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3月1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两会专页)
专栏: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小组发言摘编③
  搞好新时期部队建设
邸荣华等
(解放军):我们要深刻理解李鹏总理的报告中对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论述,要按照邓小平同志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主席“五句话”的总要求,努力把军队的事情办好,着力在精兵强军上下功夫,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为改革和建设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邢世忠等
(解放军):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人才是关键,加速军队现代化建设,关键也在人才。要把军事教育和军队院校建设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大局来考虑。建议国家在实施“211工程”中,让军队院校占有一席之地。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和调动地方优秀青年学生报考军事院校的积极性,提高生源质量,拓宽生源渠道,要舍得把地方院校毕业生中的尖子,重点和名牌大学的高档次人才输送到部队中来。
孟振德
(北京):加强国防建设,应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提高兵员素质。还应进一步改善部队生活条件。
肖怀枢等
(解放军):要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重视国防建设,树立扬军威、树国威的思想。要强调各级领导带头,多办实事。国防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
刘新增等
(解放军):当前部队在转业干部、伤病残军人和退伍战士移交地方安置,以及未随军干部家属住房等方面,经常遇到一些困难,希望地方各级政府设法予以解决。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沈善洪
(浙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3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处理好发展教育与发展科学技术的关系,把两者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培养既有知识又有智慧的人。二是既要重视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也要重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是既要重视发展应用学科,也要重视发展基础学科,使经济发展有速度、有后劲。
陆建长
(广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如有些地方一方面喊人才缺少,另一方面又出现大学生分配难的问题,优秀人才留不住,引不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办教育要与经济建设挂起钩来,培养出来的人才要能为社会所用,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逄先知
(山东):近几年来,文科招生最困难的是文史哲专业,文科基本建设削弱了。从长远来看,文科建设反映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建议李鹏总理的报告加上“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很多,而体质差道德落后,就难以胜任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品德教育要从中小学抓起。我赞成社会力量办学,但一定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方针,千万不要办成贵族学校,在这方面政府要加强管理。
任继愈
(山东):从北京图书馆收集的各国研究生论文看,近几年我国研究生论文质量低于国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中学教育质量下降。人才的成长往往与中学教师的启蒙和引导有直接关系。当前应重点抓好中学教育,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更多人才。
叶雄干
(广东):在经济发达地区办一个硬件好一点的学校不是很难,但要有一个好的校长、一支好的师资队伍就比较难,培养好的学风、出类拔萃的人才更加难。学校教育要真正出人才,关键是教师。在解决一定的办学硬件后,更重要的是培养师资,树立好的校风等软件。
李继学、姜允贤
(辽宁):应把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科普活动写进纲要。一个民族的科普程度,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当前应改变“科普作家干得一头汗,不如歌星台上转一转”的状况,扶持科普工作者,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
韩有为
(宁夏):目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有所减弱,品种混杂,耕作技术退化,地方农业科研工作经费非常困难。农民小规模的生产和大市场的需求关系没有处理好,年年发生买难卖难问题,要研究和处理好农业领域内的流通问题。
涂玲慧
(江西):要全面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科学应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但我们的社会科学却很薄弱,投入太少。
沈志云
(四川):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目前存在许多问题:一、科教兴国还没有成为国民意识,尤其是企业还没有切肤之痛。二、科教投入严重不足,与发达国家差距太大。三、措施没有认真落实。四、人才培养不适应,高水平人才流失严重,青黄不接。
  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叶公琦
(上海):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能只限一种模式。大型的社会化大生产的企业改革是一种模式,但小型的企业就不能采取同一模式。企业改革还要及时落实相应的配套措施。
何捷智
(辽宁):今年国有企业改革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尽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改革。自1994年底全国100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改革推出后,试点企业都在积极向前推进。试点企业需要上级及各方面的支持,但不要等待,试点就是摸索前进,许多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才能暴露出来,并找出妥善的解决办法。试点企业要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应把企业内部改革和外部配套改革结合起来,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建设好企业领导班子,转变经营机制,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加快技术进步,生产适销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秦科才
(河南):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此,一是要有高度的紧迫感,加快企业改革步伐。本世纪末,如果国有企业改革没有较大的突破,就会影响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二是不能把国有企业改革局限于很小的范围内,点和面要结合起来进行。李鹏总理的报告提出国家近期集中力量抓好10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改革与发展,很有必要。但是,没有被列入试点的国有企业,也要主动围绕企业改革的目标,搞好改革;三是企业改革的核心是企业产权问题,如何做到产权明晰,要进行认真研究和解决;四是要把企业的改革、改造和改组结合起来,解决企业内部的问题;五是要加强企业的领导班子建设。总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要加快。
