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东方红”几乎是中国农机化的代名词,30多年来,中国第一拖拉机工程机械公司为中国的农业提供了100多万台拖拉机、推土机、农用车等机械装备。在市场沉浮中,他们以农业为本的宗旨一直没变——
一拖:关注农业
时值岁末,中国第一拖拉机工程机械公司一路接一路的人马,又奔赴全国各地农村,了解今年农民收成、明年打算、支农政策及农业开发计划。谈起农业,从总经理到一般员工都滔滔不绝,从中低产田改造到三江平原开发等,如数家珍。
关注农业,不仅使“东方红”品牌在农民心中扎下了根,也使该公司近10年来,每年的销售收入以近4亿元的幅度递增。经营领域越来越宽广。
农村坐标
关注农业,是一拖被逼进市场后的基本信条。
1981年,一拖几乎被推上绝境。农村生产经营规模的狭小使身躯庞大的东方红履带拖拉机失去用武之地,产量由上年度的2.4万台下降到9000多台,眼看同行的“小兄弟”们或关门大吉,或一拍屁股跳出“农门”,一拖突然间失去了“坐标”。
当他们带着满腹惆怅去北京“问路”时,谁也讲不明白,于是他们沉下心来,把目光转向热气腾腾但“拒绝”农机的农村。
从1981年4月到5月,他们组织了1000多人的六路“调查大军”,奔波在两湖、两广、西北和东北等15个省的47个地区106个县的乡间阡陌上。这次调查不仅引发了一场农机产品小型化、多样化的变革,也使一拖人坚信:作为特大型企业,肩负着实现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历史使命,不管遇到多大的风险,坚持为农业服务的宗旨不能变。
“坐标”找准,方向明确,十几年来,尽管农机市场四起四落,尽管国家支农的负担沉重地落在一拖人的肩上,但他们咬紧牙关,瞄准农村需求,仅用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就试制出农民需要的东方红150型小四轮拖拉机,并逐渐发展为170、180到200型十几种型号的系列产品,目前年产量高达14万台。同时他们对老产品75型履带拖拉机进行换型改造,发展了802、1002、1202型等换型、换代产品,并拓宽服务领域,生产推土机、压路机和挖掘机等农民养鱼、修路、烧砖等急需的变型产品。目前,一拖已形成了8大系列50多个品种100多个型号的庞大的产品体系,能满足农村不同层次需求,企业彻底走出了产品单一的死“胡同”。
农民情感
一拖被称为“工业里的农业,农业中的工业”,这种特殊的背景使他们更加关心怎样帮助农民尽快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落后的耕作方式。
近年来,一拖先后到东北三省、西北五省和京津地区作抽样和典型调查,得出了大拖深耕25—30厘米,小麦增产15%、玉米增产25%的准确数据,这对于我国在人均仅0.06公顷的土地上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有重要意义。他们还先后向机械部、农业部和国务院呈送了《黑龙江省大型农机数量锐减,超期服役情况严重》、《关于部分省、区更新大型农机具、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调查报告》等,江泽民总书记重新强调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时,他们很快掌握了全国各地农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及不少省市实行更新大型农机具资金自筹、农贷和财政补贴相结合的作法,促进农机具销售。农机热销后,为了不冷农民兄弟的心,他们月月组织满负荷生产,牢牢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有一段时间,一些省下文严禁销售本省自己能生产的农业机械,否则一律不给柴油和上牌照,或给予一定数量的罚款。这种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严重危害了农民利益。一拖积极向机械部等部门反映情况,很快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下文坚决取消这种垄断性的地方市场管理体制。每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一拖反映最多的是一些地方支农政策“雷声大、雨点小”,呼吁支农不能开空头支票。去年10月一拖40年大庆,他们请农业部推荐,特邀一批全国种粮产棉大县、大户来洛阳作客,并奖励8台履带和轮式拖拉机,在广大农村传为佳话。
农业魅力
农机工业目前已从过去牺牲企业效益支农的窘境中逐步走出来,中国农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农业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参与农业投资,使竞争日趋白热化。
对一拖来说,关注农业更大的魅力,还在于不断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其经营战略。
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今年是一拖历史上投入技改资金和开发新产品最多的一年。80—100马力菲亚特拖拉机基本实现了国产化,年产可望达到千台。东方红四轮农用运输车已实现多品种系列化生产,明年订货超过两万台;一拖和英国里卡多公司合作研制的东方红柴油机年产量已接近两万台……在今年秋季订货会上,一拖的新产品引起了各地经销商的浓厚兴趣,明年该公司55—60亿元销售目标中,新增产值部分将有一半由新产品承担。
