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积极发展音像租赁业
徐惟诚
中国的家庭录像机拥有量已经相当不小了。可是录像带的出版发行却一直是步履维艰。因为没有足够的片源,许多家庭的录像机基本上成了一件摆设,很少有使用机会。这种情况反过来又限制了录像带的生产。
家庭看录像带,片源主要是互相借阅。很少录像带有多次看、反复看的价值,价格又不便宜,还占地方,因此一般的家庭很少会购置许多录像带。这样,一个新的像带出来,销售的过程必然是很缓慢的,出版者很难及时收回制片成本。如果制作了优秀的节目,又由于盗版极容易,盗版者不需要付制片成本,可以用廉价倾销的方法抢占市场,使制片商血本无归。制片人因而更加舍不得投入,精品更难出现。
解决这个困惑的方法,除了政府加强管理,规范音像业的发行,加大打击盗版的力度,很重要的就是寻找一种机制,使比较优秀的录像带第一次发行就能达到相当的规模,既便于收回成本,又限制了盗版者的市场。从国外的经验看,这个办法就是大力发展音像租赁行业。
在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像带租赁店相当普遍,几乎使顾客租像带如同买一包香烟那样方便,价钱又相对比较便宜,因此生意相当好。这些租赁小店又多是连锁经营,由统一的配货中心发货配送,业主不用操心。一般优秀的节目第一次发行量可以保证在三千盒以上,收回成本不成问题,售价、出租价也可随之降低。出版商拿了已收回成本的节目,向电视台出售播映权、向国外出口,都极具竞争力。同时由于一次覆盖面广,盗版者活动的余地也就减小了。
目前在国内若干城市,像带的出租店也有一点,但数量较少,规模较小,货源不足,备货的水平不高,进货渠道不规范,有的就进了许多盗版带,不足以支撑消费者建立新的消费模式。而且由于像带质量不高,消费者还怕因此损害自己的机器,租带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
现在邮电部门同音像业联手,利用邮电基层单位点多面广的优势,共同建立音像租赁店,选择优秀的适合消费者需求的节目,及时地以比较合理的价格供应,应当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当然,草创阶段,困难是不可免的。但中国的市场很大,经过艰苦的努力,前途正未可限量。


第4版(要闻)
专栏:

  强化监督依法治国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取得成效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武英)今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锡铭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作了关于检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执行情况的报告。据悉,近三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了51次执法检查,取得明显效果。其中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的执法检查,进行了3次。
1994年至1996年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共组织了46个执法检查组,分赴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检查了农业法、劳动法、教育法、环境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台胞投资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产品质量法、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关于禁毒的决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二五”普法决议等13部法律的实施情况。
近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继续加强立法工作的同时,把对法律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分赴各地检查中,重点抓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取得很好成效,并对今后的立法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检查农业法的实施情况时,着重督促解决投入不足、农民负担过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等当前农村工作和农业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检查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加快与农业法配套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
针对一些地方环境污染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检查组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就环境保护法进行了检查,对这些地方和全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广大群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在三市检查期间,检查组都开设了热线电话,共接到5000多人次的市民来电、来信和来访。这次执法检查对全国人大常委会随后对现行的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的修订工作,以及审议通过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起了促进作用。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假冒伪劣商品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两次组织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等法律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中发现了商品合格率较低,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对违法犯罪行为打击不够有力等问题。检查组在报告中要求加大执法力度,从严执法,并加强执法队伍自身建设,坚决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对此很重视,根据执法检查报告和委员们审议中提出的意见改进了执法工作。事后,国务院有关部门及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写出了改进执法情况的报告。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重点检查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的实施情况,强调必须坚决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运用各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就下岗女工再就业难、女职工劳动权益、台胞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教育投入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了执法检查。
又讯新华社发表短评《法律监督的重要形式》,强调抓好法律制定后的贯彻执行,要下大力进行监督和检查。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把制定法律和法律制定后的监督检查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立法和执法就像法制建设的两只轮子,只有两轮同转、同速,法制建设才能更加稳健地步入快车道。
短评说,执法检查这种监督形式的出现和普遍推广,不是偶然的。它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立法步伐明显加快,制定的法律越来越多,如何保证这些法律的有效实施,成为法制建设的重大课题。法律只有在全社会得到切实执行,才能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国家机关依法办事并防止其滥用职权,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短评说,实践证明,执法检查工作做好了,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4版(要闻)
专栏:

  增强水患意识动员全民参与
部分省市区领导参加水利建设劳动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江泽民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永定河水利工地参加义务劳动,并就水利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之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纷纷行动,通过采取专题办公会、电话会、现场会、劳动大会战等多种形式,进行再动员、再发动。四川、山西、江苏、安徽、北京、山东、浙江、湖北、河北、甘肃、贵州、内蒙古等十多个省(市、区)党、政、军、人大、政协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义务劳动,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水利建设的蓬勃开展。
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11月29日来到温江县金马河鲁家滩防洪大堤水利工地参加劳动,他提出,四川农村经济要振兴、粮食要稳产高产,必须下大力气、花硬功夫,把水利放在第一位。必须靠苦干实干精神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通过治水、改土、兴林、修路、办电、建园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省委、省政府提出“治水兴蜀”方针,下决心把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好,要积极组织、动员全省人民参与这场战役,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
11月13日,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前往太原市郊参加劳动。当他得知去年省党政军民参加义务劳动的北郊杨兴河疏浚整治工程,今年汛期有效地保护了两岸2万亩农田后,高兴地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能不能搞好,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和农业基础的稳固。199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以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三项”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初见成效。今后,我们要把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坚持不懈地干下去。
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12月9日在南京市江心洲水利工地参加劳动时说,江苏的水利任务很重,不但要抓长江整治,还要搞好太湖治理、淮河治理,以及沂沭泗洪水的治理,要不断地掀起大搞水利的高潮。省委、省政府决心用5年至10年时间,把从南京到南通的长江岸堤建成既是防洪防汛的“铜墙铁壁”,又是发展经济的交通大动脉。为了江苏的繁荣,为了千百万人民的安全,省委、省政府决心和广大群众一起,大搞水利“长治久安”工程,今天我们多流一滴汗,就是为了子子孙孙不吃水灾苦。
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12月1日到合肥郊区常青新村水利冬修工地参加义务劳动时说,近年来,安徽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农业的稳步发展都与加强了水利工程建设密不可分。安徽省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频繁的省份,特别是90年代以来已是六年五灾。虽然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的减灾效益,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水患不除,安徽无宁日”,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各级领导都要增强“水患”意识,增强水利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大打一场水利兴修硬仗,推动全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第4版(要闻)
专栏:

  《我的父亲朱德》出版座谈会举行
李铁映等出席作者朱敏将万元稿费捐献希望工程
本报北京12月29日讯新华社记者朱幼棣、本报记者李新彦报道:《我的父亲朱德》出版座谈会昨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李铁映、迟浩田、雷洁琼、王光英、程思远、杨汝岱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座谈会。
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父亲朱德》,是由朱德同志的女儿朱敏以她特有的经历和她对父亲的特别了解和理解,用感人至深的思念真情撰写的一部催人泪下的回忆录。在这部书中,朱敏寄托了对已故慈爱父亲的骨肉亲情,饱含对革命伟人的崇敬深情,以女儿的独特视角、常人难以触及和捕捉到的真实感受,勾画出既是亲人又是伟人的朱德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鲜为人知的情感空间,再现了朱德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以及“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的革命家的伟大人格。朱敏在书中对自己在纳粹集中营期间备受摧残的生活也作了如泣如诉、声泪俱下的记述,更增添了这部书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曾经在朱德同志身边工作过的老同志黄华等,先后在座谈会上发言。《我的父亲朱德》是由老一辈革命家子女撰写的关于父辈的回忆录“父辈丛书”之一。在座谈会上,发言的同志称“这部书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青少年及广大读者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教材”。
在出版座谈会上,朱敏的亲属代表朱敏将著书所得稿费1万元捐献给家乡四川仪陇县希望工程。辽宁人民出版社向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老区赠送《我的父亲朱德》一书。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高级干部热心学电脑
近千人在中央党校接受电脑培训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张锦胜)中共中央党校在学员中积极开展电脑教学,有近千名中高级领导干部接受培训,在普及电脑知识和提高领导干部素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日益广泛。作为担负领导责任的中央党校学员,他们学习计算机的愿望更为迫切。中央党校为此成立了苹果电脑培训中心。一年来,培训中心开设了各种计算机学习班20余个,每个班次每周讲课和辅导4次,共学习15周。通过课堂讲授、演示和上机操作等教学形式,使学员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计算机工作原理、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和提高上机操作的能力。
据学员们反映,学习之后收获很大,不但学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也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使用计算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对于改善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都是十分有利的。
现在,计算机课程已被中央党校列为必修课。


