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面向未来的谅解
——德捷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本报驻德国记者刘华新
12月20日,德国外长金克尔和捷克外长耶莱涅茨就1938年的苏台德问题及其遗留问题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签署了一份联合声明。这份联合声明表明,德捷两国关于战后遗留问题的谈判已经结束。这是德国和东欧国家和解进程中最引人瞩目的一章。
1938年夏,纳粹德国出于最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领土的罪恶目的,怂恿和支持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德意志族中的纳粹追随者——汉莱因党徒进行分裂叛乱活动。由于当时的英法统治者采取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德国通过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吞并了苏台德地区。1939年3月德国又占领了捷全境。1945年捷解放后,根据波茨坦协定和捷总统贝奈斯的法令,捷收回了苏台德地区,同时把世代居住在这一地区的约200万德意志族人驱逐到德国。1950年,捷同民主德国签署声明,称“德国人从捷克斯洛伐克迁出的问题已不可改变地、公正地、永久地解决了”,但这一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德国统一、东欧剧变后,原苏台德德意志族人不断通过德政府向捷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将“驱逐”定性为“不公正”之举,并确认苏台德德意志人有回乡定居的权利。德一些政界人士也公开表示支持苏台德德意志人的要求。
1995年,德捷两国开始就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举行谈判。德国外长金克尔认为,这是德与东欧国家和解进程中“最困难的”谈判。其原因在于,大多数捷克人认为,在苏台德问题上,德吞并在前,是“因”;捷驱逐于后,是“果”,而且捷方有国际协定为基础,谈不上应该“道歉”。捷方还担心,如果在“回乡”等问题上作出让步,捷在内政方面将重新面临“灾难”。但是,捷克在加入欧盟和北约问题上,需要得到德国的支持,而且德国在冷战结束后已成为捷最大的投资国和贸易伙伴。捷克国内经过多次讨论,为了创造两国长期睦邻友好的条件,终于与德国开始就这一问题举行谈判。而且,经过长达18个月的谈判,双方最终就联合声明的最后文本达成了一致。
这份文件首先声明,德国对纳粹给捷克人民造成的“痛苦”和“不公正”表示“遗憾”。德方在第二条中还承认,纳粹的“武力政策”为后来的“驱逐”等提供了“土壤”。文件的关键部分是第三条:“捷方对战后驱逐和强迫苏台德德意志人迁出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没收其财产、取消其国籍给无辜者造成的许多痛苦和不公正(待遇)表示遗憾,因为这一点具有集体问罪的性质。”这是战后捷克首次在驱逐问题上表示“遗憾”。为使声明为多数捷克人所接受,德方同意捷方在捷文文本上不使用“驱逐”一词,而使用了另一措辞缓和的近义词。在“回乡”问题上,“双方表示坚信,由于捷克共和国加入欧洲联盟和在此范围内存在自由迁徙,德国人和捷克人共处将变得更为容易”,这表明,两国决定搁置“回乡”权利问题,将这一问题留给未来,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逐步解决。声明特别指出,两国“不会以历史形成的政治和法律问题来影响双方关系”。这意味着,德国不向捷克提出赔偿苏台德德意志人损失的要求。双方决定成立一个“未来基金”,德国出资1.4亿马克,捷出资2000至2500万马克,用来资助有利于受纳粹迫害的捷克人的项目。
