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3月1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两会专页)
专栏: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小组发言摘编①
  努力实现“两个转变”
陈国兴
(黑龙江):要达到“九五”的奋斗目标,关键是要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一种怪现象,统计产值增长很快,但企业亏损面也很大,财政收入上不去,有的企业甚至难以保本,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注重经济效益,财政和国民生产收入不能同步。今后应该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并持之以恒抓下去。
王儒林
(吉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解决3个关键问题:首先,要确立正确的发展观。不能把经济增长仅仅理解为数量的增加;不能只强调经济增长,还要注重社会的全面进步;不能把发展仅仅寄托在靠资金、物质的硬件投入上,更要重视靠科技、教育的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第二,要拿出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来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现在还没有一套定量的指标。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彻底改变长期以来沿用的“总产值”等速度型指标。第三,要严格规范领导行为。通过政绩考核,把各级干部的兴奋点引导到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上来。
容柏生
(广东):我们过去的经济发展,是初级的发展、数量的发展。今后必须从根本上来考虑,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等方面来解决发展问题。
  总理报告求真务实高瞻远瞩
杜青林
(海南):李鹏总理报告的鲜明特点是,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坚持了改革与发展的有机结合,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结合,坚持了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坚持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全面进步的有机结合。报告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形势的分析客观准确,提出的奋斗目标积极稳妥,制定的指导方针科学明确,确定的主要任务和战略布局符合国情。
秦万祥
(四川):李鹏总理的报告如同3张蓝图展现在我们面前:“八五”的总结——一张工程竣工图,5个方面的成就及取得成就的3个根本原因,写得很清楚,实事求是;“九五”计划——一张工程施工图,框架、结构、质量、动作都有明确部署,鼓舞人心;2010年发展目标——一张远景规划图,非常宏伟。我们相信,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宏伟的蓝图一定能变成美好的现实。
韩怀智等
(解放军):李鹏总理的报告求真务实,高瞻远瞩,既立足“九五”,又着眼下世纪发展,勾画了祖国继续走向繁荣富强的宏伟蓝图,展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灿烂前景,是指引我们实现国民经济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行动纲领,令人鼓舞,使人振奋。
吴树青
(北京):总理的报告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了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突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了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又牢牢抓住了实现奋斗目标的关键和重点;二是突出了国家计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不是一大堆计划指标的罗列,而是着重提出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任务和相应的措施。
徐爱俐
(广西):对“九五”计划,李鹏总理的报告,一是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二是强调地区之间的平衡问题,提出要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三是强调科教兴国。我认为这几点对实现“九五”计划至关重要。
高严
(云南):李鹏总理的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总结了“八五”的制胜之道。这就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绘就了跨世纪蓝图。报告提出的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很鼓舞人心,表达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雄心壮志;总揽全局,高瞻远瞩。报告和纲要从战略的高度,分层次阐述了今后必须坚持的正确方针;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全面发展。报告强调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强调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对于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目标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叶连松
(河北):李鹏总理的报告有3个鲜明特点:一是突出了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无论是指导方针的确立还是工作任务和措施的提出,都充分体现了推进“两个转变”的要求。二是突出了加快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充分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内在要求。三是突出了“两手抓、两手硬”,既讲经济又讲政治。
  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管彦鹤
(贵州):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一要靠政策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经济发展的活力;二要倾斜项目,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三要转移智力,为中西部地区培养人才。
马思忠
(宁夏):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中央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少数民族地区没有中央的关怀和支持是很难发展起来的。民族地区要改变落后面貌,一靠资金,二靠技术,三靠人才。民族地区发展经济,首先要发展交通、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要实行免费教育,加大对文化和卫生事业的投资。
阎海旺
(甘肃):李鹏总理的报告对缩小东西部差距,加快中西部发展提出了扎实具体的政策措施。缩小差距,一要靠国家支持,靠国家的政策措施,二要靠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自己的努力,艰苦奋斗。只要我们抓住这一机遇,用好中央给的政策,扎实有效地工作,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甘肃经济就一定会更快发展。同时,我们也希望报告中提出的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各项政策措施能够尽快得到落实。
马昌裔
