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预防篇

  未雨绸缪护家园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系列报道之四
本报记者吴兢
犯罪是可以被控制和预防的吗?尽管有人对此持有怀疑,但正确的答案却是肯定的。
我国犯罪预防专家冯树梁教授说:“犯罪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可以寻找其规律,包括犯罪的趋势、犯罪类型、犯罪成员的构成、犯罪侵害的目标等等,防患于未然。控制和预防犯罪的意义便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
据有关部门统计,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型案件和杀人、伤害、强奸等侵犯人身权利案件都是多发性案件。侵财型案件通常约占全部刑事案件的70—80%以上,其中盗窃案件又占侵财型案件的85%左右。发案部位多在厂矿、企事业单位内部,居民住宅区和宾馆、饭店、公共复杂场所。我国许多地方开展综合治理,加强对这些部位的巡逻守护和登记管理制度,大大减少了盗窃发生。而杀人、伤害案件,历年统计表明,有70—80%是由于民间纠纷激化引起的。凡是人民调解工作开展得及时、有效的地方,此类案件均大幅度减少。
预防犯罪、维护治安,创造一个安宁、有序的家园,这是我们大家的共同心愿。
齐心协力群防群治
1996年6月的一天,上海市长宁支路集贸市场东段两位做水产生意的摊主因小事发生争吵,相互踢打进而动了刀。双方互不罢休,又各自请来一大帮帮手助阵。械斗一触即发。东段调解员宋德清和宋文勇听到消息火速赶来,严厉地制止了双方的冲动,然后苦口婆心进行劝阻和疏导,终于使双方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解决了问题,成功地避免了一起流血事件的发生。这一次,市场调解员又立了大功!
可以说,群众的参与是预防犯罪、维护治安秩序最强大的、最有生命力的基石。没有群众的参与,便会耳不聪、目不明。民调员的魅力也正在于此: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群众的贴心人。上海市长宁区建筑工地多、集贸市场多,管理松散,吵闹打骂酿成命案时有发生。他们在18个市场和96个工地全部设立调委会,从不同省份、不同摊位选出有一定威信的群众担任民调员。这些民调员们情况熟悉,信息灵通,工作积极认真。截至今年5月底,共调处各类纠纷203起,处理纠纷苗子1179起,有效地消除了大批不安定因素。
如今,在我国的大江南北,无论是经济发达还是贫困落后地区,也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以群众为主体的基层民兵、治安队、调解会等群防群治组织,在预防、发现和制止各类违法犯罪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新疆,以民兵为骨干的群防群治队伍,被群众誉为“安居乐业的保护人”。近5年来,有40多万人次的民兵参加了护厂、护矿、护村和警卫重要目标的治安行动,并配合公安部门对治安状况不好的场所进行集中整治,有力地震慑了违法犯罪。
在湖北,以群众为基础、以4万名治保主任为骨干的治保队伍,有声有色地活跃在维护社会治安的第一线,为公安机关提供案件线索,协助公安机关破获刑事案件、查处治安案件,及时制止了一大批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被群众称为“不着装的编外警察”。
最令人高兴的是,从原来的被动参与,到如今的主动参与,越来越多的群众自愿加入到治安防范的队伍中来,不分男女、不论老幼。他们有的主动组建“义务巡逻队”,日夜巡逻保卫家园;有的见义勇为,挺身而出制止违法犯罪。“社会治安人人有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治安风气,正在逐步形成。
堵漏补缺各显神通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很多时候,犯罪分子之所以能将黑手伸出而且能得逞,是因为现实中有漏洞可钻。建立完善的制度,堵漏补缺,是预防犯罪、治安防范的重点。
1996年10月20日深夜,盗窃分子翻墙入院,撬开了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市里口中学财务室的大门,直奔储备现金、贵重物品的保险箱。保险箱怎么穿上了“铁马夹”?盗窃分子不得不拿出随身带来的锯子,朝箱外加固的钢板疯狂进攻,“吱嘎”的响声在寂静的黑夜中分外刺耳。保险箱内的财物危在旦夕……
早晨,财务人员一上班便被屋里遍体鳞伤的保险箱惊呆了!仔细查看后,不禁转忧为喜:已穿上“铁马夹”的保险箱抵住了歹徒的袭击,箱内票据帐单和近万元现金被保住了!
