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小岛和巨人
张弛
在林林总总的岛屿家族中,加拉帕戈斯群岛可谓独领风骚,没有哪个群岛像它那样拥有纷然杂陈而又独具特点的生态系统,也没有哪个群岛像它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成为《物种起源》这部惊世骇俗之作的“营养钵”。英国天文学家乔治·达尔文曾经这样评述:“倘若我的父亲查理·罗伯特·达尔文的智慧种子不是播种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是断难收获硕果的。”今年12月27日是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登上“比格尔”号海军勘探船,开始历时五年环球科学考察的165周年纪念日。谨以此文——一组小岛和一位巨人的故事,献给这位以探求科学和真理为毕生乐趣与职责、另辟人类认识世界新蹊径的“大孩子”(一个他生前接受和喜爱的绰号)。
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
从厄瓜多尔海滨城市瓜亚基尔西行一个多小时,便飞临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空。凭舷窗望去,孤悬于太平洋中的这个群岛宛如镶嵌在直抵云天的磨砂玻璃上的一串翡翠项链。岛上除了突兀的嶙峋礁石和蜿蜒通幽的小路以外,全然是一个草木葳蕤的绿色王国。各种珍稀动物或蹲伏于礁岩之上,或穿行在包容从羊齿植物到参天椰树在内的森罗万象的林莽之间。在这里,南极的企鹅和热带的大蜥蜴和睦共处,鹈鹕和火烈鸟相互嬉戏。在集各个气候带动物之大成的偌大天然动物园里,还有许多在其它地方已经绝迹或者具有某些特征的新物种。群岛特有的陆地巨龟,是当今世界上尚存的最古老的动物之一。这种龟孵化破壳时仅100克,50年后背壳坚硬才算长成,成年巨龟高1.2米,重达150公斤。它们匍匐于岸边灌木丛中,以嚼食多汁的仙人掌为生。由于群岛往昔盛产这种暗褐色的巨龟,便以“加拉帕戈斯”的名称传世,在西班牙语里即“巨龟”之意。生态繁复且标新立异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久负“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的盛名。1979年7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授予它“世界自然遗产”的荣誉。
加拉帕戈斯获此殊荣是当之无愧的。不过,为了揭示它的奥秘,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苦努力。考察结果表明,群岛形成于地质史近期,由火山喷发出的熔岩凝固而成。虽地处赤道,但由于受附近海域中洪堡寒洋流、尼尼奥暖洋流的复杂作用,以及岛上地势起伏的影响,出现了四个迥然有别的气候带。多样性的气候再加上火山地貌的特殊自然环境,就使不同习性的动、植物共存于弹丸之岛上。也缘于这种罕见环境的长期影响,一些物种发生变异,独具鲜见的特征。
达尔文与巨龟之岛
不难想象,这座宝岛对于年轻的博物学家达尔文来说有多大的磁力。1835年9月15日,当“大孩子”来到岛上时,他禁不住欢呼雀跃起来。他一共采集到193种植物标本,发现其中100种是群岛特有的品种。他还观察到,同一类的鸴(音学,灰雀属小型鸣禽),在群岛上有14种变种。有的为了适应在岩石上觅食,喙变得又短又厚;有的为着捕捉昆虫,喙变得长而尖;还有的为着啄食树皮缝里的小虫,居然能口衔仙人掌的刺来代替啄木鸟的长喙。近在咫尺的这些小岛上的为什么喙的大小、结构上会如此不同?这些事实是传统的神创论所无法回答的,必须作出新的科学解释。达尔文由此勇敢地踏上了相信科学、追求真理的漫漫道路。1859年11月24日,他的光辉巨著《物种起源》终于问世,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崭新的进化学说。如果说,生活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叶的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冲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教条,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宇宙观,引起一场意义深远的“哥白尼革命”;那么,近三个世纪后,达尔文奠定的“进化论”则摧毁了上帝创造万物的唯心史观,拓宽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马克思和恩格斯很快阅读和研究了这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术著作,并给予高度评价。马克思称赞《物种起源》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恩格斯则把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概括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并指出,有了这三大发现,自然界的主要过程就得到了说明,就归结到自然的原因了。
