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深入了解中国的潮涌
人民日报代表团
应英国《泰晤士报》的邀请,本报代表团于11月14日至21日对英国进行了7天的访问。在访英期间,英国首相梅杰会见了邵华泽社长,进行了40分钟无拘束的交谈。代表团还会见了英国外交国务大臣汉利,访问了《泰晤士报》、《金融时报》、英国广播公司(BBC)、BSKYB卫星电视台及其订户管理部、MDV数码传输公司、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并参观了罕布什尔的一个农场。代表团同英国新闻界等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深感英国正兴起一股深入认识中国的潮流。
在代表团访英期间,英国各界人士表示了与中国加强接触、增进了解的强烈意愿。梅杰首相说,中国经济发展很快,对外开放扩大,这在十多年前是很难想象的。中国是一个经济奇迹,也将是一个政治奇迹。他希望英中两国多来往,互相学习。外交国务大臣汉利表示,他对英中关系逐步得到改善极为兴奋和高兴,英国希望能更多地了解中国。
《泰晤士报》主编斯托特哈德讲述了该报140多年来报道中国的历史,他说,《泰晤士报》在新中国成立的第六天即发表社论,要求美国承认新中国。副主编麦克纳马斯表示,中国是世界近十多年来变化最为迅速的国家,英国新闻界对中国有极大的兴趣,中国在迅速的进步中,也面对着种种困难和压力,对这一切缺少全面的了解,就会产生误解。因此,英国应加强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现状,了解中国迅速的进步和社会转变。英国广播公司副总裁说,中国的迅速进步和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希望今后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更客观公正地报道中国。在罕布什尔农场访问时,农场经理一再询问与中国进行农业技术交流的可能。代表团访英期间,适逢“中国古文明展”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展出,参观者踊跃,每日定额票常售空。预计约有25万人参观了这次展览。
香港问题是中英关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明年7月1日香港主权移交中国成为英国各界人士的关注点。梅杰首相表示,英中关系正不断改善,今后将会得到继续改善。他对中英香港问题的协商进程感到满意。《金融时报》负责人说,该报1995年在香港开设了印刷点,这表明《金融时报》对1997年后香港的稳定与繁荣充满信心。英国广播公司准备对明年香港回归中国作有历史深度的全面报道。在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负责人杜德桥教授表示,明年香港主权顺利移交后,英中之间的历史包袱便可卸下,英中关系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我们接触的英国各界人士中,有人对香港回归表示良好祝愿,有人迫切希望了解中国对香港的基本政策和边界管理一类的具体政策,无庸讳言,其中也有人抱着某些疑虑乃至偏见,但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香港回归中国已是大势所趋,香港的平稳过渡符合英中两国的共同利益,双方应共同使主权移交顺利进行。
在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代表团同中心的中外学者进行了饶有兴致的交谈。研究中心有来自各国的学者和学生,他们的研究课题包括欧洲华侨研究、中国村镇基层政权演变研究、抗日战争时期东北义勇军和流亡团体的活动研究、五代十国时期的诗词研究、清末南通张謇创办近代工业的研究等等。在该中心的中国学者的课题包括中英哲学辞典的编撰、牛津大学治学教学体系的探讨、中国经济改革的特点与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模型、中外货币政策比较等,这些都反映出英中文化交流的活跃和有关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加强接触,增进了解,重新认识中国,深入认识中国,这是英国新闻界和其他各界悄然而生的一股潮流。中国正走向昌盛,中国势必走向昌盛,这已是英国社会形成的共识。如何认识这一趋势,如何判断这一趋势对世界的影响,这已成为此间政界、学术界和新闻界关注的课题。英国的这一潮流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世界潮流。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从这里走向新生活
——安哥拉纪行之三
本报驻南非记者温宪