(宁夏):中西部和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要有一定的度,否则就会出现矛盾。民族区域自治法已颁布多年,由于国务院没有制定实施细则,执行起来难以操作,建议抓紧制定和出台一些保障民族地区合法权益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法规。
谢宏祖
(内蒙古):国家政策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及时的,内蒙古光靠发展能源是不够的。在开发资源的时候,必须想到如何利用资源,必须有几个相应的深加工和高新技术项目加以带动。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依靠高新技术是内蒙古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
张云声
(内蒙古):建议国务院对黄河现状重新认识,将黄河中游河套地段治理纳入国家“九五”计划。这个地区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重点铁路和101国道紧挨河堤,一旦决堤出了大事,损失不可估量。内蒙古的财力紧张,无力解决这样的大问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统筹考虑,防患于未然。
张秀明
(新疆):南疆铁路建设和新疆棉花基地建设都列入了国家计划,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要统一认识,全力支持,抓紧落实。建设棉花基地需要开发水资源,新疆流域跨度大,治理难度也大,对新疆大的流域的治理,应视同跨省区项目,列入国家计划。
  落实政策增加粮食生产
迟海滨
(黑龙江):国家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粮食生产和储备。要兑现政策,保护农民和产粮大省的积极性,使农民增产能增收,产粮省丰收不吃亏;要增加政府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利建设。
保永康
(云南):对农业基础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这些年已提到了应有的高度,但实践中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应特别注意农业第一位的粮食问题。总理报告讲了把粮食搞上去的9条措施,我们要把认识统一到这个要求上来,确保粮食增产。联系云南实际,要抓好3个重点:一是切实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二是要扎扎实实抓好水、肥、土、种等基础措施;三是要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农业资源的进一步合理配置。
罗明
(江西):10多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低于人口的增长,粮食的人均占有量还不高,因此,对粮食问题,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要限制白酒的生产,在饲料生产中开发粮食的代用品。要减少粮食在运输、储存和保管中的损失。要大力倡导节约粮食,在全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节约粮食的教育。
刘文举
(黑龙江):黑龙江是农业大省,有土地资源、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科技水平高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发展潜力很大。仅从垦区看,现产粮51.45亿公斤,到2000年将再增产35亿公斤。建议国家增加投入,给予特殊政策,扶持其他农副产品,如大豆、水稻、玉米的精深加工。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陆子修
(安徽):总理报告中关于减轻农民负担问题讲得很及时、很必要。现在农民负担过重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了。国务院规定农民负担不超过纯收入的5%,但实际上一些地方已大大突破5%,国家要切实采取措施,减轻农民负担。
彭湃
(山东):减轻农民负担要落到实处,不仅要减轻公开性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彻底根除农民的各项隐性负担,取消各种形式主义的达标、评比活动。
聂福珍
(江西):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壮大集体经济。不但农民的负担要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农民的隐性负担也不可忽视,有的部门没有按国家法规办事,实行各种定购任务的补差、摊派。
  建立健全企业社会保障制度
宁长珊、王双锡
(陕西):目前再就业问题压力很大,企业富余人员和失业人员为数不少。企业发不出工资,社会救济渠道不明,致使这部分职工生活无保障,给社会稳定带来困难,也给企业改革带来不利影响。建议国务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再就业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向显德、朱品芳
(湖南):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企业精简的各类富余人员日益增多,对这些人员的安置、消化的工作量相当大,困难也很多。因此,要尽快建立健全企业职工的待业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应该使企业尽快形成合理宽松的用人用工机制,解决企业和职工的后顾之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发展生产、深化改革中。
赵毅拯
(湖南):企业改革“抓大放小”的思路是对的,但“放小”并不是放手不管,而是要放开、放活、管好,尤其是在“放小”过程中,一些破产、倒闭、转向等困难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十分突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建立健全企业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要健全完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各项保障制度。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
许鹏
(新疆):对教育经费应按复式预算的办法,把人员经费和办学经费分开,实行双保证。要对高等教育结构进行调整,对高校实行联合,发挥综合整体功能,集中办好正规院校,提高现有经费的使用效益。要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管理,防止过滥和教学质量差、变相卖文凭,与正规院校争生源、争师资,冲击正规院校。
林维明
(广东):发展教育要有针对性的政策。国家应积极鼓励多种形式办学。要制定政策鼓励华侨、私营企业家投资办学。要给学校办学的配套政策,包括学校要有更多的自主权和享受有关税收优惠。
陆建长
(广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如有些地方一方面喊人才缺少,另一方面又出现大学生分配难的问题,优秀人才留不住,引不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办教育要与经济建设挂起钩来,培养出来的人才要为社会所用,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陈寿朋
(内蒙古):目前,教育问题中主要有:结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师范教育生源少,师资队伍不稳定;对职业教育有偏见;民族教育投入低;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跟不上等。这些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以解决。
方惠坚
(北京):现在全国高校虽然已有1054所,但大学生人数并不多,每年入学人数大约只占同龄人的5%左右。可以采取增加走读生的办法扩大招生,还要帮助边远贫困省份培养大学生。
凌爱宜
(北京):目前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流动人口中有一批失学孩子,如何扫除新文盲也没有具体措施。一些地方拖欠教师工资问题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稳定。要提倡敬业精神,并重视解决骨干教师队伍断档问题。还要坚持依法治校。
