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新风物志

  灵官农家新时尚
傅喜群蒋中任
书报当礼品
11月26日,是湖南省祁东县灵官镇赶集的日子,但见镇邮电所人头攒动,10多位农民正在排队踊跃订报。东元村傅长久向邮局报刊收订员示意要订3份报纸,他说:“其中一份投给我岳父,一份投给我弟弟。”据当地邮局介绍,截至11月底,全镇已有78位农民订了260多份报刊送给亲友,比往年明显增多了。
求富先求知。灵官镇农民乐将书报当礼品,是受到一批“报发户”的影响,烟竹塘村青年农民陈耀员这些年来坚持订阅各类科技报刊,从中吸取信息和技术,种田两季亩产过吨粮,喂猪出栏周期不到三个月,养鱼亩均高产500公斤,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技示范户”。在这些能人的带动下,当地不少人家自发办起了家庭报刊台,甚至小书屋。
书报礼品应运而生,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今年4月,高兴村党支部书记傅茂朝自办家庭图书室,免费向乡亲们开放,在县城工作的女婿罗宏特地上书店买回200多册新书,送到了岳父手中。
说话讲文明
过去,灵官镇一些农民满嘴脏话,令人生厌。个别人因一句话不得体,闹得脸红脖子粗,有的甚至从动口对骂到拳脚相加。彼此既伤了和气,又恶化了邻里关系。如今,说话文明、待人礼貌蔚成新风。走入农家,诸如“请用茶”、“您慢走”、“欢迎再来”等用语随处可闻。
灵官镇党委书记张佑元介绍说:“近两年,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我们从人们的言谈举止入手,开展‘杜绝粗话脏话,提倡文明用语’活动,将规范化的日常文明礼貌用语印发张贴到户,并以此作为评选文明村组、文明家庭、文明村民活动的一项必备条件,取得了效果。”
“好言一句三冬暖”。福利村青年农民刘长发早些天乘车外出,碰上两位乘客恶语相骂,小刘主动上前劝解,话语文明,句句在理,很快使双方平息了争吵,并赢得了全车乘客的好评。
庭院花草香
绿树村边合,庭院花草香。徜徉于灵官农家院舍,不禁为这儿洁净优美的居住环境叫好。
踏进福星村农民丁西南家的三层小楼房,感觉就像是走进了城里的大户人家,窗明几净,地面整洁。主人领我们上楼顶平台看花,只见一丛丛、一束束的各色鲜花争奇斗妍,幽香袭人。这一家子爱花成癖,每期的《花卉》杂志一到,全家人都要争着看。丁西南的父亲、年过花甲的老人丁国全,更是当地出了名的“花迷”,他为了一盆心爱的山茶花,不惜辗转千里之遥,而带回家时竟未伤着半片叶子,这份痴心换来了“护花使者”的雅号。
种花养草已成为灵官农家一种新时尚。这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镇八成以上农家盖起了新房,人们为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喜爱种花养草,既装饰了庭院,又陶冶了性情。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陕西乾县县委书记李景含一席谈——
跳出“文山会海”
本报记者孟西安
李景含,现年50岁,西北农业大学毕业后,历任淳化县团委书记、周至县委宣传部部长、三原县副县长、乾县县长等职,1995年3月任乾县县委书记。
县一级属基层行政单位,既是领导机关,更是执行机关。党的方针政策要靠县委去贯彻,各项经济工作要靠县政府去完成。我们基层领导干部,只有摒弃形式主义,跳出“文山会海”,才能当好人民的“公仆”,为人民办好实事。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上级部门多,往往发文件多,开会也多。一个时期,五花八门的评选会、名目繁多的观摩会、劳民伤财的庆典会,耗费了我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如果我们依葫芦画瓢,照本宣科当“传话筒”,那怎么能沉下身子到基层察实情、办实事呢?
