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3月15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突出重点优化服务
广东珠海绿色南方保鲜总公司总经理吴朝育
由于农业基础薄弱,我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种养、单户经营,经济效益很差。但是有的地方生产规模上去了,这一问题却并未解决,比如:华南地区香蕉基本实现了基地种植,产量达300万吨,规模不小,但是由于国外香蕉打进来了,质优价廉,1995年国产香蕉经营户无一赢利。这个例子说明:农村经济除了规模生产,还有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接轨的问题。只有实现了规模生产与市场的高度衔接,才能使农业经济良性运转。因此,农业是一个系统问题,必须组织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利益为杠杆,将单家独户分散经营组织起来,实现种养、加工、保鲜贮运、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机制,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商品化。
我认为,农业产业化必须着重抓好主导产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主导产业是指有资源优势、有市场的龙头产业,它是产业化的基础。每个地区可以根据其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确立龙头产业。龙头产业必须有一个龙头企业,而龙头企业必须有新技术来支撑,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够联结市场和广大农户、生产基地。
关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问题非常突出,我在广东高州市看到,高州是全国水果种植大户,但是其服务体系落后,影响了果蔬生产的效益和进一步发展,而这些问题不是个体经营户能够解决的。这种情况在农村中很普遍,比如品种退化或某种病虫害使整片农作物失收时有发生,谁来帮助农民分担风险?社会化服务体系搞不好,规模经济是上不去的。因此,农业产业化必须有某种组织或者龙头企业,通过加强技术信息手段,从品种改良、品种引进、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市场定位、销售服务等方面提供系统优质的服务。
抓好主导产业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化就抓住了重点,农村经济就有希望。(附图片)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实施“星火计划”发展乡镇企业
农业部副部长洪绂曾
“星火计划”实施十年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星火计划”是第一个面向农村经济特别是面向乡镇企业的科技开发计划,多年来,“星火计划”始终旗帜鲜明地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从整体发展上,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九九五年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了一万零二百三十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了八千二百六十亿元,利税总额达到了四千零二十五亿元,出口交货额达到了四千四百亿元。科技进步对总产值的贡献率比“七五”末提高了十个百分点,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五。目前全国乡镇企业集团达三百二十九家,出口创汇企业达八万家,已有三百九十六家企业取得了进出口经营权,三资企业达三万家,利用外资六十五亿美元,到境外办企业一千家,投资总额三十多亿元。“贸工农”基地建设与“星火计划”的实施对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宏观上,“星火计划”与“丰收计划”等要密切结合,加大力度,引导农村一、二、三产业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星火计划”在现有基础上,以推动乡镇企业进步为重点,要重视农村各项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
农业部主要配合科技主管部门,通过实施“星火计划”等项目,在提高农村产业经营水平、科技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成果进一步的应用转化等方面加强合作。(书面发言)(附图片)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联合农户的专业化协会
河北省河间市国欣农研会董事长卢国欣
农村家庭经营制的实行,使我们农民从“大锅饭”体制下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大多数人很快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要持续增产、增收,就要靠新品种、新技术,而要引进新品种、吸收新技术,一家一户是很难办到的,必须联合起来,走新的合作之路。1984年9月,由我牵头,12户农民组成“国欣棉花研究会”。1990年,国家科委确定我会为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到现在,会员已达4200多户,植棉面积2万多亩。回顾我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单一服务到综合服务、由单纯技术上的松散联合到实体型经济合作的过程。
我会成立初期,主要从事植棉服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会员以棉为主、多种经营,实行果棉间作、菜棉连作,并出现了一批规模养猪户,这些产业都需要服务。1989年,我们又建立了果树研究会、蔬菜研究会、养猪研究会,总称为“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同时,我们鼓励会员创办各种科技、生产合作组织,先后办起了食用菌研究会、高效农田研究会、黄瓜研究会、小尾寒羊研究会,并从资金、技术上给予扶植,有的会长成为我们“总会”的理事。近几年,我们还吸收了集体入会的村20个,使农研会的服务覆盖面积迅速扩大,植棉面积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种植。
