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我看改革十八年

  又到南菜北运时
广东省化州市委宣传部黄均雨
深秋的南国,已有丝丝凉意。田野依然一派葱绿,穿梭其间的菜农正忙着采摘丰收的果实。机耕道旁,临时搭起的南菜北运收购站熙来攘往,热闹非凡。一个个衣着鲜艳的菜农,数着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钞票,笑得合不拢嘴;一辆辆装满北运菜的大卡车,往火车站直奔而去……
看到这喜人的情景,令我回想起18年前苦涩的一幕:地处鉴江平原的广东化州市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土地肥沃,四季宜种瓜菜。1977年冬,素有种冬季瓜菜传统和技能的同庆镇农民种植了瓜菜近万亩,亩产达1000公斤左右。然而,丰收带给他们的并不是喜悦。一大早,菜农用肩挑、车拉,急急忙忙地从5公里外把瓜菜送到供销社,等待收购。但是,独家经营农副产品的供销部门因销路不畅。菜农排一整天队,结果连6分钱1公斤的瓜菜也销不出去。有的只好忍痛把一担担、一车车的瓜菜,倒往马路边、水沟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富民政策像春风吹遍了南粤大地。1979年,同庆镇农民柯华土率先进入南菜北运领域,成立了粤西第一家联营果菜北运公司。把当地产的瓜菜运到长沙、武汉等地销售,既解了菜农“卖菜难”的愁结,又丰富了外省城市居民的菜篮子。此后,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一个个果菜北运公司应运而生,农民种菜的积极性与日俱增。销路畅,生产旺,百业兴,农民富。到1995年底止,全市共建立了20个北运菜批发市场,设立购销网点2100多个。旺销季节,每天从化州境内发出的北运菜达100多个车皮。种植北运菜致富的农民,也盖起了一幢幢宽敞明亮的小洋楼。柯华土因搞活北运菜流通,带动当地农民致富,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第2版(经济)
专栏:我看改革十八年

  户口“跳槽”记
河北省广宗县委宣传部裴宪增
我家的户口发生的戏剧性的变化,着实耐人回味。
我高中毕业后,当了名每月挣6元钱的民办教师,举家为之雀跃。后来我考上每月32元的长期代课教师,乡亲们都眼红,在那一个工值仅三毛钱的年代,32元可是一笔沉甸甸的数额呵!尤其是我1980年考上赵庄师范,端上铁饭碗,街坊邻居都把我看成了不起的人:一朝跳农门,来日黄金屋哇!我也为自己吃上商品粮而自豪了老长时间。我心说,以后要把妻子、孩子都转成商品粮,跳出农门,彻底与农业户口“拜拜”。
机会还真来了。1988年我拿到大专毕业证,翌年便有全家转商品粮的条文,我乐颠颠急不可待地把妻子、孩子都转成城镇户口。乡亲们都争相议论:“瞧人家多有能耐,全家吃商品粮了。”可这次我没兴奋多长时间。随着改革车轮的滚动,农村经济一天天活泛起来,种地的一天天吃香起来,农民的日子一天天滋润起来。眼见得农民的腰包一天天在鼓,回头再看转成商品粮的他们母子,读书的、待业的,都光啃我的工资,哪受得了!
1994年秋末,村里调整土地。我思想激烈地斗争了一阵子,与妻统一意见后,一咬牙把他们母子的户口又转回去了。谢天谢地,村里没说二话就接纳了他们。妻在家里种棉花、花生、蔬菜,一年的收成比我的工资还高呢。想不到跳来跳去,终归又心甘情愿地回到农门。如今,有人问我:“你家属吃商品粮吧?”我便气壮壮地答:“转回农村去了。”他们便很眼羡地说:“还是有地好,有粮吃,有钱花。”
如今我一提户口的事,妻便取笑我瞎折腾。农民们又盖新房子,又添高档家具,还骑着摩托满处跑,真叫我这国家干部眼馋了。现时,乡邻们一问我每月挣多少钱,我就嗫嚅道:“每天10块钱。”他们便哧哧笑。不过我心里还挺高兴。


第2版(经济)
专栏:

  1996年中国农业十大新闻揭晓
本报讯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农业分会组织的1996年中国农业十大新闻评选活动近日揭晓。
1996年中国农业十大新闻是:
1.江泽民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就农业和农村工作发表重要讲话。2.我国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3.中国政府发表第一部关于粮食问题的白皮书。4.《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出台。5.中央决定扶贫攻坚实行层层责任制。6.国务院五部门首次组织大型联合收割机跨省跨区作业。7.黑龙江农垦为粮食增产做出贡献。8.渔业法颁布十周年,我国渔业成绩斐然。9.我国消灭牛肺疫。10.农用运输车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第2版(经济)
专栏:

