治通 赵朝军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