建会初期,我自己拿出7000元作为开办经费,会址就设在我家里。宋健同志1989年4月15日考察我会时关于兴办实体、加强全程服务能力的讲话,给我们指明了路子。依靠会员自愿入股,我们进城办起了三个经济实体:一是盖起综合服务楼,具有办公、培训、咨询、接待、信息交流、物资供应等综合功能;二是建起了保种轧花厂,为会员轧花保种,每年加工高纯度的优种数十万公斤;三是办起了试验农场(1995年已扩大到600亩),进行新品种的对比试验和新技术的示范。会员种植的棉花新品种,大多是由试验农场筛选、繁育的。棉花化控等一批新技术通过农场示范推向全会。几年来,农研会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总资产已达350万元,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我会10多年来坚持广开门路、广交朋友、广招人才。现在,已有中国棉花所、河北棉花所、中国农大、河北农大等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同我会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有16位国内著名专家担任我会技术顾问。同时,我们还通过送大学代培、请专家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自己的技术人员,现已形成一支由2名高级农艺师、5名农艺师、17名技术员组成的技术队伍。
建会11年来,我们通过引进、试验、示范,加上技术服务、植保服务、培训咨询服务,使科技成果直接转化到户。会员常年种植的2万多亩棉花,春播棉平均亩产皮棉80公斤,1万亩短季棉平均亩产65公斤,与会外农户比较,产量提高1/3,田间省工1/3,加上繁种收入,每亩效益提高一倍以上。
在今年2月的全国科普工作大会上,我会被国家科委、中国科协评为全国先进科普工作集体。(附图片)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借“星火计划”促粮食增产
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卢良恕
“九五”期间,我国农民要实现小康,农业生产要新增500亿公斤粮食、1000万担棉花、1000万吨肉类和1000万吨水产品,任务十分艰巨。这里着重讲两个对粮食问题起关键作用的技术,希望“星火计划”给予重点支持。
一、大力开发推广大面积粮食增产综合技术。到2000年,我国粮食总产要达到5000亿公斤,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来解决,而科学技术对粮食增产作出贡献最现实有效的办法,是将现有先进、成熟、适用技术成果,因地制宜,集成配套,引入农村,大面积、大范围地推广应用。“九五”期间的“星火计划”应重点支持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增产综合技术在农村的开发推广工作,如水稻新杂交稻组合的推广、旱育稀植、抛秧及其配套技术,玉米高产、抗病、优质新品种,地膜覆盖及配套增产增效技术和节水节能灌溉技术的示范与推广,良种包衣技术开发,加快实施“种子产业化工程”,新型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的大面积推广与应用,等等。
二、积极调整肥料结构,推行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努力提高化肥利用率和肥效。我国自本世纪初开始引进化肥,对我国农业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种植业结构和投肥方向的变化,化肥分配和使用不均,施用不够科学,特别是有机无机的结合,氮、磷、钾结合,中量元素、微量元素等结构不合理,大大影响了肥料的增产效益。例如,从1984年到1994年的10年中,我国化肥用量由1739.8万吨增至3318万吨,增加了90.7%,而粮食产量由40731万吨增加到44450万吨,仅增加了9.1%。“星火计划”应重点支持调整肥料结构,合理施用化肥,平衡施肥,加快提高化肥利用率和肥效的综合配套技术开发推广。(附图片)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探索现代化农村的新模式
广东顺德市北滘镇镇长周冠雄
北滘镇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北邻广州市25公里。过去,北滘以农为主,经济基础薄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小镇。北镇通过实施国家、省一系列“星火计划”项目,充分发挥星火科技的引导、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北滘经济迅猛发展。去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0.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约占86%,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占全镇总劳力50%。根据有关专家的评估,北滘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已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改革开放后,我们贯彻提升第一产业、优化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方针,实现了农村以农为主向以工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如今,我镇的华星饲料厂已成为亚洲生产规模最大的饲料厂之一,美的股份有限公司依托“高效节能空调器”已发展成一个年产值28亿元的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在工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不动摇农业的基础地位,通过实施星火项目及其辐射效应,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目前,我镇集体养殖场有4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专业户数以千计。这些农业企业不仅拥有较先进的技术装备,而且像工厂一样按照市场变化来调节产品,内部设立投入产出细帐、资金平衡表等财务制度,实行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度等现代化管理,不少农业企业所得经济效益不亚于工业企业。
去年,北滘出口创汇达2.1亿美元,居全国各乡镇前列,出口产值占工农业销售产值约三成,也就是说,我们总销售值有三成是在国际市场上实现的。如今,标记着北制造的10多种产品漂洋过海远销到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北产的电风扇占据了加拿大电风扇市场的六成、美国的两成。
1995年3月15日,国家科委下文,在北滘镇建立“国家星火科技城”。它的兴建意味着我国的“星火计划”项目已由传统的第一、二产业开始向第三、四产业发展和过渡,同时也将把我们的科技兴镇工作推向新台阶。(附图片)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跨越新高度的必由之路
国家科委农村司司长王晓方
发展规模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农村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跨越新高度的必由之路。
在引导农村规模经济发展方面有三个问题是值得进一步明确的。