  海外舆论称道
中国注重股市风险有利于市场长期发展
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人民日报16日发表了题为《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及日前公布1996年股票发行额度,一些海外媒介纷纷作出反应,尤其是香港主要报纸都以较大篇幅详尽地介绍了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的内容和国家计委、国务院证券委公布1996年新股发行额度的消息,报道中国股市前一段暴涨不正常,监管部门采取措施是为了规范市场,抑制过度投机,维持证券市场长期发展。
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是“健康的、正确的”。美联社报道:“最近一段时间成千上万毫无股票交易经验的中国人涌入股市,希望从4月以来价格上涨幅度已超过100%的股市中赚钱”。中国监管部门采取措施,是为了抑制前一段市场的过度投机,“因为他们担心投资者对风险茫然不知,同时担心操纵市场和其它违规行为带来的影响”,“传达了一个信息、纠正了一个错误看法即政府会托市”。香港一电台报道,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是“健康的、正确的”。
语言严厉,力度较大,但有利于股市长期发展。香港东方日报、商报报道:评论员文章会对深沪股市造成一定的影响,近期火热的炒股估计会受到一定遏制,文章语言严厉,“但长远来看,有助减低投机炒作的风险”。“股民应放长眼光,从以往多次扩容后的股市表现来看,长线而言仍是对股市有利的”。
管理部门应遏制股市暴涨,从长远看利大于害。香港商报认为,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显示管理部门“对近期中国股市的不正常现象相当重视,并下决心整治,从长远看来,利大于害”。
采取涨跌幅限制可避免出现崩盘。香港经济日报认为:国家计委、国务院证券委联合公布股票发行规模,并比去年增加一倍的消息,“显示当局冷却股市的信心,深圳和上海股市升跌幅度限制在10%以内,这个措施可以当作增加上市规模的一个配套手段。新股上市规模公布,中国股市会出现下跌,限制了升跌幅度,正好可以避免股市出现崩盘”。香港某报也认为,“大盘基本调整到位,可望企稳”。


第2版(经济)
专栏:

  上海工行当好国企“金融参谋”浙江工行为企业联营做“红娘”
本报讯记者康燕报道: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在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中探索出一条“互惠、互利、共荣”的银企合作新路,在国有企业出现生机的同时,银行自身也得以发展壮大,存款及贷款余额均突破千亿元大关。
银企之间应该怎样合作?工行上海市分行行长沈若雷的体会是,关键是找准银行体制改革与国企改革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共振点”,把银行金融服务手段、方法、工具的创新和企业内部机制的转换作为合作的“突破口”。
在被列入全国300户重点国有企业名单的29户上海企业中,有26户由工行上海市分行作为主办行。目前,该行与包括宝钢等在内的18户企业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今年头8个月,该行把1000多亿元各类贷款余额及新增贷款77亿元中的80%以上投向了重点国有企业,上海国有企业用于技术改造的贷款也有60%源于工行。
上海工行积极为企业当好“金融参谋”。在与宝钢等属于“锦上添花”的企业的合作中,该行帮企业在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出主意、想办法,并适应企业的资金运作要求,发展和创新金融工具和管理水平。在与上海家化等一批拥有国有名牌,但具有一定投资风险的企业合作时,上海工行则把资金重点投在启动企业良性运转的各个环节。
工行上海分行支持企业改革,立足点放在转变企业机制上,而不是简单地给予优惠政策。在支持企业兼并时,注意维护银行债权。4年来,该行采用一系列金融手段,使“三枪”集团连续兼并6家破产企业,虽然“三枪”承担了1.2亿元的债务,是国企改制中承担债务最多的企业,但它的年销售额仍超过了8亿元,净利3000多万元。
本报讯浙江省工商银行日前摆摊设点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相亲会”,54家来自全省重点骨干企业的老总们,在130多家困难企业中寻找联营和兼并“对象”,有28个重点骨干企业当场相中了“对象”。浙江省分管工业的叶荣宝副省长称此举“开创了银行企业协作的新形式”。
这次活动是浙江省工商银行为配合本省工业结构的调整和提高自身信贷资产质量而进行的。有关专家认为,这对加强银行与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的合作,在全省范围促进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的进程,推进社会资产向优势企业集中,深化银行支持重点企业发展、优化资本结构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还为这些企业的合作和发展提供了一条龙的优惠服务措施。一是集中信贷资金支持重点骨干企业的发展;二是加大技改力度,“九五”期间将以总贷款25%左右的规模,支持技术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大力度盘活贷款存量,支持优势企业资本经营,促进低效益资产的转化。优势企业因兼并引起资金不足的,在符合贷款基本条件下优先安排。(赵相如柏毅)