加拉帕戈斯群岛无疑是培育进化论的最重要的园地。在达尔文的诸多论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便是这个岛名,人们追溯他的成功之路时也不能不首先想到这个岛名。伫立在群岛五大岛屿之一的圣克里斯托巴尔岸边,仰视着面对波叠浪涌的大洋支颐沉思的达尔文高大铜像,我不禁想起他对自己一生言简意赅的总结:“我研究成的任何科学工作,都是通过长期的考虑、忍耐和勤奋得来的。”我还想起他对不懈地探索从必然王国跃向自由王国的人们的忠告:“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的诗意的感受能力。”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群星闪耀的罗马
赵莎
条条大路通罗马,然而罗马城中的条条大路,都会让天下的游客迷途、失重。只因为这些路,串起了太多太多人类智慧的结晶:历经两千年风雨沧桑的古罗马斗兽场,苍凉残败却不减当年壮观的古罗马市场,浪漫典雅的西班牙广场,金碧辉煌气度不凡的圣彼得大教堂,还有无数举世闻名的雕塑、绘画、古籍、青铜器、壁挂……这里面有莱辛论到过的古希腊雕像《拉奥孔》、公元前五世纪米罗内的《掷铁饼者》、精美的哥白林挂毯原品、曾流传了万水千山翻印成我们的室内画的《末日的审判》、《圣礼的争辩》、《维纳斯的诞生》……每一件拈出来都是一个璀璨夺目的奇迹,令人震惊,痴迷,喑哑。
在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母爱》面前,一种无形的感人力量令我的心灵不禁颤栗。这是米开朗基罗一生唯一签名的雕像。圣母抱着她死去的儿子,那低垂的面容、痉挛的手指、曳地的裙裾,无一不笼罩着浓重的悲痛。更微妙的是,米开朗基罗还表达出了一种圣母意识到这是上帝意旨时忍痛负重、顺从接受的哀惋和默然。当时米开朗基罗只有24岁,但他的天才已横空出世,那细腻的刀法把感情注入了每一根线条,令大理石都具有了温度和弹性。当然也令所有来拜访米开朗基罗的游客深深动容。
拉斐尔在艺术传达中那独特的数学式的精确和完美的均衡,在大型壁画《雅典学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品描绘了一群最著名的哲学家,诸如穿橄榄绿长袍的苏格拉底、悲观主义者厄拉克利托以及阿基米德、达·芬奇等,他们或争论,或沉思,或陈辞,栩栩如生、呼之若出。中心人物是身着红披风的柏拉图和穿着蓝衣服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手指天空、精气充沛,代表着理想主义;亚里士多德手指大地、凝重务实,一派现实主义风范。画的背景是一座庄严的拱形大楼,楼的地面画得如此逼真,仿佛和大厅地板相接,已纵深成大厅的一个部分了。拉斐尔创作《雅典学派》时也不过二十五六岁。上帝似乎也在嫉妒他的才华,37岁那年,拉斐尔就匆匆地结束了他多才多艺的一生,长眠于罗马万神庙内。
罗马又名喷泉之都,以其奇妙的地下供水系统著称于世。最有风格的,该是那天午后我漫步中的惊喜:特莱维喷泉。壮丽又华美的巴洛克风格,淋漓尽致地描绘着海神获胜的场面。洪波涌起,众神和海马拥簇出意气风发的海神尼普顿。背后是高大豪迈的凯旋门,门廊上春、夏、秋、冬四位女神浩然临风、神采飞扬。泉水喷起,整个大理石雕犹如注入了一种奇异的生命力,磅礴、灵动。我入乡随俗,也郑重地投入了一枚硬币。硬币在水雾中划出了一道弧线,带着我“再来罗马”的心愿被碧水记牢。
天才在罗马竟如此密集而耀亮,艺术在罗马竟如此高妙而绝伦,历史在罗马竟如此丰富而直观!太多的撞击、太多的感怀。然而再多的言辞也穷尽不了那具有穿透力和巨大诱惑的罗马之魂。从公元前753年台伯河左岸7个山丘的游牧民族,到凯撒大帝宝剑下的横扫南欧、直捣非洲;从教皇成为整个天主教领袖和事实上的罗马统治者的沉默的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号角下的异彩焕发、群星争辉;从一战后的法西斯老巢、二战后的不设防城市,到如今300万人口既现代又处处引发思古之幽情的文化大都市——太漫长太漫长了。我终于得以站在了她的面前,彼此凝视,“骇煞人,乐煞人,奇煞人,妙煞人”,想静神定气,却早已一失足跌入了罗马这册悠悠史记之中。
站在天使古堡的大桥上,看台伯河从时间的源头缓缓而来,在阳光下点点烁金。我禁不住想,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贝尔尼尼、提香、波提切利……这么多照亮过人类道路的名字,是他们让罗马永恒,还是罗马让他们不朽?没有他们,艺术世界将多么暗淡!芸芸众生们,又该到哪里去体味辉煌、到哪里去让心灵纯洁提升?