第4版(要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征文

  修缮古城墙
刘琼12月20日,北京城寒风凛冽。
北京火车站东街南侧的修缮古城墙义务劳动现场却热气腾腾:不到8时,工地上已来了100多人,年过八旬的老专家来了,九岁的小学生随父母来了,老北京来了,美国在华留学生来了。他们或用瓦刀铲除砖上的灰浆残迹,或把重达24公斤的城砖搬到砖垛上,个个都紧张忙碌着。市文物局单局长告诉记者,劳动原定9时开始,可许多市民一大早就骑车赶到。
据承办城墙修缮工程的北京文物古建工程公司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一直被民房与工棚“埋没”的北京站东街东南城角楼与古观象台之间的一段明清城墙遗迹,在今秋危房改造中“清”出。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等四家学会为此发起“爱北京城捐城墙砖”活动,呼吁广大市民及有关单位将收存的旧城砖捐献出来以利修缮。号召发出不到两个月,收到城砖1.8万块,获得相关线索近千条,市民和外国友人捐款达330万元。北京市文物部门组织这次义务劳动,意在让更多人为古城墙出把力。
铲砖的人群中,一位始终弯腰干活的面目清秀、体态柔弱的老人尤为引人注目,她就是已故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的夫人、徐悲鸿纪念馆馆长、现年73岁的廖静文女士。
9时,美国加州大学在华中心主任季博思等风尘仆仆赶到工地,立即投入劳动。季博思用流利的汉语说:“我没有砖,但我愿出把力。”他昨晚得知消息,连夜通知几个学生及家长,今天一早从西北郊的北京大学坐公交车赶到。
不远处两名小男孩正用力抬一块砖,正在现场劳动的北京市委副书记李志坚说:“保护文物不单是政府行为,已成为全民自觉承担的义务了。”


第4版(要闻)
专栏:东西南北中

  营口港强化集装箱码头管理
由辽宁营口港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合作经营的营口中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最近成立,这是营口港首次与国内运输企业进行码头经营管理合作,对进一步发挥营口港枢纽港作用、繁荣东北经济、促进该地区对外开放具有积极意义。
(曹立斌)


第4版(要闻)
专栏:东西南北中

  程长庚铜像在安庆落成
京剧主要创始人程长庚先生铜像,日前在风景秀丽的安徽省安庆市莲湖公园落成。程长庚系安徽安庆市潜山县人,少时在乡里随父习艺,后入徽班,任当家老生30余年,为京剧的形成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在程长庚诞辰185周年之际,安庆市政府为其塑造铜像供后人缅怀。铜像高2.68米,坐落在2.8米高刻有碑文的正方形碑基上。(董金余)


第4版(要闻)
专栏:东西南北中

  今年城市居民消费品调查结束
中央电视台央视调查咨询中心和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统计司联合进行的1996年全国主要城市居民消费品调查近日结束。这次调查的消费品包括食品、饮料、烟酒、服装、洗洁用品、家用电器等37种。家用电器的调查表明,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的家庭拥有率在90%左右;进入家庭较晚的电饭锅、抽油烟机和热水器的拥有率在50%以下;80年代以后相继进入家庭的组合音响和摩托车的拥有率尚不足20%;空调作为新进入城市家庭的耐用消费品,其家庭拥有率已达到24%,但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地区间差异较大。(李仲春)


第4版(要闻)
专栏:东西南北中

  南航湖北公司扶贫助困献爱心
南方航空(集团)湖北公司重视为国有资产当好家,公司明确规定,凡2000元以上开支都要经过机关职能部门认可后签批,重大开支项目要经过党委集体研究。
严把开支关的同时,南航湖北公司却乐于扶贫解困,并向希望工程慷慨解囊。今年上半年,公司组织员工积极参加湖北省希望工程有奖储蓄活动,认购奖券47万元。湖北今夏遭受特大水灾后,公司动员职工捐款11万元,捐赠衣物600多件。最近,公司又响应湖北省政府的号召,投入对口扶贫工作,决定先期购买20万元的农资产品,扶助恩施贫困山区。(杜若原黄取胜)