  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严仁英
(北京):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一要努力为广大农村妇女参加经济建设创造条件,这有利于转变生育观念;二要从扶贫资金中拨出一部分专门用于妇幼保健事业;三要调整妇幼保健管理体制,改变优生归卫生部门、计划生育归计生委管的状况,实行统一管理。
潘秀珍、蓝玉凤
(福建):实现远景目标,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是关键。现行的计生政策允许农村一对夫妇生两胎,但农村人口基数大,且受教育程度和整体素质不如城市人口。建议调整现行的计生政策。
  搞好医药卫生工作
胡亚美
(北京):对卫生工作提几点建议:第一,政府应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使卫生系统更好地承担起治病保健任务;第二,理顺医疗价格体系,降低药费,增加诊疗费;第三,提高医务人员工资待遇,稳定队伍;第四,加强新闻舆论对医务工作和医务人员的正面报道,使社会理解、支持医务工作;第五,加强对药品生产、定价、销售的管理,制止牟取暴利行为;第六,加强科普工作,向群众普及医疗卫生知识;第七,实行贵重医疗仪器由科研等机构集中使用的办法,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倪安民
(甘肃):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走内涵发展的道路,适用于各行各业,医院工作也不例外。医院提高效益不能用开大处方、做大检查的办法,而应当加强医护人员的基本功训练,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敬业精神,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杨丽青
(甘肃):作为一名卫生工作者,我感到实际中有这样几个问题要引起重视:一是离退休职工医疗费报销不落实,许多老同志对此意见很大。二是部分医院医德医风亟待改变。三是地方病发病率增加,大脖子、大骨节病得不到有效防治。
贺端湜
(山东):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医药市场被西方国家控制,我们不希望这种局面在中国出现。现在有几十家国外大医药集团在我国投资办厂,就是看中了中国的医药市场。国家应重视新药,特别是基本常用药的开发与生产,保护民族医药工业。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阎承宗
(北京):要认真研究对外开放的程度,掌握好分寸。扩大开放一定要考虑国家主权,一是不能让外商控股;二是主要决策人不能是外国人。希望能制定一个政策。
英若诚
(北京):报告提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方面有个无形的瓶颈,就是如何准确使用外语,现在有些商品广告的英文说明书简直是胡说八道。日本人舍得重金聘用制作外语广告的人才。这个问题领导要重视,并且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规范和审查商品外文广告宣传的机构,并赋予其否决权,这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一件大事。
  坚决反对分裂祖国活动
杨玉辉
(台湾):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血泪史,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任人宰割。过去,我作为中国人感到低人一等。大家盼望祖国统一,希望在今后15年完成。李鹏总理在报告中提到“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令人鼓舞。历史上反抗外国侵略就有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现在祖国统一也离不开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建议加大“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工作的力度,如制定“台商投资保护细则”等。
蔡子民
(台湾):“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实施为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不管有些人怎样搞“台独”、搞分裂,台湾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王安生、陈贵州
(台湾):中国人民有能力、有决心反对分裂。相信两岸人民团结起来,一定能遏制台湾当局某些人的分裂图谋。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反对分裂,只要台湾当局一天不停止分裂活动,我们的斗争就一天也不停止。
龚世萍
(辽宁):结束两岸分离的局面,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我的好多亲属在台湾,我们盼望祖国早日统一,亲人团聚。为此,我们海峡两岸同胞要共同努力,尽快实现祖国的统一,绝不允许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
  企业改革步子要更大一些
傅万才
(吉林):目前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正处于十字路口,急需国家的引导和帮助。建议:国家经贸委等有关部门要对现有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现状和发展进行认真调查,具体分析,分类指导;要注意政策的连续性。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调整一些政策是必要的,但不能搞急转弯,太急了,企业难以适应,势必影响其发展,应逐步调整;有关的配套政策应加速出台。
袁柏雄
(吉林):把国有企业的高负债率降下来是一个突出问题。要研究一些办法,增加国有企业自有资金,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蔡诚等
(广东):国有企业改革的步子要迈得更快更大一些。要考虑采取减轻税赋、对涨价因素加以限制、解除企业办社会的负担等办法。有条件的可以搞股份制。一些搞不好的中小企业可由管理较好的大企业代管。
张耀华、吴锡军
(江苏):搞好国有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立决策责任制,对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而造成企业亏损的,要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
金镠、袁世珠
(江苏):中央对国有企业采取的有些改革措施之所以不能到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职能没有转变,还习惯于沿用计划经济方式来指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用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事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加快转变职能。
赵少麟
(江苏):组建企业集团关键是靠核心企业。核心企业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担任的,不能靠行政命令来指定核心企业,而必须有其经济的合理性和技术上的可行性。
普朝柱
(云南):造成企业亏损的原因与国家投资体制有关。拨改贷后,企业靠高息贷款建设和改造,资产增值是国家的,而国家又不负责提供资本金或低息贷款,或准许税前还贷。由于企业负债、高息经营,即使产品有销路、经营管理好,也付不起利息。因此,企业改革应与理顺投资体制结合起来。
郭濬清
(云南):当前,企业改革碰到了许多难题,如对被兼并企业的债务实行免息、停息和推迟偿还本金,拨改贷转为贷改拨,冲销破产企业的债务,分流企业富余人员和分离企业承担的社会服务职能等,地方解决不了,需要中央尽快制定政策、法规、法律加以明确。
雷国璋
(湖南):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改善和优化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严格禁止乱摊派、乱收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