郭安民
(河南):关于国有企业的问题,喊了多少年也没解决。怎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如何规范它?需要进一步探索,不能只讲笼统的话。要搞好调查,深入研究,拿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方案。
  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
惠永正
(上海):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有两个问题要注意:一要提高规模生产能力;二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李述
(吉林):国有企业改革,要合理分担改革成本。建议国家实行债务重组,即国家承担1/3,地方政府承担1/3,企业承担1/3。国家、地方承担部分可“先过帐后清偿”。企业分流的富余人员,由政府设立或资助成立专门机构无偿进行培训和介绍职业,延长失业保险期和增加失业补助金额。建立企业技术改造基金,增加技术改造投资的贴息强度。
战月昌
(吉林):建议通过重组,把国有企业推向一个新阶段。一是搞好企业重组,大力发展龙型企业集团,用大企业、大项目带动中小型亏损企业。二是搞好资金重组,盘活存量资产,发挥现有资产的应有效益。三是推行债务重组,重点实行银行托管负债、兼并挂债,降低企业负债率,为企业提供发展的机遇和条件。这需要国家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四是搞好法人代表的重组。一方面要保证企业家队伍的稳定,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起一整套选任管的新机制。可以探索实行几厂一长、改变企业隶属关系等办法,把停产半停产企业带动起来。
耿昭杰
(吉林):关于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的问题,“抓”,就要把大企业抓上去,而不是把大企业抓死,关键是要解决政企分开的问题。应靠大企业去组织、调整、改造中小企业,这是企业走出困境的一条好路子。现在,很多部门都在抓企业内部自身的许多事情,抓得企业苦不堪言。政府抓企业,应着重制定、贯彻产业政策,培育市场,改善企业的外部环境。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靠企业去实践、去探索、去总结,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
  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
陶大镛
(北京):怎样保护民族工业,这个问题日益迫切。现在,外商都瞄准了我们的国内市场,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不可盲目引进。如果外商占领了我们的市场,国有企业就将陷于困境,甚至被迫停产。如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同意实行“特惠制”,创办一个工业开发银行,来专门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困难。
方崇平
(贵州):国家要注意保护我国的民族工业。比如挖掘机是搞基本建设的重要设备,三峡工程需要大量的挖掘机,但是,大多是进口国外产品,我国比较大的6个同类行业的挖掘机进不去。据了解,我国每年要进口5000多台挖掘机。国内产品到底应摆在什么位置,值得研究。
蔡诗晴
(福建):汽车工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怎样搞上去,值得研究。我国汽车工业上不去的原因主要有四条:一是争论太多,影响统一认识和决策;二是汽车工业干了几十年,还没有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三是汽车工业规模经营上不去,全国有100多家汽车企业,规模小,效益不高,国家也没有政策去鼓励汽车行业的联合;四是汽车的税外费太多。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中国汽车工业才有希望。
  发展经济要重视基础建设
贺恭
(湖北):经济建设要把发展放在首位。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完善现有的基础设施。发展还要注意均衡,不能大起大落,快慢无度。要发展就要开发。近年来,大江大河的开发取得了一些成绩,还应加大力度。特别是要以长江三峡开发来启动长江中下游水利水电的开发,使之在下一世纪初形成一个态势,并以此推动整个长江流域的开发。
丛树英、刘建文
(湖南):煤炭是工业的粮食,也是危险大、条件差、待遇低的行业。市场经济年代,国家对南方煤炭投入相对少了。现在,湖南煤炭企业亏损严重,产量逐年下降,职工生活困难。国家对煤炭产业要予以大力扶持,尤其是对南方煤矿开发新井,要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
王国良
(内蒙古):运力紧张是制约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提高运输能力显得尤为紧迫。铁路部门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加快改革步伐,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崔林涛
(陕西):解决供电紧张问题,应制定城市用电特殊保障政策。为吸引外商投资,合理调整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应改革电力管理体制,解决独家办电的问题。
沈克昌、林孔兴
(湖北):电力事业在“八五”发展较快,但仍然发展不够,总量不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瓶颈”制约严重。湖北发展火电受煤的制约,水电资源开发也快到尽头。出路在于核电要起步,要早论证,早规划,希望国家支持湖北发展核电。
  努力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洪普洲
(广西):搞好两个根本性转变很重要。过去经济发展主要走外延发展的道路,对内涵发展考虑得少,经济增长很大程度靠大投入、铺大摊子,有的地方一味争项目,上了一些重复的、效益不好的项目。现在一定要从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来考虑。目前我们的投资主体大部分是政府行为,跑项目的都是行政领导,而且规格、级别越来越高,而企业跑项目的却很少。所以一定要明确投资的主体,真正把竞争的项目推向市场。
尤俊明
(江苏):在企业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上,我认为关键是要做到四个“高”:第一是高科技含量,追求科技效益。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大力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在效益增长中的决定因素正在削弱,而技术优势的作用大为增强,成为竞争中取胜的根本保证。第二是高的市场占有率,追求规模效益。第三是高产品知名度,追求名牌效益。我们只有创出自己的名牌来顶住“洋牌子”的冲击,才是出路。第四是高素质的劳动者,追求人才效益。
梁淑芬
(湖北):实现未来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在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两个转变”,要靠科技和管理这两翼;而靠科技和管理发展经济的关键还在于人才的培养,在于提高劳动者素质。
陈华姣
(浙江):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必须解决3个问题:一是政府对企业不要随意干预,如在具体工作中给企业定发展指标,加速量的扩张;二是地方政府不要互相攀比,给企业造成过大压力,致使不得不追求速度;三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公平竞争的机制。
黄寅逵
(四川):总理的报告和纲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提出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及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又紧扣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题,对今后的工作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从根本上实现财政好转
佘国信
(广西):要从根本上实现财政好转,这个口号喊了三五年,但财政仍很困难,而且难度还很大。问题在哪里?行政事业费开支过大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年,行政机构重叠,人员增多,人浮于事,扩大了经费的开支。如不精简人员,财政无法好转。财政收入方面,关税增多了,减免税也增多了,应征与已征差距很大。现在收税部门要向交税部门磕头,税收不上来,哪有钱支出?