第2版(经济)
专栏:

  丰收告诉我们什么?
——丰收之后话农业之一
本报记者江夏
“九五”第一年,农业就来了个“开门红”。继夏粮、早稻增产之后,秋粮一锤定音,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800亿公斤以上,刷新了去年刚刚创造的4666亿公斤的历史最高纪录。与此同时,小麦、玉米的产量也攀上了新的高峰。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一直在4500亿公斤左右徘徊。到去年为止,只有两个年份冲过4500亿公斤大关。但是相对于不断增长的人口和十分有限的耕地,我国的粮食供求基本处于紧平衡状态。面对今年粮食总产的最新纪录,人们在振奋之余,仍然心存疑惑:这可能吗?大灾之年,粮食为什么还能大丰收?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经稳定地登上了一个新台阶?粮食的供求状况是否已经发生根本转变?怎样看待丰收之后出现的新问题?今后,我们还需不需要继续花大气力加强农业、抓紧粮食生产?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必须正视的。
今年粮食生产特点:不同季节、不同作物、不同地区均衡增长,预计全国有2/3省份粮食总产将超历史最高水平
如果你到粮食主产区走一走,哪怕是到家门口卖粮的小摊上转一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今年的丰收气氛。上好的东北新大米,过去卖到3.8元钱左右1公斤,现在只要3—3.2元左右。这是今年粮食供求平衡有余的最新价格信号。
据农业部门分析,今年的粮食生产,有三个明显不同以往的特点:一是季季增产。夏粮比去年增产72亿公斤,早稻增产18亿公斤,秋粮预计增产50亿公斤以上。二是主要粮食作物均衡增产。预计小麦比去年增产70亿公斤,稻谷增产30亿公斤,玉米增产50亿公斤以上。三是地区间平衡增产。预计全国有2/3的省份粮食总产将创历史最高纪录。
过去,曾经有过这样的年份:粮食总产不一定少,但稻谷减产,南方人口粮喊紧;玉米减产,养殖业饲料叫缺。而今年,粮食总量增加的同时,实现了不同季节、作物、地区之间的均衡增产。这对保证总量平衡、改善品种和地区平衡关系,意义非同一般。
4800亿公斤,这是个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振的数字,正是有了这个实实在在的粮食产量作保障,才有全国物价涨幅的降低、宏观环境的宽松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九五”计划规定,2000年的粮食生产目标是:达到4900亿公斤,力争5000亿公斤。实现这个目标,虽然难度不小,但并非遥不可及。4800亿公斤,这个提前实现的目标,使我们看到了粮食增产的巨大潜力,并且有理由相信,我们完全有能力实现对世界的承诺: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好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丰收的原因:粮价提高,调动了亿万农民种粮积极性,播种面积大幅增加,科技大显神威,老天爷帮了大忙
今年粮食获得这么好的收成,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去年粮食总产比上年增加215亿公斤,增幅达到4.8%,基数已经较大,在此基础上再创新高,实属不易。此外,从入夏以后,洪涝灾害来势凶猛,湖南、湖北、河北、广西、新疆等省区频频告急,着实让人为今年的收成捏着一把汗。庆幸的是,那洪水来时,大部分地区早稻已收毕,晚稻还未扬花,加上抗灾、减灾的措施得力,虽然给局部地区造成危害,但是对农业来说,大范围的降雨,反而使干渴的北方地区因祸得福,大大缓解了旱情。常年干旱少雨的内蒙古、陕西、甘肃等省区,今年粮食大幅增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雨量偏丰。往年对农业生产危害最大的干旱和早霜,今年也颇为收敛,在全国范围内影响不大。专家们说,对于农业生产来说,今年气候总的来说是好的。
尽管天公作美,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亿万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今年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向农业倾斜的政策,加之去年市场粮价较高,国家又及时地提高了定购粮的收购价格,提价幅度高达42%,使种粮有利可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增加粮食种植面积的积极性。据统计,今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8亿亩,比去年增加3000万亩,是近年来增加最多的一年。如果按全国的平均亩产推算,仅仅因为扩大种植面积而增加的产量就十分可观。各省坚持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对增加农业投入,落实支农措施,确保粮食增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农业部门重点抓好“种子工程”,精心组织了一批关键性增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在今年的粮食生产过程中大显神威。初步估算,今年因科技含量提高增产的粮食就占增产总量的38%左右。一位农业专家举例说,在水稻产区推广旱育秧及抛秧技术,仅此一项,亩产就能增加几十公斤。早稻的增产主要得益于此。
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促成了今年的粮食丰收。缺少其中的哪一项,粮食产量都会有所折扣。
丰收的喜悦,掺进了忧虑:粮食到手又愁卖,担心增产难增收。从全局和长远看,粮食供求仍然趋紧;就眼前而言,局部地区的“卖粮难”应予关注、解决
丰收来之不易,本该皆大欢喜。但局部地区传来的信息,却让人笑意未去便忧从心起。由于连续两年的丰收,一些粮食主产区出现了仓容不足、资金紧张、调销不畅的情况;一向高于定购价、议购价的市场粮价,在一些地方逐步回落,接近甚至低于定购价。随着局部地区粮食供求关系的变化,一些收购部门压级压价、不积极收购、不及时兑款的事情也屡屡被传媒曝光。农民辛苦一年,增产却难增收,来年哪里还有积极性扩大面积,增加投入?!全国有2亿多农户,即使只有其中的1/3同增同减,也会给农产品市场带来很大的波动。这样的教训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从1984年至今的十余年中,粮食连续增产→压级压价、卖粮难、伤害农民、放松农业→粮食产量急剧下滑,粮食供给再次趋紧→国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被迫放慢速度→农业升温、粮食增产……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怪圈。每一次循环,都使各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没有理由再重复同样的错误。
农业连续两年丰收,只是使前些年我国粮食供求紧张的状况有所缓解,但从全局和长远看,由于人口多、耕地少、需求增长快,我国的粮食供给仍然是紧平衡的趋势。对此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不可盲目乐观。
从前面对今年丰收原因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依然脆弱,物质装备水平不高,抗灾能力不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还没有稳定地登上新台阶。粮食增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要靠扩大播种面积和风调雨顺。粮食在我国始终具有特殊重要地位,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更不能放松粮食生产。对丰收之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真研究,切实解决。当务之急是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以合理的保护价把农民要卖的粮食收上来,增加中央和地方两级储备。并且抓住粮源充足、价格平稳、宏观环境宽松的有利时机,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珍惜农业发展的好形势,保护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真正走上持续稳定发展之路。