安哥拉至今仍是一个被对立两派交错割据的国度。那天,在零星飘洒的雨丝中,驻守在安哥拉中部重镇万博市的联合国核查团乌拉圭营卡洛斯上尉,陪同记者前往诺瓦镇集结区采访。道路坑洼不平,人被军用吉普车颠得如同醉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中,遇到的第一道关卡由安哥拉政府军和警察把守,第二道关卡由联合国核查团乌拉圭营镇守,几辆涂有“UN”字样的白色装甲巡逻车不时擦身而过。卡洛斯上尉说,再往前走,便是安盟控制的地盘了。
在整个安哥拉和平进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先将双方军队进行集结,解除他们的武装,从中选定加入新的全国统一军队官兵后将其他人员妥善遣散。在安哥拉全国各地的15个集结区中,诺瓦镇集结区不同寻常,因为它所在的中部高原地区一直是安盟总部所在地。1994年政府军用武力将安盟总部一举赶出万博市后,安盟总部便移设在离诺瓦镇不远的小镇拜伦多。
军用吉普车减缓了速度,路旁出现了一大片低矮的草屋。卡洛斯说,这里是被集结安盟武装人员的家属区。继续前行,又有一大片草屋和帐篷,一面联合国蓝色旗帜和一面安盟组织的黑色公鸡旗在风雨中飘扬着,这里便是诺瓦镇安盟部队集结区了。在这里集结的安盟人员仍有严密的组织。经过一番交涉后,记者被允许进入了一间光线暗淡的草屋,这里是诺瓦镇集结区中安盟领导机构所在地。
不大的草屋内用帆布作墙,上面挂着安盟主席萨文比画像、安盟组织旗、安哥拉地图和庆祝安盟成立30周年的标语口号。五位面色严峻的安盟人员围坐在记者身边,回答着记者的提问。他们中间职位最高的是瓦布卡。这位身着黑色夹克的安盟领导人说,他已在丛林中战斗了21年。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在为人民的自由和国家的前途而战,“就像中国赶走日本侵略者一样,我们也是在赶走(前)苏联侵略者”。他至今不相信安盟会在1992年大选中失败,“那一定是政府在作弊”。但他说现在再也不想打仗了,所有在中部地区的安盟武装人员都来到这里进行集结。尽管直至现在仍对政府有点儿不信任,但他还是认为,“所有安哥拉人都是兄弟,我们还是要和解与团结”。
诺瓦镇集结区入口处突然一片嘈杂。在一辆装甲车的护卫下,4辆涂有“UN”字样蒙着帆布的大卡车中跳下了100多名前来集结的安盟警察人员。“他们是从安盟总部拜伦多赶到这里集结的。”卡洛斯上尉告诉记者。这些背负行囊、手提冲锋枪、头顶蓝色大檐帽的安盟警察们大多一脸疲惫,不断好奇地左右打量着这个满是草屋帐篷的地方。在安盟指挥官的招呼下,这些人松散地排成了一队,等候注册登记。乌拉圭营的官兵对依次进来的安盟警察进行登记,然后让他们交出枪支,扔到一辆卡车上。交出武器的人员又在另一所帐篷前排队,联合国核查团文职人员在那里运用计算机依次对集结人员进行更为详尽的注册登记,然后向办完手续的人员发张证明卡。
来自赤道几内亚的联合国人道主义援助协调机构官员罗丝女士介绍说,自9月以来,已有约千名安盟人员从这里被遣散回家。为了帮助这些一直在丛林中持枪打仗的人们回家后能有一技之长,联合国机构在集结区内开展了各种培训项目。“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将遣散与培训结合在一起,这在全世界还是第一次。”罗丝说。
雨丝仍在飘洒着。新来集结的安盟武装人员排着队,默默地将手中的枪支交给了来这里维持和平的军人们。尽管这些安哥拉人的脸上仍流露着疑虑与困惑,但更多的是新奇与渴望。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他们将从这里走向新的生活。
(本报约翰内斯堡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葡共15大开幕中共代表出席
新华社里斯本12月6日电(记者杨志刚)葡萄牙共产党第15次全国代表大会6日在葡萄牙第二大城市波尔图开幕。
葡共总书记卡瓦利亚斯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介绍了该党当前的状况,并指出,更新和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同社会广泛而有效的联系,提高党的财政能力以及增进同其他国家共产党之间的交往是葡共今后工作的指导方针。
这次大会共有1700多名代表参加,大会将讨论和通过党章修改草案,并选举产生新的领导机构。
包括中共代表团在内的60多个外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团应邀出席了大会。在6日下午举行的大会上,中国共产党代表、中纪委副书记侯宗宾宣读了中共中央致葡共15大的贺信。贺信表示,中葡两党有着良好的关系,深信两党友好合作关系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中葡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也必将不断加强。
本次大会将于8日闭幕。


