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还是面对现实好
顾玉清
最近在新加坡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首次部长会议上,美法等国试图将“劳工标准”等问题塞进大会议程与最后宣言,引起了一场激烈争论。广大发展中国家坚决反对,一些发达国家对此也持有异议。
马来西亚贸易和工业部长阿齐兹强调指出,把“劳工标准”和贸易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是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巴西外长兰普雷亚认为,“劳工标准”问题可能“受人利用而成为解决发达国家中结构性失业问题的替罪羊”。德国经济部长雷克斯罗特也担心,将“劳工标准”等社会问题纳入世贸组织会议,可能会毁掉这个组织的信誉。
“劳工标准”是国际劳工组织所订立的,其主要内容是消除强迫劳动和工作条件、工资标准等等。由于历史原因,这个“劳工标准”反映的主要是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没有很好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本来,世界贸易组织会议并不是讨论“劳工标准”的适当论坛,西方国家提出这个问题,将贸易与之联在一起,其目的一是发达国家针对其产品竞争力相对下降和失业增加的不利情况,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二是以发展中国家的工人待遇、工作环境等为借口,推行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方面的相对竞争优势,阻挠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工业化国家市场,进而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并朝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方向发展。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发展中国家拥有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双方充分利用彼此的优势,就能互补互利。而如果借口什么“劳工标准”,对发展中国家设置贸易障碍,到头来发达国家的自身利益也会受到损害。
新加坡世贸组织部长会议宣言强调,不允许用“劳工标准”等问题设置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同意不对各成员特别是低收入成员相对优势提出质疑,说明与会国最终就此达成了共识。但这次会议所发生的争论也反映出,目前这个多边贸易体制的120多个成员之间,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如果发达国家根据自身发展水平提出一些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超前的要求,就不利于世贸组织均衡和健康的发展。在这个问题上,还是面对现实好。


第6版(国际)
专栏:

  菲总统拉莫斯颈部手术成功
菲律宾总统府二十三日宣布,拉莫斯总统因颈动脉堵塞,二十三日上午在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现身体状况正常,医生估计两至三日内可望出院。总统府转发马尼拉马卡蒂医疗中心的一份报告说,拉莫斯十天前因“感冒”住院,住院期间进行了例行体检,结果发现总统“有胆固醇淤积”现象。因此,拉莫斯二十二日再次入院检查。医生二十三日在拉莫斯的颈部右侧实施了手术。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非达成新停火协议
经过调停,中非总统帕塔塞与兵变士兵首领苏来二十二日下午在雅温得再次达成临时停火协议,将停火期限从十二月二十三日十二时延长至一九九七年一月二十三日十二时。为监督临时停火协议的实施,中非政府与兵变士兵双方决定成立一个安全委员会。委员会由五名政府军代表和五名兵变士兵代表组成。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愿与土加强双边合作
以色列驻土耳其大使埃勒佩莱格二十二日在接受当地一家报纸采访时表示,以色列和土耳其加强双边全面合作有利于两国共同利益。埃勒佩莱格说,以土两国关系发展的原动力是双方共同的利益基础,两国的国内政局变化和领导人更迭不会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另据土耳其传媒报道,埃勒佩莱格在接受采访时还谈到了加强两国军事合作和其他一些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外长:俄伊加强合作并非针对美国
伊外长:外国军事存在不利海湾稳定
据新华社德黑兰12月22日电伊朗外长韦拉亚提和来访的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今天表示,伊俄两国都希望扩大双边关系,共同推动中东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普里马科夫是在美国对伊朗实行孤立政策之际到访德黑兰的。他指出,俄罗斯支持伊朗成为国际社会中的一员。
据新华社德黑兰12月22日电(记者陈铭)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今天下午抵达德黑兰机场后对记者说,俄罗斯和伊朗加强合作的目的并不是针对美国。
据新华社德黑兰12月22日电(记者陈铭)伊朗外长韦拉亚提22日指出,海湾地区的外国军事存在是造成该地区局势紧张的主要原因。
韦拉亚提在此间举行的海湾局势国际研讨会上发表讲话说,目前部署在海湾的外国军事力量“是前所未有的”,其中尤以美国的军事力量为甚。他指出,这一状况不仅破坏了海湾的稳定,而且严重阻碍了海湾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6版(国际)
专栏:

  新加坡即将举行大选
新加坡大选选举官二十三日宣布,新加坡第八次大选定于一九九七年一月二日举行。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二十三日在大选提名结束时宣布,它已获得下届国会八十三个议席中的四十七个议席,将继续执政。


第6版(国际)
专栏:

  全斗焕卢泰愚放弃上诉
在日前汉城高等法院上诉判决中被减刑的韩国前总统全斗焕和卢泰愚二十三日表示,愿意接受高等法院的二审判决,不再向最高法院大法院提出上诉。但是,由于检察机关提出上诉,全、卢等人仍不免再次接受大法院的判决。根据韩国法律,大法院将在明年四月前对两案作出终审判决。但是,由于大法院不对案情性质、仅对刑期是否恰当作出判断,估计判决结果不会有太大的变动。(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东局势
巴以美三方在加沙会谈
以批准在戈兰高地扩建计划
美驻埃大使批评以建定居点
本报开罗12月23日电记者刘水明报道:巴、以、美三方负责人昨晚至今天凌晨在加沙举行会议。以色列同意在追捕巴人和开放希伯伦“烈士街”问题上适当让步。
昨晚,巴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美国中东事务协调员罗斯和参加巴以会谈的双方代表团成员等在加沙阿拉法特的办公地举行了三方会议。罗斯说,他昨晚同阿拉法特的第二次会谈进行得不错,但还有一些问题必须处理。罗斯要求巴以双方首先解决阻碍以军从希伯伦部分城区撤出的问题,进而打破巴以和谈僵局。
据参加三方会议的人士透露,巴以之间的分歧已得到缩小,以色列答应在追捕巴勒斯坦人问题上适当让步,并同意4个月后开放希伯伦市中心的“烈士街”。现在各方集中讨论的是希伯伦市区巴警的武器装备问题。但罗斯昨天同以外长利维会晤后在接受以电台记者采访时说,他对达成希伯伦以军重新部署协议不表示乐观,预料这次穿梭访问不会取得重要突破。罗斯说,双方的主要难题是“信任危机”。
罗斯已于今天下午抵达开罗,向埃及总统穆巴拉克通报他在巴以之间的调停努力及进展情况。罗斯预定今晚返回以色列,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巴以代表团成员举行类似昨晚在加沙举行的以、巴、美三方会议。
今天,以色列宣布了一条放宽对巴自治区封锁的新措施,即允许28岁以上、至少拥有两个孩子的巴勒斯坦人进入以境内打工。而此前以方只准30岁以上的巴勒斯坦人才有资格到以境内打工。
新华社耶路撒冷12月23日电(记者怀成波)据以色列电台今天广播,以色列政府已经批准在戈兰高地卡兹林犹太人定居点扩建数十套住房的计划。
以色列“现在就实现和平运动”今天发表声明,谴责政府的这一决定,并指出此举将进一步破坏以色列同叙利亚之间的和平谈判。
以色列在1967年占领了叙利亚领土戈兰高地。叙利亚坚持以色列必须归还戈兰高地,才能与其实现和平;而以色列一再拒绝执行安理会有关要其归还这一战略高地的决议。
据新华社开罗12月22日电(记者安江)美国驻埃及大使沃克今天在这里强调,以色列在其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新建犹太人定居点将会阻碍中东和平进程。
沃克在出席开罗大学政治研究中心举办的“1996年美国大选结果评析”研讨会时说,定居点与和平不相符,任何人都无权在中东地区制造可能会给和平谈判或本地区的未来带来不良影响的新事实。他透露,美国已向以色列说明了这一立场。


第6版(国际)
专栏:

  法共二十九大闭幕
罗贝尔再次当选法共全国书记
据新华社巴黎12月22日电(记者张有浩)历时5天的法国共产党第二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2日下午在巴黎西郊的拉德芳斯区闭幕,现年50岁的罗贝尔·于再次当选为法共全国书记。
大会选出的法共最高领导机构全国局由22人组成,其中有7位新成员。现年76岁、曾长期担任法共总书记的乔治·马歇这次退出了全国局,只担任全国委员会委员。
本次大会于21日以压倒多数票通过了名为《法国共产党的政策》的最后文件。代表们在文件中肯定了该党自上次代表大会以来所进行的变革,强调将继续实行使党“更民主、更开放”的变革。
来自法国各地的110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包括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王力平在内的近300位外国政党的代表也应邀出席了会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要求日对慰安妇给予国家赔偿
新华社平壤12月23日电据此间报纸今天报道,朝鲜“‘随军慰安妇’及太平洋战争受害者补偿对策委员会”日前向二战受害者、受害者团体、世界进步团体和人士以及全世界妇女发出“呼吁书”,强烈谴责日本当局在“慰安妇”问题上逃避国家责任的做法,坚决要求给予“慰安妇”们“国家的和法律的”赔偿。
“呼吁书”指出,二战期间,日本政府和军部强迫许多亚洲和欧洲妇女充当日军的“性奴隶”,这是日本“大规模、制度化、史无前例和残忍无道的践踏人权的罪行”。
“呼吁书”说,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日本政府仍置受害者的抗议和要求以及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等国际会议所通过的决议于不顾,顽固地坚持要以“国民基金”的方式进行赔偿。
舆论认为,这是对人类良心的亵渎,是企图转移世人耳目的欺骗,其目的在于逃避日本的“国家责任”和拒绝进行“国家赔偿”。
“呼吁书”号召国际社会更有力地开展国际性的声援活动,使日本当局真诚地认罪,并尽快向受害者作出“国家赔偿”。


第6版(国际)
专栏:

  拉贝日记摘录
1937年12月10日:南京城被炮火所包围,没有水,亦没有电……
12月14日: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轧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开枪打死的。日本兵十几二十人一群,在全城洗劫商店,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我绝不会相信。
12月16日:我开车到下关去勘查电厂,中山北路上都是尸首……城门前面,尸首堆得像小山一样……到处都在杀人,有一些屠杀就在国防部前面的军营里进行,机枪声响个不停。
12月22日:在清理安全区时,我们发现有许多平民被射杀于水塘中,其中一个池塘里就有30具尸体,大多数双手被绑,有些人的脖子上则绑着石块。
12月24日:我到放尸首的地下室,……一个老百姓眼珠都被烧出来了。……日本兵把汽油倒在他头上。
12月25日:日本人命令每一个难民都必须亲自登记,而且要在10天内完成……20万人!整批年轻力壮的男人已经被拉出去,他们的命运不是做奴工就是死亡。还有整批的年轻女子被拉出去,因为要成立一个很大的军中妓院。
1938年1月1日:一位母亲向我跑过来,并双膝跪下,不断哭泣着,哀求我帮她一个忙。当我走进一所房子内,我看见一个日军全身赤裸地压在一个哭得声嘶力竭的少女身上。我立即喝住那个下流无耻的日军。(附图片)
赖因哈特夫人把外祖父拉贝的日记公诸于世。
(美联社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叶利钦回到克里姆林宫
本报莫斯科12月23日电记者许宏治报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今天上午回到了他在克里姆林宫的总统府。
他对国际文传电讯社记者说,他情绪很好,自我感觉也非常好,已做好“投入战斗”的准备。
在谈到面临的首要任务时,他指出要偿付拖欠的工资、养老金和军饷。叶利钦许诺说,对于俄罗斯来说明年将是最好的一年。
总统新闻秘书亚斯特任布斯基透露,叶利钦今天会见了总统办公厅主任丘拜斯及总统助理,明天将会见切尔诺梅尔金总理。今天,叶利钦还和英国首相梅杰通了电话。
叶利钦总统于11月5日成功地接受了心脏手术治疗。出院后一直在莫斯科郊外的疗养院进行恢复疗养。