第4版(要闻)
专栏:中华儿女

  孙立银——39年送报情李舟秋宋熙文在山东省齐河县,共产党员孙立银义务为乡亲们订报、送报、用报39年不间断的故事,为人称颂。
订报
务头乡的曹庙村是一个有200多户人家、900多口人的小村。1957年7月,孙立银从济南高中毕业志愿回乡,办起了文化夜校。
夜校缺学习材料,孙立银卖掉家里的三口铁锅,给全村订了五份报纸。识字的乡亲头一回见到报纸,都抢着看。
孙立银看在眼里,心中竟生出了一丝不安:这报纸太少了!
可再订,钱呢?1958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孙立银来到务头集上,卖掉了自己的一件粗布褂子,又赶到邮局订了三份杂志。
曹庙村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订报的越来越多了,孙立银成了专职的义务订报员。想订又一时拿不出钱的,孙立银就掏腰包给他们垫。1986年,他将卖棉花的500多元钱全部给订户垫上了。1987年,他又卖了自家的一头小牛,将300多元给别人垫了报刊费。
曹庙村成了齐河县人均订报最多的村子,最多的1988年订了28种、365份报纸,99种、357份杂志。而孙立银,39年来,每年都要拿出300多元钱订阅报刊。他订的《中国青年》杂志,从1958年的创刊号到1996年的最近一期,一期不落地保留着。他所积累的杂志已经有7000多本,报纸6万余张,占满了他的半间屋。
送报
在曹庙村第一次有了12份报纸的1957年冬天,由于乡邮局人手少,几天才能送一次。订报人看不上新报,又想退掉。孙立银说:“别担心,这送报的活,我来干。”这一送,就送了39年。
为了挤出送报时间,他每天坚持清晨5点多钟起床。风霜雨雪,酷暑严寒,从没有阻挡住孙立银送报的脚步。1962年2月,孙立银到位于潘店乡的齐河县第二中学任俄语教师,离家十多公里路。人们以为,这下孙立银不会再送报了。谁知,上班的第一天傍晚,孙立银就骑车赶回家,为乡亲们送来当天的报纸。
孙立银对工作的执著感动了他的妻子,她常常主动帮忙。三个女儿从上一年级起,就开始帮着爸爸、妈妈分报。她们上学除背着书包外,还抱着厚厚一摞报纸,提前一个小时出家门,等送完报纸后,再上学校。乡亲们都说:“立银的三个孩子,是抱着报纸长大的。”
39年里,孙立银一家人一天也没有间断给村里群众送报纸、信件。并且把投递的范围扩大到周围的果园刘、季庄、腰站3个村、5所学校。有人为他算了一笔帐,39年间,孙立银为本村和周围几个村的群众共投送报纸97.55万份、杂志15.61万份、信件8.24万封,在乡间小路上走了10.7万公里的路程。这路程,相当于绕地球走了两圈半。
用报
有人笑孙立银:几十年时间,你把订报刊的钱存到现在,可以盖一座体面的房子了。他却说:我用这些钱,已经盖起了一座“精神大厦”。
孙立银学报用报,身体力行。1964年春天,他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积极搞生产,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年就初步改变了村里的落后面貌。1964年底,他出席了全省先进模范人物代表会议。1975年8月,他在务头乡果园刘中学当老师。他一心扑在教学育人上,1983年,被评为德州地区模范教师。孙立银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肯定和表扬。1990年、1991年,孙立银两次被评为德州地区优秀共产党员。
过去落后的曹庙村已成为全乡有名的富裕村。村民孙立同,长年坚持订报、用报。他按照报纸上的指点,试种高产大蒜,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种植“土专家”。
曹庙村也成了周围村群众羡慕的“文化村”。恢复高考以来,这个村已考出49名大中专生,是全乡出“秀才”最多的村。孙立银的三个女儿也有两个考上大专、一个考入中专。受文化学习空气的长期熏陶,这个村民风淳朴,社会秩序良好,是全县的“文明村”。老支书孙立常说:“曹庙村能有今天,里面凝聚着立银的心血!”
老记者张仪,离休放下笔杆子后,来到边远贫困山区,承包荒山建果园。下期《中华儿女》刊登第五十五篇《张仪——愿作青山不老松》。——编者(附图片)


第4版(要闻)
专栏:绵阳杯新闻摄影比赛

西煤东运供水先行
12月29日,神华工程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供水先行工程——日供水3万吨的黄骅水厂建成。世世代代饮用又咸又涩高氟水的河北黄骅市人民也喝上了甘甜的黄河水。图为黄骅水厂一角。
本报记者孟仁泉摄


第4版(要闻)
专栏:东西南北中

湖北省荆门市毛李镇卫星村79岁的老党员马绪发,从青年时代起就开始从事民间文艺创作,近年来又创作了一批反映农村新道德、新风尚的渔鼓段子,利用农闲季节走村串户义务演唱。张洪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