第一,发展规模经济要着眼于大幅度提高农村的劳动生产率。我们不能以牺牲劳动生产率为代价而被动地换取缓解就业压力的消极结果,农村剩余劳动力转换的真正出路在于开辟新产业、新领域、拓宽就业门路,创造就业岗位。譬如实用菌栽培、滩涂养殖、农产品贮藏加工等新产业的兴起,为数百万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使之走向富裕。这种成功的实践都证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转移剩余劳动力不是相悖的。
第二,在保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政策长期不变的前提下,也可以实现规模经济的目标。各地创造的公司带家户,协会带农户的模式能较好地解决发展规模经济的问题。前几年,“星火计划”主要围绕发展支柱产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形成服务体系,实现工农贸一体化也是行之有效的。这些模式都是围绕支柱产业、综合性产业,靠服务促联合,以联合促规模,符合国情、农情,切实可行。
第三,农村规模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利益的公平分配和调节的基础上。在发展规模经济上,主要应操纵利益调节的杠杆,把生产、加工、流通、市场连在一起,结成利益共同体,在这种基础上形成的规模经济的组织结构体系才是稳固的,有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或起牵动作用的实体都应有长远的观点,建立利润适度返还的机制,以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山东诸城所倡导并实践的“农民发展我发展,我与农民共兴衰”的经验具有普遍意义。(附图片)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金融科技融合促进星火燎原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谢渡扬
中国工商银行作为我国最大的一家专业银行,一直关注着农村经济中科技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在“星火计划”开办之初,工商银行就积极参与,每年都通过总行专门安排用于支持“星火计划”的科技贷款规模,另外,各省、市分行在总信贷规模内,还支持了一批省市级的“星火计划”项目。10年来累计发放“星火计划”贷款近40亿元,1995年末贷款余额达22.3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村镇经济、乡镇企业的发展。
工商银行在支持“星火计划”实施过程中,特别注意发挥全国性大银行的整体功能,发挥信贷、结算、汇兑、本外币配套的多种功能,先以科技开发贷款启动一项新技术、开发一种新产品,辅以全面的金融服务,以点带面,带动企业产品质量、品种、效益的提高;继而以技术改造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支持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形成批量,然后再支持企业进行新的一轮开发。这样,通过我们信贷服务的三大杠杆,有力地推动了“星火计划”的迅速发展。
从科技开发贷款10多年的经验看,金融与科技的结合,成功的关键在于银行与科技主管部门的密切配合。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与科技界的联系与沟通,请他们在技术上把关,共同做好科技项目从立项、审批、实施到取得经济效益全过程的工作,降低不应有的风险,把科技贷款切实用在一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科技项目上。(书面发言)(附图片)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粮为本民为先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林毅夫
一个国家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与该国农业人口所占的比重有很大关系。现在日本的农业人口比例为10%左右,美国为2—3%,而我国则为60%以上,要达到世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农业人口必须减少到30%左右,也就是说,要将剩余30%以上的农业人口转移到非农产业上去。
就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这么多的人口(近4亿人)不可能全由城市吸收,主要应在农村地区消化。这就要看能否在农村地区充分发展非农产业,如制造业、服务业等。根据世界各国和我国改革开放10多年来的经验,就是要让科技为农村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过去10年中,“星火计划”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组织科技攻关、培养新的科技带头人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也积累了很多经验。近几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这是很高的速度,“星火计划”所起的促进作用是很重要的。
“星火计划”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为我国粮食种植业自身的发展出路作了有益的探索。中国人口众多,而土地资源相对较少,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较低,粮食问题是我国农业的首要问题。我们应该参加粮食的国际贸易,但不能依赖国际市场,要保证自给自足,这是由我们的国情决定的。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单产,而提高单产的保证就是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要用新技术、新品种,进行农业科研攻关。能否在农业上真正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的前途。这需要国家花很大的投入,也需要形成新的组织形态和科研形态,要不断创新。“星火计划”在这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我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星火计划”也会发展得更广泛、更深入、更卓有成效。(附图片)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青年是科教兴农生力军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巴音朝鲁
