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书刊评介

  《社会主义经济学新论》简评
黄理
谷书堂等撰写的新著《社会主义经济学新论》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制度、微观、宏观三篇,既反映了社会主义的特点,又以市场体制和市场运行为基础,系统地阐释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运行和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在制度篇中,论述了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生产方式是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决定因素,分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及二者统一与融合的条件,论证了包括产权界定等一系列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此篇还从现实所有制关系、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研究了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提出“按贡献分配”的观点,认为它在本质上与“按劳分配”具有一致性,并可更充分地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特征。
在微观篇中,就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经济运行的两个基本主体即企业与劳动者,展开多方面的研究,探讨了现代市场的本质及其结构与功能,由此形成了一个从微观主体到现代市场运行的基本逻辑框架。作者剖析了现代产权结构与传统国有制企业产权结构的不同特征,论证了企业改革与企业制度创新的必要性。作者专门研究了企业经营机制,认为它是一个比企业财产制度更为具体的层面,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过程中要注意实现企业内部外部利益关系的契约化。作者在分析了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的不可代替的各种功能后,又分析了“市场失效”问题,认为要保证市场的效率、有序和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有法律规范和宏观调控。
在宏观篇中,作者认为总量关系、结构关系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把三者都纳入宏观经济运动过程中进行分析。还着重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货币运动,分析了通胀条件下、通货不足条件下与正常条件下货币的供求平衡问题。作者认为,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要求。在对发达国家调控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后,分析了我国不发达市场经济的特点,提出了“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国家计划为导向,实行计划、市场两个层次的资源配置方式相结合的宏观调控模式”。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探索商榷

  中国思想史上的天人关系说
乔清举
近来,把天人合一等同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说法十分流行。我以为,这种说法不确切。中国古代的天人关系,应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民神杂糅,二是天人合一,三是征服自然,四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民神杂糅”:原始社会末期时的天人关系,天即神,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神,每个部落成员都可以与神沟通,取得神谕。在统一的奴隶制政权建立后,这种状况严重危害了奴隶主及其信奉的神灵的权威,于是就发生了重新规定天人关系的“绝地天通”事件,其目的是切断平民百姓与神的联系,由统治者垄断与神相通的权利。
“天人合一”:天人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是“天人合一”,“合”有“效法”与“一体”两种含义。效法即人按照天预示的征兆进行活动。《易经》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产物,其所说的天是神秘的、有意志的天,或者说就是神;到《易传》,探知天意的想法就被理性化了。《老子》将宇宙分为道、万物与民、圣人或王三个层次,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命题。这里的“天”已经脱离了神秘的意义,是自然无为的“道”的体现;“人”则是“圣人”或“王”;而“人”与“民”是有区别的。《孟子》、《中庸》中的天不是自然无为的,而是义理的,即“诚”;人则是普遍的个人,不光是统治者。这是思孟学派比《老子》进步的地方。“诚”是天人合一的中介,既是天的性质,也是人所当为。做到了诚,就能够与天合一。
人为什么一定要按照天的性质去行为呢?《中庸》提出了“天命之谓性”的说法,希望从天人本质的一致性上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天与人毕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实体,天如何赋性于人呢?《中庸》没有说明。这就为效法说进一步发展留下了两种可能,一是强调天人的外在类同,把效法说引向迷信;二是以“气”为中介,具体说明天赋性于人的过程,从二者的内在一致性上理性地说明天人合一。前者的典型是董仲舒天人感应的说法,后者的典型是王充的天人一体的理论。王充认为,天地人物都是由气构成的整体,人禀受的是最精微的元气,因此天地之间人是最珍贵的。
天人一体说对后来的中国哲学有深刻的影响。宋明理学,无论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本质上都是一体说的继承和发扬。程颢提出“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因此,“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他的天人合一,其实是说天人一体,心即天。程颐认为,理是天地间的最高范畴,人的本性是他禀受的天理。心学的天人合一也是一体说,但又与理学有所不同。理学是以性理为中介,把天人合一作为静态的本体论原则;心学的天人合一则是动态的,其中介是心灵的感应活动。王阳明认为,人的灵明是天地的心,人不能以自己的形体把心与万物隔绝了。从心的感应活动上看,人与天地万物是同体的,没有灵明,就没有仰天高、俯地深的吉凶灾祥的主体。一体说的天人合一,与其说是人合于天,毋宁说是人与自身本性的合一;与其说是人效法天,毋宁说是人努力追求实现自己的本性。一体说提高了人的本体地位。总之,中国思想史上的天人合一,主要是一个价值命题,说的都是人的本体及其所当为的问题,跟人与自然的关系无涉。