第6版(国际)
专栏: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第四次审议会议结束
据新华社日内瓦12月6日电(记者李敬臣)为期两周的《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第四次审议会议6日结束。会议发表的《最后宣言》重申,各缔约国决心“为禁止和销毁所有形式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实现全面彻底的裁军取得有效的进展而努力”。
会议没有接受美国和欧盟提出的关于在1998年内完成核查议定书的要求,因为许多与会的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认为,提出时间表是不科学的做法。但会议就下次审议会议的时间作出了灵活的决定:只要公约的138个缔约国中的多数国家提出要求,即可在日内瓦举行下次审议会议,最迟不得晚于2001年。
会议还敦促1994年成立的特设工作组“尽快”在下一次审议会议之前就核查议定书达成一致意见。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美合作研制新型武器
新华社东京12月8日电(记者俞宜国)日美两国的军工企业决定设立“日美安全保障产业论坛”,以定期讨论加强技术合作和联合开发武器装备。
据《读卖新闻》今天报道,日本的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和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等军工企业根据今年4月两国政府发表的《日美安全联合宣言》设立的这一论坛,每年将开会一至两次,磋商“军工企业合作”事宜。
日美军工企业已商定,1997年1月在华盛顿举行“日美安全保障产业论坛”首次会议。据报道,他们将深入讨论日本的“武器出口三原则”等问题,并且准备向政府提出相关政策和建议。
日美两国进行武器装备联合研制的第一个正式项目是“F-2”战斗机。日方以前向美方提供过便携式地对空导弹、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和涵道风扇式火箭发动机等技术。
此外,日美还签订了联合开发潜艇用先进钢技术和战斗车辆用陶瓷发动机等协定。日本的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和美国的斯帕尔塔公司已经在进行“先进复合材料”的联合开发工作。
日美两国之间将联合开发的与武器装备有关的项目包括半导体、电波吸收材料、统一电子战系统、液晶显示装置、新一代巡逻机和运输机、海上直升机机场,以及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等。