捷克首次就驱逐行动正式道歉,受到两国、尤其是德国的欢迎。德国外长金克尔称这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个“里程碑”;捷克外长耶莱涅茨称,双方在澄清两国近代历史上的“黑暗篇章”问题上能达成一致,是令人高兴的事。德捷两国主要政治家都认为,这一声明已经做到了“最大可能”。两国决心面向未来,这对两国关系将是一件幸事。正如捷外长耶莱涅茨所说,声明并非给历史画上了句号,而是一个冒号——开始就未来合作进行直接对话的冒号。(本报波恩12月21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拉法特和内塔尼亚胡举行会谈
未达成解决希伯伦问题协议
本报开罗12月24日电记者刘水明报道: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今天在加沙巴自治区和以色列之间的埃雷兹通道举行会谈,以研究消除分歧、推动巴以和平进程的途径。但双方未就以军从希伯伦部分城区撤出达成最终协议。
这是自10月初华盛顿四方首脑会议后,阿拉法特与内塔尼亚胡的首次见面,也是内塔尼亚胡担任总理以来,巴以最高领导人举行的第三次会晤。今天的会谈开始时间比原定时间推迟了45分钟。会谈持续了3个半小时,中心内容是审定巴以关于希伯伦以军重新部署的执行协议,此外还将讨论其他一些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正在巴以之间进行穿梭调解的美国中东事务协调员罗斯也参加了会谈。
希伯伦是约旦河西岸除东耶路撒冷外,现仍被以色列占领的巴勒斯坦城市。由于以方坚持要给予居住在该市的400多名犹太移民更多的安全担保,致使那里的以军重新部署工作被一再推迟,今年10月,在美国的直接介入下,巴以恢复了关于希伯伦问题的谈判。
昨天,内塔尼亚胡和巴解执委会委员、巴解组织总书记麦哈茂德·阿巴斯在耶路撒冷举行了会谈。会谈结束后,内塔尼亚胡前往国会大厦同国防部长莫迪凯、外交部长利维磋商。
据悉,在过去三天中,经过紧张的会谈,巴以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共识,双方代表已草拟了关于希伯伦以军重新部署的执行协议。其要点是以方放弃进入巴自治区追捕巴人的要求,同意奥斯陆协议的安全安排;在协议签署数周内,按照“塔巴协议”完成约旦河西岸以军重新部署;在4个月内逐步开放市中心的“烈士街”和侯赛因市场等。巴方则接受以方关于巴警武器配备的条件,同意缩小侯赛因市场的范围等。同时,双方还承诺履行其他已签的协议内容,并要求美国作出担保。
另据来自希伯伦的消息:今天以方从希伯伦驻军司令部开始运出部分装备。这是巴以关于希伯伦问题的谈判取得进展后出现的积极迹象。
在今天上午巴以首脑会谈前,内塔尼亚胡总理还同罗斯举行了一轮会谈。会谈结束后,罗斯排除了阿拉法特和内塔尼亚胡今天就希伯伦问题达成协议的可能性。罗斯说,“不能期待通过一次会晤就这么容易达成协议”。
昨天晚上,内塔尼亚胡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进行电话联系,通报以巴会谈的具体进展。穆巴拉克对此表示欢迎,并希望双方为消除分歧达成一致,使和平进程回到正确轨道。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札记

  酒宴风波
祝基
酒宴通常跟欢乐联在一起,可也有闹出风波来的情形。日前北约外长们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一次酒宴就是这样。
这场风波缘起于美国一家报纸的报道。这篇报道说,当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开始向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致祝辞时,法国外长德沙雷特却离席而去。
接着,美国国务院指责德沙雷特此举“不可原谅”。法国外交部则立即散发声明,说这种消息纯属“捏造”,德沙雷特并未退席。索拉纳也亲自出来打圆场,说德沙雷特确未离席。不过,美国人还是忿忿然,因为席间各国外长盛赞克里斯托弗之时,德沙雷特却一言不发,还跟自己的助手交头接耳。一时间,两国为了这件小事闹得面红耳赤。
酒宴闹成风波也非偶然。法美关系经常疙疙瘩瘩。今年,在黎以冲突、对伊制裁、非洲问题、联合国秘书长人选、赫—伯法、达马托法、北约改造等等重要问题上,法美两国的立场尖锐对立。而心存芥蒂者同席,不欢而散是规律。在法美关系当前的气氛下,两国外长连顿酒宴也吃不顺溜,就在所难免了。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理会决定向大湖地区派遣新特使
一致同意不再派多国部队