当然,必要的会要开,必要的文件还要发。但我认为,会议和文件必须有实质性的内容,不讲或少讲空话、大话、套话、废话。一次,一位乡干部会后对我说:“书记,你注意没有,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你念稿子的话,俺记不下,记下的都是你离开稿子的插话。”这对我的触动很大。于是,我暗自就参加会议给自己“约法三章”:多务实,不要其他领导陪会,避免浪费人力耍嘴皮子;多思索,不讲套话,会上尽量不念稿子;多通气,不讲重复的话,找准自己的位子。今年我们修通了县城南二环路,不少干部主张搞通车典礼庆功会,我说,成绩不在自己嘴上,而在人们的心上。经过讨论,县里取消了这项活动。今年4月,我们将政法、宣传、纪检等六个会议合并在一起开,规定每人发言不超过半小时,讲实的,“捞干的”,效果不错。一些乡镇干部反映,现在县上开会,不仅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而且做到“有话宜短,无话则散”,好!
会少了,会短了,干部下基层办实事的时间多了。今年头10个月,我和县委其他领导同志下基层的时间约有120来天,占工作日的40%以上。今年全县农业喜获丰收,财政有较大幅度增长,农民人均收入可达1100元。
(附图片)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山西祁县县委书记孙连珠一席谈——
开放促开发
本报记者刘伟
孙连珠,1952年生。曾为《山西日报》社记者,后任寿阳县宗艾公社第一副书记,晋中地委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祁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副书记。1993年1月至今任祁县县委书记。
祁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特别是明清时期,曾出现过“乔家”、“渠家”等一批称雄全国的巨商大贾,还出现过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走向海外,在日本开办金融业的合盛元票号。我在晋商故里工作,为先人创造的辉煌业绩感到骄傲,更为现实的改革发展步伐落后于沿海地区而不安。
晋商精神的重要内涵就是走出去,开拓市场,搏击商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弘扬晋商精神,借鉴沿海经验,走开放强县之路,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完全可行的。
从具体优势看,我们祁县交通发达,工农业基础不错,资源较丰富,投资环境相对西部其他地区而言是十分优越的。只要我们把有利条件利用起来,抢抓机遇,扩大开放,便能使曾经辉煌数百年的晋商故里再度辉煌。
基于这种设想,县委、政府出台了农业立县、工业强县、商贸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将招商引资作为建设经济强县的突破口来抓,制定了基础先行、旅游带动、园区突破、整体推进、政策保证的扩大开放思路。今年,我县在乡镇通油路的基础上,铺开了全县村村通油路的工程;开通了万门程控电话,新建了22万伏输变电站。在抓好基础设施的同时,又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充实了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兴办了晋商文化博物馆,还着手抓了九沟风景区的开发,使祁县形成了集晋商文化、民俗文化、黄土风情为一体的一日游格局。最近,我们又成功地举办了民俗旅游节和招商洽谈会,其目的就是树立开放形象,营造开放环境,拓宽开放渠道,扩大开放成果,让更多的人了解祁县。我们深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沿着开放之路走下去,祁县这块古老的土地一定能早日富强起来。
(附图片)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土老冒”有鲜招
本报记者刘杰
许同昌,五十大几的年纪,粗粗大大的个儿,平平常常的衣着,不吸烟不喝酒,活脱脱一个“土老冒”。
可是,就这么个貌不惊人、声不动地的淮北汉子,到安徽省灵璧县汽车运输公司后,闷着头儿搞改革,一招更比一招鲜,生生把个老马车行变成了现在的大集团。省委书记卢荣景考察后,写文章推荐,让全省各行各业学习。全国各地前来考察参观的也络绎不绝。