在这些名字面前,我被彻底地征服了,失重般激动和茫然着。而想到自己一心想当个作家,妄图用笔墨去和大理石、色彩、音符较量,去表达在罗马已完美表达过的那种庄严、博大、激情、优美,表达生命的反思与追求,我不由得深深地陷入了焦灼和绝望,痛感自己的渺小、灰暗和笔力不逮。但是,我的自卑是由于我居然把自己放到了和大师们平等的范畴内作比较,我又为自己的狂妄震惊和坦然。也许小小蚂蚁的本分不过是找一点面包屑过日子,但在群星闪耀的罗马,你会被激活所有的勇气,决心不知天高地厚去做一只超水平发挥而撼树的蚂蚁。这,也该是罗马的催化剂般的力量使然吧。
(附图片)
题图:初冬的罗马。王秀摄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中文的尴尬
郭天禄
曾写过一篇《中文的风光》,赞叹中文在世界上走俏,学中文者日众,中文的商用价值日益为人瞩目,遂令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有扬眉吐气之感。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面却是中文面临的尴尬。
先说中文的口语称谓。我们称做普通话的,台湾叫做国语,其它说汉语的地方则称之为华语,实质上都是一码事,但对外国人则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误解。打开报纸,国内的排版多为简体横排,自左向右读,港台的报纸则为繁体竖排,自右往左读。有一则可以作为相声素材的笑谈:日本一家商店挂出减价牌子“本日大卖出”,港台人士读起来就成了“出卖大日本”。我国一位资深语言大师曾戏言,凡遇此类情况,可用箭头标出读音顺序。
字同义不同或同一事物多种名称闹的笑话更是屡见不鲜。一位十岁的马来西亚华裔小姑娘随同爷爷奶奶到北京旅游,介绍老人时说是自己的公公婆婆,听者一愣:“这么小的孩子竟出嫁了?”台湾旅客走进马六甲一家小食品店求购速食面,店主答“有快熟面即中国大陆的方便面,没有速食面”。一样东西三个名称,兜了一个圈子方闹明白,但对初学中文者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书同文本是老祖宗解决了的事,现在却因人为的因素出现了文字上的繁简之分。阅读港台报纸,常为移行所惑,有时竟找不到移至什么位置。如果加上译名的不同,如梅杰为马卓安,大名鼎鼎的飞人乔丹译为佐敦,常令人如坠九重迷雾。据说美式英语已有相当多的地方异于英国英语,但愿炎黄子孙的母语不要走上这条路,至少在文字上要避免中国人看不懂中文的尴尬。
面对中文遇到的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困惑,海内外华人已有所行动。今年上半年马来西亚华人学者召开了“华语华文应用规范化研讨会”,研究如何对文字、语音、语法和词语实施规范化,如何应对英语等外语的入侵,如何在大中华文化圈内开辟文化交流渠道。
新加坡十年前已规范了街名和政府部门的汉语名称,报刊一律采用我国通行的简化汉字,编版改竖读为横读,甚至规定限制繁体字印刷品入境。大街上的店牌多数都用标准的楷书刻写,极少见龙飞凤舞的招牌暴露街市。新加坡友人戏言,因他们没有那么多的书法名家,只得如此。
同新加坡等地相比,我国作为中文的母体国,近几年却出现了令人痛心的语言文字混乱现象。有人在报上鼓吹繁体字的书法美,认为书法是少数人的行为,故而可以流通的高论,并对简化字横加指责。不久前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张大报的右上角载文议论要净化语言、不要篡改成语,左下角的广告用语却是“秤”心如意。另外,外国文字的侵入也造成中文的尴尬,其中尤以日文为甚。什么“物语”、“物业”、“料理”之类的词不仅见于广告,而且常出现在报刊上。看到“九十年的时尚物语”的文章标题,令人不知所云。说不定什么时候还可能出现“勉强日语”(学习日语之意)的广告呢!