第6版(国际)
专栏:

  关于拉贝日记连续报道之一
找寻南京大屠杀新证据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何洪泽
编者按:本报12月14日以《日军暴行又一铁证》为题,报道了拉贝日记在纽约发表的消息。之后收到不少读者来信,他们希望进一步了解有关拉贝其人、拉贝日记和报告及其问世前后的情况。我们编辑了这组关于拉贝日记的连续报道,从今天开始刊出,以飨读者。
近日,在纽约首次公布的日本侵略军南京大屠杀之最新证据——当时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华总代表约翰·拉贝的“战时日记”,在海外华侨华裔和新闻界、学术界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中、日、美、英、德等有关国家的电视和报纸都作了广泛报道。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科比教授认为,这些材料非常重要。有的日本学者认为,日记比美国牧师马骥拍摄的南京大屠杀纪录影片更具说服力。
促成这部日记发表的是由美籍华裔人士组成的纽约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会长邵子平先生在联合国任职,他利用业余时间为调查南京大屠杀事件作了大量的工作。
邵先生这几天正为翻译、出版拉贝日记和接受记者采访忙碌。谈到联合会的成立初衷和拉贝日记的发现,邵先生感慨地说,这完全是被日本右翼分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激起的。邵先生在德国留学时间较长,了解欧洲是如何追查和清算纳粹罪行的,也了解战后德国是如何反省和向欧洲各国道歉赔偿的。而日本却从来没有这样做。所以,1991年,他和几位朋友发起成立了纽约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为的是让人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
联合会成立当年就发现了美国牧师马骥拍的南京大屠杀纪录影片。这事在日本产生了很大影响。日本各大报都用大字标题刊登。但也受到石原慎太郎等右翼分子的攻击。邵先生等人不畏艰难,继续为寻找南京大屠杀的证据而努力。
去年,一位华裔女作家准备写一本关于中国抗战的书。她在耶鲁大学查找当年在华美国教会资料时,看到其中经常提到德国商人拉贝,便找到其外孙女赖因哈特夫人。
联合会通过华裔女作家与赖因哈特夫人取得联系后,获得了拉贝先生给希特勒的报告,其中提到自己有日记,记载了当时的情况。邵先生还进一步了解到日记的时间是1937年9月到1938年4月,正是日军在南京大屠杀的时期。但拉贝先生在日记中注明只供近亲好友阅读,其家属也不想公开此日记。邵先生即用德文给赖因哈特夫人写信,说明日记的历史意义,并肯定了拉贝先生当时保护了一大批中国人的可敬行为。赖因哈特夫人深受感动,亲自到德国南部保存该日记的叔父那里,说服了年已八旬的叔父,以拉贝家属名义,同意公布拉贝日记。
邵先生拿出日记影印件给记者看。共2000多页,是赖因哈特夫人一张一张影印后寄来的。这些日记详尽记述了当年日本侵略军用集体枪杀、砍头、刀刺、活埋、火烧、水淹、奸杀等毫无人性的方式杀害中国军民的暴行。
邵先生认为,纪念南京大屠杀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事。应当把南京大屠杀事件看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世界影响的惨案之一。要让世界各国都参与调查这一惨案,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一事件。
使邵先生感到欣慰的是,他们的工作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这几天就有十几个人报名自愿义务参加联合会的工作。邵先生说,他们将把日记原稿影印三套,分别赠送给中国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北京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同时,还将把日记翻译成日、中、英等文字,整理出版,使人们永远不忘这段历史。(本报纽约电)