第6版(国际)
专栏:

  海湾合作委员会首脑会议开幕
主要讨论反恐怖活动和军事合作
本报多哈12月7日电记者安国章,新华社记者潘立文、朱云龙报道:海湾合作委员会第十七届首脑会议今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开幕,东道国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主持了开幕式。
哈马德致开幕词时说,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应加强协调和合作,采取共同行动加快合作进程。哈马德强调,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应在睦邻友好、尊重别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及遵守国际法准则的基础上来维护海湾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据接近会议的人士透露,这次为期一天的会议将集中讨论海湾地区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反恐怖活动问题和军事合作问题。与会者将就增强集体防御能力,实现经济一体化和建立海湾共同市场等问题进行协调和磋商。巴林因与卡塔尔之间存在领土纠纷而拒绝出席这次会议。
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包括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阿曼和巴林。


第6版(国际)
专栏:

  德主张吸收俄加入北约协商机制
本报波恩12月8日电记者刘华新报道:德国外长金克尔在今天出版的《星期日世界报》上发表谈话说,德国主张改革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将俄罗斯作为“平等伙伴”吸收进北约协商机制。
金克尔说,北约现在与俄罗斯的“16加1”(16个北约成员国加俄罗斯)协商机制应变为“S17”机制,也就是说俄罗斯应作为平等伙伴坐在一张桌前参加关于世界安全问题的讨论。他还说,德国外交部的高级官员正在起草关于北约与俄平等伙伴关系“宪章”的草案。他对俄出于内政原因对北约东扩的担心表示理解,认为北约“在欧洲不能绕开或背着俄罗斯、而只应和俄罗斯一道,才能实现安全”,北约与俄不应产生新的“鸿沟”。
在谈到俄方反应时,金克尔透露说,俄愿意北约就上述建议进行讨论。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罗斯要求取消对伊拉克制裁
新华社巴格达12月7日电正在这里访问的俄罗斯民防、紧急情况和消除自然灾害后果部长绍伊古今天说,俄罗斯坚持要求联合国取消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
绍伊古还表示,俄罗斯希望发展同伊拉克的关系。
绍伊古同伊拉克副总统拉马丹、副总理阿齐兹以及卫生部长穆巴拉克进行了一系列会谈。双方就取消联合国对伊拉克的制裁、发展俄伊两国间的合作、以及消除海湾战争对伊拉克造成的消极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绍伊古同时向伊拉克方面赠送了60吨药品。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联合国开始对伊进行经济制裁。


第6版(国际)
专栏:

  欧华联会第五届年会在荷举行
据新华社阿姆斯特丹12月7日电(记者陈贽)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第五届年会7日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开幕,来自欧洲10个国家的51个社团的100多名代表与会,就增强欧洲华侨华人社团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华侨华人的事业发展以及积极争取欧洲华侨华人的正当权益等问题进行了认真和热烈的商讨。
第五届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荷兰著名侨领胡志光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说,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在经济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促进了旅欧数10万华侨华人的事业发展。他表示,欧华联会将继续努力,为促进欧洲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
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成立于1992年,该组织的宗旨是增进会员社团之间的了解与合作,帮助维护欧洲华人的共同利益,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高欧洲华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素质和社会地位。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继续遣返卢难民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官员伦纳特·科察莱嫩6日在达累斯萨拉姆对记者说,遣返滞留坦桑尼亚的大约50万卢旺达难民的工作将从9日开始正式进行。科察莱嫩还说,卢旺达方面也在边境一带准备了100辆卡车运送回国的难民。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法总统进行电话交谈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7日晚与法国总统希拉克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电话交谈。俄通社—塔斯社援引俄总统新闻处的消息报道,在欧洲安全问题上,俄一直主张欧安组织取代北约成为负责整个欧洲事务的权威组织。为此,俄呼吁欧洲各国签署全欧洲安全条约。法国对俄罗斯的这一立场“给予一定的支持”。两国总统在电话交谈中还商定,希拉克将于明年1月对俄罗斯进行短期的工作访问。


第6版(国际)
专栏:

  德波协商两国边界地区合作
为加强德国与波兰边界地区的合作,同波兰接壤的德国各州州长和柏林市市长同波兰外长及波兰西部各区领导人,近日在德波边界城市扎甘举行了会晤。双方着重讨论了共同打击贩卖人口、贩卖毒品和走私武器等有组织犯罪活动的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乌强调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乌克兰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秘书戈尔布林7日表示,在解决塞瓦斯托波尔地位问题上,乌克兰将采取坚决行动,以确保领土完整。戈尔布林是针对俄罗斯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7日发表的电视讲话作上述表示的。卢日科夫在讲话中称,在解决塞瓦斯托波尔地位问题时,俄罗斯可能“诉诸武力”。塞瓦斯托波尔位于克里米亚半岛南端,是黑海舰队基地。在苏联时期,克里米亚由俄罗斯划归乌克兰。


第6版(国际)
专栏:

