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今日星座

  高原“牧羊人”
——记青海海狮时装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旭
本报记者唐维红
“因为我是青海人”
1987年,从南京经济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的范旭,放弃了到江苏省交通厅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家乡青海西宁。近10年过去了,谈起当时的选择,范旭仍很激动。他说,是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同学们那时常流露出的优越感促使他下定了回高原的决心——“我是青海人,要改变青海的落后面貌,我责无旁贷!”
回到青海,范旭被留在了省畜产品进出口公司。勤奋加聪慧,范旭很快被提升为公司综合科副科长。但他又一次放弃了被别人看好的机会,主动提出要下基层锻炼,以便尽快把书本知识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公司老总被他的热诚所打动,先后调他到公司皮革加工厂和绒毛部工作。当时正值被人们称为“软黄金”的羊绒出口大战狼烟四起之时,竞争异常激烈。有人甚至说,只要会做羊绒出口生意,任何生意都能应付自如。那段日子,范旭的确学到了不少东西,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他也为当时仅限于出口原料的外贸生意痛心疾首,搞“深加工”成了他反复思考的问题。
机会终于来了。1993年年底,由于范旭在牛羊绒出口生意上显示出的干练和魄力,29岁的他被任命为濒临破产的青海海狮针织时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海狮公司是青海省畜产品进出口公司与新加坡珍宝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外向型企业。建立初期,投入了大量资金,引进了日本最先进的电脑横编针织机,配置了电脑设计系统以及相应的后整理设备,成为西北地区首家拥有电脑操作编织机的厂家。但这些先进的设备生产的却是当时国内市场几近饱和的羊毛衫,公司连年亏损。当范旭上任时,帐面上只有2000元资金。短短一年半中,公司已换了三任总经理,职工人心思走。
上任伊始,范旭便作出了转产牛绒衫的决定。这可是范旭深思熟虑的结果。素有“高原之舟”美称的牦牛主要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牦牛绒最大的特点就是耐寒性及保暖性极好,是其它任何天然动植物纤维所无法比拟的。据统计,我国青藏高原上牦牛原绒的产量约为4500吨,占全球产量的95%以上。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范旭的决定取得了省委领导和总公司领导的一致支持。他用低于市场价50%的价格,将积压的羊毛衫卖了出去,换回了二次创业的20万元启动资金。利用这笔资金和添置的设备,海狮公司开始生产自己的牛绒衫产品。
商标是产品的灵魂。给这刚出世的婴儿一个怎样的名称呢?高原腹地那体格如牛犊,有一对壮硕的犄角,成群奔驰在高山峭壁间的盘羊的形象,在公司青年设计师李学亮的脑海中定格:盘羊既有牦牛的坚韧不拔,又有自己雄健奔放的个性,与牦牛共同构成了高原壮美的风景线。于是,“奔羊”这一响亮的商标便贴在了新产品上。“奔羊”问世后,一炮打响,迅速走向省内外市场。
要生产精品中的极品
早在“奔羊”问世前,青海已有不少厂家开始生产牛绒衫。针对这种情况,范旭提出:“我们光有好原料不行,要出精品,出精品中的极品。”为此,他们不断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精品意识在公司上下开始确立。
与大多数厂家不同的是,海狮公司对产品的检验,不只是检验成品,而是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上进行检验。如果前道工序不合格,后道工序就不予验收。如果在哪一道工序上发现问题,前几道工序责任人都将受罚。一次,有一个款式设计得不错,但在工艺上处理不当,造成降等。当时范旭也在现场,结果下至技术员,上至总经理一律受罚,且范旭被罚得最多。
1994年5月,海狮公司多方筹资500万元,建起了一条牦牛绒衫生产线,产量登上了新台阶。产量虽然上去了,但由于牛绒纤维短,纺出的纱包合力小,经过整理洗缩处理过的成品衣衫容易起毛球。这是各牛绒衫生产厂家无法解决的问题。本着为消费者负责的原则,海狮从中国纺织大学请来了3位教授,一方面对全体职工进行40天的强化培训,一方面帮助解决技术难题。
经过反复设计,反复试验,他们得出了必须尽可能增加作为纺纱原料的牛绒长度的结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在车间里营造不同于高原干燥气候的小气候入手,也就是必须要有空调车间。在湿润的环境里,海狮公司国内一流设备和合理的生产工艺可以分梳出平均长度31毫米至32毫米的牛绒,牛绒衫起球的问题得以解决。
