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编后

  伟大出自平凡
内陆的人很难理解海岛上单调枯燥的生活,而在面积仅一点八八平方公里的一个海岛上,国家海洋局北礵观测站的职工们,每天走的是一条约两公里长的崎岖小道,每天听的是永不停歇的拍岸涛声,每天收获的是一摞摞报表和一组组数据。三十七年了,他们不管风大浪险,日复一日,天天如此,真可谓平凡。
然而,他们几十年来提供的数据,构成了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的基础部分,成了我国一万八千公里海岸线上七亿多人口兴利避害的保障。了解内情的人说:“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千条小溪汇成江河。我们伟大祖国迈出的每一个雄健的脚步,不都是由亿万个平凡的脚步组成的吗?在那些令世人瞩目、令中华儿女扬眉吐气的伟大成就中,不都有我们每一个人的一份贡献吗?工农商学兵,三百六十行,日常工作大都是平凡的,但只要我们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自己分管的一件事,这些点点滴滴汇集起来就是了不起的成就。相反,如果以为事小就不认真去做,好高骛远,粗枝大叶,很可能一事无成。从这一点上讲,平凡与伟大只有量的不同,没有质的区别。伟大出自平凡。这,也许是国家海洋局北观测站先进事迹给我们的启示。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首届全国教育新闻研讨会在沪举行
本报讯记者毕全忠报道:中国教育新闻工作者协会日前在上海举行首届全国教育新闻研讨会,学习江泽民同志今年以来关于新闻工作的讲话精神,交流教育新闻工作经验,探讨教育新闻规律,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与会代表认为,教育新闻是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今后的教育报道,与会代表提出,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对教育新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进一步扩展报道面。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报道应进一步加强,并给予正确的舆论引导。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大众高技术》出版
本报讯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陈幼松著《大众高技术》一书,日前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该书的特点是全、新、浅,包括了所有高科技门类,是广大读者了解高科技全貌的通俗读物。(柯谐)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观海测浪爱岗敬业
——记国家海洋局北海洋观测站
明日报记者金振蓉新华社记者李斌本报记者贾西平
台湾海峡北部大浪区的北岛,距福建霞浦县陆地30多公里,一年之中平均有108天是8级以上的大风天,32天大雾弥漫。当第一批海洋观测员来到这里的海洋观测站后,一代又一代,整整37年,在这个面积仅有1.88平方公里的海岛上,观海测浪,谱写了一曲曲奉献之歌。
“这里的数据最有代表性,再困难也不能撤”
去北岛,没有正规的交通船。一位老职工说,他第一次上岛时,在霞浦县城整整等了半个月。海洋站职工目前上下岛主要的交通工具,是一种30多吨的小船。浪大船小,大部分人会晕船。
海岛上不长庄稼,十天半月吃不上蔬菜是常事。这里缺淡水,没电话,用柴油发电,每天也只能供应4个小时,日报往往成“半月刊”。
海洋站的工作简单枯燥。职工每天3次从站点爬上山坡进行气象观测,每次观测69个数据;每天到码头附近4次测量水温;从站点步行2公里去波浪测点进行4次海浪观测。遇上台风天气,还要加密观测,一个小时发报一次。
职工们还时常遇到危险。1994年临近春节,观测员刘远招乘船上岛值班,突然遇到强寒潮袭击,海水不断涌入小船,船只大面积进水,幸亏附近几条渔船的及时救助,才侥幸脱险。林起在北海洋站工作了10年,他说,有一次他值班,突然腹部绞痛,倒在去观测点的路上。人们以最快的速度把他送下海岛、送到县医院时,已是病发12个小时以后,医生说:“像你这样的胃部大出血,再晚来一点,恐怕就不行了。”
我国拥有18000公里海岸线,60%的人口生活在沿海省市。海洋给人们带来财富,也会带来灾害。风暴潮、巨浪、赤潮等等,经常威胁沿海地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分设在我国海岸线上的61个海洋观测站,编织成一条蔚蓝色的警戒线,每天将各地的海浪、温度、盐度、潮汐和海洋气象实测数据通过电报、传真和计算机网络,发往温州、厦门等地的中心海洋站,发往上海、青岛、广州三地的区域性海洋预报台,发往北京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台。于是,有了中央电视台每天中午的海洋环境预报,为防灾减灾奠定了基础,为全球海平面变化研究,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环境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
有人曾善意劝说现任站长李乃姜:这里条件这么艰苦,干嘛十几号人非守在这么个孤岛上,干脆向上级打报告撤掉这个海洋站算了。李乃姜回答:“我们是福建沿海最靠外海的一个海洋站,地靠外海,东面没有阻隔,视野开阔,能够最早反映海浪、潮汐等海洋环境的变化,这里的数据最有代表性,再困难也不能撤啊。”
一代又一代的海洋观测员们,在茫茫东海上找到了人生的航标,创造出了非凡的成绩。“八五”期间,海洋站4次被评为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先进集体;1993年,观测员上岗考核平均成绩在东海分局所属海洋站中名列第一。1995年,它被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
“每当我看到自己能做到‘百班无错情’,就感到自豪”
这个海洋站只有14个人,平均年龄32岁。他们为什么会甘于为海洋事业默默无闻的奉献呢?