一九八八年七月,团中央与国家科委共同发起组织了在农村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自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共推广地级星火项目五千八百项,省级和国家级星火项目三千五百八十项。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优秀人才的成长,促进了农村的科技进步,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九九三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中南海亲切接见受表彰的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并称赞这是一项“培养跨世纪农村青年人才的很有意义的活动”。
在全国一点九七亿农村青年中,每年大约有一千万人参加过团组织开展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其中一大批优秀青年成为青年星火带头人。全国一百个示范县根据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因地制宜,狠抓重点项目的关键技术,以青年星火带头人为骨干,以科技服务组织为依托,开展技术攻关、示范和扩散,促进了当地支柱产业的形成。除加强信贷支持、设立晋升技术职称办法外,团中央青农部创办了《青年星火信息》,直接发行到全国两千多个县团委和部分青年星火带头人手中。
从团的组织建设入手,推行村团支部书记、青年星火带头人、村科技副主任“三位一体”工作,探索以青年星火带头人为骨干,按行业建立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青年星火带头人协会(学会)等做法,对于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网络,增强农村青年群体闯市场的能力,也收到了良好效果。(附图片)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振兴农业:科技工作的永恒主题
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
我很高兴出席人民日报社组织的这次座谈会。“星火计划与农村规模经济”抓住了科教兴农的主题。以“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燎原计划”等为代表的各项农村科技计划以其成功的实践,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依靠科技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道路。中央领导同志曾指出,“星火计划”的作用和成就“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历史上农业每上一个台阶,都同科技的突破和推广应用密不可分。建国45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共培育作物新品种、新组合达5000多个,农作物品种更换了4—5次,每更换一次可增产10—30%。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所占份额已由15年前的20%提高到目前的35%。我国的人口仍以每年1300万人的速度增长,预计到本世纪末将接近13亿,下世纪人口高峰将达到15—16亿,而耕地面积每年还在减少。保证这么多人口的食品供应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仅靠现有的生产条件与技术是很困难的。使农业再上新水平,人民生活得更好,寄希望于科学技术有大的突破。整个科技界必须为此而奋斗。在中国,科教兴农是科技工作的永恒主题。在去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党中央提出了“使农业科技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加强农业科研攻关,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要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要进一步发动大科技支持大农业,基础性研究、高技术开发以及新兴学科、综合学科都要加强与农业有关的研究与开发;还要认真做好国外先进农业技术的引进、消化与吸收工作。
我在这里着重谈谈“星火计划”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农业发展没有规模就难以取得好效益。在人多地少的条件下,只有促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单产,开发新产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才能发展规模经济,取得规模效益,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规模经济的道路。应当看到,仅注重单项技术、单个企业、个别农户示范的办法已不能满足今后农村规模经济发展的需要。今后几年的战略重点要放在培育区域性支柱产业、建设星火技术密集区等方面,以各种形式引导农村发展规模经济,大幅度地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各地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典型。如农村合作社、股份公司、公司带动农户,还有一些协会办实体,都办得很好。像苏北的星火产业密集带、广东顺德的国家星火科技城等,都是一种有益的探索。要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在此基础上加以提高和规范化,形成一套科技支撑农村规模经济的新模式。
围绕着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的战略目标,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要求,“星火计划”所覆盖的产业领域要进一步扩大,要为推动整个大农业的发展订立新的目标,开拓新的道路,筹划新的策略,创造新的工作方法。要加强东、中、西联合,从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推进。全国农民生活能否达到小康,中西部地区是关键。
我国在农业战线上工作的科技人员有100多万人。为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亿万农村父老脱贫致富,他们长期工作在老、少、边、穷地区及其他条件艰苦的地方,为攻克农业科技难关,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赢得了亿万农民的爱戴和尊重,树立了科技界的一代风范。科技兴农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伟大事业,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继续肩负起历史重任,奉献给农村人民更多的科技恩惠,恪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座右铭。(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