  黎真主党袭击以军目标
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7日下午对黎巴嫩南部“安全区”内的以色列巡逻队发动袭击,造成一名以色列士兵死亡,另一名受伤。以军随后对黎巴嫩南部村庄进行报复性还击,造成六位平民受伤。(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东局势
埃外长说巴以首脑可能会晤
欧盟表示愿为和平进程斡旋
叙称不会向以让出寸土
希拉克佩雷斯交换意见
据新华社开罗12月6日电埃及外长穆萨6日说,举行一次由埃及主持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会谈是可能的,但巴以双方目前还没有就此问题达成一致。
另据以色列电台6日广播,以色列政界人士说,内塔尼亚胡和阿拉法特不会如传闻所说于7日在开罗就以色列从希伯伦撤军问题举行会晤;即便将来有这样的会晤,那也会是在以色列,而不是在埃及举行。
据新华社开罗12月7日电正在这里访问的欧盟中东和平特使莫拉蒂诺斯7日说,欧盟将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协调作用。
他说,他访问埃及的目的是了解埃及对欧盟在和平进程中所起作用的意见。
他表示,欧盟将协调有关和谈各方的立场,以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他说,和平进程需要包括欧盟在内的多方的努力,欧盟的主要任务是敦促以色列履行已签署的协议,缓和中东地区的紧张气氛。
这是莫拉蒂诺斯被任命为中东和平特使以来首次出访中东。此前,他已访问了以色列、巴勒斯坦自治区和约旦。他还将访问叙利亚和黎巴嫩。
据新华社大马士革12月7日电叙利亚总理祖阿比7日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叙利亚将不会向以色列让出一寸土地。他敦促以色列从它占领的所有阿拉伯领土撤军。
他说:“由于以色列的强硬立场,中东地区正在经历困难的时期。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戈兰高地扩建犹太人定居点,这给整个地区制造了紧张气氛和不安。”他指出,以色列坚持其强硬立场的目的在于破坏中东和平进程。
本报巴黎12月8日电记者杨汝生报道:法国总统希拉克昨天在爱丽舍宫会晤了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就当前的中东局势交换了意见。会晤后他们均表示对中东和平进程的现状深感不安。
佩雷斯对法国积极参加中东事务的立场表示赞赏,并指出欧洲可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作用。他的继任者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对欧洲介入中东和谈一直持反对态度。
佩雷斯还希望,欧洲和美国应在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中进行合作。


第6版(国际)
专栏:

  祖阿比总理访华前说
叙希望加强对华关系
本报大马士革12月7日电记者吴文斌、新华社记者王根宝报道:叙利亚总理祖阿比在访华前夕接受中国记者联合采访时说,叙利亚希望加强和扩大叙中两国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以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并认为两国合作前景广阔,意义深远。
祖阿比总理本月9日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他说,叙中关系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叙中两国同为亚洲文明古国,几个世纪以来共同为人类的文明、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两国关系有了新的发展。1956年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63年双方签订了贸易协定,双方经贸往来不断发展。近年来,两国两党高层领导人的互访为加深两国的合作和了解发挥了重要作用。祖阿比说,中国一直是叙利亚和阿拉伯人民的好朋友。他高度赞扬了中国一贯支持叙利亚和阿拉伯人民正义事业的立场。
祖阿比谈到即将访华时说,中国作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他希望此次访华能够巩固和扩大两国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增进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
祖阿比在谈到两国经贸合作的现状和前景时说,叙中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历史悠久,而且在不断深入发展。他希望扩大叙利亚对中国的出口,也希望中国的工业、技术、工程公司积极参与叙利亚的冶金、纺织、电力工业、农业和民用工程项目的建设,以加强叙中两国的经济合作。
祖阿比称赞中国是一个友好的国家,中国人民充满活力、有雄心壮志,办事认真负责。他说,叙利亚为这次访问,准备了一个合作项目清单,“我们期待双方能就此达成一致,为我们之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的大厦添砖加瓦”。


第6版(国际)
专栏:

12月7日,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李高山、倪翠萍在大阪府枚方市应邀举办“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会”,揭露侵华日军罪行。在证言会上,一位名叫手冢美子的中年妇女拿着一幅南京大屠杀时的照片,激动地对与会者说,我作为日本人,对日本有人否认南京大屠杀感到羞耻。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图为刚从安盟总部拜伦多长途跋涉后来到诺瓦镇集结区集结的安盟武装人员正在办理注册手续。本报记者 温宪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