建立覆盖全国的销售服务体系。在200多家用户服务销售中心,每天有关产品开发、质量、农业政策和市场动向等信息不断从天南海北汇入企业的决策中心。今年针对一些地区出现坑农、误农现象,他们推出了“先服务、后销售,先配件、后主机”的营销方针,取消了配件ABC限额供应的习惯作法,明确规定,签订供货合同必须签订服务协议,用户可挑选小四轮上的柴油机等,这些措施受到农民兄弟的热烈欢迎,仅秋季订货会合同额高达40亿元。
苦练内功,加大改革力度。目前公司已实现了全员劳动合同制,二级单位模拟法人运行,股份制改造紧锣密鼓,母子公司体制初具雏形。为夯实基础,他们还把今年定为“管理年”,加强质量、成本和基础管理,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关注农业,使一拖对未来充满信心。总经理方刚介绍,根据目前的发展,企业到2000年达到100亿元销售收入的二次创业计划可望提前一年实现。届时,一拖作为装备农业的最大的工业企业,将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附图片)
压题照片为正在作业的东方红拖拉机。(田鹏郭利民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重新认识农业、农民和农村
——对山东省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变化的观察与思考(下)
本报记者姚力文
发展大农业、大流通,培育经济增长点
实践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大农业、大流通格局的初步形成,是农业大县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的重要依托。市场具有巨大的拉力,一个产品在一个地方形成了市场,这个市场的辐射力越强,拉力越大,就可以形成生产和流通的良性循环。因此,依托大农业、大流通的格局,并充实、发展和健全这一格局,千方百计地帮助和培育农民这个市场主体,帮助农民不断拓宽流通渠道,开辟市场、建设市场,促进和发展市场农业、生态农业,这应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前农村市场主体大体上包括农户、联户、民办企业、集体经济实体和乡镇企业。实践表明,家庭联产承包制将长期存在,如果中介组织解决了,就会更有利于它的充实和发展。要把发展和组织农民自愿联合、自我服务的中介组织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在发展中介组织这个问题上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要坚持自愿,坚持民办;二是要尊重群众的选择。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势利导,水到渠成。
金乡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市场经济的“三字经”,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好经验。第一个字是“特”。首先在选择自己的产业格局上求“特”,再就是产品上要“特”。集中精力,创出名牌;第二个字是“早”;第三个字是“导”。就是加强对农民的帮助和引导,着力培育农民主体。这三个字都做到了,大农业、大流通的格局才有可能形成和发展。
正确认识和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经营
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有多种形式,诸如:龙头企业或公司加农户,以各行业技术能手为核心的专业协会加农户,科技实体加农户,流通组织加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加农户等等。多样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共同特点是:强调贸字当头,面向国内外市场,依据市场的多样化要求,来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这是经营思想上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革新和进步。
在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整个生产链中,龙头企业处在关键地位。它对上,接受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对下向农民提供系列服务,组织农民按合同定向生产;对外积极搞好经销,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因此,扶持和建设好一个龙头企业,就可搞活一项大宗农副产品,影响和富裕一方农民。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可为万千农户(或联户)经营走向大市场架起桥梁,并把他们吸引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上来。这既有利于富民、富乡、富县,又有利于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有人指出,在体制转轨时期,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最佳选择”,这一论断是符合实际的。没有分化,没有专业的分工和商品交换的活跃,就没有农业的社会化大生产。