不久前读到曼谷大同中学苏小英同学的一篇习作,作者写道:“每当谈到中华文化,我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虽然我出生在泰国,长于泰国,我还是龙的传人、炎黄的子孙。所以我每天专心读泰国文字之外,也会留一点时间学习中文。我自小对华文有一种神奇的感受和遐想,即使一篇小小的文章,我也能体会到它的生命力。如今,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是最有名气的一种文化,集中华民族的特有精神于一体。看哪!今天的中华文化,有很多国家都在使用它,我们更要学会使用,这是一个龙的传人应该做的事,这样才能活出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我特地大段抄引苏小英同学这段感情真挚的文字,就是期望我们的语言文字工作者千万珍惜中文现在面临的机遇和所处的地位,向孩子们,向世界上热衷学习中文的人们提供一个健康清洁的语言环境和文字环境,使正在走向世界的中文规范化,更好地为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世界城雕一瞥
殷百钢
世界上不少著名城市都以情趣高雅的雕塑作为城徽,以此向市民和四方游客展示自己特有的文化气息。
法国巴黎的城雕是四座相连的古堡,上面雕刻着“任凭波浪汹涌,此舟永不沉没”字样的豪迈警句。今天的巴黎是两千年前由塞纳河的岛屿发展而来,岛屿就像碧波中的小船。这城雕体现了巴黎城由来的美丽传说。
意大利罗马的城雕是“母狼育婴”。这是根据建立罗马城的始祖罗莫洛在婴儿时被人谋害,由一只母狼搭救后哺乳长大这一传说设计的。公元753年,罗莫洛建立了罗马城。建城之后,便设计了这奇特有趣,构思别致的城雕。
撒尿小孩于莲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第一公民”。它是一座男孩的铜像,卷曲的头发,向上翘的小鼻子,天真无邪的笑脸,光着屁股,旁若无人地撒尿。这尿是潺潺不绝的泉水,从碑座顶上溅下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争着靠前承接饮用。人们传说机智的小于莲在强盗放火烧城时,一泡尿浇灭了火星,救了全城;也有说是侵略者企图炸毁城市,于莲撒尿浇熄了导火线。
波兰华沙的城雕是坐落在维斯杜拉河畔的人身鱼尾的铜质雕塑,华沙人亲昵地称她“苏琳娜”。美人鱼的上身是一位容貌端庄文静的少女。她左手紧握盾牌,右手高举利剑,双目注视着远方,眉宇间洋溢凛然的豪气。世界上有不少美人鱼雕像,但双腿都是连在一起,形成一个鱼尾。而华沙美人鱼的雕塑造型独特,她有着分开的两条腿,在腿的边沿雕成鱼的鳞翅,腿的终端合成鱼尾。坚实的碑座将雕像高高举起,突出了美人鱼在温柔外貌中所蕴藏的刚毅力量。
在墨西哥城宪法广场上,“创业者”群雕屹立在喷泉之中。印第安酋长特诺支的两臂张开,作拥抱土地状;头插羽毛的武士张弓执棒,随侍左右;妇女搂抱小孩,喜悦地蹲在地上。另一端,雄鹰高举在仙人掌上面,叼着一条垂死挣扎的恶蛇。全部形象表达了本城祖先发现新土地的欣喜神情。
伊拉克巴格达的城雕是《一千零一夜》群像,主题雕像是美丽的山鲁佐德。她正从容不迫地向山鲁亚尔国王讲述故事,让暴君听得入迷,忘了杀人,拯救了万千姐妹。她讲的主要故事《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都塑成了组雕,布设在全城各处,使古城倍添神话色彩。