这一切都应归功于苏州市的保险箱专项治理。近年来,保险箱窃案增长迅猛,窃贼屡屡得手。从1994年起,苏州市广泛开展了保险箱专项治理活动,为2.4万余只保险箱穿上“铁马夹”:钢板罩壳、固定地面、加锁在内,有效地遏制了保险箱窃案。1995年,苏州市有66只保险箱被袭击仍安然无恙;1996年发生的保险箱窃案比去年同期下降53.5%。
对容易发生违法犯罪以及治安状况较差的地方和部位,加强管理、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有实效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单位、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治安问题,治理的角度和方法便各有千秋。
请看下面一组数据:已开展建安全文明小区活动5年的上海市,1995年评出的906个市级“安全小区”,其刑事案件总量比前几年下降近30%。
采取多种模式创建安全文明小区的广州市,已有1454个社区正在开展创建工作,覆盖面为55.2%,有247个安全文明小区去年一年未发生刑事案件,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
南京市纳入安全小区管理的有1054户居民。最近,公安机关对这1054户居民进行了随机调查,认为有安全感的1032户,近98%……
建安全文明小区,开垦出一块块治安“绿洲”,这是我国近年来在城市实行的一项颇有中国特色的做法。各地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加强治安防范,建成了一座座防范网络严密、群众积极参与、治安秩序良好的安全文明小区。
在我国农村,依法治村,不失为一项行之有效的加强治安管理的好办法。各地都从自身实际出发,适应农村治安形势发展的需要,寻找并实施对农民进行治安管理的新办法。
由于城乡人口流动加剧,吉林省梨树县一度为增长迅速的城乡流窜作案而头疼。从1993年开始他们实行了农村户口城市化管理,收效甚佳。村治保主任对农村的重点人口、暂住人口、寄住人口如城市般实行规范化管理。据统计,1994年以来,全县通过户口管理打击处理违法犯罪分子258人,打掉犯罪团伙8个,破获刑事案件78起,更好地维护了农村治安。
治本之计提高素质
如果有一天,面临着违法犯罪的诱引,你能抵挡得住、选择守法吗?如果有一天,面对违法犯罪,你敢于上前制止吗?
在预防犯罪的字典中,堵漏补缺只是治标之策,而治本之上策,是提高全民素质,尤其是法律、道德、文化素质,创造一个遵纪守法、勇于护法的社会环境。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文澜路的群众曾一度被这里的治安状况所困扰,歹徒在光天化日之下撬门盗窃如入无人之地……怎么办?光靠打击已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文明守法市民学校却在这里开出了令人心动的治安之花。每逢星期四下午,文澜路的大多数居民成群结队准时赶到学校上课:法律、道德、时事政治,风雨无阻。很多群众从此由漠不关心转变成了治安积极分子。面对违法犯罪,群众一改过去“敢怒不敢言”的现象,勇于制止违法犯罪。近年来,文澜路的治安案件大幅度下降,发案率比1990年以前减少一半以上。
知法才能守法,守法才能护法。多年来,我国一直坚持普法教育,逐步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在“二五”普法取得显著成效后,“三五”普法已在全国全面开展。各地都因地制宜,切实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普法形式,送法到厂矿、企业、学校、乡村……在全民普法的同时,各地还加强了对重点对象的普法,帮助他们知法守法。河北省积极稳妥地在全省普遍开展对轻微违法人员的教育工作,已办教育班2063期,受教育对象4.6万人次,受教人员改好率达到94%以上,有效地促进了治安稳定。
除了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文明道德的培养,对预防犯罪、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很难想象,在一个道德滑坡的社会里,会有安宁的治安环境。讲文明、有道德的人,守法系数也较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广泛开展了社会公德、家庭伦理道德、职业道德等道德教育,努力培养公民讲道德、守法纪的意识。
一个国家全民素质的提高,绝不是一时之事。预防犯罪、治安防范,也要从娃娃抓起!广东省汕尾市香洲管理区坚持每年给中小学毕业生上离校前的最后一课——遵纪守法课,请司法人员用身边的典型事例,使许多青少年对未来对人生有正确的选择;天津市办起了3723所家长学校,在加强校内法律道德教育的同时,加强家庭法制熏陶。学生们不但遵纪守法,而且还用学到的法律知识规劝家长改正不良行为。
从孩子到家长、从农村到学校、从道德到法制,随着全民素质的提高,人们的守法意识更强,见义勇为者更多,违法犯罪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欲犯罪者三思而后行。
加强治安防范、预防犯罪,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需要我们大家的努力,需要好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相信明天会更好。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满怀信心担重任团结港人创明天
——访香港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
新华社记者范丽青