比如畜牧业、蔬菜瓜果业,随着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提高,鸡、牛、猪、兔或洋香瓜、西瓜、大蒜等等,都可以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从事不同产业的劳动者的收入,也就不一样,率先形成产业化的,就会比分散的小生产富得快。贸工农一体化这种经营方式,是在承认并尊重农民小生产的基础上,促进商品生产的专业分工,并把农民的小生产与企业、与市场连结在一起,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的大生产,从而促进生产力更快更好地发展。这种经营体制已经显示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拉动作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正确认识和发挥行政手段的积极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机制的转换时期,旧的机制及其惯性还在顽强地起着作用。培育农村市场主体,操作起来是不那么容易的。如何从实际出发培育农村市场主体?莘县燕店乡提出的思路值得重视和研究。他们提出分两步走:第一步,行政手段+效益观念。就是在考虑运用行政手段的时候,必须面向市场,认真研究市场,并考虑究竟能给农民带来什么效益。然后逐步过渡到第二步:群众自主+价值规律。乡镇领导这样来引导、帮助农民步入市场,逐步地培育和壮大农民这个市场主体。在这个问题上,借鉴过去的经验教训,我认为,第一,要辩证地对待行政手段,合理地利用行政手段。以效益观念为指导的行政手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去使用,是有效的。但切不可迷恋行政手段,夸大行政手段的作用;第二,要积极地帮助扶持农民建立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中介组织;第三,要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坚决改变催种催收的旧方法旧习惯,努力用科学与技术来武装农民,想方设法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等多方面服务。县、乡干部应通过多方面的服务来实现领导,来密切干部与农民的关系。
领导农村经济工作,切忌短期行为、形式主义、简单化、瞎指挥,这些都是旧机制综合征的一个侧面。在目前这样的行政机构和体制的条件下,各个地区、各县之间,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短期行为。为什么农民负担这么重,这是由于政府综合机构的调控能力弱,政出多门和短期行为造成的后果。上边有短期行为,下边自然要发生形式主义,甚至有比形式主义更糟的东西。现在的体制是领导干部三年一换、五年一换,作为一级领导总想在三五年内拿出新的成绩。由于忽略政策上的连续性,便出现了“张书记”挖河、“李书记”填沟的现象。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应当在改革干部管理体制上动脑筋、下功夫。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庄稼院里的“培训班”
范伟
秋收大忙刚过,辽宁省普兰店市大刘家镇大刘村村民王金玲家里又热闹开了,村民们三三两两来到她家,有的翻报纸找资料,有的在杂志里面找信息,边看还边议论着地里的庄稼活儿。原来,这是王金玲办的“家庭函授学院”又在上新课了。
王金玲今年47岁,只有小学文化,干农活儿却有几十个年头了。王金玲干庄稼活跟别人不一样,她好动脑筋找窍门,样样农活儿非得干出个名堂不可。为了学知识长见识,她自费订了好多种跟种地有关系的报刊,只要报刊一到,无论多忙多累也得挤时间看个仔细,边看边记还边琢磨事儿,时间长了,她干出的活儿,讲出来的庄稼嗑跟别人就是两样,不少人登门来向她问这问那。有的她能讲明白,不大明白的便出外求师请教,镇里举办的科技种田学习班她是一课不落,回来还得背回一大包书籍、材料和有关的录像带,发动大家学看,然后照着去做。光这样她还觉着不够劲,于是就动员大家伙订阅科学种田的报刊,前后屯的人都信服她,一下子订了好几十份。她跑邮局为乡亲们办手续,邮递员也就把全部报刊定期送到她家里,王金玲当起了义务送报员,一送就是13年。
有件事使王金玲很受触动:前年,她从外面学到了水稻抛秧技术,回来就在自家地里搞起了试验。秧苗刚抛完,丈夫赶来了,见田里七倒八歪的秧苗火了:“这叫干活吗?!简直是在糊弄玩!”丈夫说不服她,赌气下田里去扶苗。结果,抛秧长出的水稻又密又壮,增产近20%;而被她丈夫扶一把的地块反倒减了产。水稻一收回家,丈夫羞红着脸冲她只说了一句:“谁想到几千年老祖宗留下的活能改,还真改出名堂来了!”王金玲的心里头却合计开了:村里像丈夫这样的老脑筋不知还有多少,学到了东西得让他们自己往田里用。从此,她把自己家的那点地全部腾出来做了试验田,什么水稻抛秧、打药、除草、培育大豆新品种,她都带头搞试验,试验好了把大家伙领到地里看,教大家伙干。人们说,王金玲又讲课、又辅导,家里有资料,有录像,就像办了个“培训班”。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夫妻下乡当农民三年交粮三十万
江苏省无锡市市民吴俊明、谈源钰夫妇,放弃城里轻松的生活,自愿来到江阴市马镇杜典村当农民,他们承包了120亩农田,还办了一个副业场。吴俊明夫妇除了种好120亩粮田外,养了上千头猪、上千只鹅,还承包了10亩水面养鱼。
三年来,夫妇俩共向国家交售粮食15万公斤,出售肉鹅5000多只,肉猪500多头,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图①:吴俊明在鹅场喂饲料。