第6版(国际)
专栏:年终报道

  波黑和平进程曲折向前
本报驻南斯拉夫记者吕岩松
去年底签署的代顿协议结束了波黑近四年的内战,实现了人们祈盼已久的和平。在有关各方以及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波黑和平进程克服重重阻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但同时也可看到,波黑和平还很脆弱,尚未摆脱大国干预下的外部强加色彩。要增强波黑内部凝聚力,实现各民族间的真正和解,这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使冲突各方武装力量脱离接触,保障停火协议全面执行,是代顿协议军事部分的主要内容。今年头3个月,在以北约为主的多国执行和平部队监督下,波黑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三方如期将军队撤至协议所规定的分界线内,从而形成了一条长1000公里、宽4公里的隔离带。在此期间,根据版图划分方案交换土地、释放战俘、寻找战争失踪者等项工作也先后起步。4月下旬,三方军队又将重武器收仓入库,交由多国执行和平部队监管。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谈判,波黑冲突三方同南斯拉夫及克罗地亚共和国于6月14日签署了旨在限定重武器数额的军备控制协议。至此,代顿协议军事部分均顺利落实。这不仅为其他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基础,而且增强了人们对波黑和平前景的信心。
与之相比,代顿协议民事部分的落实则可谓一波三折,进展缓慢。首先,难民安置工作受阻。波黑难民总数高达250万,占总人口一半以上。根据难民安置计划,今年应有87万难民重返故里,但联合国难民署日前公布的材料表明,返回家园的难民数仅为25万。这一方面固然与波黑各方当政者故意制造障碍、难民对回到异族控制区心怀疑虑有关,另外安置难民资金不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更令人担忧的是,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和穆克联邦两实体在难民问题上的立场严重对立。前者希望保持目前单一民族结构;而后者则坚决要求难民重返故里,以此来打破塞族固守波黑半壁江山的局面。国际社会在此问题上似乎也有些左右为难:急于恢复战前民族混居状况有可能引发新的冲突;反之又不利于波黑的长久统一。难民安置将成为下一阶段波黑和平进程中颇为复杂和棘手的问题。
其次,经济重建进展缓慢,旷日持久的战争使波黑65%的工厂和80%的住房遭到破坏,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损失严重。据估计,整个重建需16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波黑得到一些国家捐助的重建资金3.6亿美元,世界银行提供5.5亿美元。这两笔款项虽说不小,但对于百废待兴的波黑来说仍是杯水车薪。由于资金不足,许多重建项目无法上马。
第三,战犯问题久拖不决。根据代顿协议,被审判前南战争罪行法庭起诉为战犯的人不能担任公职,也不能参与政治活动,但卡拉季奇、姆拉迪奇作为塞族领袖不肯轻易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经过一番周折,西方大国于7月和11月先后将他们两人赶下政治舞台,并由战犯法庭发出了国际通缉令。但波黑塞族一直指责法庭有失公正,拒绝与之合作,西方大国要迫使塞族改变态度或亲自动手缉拿都需费番周折,卡拉季奇与姆拉迪奇的命运仍将是一个敏感问题。
9月14日举行的战后首次大选可以说是今年波黑和平进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这次选举虽未出现人们所担心的意外事件,但它再次确立了塞尔维亚民主党、穆斯林民主行动党及克罗地亚民主共同体三个强硬民族主义政党的执政地位,不但没有改变政治力量对比,而且又一次暴露出三个民族对波黑前途的不同看法,各方在共同权力机构中的代表更关心的是维护本民族的利益,对建设统一国家还缺乏信心。
尽管波黑战火已经熄灭,总的来说国际社会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未减弱。今年召开了十余次各种形式的波黑问题国际会议,特别是11月在巴黎召开的国际会议通过了为期两年的波黑重建计划,随后北约也宣布组建新一期维持和平部队。这表明,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波黑和平脆弱的一面,决定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在波黑的军事政治存在,一年来,西方大国在波黑问题上的争斗似乎不像战争时期那么明显,但它们在这一地区的根本利益不尽相同,其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实质并未改变。
展望新的一年,波黑和平进程将继续向前推进,但要消除各种隐患,使之变得不可逆转,尚有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


第6版(国际)
专栏:

12月22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希伯伦,一些巴勒斯坦人与以色列士兵再次发生冲突,最后以以军士兵动用武力,强行实行宵禁而告终。图为一名巴勒斯坦妇女与持枪的以军士兵争吵。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