芬兰的赫尔辛基南码头广场有一座“大海女神”阿曼达的雕像,1905年揭幕。这尊恬静少女的形象,深得市民喜爱。芬兰大学生的制服帽是白色平顶帽,每年4月30日为戴帽日,年年在女神像前举行仪式,第一顶先给女神戴上,然后是轻歌曼舞。
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的城雕是盾牌形的,城雕图案的正中是一头威严的雄狮,右上方是一座古老的教堂,下半部装饰着一圈缎带。城雕上雕刻着“永葆青春”的字样,表达了英雄的索非亚城市民当年抗击奥斯曼帝国侵略的无畏气概。
丹麦的国宝——美人鱼雕像是哥本哈根的标志。这座雕像就在兰格尼埃大道的尽头,是爱德华·艾立先生以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美人鱼为背景雕塑的杰出作品。也许是安徒生的动人笔法对妇女最具感染力,到这里来观光的游客也以女性居多。
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与美国纽约的标志同为自由女神像。不同的是前者双手高擎橄榄巨叶,昂首仰望,神态端庄安详;后者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拿着法典。
其实,城市雕塑古已有之。像在埃及和希腊这样古老的国家里,早就拥有开罗的狮身人面像和雅典的雅典娜神像这样辉煌的雕塑。它们无一不向人们证明,城雕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象征。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绿色的使者
高永才
1994年。春天。
一位63岁的日本老人站立在内蒙古库伦旗北部沙区。他面对着白茫茫的沙地,暗暗立下誓言:要在这片苍凉的土地上播下一片希望的绿色!
他就是日本国沙漠绿化实践协会副会长菊地丰先生。
库伦旗是报告文学《她的中国心》中女主人公乌云的家乡。乌云的事迹传开后,菊地丰先生心潮起伏,感慨不已:中国人民真伟大,他们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个日本侵略者的遗孤!他决心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中国人民对乌云的养育之恩。
菊地丰先生自幼在森林中长大,他热爱绿色的树木,热爱和平。他要让乌云工作的地方碧浪滚滚,鸟语花香。他胸怀着绿色的憧憬,不顾年迈体虚,远涉重洋,先后8次来到库伦,与旗人民政府签订了无偿投资造林治沙3万亩的合作意向书,预计投资350万元人民币,其中以乌云的名字命名的“乌云森林”工程为5400亩。他计划连续投资造林25年,待期限届满后,将一切无偿交给库伦旗人民!
为实现这一绿色的梦想,菊地丰先生于1994年金秋率领一支由28人(他家祖孙三代有4人参加)组成的“中国沙漠植树协力队”,千里迢迢来到库伦旗参加开工典礼,并亲手栽下了第一棵象征着中日人民友谊的松树。如今,他已向“乌云森林”工程投入了20万元人民币。
菊地丰先生的高尚情怀受到了库伦旗人民的热情赞扬。他们与日本友人携手并肩驱沙,共同绿化。目前,他们已打出机井一眼,平整出了苗圃用地、果园用地、防风林用地和麦田用地,并购进了各种树苗3000余株,建造了15条防护林带,而且已全部建造起高标准网围栏。
希望之绿在苍凉的沙地里延伸!