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科学的管理,使海狮公司的精品战略有了雄厚的基础。1994年,“奔羊”牌牛绒衫的销售量为1万件,1995年为13万件,今年已达到70万件。海狮针织有限公司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牛绒衫生产厂家,被中国轻工协会、中国科协中华科技精品推委会推荐为“中华服装精品”。李鹏、李瑞环、胡锦涛、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到海狮参观、指导,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奉献西部的精良
为了海狮,为了“奔羊”,范旭付出了很多很多。去年4月,为了筹措扩建项目的投资款,范旭顾不上照料快要生产的妻子,上上下下跑了20多个单位。当款快到帐时,家里突然来电话说妻子已被送到医院,是妊娠期高危病,母子生命垂危。范旭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医院。三天后,妻子和孩子总算脱离了危险,而身材魁梧的范旭却累得瘫倒了。
范旭有句名言:“要管理好一个企业,就要把它当成你自己的。这样,你就不会浪费一分钱。”这句话包含着一个企业家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几年来,虽然厂子的效益一天比一天好,1300余名职工的待遇也逐年提高,平均月工资早已突破了900元,可范旭依旧拿着他每月800多元的工资,没日没夜地忙碌着。周围有的牛绒衫厂家为了眼前利益,靠卖商标获得了大笔的资金,范旭却断然拒绝了有的企业出价70元买一个商标标签的要求,至今没有流失一个“奔羊”商标标签。
范旭说过:“我不是为发财来海狮的,我是为干事业来这里的。让‘奔羊’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名牌产品,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看着生龙活虎的“奔羊”在市场上驰骋的英姿,范旭的脑海中又有了新的设想:任何一种产品都要不可避免地经历成熟、衰落的过程,牛绒衫也不会例外。但是牛绒这种独特的原料却是不受产品制约的。只要利用牛绒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奔羊”就会永远迸发出生命的活力。目前,海狮公司已经试制出了高档轻薄提花牛绒衫,可以制做高档西服、风衣等服装的牛绒布料也已经织出。
“把寒冷留给高原,把温暖留在心上;带着青海的纯真,奉献西部的精良”——这是“奔羊”的宗旨,也是32岁的范旭——这位高原“牧羊人”的追求。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专论

  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
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和农村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的脱贫致富,农村的繁荣与发展,不仅是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而且是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进程的战略问题。
共青团中央从1995年起在全国团组织中部署开展了“服务万村行动”。“服务万村行动”的主旨是服务,要在服务上做文章,扎扎实实为农村青年办实事,求实效。
我们讲服务,首先强调团的领导机关要为农村基层团组织和农村青年服务。农村青年的根本利益是成材和致富,团组织只有在农村青年成材和致富的过程中为他们提供切实的帮助,才能真正赢得青年的信赖。这就需要给他们以精神上的鼓舞,物质上的支持。这就要求团的各级领导机关采取不同的方式,在技术培训、信息交流、项目合作等方面,扎扎实实地为农村基层团组织和农村青年提供服务。
我们讲服务,还指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发动社会力量为农村青年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服务万村行动”就是要借助共青团、青联和各种青年社团的组织网络优势,发动城市和富裕地区的企业、学校、机关及科研院所,通过扶贫资助、联合开发等方式,与农村贫困地区的乡村开展结对互助,为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也使城市青年更深刻地了解农村,了解国情,进一步弘扬扶贫济困的社会新风。