刚刚被国务院任命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的董建华,17日晚飞抵北京。18日,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和钱其琛副总理分别会见了董建华。李鹏总理并代表国务院向董建华颁发了任命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的国务院令。晚上21时20分,董建华在下榻的宾馆首次接受了本社记者的专访。
坐在记者面前的这位海内外闻名人物,言谈举止确实像许多熟识他的人所说的那样:沉稳、坦诚,充满自信,值得信赖。谈起他的当选和被任命,董建华的话语里充满了对港人知遇的感激之情和浓烈的使命感:“我十分感谢400位推委会委员和600万香港市民,感谢国家给了我一生的最高荣誉!感谢中央人民政府对我的信任。”
深知首任行政长官任重道远
自12月11日得到推委320票当选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以来,董建华已在多个场合一再作上述表示。珍惜当选的荣誉,更知肩负的重任。董建华说:“香港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转变时刻,香港即将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下回归祖国,祖国的统一大业前进了一步,一个新时代就要开始。”
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作为第一任行政长官,肩负的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任。从大的方面来说,董建华认为自己的责任有三:首先是要确保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在特区成立前,将按照基本法和全国人大有关决定的规定,顺利完成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的组建工作,他的理想是“从一开始便建立一个行政主导而以全体市民利益为依归的特区政府”;就职后,行政长官第一年的工作非常重要。他相信:“只有安定,才能繁荣。过渡时期的团结安定是全港市民的共同心愿。”将把“推动社会团结一致,建立共同目标及归属感”放在首位,争取600万香港市民的即时信任和支持。第二是成功实践“一国两制”。他认为,“一国两制”是一个伟大的构想,已经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发挥重要的作用,但香港回归祖国后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毕竟是前所未有的事,在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胸有成竹:“落实‘一国两制’的根据就是基本法。基本法是经过起草委员会反复研究,写出文本,并广泛征询了广大港人意见,历时四年零八个月的时间才制定出来的,考虑周全,切实可行。我相信好好落实基本法,加强与各方面的沟通,必能成功实践‘一国两制’。”他动情地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深信香港和国家的长远利益是一致的。香港好,对祖国有帮助;国家好,香港会更好;我希望能带领香港,对国家今后的发展与和平统一做出贡献。”第三是要不辜负港人的期待,带领香港600万市民迎接21世纪的挑战,实现香港经济的持续发展,确保长期稳定繁荣。他说:“香港市民对第一任行政长官的期待是多方面的。一来这是港人第一次自己当家作主,希望港人自己管理的香港会比现在好;二来觉得在民生方面有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行政长官积极关注,注意处理。我深知港人对我的期望很高,我的任务是艰巨的。但我认为,只要落实基本法,大家团结在一起就能战胜挑战。”正式就职后,他将把改善民生作为首要的工作,其次便是集中港人智慧,制定香港的长远发展规划。
“我认为自己能做到”
面对如此重任,董建华清醒而自信:“我认为自己能做到。”这是一个谋定而后动的成功的企业家。做事稳健、有识见、有信心,这是他之所以在短短的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从一般市民对他没有多少认识,到赢得绝大多数市民支持的关键所在。谈起竞选之初媒体说他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董建华温和地笑了起来:“我真的考虑了很久很久。我反复问自己,要不要站出来,是否有信心、有能力参选并担任第一任行政长官?”
是使命感和自信让他站出来。他说:“我一家三代生活在香港,我热爱香港。我认为香港今天的成就很了不起,我也因身为香港的中国人感到骄傲,参选可以实现自己为香港、为国家做点事的愿望。我不见得能做得最好,但我会认真地去做。”一旦他站了出来,人们便看到了一个规划完整、步骤清晰、踏实进取、谦虚好学、充满主见和自信的参选人。认真、踏实、诚恳,善于吸取经验和教训,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董建华在商界和政界方面的工作中养成的习惯。这些经验将对他日后处理特别行政区事务有莫大帮助。
在担任东方海外(国际)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期间,受80年代中期世界航运业不景气的影响,董建华在人生道路和家族事业上遭遇了一次重大危机,今日谈起来,仍十分感慨。他说,挫折使人坚强,处理危机事件又训练了他处变不惊、化险为夷的能力。“我现在做事尽可能向远处看,经常提醒自己,作决定前要广泛咨询,并组织可靠班子作出详细计划和多种方案,经过深思熟虑才积极推行。”公司的业务使他有了与国际商业等界交往的经验,对于他日后向国际社会推介香港,推动发展香港在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角色大有助益。