中日友谊像松柏一样常青!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域外社情

  全球打击艺术品盗卖
章明
如今,盗卖、走私艺术品已成为继毒品买卖、军火走私之后的全球第三大非法交易。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此而造成的损失超过10亿美元,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根据格蒂基金会去年的一份报告,捷克共和国每年有10%的国家文物被偷盗和走私出国。从1970年至1990年,意大利发生了25.3万起艺术品盗窃案。英国每年被盗的艺术品价值达15亿美元。在美国,1990年发生于马萨诸塞州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博物馆的历史上最大的艺术品窃案之一至今未破。
专家们指出,艺术品盗卖之所以日益猖獗,主要是由于同保安措施森严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相比,犯罪分子在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的住宅中更易打劫成功,而不断升温的艺术品拍卖活动使得收藏者身份暴露无遗。加之艺术品市场价格的暴涨,更使得犯罪分子趋之若鹜。此外,恐怖组织和毒品走私团伙的插手,又对愈演愈烈的艺术品盗卖犯罪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如何打击偷盗艺术珍品,已成为各国政府、博物馆共同关注的话题。
——为艺术品投保挂失。在被盗艺术品中,只有不到30%加入保险。许多艺术品收藏者都因企图逃避缴纳财产税而未向保险公司投保,而绝大多数博物馆则是由于无力承担巨额保险费,只得眼睁睁地看着珍贵的藏品不断被盗而又有苦难言。针对这种情况,英、美等国的警界人士、保险业主及律师界正在呼吁全世界的博物馆和艺术收藏者加强防范措施,并敦促各国司法机关合力打击这一甚嚣尘上的国际性犯罪行为。为了防止犯罪分子将所盗艺术品在拍卖活动中易地销赃,一家由保险业及著名拍卖行筹建的被盗艺术品挂失机构ALR已经在伦敦成立。该机构拥有一个存储有7万件被盗艺术品信息的数据库,许多拍卖行在每次拍卖前的艺术品登记中都将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而统计表明,目前大约在每3000件市场流通的艺术品中就有一件是赃物。
——通过法律收回。一个国家只要能证实其古代文物被盗的话,就可以向法院提出控诉后收回。几个世纪以来,文明古国希腊无可奈何地看着寻宝者和走私分子抢走它的古代文物,而现在首次收回了一批被掠夺的艺术品。这312件用黄金、宝石和水晶制作的小饰品几乎不能与在帕尔塞尼翁发现的“埃尔金”大理石石雕相提并论,但是这些今年从纽约重返家园的迈锡尼时代稀世之宝为希腊收回更多的古代文物开辟了道路。长期以来,希腊一直设法争取英国博物馆归还“埃尔金”大理石石雕。这些公元前15世纪至16世纪的稀世之宝是1993年在纽约一家画廊举办的拍卖会上出现的。在希腊向曼哈顿联邦地方法院提起控诉后,这家画廊把这些稀世之宝捐赠给希腊遗产保护协会,该协会又把它们转交给希腊政府。文化部秘书长扬尼斯·采达基斯说:“现在已经越来越清楚,一个国家要是能够证实其古代文物被盗的话,就可以收回它们。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大量的资金和长期的努力,不过这条路现在已经打开了。”
——共同制订艺术品标识标准。为了打击愈演愈烈的被盗艺术品买卖,世界文化团体、警察机构和保险专家正在保罗·格蒂信托基金会的协调下,草拟一种有关艺术珍品的信息的新标准,以帮助追寻被盗的艺术杰作和古代文物。格蒂基金会说,这种新标准借助于迅速共享信息的最新技术,将成为阻止从防范不力的博物馆、档案馆、教堂以及考古现场偷盗文物的有力手段。一项对42个国家107个艺术品组织的调查发现,在保存和传递藏品的信息方面,各艺术品机构之间存在重大差异。虽然许多艺术品组织都使用电脑,但彼此联网或者与其他用户联网的很少,利用电脑储存其藏品图像的更是凤毛麟角。一些机构保存的藏品记录七零八落,另一些机构的藏品记录卷帙浩繁,难于传递。政府和博物馆将受到鼓励,根据一种统一的标识系统为其藏品建立档案,包括每件艺术品的图像和状况。格蒂基金会引用的一个例子是,窃贼从印度的一个庙宇偷盗了一尊青铜雕像,并把它送到了英国,但由于雕像上白蚁留下的缝隙符合同一窖藏中其他文物的特征,这尊雕像仍被认出是被盗文物。从1993年起,一些机构与格蒂基金会合作,共同制订艺术品标识标准,这些机构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新闻署、国际博物馆理事会、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国际刑警组织、各种执法机构以及艺术品经销商和保险顾问。为了追回被盗艺术品,需要有一种标准的艺术品信息分类方式来确认一件作品。格蒂基金会在与其他许多参与者商讨之后,初步提出了11项信息。首先是一件艺术品的图像,可以是电脑图像,也可以是录像或照片,甚至可以是素描。接着是这件艺术品的概述,包括有关其发现、获得、历史和价值的信息。再则是它的类型和形式(例如,是雕像还是绘画),它的材料和技术,它的尺寸、明显特征、主题、标题、日期、时期、风格和制造者的姓名。最终的信息分类标准可望于今年秋季出台。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身着民族服装的荷兰姑娘。 本报记者徐建中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