“征服自然”:中国思想史上当然也有征服和利用自然的内容,如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以及王廷相的“人定胜天”等。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虽是说天和人有不同的职分,但主张人应主动地参与、利用和征服自然,为人类服务。他说:“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谓之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参”是主动地参与、利用自然,“愿”则是放弃人的努力,乞盼和等待上天的恩赐。他还讲“裁非其类以养其类”,“裁”即控制和征服,“养其类”即服务人类。不过,近代西方是靠发挥人的能力,利用自然规律并以科技为中介征服自然的,而荀子却是以礼义和政治为中介的。他讲的人的职分,主要是“心意修,德行厚”等道德方面的内容。
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是说天和人各有长处,并非能够战胜对方。但关于人之能,他提出了两方面内容,一是用礼义避免以强凌弱的天然状态,一是春种秋收,抗旱灭火,伐木造船,冶炼矿石等活动。后者显然是征服自然的行为。王廷相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中也有战胜自然的内容。他说,尧汤遭洪水旱灾,这是天定胜人。但“尧尽治水之政,虽九年之波而民罔有鱼鳖;汤修救荒之政,虽七年之亢而野无饿殍,人定亦能胜天,此也”。与荀子、刘禹锡相同,王廷相也是把征服自然的行为,列入“德政”中,提出“国家有灾沴,要之,君臣德政足以胜之”的观点。可见,把道德和政治作为征服自然的工具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一个特点。
“天人和谐”:中国思想史上也不乏天人和谐的思想,《孟子·梁惠王上》说:“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数罟”是细密的网子,“以时”即按适当的时间。《管子·地数篇》也有主张封山说法。不仅如此,《荀子·强国篇》还提出了以“义”调节人与物的关系的原则:“夫义者,内节人而外节于万物者也。”“节”是调节限制的意思。这些保护自然的思想,不仅存在于学者的论述中,而且还成为了国家的法律。《逸周书》、《礼记》以及《秦律》都有如祭祀不能用母牛、定期封山、不准杀虫胎、覆鸟巢、禁止伐木等保护自然的法律条文,这些可能是人类最早的环境保护法。
不过,中国古代保护自然的思想,都是作为政治理想的一部分提出的。孟子的和谐思想,是他的“仁政”的一部分;荀子的和谐也是出自《王制篇》与《强国篇》;《管子》主张封山的目的,是要为齐桓公敛财,帮助他“立功成名于诸侯”。当今世界生态伦理,是从重视自然本身的价值出发提倡生态保护的,环境即是目的自身,这是古今的不同之处。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

  诲人不倦循循善诱
——嵇文甫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概述
李定中
我国已故著名哲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嵇文甫教授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不久前在郑州召开。由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省社联、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共同发起,郑州大学主办这次会议。
嵇文甫1895年12月出生于河南汲县一贫苦市民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门(系),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党组织委派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后任教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1933年回河南大学任教。1948年赴解放区,在陈毅同志主持下,参与创办中原大学。建国后任河南大学校长、郑州大学校长、河南省副省长,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9年重新入党。1963年10月在一次会议发言时不幸因脑溢血猝然逝世。
与会学者指出,嵇文甫早在20年代就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思想史进行开拓性研究,是我国学术界在这方面有数的开创者之一。他对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评价历史人物有深入研究,分析批判了其中“左”的与右的两种偏向,明确提出肯定历史人物的三个标准:对人民有贡献;在一定历史阶段起进步作用;表现中华民族的高贵品质。他并以毛泽东同志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题辞作为范例,说明为什么不仅3年以来为解放战争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30年来为人民革命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而且近100年来所有为争取民族独立自由而牺牲的英雄们也永垂不朽的道理。他深入探索了“历史评价中的矛盾性与具体性”问题,主张在面对错综复杂、曲折迂回的历史时,一定要采取具体分析的态度,既防绝对主义,又防相对主义。并对历史评价中经常遇到的动机与效果、个人与群众、偶然与必然、成功与失败等理论问题发表了不少精辟的见解,受到史学界的好评。例如著名史学家吴泽教授就对他作过高度评价。
嵇文甫尤擅长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先秦诸子思想、宋明理学与船山哲学,建树颇多。他的《晚明思想史论》最近由东方出版社收入“民国学术经典文库”重新出版。他写于1933年的《左派王学》被公认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王学的开先河的佳作。他更是研究王船山的杰出专家,从20年代到60年代,锲而不舍地对王船山的学术思想体系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具体的剖析,先后出版了《船山哲学》、《王船山史论选评》、《王船山学术论丛》等专著。他认为,船山哲学是中国旧唯物主义的高峰,但仍含有浓厚的唯心主义杂质。他的这些研究成果,对后学起了重要的启迪作用。