出任港英政府行政局议员近四年,他对港府行政事务有较多了解,也对港英政府近年来过于注重“政改”、忽略对香港长远发展周密规划的状况感到忧心。他说:“香港是一个经济城市,香港的稳定繁荣要靠经济的持续增长。在政治问题上投注太多心力,社会争拗不断,将使香港偏离发展的大方向。我们实在需要长远规划,如何在‘一国两制’下创造更多的财富。”
身为香港特区筹委会副主任委员,董建华参与筹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工作,一年来频频来往于香港与内地之间,使他获益良多,进一步加深了对祖国的了解和信心,加深了对“一国两制”的认识和对香港基本法的熟悉、掌握,也增多了与内地官员共事合作的经验。筹委会“面向港人,依靠港人”的工作方针给了他很大启发。他说:“香港的平稳过渡和长期稳定繁荣,要靠广大港人同心协力去努力、去实现。我作为行政长官,有责任广纳社会优秀人才,了解各阶层的需要,推动社会团结一致,建立共同目标及归属感。”
公务员平稳过渡很重要
从自李鹏总理手中接过国务院令的那一刻起,董建华正式步入香港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的工作生涯。他说:“从北京返回香港就将开始着手筹组特区第一届政府的工作,要做的事情很多。我想,公务员的平稳过渡很重要。”
董建华说,香港社会对公务员大多数的工作是肯定的,也希望港府的大多数公务员能过渡为特区政府公务员。中央领导人、预委会、筹委会和他个人都曾多次表示,希望大多数公务员能留下来,继续为香港市民服务。至于具体的留任官员,董建华说,他会在进一步接触公务员的过程中作出安排。
香港在过渡时期还有很多社会关心的问题,董建华说:“我会尽量回应社会的关注,公开我的看法。比如,对于如何处理好与中央人民政府的关系,我认为,中央领导人很关心香港,对落实‘一国两制’方针、保持香港稳定繁荣很有决心。因为这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今天,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都表示将全力支持我的工作。所以对这方面,我很有信心。”
董建华还说,回港后也将展开与港英政府合作的工作。这方面中英联合声明有规定,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也进行过协商,“希望双方能好好合作,这对于香港平稳过渡是有利的”。
此外,董建华仍会继续参加筹委会各项筹建特别行政区的工作。他说:“筹委会工作量不小,150位筹委都十分认真、尽责。每项议题我们都进行反复思考、讨论,作出来的决定都是有代表性的。下一步最重要的工作是,于本月21日召开推委大会选举产生临时立法会,这将使特区政府成立时架构齐全,法制完备,同样是确保平稳过渡的重要条件。”
让所有港人分享繁荣
董建华身居香港数十年,对香港有相当的了解。他深知香港过往的成功之道。对这些成功之道,日后特区第一届政府必须加以发扬光大。他说:“香港应坚持行政主导,同时加强行政与立法机关的协调,以法治为本,并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杜绝官商勾结,确保平等竞争的条件。”他说:“我们将尽力做得更好。”
然而,参选第一任行政长官使他又一次更深刻而全面地认识了香港的方方面面。他说:“参选后,我不断与不同阶层、不同界别的人接触,了解并体验各种不同的看法。我从中发现香港的未来将面对很多挑战,成功的背后也有很多隐忧。”
他看到,发达的香港有很多不足之处。在繁荣的香港,还有不少人居住在一床之大的“笼屋”,不少人聚居在简陋、破烂、脏乱的棚屋区。有的老人无人照顾,有的老人虽有多个子女却必须靠上街乞讨糊口等。董建华感到,改善民生是广大香港市民的强烈而迫切的愿望,他将此列为就任后要首先着手进行的工作之一。同时,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香港,重新确立和认同一些世代相传的中国人的价值观,是重要的。他说:“若能将东西方优秀的文化和价值观结合起来,香港社会会更健康、更好。”
他说,目前香港社会存在着五大迫切需要改善或长远规划的问题,这就是房屋、教育、老人福利问题和创造财富、工业取向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环环相扣,都关系到香港的平稳过渡和长期稳定繁荣。他再次谈起自己在参选“政纲”里所规划的目标:希望“确保每个阶层的市民,无论男女老幼,或贫或富,都有分享繁荣的平等机会;经济要攀上另一个高峰;要提升本地的工业水平;要提高技能及教育,以应付新的挑战”。
对治港之道和香港未来蓝图,董建华有着说不完的设想。然而,他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允许自己“坐而论道”,他深知自己从被任命的那一刻起,已不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港人、属于国家,他必须巨细靡遗,从头做起。
他寄语港人,在这回归的时刻,大家要团结在一起,共创香港更美好的明天,为祖国实现现代化、繁荣富强做出贡献。“正如江泽民主席所说,有祖国强大作后盾,有600万港人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成功。”他期许自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要让香港在我中国人的管理下,更加繁荣更加灿烂。希望五年后我任满之时,历史会说‘嘿!他做成功了’。”
这,就是董建华的抱负。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12月18日下午,北京电视台在香港拍摄1997年春节特别节目——《同是一个梦》京港老人联欢会,京港两地老人同台演出。图为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同声合唱《圆梦》。 新华社记者 李启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