刘嘉森
(广西):为扩大地方财政收入,我建议谁投资谁受益。地方投资的,收入应该归地方,投资资金来源与税收应该一致。
  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
司南
(陕西):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前应着重抓好五个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一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以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二是抓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形成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文化氛围。三是发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丰富基层文化生活。四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伦理观念的宣传力度,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反对和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奢靡之风。五是鼓励文化工作者创作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不能听任少数人制造精神垃圾。
白枫
(山西):要把推广、学习济南交警精神,推广张家港市依法治市经验,制定国民道德规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制止学校乱收费等等,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常崇煊
(山西):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突出问题,中央和有关方面应分门别类加以研究。老龄人口的增长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紧迫课题,应把这个问题纳入精神文明的范畴。
刘中柱、吴松刚
(福建):对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国家应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考虑。现在独生子女都是未来的建设者,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以适应未来世界的激烈竞争。在培育高层次人才中,更应当重视德育问题。
时立军、秦云
(山东):领导干部尤其要讲精神文明,因为他们是教育人的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全民的精神文明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现在一些电视录像片、书刊中不健康的内容对孩子身心造成很坏影响,再不重视,国家前途就会出现危机。
陈永棋、蔡渭衡
(广东):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文化、教育等事业不能完全进入市场。观念上的认识错误,会造成行政上的决策错误,如“自负盈亏”就不应引入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事业。
谢铁骊
(广西):李总理报告要求各级政府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增加投入,报告还特别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这些话是有的放矢的。希望精神文明建设单位要作自查,检查本单位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是否违背了这个精神。建议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对全国这方面的情况进行一些检查。最近中央下决心关闭了镭射厅,这大得民心。建议国家要改革电影的体制,使全国形成一条龙。
席义方
(四川):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把提高青少年素质作为工作的重点,尤其要搞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而且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来努力。从社会角度看,主要是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对此都负有重要责任,社会各界都有责任共同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当前,首先要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优秀精神产品,包括影视、戏剧、图书、歌曲等。第二要切实加强管理,净化文化市场,不允许腐朽、丑恶的东西毒害青少年。第三要搞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设使用好图书馆、博物馆及各种有意义的纪念场馆等,使其充分发挥青少年教育阵地的作用。
  反腐倡廉树立正气
吴运金
(江西):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廉政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奉公守法,自觉地接受监督。要建立健全勤政廉政的监督机制,对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行贿受贿的腐败分子,要绳之以法,推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谢声源
(吉林):要加大惩治力度,对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予以严惩;要提拔廉洁的干部到领导岗位;要完善监督机制、制约机制和考核机制,实行公开化、程序化、制度化。
刘遵义
(陕西):国家机关的勤政廉政建设,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成败的大事,建议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不仅要严厉查处腐败案件,也要认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程建宁等
(解放军):要加大勤政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在全社会造成一种强大的舆论攻势,形成人人都自觉抵制腐败、积极反对腐败的氛围。要把反腐败作为加强干部队伍特别是高中级干部队伍建设和政权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打,一个案子一个案子地抓,真正做到改革开放搞多久,反腐败斗争就进行多久,绝不心慈手软、姑息养奸。还要重视搞好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公检法部门的建设。
尹忠显
(山东):从去年揭露出的一些大案要案看,腐败现象正在向党政机关蔓延,一些领导干部走上犯罪道路。主要领导出了问题,会带坏一个班子、一支队伍,影响一个地区的工作。因此,必须从干部路线、用人制度方面认真分析原因,寻根溯源,加以解决。要强化监督机制,加强思想教育和世界观的改造,使各级领导干部能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受住各种考验。
张家顺
(安徽):现在有些地方有一种不良现象,这就是浮夸、讲假话。基层有些地方层层虚报数字,有些干部爱听好话,“见风涨浪”,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李近维
(广东):目前许多地方存在虚报数字、报大数的问题,这会导致错误的估计和判断。
王加林
(河北):要注意保持基层干部的稳定,减少频繁调动,以利于责任目标的考核,保持政策和规划的连续性。要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作风,采取有力措施,健全约束机制,狠刹说假话、造假数、报假绩、搞浮夸的不良作风。
刘璞
(宁夏):我作为监察干部,在执法检查中了解到,目前不少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很混乱,私设小金库及公款私存现象严重,建议国家应更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