第2版(经济)
专栏:

  农资信贷管理有重大举措
陈俊生致信全国农资信贷工作会议
本报北京12月16日讯记者赵志文报道:记者从今天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资信贷工作会议上获悉,为使农资供应总量平衡、价格稳定,完善农资贷款的统一计划、分级平衡的运行机制,我国农资信贷管理将有重大举措。国务委员陈俊生致信会议,要求开创农资供应工作的新局面。
1996年,我国农资市场货源充足,销售增长,价格稳中有降,形成买方市场。与此同时,暴露了农资流通和信贷管理上的一些问题,如,资源配置与信贷计划管理脱节;多渠道经营不规范运作等。
农资信贷工作是关系农资供应总量平衡、价格稳定的大事。为了加强农资信贷管理,从明年起我国农资管理工作将有重大举措,其主要措施是:全国农资资源和资金的统一计划,分级平衡;对农资贷款实行“库贷挂钩”与总体保证担保授信额度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农资购销合同制并全面推行农资专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方式。
12月16日,国务委员陈俊生致信农资信贷工作会议。信中说:各级供销合作社农资公司要切实发挥好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总结已有经验,巩固农资供应工作成果,把资源充足、价格稳定的好势头保持下去。同时要切实加强包括信贷资金管理在内的经营管理,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各级农业银行在严格贷款管理的前提下,优先支持,保证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农资资金需求,继续支持供销合作社做好农资供应工作。


第2版(经济)
专栏:

大棚里的春天
河南睢县城隍乡汤庄村农民李俊社,在农行扶持下,建起一座塑料大棚,种植无公害蔬菜。今年初春,他一茬黄瓜就收入5000多元。如今虽是天寒地冻,而老李的大棚内却春意盎然。他充满信心地说,今冬明春再收入5000元没问题。
靳瑞堂 陈传彦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