我们讲服务,从根本上说是要把团的领导机关的服务和社会的支持与农村基层团组织和农村青年的开发创造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使许多农村青年彻底摆脱贫困,还是要靠他们主动地开发创造,启发和调动农村基层团组织和青年农民脱贫致富的内在积极性,帮助和扶持他们走上主动开发创造的道路。
“服务万村行动”的着力点是服务农村青年的根本利益,它的必然结果应当是把更多的青年农民吸引到团组织的周围,增强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凝聚力。因此,必须把“服务万村行动”同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中推进“服务万村行动”。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再一次向全社会发出扶贫攻坚的动员令。在我国扶贫开发和农村发展新的历史进程中,共青团组织理应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我们坚信,今后无论以什么名义出现,只要我国农村还有贫困现象,只要中国的城乡差距仍然存在,共青团组织在这方面的努力就不会也不可能终止。这应该是共青团组织对社会的承诺。
(作者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风雨人生

有追求的人生才有意义,有价值。邝全喜用他风雨无阻的“代步服务”,实践着这一人生信条。
  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
杨进
邝全喜,今年24岁,江西铜业公司德兴铜矿动力厂冷坑变压所一位普普通通的工人。
发起、成立德兴铜矿唯一一家青年志愿者代步服务中心,邝全喜并非一时头脑发热。去年年初,德兴铜矿地区的生活饮用水被附近几家乡镇企业的造纸厂严重污染。尽管矿区内挖了多处井,8000多户职工吃水仍十分困难,每天从早到晚打水的队伍都排成一条条长龙。对那些孤寡老人、身边无子女的离退休老人来说,困难就更大了。邝全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今年3月招集21名热血青年,自己掏钱买了十几个大水壶、一辆三轮车,抄了十几户没有劳动能力的离退休老干部和孤寡老人的住址,开始了为他们免费送水、送液化气的“代步服务”活动。
也许是这活儿实在太苦,也许是承受不了来自社会上少数人冷嘲热讽的压力,邝全喜的同伴们一个个地退出了代步服务中心。
“送水是为了那些不方便打水的人家。只要我在德兴铜矿一天,‘代步服务’就一定要坚持下去。”邝全喜以他的坚毅和执著感动了他所有的“客户”,也感动了社会上许多素不相识的人。
今年9月中旬,德兴铜矿职工医院普外科一间普通病房内,噙着泪自发前来看望邝全喜的人络绎不绝。他们中,有离退休老人、孤寡老人,有矿领导、医院领导、动力厂领导、矿团委的同志等。
邝全喜患的是淋巴结炎,腋下、手臂、脖子多处淋巴肿大。他开始误认为是肿瘤,做好了“没治”的心理准备,特地在住院前给十几家“客户”多打了几壶水,之后又逐户打电话,说这两天有点事,送不了水。
除了这次住院,邝全喜从未耽误过给“客户”定期送水。今年3月的一天,雨下得很大,他在骑三轮车送水途中,因路面太滑,刹车失灵,不小心连人带车翻到了一条两米多深的河沟里,整个身子被三轮车和装满了水的水壶压住,双手被擦得鲜血淋淋,车子也被摔坏。可他爬起后,仍不顾疼痛,硬是将水一壶一壶地送到“客户”家中。
风里来雨里去,无论是梅雨季节还是酷暑伏天,邝全喜每天中午或傍晚都要到几里远的地方去排队打水,然后跑遍十里矿区一家一家地送,最多的一次送了60多户。今年5月的一天,他送水到一位“客户”家时,放在路边的三轮车被一辆大卡车轧扁,三轮车完全报废。他当时买不起新三轮车,就用自己的自行车焊接上放水壶的铁架,继续“代步”送水。这样来回的时间和困难增加了好几倍,可他却自得其乐:“这也是一种锻炼毅力的好办法。”
据保守估算,代步服务中心成立以来8个多月的时间里,邝全喜利用业余时间为民“代步服务”累计达1500个小时。他是一个单身汉,每天中午、晚上两顿饭从未正常吃过,尤其是晚饭,一般要到晚上八九点送完全部“客户”的水后才能吃,而那时食堂早就关门了,只好随便在小摊上吃点炒粉……
正是因为这些,邝全喜住院的消息不胫而走,牵动了万人心。有位“客户”在看望他时偷偷塞了200元钱在他的枕头下,他想退回,可至今未找到主人。
坐在我面前的邝全喜,一米六出头的个子,瘦弱的身材,蜡黄的脸上有一双深嵌着的大眼睛。
我开门见山,请他谈谈“代步服务”以来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我怎么也没想到,生病住院是我自己的事,却有那么多我连名字都叫不出的人以各种方式关心我,带着各种礼品到医院看我。还有医院的医生、护士们,为我精心诊治、护理,使我的病在十天内奇迹般地好转。我送水只是件很普通的事,我只是干了点实在的事。可我想哭,因为我得到的实在太多,我承受不了……”“你得到的,只是你付出的一点回报。”见他语塞,我忙插话。