大老许搞改革可真费了不少难。六年前他来灵运公司当家,只有十多部破车的家当,老老少少500多口人吃饭,干事的没有捣蛋的多。人们都替老许捏把汗:“土老冒”能玩得转吗?大老许一不整人,二不夸口,走走看看,磨磨转转,打外边赊进十多部新车,贴出告示,公开招聘农民工进企业开新车。这下子可捅了马蜂窝,工人骂老许是胳膊肘朝外拐,劳动部门查他违犯了用工制度。老许却说:“死水投石才起浪,敲敲打打、修修补补还叫什么改革?”等到新人新车新办法玩活之后,整个公司变得就不那么平静了,工人们明白了,再瞎捣鼓,真的是吃不上香的喝不了辣的啦!于是,规章制度算数了,新车旧车都拼命跑,一年下来,公司盈利70多万元。
正当工人兴头正足之时,许同昌又推出第二招:公司将车辆一次性作价卖给司机,司机只上缴保险费、规费和管理费,其他服务项目全由公司提供。此招一亮,一片哗然。许同昌方寸不乱,说:“车卖了,收回钱才能再图新发展,流动的资产才生金。”事实证明,“土老冒”的招数不土,只二三年,灵运公司靠灵活的资产运作,滚动发展,公司实力剧增。去年车辆达618台,营运收入8000万元,上缴规费520万元,创利税360万元。
如今,许同昌还是那副“土”模样,公司却挂起了集团招牌,经营资产增至近亿元。公司上上下下的人说,咱们的大老许一有阅历二肯学习,绝不是外人说的“土老冒”。他18年军旅摔打背回军功章一大串,跑过几个企业,到了哪里都闪光。别看他不显山不露水的,其实,平平凡凡才是真!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山里人”创大业
本报记者李忱
吉林省桦甸市老金厂镇,临近长白山北麓,是著名抗联英雄杨靖宇战斗过的地方。这里探明有储量可观的铁矿和金矿,可由于地处偏僻,投资太大,宝藏长期在地下沉睡。
1987年,刘兰秀以开发金矿为突破口,滚动收益开发铁矿。结果,这里产出的铁矿粉含硫、磷极微,是国内少有的优质矿粉,是生产国内外十分抢手的海绵铁的最佳原料。这下子,本该收收心、歇歇脚的刘兰秀又坐不住了。可是经专家论证,建海绵铁厂需要投资4980万元,一个乡镇企业能行吗?
有人对他的“胆大妄为”不理解:守着金矿和铁矿就能过太平日子,还冒这么大的风险折腾啥?他却说:“有这么好的资源,再不干点事,对不住老金厂镇的子孙后代。”
刘兰秀深知,乡镇办企业没人才不行,为此他们从外地聘请科技人员46人,其中有采矿专家、高级工程师和大学教授。这些“智囊”承担所有技术工作,使筹建工程得到了冶金部领导的肯定,并被国家计委和冶金部评为全国样板工程,预计明年底能正式投产。
刘兰秀玩命地干,别人都以为他发了大财。可谁能相信这个老金厂镇矿业总公司的总经理,住镇里统一盖的集资楼,还要到亲友那儿借钱才能凑足3万元的集资款。而1993年按政策发给他的3万元奖金,至今还在企业里流动呢。
干实事,创大业,是刘兰秀的精神动力。到如今,他率领乡亲们已挣下66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年利税达1500多万元。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边地采风

  若羌:遍地是宝
本报记者祝谦
新疆若羌县地域辽阔,面积20.23万平方公里,抵两个浙江省;人烟稀少,全县2.6万人,每平方公里0.13人。
县旅游局长宁振河告诉记者,当地矿藏丰富,“一不小心”,就会撞上黄金美玉。1993年,县委机关一辆小车从阿尔金山返回,司机邢广耀在山脚下的河边沙滩休息时,见有一个光点,随即拨开沙层,竟挖出了一块89公斤的青白玉石。其玉质地纯净,外形浑圆。
若羌人在野外行走,拣到一块美玉,拾到一块金矿石,是司空见惯之事。就连邢广耀拣到80多公斤的玉石,在若羌也并不鲜见,没人把它“当回事”。
若羌遍地都是宝。据介绍,其境内有全国最大的石棉矿。十几条山沟探明了金矿,正在组织开采。其玉石矿的年生产能力可达60吨。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记者见闻录

  一艘定员122人的客轮,竟超载47人,而且有座号票的乘客不能对号入座,如此安全隐患与服务质量叫人怎能放心?请看——
坐立不安乘“长龙”
本报记者李维平
12月1日,记者乘重庆长发公司“长龙”号水翼客轮由四川重庆去涪陵采访。上午9时登船后发现,十几位手持船票的旅客不能对号入座。
客轮服务员拿出一些小凳,叫旅客自己找地方坐。由于超载的人多,小凳不够,不少旅客只好站着。几位旅客要求船方对出现这种情况作出解释,不料船方人员反而质问:“你们到底要什么?”