与会学者缅怀他的高风亮节,指出嵇文甫一生热爱青年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伟大的祖国。在党领导的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与1947年“六·二”学生运动中,他都积极支持爱国学生。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不久,他就与姚雪垠、王阑西共同主办了《风雨》周刊;接着又与范文澜共同创办和主持“河南省抗战教育工作团”,积极推动河南抗日救亡运动。作为教育家,他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人。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术动态

  “非银行金融机构与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综述
吕劲云石
不久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和世界经济协会主办了“非银行金融机构与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中国民族国际信托公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中国人民银行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此会的目的是对国内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其对经济的影响进行一次务实性研讨,实现管理层、理论界、实业界的全面沟通。
我国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已逾千家,它们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推动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有的代表认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已获得生存空间,并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使专业银行之间、专业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之间、中央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往来实行相互计息,结束了原来的“统存统贷”的资金计划管理。
有的代表主张,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要加强监管,以保证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得以实施。虽然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为资金困难的企业提供信贷、证券筹资等方面功不可没,但也出现不少乱拆借、乱集资现象和违规交易行为,造成金融混乱,对整个宏观调控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强监管,才能使整个金融业健康高效有序地发展。
有的代表提出,解决我国通胀问题和增加储蓄的出路之一就是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让它们向居民提供各种金融工具;将居民储蓄存款转化为长期金融资产;协助企业向社会筹资,改进社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参与企业的兼并与收购;开拓社会保险领域等。发挥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功能将是利国利民之事。
我国是以银行融资为主,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辅,资本市场间接融资达80%,其中90%为银行融资。目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主要问题是超业务范围经营、违反国家的利率政策、经营风险大、监控系统弱,应尽快让专业银行与其信托公司脱钩,重新登记非银行金融机构,重新规范其业务范围,才能使我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有的代表呼吁,要用法律而不是用政策来规范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和政府的行为。法律要有前瞻性和指导性,要成为推动市场经济改革的动力。目前,市场的发展呼唤《信托法》、《证券法》、《基金法》、《租赁法》、《非银行金融业法》早日出台。同时,市场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不能凭主观意愿来管市场,政府的行为也应通过法规来规范。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报刊文摘

  国家建设重点放在哪里——
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改
高狄在《重点应该放在现有企业的改造上》一文中指出: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点要放在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上。我们的国有企业,是解放后陆续建立起来的,大多数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要想不落后,就必须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增加产品中的科学技术含量,以求用最小的投入,产出更多更好更便宜的产品。国家为了发展经济,总是要想办法挤出一些钱来,用于经济建设。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主要用于新建上,还是用于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上,也就是说,主要靠外延发展,还是主要靠内涵发展。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国家的建设资金有限,应该重点用于现有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许多资料表明,技术改造与新建项目相比,投资少一半左右,效益高一倍以上,建设周期也大大缩短。资金重点用于技术改造,还有利于发挥老工业基地的作用。老工业基地大多在中西部地区,即所谓二线、三线。重点放在对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上,有助于缩小东部和中西部的差距。