“其实,我并没做什么,很平常。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人,在社会上总得找些有意义的事干。我1990年技校毕业来到铜矿,有近五年的业余时间都荒废掉了。今年以来的‘代步服务’使我在精神上感到很充实,尽管很累,但一想起以前虚度的日子,我就觉得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在这方面,我要特别感谢矿团委的领导和同志们,他们不但为我提供了固定服务联络点,而且经常与我沟通,给我以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
他反复向我表达了这么一种心愿:“‘代步服务’是一项体现青年人社会责任的业余服务工作。我只有加倍地用心去做,才能回报所有关心、支持我的人,才能回报社会所给予我的爱和温暖。”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我们共同的责任
——共青团“服务万村行动”纪实
张鸣郭鸿
1995年7月,拉美通讯社在发自北京的电文中说:中国共青团开始了一项全国性的运动,以便在农村1万个村庄帮助农民改善生活条件,这一活动将持续到2000年,目标是帮助政府消灭极端贫困。
这则消息所称的“全国性的运动”,就是共青团“服务万村行动”。它的核心是动员全国百万农村团组织和2亿多农村青年投入消灭贫困的战斗,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真抓实干,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
农村经济发展、扶贫攻坚与青年的脱贫致富,需要的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在“服务万村行动”中,各级团委共确定联系3.7万个村,其中有一半是贫困村,团中央在全国确立了1000个联系村,其中有550个分布在55个国家级贫困县。各级团委真抓实干,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联系村工作。
浙江省天台县泳湖村是一个贫困山村。团县委将其确定为联系村后,论证选定食用菌生产为该村的重点脱贫项目,帮助村里培养了四名青年技术骨干,落实扶贫贷款20万元,在菌种供应、香菇烘干、产品销售等环节上提供具体服务。1995年全村种植香菇30万袋,净增收入40多万元。今年香菇种植可达60万袋,形成了规模生产。如今,泳湖村脱了贫困帽,村风变了样。
科技进步,农民致富的金钥匙
科技进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团中央在部分省区建起了涵盖农、林、牧、渔等主要技术门类的全国青年星火技术培训推广基地16个,跨省培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2000多人,一大批在团组织帮助下掌握致富本领的青年带领父老乡亲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
山东日照市巨峰镇西赵家庄村以种茶为主业,但由于生产管理和炒制工艺跟不上,茶叶的等级和价格始终上不去。村团支部请来县茶叶公司技术人员,传授茶园生产管理技术和新品种绿茶炒制方法,帮助村民提高茶叶生产中的技术含量。经过努力,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为村里增收20多万元。
许多地方还把有技术特长、有责任心的青年选拔到基层团的工作岗位上,实行村团支部书记、青年星火带头人、村委会科技副主任“三位一体”配置,团支部书记成了推广先进技术、运用科技带领青年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项目开发,一条充满希望的路
兴办和发展项目,是实施“服务万村行动”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它是各级团组织服务经济建设和扶贫攻坚的有效途径,是一条充满希望的路。
广西大化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处于岩溶地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仅有牧草资源可供开发。团县委请来了专家商量脱贫大计,经过论证确定全县发展山羊养殖项目,采用“公司+农户”、“贷羊还羊”的方式,即团县委成立贷羊公司,与青年农民签定合同,贷一组山羊16只,三年内连本带利还28只给公司,其余的羊由贷羊户滚动发展,青年农户一般情况下,一组山羊三年可新增90只以上。“贷羊还羊”,解决了养羊户资金问题,又发挥了当地的资源优势,使山羊养殖成了大化脱贫致富的龙头项目。
在实施“服务万村行动”中,各地团组织像大化团县委一样,围绕农村主导产业,兴办和发展了一批项目和实体。据甘肃、湖北、浙江等五省统计,各级团组织已兴办服务项目和实体11437个,黑龙江等六省还围绕项目发展,建起了青年股份合作体116950个。
文化服务,传播知识和文明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的步伐,归根到底要落到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上,用农村青年自己的话说,就是“光富人还不够,还要富脑袋”。