上岛工作已17年的郑德光说得很实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每当我看到自己能做到‘百班无错情’,也就是值100个班次没出一个错误数据的时候,就感到自豪。我知道,我签字发出的这些观测数据,每天都在为经济建设发挥作用。这就是我们工作的价值。”1994年,这位海洋站测报小组的负责人,荣获了国家海洋局“杰出青年”的荣誉称号。
29岁的伊素芳是站里两名女性之一,回想起18岁就业时的选择,她说:“我父亲就是干这一行的,我从小就喜欢大海,喜欢海洋站的工作。”然而,喜欢大海的伊素芳,到了海上却总是呕吐不止。在北海洋站工作已近10年,可是每次上下岛还是吐得翻江倒海。尽管如此,她还是坚持下来了。高中文化的伊素芳,边工作边学习,她参加了宁波海洋学校水文气象专业的3年函授学习。关节炎、风湿痛、鼻炎,经常折磨着她,她却说:“在这海岛上度过我的人生,我无怨无悔。”1994年,伊素芳实现了“百班无错情”。1996年,她被中央国家机关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1990年从宁波海洋学校毕业的张文斌来到北海洋站。今年上半年,连续5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的他,又拿到了厦门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大专文凭,而这仅用了3年时间。还有团支部书记张钊、张文斌的妻子哈建芸等,也都参加了大专函授或者成人自学考试的学习。
年近50的缪长美是站里的“元老”,他自己在岛上干了一辈子,还动员儿子缪斌子承父业,上岛成了一名观测员。每逢台风来临,他坚持24小时值班,他说:“我是共产党员,越是关键时刻,越要起带头作用。”有一次测水温,老缪不慎滑入海里,人们把他救上岸发现测温表还在他手里握着。
北海洋站的观测员们都有过遭受台风侵袭的经历。“老北”李贤标回忆起1966年9月3日14号台风袭击北岛的情形。那天上午7点多,他和观测员蔡传蔼一起去2000米外的测波点观测。两人沿着山坡爬到了测波点,观测不到两分钟,突然,一个大浪向距离海面只有20多米高的测波室打来,门窗一下子就给打掉了,海水淹到了脖子。他们把记录本举到头顶。一浪接一浪打来。两人拼命用门板堵住观测窗口。11时,他们观测到的浪高达14米。整整坚持了6个小时,风浪才逐渐过去。一检查,他们所带的干粮、淡水都不见了,只有观测仪器和记录本完好无损。刚刚经过修缮的房子经受住了考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保住的那些观测资料极其珍贵,因为我们测到的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风浪。”李贤标说。
北海洋站的职工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积累着宝贵的海洋环境资料,仅“八五”期间,就编发水文气象电报4.4万组,取得海洋观测数据41万组。他们在18000公里的海岸线上确立了自己的坐标。
“海洋站是我们渔民致富的指示灯”
北海洋站在海洋公益服务实践中,积极为当地排忧解难,走出一条面向经济建设的路子。
这个站所在的霞浦县地处闽东沿海,是全省海岸线最长的沿海县。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海岸工程、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越野捕捞、海水养殖业以及国防建设与海洋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海洋站积累了当地海域几十年的资料,他们将水温、盐度、潮汐等资料,提供给当地有关部门和企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有一年,台风袭击霞浦县城,台风过后,人们发现,一些私人修建的码头被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冲得一塌糊涂,县里修建的码头却安然无恙。人们一问才知道:原来县里修建码头时,向海洋站作了咨询,海洋站提供了有关风暴潮的数据,为码头的兴建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北岛上,90%以上的村民以打鱼为生,改革开放10多年来,渔民们的生活开始好了起来。可是,不时“光顾”的台风和风暴潮,给岛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海洋站成了渔民的保护神。
1994年8月,17号台风袭击闽东沿海,当地最大浪高9.4米,最大风速达到每秒40米。海洋站发出了准确及时的预报,在海上作业的渔民们赶紧将渔网收起来,将渔船转移到安全地方,北岛上安然无恙。和北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隔海相望的台山岛,这次台风和风暴潮使这里的渔民损失了100多条渔船。谈起这些,老渔民翁国松说:“海洋站是我们的‘导航台’、‘台风站’,是我们渔民致富的指示灯。”
海洋观测资料积累的时间越长,资料就越有价值。它可以为海堤、海港码头、围海造田、沿岸公路大桥、国防设施等海岸工程建设,以及海洋功能区划和沿岸工农业生产建设的布局等提供工程设计需要的环境数据。厦门中心海洋站副站长郭惠发告诉我们,厦门市建大桥时,就用了福建8个海洋站,包括北海洋站所积累的长期资料。
海洋站的工作,赢得了岛上村民的理解和支持,赢得了岛上驻军的好评。部队一位指导员说,海洋站为部队修雷达,部队支持海洋站重建测波点,铺设电话线等。30多年来,北岛上,海洋站和驻军以及村民一起,共同浇灌着文明之花。
北海洋站的人喜欢万年青。因为它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这正是北海洋站的写照。最近,国家海洋局授予北海洋观测站“观海测浪,爱岗敬业标兵站”称号。(附图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深圳小学推广史丰收速算法
据新华社深圳电(记者何广怀)深圳市华富小学等四所学校12月17日举行史丰收速算法教学基地的挂牌仪式。这是深圳市向全市中小学学生进一步普及推广史丰收速算法的一项步骤。近年来,史丰收教授在深圳中小学举办多次速算法培训班,还举办了两次规模较大的速算大奖赛,深受深圳教育界人士的好评。实践证明,史丰收速算法的普及丰富了学校的第二课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