图②:吴俊明和谈源钰承包种植的120多亩稻谷,今年又获得丰收,亩产达700公斤。夫妻俩正在晒场上筛扬稻谷。
新华社记者 高梅及摄影报道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湛江成为南方最大北运菜基地
本报讯广东省湛江市推进规模经营,促使北运菜生产向区域化、基地化发展。全市北运菜种植面积由1985年的12万亩发展到目前的60多万亩,产量由4万吨增加到62.7万吨。1995年,北运蔬菜占南方6省南菜北运的1/4,占广东省北运菜的40%以上,成为南方最大的北运菜基地。
湛江市把建设北运菜基地作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主要内容来抓,成立了果菜北运办公室。现全市种植北运菜面积超过2万亩的乡镇有20个,有2000亩以上的丰产方数十个。(陈学豪)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莱芜推行土地“占一造三”计划
本报讯山东省莱芜市是全省人均耕地最少的地市,今年以来,这个市大力推行每占用一亩土地,开发补偿三亩耕地的“占一造三”计划,共开发各类土地3万亩,其中耕地1.13万亩,市、区、乡、村四级共投入资金600多万元。这只是莱芜市实施跨世纪土地开发工程的第一步。这个市计划从1996年到2010年用15年或更短一点的时间,开发耕地40万亩,将全市80%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起来,使人均耕地由现有的0.73亩增加到1亩。(李鹏刘慕平)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武冈农民自修8000多处水利工程
本报讯湖南省武冈市晏田乡焦林村农民林彰平,投资7000余元修建的蓄水池近日竣工,解决了近2000亩稻田的灌溉用水和千余人的生活用水。至此,这个市农民个人投资和联户合资动工修建的水利工程已有8000多处。
这个市规定,凡个人投资和联户合资办水利者,市水利部门无偿提供技术服务,优价供应水利器材,并给予每处工程200元以上的奖励。此举调动了农民个人投资和联户合资修水利的积极性。今冬,全市已有2万多农户,自筹资金近千万元,动工修建水利工程占全市冬修水利工程总处数的81%。(关贤华)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致富干部与任务干部
舍石
一位从事农村调研工作的同志最近告诉笔者,现在农村村级干部中,除了那些软弱涣散不能胜任的干部外,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致富干部,即思路开阔,作风正派,懂经济,会管理,不仅自己致富,而且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把集体事业搞得红红火火。另一种是任务干部,他们把完成县乡各种指标任务作为为“官”标准,所做的“工作”往往仅限于向农民催粮收款等,至于发展经济,致富群众,很少去考虑,也没有这方面的本领。令人忧虑的是,在一些地方,这种任务干部还占有相当的比例。
村级干部工作在农村第一线,是一方群众的领头雁,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大部分工作要通过他们去贯彻和落实。特别是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向小康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村级干部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有一些乡镇,选拔村级干部往往就看能不能完成乡里下达的各种任务,这是片面的。
在农村,从一定意义上说,干群关系就代表着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干部形象就是党和政府的形象。由此看来,村干部虽小,但作为整个农村干部队伍中的一部分,由什么样的人来担任,并非一件随随便便的小事。一名合格的村干部,首先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群众办实事,受群众所拥护,特别要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把群众引上致富之路;二要懂政策,作风正,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依法办事,积极完成来自各级的政治、经济方面的任务;三要讲真话,对那些违反政策,加重农民负担的不正当行为,不管来自哪一级,能够大胆予以抵制。如果不问青红皂白,一切围绕上级的“任务”转,与农民群众无共同语言,这样的村干部必然会遭到群众的反对。一个地方如果“任务干部”多,不仅会影响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而且还会引发一些干群间的矛盾和纠纷,影响农村社会的安定,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
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实现小康,是各地农村干部最大的任务,广大农民群众热切盼望一大批致富干部成为他们的带头人,希望更多的任务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尽快成为农民群众欢迎的致富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