新华社联合国12月23日电联合国安理会23日经过磋商,一致同意任命一名派驻非洲大湖地区的新特使,以代替先前作出的向该地区派遣多国部队的决定。
任命新特使的建议是现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一份报告中提出的。
安理会本月主席、意大利大使富尔奇事后对新闻界说,考虑到大湖地区的新情况,安理会成员一致同意不再向该地区派遣多国部队。
11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向非洲大湖地区、尤其是扎伊尔东部地区派遣一支多国部队,以便向该地区的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第6版(国际)
专栏:

  结束内战走向和平
塔总统与反对派签署协议
本报莫斯科12月24日电记者许宏治报道: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和联合反对派领袖努里昨天在这里正式签署了旨在结束内战的“关于莫斯科会晤结果的协议”,以及关于民族和解委员会职能和权限的议定书。
根据签署的文件,塔吉克斯坦政府和反对派承担义务,将于7月1日以前完成所有谈判,恢复国内和平,并将宣布大赦,交换战俘。过渡时期将成立民族和解委员会,其成员很快将通过谈判确定,委员会将以反对派人士为首。
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出席了签字仪式并对双方签署的文件给予高度评价,称它们是“重要的文件”,反映了已对战争和自相残杀感到厌倦的全体塔吉克斯坦人民的愿望。他表示,俄罗斯将一如既往地为在塔吉克斯坦实现持久和平和民族和睦而尽力。
拉赫莫诺夫总统认为,在莫斯科达成的协议是政治解决塔吉克斯坦冲突取得的突破。他希望这一突破将成为塔吉克斯坦双方对话的转折点。
反对派领袖努里指出,签署文件的双方承担了巨大的责任。他说,“和平并不会随着宣布和平而到来,为了达到和平还要做许多工作”。
联合国秘书长特使梅列姆也对双方签署的协议表示欢迎。他希望这将成为塔吉克斯坦持久的和平与民族和睦的基础。


第6版(国际)
专栏:

  关于拉贝日记连续报道之二
约翰·拉贝其人其事
黄慧英朱成山
随着拉贝日记的问世,约翰·拉贝这个名字引起人们的兴趣。他不仅为后人留下了这份弥足珍贵的目击记录,还同其他西方人士一起,利用其特殊的有利地位,以巨大的勇气,竭尽全力保护了20余万中国人,使他们免遭侵华日军的蹂躏。
拉贝生于1882年11月23日,1908年来中国。南京大屠杀发生时,他正任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由于他的身份,他被推举为由当时留居南京的十余位西方人发起成立的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
12月1日,南京市长马超俊把国际安全区(即难民区)的行政职权授予拉贝,同时交给他450名警察、3万担米、1万担面粉和一些盐,并拨10万元钱。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也拨交了军粮存条两张,一张为5万石米,一张为10万包面粉。
12月12日深夜,南京城沦陷了。13日下午,拉贝高举印有安全区标志的旗帜,带着他的秘书史密斯去找进城日军交涉,拿着地图,向其说明难民区的位置。
14日早晨,拉贝又和秘书史密斯把译成日文的正式公函交给日本侵略军长官。不料在场的五人竟无一个肯接受。第二天,拉贝和史密斯、史波林又赶到新街口交通银行大厦日本特务机关长所在地交涉。特务头子原田少将接见了拉贝,伪善地说,可以相信日军的“仁慈态度”。但事实很快就证明,日军毫无信用可言,暴行在步步升级。
拉贝和其他委员每天奔走在暴行发生地点,阻止日军施暴。此外,他们每天就日军暴行写出详细报告,同时分送美、英、德等国使馆,向日方提出抗议。但日军灭绝人性的残暴行为并未收敛。
日军的兽性激怒了拉贝,为了给后人留一份记录,他把所见所闻详细记载于日记之中。美国圣公会牧师约翰·马骥和克里斯蒂安、克鲁茨等两名德国人则拍摄了日军的种种暴行影片。
为了更有效地制止日军虐杀中国平民,拉贝巧妙地利用二战期间日本和德国的结盟关系。他有意在宁海路5号国际委员会的屋顶上,插了一面德国纳粹党“卐”字党旗,用来对付兽性大发的日本兵。