一个多小时后,船至长寿港,只有少数旅客下船,但上船旅客多达二三十人。有的旅客上船时见船舱已被旅客坐满,就问服务员:“买票时说是有座位的嘛?”服务员一边接过船票截角,一边说:“没有座位呵!不愿上的可以退票哟!”
一位四川维尼纶厂的乘客说:“退票要上岸去退,明明没有座位,为什么还要卖票?”
船从长寿港开出后,记者到前、中、后舱点了一下旅客人数,该船定位122人,但超载坐在小凳上、坐在船员休息室或站着的旅客共有47人。
“长龙”号是由重庆开往万县的,到万县的船票为150多元,到涪陵为60元。旅客们问:“一个座位卖两张票,多卖的钱是谁收了?已经超载了还要卖票,上船旅客的安全有没有保证?”
记者注意到,那些给超载旅客坐的小凳都是事先准备的,多次使用过的,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好不容易到了涪陵港,记者弃船上岸。出现在眼前的景象是:趸船上手拿船票的旅客挤成一团,正争先恐后地向“长龙”号拥来。
另据记者了解,近一段时间里,有不少旅客向有关方面反映长江航运服务质量和安全隐患问题,但迄今仍无明显改进。这种状况令人担忧不已。
编后:春运就要开始了。对各地客运部门来说,头等重要的是安全,容不得丁点疏忽;而服务二字,亦非等闲小事。但愿“长龙”号客轮工作人员闻过则改,不再让旅客一路担惊受气。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专题报道

  北国“莲花”
丁伟张建业
牡丹江的隆冬,白雪皑皑。登上雄奇险峻的望天岭,莲花水电站施工现场尽收眼底。长902米的巍巍大坝斩断了昔日汹涌的江水,形成高峡平湖的壮观景象。8层楼高的厂房在山脚下拔地而起,一座装机容量为55万千瓦的现代化水电站即将并网发电。
勇闯新路
黑龙江省水力资源十分丰富,而开发却一直落后。在莲花水电站之前,仅有装机容量为9.6万千瓦的镜泊湖水电厂。
莲花水电站的兴建,凝聚了几代水电工作者的艰辛。其准备工作早在40年前就开始了。50年代选定坝址,60年代完成坝址勘探,80年代拿出初步设计报告,直到1992年,才正式开工。从施工准备到大坝下闸蓄水,建设者们在工地奋斗五个春秋,创造了在我国高寒地区兴建大型水电站的典范——
八个月完成原定两年零九个月的前期准备工作,工程当年立项当年开工;
直径14.9米的引水导流洞,堪称亚洲之最。
全国水电建设的平均造价为每千瓦万元左右,而有近一半施工时间在严冬的莲花工程,每千瓦造价8000元;
莲花水电站发电在即,比原计划提前两年投入运行。
莲花工程走出了一条高速度、高效益、高质量的水电建设新路。电力部部长、著名电力专家史大桢称赞:莲花工程改变了我国水电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观念,其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
善打硬仗
莲花工程的建设者有大山一样坚毅的性格,他们在冰天雪地里一干就是连着几个月,上百名干部职工连续五年的春节都在工地度过。因忙于施工,有些小青年没时间谈情说爱,对象愤然离去;许多早就准备结婚的年轻人把婚期一拖再拖……
对“莲花人”来说,最严峻的考验莫过于在高寒地区与大自然较量。寒冬腊月,中国水电一局的工人在风雪交加的山顶采石,耳朵冻“大”了,用雪搓一搓,鼻子冻红了,用手捂一捂。春寒料峭,冰雪渐融,铁道部十三局的筑路工踩着冰凌涉水,往江心运送器材,上岸时一双双脚上尽是紫泡和血口子……
工程副总监张学孝1991年冬天进驻工地,长时间住简易工棚,落下了严重的关节炎。1994年元旦刚过,关系到大江能否按期截流的引水隧洞突然发生塌方,张学孝和中国水电一局几个同志主动请缨排险。冰冷阴暗的隧洞随时有可能再次塌方,风镐射出的水柱使他们的衣服湿了又冻,冻了又湿。他们连续奋战40多个小时,震动了莲花工地。
