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

  在全国第三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丁关根
十四大以来,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召开了三次全国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第一次研讨会,1993年在上海召开,认真贯彻十四大精神,着重研讨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重大意义,明确学好这一理论重在掌握基本观点、理解精神实质、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广大理论工作者在推进邓小平理论的学习、研究、宣传中负有重要责任。第二次研讨会,1994年在北京召开,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联系实际,着重研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促进邓小平理论的学习、研究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今年这次研讨会,贯彻十四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精神,重点学习研讨邓小平发展战略和精神文明建设思想。三次研讨会,使我们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更加系统、更加深入,对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的工作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对用这一理论指导实践更加扎实、更加有力。(一)
我们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事业蓬勃发展的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前进又指引时代前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8年,我们国家扭转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经受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格局大变动的严峻考验,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这种伟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总结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回顾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历史进程,在每一个关键时刻,对每一个重大问题,都是小平同志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为我们掌舵,指明方向。
在拨乱反正遇到“两个凡是”障碍的时候,是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领导和支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全党面临如何克服“文化大革命”错误影响,如何扭转局势、重新奋起的时候,是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十一届三中全会毅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同时,针对错误思潮的干扰,旗帜鲜明地强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样,从新时期一开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就已经形成,奠定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在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确立以后,是邓小平同志,不失时机地提出,必须以正确的组织路线保证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实现,提出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逐步调整和充实各级领导班子,实行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重视发挥他们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在认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问题、引导全党统一思想的重要时刻,是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党采取一系列措施,平反冤假错案,落实有利于增强党的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各项政策。主持起草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坚决顶住否定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坚定维护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
在全党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时候,是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强调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定“三部曲”的发展战略,展现了我国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壮丽前景。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展现了祖国统一的壮丽前景。
在改革起步到全面展开的进程中,是邓小平同志,尊重群众愿望,积极支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热情肯定乡镇企业,高度赞扬中国农民这两个伟大创造。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积极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为使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走向富裕和繁荣,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展开的时候,是邓小平同志,领导和推进了对外开放,提出兴办经济特区,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接着又作出了继续开放沿海十几个城市的重要决策,确定了一批经济开发区,扩大了对外开放。
在确定工作中心转移和改革开放的同时,是邓小平同志,提出“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强调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会受破坏,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经济建设必须有政治保障,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改革开放要贯彻社会主义现代化全过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也要贯彻社会主义现代化全过程。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端正党风,惩治腐败。
在1989年春夏之交政治风波发生前后,是邓小平同志,敏锐地提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指出10年来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同时鲜明地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变,我们发展战略的“三部曲”不能变,“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能变,全党同志要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原来制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干下去。
在国际局势剧变、西方对我实施制裁的严峻考验面前,是邓小平同志,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有所作为的方针,要求我们不信邪,不怕压,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埋头做好一件事,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正因为这样,我们这个占世界人口1/5的社会主义中国,顶住了压力,冲破了制裁,打开了局面,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是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科学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精辟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明确回答了经常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以这篇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新阶段。
想想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经历的艰辛探索,想想社会主义在有些国家遇到的严重挫折,再看看我们1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邓小平同志对党、对国家、对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是多么了不起!这些巨大贡献的思想结晶,就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江泽民同志强调,这一理论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经受各种风险考验的“主心骨”。实践证明,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里,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充满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的国际环境中,从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没有这个“主心骨”,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二)
党的十四大明确确定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近几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现代化建设开创了新局面,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这种局面的形成和发展,最重要的,靠的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靠的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使这一理论日益成为全党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靠的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部署。
这几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理论坚定是政治坚定的基础。我们党在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七大又郑重地把毛泽东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十四大又郑重地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泽民同志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脉相承,是统一的科学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这几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中央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推进邓小平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不断深入发展。精心编辑出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增订再版第一、二卷,中央作出学习决定,举行报告会,泽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中央连续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同志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研讨班,各级党委健全学习制度,加强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中央发出通知,印发《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批准建立5个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各地各部门相继建立一批理论研究机构,形成了一支邓小平理论的研究队伍。调整充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确立了一批重点课题。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更加牢固树立起来。全党同志进一步认识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精神;进一步认识到这一理论是凝聚全党全国人民意志的政治基础,是我们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根据,是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这几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正确、积极地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结合新的实践,明确制定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12个重大关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四中全会作出加强党的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五中全会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跨世纪宏伟蓝图,六中全会作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一系列战略部署,充分表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领导更加有力。
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我们要坚持不懈地认真落实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的任务,使这一理论对全党的思想指导、意志凝聚和精神推动的伟大力量更好地发挥出来。
(三)
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决议》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进这一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深入发展,使这一理论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深扎根。这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理论工作者的光荣任务。这就要求广大理论工作者在继续认真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同时,加强邓小平理论的学习。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认真学习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努力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
理论工作的活力来自实践,从实践中吸取丰富营养,理论工作才会充满勃勃生气。进一步解决好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是理论工作上水平、出精品的关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为理论工作提供了广阔天地,我们要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规律,潜心钻研,深入思考,多出优秀成果,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要紧密结合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深入研究,对热点难点问题和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作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澄清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衷心希望广大理论工作者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更好地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在研究工作中,要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科学严谨的学风,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相互切磋,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注意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对思想认识问题要积极引导。对事关政治方向、事关重大原则的问题,要旗帜鲜明,分清是非,保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我们的事业需要一支信念坚定、工作扎实、团结奋进的宏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需要一批思想敏锐、学识渊博而又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这几年来,我们在推进理论武装工作的同时,理论队伍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绩。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许多年轻的理论工作者做出了突出成绩。要关心和爱护这支队伍,充分发挥广大理论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注意发挥老专家、老学者的作用,大力培养中青年优秀人才,努力形成团结、民主、和谐、融洽的气氛,促进学术的活跃和理论的繁荣。新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加紧建设一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高素质的理论队伍。这是关系理论工作长远大计的事业,是一项战略任务,一定要抓紧抓实抓好。
我们党明年将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十五大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非常重大意义的会议,将是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新世纪全面推进的历史性会议。我们一定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团结一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推进邓小平理论的学习、研究、宣传深入发展,以新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五大召开。