这方法果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拉贝和另外两个德国人,成为日本兵最奈何不得的人物。那些强奸妇女的日本兵,一见到作为盟国的德国人,就连声惊呼“德意志!德意志!”悻悻而去。日本兵也多次偷偷爬墙进入拉贝租住的广州路小桃源10号的宅院,拉贝同样利用纳粹党的标记来对付这些强盗,保护他收容的几百个妇女和老人。
拉贝作为安全区的最高长官,面对的困难难以想象。总面积只有3.86平方公里的安全区里,拥挤着25万难民,所有的空地都搭满了芦席棚子,天寒地冻,这么多人要吃要穿,粮食、煤炭、水、药品,少了哪一样都将难以生存下去。
日军占领南京后,封存了城内所有的米和煤,拉贝除与日军交涉外,又请英、美、德等使馆出面帮忙。他们利用种种关系和国际舆论的压力,迫使日军交出了部分粮食和药品。
南京沦陷初期最危急的两个多月内,总计受拉贝和国际安全区救济的难民达25万人,妇女受庇护免受蹂躏的有数万人。后来,中国政府因此授予拉贝带有玉石勋章的蓝、白、红三色项链。
1938年2月22日,拉贝奉西门子公司之命离开南京,4月奉命返回德国。拉贝回国后,眼见纳粹党人疯狂地迫害共产党人、进步人士和犹太人,再也不想沉默了。他于5月2日至25日之间在德国外交部等处连续作了五场演讲,向人们展示有关证据,揭露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以期引起国际舆论对这种罪恶行径的谴责,唤醒国民的良知。他还于6月8日寄给希特勒本人一份揭露日军暴行的报告。
揭露日本法西斯,当然使犯下类似暴行的德国法西斯难堪。几天后,拉贝遭秘密警察逮捕,他的六本日记和有关照片也被搜走了。他被勒令保持沉默,不得再举办报告会、出版书籍,特别是不允许展示约翰·马骥拍摄的有关日军在南京暴行的照片。1938年10月,拉贝拿回了他的日记,而照片被没收了。拉贝愤怒之下勇敢地提出退出纳粹党,遭到拒绝。
战争结束时,拉贝已是63岁的老人。全家六口,生活无任何来源,靠收集野菜做成面糊汤度日。但中国人民从未忘记这位善良、正直的德国老人。1948年初,当南京人民获知拉贝老人生活窘困时,南京市参议会成立了救助拉贝劝募委员会。消息传开,在全市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当年受拉贝庇护免遭日寇凌辱的妇女、从日军枪口下得以生还的男子、得到救济而免遭饿毙的老人,纷纷解囊相助,不几日便募得1亿元,经特别批准,按市价购买美金2000元,辗转汇给拉贝。
但德国战后物资极度匮乏,有钱也买不到食物。南京市长在1948年3月又在瑞士购买奶粉、香肠、茶叶、咖啡、牛肉、奶油、果酱等食品四大包寄交拉贝。此后,南京各界又决定从6月份起按月寄赠食物一包,以表示南京市民对其由衷的感激。
1948年6月18日拉贝复函,感激之情溢于字里行间,他说:“我们只有采集野菜野果,为孩子们加汤,而我们大人都靠干面包和汤糊度日,最近连面包亦难以得到了,至于马铃薯与我们早已绝缘了。处于此种艰难处境,我作为一家之长,接到这些食品,对我们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啊!”
在6月22日的又一封信中,他说全家“均感无限快慰”。南京人民的友好支援使他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1950年,这位可敬的“南京的辛德勒”——约翰·拉贝患中风在柏林去世。
(本文作者黄慧英为南京市档案馆馆员;朱成山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遭难同胞纪念馆馆长)


第6版(国际)
专栏:

12月23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从莫斯科近郊官邸返回克里姆林宫后,主持第一次会议。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突破自卫队法规定
日决定简化海上自卫队出动手续
新华社东京12月24日电(记者刘文玉)日本政府今天在安全保障会议和内阁会议上决定,当外国潜水艇侵入日本领海时,首相不经过内阁会议就可以批准防卫厅发出的出动海上自卫队的命令。
日本自卫队法第八十二条规定,防卫厅长官对自卫队发出有关海上警备行动命令时,必须经过内阁会议作出决定。而日本政府今天作出的决定,显然与自卫队法不同。
日本防卫厅强调说,外国潜水艇侵入日本领海几乎是没有先例的,日本政府作出这一决定与日本周围的军事形势没有关系。
但是,日本舆论界对此表示怀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