对于企业技术改造,应当给以政策上的优惠。如可以考虑把某些企业的税后利润留给企业用于技术改造等。还要鼓励利用外资对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力吸收群众的资金用于技术改造。这方面也要解放思想。搞革命要依靠群众,搞建设也要依靠群众。两个积极性比一个积极性好。有人担心,外资多了,群众的投资多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多了,会动摇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我认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各种经济成分都在发展,但可以肯定,国有经济会发展得更快一些。(摘自《人民论坛》1996年1月号)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者论坛

  一门新兴的工程学科——金融工程
宋逢明
内容提要:金融工程就是设计、开发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工程。它创造出大量新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投放市场,有力地促进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因此,它对于现有金融市场的成熟化和新市场的开发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发展金融工程将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现代化和向国际规范靠拢。
金融工程是9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很快的一门新兴学科。金融工程这个名词早在50年代就出现过,80年代后,随着西方金融系统革新的浪潮,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包括计算机科学、远程通讯和自动化技术,以及系统工程方法对金融领域的渗透,金融工程发展势头很猛,已经引起金融学术界和管理界,以及技术工程学界的高度重视。
一、金融工程和金融市场
金融工程。在现代经济中,金融系统是配置社会资本资源的功能系统。在市场经济中,金融系统通过在金融市场交易金融资产,由各种金融资产的供给和需求的均衡来实现配置资本资源的功能。大部分金融机构都是通过经营金融资产和提供金融服务来牟取利润的企业。金融产品是由金融机构创造的用于交易的金融资产,而金融工具则是在金融市场被普遍接受的,标准化了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不仅自身生产和交易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而且为其他非金融性企业设计、开发和代为销售、购买金融产品和工具。例如,投资银行为非金融性的公司发行股票和债券,商业银行为企业设计融资性贷款,等等。金融工程就是设计、开发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工程,尤其是设计、开发目前在金融市场上没有的、具有特殊性能要求的新型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另外,根据市场的需求,设计和开发各种新型金融服务也是金融工程的任务。
金融资产的收益与风险。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供需各方决策主体的多元化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大部分资产的收益带有不确定性,这就是风险。金融市场对供需关系的变化特别敏感,所以,大部分金融资产都是有风险资产,只是风险的程度有所不同。金融产品或金融工具的最基本特性是收益和风险的组合特性,即风险与收益并存,而且高风险往往也会带来较高的收益。购买金融产品或工具的投资决策主要是对收益和风险的权衡。
当企业(以及个人)在金融市场融资(出售金融资产)和投资(购买金融资产)时,出于具体的经营目的,会要求所交易的金融资产具有一定的收益/风险特性。如果金融市场上有现成合适的金融产品和工具,就可直接利用它们作为融资和投资的工具。如果没有,则会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帮助设计和开发合适的金融产品来满足它们的要求。现代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各个业务部门,都有专业人员根据客户的要求和自身经营的目的,设计和开发各种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他们做的就是金融工程师的工作。
金融工程大量地采用现代决策科学(如数学规划和其他运筹学技术)方法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尤其是采用仿真技术模拟实际的金融市场运行。在延伸到开发工具和技术的研制时,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包括知识工程和专家系统、模糊集与近似推理、混沌理论、人工神经元网络等等前沿技术则都开始显现威力。因此,金融工程充分体现了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向金融领域的渗透,正在发展成一门大范围、多学科综合交叉的新型工程学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院校已开始授予金融工程的博士学位。
风险转移市场。因为风险问题是经营金融资产的重要方面,所以在现代金融市场中,已经发展出重要的风险转移市场。风险转移市场的业务主要是大量地交易衍生产品和衍生工具,如期货、期权、各种类型的掉换产品等等,种类极其繁多。
参与风险转移市场,交易衍生工具的人们按照他们的交易目的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人买卖衍生工具是为了保值(也有译为对冲或套期保值的),避免因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造成过大的损失;第二类人则利用市场供需关系的暂时性不均衡套取无风险的额外利润(套利);第三类人则利用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进行投机活动。而且,有的人进行交易的目的是综合性的。出于各种复杂的经营目的,就会有复杂的经营策略,也就需要符合不同经营策略的各种复杂的衍生产品和工具。金融工程在复杂衍生产品和工具的设计开发中,利用风险分析和优化技术大显身手,特别是设计各种有价证券的混合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因而,在金融工程的发展历史上,金融工程曾被狭义地认识为就是对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的研制和开发。