第9版(理论)
专栏:学术动态

  两个飞跃理论研讨会综述
林建公
山西省委、省政府、中国干部教育协会和《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举办的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思想理论研讨会,前不久在山西阳泉市召开。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两个飞跃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会代表认为,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我国的农业问题,积极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健康、快速的发展道路。他深刻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邓小平两个飞跃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描绘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历程,指明了中国农村今后发展的总体方向,是中国农民走向富裕,中国农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纲。
正确处理两个飞跃之间的辩证关系。与会代表指出:邓小平两个飞跃的思想,规划了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内容和实现途径。通过两个飞跃,循序渐进,以改革促发展,把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作为核心的内容,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发展集体经济作为推进条件,最终实现农业的现代化。邓小平两个飞跃的思想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两个飞跃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第一个飞跃为第二个飞跃创造了条件,第二个飞跃为第一个飞跃指明了方向。与会代表强调,目前我国农村的主要任务依然是巩固和完善第一个飞跃的成果,并逐步创造向第二个飞跃过渡的条件。
狠抓两个根本性转变,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会代表表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在两个飞跃思想的指导下,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进一步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土地使用权依法合理流动,逐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二是深化农村改革,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贸工农一体化,注重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健全农村市场体系,促进农业走向市场。要继续完善农产品价格体系、流通体制和储备调节制度,建立健全农业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并加强其服务功能。
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农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要大力宣传科教兴农的方针,积极推广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重视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设,加强和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把农村改革逐步引向深入。