甘肃秦安县是位于陇西的一个贫困县。1996年夏天,他们迎来了甘肃政法学院的五支“服务万村行动”文化服务小分队。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这些大学生走村串户,动员青壮年文盲学文化,中小学生参加补习班。大学生们冒着烈日,以广播、传单、快板、现场讲解等形式,为老百姓解说农村法律常识、国家时事政策、优生优育等知识。
一年多来,各级团组织共组织了200万名大中学生分赴各地农村,广泛开展以扫除文盲、科盲、法盲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扫盲和科技服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少年儿童“手拉手”已发展到1100万对,占全国少先队员总数的17%以上;在1万多所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建立了“手拉手”书屋,在贫困地区捐建“希望书库”6657个;团中央在有联系村的55个国家级贫困县中的49个县,援建希望小学114所,资助总金额1920.8万元,今年年底以前,还将落实为其余6县援建希望小学。
“服务万村行动”的实施,也增强了农村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截至今年6月,全国农村团员总数较上年增长11.8%,团员流失较上年减少19.7%,团员中入党积极分子较上年增长28.8%。
“服务万村行动”这一凝聚着百万农村基层团组织和亿万农村青年共同心愿和力量的活动,将持续到本世纪末。今天在希望的田野上付出的青春和汗水,一定会在明天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接班彭世繁向丽岁末的一天,河南省西华县实验中学“助残”活动小组正在西街村王保梅老人家中举行接班仪式。96届小组领班人、共青团员惠莉莉向下届同学一一介绍了王保梅老人的家庭及生活服务情况、服务方式及应注意的事情。她希望下届同学要把这杆扛了16年的“助残”活动大旗接过来,传下去。
早在1980年,实验中学团委就在团员和少先队员中,广泛开展了学雷锋义务服务活动。83届团支部书记于春秋,看到离学校不远的宋庆老人双目失明,无依无靠,生活十分困难,就和团支部的几个委员商量决定成立一个义务服务小组,长期对老人进行生活照顾。倡议发出后,十名同学自愿加入了这个行列。从那以后,十位同学总是利用节假日和课外活动时间,到宋庆家中为他扫地、打水、买米、买面、买煤球、洗衣、整理物品。遇到节日、老人生日或生病时,同学们就凑钱买礼物到老人家中看望。
花开花落,冬去春回,一晃十年过去了。照顾宋庆老人的事像接力棒一样,在实验中学一届一届传了下去。1990年城关镇成立了敬老院,老人被接到了敬老院。
照顾宋庆老人的活动结束了,实验中学的同学又开始选择其他服务对象,保证学雷锋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西街村的王保梅是一位年近80岁的孤寡老人,生活中困难重重。张会贞和她的学雷锋小组包揽了她全部家务。六年过去了,张会贞等同学早已毕业,但照顾王保梅老人的活动并未停止。如今,实验中学同学们的“助残”对象还在不断增加。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拜师有门学艺有道
株洲车辆厂“青年职工导师”在行动
本报讯湖南株洲车辆厂为建立一支跨世纪的高素质职工队伍,近日将年仅29岁的电焊技师向明等16位身怀绝技的工人聘为首批“青年职工导师”,为工厂3600多名青工学技术提供了“拜师有门,学艺有道”的广阔舞台。
在挑选、评聘“青年职工导师”活动中,该厂团委将那些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具备高级技术等级,在本岗位取得成果的工人师傅作为首选对象,并注重发掘优秀青年岗位明星。经过严格评选,16名“青工导师”中青年人占80%。这批“导师”中的青年本身就是各岗位的明星,对青工来说有一种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效应。青年电焊技师向明进厂10年来苦练技术,摸索了一套独特的中梁焊接技术,焊接的1万多根中梁一次交验合格率达98%,先后获得工厂“十佳青年”、省“岗位能手”称号。
目前,“青工导师”已与16名青工签订了第一批《拜师学技合同》。合同规定一年后“青工导师”须帮助学技青工提高一个技术等级或掌握一门绝技,届时工厂将对“青工导师”和学徒进行嘉奖。 (谢建文金亮群)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济南军区某仓库注重与驻地学校结成共建精神文明对子,通过对学生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张延旭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