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工程创造出大量新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投放市场,有力地促进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传统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等,都带有原始发行这些金融工具的企业本身的财务风险。而且,在这些传统的金融工具中,所有的财务风险都是捆绑在一起的,难以分解处理。由金融工程开发的新型金融工具,则具有把这些财务风险松绑分解的功能,然后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的交易使风险分散化和形成新的组合,从而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手段来进行收益和风险的权衡。
近年来,依赖于金融工程的努力,证券化业务发展很快。证券化使原来难以在市场转化和流通的资产可以在二手市场转让和流通,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这些资产的流动性,同时也开发出交易这些证券化资产的新的二手市场。证券化不但大大地改善了资产的流动性,而且使金融资产的风险进一步分散化和重新配置。因此,金融工程对于现有金融市场的成熟化和新市场的开发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金融管制和金融革新
金融系统的运行始终处于国家机关的严密监控之下,金融行业是受国家管制最为严厉的行业。以中央银行为首的金融管制机关,利用各种法律的、经济的、乃至行政的政策手段,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对金融市场的交易行为进行监管和引导,以维护整个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因为金融管制而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的金融机构,为了追逐利润,就会采用各种革新手段,包括组织创新和开发新型产品和服务,来突破对自己的限制。而原来有效的管制一被突破,金融管制机关就会通过立法程序,针对新的形势提出新的管制方法。现代金融系统的发展,经历着金融管制—金融革新—金融再管制的辩证发展过程。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向金融领域的渗透,尤其是为金融工程的发展提供技术和方法方面的支持,是金融革新的重要推动力。
到了本世纪七八十年代,金融革新因市场的激烈竞争而形成高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金融系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被称为“放松金融管制”的新时期。“放松金融管制”实际上是对金融管制体系进行全面的革新。这一新时期有如下特征:
第一,放松金融管制意味着西方世界金融系统更趋于成熟,金融市场变得更为发达,更加有效率。金融管制机关可以更多地依赖经济手段(如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进行间接的宏观调控,较少地依靠法律的和行政的硬性规定。
第二,放松金融管制的另一面就是金融革新。80年代以来势头强劲的金融革新浪潮是放松金融管制的直接原因,而放松金融管制又为金融革新开辟了新的道路。“放松金融管制”标志着金融管制与金融革新对立统一的辩证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金融革新不仅仅改变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业务方式,而且孕育着整个金融系统社会功能的转变。金融服务在金融机构的营业业务中比重增大,“金融超级市场”的出现使金融和工商企业进一步整合,就是金融系统社会功能转变的端倪。
第三,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科学和其他工程技术向金融领域的大规模渗透是当前金融革新的基本动力。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但推动了制造产业的发展,也推动着金融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金融工程正是面对这样的形势需要,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在90年代兴起的。
现在,金融工程的学术涵义已经不仅仅被限定在新型金融产品和工具的设计、开发上。凡是可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方法研究的金融和财务问题,都成为金融工程涉足的领域。在研究方法上,则集中表现为建立数学的或统计的模型,设计优化算法或进行仿真模拟,综合地采用决策科学、复杂系统理论、计算机信息处理和智能化技术等最前沿的科学成果。在本世纪末诞生的这门新兴学科,充满了生命力,它在下个世纪的发展前途将是不可限量的。
三、在中国发展金融工程的意义
当前,引进、建立和发展金融工程这一新型交叉学科至少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规范金融市场的行为和加强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管制,这是金融立法和金融管制的基本任务。在这方面西方国家金融管制和金融革新辩证发展的历史经验是值得借鉴的。以金融工程作为技术支持的金融革新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促使金融管制不断改进和完善的推动力,是积极的、进步的社会发展因素。研究金融工程对金融业务创新及其对宏观经济调控和金融管制的影响,对加强金融立法和建立现代化的完善的金融管制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发展金融工程将使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品种更为多样化,其性能更符合市场的需求,更有利于公平竞争,也就能更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本资源。金融工程的发展将使金融市场变得更为有效率,有利于杜绝幕后交易,从而使市场行为更为规范化。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使市场行为规范化,国家在使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时,将能更多地采用经济手段进行间接调控,政策手段将更为灵活,更便于实现宏观经济的“软着陆”。
第三,发展金融工程将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现代化和向国际规范靠拢。我国的民族银行金融业要在国内与国际和外国同行竞争,势必要采用现代化的经营手段,提供现代化的产品和服务。目前,培养和造就一批高质量的金融工程师队伍,将是银行金融业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开发的重要方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