第9版(理论)
专栏:学术动态

  全国报纸理论经宣传研究会举办研讨会
贯彻《决议》精神深化理论宣传
黄美来
全国报纸理论宣传研究会日前在江苏吴江市举办研讨会。与会代表认真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探讨了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宣传。会议期间,中共吴江市委书记沈荣法、副市长张莹同志介绍了吴江的发展战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和作法。
会议交流总结了十四届六中全会前后,各报的宣传情况及一些好的作法,就宣传中遇到的若干难点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讨,并提出了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宣传的思路。与会代表认为,前一时期各报在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宣传中,普遍开设了专栏,撰写了系列评论,组织了重点文章,采取了生动活泼的形式,是卓有成效的。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宣传力度,继续深入宣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宣传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统一性;宣传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宣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同时,应主动地、自觉地按照《决议》的要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判断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全面、完整地理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观。
与会代表提出,报纸理论宣传工作要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正确处理好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宣传和其他理论宣传的关系。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为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服务。当前,要特别注意宣传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国有企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结构的宣传力度。报纸理论工作者要振奋精神,努力为明年的香港回归和党的十五大的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做出新贡献。


第9版(理论)
专栏:

  正确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
王重农
十四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正确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是当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
要历史地全面地看待改革开放以来精神文明建设的可喜变化
分析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不能离开它的发展基础和历史起点,特别是有两个历史情况不可忽视:一个是旧中国给我们留下的两个文明落后状况;另一个是“文化大革命”给两个文明建设所造成的极大破坏。我们党正是在这样的基础和起点上,开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经过18年的努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已经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摆脱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种种做法,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初步形成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果。一是思想理论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以来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开始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在党的十四大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没有党的指导思想上的这一历史性飞跃,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两个文明建设的巨大成果。观察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首先应看到这一主流。二是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得到有力的倡导和弘扬。三是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繁荣向上,优秀精神产品愈益增多。四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涌现出了众多的先进群体和先进个人。五是精神文明建设正在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六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形成了把精神文明建设当作系统工程来抓的基本格局。可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效果,对促进改革、发展、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正确对待精神文明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精神生活方面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蔓延,党风、政风受到很大损害;一部分人国家观念淡薄,对社会主义前途发生困惑和动摇。估量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决不能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但是,要正确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就必须科学地分析这些问题产生、存在的原因。
从国际来看,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严重曲折,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多种途径,力图对我“西化”、“分化”。从国内来看,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同时,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或多或少地夹带进来,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行为方式也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些影响和变化,既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此外,旧中国封建思想残余和小生产习惯势力的存在,对精神文明建设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一些新问题在所难免。我们对精神文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既不能视而不见,盲目乐观,也不必大惊小怪,无所适从。要充分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不断前进。
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看,当前有四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重视和研究。一是认识问题。主要是对加快发展存在片面认识。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主旋律,加快发展是我们面临的历史性任务。这个发展是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现在不少同志把加快发展简单理解为发展经济,这种片面发展观导致思想认识上一实一虚,工作布局上一重一轻,工作指导上一细一粗,政绩考核上一主一次,是“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深层次思想根源。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一系列重要论述,统一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二是界限问题。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在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立什么、破什么等问题上做到旗帜鲜明。三是管理问题。现阶段,人们树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单纯依靠教育,依靠自律,而对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缺乏约束,反过来会削弱教育的效果。对此,我们应当加强管理,把自律与他律、教育与法治结合起来。四是社会大环境问题。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坚决打击社会上存在的假冒伪劣现象,坚决打击赌博、吸毒、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坚决反对封建迷信;同时要坚持不懈地“扫黄打非”,净化文化市场,从而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机遇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首先,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全党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全国各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大气候已经形成。其次,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第三,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求安的愿望进一步增强,要求精神文明建设有一个新的发展。第四,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逐渐探索出了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
现在,关键是如何把握这些机遇,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握机遇,就是要顺应广大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愿望和更高需求,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握机遇,就是要抓住当前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这个重点,大力提高全民族、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正如邓小平同志强调的“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把握机遇,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最主要的是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领导责任到位、政策措施到位、落实力度到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