莲花工程历经无数场苦仗、硬仗,“莲花人”都打了胜仗。
从严管理
莲花工程的管理采用国际先进的业主负责制。作为工程业主的黑龙江省水电建设管理局拥有数十亿元建设资金的支配权,然而,为国分忧的强烈责任感使他们在控制工程造价时处处精打细算。
全国不少水电站工地办公楼都建成了漂亮的宾馆,莲花工地办公楼一直是那副旧模样:外表水泥色,内墙白灰到底。外地客人感叹:“这样节俭的业主全国罕见。”
在经费最紧张的时候,干部、工人停发工资,卖掉领导的小汽车支援工程建设。1993年8月,中国水电一局为缺乏水泥罐车心急如焚,省水电建设管理局拿出职工的8万元奖金,调来了一支罐车队。
莲花水电站工程共签订220多份合同,总金额达数十亿元。这么大的工程令很多施工单位眼热。叶明局长立下“军令状”,要求全局上下坚决过好“权力关、金钱关、人情关”。几年来,全局共拒贿30余万元。
他们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由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参加的工程量公开结算会和资金公开分配会。施工单位反响强烈:干了不少工程,还是头一次碰到建设单位向施工方亮家底这种事。
“走遍大江南北,第一次见到这么开明的业主!”参加过白山、红石等大型水电站建设的中国水电一局党委书记张政民的一席话,道出了来自陕西、吉林和黑龙江数支建设大军对“莲花人”的钦佩之情。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随想

  遥寄普莫湖
广华
冬夜的寒风吹不动冰冻了的高原之湖,却吹动了我遥远而温煦的思念。
那雪山环抱的高原之湖叫普莫雍错,打开西藏地图就可寻觅到她的芳踪。尽管她身处海拔5100米的荒野,却并不孤寂。从内地、从拉萨而来的水文工作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守护在她的身旁。
在这样一个迄今世界最高海拔的水文站从事气象、湖水蒸发等多项观察监测,需要克服的困难、付出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一连数月吃不上蔬菜,见不到生人;一年四季看不到报刊,没有电灯。但这些对于他们说来算不了什么,在这空气稀薄的人类禁区生存下来,已然是在创造生命的奇迹。
“普莫”在藏语中含有忠贞的爱情之意。这些年轻的水文工作者甘愿放弃都市优裕的生活,远离故乡亲人毅然而来,正是出于对祖国水文事业的赤诚,对人生理想的矢志追求!他们为了获得珍贵的水文数据,默默奉献着自己的知识、年华、家庭乃至生命;他们为了填补祖国水文的一片空白,执拗得像高原的骆驼刺,甚至比骆驼刺还要顽强。从他们身上,我明白了什么叫执著,理解了什么是牺牲。
是的,他们终有一天会离开的。但他们已将希望与信念的种子深深埋进那片高天厚土。我每当回忆起那一张张坦诚热情的面孔,心灵便为之颤动,我只有将无尽的关切与祝福,托付凛冽的寒风,投递给普莫湖畔的年轻朋友,并向那些投身祖国边陲建功立业的人们致敬。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苗寨丰收乐
湘西武陵山区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自1986年实施扶贫开发以来,当地群众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基本解决了长期难以解决的温饱问题,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多元,人均占有粮食420多公斤。图为花垣县排料乡苗族村民梁四花(上)和杨新花(下)在堂屋挂晒丰收的玉米棒。新华社记者龙启云摄


返回顶部